Ⅰ 如何辨別玉佩真假
玉器一般分為軟玉和硬玉兩大類。硬玉又叫翡翠。從化學業成分來說,軟玉是含鈣、鎂和鐵的硅酸鹽;硬玉是含鈉和鋁的硅酸鹽。下面介紹玉器的優劣、真假辨別方法:
水鑒別法
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狀久不散開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偽劣貨。
手觸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涼潤滑之感。
視察法
將玉器朝向光明處,如陽光、燈光處,如果顏色剔透、綠色均勻分布就是真玉。
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澀的感覺;而假玉則無澀的感覺。
放大鏡觀看
將選購的玉器放在放大鏡下觀看,主要是有無裂痕,無裂痕者為上乘優質玉,有裂痕者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價值亦大減,裂痕越多越明顯的,價值也就越低
Ⅱ 怎樣才能鑒定玉的真假
中國的玉分為軟玉和硬玉兩類。
硬玉,我國俗稱「翡翠」,是我國傳統玉石中的後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常見的翡翠顏色有白、灰、粉、淡褐、綠、翠綠、黃綠、紫紅等,多數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按顏色和質地分,有寶石綠、艷綠、黃陽綠、陽俏綠、玻璃綠、鸚哥綠、菠菜綠、淺水綠、淺陽綠、蛙綠、瓜皮綠、梅花綠、藍綠、灰綠、油綠,以及紫羅蘭和藕粉地等二十多個品種。
軟玉稱真玉,如白玉、青玉、清白玉、碧玉和墨玉等,它們均具有蠟狀光澤,純潔乳白,從歷代玉器看,我國用玉以軟玉為主,古軟玉在我國被稱為傳統玉石。軟玉常見顏色有白、灰白、綠、暗綠、黃、黑等色,多數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軟玉的品種主要是按顏色不同來劃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稱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將灰白色的青玉稱為青白玉。碧玉呈綠或暗綠色,有時可見黑色臟點,是含雜質如鉻尖晶石礦物等所致。當含雜質多而呈黑色時,即為珍貴的墨玉。黃玉也是一種較珍貴的品種。青玉中有糖水黃色皮殼,現有人稱其為「糖玉」,白色略帶粉色者有人稱之為「粉玉」,虎皮色的則稱為「虎皮玉」等。
初玩玉的人由於不懂玉,最怕遇到贗品。目前市場上玻璃仿玉製品的辨識,恐怕是贗品中最普遍、最簡單的一種。常見的是被稱為「翡翠」的光溜溜的小圓環、小雞心、玉牌片等。這種玻璃製品因為是澆模而成,合范時高溫的玻璃液在器物的邊沿多少會溢出一點,冷卻後成為隱隱凸起的范線。用手摸、眼看都會有所發現。如果拿放大鏡映光觀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氣泡。
如果不請專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鑒定玉的真假,可從三方面觀察:
一、由於玻璃質地十分脆硬,結構排列疏通,缺乏玉的緻密和堅韌性,經不起強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圓雕。
二、用放大鏡查找氣泡,哪怕只能見到一個,也能確認不是玉。
三、玻璃加入氧化鉻,色近紅寶石;加入氧化鈷,色近藍寶石;加入氧化鉻和氧化銅,色近祖母綠……如此等等,還有好多種假玉。但它們的色調總顯得單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潤、渾厚的感覺。
新玉和舊玉的鑒定不同。新玉的鑒定側重於真假品種、質地優劣與雕工的精粗。而舊玉的鑒定相對復雜,除了對新玉的幾個基本要求之外,還要識別玉器的製作及其歷史價值。
古玉器鑒定
對玉制出土文物及傳世文物質地、時代、名稱、功能、等級、真偽等進行的考辨、識別和判定。
