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利潤如何回落

工業利潤如何回落

發布時間:2022-06-21 09:06:57

❶ 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受什麼因素影響

數據顯示,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760.3億元,同比增長21.9%,增速比3月份加快18.8個百分點。在業內人士看來,4月份,受生產加快、價格回升、基數較低等因素影響,利潤增長明顯加快,印證了工業生產在恢復。

從行業方面來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等利潤增長明顯加快,這五個行業合計拉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加快13.2個百分點。

何平進一步分析稱,4月份,因前期匯兌損失等因素減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費用同比增長僅1.8%,增速比3月份明顯放緩13.3個百分點,財務費用增長明顯放緩也是4月份工業利潤增速明顯加快的原因之一。

此外,利潤同期基數較低也使得4月份工業利潤增速明顯加快。數據顯示,去年4月份,受價格漲幅回落、生產銷售增長放緩、成本上升等各種因素影響,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4%,增速比去年3月份回落9.8個百分點。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❷ 一個工業企業,利潤太大,工資不能調了,也沒有費用單子了,不要預提費用,毛利又太大,還有辦法將利潤降低嗎

從物料損耗,倉儲管理上面扣除相關管理費用,製造費用的增加如車間水電費,管理費用,待攤固定資產損耗,低值易耗品的攤銷,等等都會增加工業企業的生產製造成本。包括采購商,采購回的不可避免的次品物料,不用於生產等等零星損耗計入壞賬准備等等。管理方面建議合理的流程,損益方面固然會增加,從而消減凈利潤,營業收入就不會異常。

❸ 如何解決製造業成本太高,利潤太低的問題

在電子製造業里,材料成本佔了很大一部分,但是由於電子代工業的供應商大部分需要原廠批准,很難替換。損耗、折舊、直間接人工占剩下的成本比重很大。在這里,建議以下幾個做法,不僅能合法降低成本,而且強筋健骨,增加企業的競爭力:

1. 提高良率,降低損耗

大部分業者都知道,也都在做,但是在製程設計上都還有改善空間。要知道,製程越長、工站越多,直通良率就越低、損耗越大。我在富士康時,親自巡產線,詢問每個製程步驟的必要性,務必做到製程最短。

2. 檢討線平衡

每一條生產線都是由不同廠商的設備組成。這些設備的 UPH( Unit Per Hour,每小時產量)都不同,因此生產線每個設備工站務必要設計到有相同的 UPH ,以避免產能浪費、降低設備投資、減少折舊費用。

3. 高稼動率

做到了線平衡,但是產能稼動率低的話,也是白搭。因此下一步一定要提高產能利用率及貴重設備的稼動率。這個就和報價策略有很大的關系;業者容易犯錯的地方是,沒有仔細了解損益表,在生意不好、稼動率低的情況下,銷貨成本增加,報價堅持目標毛利率,價格越高越沒有競爭力。

4. 產能平準化

電子產品有季節性,加上激烈的競爭,因此每月出貨量高低落差很大。如果做不到產能平準化,也就是維持平穩的出貨量,就會增加直間接人工成本(因為出貨量低時有多餘的閑置人力),降低產能稼動率,增加設備折舊。如何使產能平準化?幾個簡單建議,第一:可以跟客戶商量,淡月時預建庫存應付高峰;第二:可以找外包廠做蓄水池,應付高峰出貨期;第三:可以找穩定大客戶的訂單來「打底」,使得波動幅度不改變的情況下,波動的百分比變小。或以上的任意組合。

❹ 工業企業如何對利潤進行分配呢

稅後利潤分配的順序
按照規定,股份有限公司在繳納了所得稅之後,其稅後利潤應按下順序分配:
1.彌補企業以前年度的虧損;
2.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3.提取公益金;
4.支付優先股股利;
5.提取任意盈餘公積;
6.支付普通股股利。
上述利潤分配各項目的具體內容分述如下:
(一)彌補拿業以前年度的虧損
企業以前年度的虧損,可以用虧損年度後連續5年的稅前利潤彌補。在5年內未能彌補的虧損,從第6年起只能用稅後利潤彌補,以體現企業作為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所應承擔的經濟責任。
(二)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法定盈餘公積是企業按照一定比例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用於生產經營的資金。它既是保全企業資本、防止因濫分利潤而損害債權人的需要,也是企業為了擴大再生產而通過內部積累資金的需要。具體而言,法定盈餘公積金的用途是:(1)彌補虧損;(2)轉增資本金。法定盈餘公積按照稅後利潤減去用於罰沒損失和彌補虧損後余額的10%提取,當其累計金額已達注冊資本的50%以上時,可不再提取;轉增資本金以後,其餘額不得低於注冊資本的25%。
(三)提取公益金
公益金是企業按照規定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用於職工福利設施支出的資金。這是鑒於企業的利潤創造與企業全體員工的努力和奉獻密切相關,並且企業經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也有賴於人力資源的再生產考慮的。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有必要從稅後利潤中提取一部分資金,用於改善企業職工的集體福利條件。但是,隨著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這項分配支出不應再由企業負擔。
公益金的提取比例為5%~10%。

