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方針和過程
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黨採取了(統籌兼顧,全面安排,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
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步驟
一、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1953年底,以發展互助組為主,同時試辦初級社。
第二階段,從1954年到1955年下半年,大辦初級社。
第三階級,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是合作化運動高潮段。1955年7月,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作了《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總結了農業合作社的歷史經驗,系統闡述了農業合作化的理論、方針和原則。
❷ 農業手工業的改造形式主要是什麼
三大改造中,農業、手工業的改造形式主要是組織農民和手工業者加入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道路。
隨著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開展,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迅速邁開了步伐。
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力,逐步克服農業同工商業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中共中央積極引導農民組織起來,走集體化的道路。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
在農業合作化高潮的推動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迅速展開。在這個改造過程中,我國實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從以加工訂貨為主逐步向公私合營過渡。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浪潮,並迅速席捲整個中國。
改造的結果
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三大改造」後期,由於發展速度過於迅猛,工作過於急促和粗糙,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偏差。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形成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從此,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20世紀中國的一次歷史性巨變。
❸ 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怎樣進行的
一、個體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是:積極領導,穩步前進。
改造步驟:
1、積極引導、典型試辦。採用說服、示範、國家援助的方法,啟發和幫助手工業勞動者按照自願互利原則逐步組織起來試辦合作社。
2、總結經驗、普遍推廣。各地手工業合作社聯合社的建立,從1951年開始到1953年先後成立的有省、市級14個,縣、市級19個。手工業合作社的全國性的領導機關,1954年以前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1954年12月後是全國手工業合作總社。各級手工業聯社,是各種形式的手工業合作組織自願組成的聯合經濟組織,是手工業合作社的直接的組織領導和業務領導機構。
3、加快改造、迎接高潮。農業合作化運動步伐加快,對手工業產生了強烈影響。手工業者要求組織起來的情緒也十分高漲,建社速度也明顯加快了。據統計,1955年6月到12月半年內,全國手工業合作組織從4.98萬多個發展到6.46萬多個。
二、我國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是通過合作化道路進行的。它的指導思想是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改造小生產的原理,結合我國國情,在建國初期,及時制定了恢復和發展手工業生產和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政策,採取從供銷入手等積極措施,充分發揮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它的方針是:「積極領導,穩步前進」,做法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由上而下地發動,採用說服、示範、國家援助的方法,啟發和幫助手工業勞動者按照自願互利原則逐步組織起來;目的是幫助他們發展生產,解放生產力,發揮他們固有的生產經營靈活、產品多種多樣、能夠適應人民不同需要和市場千變萬化的需要的優點,幫助他們克服規模細小、資金短缺、設備簡陋、技術落後及封建保守、行會觀念、生產盲目、自發傾向等弱點,改變舊中國小生產被壓迫、受剝削和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矛盾。這是由個體私有制變為集體公有制、由小生產變為大生產的主要途徑。
三、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❹ 三大改造中農業手工業的改造形式主要是怎麼樣的
是建立生產合作社。在三大改造中,對農業、手工業的改造形式都採用了建立生產合作社的方式。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變成了社會主義公有制,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
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4)農業和手工業改造是如何進行的擴展閱讀:
在整個過渡時期要實現「一化三改」。「一化」即社會主義工業化,就是要發展生產力。「三改」即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其中對農業、手工業實行合作化,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
當時毛澤東同志估計這個過渡時期,大約需要十八年,即三年恢復時期(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3年),加上三個五年計劃。他認為中國「大約在五十年到七十年的時間內,就是十個五年計劃到十五個五年計劃的時期內,可以建成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❺ 過渡時期我國對個體農業,個體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是如何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
對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 積極引導農民組織起來,走互助合作道路。
2 遵循自願互利、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的原則,以互助合作的優越性吸引農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 正確分析農村的階級和階層狀況,制定正確的階級政策。
4 堅持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採取循序漸進的步驟。
這些毛概書上應該會找得到的。
❻ 三大改造中農業手工業改造形式主要是
一、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形式
1、積極引導農民組織起來,走互助合作道路。
2、農業合作化遵循自願互利、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原則,以互助合作的優越性吸引農民走合作化道路。
3、正確分析農村的階級和階層狀況,制定正確的階級政策。
4、堅持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採取循序漸進的步驟。
二、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形式
1、對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採取了類似改造個體農業的逐步過渡的方法,主要形式也是合作化。
2、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經歷了由小到大,由低級到高級的三個步驟:第一步是辦具有社會主義萌芽性質的手工業供銷小組;第二步是辦具有半社會主義性質的手工業供銷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具有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性質的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6)農業和手工業改造是如何進行的擴展閱讀