玉器質地的鑒定 依憑視覺觀察,並藉助礦物學、寶石學的檢測手段,確定各種玉的礦物種屬以及化學成分、結晶構造和物理特性。通常在不可破壞原件的前提下,可進行硬度、比重和折射率的測定。如古玉原有傷殘,允許少量近似無損的取樣分析,可藉助紅外光譜,X光粉晶和掃描電子顯微鏡等儀器,觀察被鑒定的玉材光學性質與結構,並測量其晶系。按國際上寶石學及礦物學通用概念,玉僅只包括鹼性單斜輝石的硬玉及鈣角閃石的軟玉,兩者均為鏈狀硅酸鹽礦物,通稱真玉。不屬於上述范圍,即為假玉或半玉。中國古代的真玉是軟玉。遼寧阜新查海遺址,共出土8件玉器,經測定全是真玉;馬家浜文化的河姆渡遺址,所出玉器全是假玉;上海青浦崧澤遺址,所出玉器主要是真玉,雜有假玉;晚期的良渚文化,餘杭反山、瑤山遺址所出玉器,幾乎全是真玉。對玉器質地的鑒定,還要研究其產地,探索古代玉器來源,研究各個地區的交往和各種文化之間的影響與交流。
玉器時代的鑒定 除考古發掘品,運用地質地層學和考古類型學的方法,以及參照有紀年的器物年代,確定出土玉器的年代序列,認識其演化過程外,凡是失去了出土地點,無法辨認伴出的器物和原生環境,以及傳世的古玉器都需要鑒定和斷代。
中國有一些早年出土的玉器,由於幾經輾轉流傳,已經和傳世品等同了,近年學者依據考古新發現的資料,選擇出土地點和時代明確的標准器為尺度,找出一些傳世古玉器與上述標准器在形制、花紋上的相似性,從而歸納出某些古玉的地域性,重新找出正確的時空地點,這種鑒定斷代方法已為研究者所採用。各級博物館和文物收藏單位,對玉器藏品都要進行斷代、辨偽、建檔和定級。考古學界、文博部門鑒別真偽古玉器並確定其年代歸屬,大致通過以下途徑:
①掌握時代風尚和作品風格。選擇考古發掘品作為標准器,有助於解決傳世品斷代。在無發掘品可以對比時,就需長期累積目鑒經驗,掌握玉器各個時代的風格和發展演變脈絡。辨明某種器物產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鑒定家鑒定年代時才會胸有成竹。例如商代動物形玉雕,能夠運用寫實和誇張等造型手法,並受到當時特定的意識形態制約,製造出很多傑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為扁平狀的平浮雕,但發展到婦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較復雜的圓雕。西周動物形佩玉,多雕出動物的外輪廓,宛如剪影。春秋戰國時期,扁平狀動物佩玉大為減少,代之而興的是成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連屬,有一定組合,而且講究形象和色澤的對稱。戰國時期佩玉的紋飾日趨繁縟,線條多捲曲相連,與商周前期紋飾迥然不同。到了漢代,使用玉材經過嚴格挑選,質地溫潤,潔白無瑕。另外,封建統治者對傳統的禮器重視程度減低,而以生前擁有的貴重的生活實用品和死後葬玉的多寡,來衡量他們社會地位的尊卑高下。戰國兩漢盛行的谷紋、蒲紋,在漢以後全部消失,到北宋後期仿古之風興起時才重新出現。上述例證說明,隨著時代風尚的變化,玉器製作都留下了時代的烙印。
②從工藝上著眼。因雕工與工具及工匠的師承習慣有關,最易於無意中透露出時代風格。如:新石器時代玉璧、玉琮,孔為兩面鑽,對接處微有偏移,形成台痕,這時期玉器上的鑽孔,孔外徑大,越往裡邊直徑越小。同時,器表面留下繩鋸加工時在兩邊下垂的弧線痕;商代則為金屬直鋸加工留下的直線痕。紅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邊緣,中心打窪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雙鉤隱起的陽線裝飾細部,線條順隨造形的曲度彎轉。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獨特作法。戰國玉器琢玉工具有較大改進,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澤,而且顯得鋒芒畢露。漢玉紋飾中有細如發絲的陰刻線,習稱「游絲刻」,並在玉獸,玉鳥某些部位上飾有細陰刻短平線,這是漢玉中極有時代特徵的製作技巧。宋、遼、金之玉雕中常見一種深層立體鏤雕手法,用此類手法製作的玉器有玉佩、爐鼎等。到了明代,改深層立體鏤雕為上下不同圖案的雙層鏤雕,如玉帶飾。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對側面、內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則平整規矩,作工考究,一絲不苟。
