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增程式電動汽車優點那麼多,為什麼沒能普及
增程式電動汽車還是利用電驅動,只是會有一個增程器(發電機)給電池充電,增程器是燒油的。增程式和插電混動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是燒油發電,後者則是燒油直接驅動車輛。
如果真得有跑長途的需求,就買燃油車了,畢竟燃油車根本就不存在續航里程的問題。如果有新能源牌照需求,則可以入手插電互動車輛。
㈡ 新能源汽車不受歡迎,最大的問題出在哪裡
近年來,綠色旅行已成為主流趨勢,新能源汽車的呼聲越來越高,特別是由於特斯拉電動汽車在美國的影響。如今,電動汽車越來越受到中國人的關注。但實際上,在開始生產燃料汽車之前,電動汽車和氫動力汽車已經出現。那麼,為什麼在現代汽車歷史上,電動汽車已被燃料所取代?即使在今天,宣傳如此強烈的新能源汽車仍然不被中國人民所喜愛。是因為它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綠色嗎?還是畢竟新能源電動汽車只是西方國家提出的錯誤主張?出於特定原因,讓我們聽聽專家的意見。
如果電動汽車消除了所有人對綠色和環保的幻想,那麼它們極短的使用壽命將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期望。高損耗電池通常將在五年內報廢,每更換一次電池,高昂的價格將花費一個。大量的費用。因此,與燃料汽車相比,電動汽車在所有方面都可以說是令人不快的。然而,取決於新能源汽車在後期階段的應對能力,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必將取代燃料汽車。好吧,最後,關於新能源電動汽車,您有什麼想說的嗎?您可以在下面評論並一起討論。
㈢ 為什麼新能源汽車推出這么多年了,還是沒有大面積普及
汽車不像手機電腦,它是民用工業的明珠。資金高度密集,人工也高度密集,工業大國當中,汽車製造業都是絕對的支柱產業。即便我們目前遇到的是汽車行業的大拐點,但傳統製造商依然擁有最強大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儲備。混合動力,純電動,氫能源是主要的發展路線,以後我們買的新能源車主要就是這幾種。
在需要搖號的北上廣,絕大多數人購買插電混動車只是為了高額的補貼和免費的牌照,大多數時間其實是當燃油車使用。走出了這些地方,插電混動車的競爭力為0。而且很多動輒十幾萬幾十萬的插電混動車,除開動力系統以外,其他部分都是幾萬塊的廉價感,如果不是看在京牌,滬牌的份上,目前看來,插電混動真沒戲。
第二類就是純電動車,這類車型目前的銷量呈上升趨勢,2017年上半年純電動車銷量增幅高達47.1%,達到了75287台,而且還有越來越大的上升潛力。對於寶馬i系列以及其他豪華品牌純電動車二師兄不想過多評價,那些車型都屬於探索市場用,不需要承擔太多銷量任務,二師兄真正想說的是廣大的自主品牌電動車。
很多廠家瘋狂的上馬純電動車,出發點並不是為了技術進步,僅僅是因為簡單。因為終於不用絞盡腦汁做發動機,做變速箱,做混動系統。現成的電池加上電機,其他照舊,馬上變身新能源車,拿到國家高額補貼,這樣的車,大多數都是渣渣。
比如比亞迪E5,補貼之後售價高達12萬到14萬,跟高爾夫,新思域一個價格。我們不談續航,不談動力,僅僅判斷兩台車的品質感,同樣的價格至少有幾萬的差距。比亞迪E5的做工用料,造型設計依然停留在比亞迪L3一樣的石器時代。如果不是政策的限制,花同樣的錢買E5那就是腦子被驢踢了,而且踢了好幾十腳。
在一台車國家補貼了幾萬甚至十幾萬的情況下,我們沒有看到國產電動車技術的突飛猛進,續航里程甚至沒有一家能實打實的超過400公里,如果這是因為電池技術限制還情有可原。可連最基本的做工品質都很敷衍,這就很能說明廠家急功近利的心態了。消費者花了更多的錢,買到的卻是下三濫品質的車。而且當這些車使用一段時間後,二手車的折舊率簡直駭人聽聞,就連特斯拉的保值率也要遠低於普通豪華品牌,綜合下來純電動車的使用成本其實非常高。
第三類是氫能源車,目前全世界能量產氫能源車的廠家不多,豐田,本田,現代走得比較靠前。其實德國美國的大廠們都有很好的技術儲備,氫能源車在製造上已經沒有很大的難度,僅僅是在等待制氫成本的下降跟加氫站的普及。國內還沒有大規模跟風,暫時沒有太多的討論價值。
㈣ 純電動汽車為什麼不能普及
純電動車就個炒作概念,問題非常之多,在可見未來是不可能普及(指數量超過汽油車)
1 電池性能問題,續航里程不夠,充電時間太長,充電樁數量和分布問題
2 電池污染問題,純電動車不污染空氣了,可是廢電池污染水源啊,水難道就不需要環保?
