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玉米秸稈青儲具體方法,求解...
一、玉米秸稈青儲技術
用青貯方法將秋收後尚保持青綠或部分青綠的玉米秸稈較長期保存下來,可以很好地保存其養分,而且質地變軟,具有香味,能增進牛、羊食慾,解決冬春季節飼草的不足。同時,製作青貯料比堆垛同量乾草要節省一半佔地面積,還有利於防火、防雨、防霉爛及消滅秸稈上的農作物害蟲等。
製作青貯料的技術關鍵是為乳酸菌的繁衍提供必要條件:
一是在調制過程中,原料要盡量鍘短,裝窖時踩緊壓實,以盡量排除窖內的空氣。二是原料中的含水量在75%左右(即用手剛能擰出水而不能下滴時),最適於乳酸菌的繁殖。青貯時應根據玉米秸的青綠程度決定是否需要灑水。三是原料要含有一定量的糖分,一般玉米秸稈的含糖量符合要求。
青貯玉米秸稈方法甚多,這里僅介紹最基本的一般青貯法,便於廣大農村普及推廣。
1.挖窖選擇土質堅實,地勢高燥,背風向陽,雨水不易沖淹的地方建造青貯窖。窖形一般有圓形與長方形之分,窖壁平直光滑,不透水,不透氣。窖的寬度一般應小於深度,較好的比例是1:1.5-2,利於原料本身重量將其壓實,並能降低損耗量。窖的大小應根據青貯數量及養畜頭數來決定,圓形的一般直徑在1.7-3米之間,深度以3- 4米為宜,底部要呈鍋底形。規模養畜場宜採用長方形窖,寬度在1.7-3米之間,深度以2.3-3.3米為宜,長度隨青貯數量而定。長方形窖的邊角應呈圓形,以利原料的下降和壓實。為減少青貯料的損失,窖底和四周應鋪一層塑料薄膜。
2.計量青貯窖容量的計算,應根據原料的含水量與切碎程度,先掌握單位體積(立方米)青貯料的重量 (如玉米秸在含水量少的情況下,切得細碎的每立方米重量為430-500公斤;切得較粗的為380-450公斤),然後乘以窖的容積(圓形窖是3.14x半徑2x窖深;長方形窖是窖長X窖寬X窖深,單位均為米),即得出窖內青貯料的重量(公斤)。
3.製作青貯原料最好當天割當天貯。裝窖前檢查窖底與壁是否鋪好「墊底」,窖邊是否鋪好蘆席(防原料受污染與泥土進入窖內),而後開機鍘草 (切碎長度不應超過3.3厘米),邊鍘碎邊裝,盡量避免切碎的原料在窖外暴曬過久。裝入窖內的原料要隨時攤開。如原料過干,應均勻灑些水。每裝30厘米左右就需壓實一次。窖的四周更應特別注意壓緊,用石杵夯實或靠拖拉機鎮壓更好。逐層裝滿,高出地面 0.5-1米呈圓頂形時封窖。封窖時,先用塑料薄膜圍蓋一層,加一層軟乾草,再加土夯實,並將表面拍光滑。封好後,應在距離窖口四周1米處挖一條排水溝,並經常檢查窖頂部有無下陷現象。如發現下陷,應重新修復,防止空氣與雨水進入。
4.鑒定在一般生產條件下,聞、看青貯料的氣味、顏色與質地,就能評定其品質的好壞。正常的青貯料有芳香氣味,酸味濃,沒有霉味。顏色以越近似於原料本色越好。質地松軟且略帶濕潤,莖葉多保持原料狀態,清晰可見。若酸味較淡或帶有酪酸味、臭味,色澤呈褐色或黑色,質地粘成一團或乾燥而粗硬的就屬於劣質青貯料了。質量過差、粘結發臭、發霉變黑的青貯料不能喂畜。
5.利用青貯秸稈一般經過個把月便能完成發酵過程,可以開窖使用了。圓形窖揭蓋後逐層往下取用,不能從中間挖窩,取料後及時蓋好。長方形窖,應從一頭開挖,垂直往下逐段取用,取後即蓋妥。喂量控制在每頭牛每天7-10公斤,羊1-2.5公斤,奶牛可多達15-20公斤。青貯秸稈有輕瀉作用,不宜單獨喂,孕畜要慎喂、少喂。過酸時可用3%-5%的石灰乳中和。
二、青貯飼料製作成敗的關鍵
1.原料要有一定的含水量。一般製作青貯的原料水分含量應保持在65%-70%,低於或高於這個含水量,均不易青貯。水分高了要加糠吸水,水分低了要加水。
2.原料要有一定的糖分含量。一般要求原料含糖量不得低於2%。
3.青貯過程要快。縮短青貯時間最有效的辦法是快,一般小型養殖場青貯過程應在3天內完成。這樣就要求做到:快收、快運、快切、快裝、快踏、快封。
4.壓實。在裝窖時一定要將青貯料壓實,盡量排出料內空氣,不要忽略邊角地帶,盡可能地創造厭氧環境。
5.密封。青貯容器不能漏水、露氣。一定要注意後天的維護工作。
青貯飼料只要掌握: 水、糖、快、實、密就能製作成功。
家畜飼喂青貯飼料需要注意哪些環節
長方形青貯窖取用青貯料時,應自一端逐漸取用,切不可打洞掏心,以免其表面長期暴露,影響青貯料品質。 青貯窖一經開啟,就必須每天連續取用,不宜間斷,以便在黴菌充分增殖之前將青貯飼料喂完。如中途停喂,間隔時間又長,則須按原來封窖方法將窖蓋好封嚴並保證不透氣,不漏水。每天用多少取多少,取用後及時用草席或塑料薄膜覆蓋。
青貯料適用於各種畜禽,一般都喜食,但個別家畜初用時,要有一個習慣過程,所以在飼喂時必須由少到多,逐漸增加。
青貯料雖好,但只作為粗飼料的一部分來使用。按干物質計,用量約占日糧干物質的50%以上。由於它有輕瀉作用,故對妊娠母畜要控制喂量。喂量的多少,也不能一概而論,還應視青貯料品質、家畜種類、年齡、生產方向的不同而異。
(以牛為例:泌乳牛 每100公斤體重日喂量5-7公斤。肥育牛3-5公斤)。
冰凍青貯料必須化凍後再喂。青貯飼料有變質時,應及時取出廢棄以免引起家畜中毒或其它疾病。
三、青貯飼料的製作方法與技巧