③與同時代其他工藝品對比。時代風格貫穿到同時期各個工藝部門,相互之間存在借鑒、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商代玉器多有象徵性和裝飾性的圖案,與青銅器工藝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鳥紋,往往高冠、喙嘴,長尾上卷,與青銅器上的鳥紋如出一轍。春秋時期黃君孟夫婦墓出土的獸面紋玉飾,上邊所飾近似竊曲紋,與同墓所出蟠螭紋壺上的竊曲紋雷同。淅川下寺一號墓出土的春秋時代的玉牌飾,周身滿蟠虺紋,與同出的薦鬲器身上的紋飾幾乎沒有差別。漢代游絲刻在同時期線刻畫像石中可以找到相同之處。唐代玉器被人們稱之為形神兼備,雕塑感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是唐代繪畫、雕塑影響所致。這時期玉器造形、紋飾與同時期的金銀器也有密切關系。宋代玉器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本身形體又趨向圖案化,與當時畫院畫風不無關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畫影響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層鏤雕,又與織錦、雕漆的風格近似。
④從文獻中求得補證。例如研究漢代從葬玉衣,從其淵源,春秋戰國時代的綴玉面幕,發展到兩漢的金鏤玉衣,銀鏤玉衣,銅鏤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從葬,都找到了文獻依據,從而對玉衣的斷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漢代的玉具劍、玉剛卯亦見諸文獻,唐代始流行玉帶板,史載唐高祖曾將於闐新進貢的十三銙玉帶賜李靖,因此對上述的玉飾品出現的年代有了界定。遼、金時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斷代,都從文獻上得到了確鑿的印證。「春水玉」所指為鶻(海東青)捉鵝(天鵝)圖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為山林虎鹿題材的玉器,前者與遼史記載的遼帝行至「春捺缽」「鴨子河濼」進行狩獵活動情景相吻合,後者與遼史記載「秋捺缽」活動相一致。金人依契丹舊制,金史上稱前述題材的玉器為「其從春水之服,則多鶻捕鵝,雜花卉之飾」和「秋山之飾」。
⑤微觀細部特徵和變化。老一輩鑒定家在這方面都有許多過人之處,他們對各個玉器品類細部的變化都了如指掌,如對龍紋、螭紋的造形和紋飾,對玉璧、玉劍飾、玉人物形象等都做過深入細致的研究,能夠逐一指出時代變遷的軌跡,再結合其他方面的認識,所做判斷往往十分准確。
⑥留心甄別仿古做假。這有賴於掌握各時代真器的特徵,認真分析比較,找出疑點。偽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綻,尤其是後人仿製古玉,是可以鑒別出來的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2572942.html
Ⅲ 分別真假玉的方法!(加分)
如果是新玉那涉及的面就很廣了,要了解各種礦物的外觀特徵之類的才可以判定。
古禮玉的鑒定
所謂禮玉,是據古文獻《周禮》記載,用於祭把的六種玉器,或稱六瑞玉,是:
1.壁圓形扁平,中有圓孔的玉器,「以蒼壁禮天。」有三種類型:壁、環、援。按《爾雅》的解釋:「肉(玉體部分)倍好(圓孔)謂之壁,好倍肉謂之璦,肉好若一謂之環。」肉、好的倍、一是指肉、好的半徑還是直徑的長度,有爭議,但以古玉壁的實物來看,肉、好並無精確的比例。我們一般稱小孔者為壁,大孔者為環。其實玉壁也用作佩飾和陪葬,其大小、形狀、花紋差別甚大。
2.淙是一種外方內圓長短不一的筒狀玉器,用黃瓊祭地。在新石器文化遺址中有大量較長的玉瓊出現,一般有花紋,而商周以後,反而扁矮,平素無花,漢代以後幾乎絕跡,明清後又出現仿古玉琮。
3.圭長條形扁平,下端平,上端為等邊三角。以青圭祭東方,也是各級諸侯朝覷時手中執玉。其色澤、大小、形狀、等級,按《周禮》有嚴格的規定。但個存的所謂圭,一大部分帶有鋒刃和孔,其實是工具或兵器。
4.璋 形與圭相似,只是上端為一道斜邊。以赤璋禮南方。近時出土大量的「漳」,多為工具和兵器。
5.磺半壁日磺,用祭北方,所謂半壁也只是大概的樣子,其實一般所見的磺,只是「環」的1/3或1/4。或做成魚形、蠶形等,般四角有小孔,所以又是佩飾之物。
6.琥 虎形或具有虎紋的玉器,古代均稱作琥,以白唬祭西方,或作為發兵的信物稱虎符。但現今稱圓雕的虎形王器為玉虎,栽雕或透雕!
古佩飾玉的鑒定