❺ 如何提高經濟效益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隨著我國加入WTO,市場競爭日趨國際化,作為高等學校校辦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除了發揮其學科優勢、科技優勢和人才優勢外,通過加強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也是十分重要的經濟手段。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是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而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必須加強對企業的全方位管理,有效地將管理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實現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如果一個企業即使是有了先進技術和一定的生產規模,但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管理人才隊伍,也很難想像會有穩定持久的經濟效益。因此,只有抓住企業經濟活動中的消極因素,採取相應措施,對管理資源進行再開發,才能使企業的管理機制不斷完善,企業經濟效益也才能不斷提高。

一、要提高對企業管理資源和經濟效益關系的認識

就高校而言,長期以來,管理一直是企業工作的薄弱環節,企業的領導沒有真正樹立起提高管理的效能,向管理資源要經濟效益的觀念。要效益不要管理或重效益輕管理成了企業比較普遍的現象。最近幾年,高校出現了一些因管理不善而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虧損嚴重、資不抵債、停產、半停產甚至破產的企業。究其原因,就是在管理問題上的認識落後,沒有擺正管理和經濟效益的關系,採取各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如偷工減料,偷稅漏稅等非正常手段人為地刺激企業經濟效益的暫時提高,而不是通過有效的管理來實現。這樣的企業,是以犧牲企業的社會效益和長遠利益為代價,鑽改革和政策的空子,是對經濟活動的一種投機。一旦有關部門(如工商、稅務、質檢等)介入,企業最終要吃苦頭。社會化大生產的實踐已經充分證明,生產離不開管理。管理效能的好壞,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企業管理是社會化大生產的伴隨物,是在生產過程中凝聚起來的,貫穿於企業整個生產活動之中。對企業所從事的各項經濟活動包括計劃、組織、指揮、調解和監督都離不開管理;合理利用企業的各種資源,減少各生產環節所出現的偏差和失誤,最終達到取得符合社會需要的大於勞動消耗的經濟成果的目的都要通過管理來實現。因此讓管理為實現經濟效益服務,就成為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准則。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勞動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社會經濟聯系的廣泛,管理與經濟效益的關系日益緊密,已成為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

二、管理是生產力的要素之一

現代科學表明,管理是生產力的要素之一,它起著放大生產力的作用。為了充分發揮管理的功效,現代管理者必須端正觀念,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合理配置生產力的各種要素,以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在現代生產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管理者必須改變計劃經濟時形成的舊觀念,樹立競爭觀念、人才觀念、時間觀念、民主管理觀念、現代經營觀念等。管理能力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首要條件。通常說管理落後,主要是指管理者的能力較低,如調查研究不充分,預測不科學,導致決策不符合主客觀條件,難以實施;計劃資料不足,計劃不周,導致意外事故不斷發生;指揮不當,導致職工的積極性不能充分發揮;組織不佳,導致相互推諉、扯皮;協調不好,導致摩擦叢生;控制不力,導致計劃、指令流於形式。因此,管理者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要結合管理崗位的具體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以達到生產力各要素的綜合效能的發揮。

