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工業為什麼發展這么快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工業為什麼發展這么快

發布時間:2022-06-23 18:22:48

Ⅰ 新中國成立後經濟發展狀況及原因

經濟發展狀況

1,建國初期的三大改造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的對於農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

標志著我國基本上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會主義革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經濟擴張和衰退期(大躍進時期和文化大革命)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盡管這條總路線的出發點是要盡快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但由於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導致後來災荒的主要原因。

3,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

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4,一路一帶

「一帶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根本原因:

第一、 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這樣人民政府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為人民政權的鞏固和國民經濟的恢復奠定了經濟基礎。

第二、 穩定物價,統一財經。1950年,全國物價穩定,結束了十多年的物價上漲的階段。為解決中央財政困難,中央決定將全國主要財政經濟由中央統一管理,解決當時中央財政收支脫節的現象。1950年,國家財經開始好轉了。

第三、 合理調整工商業。新中國成立初期,私營工商業在國民經濟中還占重要地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爭取國家財政的根本好轉起重要作用、1950年上半年中央在統一財經政策上,又合理地調整了工商業。這 主要是公私關系和勞資關系。

(1)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工業為什麼發展這么快擴展閱讀

新中國經濟特點

1、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初步核算,國內生產總值471564億元,比上年增長9.2%。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4.5%、10.6%和8.9%。全部工業增加值18.86萬億元,增長10.7%。消費、投資穩定增長,內需動力明顯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919億元,增長17.1%。

2、物價漲勢得到初步遏制。在控制貨幣、發展生產、保障供應、搞活流通、加強監管等措施的綜合作用下,價格漲幅逐步收窄。

3、財政金融穩健運行。增長24.8%;其中稅收收入89720億元,增長22.6%。財政支出108930億元,增加19056億元,增長21.2%,「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各項重點領域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同比增長13.6%。

4、農業和農村發展保持良好態勢。夏糧、早稻、秋糧季季豐收,分別比2011年增產2.5%、4.5%和5.1%;2012全年糧食產量達到57121萬噸,增長4.5%,實現連續8年增產,總產、單產都創歷史新高。棉、油、糖、肉等其他主要農產品全面增產。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5、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2012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8610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3%。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面數字電視國家標准和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標准成為新的國際標准。

6、節能減排工作進一步加強。2012全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01%。「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頒布實施。支持重點節能項目924個,建成後可形成2200多萬噸標准煤的年節能能力。

7、區域發展更趨協調。西部大開發新10年政策措施全面實施。促進西藏、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以及加快青海等四省藏區發展的各項舉措得到較好落實,新時期對口支援工作全面開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成果得到鞏固和擴大,產業結構調整和改革開放取得新的進展。

Ⅱ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巨大成功,這是為什麼

實事求是地說,除了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的艱苦奮斗外,領袖毛「」澤東的正確領導是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這與一個家庭一樣,有沒有一個好的領頭人,關繫到、決定了整個家庭的發展狀況。