青貯的方式有很多種,根據飼養規模,地理位置,經濟條件和飼養習慣可分為:窖貯、袋貯、包貯、池貯和塔貯,也可在平面上堆積青貯等等。現就幾種常用的青貯方式及其方法介紹如下:
1、窖貯
窖貯是一種最常見、最理想的青貯方式。雖一次性投資大些,但窖堅固耐用,使用年限長,可常年製作,貯藏量大,青貯的飼料質量有保證。
根據地勢及地下水位的高低可將青貯窖分為:地下、地上和半地下三種形式。
(1)選址:一般要在地勢較高、地下水位較低、背風向陽、土質堅實、離飼舍較近、製作和取用青貯飼料方便的地方。
(2)窖的形狀與大小:窖的形狀一般為長方形,窖的深淺、寬窄和長度可根據所養牛羊的數量、飼喂期的長短和需要儲存的飼草數量進行設計。青貯窖四壁要平整光滑,最好用磚或石頭壘砌,再用水泥抹上。也可以用土坯砌成土窖,但底面和四周要用水泥抹面,或全部用塑料薄膜鋪面,一定要注意防止滲水和漏氣。要能夠密封,防止空氣進入,且有利於飼草的裝填壓實。窖底部從一端到另一端須有一定的坡度,或一端建成鍋底形,以便排除多餘的汁液。一般每立方米窖可青貯全株玉米500-600公斤。
(3)製作過程:原料切割的長度一般為1cm—3cm左右(如過長則不利於壓實,切的短,裝填時可以壓的更實,有利於排除其中的空氣。也有利於以後青貯飼料的取用,牲畜也便於採食減少浪費),切短後的青貯原料要及時裝入青貯窖內,可採取邊粉碎邊裝窖邊壓實的辦法。
裝窖時,每裝20至40厘米左右時就要踩實一次(若有機械進行壓踏更為理想),特別要注意踩實青貯窖的四周和邊角。同時檢查原料的含水量(一般要求在65%左右),盡可能縮短青貯過程中微生物有氧活動的時間。 如果當天或者一次不能裝滿全窖, 可在已裝窖的原料上立即蓋上一層塑料薄膜,次日繼續裝窖。青貯原料一般要求含糖不得低於2.0%(如果原料中沒有足夠的糖分,就不能滿足乳酸菌的需要)。青貯玉米含有較豐富的糖分(一般在4%以上),所以青貯時不需添加其他含糖量高的物質。切記在青貯過程中一定要壓實,否則氧氣殘留過多,會導致部分原料發生霉變,這是導致青貯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盡管青貯原料在裝窖時進行了踩壓,但經數天後仍會發生下沉。這主要是受重力的影響,原料間空隙減少及水分流失的原因。為此,在裝窖時,青貯原料裝滿後,還需再繼續裝至原料高出窖的邊沿50厘米至80厘米, 然後用整塊塑料薄膜封蓋,再蓋1-2層草包片,草席等物,最後用泥土壓實 泥土厚度約30厘米至40厘米並把表面拍打光滑,窖頂隆起成饅頭形狀。
隨著青貯的成熟及土層壓力,窖內青貯料會慢慢下沉,土層上會出現裂縫,出現漏氣,如遇雨天,雨水會從縫隙滲入,使青貯料敗壞。有的因裝窖時踩踏不實,時間稍長,青貯窖會出現窖面低於地面,雨天會積水。因此,要隨時觀察青貯窖,發現裂縫或下沉,要及時覆土,以保證青貯成功。
一般經過40天—50天(20-35℃/天)的密閉發酵後,即可取用飼喂家畜。(保存好的青貯飼料可以存貯幾年或十幾年的時間)。
2、包貯
裹包青貯是一種利用機械設備完成秸稈或飼料青貯的方法,是在傳統青貯的基礎上研究開發的一種新型飼草料青貯技術。
(1)裹包青貯的製作(如圖)
將粉碎好的青貯原料用打捆機進行高密度壓實打捆,然後通過裹包機用拉伸膜包裹起來,從而創造一個厭氧的發酵環境,最終完成乳酸發酵過程。這種慶祝方式已被歐洲各國、美國和日本等世界發達國家廣泛認可和使用,在我國有些地區也已經開始嘗試使用這種青貯方式,並逐漸把它商品化。
(2)裹包青貯的優點
裹包青貯與常規青貯一樣,有干物質損失較小、可長期保存、質地柔軟、具有酸甜清香味、適口性好、消化率高、營養成分損失少等特點。同時還有以下幾個優點:製作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不受存放地點的限制,若能夠在棚室內進行加工,也就不受天氣的限制了。與其他青貯方式相比,裹包青貯過程的封閉性比較好,通過汁液損失的營養物質也較少,而且不存在二次發酵的現象。此外裹包青貯的運輸和使用都比較方便,有利於它的商品化。這對於促進青貯加工產業化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裹包青貯的缺點
裹包青貯雖然有很多優點,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是這種包裝很容易被損壞,一旦拉伸膜被損壞,酵母菌和黴菌就會大量繁殖,導致青貯料變質、發霉。二是容易造成不同草捆之間水分含量參差不齊,出現發酵品質差異,從而給飼料營養設計帶來困難,難以精確的掌握恰當的供給量。
3、堆貯
平面堆積青貯適用於養殖規模較小的農戶,如養奶牛3-5頭或者養羊20-50隻,可以採用這種方式,平面堆積青貯的特點是使用期較短,成本低,一次性勞動量投入較小。製作的時候需要注意青貯原料的含水量(一般要求在65%左右),要壓實,要密閉。這些環節會直接影響青貯料的品質
四、青貯玉米什麼時間採收最理想
適時收獲
優質的青貯原料是調治優質青貯飼料的物質基礎。青貯飼料的營養價值,除與原料的種類和品種有關外,還受收割時期的直接影響。適時收割能獲得較高的收獲量和優質的營養價值(注意保持植株的新鮮和清潔,收後防爆曬和堆壓發熱)。