三、管理是有形的、具體的管理

無論是生產管理、物質管理、財物管理、人事管理等都要面對企業實體,沒有固定統一的模式,因廠而定,因時而宜,多層次並存。因此說管理是有形的、具體和實際的。作為系統而言,管理有它自身的客觀規律性。認識和掌握了這個規律搞企業管理就會得心應手,就會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反之如果不按企業管理規律辦事就會受到它的懲罰。一部分校辦企業對管理的規律認識不夠,管理機制不盡合理,沒有處理好管理和經濟效益的關系,結果出現了許多與企業生產管理規律相違背的現象。有的在生產結構上,搞自我封閉,使企業很大一部分固定資產閑置,發揮不了生產效率,造成資源浪費;有的在經營管理上,搞產品幾十年一貫制,不重視市場調查,不注意開發新產品,產供銷不平衡,產品積壓,庫存增大,影響了資金的調轉和效益的增加;有的在勞動組織管理上,勞動力的組織配備和企業生產規模不相適應,盲目地擴大職工隊伍,造成勞動力資源浪費,加重了企業的負擔;有的人為地造成生產和非生產人員的比例極不合理,管理機構重疊,人浮於事,職責不清,使管理效能互相抵消,給企業管理帶來了消極因素,影響了經濟效益的提高;有的在民主管理問題上,企業領導缺乏民主意識,官僚主義嚴重,在企業經營決策、管理方式、分配形式等一些重大問題上不尊重職工和群眾應有的權力,搞一人堂、瞎指揮,致使企業管理混亂、損失浪費嚴重。以上這些現象,必然會導致企業生產速度緩慢、經濟效益低下。

要扭轉這種局面,逐漸消除企業管理中的不合理因素,改革和加強企業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實現從落後的傳統管理方式向科學的現代化管理方式轉變,就必須在強化管理效能上下功夫,為形成合理、穩定、最佳的管理系統創造條件。要學會按客觀規律辦事,正確認識和掌握本企業生產運動的特點,尋求與之相適應的管理運行方式,應用最佳的方法、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採用先進的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發揮管理在生產上的導向作用,使生產資料、勞動力、資金等各生產要素布局合理,發揮出最大的效用;推廣先進技術,降低生產成本,增強企業的自我消化和自我改造能力,促進生產的發展,使生產各環節互相配合,形成有力高效的管理網路,為實現經濟效益服務;採取各種各樣靈活形式,發揮民主管理對生產的能動作用,妥善地解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以生產經營為中心,建立一支高效、廉潔、懂經營、會管理的職工隊伍。建立和完善各項企業規章制度,加強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創造條件。