Ⅲ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工業生產綜合能力顯著提升
1.工業經濟快速增長。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經過7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主要經濟指標迅速提升,工業增加值由1952年的11
9.8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305160.2億元,年均增長1
2.61%,高於同期國民收入增長率
1.1%;工業利潤總額由1952年的2
8.3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74916億元,增長2647倍;工業企業單位數由1952年的1
6.95萬個上升至2017年的3
7.27萬個,增長約
2.2倍;工業企業資產由1978年的4525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112288
1.5億元,增長約248倍。
2.工業生產體系完備。目前,我國工業有41個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
4.7倍和2
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
6.9倍、2
5.2倍和3
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3.製造業連續多年穩居世界前列。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
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
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
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
9.8%,躍居世界第一,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世界經濟論壇《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在140_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8位,比2012年提高1位,在發展中國家名列前茅。這其中,工業領域的國際競爭力表現尤其突出。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工業競爭力指數最新結果顯示,中國與德國、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一並成為全球5個最具工業競爭力的國家。2016年,中國、美國和德國被列為世界最具製造業競爭力的前3個國家。
(二)工業生產結構優化,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建國以來,我國產業政策經歷了改革開放前重工業優先發展,到改革開放後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1.淘汰落後產能。不斷加大鋼鐵、煤炭、石化、建材等傳統行業的過剩產能減量調整,破除無效供給,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5700萬噸、電解鋁110萬噸、水泥(熟料和粉磨能力)
2.4億噸、平板玻璃8000萬重量箱。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
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
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2.新興產業快速崛起。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
10.0%、
10.5%和1
1.0%,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
3.
9、
4.5和
4.4個百分點。部分新興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集聚效應。據統計,在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所包含的七大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居於首位,2016年其增加值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比重超過1/4;節能環保產業、生物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增加值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均在18%左右。
3.「兩化」融合日益深化。堅持走中國特色的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兩化融合」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製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重點行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取得了明顯進展。據工信部統計,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生產設備數字化率、數字化設備聯網率已分別達到6
3.3%、4
6.4%、4
4.8%和39%,培育了一批工業互聯網平台,製造業智能主導的特徵日趨明顯。
4.發展方式轉變明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大力提升傳統動能,工業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技術改造投資成為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力量。2013-2016年,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
4.3%,2017年技改投資依然保持較高增長水平,增長1
6.3%,增速比製造業投資高1
1.2個百分點,佔全部製造業投資比重達4
8.5%,比上年提高
4.6個百分點。
5.單位產品能耗明顯降低。2017年與2012年相比,在統計的年耗能1萬噸標准煤及以上的重點耗能工業企業中,噸鋼綜合能耗下降
5.3%、機制紙及紙板綜合能耗下降1
1.0%、燒鹼綜合能耗下降1
2.6%、電石綜合能耗下降
2.4%、合成氨綜合能耗下降
5.7%、水泥綜合能耗下降
4.5%、平板玻璃綜合能耗下降
9.1%、電廠火力發電標准煤耗下降
3.9%。按照統計的25個重點耗能產品、108項單耗指標測算,五年累計形成直接節能約
1.0億噸標准煤,佔全社會節能量的近10%。
(三)製造業競爭力逐步提升,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產品進出口貿易持續增長,工業產品生產與製造融入全球產業鏈分工。工業產品進口金額由1999年的165699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萬美元,年均增長1
4.40%。其中初級產品進口金額由1999年的26846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萬美元,年均增長1
8.74%;初級產品進口佔比由1999年的1
6.20%上升至2018年的3
2.85%。初級產品進口集中在非食用原料、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工業製成品進口額由1999年的138853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43402
4.78萬美元,年均增長1
3.07%;工業製成品進口佔比由1999年的8
3.80%下降至2018年的6
7.15%。工業製成品進口集中在機械及運輸設備。 工業產品出口金額由1999年的194931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487400.74萬美元,年均增長1
4.34%。其中初級產品出口金額由1999年的19941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3508
5.83萬美元,年均增長
10.59%,初級產品出口佔比由1999年的
10.23%下降至2018年的
5.43%。初級產品出口集中在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工業製成品出口額由1999年的174990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35202
1.25萬美元,年均增長1
4.65%。
來源:中國樂山市委黨校學報

Ⅳ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持續快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你可以通過這樣幾個方面去構思去書寫第一是擁有強大的黨組織。
二是擁有非常具有責任心的政府。
三是制度層面的力量,非常有效。
四是新中國各個時期的領導人,都擁有非凡的發展眼光與魄力。
五是快速實現了工業化,尤其是重工業發展完善,給後來的改革開放,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六是全國人民心連心,全力以赴。

Ⅳ 新中國成立後,為什麼推進工業化,抵制城市化

工業是這個國家的基礎和命脈。新中國成立之前的100多年的時間里受盡了西方列強的欺凌。主要就是我們沒有工業。所面臨的戰爭表面上是戰爭背地裡實際上就是西方的工業來打敗了中國的農業。所以新中國成立之後大力發展工業。

Ⅵ 新中國成立後為什麼要進行工業化

為了促進國民的經濟增長,改變我國工業落後的局面,促進新民主主義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