以玉米為例一般指玉米在乳熟後期至蠟熟前期收獲,期間 含水量應控制在65%-70%為宜。如果含水量過高,應在切碎前進行短時間晾曬,除去多餘的水分。
青貯玉米乳熟中期鮮產量最高,隨著籽粒灌漿和成熟度的提高,全株鮮產量及蛋白質含量有所下降,但乳熟後期至蠟熟前期(即四分之一乳線)全株具有較高的干物質和蛋白質總量,具有適宜青貯的最佳含水量,其青貯後中性洗滌纖維(NDF)和酸性洗滌纖維(ADF)的含量最低,此時消化率最高。
收割方法
1、人工收割——指用人力在田裡將玉米稈割倒,然後再將玉米稈裝車運送到青貯窖旁,再利用粉碎設備進行粉碎(切割長度2-3cm)、下窖、填裝。這種方式的優點是降低了原料的損耗,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缺點是費時、費力。適用於小型養殖場。
2、機械收割——是指利用機械設備在田裡直接收割且粉碎(切割長度2-3cm),同時噴送到隨行的車里,然後運送到青貯窖後即刻下窖、填裝。這種方式的優點是省時、省力,作業效率高。缺點是設備成本投入較大,青貯原料損耗較多,直接影響代種戶的利益。適用於大、中型養殖場。
專用名詞解析
中性洗滌纖維(NDF):優質的青貯玉米中性洗滌纖維(NDF)含量為<55%。其含量越低,單位重量可供動物消化物質就越多。反芻動物可以利用NDF中纖維素和半纖維素部分。
酸性洗滌纖維(ADF):優質的青貯玉米酸性洗滌纖維(ADF)含量為<30%。ADF含量是干物質消化率的有效度量指標。其含量越高,消化率就越低。
粗蛋白:提供瘤胃微生物和動物所需的蛋白質。
五、青貯飼料的製作原理及優點
青貯的概念
青貯是指把青綠多汁的青飼料(鮮玉米秸稈、牧草等)在厭氧的條件下(經過微生物發酵作用)保存起來的方法。
人們利用青貯的方法來保存飼料有著幾千年的歷史, 「地窖(silo)」這個詞就是起源於希臘詞「siros」,siros意思是地面上的坑或洞。埃及出土的古畫表明,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1000-1500年就熟悉和使用青貯技術了。青貯飼料在飼料分類系統中屬於第三大類。目前,青貯飼料已在世界各國畜牧生產中普遍推廣應用,是飼喂反芻家畜(奶牛、肉牛、奶羊、肉羊、鹿、馬、驢等)重要的青綠多汁飼料。
青貯的意義
1、營養豐富
青貯可以減少營養成分的損失,提高飼料利用率。一般曬制乾草養分損失20%-30%,有時多達40%以上,而青貯後養分僅損失3%-10%,尤其能夠有效地保存維生素。另外,通過青貯,還可以消滅原料攜帶的很多寄生蟲(如玉米螟、鑽心蟲)及有害菌群。
據測定,在相同單位面積耕地上,所產的全株玉米青貯飼料的營養價值比所產的玉米籽粒加干玉米秸稈的營養價值高出30%~50%。
2、增強適口性
青貯飼料柔軟多汁、氣味酸甜芳香、適口性好;尤其在枯草季節,家畜能夠吃到青綠飼料,自然能夠增加採食量。同時還促進消化腺的分泌,對提高家畜日糧內其他飼料的消化也有良好的作用。實驗證明:用同類青草製成的青貯飼料和乾草作比較,青貯料的消化率有所提高(見下表)。
青貯料與乾草消化率比較( % )
種類 干物質 粗蛋白 脂肪 無氮浸出物 粗纖維
乾草 65 62 53 71 65
青貯料 69 63 68 75 72
3、提高產奶量
大量的飼喂實驗表明:飼喂青貯飼料可使產奶家畜提高產奶量10%- 20%,提升幅度受青貯原料的營養含量及青貯後品質的影響。
4、製作簡便
青貯是保持青飼料營養物質最有效、最廉價的方法之一。青貯原料來源廣泛,各種青綠飼料、青綠作物秸稈、瓜藤菜秧,高水分穀物、糟渣等,均可用來製作青貯飼料;青貯飼料的製作不受季節和天氣的影響;製作工藝簡單,投入勞力少;與保存乾草相比,製作青貯飼料佔地面積小,易保管;
5、保存時間長
青貯原料一般經過40天—50天的密閉發酵後,即可取用飼喂家畜。保存好的青貯飼料可以存儲幾年或十幾年的時間。
生產實踐證明,青貯飼料不但是調劑青綠飼料欠豐,以旺養淡,以余補缺,合理利用青飼料的一項有效方法,而且是規模化、現代化養殖,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大幅度降低養殖成本、快速提高養殖效益的有效途徑。與此同時也是提高畜產品品質,增強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力的一項有力措施。
青貯的原理
青貯就是在沒有氧氣的環境中,使乳酸菌(一種厭氧菌) 能大量繁殖,並產生大量乳酸,當酸度達到一定程度時(貯藏窖內的PH值降到4.2以下),便能抑制黴菌和腐敗菌的生長而使飼草中的大部分營養物質長期保存下來。如彩圖:
1、青貯初期,飼料中仍然有各種腐敗菌和黴菌處於活動狀態。消耗殘留氧氣。
2、隨著氧氣的耗盡,乳酸菌(厭氧型菌類)開始大量繁殖,同時分泌大量乳酸。
3、當酸鹼度降到4.2時,就抑制了其他菌類的活動(繁殖、生長)。
4、隨著酸度的繼續增加,乳酸菌本身也受到了抑制。
青貯條件:
(1)缺氧的環境。乳酸菌只有在厭氧條件下才能大量繁殖,在製做青貯時要盡量創造缺氧環境。具體做法是將青貯原料切短,裝窖時要壓實,裝滿後窯頂要封嚴。在做青貯過程中,厭氧條件是逐漸形成的,封窖後窖內總有殘留的空氣,喜氧性微生物就利用這些殘留的空氣活動和繁殖。當用新鮮原料做青貯時,植物細胞還在呼吸也需要空氣。當這些殘留的空氣全被消耗後,才能為乳酸菌真正創造了厭氧條件,所以做青貯時最好利用新鮮原料,盡快形成厭氧環境。
(2)適宜的窖溫和原料含水量。青貯原料的含水量在 65%~70%最好。簡便測定方法是把切碎的原料用手握緊,在指縫中能見到水分但又不能流出來,就是適宜含水量。含水量少時,不易壓緊,窖內殘留空氣多,不利於乳酸菌的增殖,易使窖溫升高,青貯易腐爛。含水量過多不能保證乳酸的適當濃度,原料中營養物質易隨水分流失,所以過濕的青貯原料 應稍干後或加入一定比例糠麩吸收水分。過乾的原料可以加入含水量過高的原料混合青貯。青貯溫度應當控制在20℃~35℃為宜,溫度過高易發霉。青貯時掌握好壓緊排氣,可以控制青貯的溫度。
(3)青貯原料的糖分。乳酸菌利用糖分製造乳酸並大量繁殖。當乳酸增多,酸鹼度降到4時,各種厭氧菌包括乳酸菌都停止活動,飼料才能長期保存。禾本科植物(玉米)含糖多,是做青貯的好原料。豆種植物如苜蓿草,花生秧等含糖少,含蛋白高, 不宜單獨做青貯,最好與禾本科植物混合青貯。
⑵ 玉米秸稈怎麼青儲要放什麼
玉米秸稈青儲方法:
青儲源於玉米稈的青色儲存,嫩玉米種植基地,大量嫩玉米掰掉批發以後,嫩玉米秸稈就成了牛羊天然的草料。苦於有草時吃不完,冬季卻無草可吃現狀,青儲打包就應運而生了。青儲圓包可儲存兩年草可以完全不變質。
1、建窖:選在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建窖。
2、切碎:秸稈水分含量要求在70%左右。秸稈鍘成長度不超過2cm,這樣便於壓實和家畜採食。
3、裝窖:先在窖底墊1層10cm厚的乾草,以吸收青貯秸稈中多餘的水分。然後1層1層地裝填,每裝15-20cm厚要進行踩實,逐層裝至高出窖口印60cm為止。然後鋪平覆蓋上塑料薄膜,四邊封嚴。在塑料薄膜上鋪1層長稻草或麥秸.然後封上30-50cm厚的土,經30-50d即可開窖取用。質量好的青貯秸稈呈黃綠色,有酸香味,柔軟鬆散不沾手、不發熱,有涼爽感。
4、飼喂方法:要逐段逐層開封取用,用多少取多少,取後重新封好塑料布。每天飼喂肉牛10-20kg。
⑶ 怎麼儲存小麥秸稈
秸稈作為飼料可以用來喂牛、餵羊、喂鵝,但秸稈一般不易保存、營養容易流失,秸稈怎樣保存的時間更長呢?
一、方法一,鍘短。
將小麥秸稈利用鍘草機鍘切成3~5厘米的小段,然後直接用於喂牛。有條件者,可將其用水淘洗後再進行喂牛,可有效去除裡面的塵土、蟲卵等雜質和增加適口性。
二、方法二,氨化。
同樣將小麥秸稈利用鍘草機鍘切成3~5厘米的小段,然後每100斤小麥秸稈噴灑氨水20斤,緊接著密封起來,待7~10天便可以開袋(窖)使用。氨化後的小麥秸稈可有效增加消化利用率,但應注意防止出現氨中毒。
三、方法三,青貯。
使用草料發酵劑。
⑷ 秸稈怎麼青儲
青貯就是利用青綠飼料中存在的乳酸菌,在厭氧條件下對飼料進行發酵,使飼料中的部分糖源轉變為乳酸,使青貯料的pH值降到4.2以下,以抑制其它好氧微生物如黴菌、腐敗菌等的繁殖生長,從而達到長期貯存青飼料的目的。青貯發酵的機理是一個復雜的微生物活動和生物化學的變化過程。其持續的時間約3周左右,大體可分為5個價段:第一價段是創造厭氧環境階段。從青貯原料放入窖中開始,這時植物細胞在繼續呼吸,其結果是產生二氧化碳和熱量,使青貯料逐漸變為厭氧環境,再加上產熱,都給乳酸菌繁殖提供了條件。第二階段主要是產生乙酸階段。酸的濃度增加又給乳酸菌開始繁殖創造了條件。第三階段是乳酸開始產生價段。也是乙酸菌在較高的酸中不能生活而受到限制的階段。以上三個價段約需3~5天,三者互相穿插,無一定界限。第四價段則是乳酸菌增殖和乳酸形成的價段。在正常情況下,窖內溫度由330C降到250C,pH值由6降到3.4~4.0。這個價段持續15~20天。由於產生的乳酸已達到最高水平,乳酸菌本身也受到抑制。第五階段的情況取決於前四個價段,首先如產生的乳酸、乙酸量足,就可以預防其它雜菌的作用。否則,如乳酸量少,有害雜菌就會增殖;丁酸菌會產生丁酸,進而作用於青貯原料引起分解,使蛋白質、氨基酸分解為氨與胺,青貯料發出臭味,影響適口性。其次,如青貯窖鎮壓得緊,空氣排出干凈,封頂嚴密不漏氣(最初幾天下沉最多,封頂下沉後要及時培土封嚴),青貯料就可長期保存。否則,空氣一經進入,就會氧化產熱,造成損失;同時在有空氣情況下,黴菌繁殖,就能利用第四階段所產生的乳酸,使酸度下降後, 隨之雜菌增殖,使青貯料霉變發臭而遭受損失。