古人佩戴的玉器飾物,種類頗多。1.頭飾 有笄,或稱管。一般是長針形,用以固定發髻或者或冠弁,形式有多種,有一端有烏獸頭形,一端尖狀,或一端扁平者,後世婦女有用扁平而二頭尖者等。冠玉,洶上玉怖,冠是古代成年男子所戴束發用具(不同於今之帽子)。玉導,是引發入冠的工具。玉撥,婦女抿發使發平整)玉具,平時也插在頭上。2.項飾新石器時代即大量發現,用玉石、綠松石、瑪瑣等製成串珠,作項鏈。另用玉人、動物、玉牌、雞心等為墜,俗稱盜頭。3,手上玉飾有惆、指環、扳指等。玉鍋在新石器時代遺址中」賄發現,但略成筒形,今日王鐲形式在漢魏以後才有。現今形式的玉指環,最早發現於隋墓。扳指,古文獻中稱韞,是戴在大拇指上幫助拉弓弦的用具,清代嗜古成風,男士們戴它作裝飾品。4、組飾東周諸侯、大夫、夫人們按等級地位所佩玉飾,包括環、壁、璜、瓏等玉件組成。另有心形佩,或以為即壁羨,是帶橢圓形的的壁,玫,是帶缺口的玉環;佩物不有玉印、剛卯形亥矚今之圖章,四面刻吉祥語、佩之辟邪,」是漢代物有還有。還有一些工具性的佩飾,玉帶鉤,是系皮腰帶用的。形如螳螂;還有佩,形如多爪的玉器,古人用於解結。但後來從頭至尾到花或透雕,已不能解結,純屬佩飾了。
古葬玉的鑒定
葬王,指專為殮屍或保存屍體所用的玉器,而不是指墓中陪葬的玉器。這些玉器有:1.玉衣 用小玉片按等級以金)銀、銅絲聯綴,依死者體型製成玉衣,包裹屍體。這種葬制始於春秋、戰國、盛行於兩漢,多用於君王、貴族。後妃。至魏文帝時明令禁止,其後就絕跡了。至今發現最典型、最完整的是河北滿城出土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夫婦的「金縷玉衣」,每具用兩千多片小王片以金絲聯編而成。這種玉衣舊時也有出土,因不知是玉衣,一些小玉片也在文物市場出現,呈長方形或梯形,四周帶有小孔,大的長約十餘厘米,因不知為何種玉器,遂亂定名為圭或生產工具,這是不對的,要注意。2。含玉 指含於死者口中的玉件。此風商代即有,直至近代還偶有發現。漢魏時常用的含玉是玉蟬,在此前後或用碎玉或其他玉件。以玉蟬而言,往往製作粗糙,玉片略具蟬形,翅體粗粗數刀而已。3.握玉 古墓中死者手恃之王器。如西漢中山靖王劉勝,雙手各持玉玻。東漢以後,一般以雙手握玉豚人殮,這種玉豚握玉,至魏晉南北朝不絕。清代學者吳大微,把玉豚誤認為玉虎,是因玉豚製作粗糙,刻線簡單,豬虎難辨,這是要注意的。4。塞玉 古人俁信以玉件塞死者孔竅能不腐朽。最完整的是「九竅塞」,小山靖王劉勝夫婦墓。當然並非每墓能如此。眼、耳、鼻、口。肛門等塞玉的形狀各有不同,我們遇見時要能識別。總之,葬玉不同於一般的陪葬玉器,是專為死者特製的,形制、加工似為粗糙,一望即知非是藝術品。
古玉工具與玉兵器的鑒定
在石器時代和銅器時代之間,有一段金石並用時代。在我國,一些學者稱之為玉器文化時代。具體說,是從新石器則「代晚期至商周。出現大量的玉刪生產工具、兵器、裝飾品及許多反映精神文明的玉器,為我國古文化的特有現象。今先述玉工具與兵器,遠古時代二者很難嚴格區分,大致分三類:1.尖端狀帶刃器如戈、矛、鏈、劍等都有玉制,有些刻有精緻花紋,可能作儀仗用。殷墟婦好墓出士的所謂玉圭,實際上應是玉戈。2.平頭或弧狀、帶刃器如斧七鑄、鑿)鏟等。吳大微《古玉圖考》中所錄的「琰圭」、「琬圭」正是斧、鑿一類的工具。特大的弧刃工斧稱玉鋮,有刻花,也作儀仗用。還有一種被稱為漩鞏,是環形有規則的缺刻,有人說是齒輪,其實多帶有刃面,是一種武器,可」稱之壁戚。3.刀狀器商代的玉刀形狀與青銅器相同,也有刻成魚形、鳥形的刀。另有一種半月形、長方形帶邊刃的玉刀,在新石器遺址和殷商遺址中均有出土。《古上圖考》中列出的「邊璋」、「筋」等器,其實都是這種刀形生產工具。4.劍飾古代劍上的玉飾,劍柄頂端成圓形,有玉稱劍首、劍柄與劍身之間的玉飾叫格,劍鞘上有玉件使之系於腰帶上,這種帶扣俗稱。昭文帶」,稱為彘,吳大微稱璲、再談一下玉器皿和用具。考古學家對傳世的和文獻記錄的三代玉尊、敦\觶、爵等器皿表示懷疑,認為先秦時代的工匠未必能造出玉容器,1977年殷墟婦好墓出土青、白玉痙各一件,素玉盤一件,說明至少在殷代就能製造玉容器了。漢墓中玉器皿、用具很少發現,只廣州、貴港等地出土過玉杯,河北出土過玉枕。隋唐隊後,特別是明清時玉器皿、用具不單為王室、貴族專用,也進入尋常的中上層家。如杯、盤、碗、盞、盂、壺等大量出現。更有玉文具也被普遍使用,如筆管、筆架、硯、水中丞、載刀、尺。洗、鎮紙、擱臂等。有一種玉山,是利用玉塊的天然形狀,刻出山水人物等,起初為小件用作筆架、鎮紙,後來出現用上噸的大塊玉石,雕成巨大玉山,如清代的「「香由九老」、「大禹治水」等巨型玉山。
古玉質的鑒定