Ⅶ 建國初期我國大力發展重工業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影響

建國初期我國大力發展重工業的原因:中國資源豐富,是原材料大國,發展重工業可以迅速提高國家經濟發展,還能帶動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重工業屬於大生產機構,可以有效生產出國防裝備,鞏固國防。

影響:為一五計劃奠定了基礎。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提高70%左右,各地農民的收入一般增長30%以上。國家財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為開展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准備了條件。

(7)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工業為什麼發展這么快擴展閱讀:

對於當時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而言,無論是資本主義陣營還是社會主義陣營,重建或者恢復一個較為完整的工業化體系是最為重要的任務,對於大多數新興的原殖民地國家而言,加快工業化進程並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化體系更是成為鞏固與維持政治獨立的經濟前提。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場工業化的浪潮。

在國內,國民經濟已經得到全面恢復與初步發展,政治趨於穩定,經濟秩序恢復正常,社會秩序較為安定,加快經濟發展成為全國人民的一致要求,為大規模展開經濟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Ⅷ 新中國為何急迫的提高工業化水平

一是新中國成立時。我國工業化水平很低。基礎薄弱,而且門類不全,不符合建立富國,民主,文明國家的要求。
二是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實行外交孤立,經濟封鎖,軍事包圍政策,需要發展工業,建設國防。
三是受蘇聯模式的影響,
四是抗美援朝戰爭,產生的緊迫感

Ⅸ 中國工業的發展

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
1、時間段:19世紀60-70年代,隨著外國資本的進入和洋務運動的開展,一些中國民族工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通商口岸建立起來。中國名族工業發展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逐步接近尾聲,許多民族工業改成公有制。
2、第一次發展高峰:1895年之後。由於《馬關條約》的影響,外國資本大量湧入,清政府為了解決財政困難逐漸放棄「抑商」政策,鼓勵興辦工廠,民族資本快速擴大(雖然還是不大)
3、「黃金時代」、「短暫的春天」: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民國政府在最初幾年為興辦實業作了不少努力,在革命振奮下的廣大工商業者、愛國華僑積極投資。加上一戰爆發,外國企業放鬆了對中國民族工業的壓制和排擠,戰爭期間不少出口貨物需求大增,內外兩方面因素使得民族工業發展迅速。
4、民族工業初步發展的原因:
(1)洋務運動發展民族工業是因為國家落後、挨打,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也是一直在救亡和圖存的民族主題下進行的。
(2)甲午戰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暴露無遺,為擴大財源,支付巨額賠款,解決財政危機,迫使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於是中國出現了一個興辦工業的熱潮。

Ⅹ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中國經濟發展快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得益於經濟對外開放。

2.借鑒日本,韓國,台灣,香港的工業化發展之路,即大力利用外資,引進先進的技術。

3.政治和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良好。

4.得益於中國充沛的廉價勞力,即所謂的人口紅利

5.中國人的優秀傳統。中國人勤勞能吃苦,重視教育。 華人在世界范圍內,都是能夠吃苦。

6.得益於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

閱讀全文

與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工業為什麼發展這么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q5水箱怎麼排空氣 瀏覽:314
二手奧迪a4油耗多少 瀏覽:359
佛山南庄有哪些大型工業區 瀏覽:646
工業渦流分選儀多少錢 瀏覽:130
賓士e級壽命一般多少年 瀏覽:579
奧迪和大博是什麼關系 瀏覽:949
汽車大清洗加消毒一般多少錢 瀏覽:289
惠州仲愷工業用電多少錢一度 瀏覽:314
怎麼弄到汽車票 瀏覽:470
內江的特色工業有哪些 瀏覽:444
巴西工業哪個最好 瀏覽:552
電動汽車檢測與技術管理月薪多少 瀏覽:185
奧迪quattro的車有哪些 瀏覽:947
汽車輪胎報警怎麼消除 瀏覽:387
機械工業出版社位置是在哪裡 瀏覽:454
壽光哪裡銷售三菱汽車 瀏覽:79
賓士s怎麼貴了 瀏覽:369
賓士汽車後輪輪胎螺絲怎麼卸 瀏覽:298
汽車前面都有什麼 瀏覽:210
哪裡可以買奧迪原廠氛圍燈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