青貯料成敗的關鍵,是能否滿足乳酸菌生長繁殖的三個條件:無氧環境、原料中足夠的糖分,再加上適宜的含水量,三者缺一不可。為保證無氧環境,青料收割後,應盡可能在短時期內切短、裝窖、壓實、封嚴,這是保持低溫和創造厭氧的先決條件。切短是便於壓實,壓實是為了排除空氣,密封是隔絕空氣。否則,如有空氣就會使植物細胞繼續持續呼吸,窖溫升高,不僅有利於雜菌繁殖,也引起營養物質大量損失。為保證乳酸菌的大量繁殖,必需有適當的含糖量。根椐飼料含糖量的多少,可將青貯原料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易於青貯的原料,如玉米稈、甜高梁、菊芋、向日葵、胡蘿卜莖葉、蕪青、飼用甘藍、禾本科牧草、甘薯藤、南瓜等;第二類是不易於青貯的原料,如苜蓿、三葉草、草木樨等豆科牧草以及大豆、碗豆、馬鈴薯的莖葉等;這類原料宜與第一類混貯。第三類是不能單獨青貯的原料,如南瓜藤、西瓜藤等。這類植物含糖量極低,只有與其它易於青貯的原料混貯,或添加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飼料如玉米粉等,或加酸青貯才能成功(包括如每100kg青貯原料加1kg丙酸,但要注意防止濺灑在皮膚上;或按原料量的5~6%添加A.I. V稀釋液(由濃度30%的鹽酸192份、40%的硫酸8份,再加水800份稀釋而成);或按原料量的5~7%添加A.A Z稀釋液(該液由濃度8~10%鹽酸170份、8~10%的了硫酸30份混合而成。);也可加蟻酸、甲酸(比加鹽酸、硫酸效果好,因鹽酸等強酸易溶解鈣鹽,影響了對鈣的吸收)。因蟻酸在青貯時或瘤胃消化過程中,能分解成對家畜無毒害的二氧化碳和甲烷,蟻酸本身也可被吸收利用,增重效果比一般青貯料高。添加量為每噸原料中加濃度85%的蟻酸2.85kg(英國)或濃度為90% 的4.53kg(美國)。加酸青貯料的優點:顏色鮮綠,具香味,品質高(蛋白損失僅0.3~0.5%,一般青貯料損失達1~2%;粗纖維減少多;胡蘿卜素、VC、鈣、磷損失少)。
青貯料中適宜的水分含量是保證乳酸菌正常活動的重要條件。最適宜的含水量為65~75%。豆科牧草則以60~70%為優。另外,因質地不同而有差異。質地粗硬的原料,含水量可高達78~82%;而收割早、幼嫩多汁而柔軟的原料,含水量應低些,以60%為宜。含水過高或過低的青貯原料,均應進行涼曬處理或加水調節。過高的貯前應稍涼曬凋萎(如甜高梁),如仍不行,可與粉碎的乾草或秸稈混合青貯。判斷觀察水份高低的方法,除實測外,在生產中主要是靠經驗來判斷。一是手擠法:抓一把鍘碎的青貯原料,用力擠30秒鍾,伸開手後有水流出或手指間有水,含水量約為75~85%,太濕,不能做成優質青貯,應該曬一下,或與較乾的秸桿一起青貯,或每噸加90kg玉米面。如伸開手後料團呈球狀,手濕,含水量約在68~75%,或伸開手後料團慢慢散開,手不濕,含水量約在60~67%,都是做青貯的最佳含水量,不需任何添加物。如伸開手後料團立即散開,含水量低於60%,要添加水分後才能青貯。二是扭彎法:在鍘碎前,扭彎秸桿的莖時不折斷,葉子柔軟帶綠而不幹燥,這時的含水量最合適。一般來說,豆科植物在孕蕾期和初花期,禾本科植物在孕穗期和抽穗期,玉米在乳熟期,應及時收割並青貯。
青貯方法分塑料袋青貯和窖式青貯兩種.裝填前,窖底部可填一層10~15厘米厚的切短的秸桿或牧草,以便吸收青貯液汁。對秸稈類可切成3厘米,青草、甜高梁、蘇丹草和藤蔓可以短到10~20厘米後,直接放在塑料袋內或青貯池內 一層一層鋪放,每層均反復踩實,排凈空氣,特別要注意窖壁四周和拐角処的壓緊,直到裝滿並超出窖口20厘米為止,上面用厚塑料布封頂再用濕土壓實,防止漏氣和雨水流入。封口後頭幾天要常檢查,發現下沉和裂縫,應及時加土填實。冬季為了保溫,頂部可鋪放一些玉米秸。一般情況下,青貯30~45天可完成發酵全過程,即可開窖使用。凡原料越軟,發酵時間越短(40天左右):反之越堅硬所需發酵時間越長(45~50天左右)。豆科植物犮酵更長,需3個月左右。青貯料的貯存期可保存半年之久,最久者可達20~30年。
飼喂時青貯飼料不能代替乾草,過多飼喂易引起酸中毒(瘤胃內PH值為弱酸性),採食量下降。青貯料還具有輕瀉性,懷孕家畜不宜多喂.各種家畜青貯料飼喂參考量(kg/日)如下:泌乳牛15--20;育成牛4--20;役牛10--20;肉牛10--20;馬、騾 5--10;妊娠母豬3--6;哺乳豬2--3;羊5-8。喂量也可根據體重來確定:小母牛喂量可占體重的2.5~3%;公牛占體重的1.5~2%;育肥肉牛可占體重的4~5%。冰凍的青貯要融化後才能飼喂。
青貯飼料已在世界各國被廣泛推廣使用。近年來青貯技術有很大改進。在青貯方法上:
①推廣低水分半干青貯法,通過添加甲酸(如每100kg禾本科牧草添加0.3~0.5kg;每100kg豆科牧草添加0.5kg)、丙酸(添加原料量的0.5~1.0%)、糖蜜、穀物等添加物,顯著地提高了青貯效果,改進了青貯料的品質。
②添加乳酸菌青貯法:目前使用的菌種主要是德氏乳酸桿菌,一般添加量為每噸青貯原料加乳酸菌培養物0.5升或乳酸菌劑450克。
③添加甲醛青貯:一般在每100kg青貯原料中添加濃度85%的甲醛0.3~0.7kg,能保證青貯過程中無腐敗菌活動,干物質損失減少50%,消化率提高20%左右。
④添加尿素青貯法:按青貯原料量的0.5%添加。添加方法是將尿素製成水溶液,均勻的分層噴灑在原料上。除尿素外,還可按原料量的0.35~0.4%加入磷酸脲,不僅能補充乳酸菌繁殖對非蛋白質氮的需要,增加青貯料的菌體蛋白和磷的含量,還能使青貯料的酸度較快地達到標准(pH值3.8~4.2),有效地保存青貯料中的營養。
⑤添加微量元素青貯法:為了提高青貯料的營養價值,可在每噸青貯原料中添加硫酸銅2.5克、硫酸錳5克、硫酸鋅2克、氯化鈷1克、碘化鉀0.1克、硫酸鈉500克。把以上化學鹽類溶於水中分層噴灑在原料上即可。
這樣可以么?