玉質堅硬,玉性穩定,不易變化。但入土千百年後,在土壤中微酸或微鹼、潮濕的作用,也會緩慢地起著變化,玉器會失去原有光澤、色彩,會出現斑紋、鈣化、石化,這種變化的現象,叫做「沁」或「浸」,或叫「古」。名目繁多,眾說不一,大致說、玉上帶紅色斑點的叫「瑞斑」。黑色斑點叫「黑漆古」;王質表面鈣化,如塗一層薄薄的黃土,稱為「土古」;或起一層灰白色的雲霧叫做「雞骨白」,玉器在古墓中長期與他物相接觸而變色,也有專稱,如與水銀接角而變黑 、初出土的玉器會變得面目全非 ,或根本不像是玉,必須經過「盤功」這一關,才恢復玉性、或使玉器變為具有更古雅的色澤、斑紋,名為「脫胎」,意思是玉器經千百年後脫胎:換骨成為另一種面貌、舊時所謂盤工,常帶有神秘的色彩,一般的方法是把古玉器貼身佩掛數年,團長期經受汗脂浸潤,衣服摩擦 ,逐漸恢復玉性 ,又變得晶瑩透亮,這種方法稱為「文功」。還有一種快速的方法,是用布中把古玉器不停摩擦,輪番替換、使生微熱,據說能把浸汁溢出,留有「土門」然後上蠟再擦,使之能在短期內恢復玉性,叫做「武功」。經過盤功的方玉器更顯得古雅,價值更高。我們鑒定古玉器,必須從玉質的變化中,判別其新舊和真偽。
古玉器的加工工藝與製作年代的鑒定
古玉器的製作、加工工藝,是鑒定古玉粉時代的重要依據,因為我國製作玉器歷史悠久,各時代的琢玉工藝水平是不一樣的,從原始粗糙加工到近世精密細致的製作,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同時,製作玉器的工具也不同,產品的效果自然也不一樣。所以,看一件古玉器的加工工藝、是識別玉器時代新;日的重要手段。現將各時代的制玉工藝分述如下:1.新石器時代玉器的製作也同石器一樣,是磨製。環壁類的圓度可能不很正規,其平面、厚薄可能出現不均,可能有磨製的痕:跡,沒有拋光。壁、環、瓊的穿孔,是用木棍砂鑽,是西面分別鑽孔的,所以,可能出現交叉、上下不一致的情況。2.商代殷商玉器花紋直道多,彎道少;粗線條多,細線道少,陰紋多,陽紋少1鑽孔是外大里小,常稱「馬蹄眼」。商玉花紋的最大進,出現加工修整和拋光。4。春秋戰國此時已用「解玉砂」,這是硬度較大的砂,用水與砂進行開片,做花,工藝有較嚴格的流程,技法比商周進步。5.漢代大件玉、葬工器琢工粗,刀法簡潔有力,琢玉史上稱為「漢八刀」,意為粗擴簡略。6.唐宋以後唐代琢玉工藝超越前代,其與前代最大不同之點是器皿的紋飾不光是淺刻花紋,而開始有圓雕出現,花紋圖案常以纏枝、花卉、葵花等為主,或有人物飛天。圓雕花飾,人物多大頭,粗而圓渾。唐代刻玉對後世影響很大。宋代刻玉圖案,造型以方型為主,刻工細致,能起五六層花。明清以後,刻玉更為精緻,隨著經濟發達,全國出現揚州、蘇州、北京三大琢玉中心,琢玉工藝流程細,樓刻精。琢玉工具用銘鑽、旋車。先後出現一些刻玉大師,時做、仿古品類繁多,風格各異,就難縷述。
古玉器的器形和花紋的鑒定
古玉器的器形和花紋,是判別古玉器製作時代的重要根據.現將各時代製作玉器的造型和花紋情況簡介如下:1。原始社會末期玉工具和兵器如斧、刀、戈、鋮,禮玉和裝飾玉也有出現,琮、璧;璜、塊、釧鍘、環等。一般說,原始社會的玉器平素無花,只有琮,有節刻和獸面文,這是例外,器型也是長筒形多;扁矮的少。2.商周時代工具和兵器如刀、斧、戈、鋮等,製作精巧,多有刻花,而且有大型玉兵器如鋮、戚,刻花精美,可能作儀仗用。有較大的玉容器如簋、盤等。禮器中壁、蹤、圭、漳俱全,而瓊反而扁矮無刻花。無論是兵器、器皿,其造型和花紋均與青銅器相類似。玉器花紋也是饕餮、變龍、蟋螭、雲雷、竊曲、蕉葉等。另外還有一種漩現。3,春秋戰國時代這時的玉器以禮器為多,其尤以環壁類居多,而瓊、圭減少,說明禮玉逐步向佩飾玉轉化。所以佩飾類玉的數量增多。從造型看,佩飾玉中的環壁、瓏,形式都在變,壁,有實心透雕的形式出現,嚨、沖牙等形式也為過去所未見。同時出現玉帶鉤、玉印、玉璽等。並有瑪璃、綠松石,水晶的串珠。總之此時玉器器形和青銅器一樣,由笨重型轉向細巧型。花紋也由粗曠而變為纖細,粗厚的饕餮餐紋不見了,多為細致的蟠螭嫡紋、雲雷紋、蕉葉紋。而玉壁的花紋為谷紋、蠶紋、蒲紋。4.漢代西漢初的琢玉繼承了戰國傳統的風格,但也不是完全照搬。後來,無論在彬形、花紋上都出現自身的特色。以玉器的品種而言,禮玉之中只保存了玉壁,而在形狀、花紋、用途上都起了變化。以「組佩」而言,磺、沖牙、塊等佩飾玉器大量減少。而心形佩(叉稱雞心佩)、龍形佩、玉人、動物、剛卯等新型玉佩則大量增加。同時,葬玉加玉衣、王含、王塞、握玉等數量為前所未有。也有一些日常用玉器出現,如枕、杯等。王器的裝飾花紋,由戰國時代的神秘、抽象的圖案轉向現實風格,花紋以幾何紋如乳釘、渦紋、卷雲紋等為主,玉壁也是以幾何紋的谷紋,蒲紋為主。即如龍,從戰國時期抽象的圖案紋而變為寫實型,使人一望而即可辨識。5.唐代從東漢未到初唐初,經歷了四百年,玉器也有很大的變化。首先是,漢代的葬玉、禮玉,「組佩」沒有了,日常用玉器具增多,出現許多新的玉飾物,如代表官位品級的玉帶等。以花紋而言,漢代玉器上的乳釘紋、、蟋嫡紋、勾雲、「雷紋不見了,玉壁上的谷紋,蒲紋也隨著玉壁的消亡而消失了。代之而起的裝飾花紋是纏枝、連理花卉、葵花等連續圖案,也有動物、飛天等花紋。6。宋代以後宋代玉器繼承了唐代寫實的作風,日用玉器和裝飾玉器占絕大多數,如杯、盤、碗、洗等,紋飾在唐代刻花基礎上更為豐富綺麗,常用龍鳳呈祥圖案。同時出現仿古玉器,有仿青銅器的鼎、彝、熏爐等,也有仿古玉佩。宋以後至明清,由於工商業發達,玉器使用的范圍和收藏、愛好者更為廣泛,玉器器形紋飾更為絢麗多姿、百花齊放。無論是時做玉器、仿古玉器,都能據不同階層的愛好,做出各自需要的玉器。明清是我國制玉最繁榮復雜的時代,時代標準是很難把握。