四、管理是一種資源

管理是一種能夠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資源。這種資源因為具有非實物性和無法定量的特點而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許多不懂得向管理要經濟效益,不會開發綜合管理能力的企業,在強調提高經濟的有效途徑時,總是熱衷在增加投資,擴大基本建設,引進先進生產技術等方面做文章,很少考慮到管理這個重要資源。其實管理這個資源只要肯於發掘就一定能夠開發出新的效益。同樣條件的企業、決策正確、計劃周密、材料充分、組織得力、措施得當,帶來的經濟效益是不同的。合理地配置企業的各種資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佔有率,以最小的投入換取大的產出,以達到提高經濟效益這一目的。因此說管理也是一種資源,管理也是生產力,只有加強企業管理,才能有效地把管理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今年以來,工交經濟運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生產較快增長,效益繼續提高,產銷銜接保持較好水平。但同時運行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經濟效益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值得高度重視。
一、上半年工業經濟效益的基本情況
上半年,工業實現效益情況表現出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
(一)工業經濟效益總體水平繼續提高,但增幅回落
上半年,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69.94,比去年同期提高9.78點。其中,總資產貢獻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指標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266億元,同比增長19.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2.5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高1.9個百分點。
(二)虧損企業虧損額上升較快
虧損企業虧損額1075億元,同比上升59.3%,升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7.8個百分點,比一季度(36.5%)提高22.8個百分點,為1999年以來最高水平。
(三)兩項資金佔用有所回落,但仍居高位
6月末,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資金、應收賬款凈額分別為11549億元和24186億元,同比增長19.5%和15.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4和3.4個百分點。
(四) 工業行業之間效益水平明顯分化
今年以來,主要工業行業持續兩年利潤全面增長的格局被打破,效益出現明顯分化。
從行業利潤的變化看,可分為三種情況:
一是利潤繼續快速增長的行業。煤炭、有色、冶金、石化(含石油石化、化工)行業上半年實現利潤同比分別增長85.6%、54.5%、39.8%和37.2%,這四個行業利潤合計3005億元,佔全國工業利潤總額的48%,合計新增利潤佔全國工業新增利潤的89.2%。
二是利潤穩定增長的行業。紡織、輕工、醫葯、煙草行業實現利潤分別增長28.7%、22.3%、20.8%和15.6%,這四個行業利潤合計1498億元,佔全國工業利潤總額的23.9%。
三是利潤出現下降的行業。建材、機械、電子、電力行業實現利潤分別下降22.1%、7.6%、5.5%和4.4%,這四個行業合計減利147億元。機械行業中的汽車行業利潤下降48.8%(去年同期為增長12.6%),減利額為206億元,是機械行業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
從行業虧損的情況看,石化、電子、建材、電力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升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比分別增長3.3倍、76.6%、66.1%和62.2%,升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5個百分點以上,這四個行業合計新增虧損289億元,佔全國工業新增虧損的72.4%。
(五)不同地區之間工業企業利潤增長水平差異加大
東、中、西部地區分別實現利潤4069億元、1282億元和9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2%、22.5%、40.3%。31個省 、自治區、直轄市中,24個利潤繼續增長(去年同期為30個)。實現利潤比重約佔全國利潤一半的5個省區市中,山東、江蘇、黑龍江利潤增長在24%-48%之間,廣東僅增長4.4%,上海下降16.3%。
二、工業經濟效益變化的主要原因及趨勢分析
當前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增勢減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既有生產成本上升幅度持續快於市場銷售價格的因素,也有部分行業生產能力增長快於市場需求的因素,還有行業結構調整、國際市場需求變化、匯率變化、季節性因素等。
一是原燃料、動力價格漲幅持續高於加工工業出廠價格。2002年以來,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持續高於加工工業出廠價格指數。2002-2004年兩者差距分別為0.8、4.6和6.6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差距進一步擴大到7個百分點。由於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長時間持續上漲,下遊行業消化能力有限,上下游產業之間出現了利潤格局的轉移或調整。
二是部分行業生產能力增長快於市場需求。近幾年,部分行業生產能力迅速擴張,一批新建項目集中投產。而去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勢放緩等因素導致部分產品需求減速,行業供大於求矛盾逐步顯現,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下降,行業利潤下滑、虧損額上升。電解鋁、鋼鐵、汽車、平板玻璃、化纖等行業這種情況表現得比較突出。
三是季節性因素。一季度是水泥行業的消費淡季,歷年來虧多贏少。2004年一季度由於投資和市場需求的強勁拉動,水泥行業超常發展,價格明顯上揚,實現盈利31億元。今年一季度,過熱的需求得到有效抑制,水泥行業回歸正常狀況,凈虧損3.5億元。進入二季度後,水泥行業效益下滑趨勢減緩,5月末已實現扭虧為盈,上半年實現利潤17.6億元。
四是國際市場需求變動因素。由於國際市場不景氣,上半年電子器件行業出口增幅回落較多,實現利潤同比減少45億元,降幅達76%。
對於當前工業經濟效益的變化,應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工業利潤從2002年三季度至2004年四季度已連續10個季度保持了30%-40%的穩定高增長。今年一、 二季度在上年較高的基數上,適度回落,仍然達到15%以上的增長,基本上屬於合理回歸。但也應該看到,虧損企業虧損額大幅上升,行業效益明顯分化,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持續困難,也是實際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如果讓其長期存在並逐步擴大,不但將影響工業經濟的較快增長,還將引起企業破產、失業增加等社會問題,進而影響國民經濟的持續平穩發展,因此需要引起各方面高度關注。
從下半年走勢看,影響工業企業效益的各種因素同時存在。一方面,隨著宏觀調控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顯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多數上游原燃料價格漲勢已趨緩,對下游企業的成本壓力會有一定緩解。另一方面,部分行業近年來投資擴張形成的生產能力陸續投產後,將進一步加劇同類企業之間的競爭,擠壓利潤空間;出口比重較大的行業會受到貿易摩擦和人民幣升值方面的種種影響;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綜合各方面因素,工業經濟效益已開始從前幾年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入平穩增長階段,雖然部分行業效益可能繼續下滑,但全年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仍可保持一定增長。
三、採取綜合措施,切實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益和質量
工業行業的效益狀況是反映宏觀經濟運行質量的重要指標。對於今年以來工業企業效益增速回落、虧損上升的問題,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入手,努力做好有關工作,促進經濟效益的持續穩定增長,切實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一)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為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營造良好的宏觀環境。繼續鞏固前一階段宏觀調控成果,嚴格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特別要抑制部分行業生產能力盲目擴張和對生產資料需求的過快增長。同時,針對不同行業效益變化的情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力度和節奏,更好地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慎重出台力度較大的調控措施。
(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為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奠定基礎。企業經營壓力加大,效益有升有降,正是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要緊緊抓住這一契機,加大結構調整工作力度。進一步完善、發布引導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產業政策,支持信息技術、新材料和生物技術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鼓勵企業採用先進、適用、成熟技術和高新技術進行改造。著力培育和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制定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研究提高相關行業准入資質,提高其質量、安全、環保、能耗等方面的標准,加快淘汰落後的生產工藝、裝備、產品和能力。
(三)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推動企業為提高經營效益苦練內功。積極引導企業加強成本費用控制,努力增收節支、節能降耗,促進循環經濟發展;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綜合素質,特別是加強資金和成本管理,提高風險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
(四)增加供給、引導需求,為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創造條件。一是要堅決抑制不合理需求的過快增長,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二是要採取綜合措施,大力促進煤電油運和重要原材料供需銜接,減少中間環節。三是要努力增加有效供給,加快能源、交通、鐵路等基礎產業和設施的建設。四是要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加國內短缺資源的進口。盡快完善鼓勵企業走出去的相關政策,建立穩定的資源供應渠道,積極爭取國際市場定價權。五是鼓勵企業強化勤儉節約意識,開發和使用節能技術和產品,降低能耗和物耗,進一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五)加強監管、規范競爭,為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創造良好的市場氛圍。加強對重要能源、原材料生產、銷售、庫存、價格、進出口態勢的監測,引導各地合理疏導重要商品價格矛盾,防止價格出現異常大幅波動,努力保持市場價格基本穩定。鼓勵煤電企業簽訂長期合同,保持煤電價格相對穩定,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加大市場經濟秩序整頓力度,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企業成本;加大價格秩序整頓力度,加強物價監管;加大質量監督和打擊走私力度,規范企業競爭行為。