⑸ 怎樣青儲玉米秸稈
1、選擇。青貯時,首先選好青貯原料。在選用青貯原料時,應選用一定含糖量的秸稈,一般不低於2%,選用含糖量超過6%的秸稈可以製成優質青貯飼料。秸稈的含水量也要適中,控制在55%~60%為宜,以保證乳酸菌的正常活動。
⑹ 青儲秸稈怎麼做
青貯就是利用青綠飼料中存在的乳酸菌,在厭氧條件下對飼料進行發酵,使飼料中的部分糖源轉變為乳酸,使青貯料的pH值降到4.2以下,以抑制其它好氧微生物如黴菌、腐敗菌等的繁殖生長,從而達到長期貯存青飼料的目的。青貯發酵的機理是一個復雜的微生物活動和生物化學的變化過程。其持續的時間約3周左右,大體可分為5個價段:第一價段是創造厭氧環境階段。從青貯原料放入窖中開始,這時植物細胞在繼續呼吸,其結果是產生二氧化碳和熱量,使青貯料逐漸變為厭氧環境,再加上產熱,都給乳酸菌繁殖提供了條件。第二階段主要是產生乙酸階段。酸的濃度增加又給乳酸菌開始繁殖創造了條件。第三階段是乳酸開始產生價段。也是乙酸菌在較高的酸中不能生活而受到限制的階段。以上三個價段約需3~5天,三者互相穿插,無一定界限。第四價段則是乳酸菌增殖和乳酸形成的價段。在正常情況下,窖內溫度由330C降到250C,pH值由6降到3.4~4.0。這個價段持續15~20天。由於產生的乳酸已達到最高水平,乳酸菌本身也受到抑制。第五階段的情況取決於前四個價段,首先如產生的乳酸、乙酸量足,就可以預防其它雜菌的作用。否則,如乳酸量少,有害雜菌就會增殖;丁酸菌會產生丁酸,進而作用於青貯原料引起分解,使蛋白質、氨基酸分解為氨與胺,青貯料發出臭味,影響適口性。其次,如青貯窖鎮壓得緊,空氣排出干凈,封頂嚴密不漏氣(最初幾天下沉最多,封頂下沉後要及時培土封嚴),青貯料就可長期保存。否則,空氣一經進入,就會氧化產熱,造成損失;同時在有空氣情況下,黴菌繁殖,就能利用第四階段所產生的乳酸,使酸度下降後, 隨之雜菌增殖,使青貯料霉變發臭而遭受損失。
青貯料成敗的關鍵,是能否滿足乳酸菌生長繁殖的三個條件:無氧環境、原料中足夠的糖分,再加上適宜的含水量,三者缺一不可。為保證無氧環境,青料收割後,應盡可能在短時期內切短、裝窖、壓實、封嚴,這是保持低溫和創造厭氧的先決條件。切短是便於壓實,壓實是為了排除空氣,密封是隔絕空氣。否則,如有空氣就會使植物細胞繼續持續呼吸,窖溫升高,不僅有利於雜菌繁殖,也引起營養物質大量損失。為保證乳酸菌的大量繁殖,必需有適當的含糖量。根椐飼料含糖量的多少,可將青貯原料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易於青貯的原料,如玉米稈、甜高梁、菊芋、向日葵、胡蘿卜莖葉、蕪青、飼用甘藍、禾本科牧草、甘薯藤、南瓜等;第二類是不易於青貯的原料,如苜蓿、三葉草、草木樨等豆科牧草以及大豆、碗豆、馬鈴薯的莖葉等;這類原料宜與第一類混貯。第三類是不能單獨青貯的原料,如南瓜藤、西瓜藤等。這類植物含糖量極低,只有與其它易於青貯的原料混貯,或添加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飼料如玉米粉等,或加酸青貯才能成功(包括如每100kg青貯原料加1kg丙酸,但要注意防止濺灑在皮膚上;或按原料量的5~6%添加A.I. V稀釋液(由濃度30%的鹽酸192份、40%的硫酸8份,再加水800份稀釋而成);或按原料量的5~7%添加A.A Z稀釋液(該液由濃度8~10%鹽酸170份、8~10%的了硫酸30份混合而成。);也可加蟻酸、甲酸(比加鹽酸、硫酸效果好,因鹽酸等強酸易溶解鈣鹽,影響了對鈣的吸收)。因蟻酸在青貯時或瘤胃消化過程中,能分解成對家畜無毒害的二氧化碳和甲烷,蟻酸本身也可被吸收利用,增重效果比一般青貯料高。添加量為每噸原料中加濃度85%的蟻酸2.85kg(英國)或濃度為90% 的4.53kg(美國)。加酸青貯料的優點:顏色鮮綠,具香味,品質高(蛋白損失僅0.3~0.5%,一般青貯料損失達1~2%;粗纖維減少多;胡蘿卜素、VC、鈣、磷損失少)。
青貯料中適宜的水分含量是保證乳酸菌正常活動的重要條件。最適宜的含水量為65~75%。豆科牧草則以60~70%為優。另外,因質地不同而有差異。質地粗硬的原料,含水量可高達78~82%;而收割早、幼嫩多汁而柔軟的原料,含水量應低些,以60%為宜。含水過高或過低的青貯原料,均應進行涼曬處理或加水調節。過高的貯前應稍涼曬凋萎(如甜高梁),如仍不行,可與粉碎的乾草或秸稈混合青貯。判斷觀察水份高低的方法,除實測外,在生產中主要是靠經驗來判斷。一是手擠法:抓一把鍘碎的青貯原料,用力擠30秒鍾,伸開手後有水流出或手指間有水,含水量約為75~85%,太濕,不能做成優質青貯,應該曬一下,或與較乾的秸桿一起青貯,或每噸加90kg玉米面。如伸開手後料團呈球狀,手濕,含水量約在68~75%,或伸開手後料團慢慢散開,手不濕,含水量約在60~67%,都是做青貯的最佳含水量,不需任何添加物。如伸開手後料團立即散開,含水量低於60%,要添加水分後才能青貯。二是扭彎法:在鍘碎前,扭彎秸桿的莖時不折斷,葉子柔軟帶綠而不幹燥,這時的含水量最合適。一般來說,豆科植物在孕蕾期和初花期,禾本科植物在孕穗期和抽穗期,玉米在乳熟期,應及時收割並青貯。