仿古玉器類型的鑒定
由於古玉器有根高的文物價值和經濟價值,而又很稀少。於是,玉工們競相製造仿古王器,以取得厚利。製造仿古玉器的方式大致有三種:一種是完全仿製,以玉古器作標本,如從上古商周到秦漢唐宋都造,不但從器形、大小、花紋都一樣,而且還做人工的傷殘,染色作沁,做到與古玉器一樣,使人難於辨別。一類是器形仿古,是依託某些古玉器的形狀,重新創作。如鼎、彝;壺;爐等,自器形、裝飾物(耳、蓋邊等)、花紋均重新設計,製成一種仿古而又創新的玉器。有時在邊角、背面也作一些人工傷殘,但一望而知是為仿古而作的人為傷殘。還有一種是用劣質、邊皮、雜色(如蒼、蔥、黃、色)等玉材製造仿古玉器。一些質地較劣的王材含有雜質,或玉材的邊緣部分(俗稱「玉根),一種劣質玉),或制器時有意留下一些玉的舊邊皮,或用一些蒼、蔥、黃色玉製成仿古玉器,使這些玉器質地古樸,色澤古雅,好像是出上的千年之物。這些仿古王器如何鑒別其真偽呢?上述三種類型,第二種最容易識別,一望而知是仿品。至於第一、第三種,我們只要從玉器製作工藝入手,鑒別也不難)因為自上古至漢唐,各時代琢玉工藝的技術水平不一樣,加工的工具也不同(上節已論及),而仿古玉器是用後代的加工方法和工具或機器製成。我們只要仔細觀察其加工工藝,就能識別真偽:其次,以上述第一種仿古作品而論、它仿作所依據的古玉器,本身也可能是仿製品,那麼這種輾轉相仿的作品,就可能出現更多的漏洞,鑒別其真偽也是不難的。
仿古玉器製作方法的鑒定
古玉器人土久長;常受到土壓、崩塌的破壞,發掘時又會受到損傷,長期的流傳過程中也會受到意外傷害,所以,一般說,古玉器多帶傷痕。要製造偽古玉,首先要將玉器作人工傷殘,使之古意盎然。其手法:1.敲打把仿古玉的邊緣、凸出部分敲打,使有傷痕、裂縫、或乾脆將玉器的耳、腳打斷,然後再行激接。、或用火燒加熱,突然冷卻,使之裂痕累累。2.舵碾用細小的舵碾或鋼鑽,在玉器表面碾出大小不等的坑坑窪窪,或痕道,粗看像是遍體鱗傷,只要用放大鏡細察,就可以發現碾點的痕跡。3.砂磋新玉器拋光後,再用砂磋磨,使之失去新器的光澤,或部分拋光,部分留粗面,像是流傳己久的舊玉器。古上器不僅是傷痕累累,而且入上久遠引起玉質變化,造成古玉的「浸」、「古」,更顯得色澤古雅斑斕可愛,所以,仿古玉者還得將新造的玉器進行染色或人工作「浸」,因為「浸」、「沁」、「古」,是古玉標志之一,有了古雅的色澤、斑紋,才能冒充古玉。這種做假的辦法很多,1.上色用虹光草汁、醬油、黑醋等燒煮,玉能變為紅、醬、黑色。2.「提油法」玉器放人烏木屑、紅木屑中緩緩燃燒---煨,玉能成為古雅的黑、紅色。3.「灰提法」用栗炭灰加銀硝煮玉,玉器表面便生白霧,或一些微小孔竅,猶如剛出土的千年古玉。還有用玉器與鐵屑拌和,令其生銹,久而成「橘皮紅」的色彩等等,不一而足。綜上所述,這些人工作殘、染色、作浸的手段雖很巧妙,難於分辨,我們只要從玉器的加工技術、器形、花紋根本因素作為鑒定的依據,即使作假的手法再高,也會露出作偽的原形。
Ⅳ 玉佩怎樣鑒定真假
目前在玉器的識偽中沒有儀器進行有效的測試,但是利用我們掌握的科技文化知識,利用客觀科學的理論分析,完全有能力對玉器的真與偽進行有效的識別。
1、歷代玉器被廣泛使用的玉石材料主要有白玉、青玉、黃玉、碧玉、岫岩玉等,而目前贗品有相當一部分使用的新開發的石料、礦料,或用黃岫岩假冒黃玉。在實踐中必須掌握和分清真偽玉器材料上的差別,分清同一種材料的新舊差別。
2、要認識各種玉器材料的基本結構特徵,並且要知道硬度、密度的不均勻性及玉石材料的可滲透性。當掌握了玉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後就能夠分析古玉在特定環境和條件下,埋藏的時間長短,對玉器本身應該造成的影響,有哪些氧化腐蝕特徵,並掌握其演化過程的各種特徵規律。而贗品不是根據材料的特性,也不根據真品的各種特徵,只是根據真品的表面效果進行模仿,違反了自然氧化和演變的規律,與真品有本質上的差別。
3、要掌握真品玉器材料方面的老化特徵。這種受浸蝕而老化的現象與贗品使用新材料或老舊殘料進行重新切割磨製加工,成形後所暴露出來的新工藝面會產生明顯的色差或破壞原有的氧化皮層。
4、不能把區別玉器材料作為辨別玉器真偽的決定依據,因為從古至今所使用的都是千百萬年形成的同一種材料,在辨偽中只能把識別材料作為單薦辨偽的依據,如果材料上無法有效地確認差別,應該從其他方面繼續搜尋真偽的差別證據。