1.經濟效益的含義
經濟效益是衡量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的綜合指標。所謂企業的經濟效益,就是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用公式表示:經濟效益=生產總值/生產成本。

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的生產效果和能力。勞動生產率高意味著活勞動消耗的減少,人力資源的節約,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此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還必須減少物化勞動的消耗,生產出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

2.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性

(1)提高經濟效益,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提高經濟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3)提高經濟效益,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才能增強綜合國力,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3.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途徑

(1)依靠科技進步,採用先進技術,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企業,提高企業職工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2)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以最少的消耗,生產出最多的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

依靠科技進步,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是價值規律的客觀要求。

4.企業兼並和企業破產

(1)企業兼並,指的是由經濟效益好的優勢企業,吞並那些長期虧損甚至資不抵債的劣勢企業的經濟現象。

(2)「強強聯合」是指大企業之間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而實行合並。實行大企業、企業集團之間的「強強聯合」,特別是組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大企業集團,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先進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達到擴大市場佔有份額、獲取更大經濟效益的目的。同時,還能夠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3)企業破產,指的是對那些長期虧損、資不抵債而又扭虧無望的企業,按法定程序實施破產結算的經濟現象。實行企業破產制度,是增強我國企業競爭力的現實需要。

首先,它強化了企業的風險意識,激發了企業的活力,使企業在破產風險的壓力下改善管理,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其次,企業破產制度的建立,可以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及時淘汰落後企業,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企業兼並和企業破產是價值規律作用的具體體現,其目的是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

❻ 我國工業利潤發展趨勢如何

國家統計局6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5%,增速比1—4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增長21.1%,比4月份增速減緩0.8個百分點,延續了快速增長的勢頭。

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08.8萬億元,同比增長7.4%;負債合計61.6萬億元,增長6.3%;所有者權益合計47.2萬億元,增長8.8%。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全文

與工業利潤如何回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哈弗汽車是美國車嗎為什麼叫哈弗 瀏覽:447
如何製作汽車啟動應急電源 瀏覽:791
汽車飼料多久可以喂 瀏覽:413
汽車報廢了車牌怎麼辦 瀏覽:100
寶馬e90水溫怎麼調 瀏覽:525
宜豐工業鍋爐司爐操作證如何辦理 瀏覽:177
奧迪a7變速箱怎麼拆不下來 瀏覽:231
45萬的奧迪首付多少錢 瀏覽:276
寶馬上生產線要多久 瀏覽:420
奧迪q3熄火後有聲音是怎麼回事 瀏覽:52
新賓士優惠多少錢 瀏覽:539
奧迪a7怎麼燒胎 瀏覽:152
賓士g63的充電口在哪裡 瀏覽:547
里水東部工業園最新進展如何 瀏覽:633
黃石到嘉興的長途汽車經過哪些站 瀏覽:149
100萬賓士怎麼修 瀏覽:509
雪地賓士怎麼把悍馬弄出來 瀏覽:171
寶馬x6曲皮帶盤怎麼拆 瀏覽:90
賓士s車上的藍牙耳機怎麼換電池 瀏覽:792
汽車發動機怎麼進水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