青貯方法分塑料袋青貯和窖式青貯兩種.裝填前,窖底部可填一層10~15厘米厚的切短的秸桿或牧草,以便吸收青貯液汁。對秸稈類可切成3厘米,青草、甜高梁、蘇丹草和藤蔓可以短到10~20厘米後,直接放在塑料袋內或青貯池內 一層一層鋪放,每層均反復踩實,排凈空氣,特別要注意窖壁四周和拐角処的壓緊,直到裝滿並超出窖口20厘米為止,上面用厚塑料布封頂再用濕土壓實,防止漏氣和雨水流入。封口後頭幾天要常檢查,發現下沉和裂縫,應及時加土填實。冬季為了保溫,頂部可鋪放一些玉米秸。一般情況下,青貯30~45天可完成發酵全過程,即可開窖使用。凡原料越軟,發酵時間越短(40天左右):反之越堅硬所需發酵時間越長(45~50天左右)。豆科植物犮酵更長,需3個月左右。青貯料的貯存期可保存半年之久,最久者可達20~30年。
飼喂時青貯飼料不能代替乾草,過多飼喂易引起酸中毒(瘤胃內PH值為弱酸性),採食量下降。青貯料還具有輕瀉性,懷孕家畜不宜多喂.各種家畜青貯料飼喂參考量(kg/日)如下:泌乳牛15--20;育成牛4--20;役牛10--20;肉牛10--20;馬、騾 5--10;妊娠母豬3--6;哺乳豬2--3;羊5-8。喂量也可根據體重來確定:小母牛喂量可占體重的2.5~3%;公牛占體重的1.5~2%;育肥肉牛可占體重的4~5%。冰凍的青貯要融化後才能飼喂。
青貯飼料已在世界各國被廣泛推廣使用。近年來青貯技術有很大改進。在青貯方法上:
①推廣低水分半干青貯法,通過添加甲酸(如每100kg禾本科牧草添加0.3~0.5kg;每100kg豆科牧草添加0.5kg)、丙酸(添加原料量的0.5~1.0%)、糖蜜、穀物等添加物,顯著地提高了青貯效果,改進了青貯料的品質。
②添加乳酸菌青貯法:目前使用的菌種主要是德氏乳酸桿菌,一般添加量為每噸青貯原料加乳酸菌培養物0.5升或乳酸菌劑450克。
③添加甲醛青貯:一般在每100kg青貯原料中添加濃度85%的甲醛0.3~0.7kg,能保證青貯過程中無腐敗菌活動,干物質損失減少50%,消化率提高20%左右。
④添加尿素青貯法:按青貯原料量的0.5%添加。添加方法是將尿素製成水溶液,均勻的分層噴灑在原料上。除尿素外,還可按原料量的0.35~0.4%加入磷酸脲,不僅能補充乳酸菌繁殖對非蛋白質氮的需要,增加青貯料的菌體蛋白和磷的含量,還能使青貯料的酸度較快地達到標准(pH值3.8~4.2),有效地保存青貯料中的營養。
⑤添加微量元素青貯法:為了提高青貯料的營養價值,可在每噸青貯原料中添加硫酸銅2.5克、硫酸錳5克、硫酸鋅2克、氯化鈷1克、碘化鉀0.1克、硫酸鈉500克。把以上化學鹽類溶於水中分層噴灑在原料上即可。
⑺ 玉米秸稈青儲存方法有哪些
玉米秸稈青貯就是把新鮮的玉米秸稈粉碎後填入密閉的青貯池裡,經過微生物發酵作用而製作的一種多汁、耐貯藏、可以供全年喂畜的飼料。青貯飼料的歷史比較悠久,在元代王禎《農書》就有記載。青貯飼料可以保持玉米秸稈青綠多汁飼料的營養,製作玉米秸稈青貯飼料成本低,秋收季節,玉米秸稈的處理確實是種田人傷費腦筋的大問題,在秋收季節利用這些廉價的玉米秸稈製作青貯飼料成本是非常低的,可以大幅度降低養畜飼料成本。
4、玉米秸稈的填裝方法
青貯玉米秸稈要隨著粉碎、隨著填裝。如果原料粉碎後在外的時間放置過久,容易發熱霉爛。填裝最重要的是要層層壓實,越實越好。尤其要注意窖的四周邊緣和四個角,如果是拖拉機壓,在壓不到的地方,一定要人來踩實。緊實與否是青貯成敗的關鍵技術環節之一。青貯原料填裝越緊實,空氣排出越徹底,青貯的質量越好。
填裝結束後進行密封,青貯原料填裝結束後,要立即嚴密封埋,一般是將粉碎的玉米秸稈填裝高出窖面100厘米左右,再用塑料薄膜覆蓋後,塑料薄膜上面用泥土蓋30—50厘米的厚度,做到不透氣、不漏水,窖頂要成饅頭型以利排水。
5、管護
填裝結束封閉嚴實後,在青貯窖的四周大約1米處挖一條排水溝,以防雨水滲入窖內。多雨的地區在窖上面搭遮雨棚。發現窖頂有裂縫時要及時覆蓋泥土,防止家畜踐踏,可以在窖的周圍設置圍欄。
⑻ 如何用玉米秸稈做青貯飼料
青貯飼料製作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青儲池製作,一種是機器製作,我們先來講青貯池製作,
⑼ 麥秸稈怎麼處理
一、秸稈自然還田改善土壤增加養分 鐵茬播種進行鐵茬播種,即將麥秸稈留在地里,不收割,讓其自然腐化成肥料。播種時直接在麥田縫隙處撒種,讓秸稈自然還田。 優勢:可以改善土壤結構,還能增加土壤有機值含量。 缺點:適用於人工播種,機器播種時麥秸稈會阻礙耕作。 二、粉碎麥秸稈變肥料 用鏇耕機將麥秸稈粉碎後直接覆蓋在土壤上,讓這些秸稈自然爛在土地里,轉化成土壤中的養分。 優勢:可以改善土壤結構,還能增加土壤有機值。 缺點:鏇耕機粉碎麥秸稈需要成本,麥秸稈的加工覆蓋也需要人力來協作,有點費事。 三、飼料加工 做牛馬驢等牲畜的飼料,也是一個公認的解決途徑,將秸稈粉碎曬干後儲存,銷售給飼養場,也可以得到一筆收入。 難題:本市有150餘家養牛場,由於奶牛的飼料需要養分,而麥秸稈的纖維太細,不利於營養的吸收,所以奶牛場大都使用玉米秸稈加工製作飼料。而本市又很少有大規模的驢、馬等牲畜飼養場,所以麥秸稈的需求量不大。 四、轉化能源 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生態能源循環模式是農村節能的新潛力,資料顯示,秸稈可以生產人造板材,可以替代木材,節省能源。 難題:由於資金以及回收環節等問題,目前普及這樣的技術以及能源還有待時日,如果將麥秸稈運到外地進行處理,所花費的成本則會得不償失。 五、利用稻麥秸稈粉碎發酵後培育平菇、木耳、香菇、草菇、姬菇、金針菇、姬松茸等食用菌,既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其培養基使用後還可用作優質的有機肥還田。 難題:這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資金投入,另外消化的秸稈不是很多。 六、利用秸稈養蚯蚓 我們這里多河塘溝渠,每年都有很多人用黃鱔簍捉黃鱔,而這種方法捉黃鱔需要用蚯蚓做誘餌,由於下黃鱔的人多了,蚯蚓也就便的緊張了,我們可以利用秸稈養蚯蚓。 優勢:成本小,幾乎沒有,還能有較多的收益。 難題:這同樣需要技術,另外消化的秸稈不是很多。 我們如果能將這些方法綜合利用起來,那一定能減少秸稈的焚燒,並為我們創造不消的經濟效益