5、目前贗品所使用的是一些質量極差、價格極低的玉石雜色料或石性嚴重的次料進行偽造,成形以後再進行人為強化腐蝕,造成玉器表面形成極厚的氧化腐蝕皮層。這種皮層容易脫落而且脫落後根本沒有潔凈透潤的質地。這種花地雜色料是歷代古玉不使用的,只是現代騙人用的一種石料。
6、要認識和掌握歷代玉器繪畫風格及表現風格,並掌握各時代玉器造型風格結構特徵。在辨偽中,有些玉器可以從造型結構上確認真與偽,但是有些高仿贗品極難識別。在這種情況下,要從其他方面搜尋真與偽的差別證據,由於民間玉器的風格造型極其古怪復雜,因而不能以器型風格決定其真偽,而只能作為感覺效果判斷的一項參考。
7、玉器藝術的工藝與美術的完美結合體,古玉完美地體現了工藝效果。而贗品在這方面有明顯缺陷和不足,要麼結構造型美而工藝技術磨製卻達不到這種效果,要麼工藝設計有缺陷。
8、我們必須承認,機械化程度的高低必然會對產品的工藝質量和標准造成程度不同的影響。從古至今製造玉器設備工藝和工具材料在不斷地改革發展提高,因此不同的歷史時期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工藝技術特徵。當我們掌握了真品的基本特徵,就會認識到現代贗品哪些部位工藝不對,哪些工藝技術磨製有缺陷。
要認識到玉器的加工方式從古至今始終利用的半手工半機械化的方式,在實踐中必須分析工藝效果,哪些是機械設備本身的性能造成,哪些又是人為手工操作的不穩定性造成,從這方面區別真偽。另一方面要有能力認識玉工磨製水平的差異所造成的某些工藝效果,識破贗品故意製造工藝誤差或某些工藝技術缺陷,對比真偽玉器工藝死角部位的差異。
現代加工工具的材料和研磨材料的組成成分與傳統之間的差別,造成紋飾線條方面的工藝磨製產生明顯不同。這種不同是設備工具及材料造成的,不是現代設備能夠模仿的。古玉器的加工磨製主要採用游離沙式的研磨方式,這與現代贗品的固定磨削式的成形的玉器有明顯的工藝差別。要掌握歷代古玉在工藝磨製程序方面的規律,以及各種工藝技術處理手段方面的特徵規律,對比贗品哪些部位的程序和處理手段有差別。
9、了解贗品的制假手段和技術,掌握贗品用現代的設備和技術進行模仿的各種工藝效果特徵。要分析和掌握真偽玉器的玻璃光效果差別,以及一般光亮玉器差別,並分析出光亮方面的技術和材料差別及造成這種差別的原理,從而區別真偽亮度效果差異。
10、歷代古玉普遍存在著巧色及帶色料玉器的現象,但這種材料在原有的基礎上又經歷長期地下環境的浸蝕,造成局部色料部位被首先氧化腐蝕,必須掌握這方面的特徵規律。
玉器被氧化浸蝕部位大部分是由於某部位的硬度、密度及耐腐蝕性差造成的,特別是由於內部應力造成的玉器裂紋,這種狀態會被首先滲透或浸蝕,它與贗品人為製造的假效果有結構上的差別。現代贗品利用色料、邊角臟料假冒玉器的氧化,特別是利用材料本身的氧化石皮假冒,這種造偽已成為當前最重要的模仿手段。實際上這類贗被假冒的部位其硬度、密度結構和色差,與真品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必須識別哪些是色料雜料和天然氧化皮仿造的贗品,哪些是真正腐蝕受沁。真正的古玉無論受到哪些氧化腐蝕受沁都會產生硬度變化、色差變化、滲透過渡等現象,而贗品人為製造的明顯的滲透現象、硬度變化、色差和過渡等現象。要在廣泛的實踐中掌握真品氧化腐蝕受沁的特徵規律,在此基礎上區別哪些是人為的強化作偽,哪些是玉器的真正腐蝕受沁。
11、掌握生坑玉器的主要特徵。所謂生坑玉器的指出土以後沒有進行過任何清造處理,玉器本身粘附著各種沉積物質,而且附著力極強。而贗品是採用人為製造在玉表的附著物,這種人造附著物質粘結密度及粘結力很差,這是辨別真偽的一方面,生坑玉器應沒有任何人為處理留下的痕跡。
12、半生坑玉器主要指出土後經過人為的清洗處理,這類玉器已失掉了生坑玉器的種種出土特徵。一般情況下,死角部位或某些腐蝕殘損部位能夠留下沉積物質,由於清洗有些部位會出現輕微劃痕,工藝稜角出會產生輕微的人為致殘現象。而仿造半生坑玉器的贗品主要採取製造表面氧化層工藝方面採用保持工藝稜角部位的鋒利度,死角部位沉積物質附著力卻很差。要特別注意並有能力區別半生坑玉器。當前仿造半生坑玉器的贗品有相當數量流入市場。
13、半熟坑玉器的指出土後經過幾年或幾十年的收藏,手感及透潤程度並沒有達到相當的熟舊程度。這類玉器表面有氧化質感並有輕微的磨損,輕微的稜角碰傷,有些死角部位仍然存留沉積物及其他各種特徵。這種玉器必須進行全面的分析,仿造成這類玉器的贗品主要是採取球磨振盪設備及噴沙設備製造表面氧化質感效果,使整體結構及工藝稜角產生圓滑過渡。這類玉器的仿造難度很大,與真品對比會找到贗品的很多漏洞。