3用電問題,如果中國哪天發展到 純電動車千萬數量計,很簡單的換算,國家肯定電力不夠,你在怎麼電力發展也不夠,所謂高低峰錯峰充電不存在的,夏天哪家空調晚上不開?你還拿什麼充電?
4 鋰電池需要鋰,鋰本來就是地球稀有元素,開采數量有限,用純電動電池無非就是從有限的石油資源轉變為消耗有限的鋰資源。。。換湯不換葯 還是不可持續發展的,過個幾十年 石油沒用完,鋰價格又要炒上天了
...以上問題要解決都不是10年8年 就可以的,所以什麼各國 2030 禁止燃油車銷售,全是騙人的玩意,不可能的事情
㈤ 為什麼電動汽車還不能普及
技術瓶頸 主要是電池的比容量。
基礎設施 充電站不夠
㈥ 增程式電動汽車優點那麼大,為什麼沒能普及
不可否認,新能源汽車是當下汽車行業發展的大趨勢。無論是國家層面的政策導向,還是車企的布局方向,大都把新能源汽車作為了主推點,而新能源汽車也確實慢慢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中。然而,新能源汽車也有煩惱,其續航里程一直被人們所詬病,從而引發了多數人的焦慮。
現今市面上的增程式電動汽車有哪些?
看來增程式電動汽車所擁有的優點還真不少。那麼市面上的增程式電動汽車理應很多?但遺憾的是,現今市面上的增程式電動汽車只能用少得可憐來形容。
前不久,馬拉車市對於節後車市行情作了大量的到店探訪工作。在到過的數十上百家汽車4S店內,看到的增程式電動汽車屈指可數。
別克4S店內,在連接展廳和客戶休息室的過道處,孤零零地擺放著一台別克VELITE 5。
與其他車型面前圍滿了客戶不同,這台VELITE 5幾乎無人問津。在加上其擺放的位置,不難看出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境遇頗有些尷尬。
寶馬也是有增程式電動車型的。作為寶馬新能源的i系列目前最入門的車型,寶馬i3(參數|圖片)擁有純電和增程兩個版本。
寶馬i3增程式電動車型是在純電動車型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台擁有34馬力的650毫升雙缸汽油發動機,9升油箱則被布置在前軸上方,整車重量也增長到1315千克。
這台發動機主要負責為電動機發電,這樣一來寶馬i3的最大續航里程就被延長至300公里。
除了別克VELITE 5和寶馬i3,還有下月即將開啟預定的理想智造ONE。
但由於理想智造ONE的交付時間在今年第四季度,要想看到它在大街上的身影,還得等上好幾個月的時間。
增程式電動汽車的現狀就是這樣,不僅車型稀少,車企也很少涉足其中。
一04一
為何增程式電動汽車不受「待見」?
既能讓人保證電動車的動力質感,又沒有純電動車型的續航里程焦慮。難道你不好奇,為何增程式電動汽車卻是如此「不受待見」的現狀呢?