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後,國內的主要矛盾轉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
國家需要資本主義工商業有一定的發展,因為它有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一面;但資本主義工商業又存在著不利於國計民生的一面,這就出現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爭。
為了把原來落後、混亂、畸形發展的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步引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從1953年起,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果斷地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
改造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把資本主義轉變為國家資本主義;第二步是把國家資本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
❼ 三大改造中農業手工業的改造形式主要是什麼
一、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形式
1、積極引導農民組織起來,走互助合作道路。
2、農業合作化遵循自願互利、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原則,以互助合作的優越性吸引農民走合作化道路。
3、正確分析農村的階級和階層狀況,制定正確的階級政策。
4、堅持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採取循序漸進的步驟。
二、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形式
1、對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採取了類似改造個體農業的逐步過渡的方法,主要形式也是合作化。
2、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經歷了由小到大,由低級到高級的三個步驟:第一步是辦具有社會主義萌芽性質的手工業供銷小組;第二步是辦具有半社會主義性質的手工業供銷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具有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性質的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7)農業和手工業改造是如何進行的擴展閱讀:
三大改造中工商業的改造形式:
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方法是「和平贖買」。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主要採取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
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後發出一系列指示,對民族工商業者的選舉權、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業者在不太勉強的情況下接受社會主義,從而保證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進行。
在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浪潮中,也存在著過急、過快和過粗的問題。同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還順利地開展和完成了對於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勝利完成,為新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創造了條件。
❽ 三大改造是如何改造的
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
通過合作化道路,把個體手工業轉變為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的理論和實踐。個體手工業是以私有制和個體勞動為基礎、從事商品生產的一種個體經濟,在中國國民經濟中佔有一定的地位。1952年手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21%,農村需要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很大部分來自手工業。從1953年起,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導下,決定逐步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改造採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過渡的步驟,從手工業生產合作小組、手工業供銷合作社,再發展為手工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底參加手工業合作組織的人數已佔全國手工業從業人數的91.7%,基本上完成了對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
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將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經濟的理論和實踐。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是過渡時期的一項基本任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中具有兩面性,既有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一面,又有不利於國計民生的一面;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相應也具有兩面性。中國共產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採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對資產階級採取贖買政策。在經過委託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委託經銷代銷等一系列從初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過渡形式後,至1956年底,實行公私合營的工業企業已佔原有資本主義工業總戶數和職工人數的99%,占生產總值的99.6%。全行業公私合營後,採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營企業的私股股額(共23億余元)每年發給資本家5%的股息,共發10年。這就使得私股與生產資料的使用權相分離,企業的生產資料由國家統一管理和運用。定息停付後,企業就完全成為全民所有制企業。中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包括對資產階級分子的改造,使剝削者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的勞動者。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完成,資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被消滅了。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土地改革後的中國農村,基本上實現了「中農化」。在老解放區,由於種種原因又出現了土地買賣和兩級分化的現象。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農民得到土地後,下一步該怎麼辦?根據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必須進一步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把農民引到互助合作的道路上來。
土地改革後的農村都建立了互助合作組,由於土地買賣和兩級分化,有的地區不少互助組癱瘓了。1950年7月,山西省委組織考察組到武鄉縣進行考察後寫出了《山西武鄉農村考察報告》,同年山西省長治地委也寫出了《關於組織起來的情況與問題的報告》。兩個報告持相同的觀點,認為要解決互助組消沉渙散的問題,必須使互助組增加新的內容,才能夠有效的增加生產。那麼山西所說的新內容是什麼呢?那就是要把互助組轉變成以土地入股為特點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山西省委在寫給華北局的《把老區互助組提高一步》的報告中還主張用增加公共積累、擴大初級社按勞分配部分的比重這些新因素,限制富農發展,逐步戰勝農民的自發趨勢,逐步動搖、削弱直至否定私有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