14、熟坑玉器是長期收藏把玩使玉器的工藝稜角有相當的圓滑過渡,手感極好。在把玩中,人體的汗液、酸、鹼、植物蠟等滲透到玉器縱深,使玉器內部折射光加強交反射到玉器表面形成半透明狀態的油透感,經過人為長期盤磨會使玉器表面產生不同時期的劃痕重疊現象,有些殘損會產生殘痕圓滑過渡。而贗品不具備這種時間和條件,因此只能採取加強表面光亮度的手段進行假冒。當前有一定數量的假熟坑玉器,仿造效果普遍不佳。
15、必須掌握贗品用氫氟酸進行腐蝕所產生的各種狀態,因為這類贗品殘留有的毒氣體對人體危害極大,不能在房間內擺放或隨身佩帶。
16、收藏玉器不能局限性只懂得玉器,必須對雕塑、瓷器、繪畫、竹木牙角、金銀銅器等古董項目有識別真偽的基本能力,因為其他類古董的真偽所表現的特徵規律與玉器是相通的。辨偽首先要確認真品,只有在實踐中掌握真品的實質,才能夠具備識偽的能力,才能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文化內涵。更不要採取自我封閉的收藏方式。
以上是玉器辨偽中最常見的和必須掌握的基本常識。
Ⅳ 如何才能辨別玉的真假
1、看玉器的光澤通常真的玉器,它的表面都會有一層很特殊的光澤。玉器內部有少量雜質或有如棉花一樣的花紋都是正常的。而假的玉器它的表面通常色澤暗淡,看上去毫無靈氣,有的內部還會有氣泡。
Ⅵ 怎樣分辨玉的真假
怎樣鑒別真假玉目前,市場上一些出售寶玉的攤點,常常混雜進一些加工精湛的人工玉。可靠的辨別方法是:看、聽、測試。看,主要看晶體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較強,油脂光澤;聽,真玉聲音清脆,反之聲音悶啞;測試,真玉從玻璃上劃過,玻璃上留下劃痕,而玉石本身則絲毫無損。常見的假玉有塑膠、著色玻璃、雲石(大理石)、電色假玉以玉粉和水晶加鹽水製成的合成班用硝子仿製的玉器等不同的做假方法,其鑒別的手段也有所不同。塑膠的質地比玉石輕,硬度差,一般還容易辨認。著色下班也容易區別。只要拿到燈光或陽光下檢查,就會看見玻璃裡面有不少氣泡。比較難辨的是電色假玉,這旨經過電鍍,給劣質玉鍍上一層美麗的翠綠色外表,很容易誤以為是真玉。這時就需要仔細觀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綠中帶藍的小裂紋,就是假玉。因為電鍍時會留下裂紋,行家稱為「蜘蛛爪」。也有人說,將電色假玉放置熱油中,電鍍色就會消退,還其本來面目。以玉粉、水晶加鹽水製成的合成玉是仿深色老坑玉。鑒定方法很簡單,即它們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僅2.8。用手掂掂輕重,或用天平稱量即可辨別真假。用硝子仿製的玉器,看去比玉還潔白瑩潤。古人說:「玉賽硝,必定高。」就是,白玉要象硝子那樣,才算是高級的。可見,硝子和玉難以分辨。然而真假終究是不同的。就顏色來說,白玉的白色中常常泛青,純白者極少,硝子則是勻凈潔白的純白色。就玉性來說,玉溫潤細膩,如脂如膏,硝子雖也溫潤,瑩潤之中卻難免有賊光。白玉是天然產物,體質很難全部均勻一致,內中玉筋、玉花等。硝子為人工所制,則無上述表象。白玉質地堅實,無氣泡可尋。硝子加工再好,常有氣泡、氣眼外露。弄清這幾條,就不會把硝子製品當成玉器了。玉器真假辨別法玉器價格昂貴,挑選技術要求很高,絕大多數消費者都難以辨別其優劣、真假,稍有不慎就容易購買到劣質品或假貨,蒙受重大的經濟損失。市場上銷售的玉器店家很多,玉器一般分為軟玉和硬玉兩大類。硬玉又叫翡翠。從化學業成分來說,軟玉是含鈣、鎂和鐵的硅酸鹽;硬玉是含鈉和鋁的硅酸鹽。下面介紹玉器的優劣、真假辨別方法:水鑒別法 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狀久不散開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偽劣貨。手觸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涼潤滑之感。視察法 將玉器朝向光明處,如陽光、燈光處,如果顏色剔透、綠色均勻分布就是真玉。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澀的感覺;而假玉則無澀的感覺。放大鏡觀看 將選購的玉器放在放大鏡下觀看,主要是有無裂痕,無裂痕者為上乘優質玉,有裂痕者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價值亦大減,裂痕越多越明顯的,價值也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