首先,成本因素。
增程式電動汽車所要求的動力平台是常規平台無法滿足的。研發增程式電動汽車所帶來的巨大成本問題,是車企無法忽視的。
而大多數人又將其定位成燃油車型向純電動車型過渡的車型。而車企的最終目標是轉向徹底的電氣化,在增程式電動汽車上投入過多的資金和研發成本多少有些不劃算。
其次,政策導向。
國家政策使得新能源裡面的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獲得了更多的關注。而增程式電動汽車所能獲得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太小。
從而導致增程式電動汽車真正的潛力被忽視,這也降低了企業研發的積極性。
再次,售價過高,消費者不買單。
增程式電動汽車因為成本、技術等多種原因,導致了其最終售價不可能走廉價路線。
目前別克VELITE 5售價在26.58萬-29.58萬之間,其現狀就是成為4S店內的「擺設」而已;而寶馬i3增程版40萬出頭的售價也讓人望而卻步;當傳出理想智造ONE的售價將會起步於40萬,就惹得一片爭議。
增程式電動車是不錯,但這價格,誰來買單?是個很現實的問題。這可是有前車之鑒的,當時雪佛蘭的VOLT在2011年進入中國時,也是信心滿滿。然而接近50萬的售價,最終也落得個了鎩羽而歸的下場。
馬曰: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一種,增程式電動車本身具備了諸多優勢。其接近於純電動汽車的駕駛體驗,不僅能夠起到教育市場的作用,促進純電動的普及。同時,也能促進上游電池產業,以及電機電控的持續發展。
增程式電動汽車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的積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又受限於自身局限、政策導向以及市場認可度,增程式電動車的發展前景也是布滿艱辛。
作為消費者,能夠擁有更加豐富且合理的選擇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但願增程式電動車能有更好的發展,畢竟擁有一款技術出眾,擁有多場景用車體驗,價格又公道的汽車是大多數人都嚮往的吧。
㈦ 電動汽車的優點,為什麼沒有普及
1.因為續航力不足,每次充電後行駛距離約150公里,是汽油車的1/3.
2.電池壽命的效益比太差,每五年需更換電池,目前電池價格還比較高,需等待形成規模生產後價格才能夠降低.
3.電池重量仍然過重, 體積太大,佔用空間太多.
4.無法快速充電,每次充電時間從1.5小時-4小時,非常不方便.
5.充電站還沒有普及,每天必須回家充電,目前仍然無法在需要經常長途駕駛的汽車上普及.
以上幾項制約了純電動車輛的普及, 在這個過渡時期, 油電混合車仍然是首選. 純電動車只適用於城市短途行駛.
無論是純電動/油電混合車都是這個能源緊缺時代的過渡交通工具,電能仍然需要石化燃料生產,使用電能還不能說是完全綠色環保型交通工具, 未來使用以分解水為氧氣/氫氣為燃料的交通工具,在可見的未來即將發展成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環保綠色交通工具, 而且水對於我們來說是取之不盡的相對經濟的能源.
㈧ 為什麼現在的電動汽車的市場如此暗淡
近三年來,純電動汽車的市場售額增速迅猛,尤其是過去的2018年,國內電動汽車的銷售量突破260萬,相對2017年銷售量同比增幅80%,在這種增幅背景下,不少人開始關心2019年度純電動汽車的市場增速將會朝哪個方向發展?
總的來說,在政府補貼減少、純電動汽車售價上調、以及消費者購車需求發生變化的共同作用下,2019年純電動汽車的銷量會有一定的增長,但增速將遠遠比不上2018年度創下的紀錄。
㈨ 什麼時候普及電動汽車
十年左右。時間還不能確定,因為決定其普及的兩大因素還不能解決:其一是電池的發展技術還不能滿足長途駕駛,簡單的說就是目前的電池技術只能夠實現充滿電跑上100公里左右,就算是有幾百公里的價格又讓一般人不能接受。
注意事項:
1、電動機的驅動電能來源於車載可充電蓄電池或其他能量儲存裝置。電動汽車大部分車輛直接採用電機驅動,有一部分車輛把電動機裝在發動機艙內,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車輪作為四台電動機的轉子,其難點在於電力儲存技術。
2、電動機的驅動電能,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氣的有害氣體,即使按所耗電量換算為發電廠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顯著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