⑽ 玉米秸稈怎麼青儲
一、玉米秸稈青儲技術
用青貯方法將秋收後尚保持青綠或部分青綠的玉米秸稈較長期保存下來,可以很好地保存其養分,而且質地變軟,具有香味,能增進牛、羊食慾,解決冬春季節飼草的不足。同時,製作青貯料比堆垛同量乾草要節省一半佔地面積,還有利於防火、防雨、防霉爛及消滅秸稈上的農作物害蟲等。
製作青貯料的技術關鍵是為乳酸菌的繁衍提供必要條件:
一是在調制過程中,原料要盡量鍘短,裝窖時踩緊壓實,以盡量排除窖內的空氣。二是原料中的含水量在75%左右(即用手剛能擰出水而不能下滴時),最適於乳酸菌的繁殖。青貯時應根據玉米秸的青綠程度決定是否需要灑水。三是原料要含有一定量的糖分,一般玉米秸稈的含糖量符合要求。
青貯玉米秸稈方法甚多,這里僅介紹最基本的一般青貯法,便於廣大農村普及推廣。
1.挖窖選擇土質堅實,地勢高燥,背風向陽,雨水不易沖淹的地方建造青貯窖。窖形一般有圓形與長方形之分,窖壁平直光滑,不透水,不透氣。窖的寬度一般應小於深度,較好的比例是1:1.5-2,利於原料本身重量將其壓實,並能降低損耗量。窖的大小應根據青貯數量及養畜頭數來決定,圓形的一般直徑在1.7-3米之間,深度以3- 4米為宜,底部要呈鍋底形。規模養畜場宜採用長方形窖,寬度在1.7-3米之間,深度以2.3-3.3米為宜,長度隨青貯數量而定。長方形窖的邊角應呈圓形,以利原料的下降和壓實。為減少青貯料的損失,窖底和四周應鋪一層塑料薄膜。
2.計量青貯窖容量的計算,應根據原料的含水量與切碎程度,先掌握單位體積(立方米)青貯料的重量 (如玉米秸在含水量少的情況下,切得細碎的每立方米重量為430-500公斤;切得較粗的為380-450公斤),然後乘以窖的容積(圓形窖是3.14x半徑2x窖深;長方形窖是窖長X窖寬X窖深,單位均為米),即得出窖內青貯料的重量(公斤)。
3.製作青貯原料最好當天割當天貯。裝窖前檢查窖底與壁是否鋪好「墊底」,窖邊是否鋪好蘆席(防原料受污染與泥土進入窖內),而後開機鍘草 (切碎長度不應超過3.3厘米),邊鍘碎邊裝,盡量避免切碎的原料在窖外暴曬過久。裝入窖內的原料要隨時攤開。如原料過干,應均勻灑些水。每裝30厘米左右就需壓實一次。窖的四周更應特別注意壓緊,用石杵夯實或靠拖拉機鎮壓更好。逐層裝滿,高出地面 0.5-1米呈圓頂形時封窖。封窖時,先用塑料薄膜圍蓋一層,加一層軟乾草,再加土夯實,並將表面拍光滑。封好後,應在距離窖口四周1米處挖一條排水溝,並經常檢查窖頂部有無下陷現象。如發現下陷,應重新修復,防止空氣與雨水進入。
4.鑒定在一般生產條件下,聞、看青貯料的氣味、顏色與質地,就能評定其品質的好壞。正常的青貯料有芳香氣味,酸味濃,沒有霉味。顏色以越近似於原料本色越好。質地松軟且略帶濕潤,莖葉多保持原料狀態,清晰可見。若酸味較淡或帶有酪酸味、臭味,色澤呈褐色或黑色,質地粘成一團或乾燥而粗硬的就屬於劣質青貯料了。質量過差、粘結發臭、發霉變黑的青貯料不能喂畜。
5.利用青貯秸稈一般經過個把月便能完成發酵過程,可以開窖使用了。圓形窖揭蓋後逐層往下取用,不能從中間挖窩,取料後及時蓋好。長方形窖,應從一頭開挖,垂直往下逐段取用,取後即蓋妥。喂量控制在每頭牛每天7-10公斤,羊1-2.5公斤,奶牛可多達15-20公斤。青貯秸稈有輕瀉作用,不宜單獨喂,孕畜要慎喂、少喂。過酸時可用3%-5%的石灰乳中和。
二、青貯飼料製作成敗的關鍵
1.原料要有一定的含水量。一般製作青貯的原料水分含量應保持在65%-70%,低於或高於這個含水量,均不易青貯。水分高了要加糠吸水,水分低了要加水。
2.原料要有一定的糖分含量。一般要求原料含糖量不得低於2%。
3.青貯過程要快。縮短青貯時間最有效的辦法是快,一般小型養殖場青貯過程應在3天內完成。這樣就要求做到:快收、快運、快切、快裝、快踏、快封。
4.壓實。在裝窖時一定要將青貯料壓實,盡量排出料內空氣,不要忽略邊角地帶,盡可能地創造厭氧環境。
5.密封。青貯容器不能漏水、露氣。一定要注意後天的維護工作。
青貯飼料只要掌握: 水、糖、快、實、密就能製作成功。
家畜飼喂青貯飼料需要注意哪些環節
長方形青貯窖取用青貯料時,應自一端逐漸取用,切不可打洞掏心,以免其表面長期暴露,影響青貯料品質。 青貯窖一經開啟,就必須每天連續取用,不宜間斷,以便在黴菌充分增殖之前將青貯飼料喂完。如中途停喂,間隔時間又長,則須按原來封窖方法將窖蓋好封嚴並保證不透氣,不漏水。每天用多少取多少,取用後及時用草席或塑料薄膜覆蓋。
青貯料適用於各種畜禽,一般都喜食,但個別家畜初用時,要有一個習慣過程,所以在飼喂時必須由少到多,逐漸增加。
青貯料雖好,但只作為粗飼料的一部分來使用。按干物質計,用量約占日糧干物質的50%以上。由於它有輕瀉作用,故對妊娠母畜要控制喂量。喂量的多少,也不能一概而論,還應視青貯料品質、家畜種類、年齡、生產方向的不同而異。
(以牛為例:泌乳牛 每100公斤體重日喂量5-7公斤。肥育牛3-5公斤)。
冰凍青貯料必須化凍後再喂。青貯飼料有變質時,應及時取出廢棄以免引起家畜中毒或其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