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想one汽車是哪個公司的
理想汽車是一個中國造車新勢力品牌,其創始人李想同時也是汽車之家網站的創始人(目前已經離開汽車之家),所以理想汽車也算是互聯網企業造車的其中一員。理想汽車的生產基地位於常州,而旗下的車型產品暫時只有中大型SUV理想ONE一款。
理想汽車發展歷史:
2015年6月,李想卸任了汽車之家CEO一職,變為汽車之家董事股東;
2015年7月,李想創立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投身到智能交通服務當中,並成立了理想汽車;
2018年10月,理想汽車第一款產品理想ONE正式發布;12月,理想汽車以6.5億收購了力帆實業旗下的力帆汽車100%的股權,以此獲得乘用車生產資質;
2019年4月,理想ONE正式上市並開放預定;8月,美團向理想汽車投資;11月,理想ONE正式下線;12月,理想ONE開始交付。
買車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下:
1、確認購買能力:
確定購買能力,買車後不影響家庭整體的生活質量,一般根據的家庭的近三年的平均的收入情況,一般情況拿出三年家庭的20%,但是不超過家庭固定資產值的10%。
2、關注點:
對於家庭用車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是經濟適用,因為汽車的安全承載著一家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重中之重。
3、現場確認:
根據以上兩步基本確定要買的幾款車型,親自去4s店現場確認,包括試駕、詢價、貸款情況、維修保養等相關情況。
2. 汽車之家李想開什麼車
根據其2013年發布的文章:《這十年我所買過的車》來看,目前其駕駛的是一輛--寶馬·X5M
文章地址:http://www.weste.net/2013/3-20/89773.html
文章內容節選——
我買過的車是可以劃分路線的,車也隨著創業和生活的改變而改變。
好玩的:POLO 1.4(03年買,06年賣)> 高爾夫GTI(10年買,11年賣)> 寶馬1M(11年買,12年賣) > 邁凱輪12C(12年買,漫長的等待中)
公路SUV:寶馬X6 35i(08年買,11年賣)> 寶馬X5M(11年買,一直在開)
寶馬3系:寶馬E90 325i(06年買,08年賣)> 寶馬E92 M3(09年買,10年賣) > 寶馬F30 328iM(13年買,漫長的等待中)
家用MPV:別克GL8(11年買,司機在開)
長輩用車:三輛日本車,兩輛08年買,一輛11年買,至今為止零故障。
買車這事,誰用誰知道。在這些車裡面,我最喜歡的是第一輛的大眾POLO,以及目前在開的寶馬X5M。
3. 1.汽車之家創始人後來又創辦了哪一新能源汽車品牌
2015年,李想卸任汽車之家總裁,創立車和家,後更名為理想汽車。理想汽車的主要產品,是價格32.8萬元的智能電動SUV理想ONE。這一車型2019年12月開始批量交付,據稱交付已超過1萬台。
4. 8月理想ONE銷量遠超蔚來ES8,靠的是李想站台,還是續航沒焦慮
近日,造車新勢力紛紛公布8月銷量。
數據顯示,8月蔚來依然是領頭羊,共計銷售新車3965輛,同比增長超過100%,其中蔚來ES8銷量為1125輛,同比增長670.5%。不過在中大型SUV細分市場,表現最搶眼的還不是蔚來ES8,而是理想ONE,後者共計銷售新車2711輛,是蔚來ES8的兩倍還多。
除此之外,理想ONE長寬高分別為5020/1960/1760mm,軸距達到2935mm,提供6座/7座布局,能滿足消費者的多元乘坐需求。智能化配置方面,理想ONE採用了車規級高清四屏,支持全車語音交互、在線影音娛樂、手機App遠程式控制制、整車OTA升級等功能,並具備ACC全速域自適應巡航、LKA自動車道保持、APA全自動泊車等輔助駕駛能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5. 李想的理想ONE實力如何為理想加油!為中國自主品牌加油!
從去年到現在,理想汽車的理想ONE面世已經一年多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升溫的這段時間里,它創造了相當亮眼的銷售成績,也引起過非常大的話題性和討論度。在眾多造車新勢力當中,理想汽車可以算得上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它旗下的理想ONE雖然也是新能源車,但是它卻不是純電動新能源車,而是一台以電驅為基礎的「增程式智能電動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理想汽車屬於什麼品牌
理想汽車是一個豪華智能電動車品牌,以為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為使命,公司於2015年7月創立,總部位於北京,自有的生產基地位於江蘇常州。
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想,李想是中國著名的連續創業家,曾創辦全球訪問量最大的汽車網站汽車之家(NYSE:ATHM)。2020年7月30日,理想汽車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LI」。
理想汽車常州基地設計年產能10萬輛,涵蓋沖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大車間,採用大量的先進工藝和設備,保障理想ONE的製造品質達到豪華品牌標准。
公司發展歷程:
2015年7月1日,李想創立理想汽車;
2018年10月18日,正式發布首款產品——理想ONE;
2019年4月10日,理想ONE上市公布價格——全國統一零售價32.80萬元,並開始接受用戶預訂;
2019年11月20日,理想汽車常州基地開始量產,理想ONE正式下線;
2019年12月,理想ONE開始交付用戶;
2020年7月30日,理想汽車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LI」;
2020年12月18日,理想ONE累計交付用戶量超過3萬輛;
2021年4月,理想ONE累計交付用戶量超過5萬輛;
2021年5月25日,2021款理想ONE發布,全國統一零售價33.8萬元;
2021年6月1日,2021款理想ONE開始交付用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理想汽車
7. 理想是哪個廠家的車
理想是由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代工生產,其是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
理想旗下主要車型是理想ONE,採用較為復雜的增程式技術方案,通過搭載大容量電池組和高功率增程發電系統的動力組合來解決現階段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焦慮。
理想ONE定位中大型SUV,綜合續航超過800公里,其可以通過快充、慢充、加油發電三種能源補給形式,解決電動車的里程焦慮和充電焦慮問題,每小時0至100km加速時間達到6.5秒。
理想汽車發展歷史
2015年6月,李想卸任了汽車之家CEO一職,變為汽車之家董事股東;
2015年7月,李想創立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投身到智能交通服務當中,並成立了理想汽車;
2018年10月,理想汽車第一款產品理想ONE正式發布;12月,理想汽車以6.5億收購了力帆實業旗下的力帆汽車100%的股權,以此獲得乘用車生產資質;
2019年4月,理想ONE正式上市並開放預定;8月,美團向理想汽車投資;11月,理想ONE正式下線;12月,理想ONE開始交付;
2020年6月,美團再次向理想汽車注資;7月,位元組跳動向理想汽車注資、理想汽車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2021年5月,2021款理想ONE正式發布。
8. 關於李想的簡介
李想簡介:
李想:1981年生,河北人。1999年創業,PCPOP.com首席執行官
據PCPOP提供的資料顯示:2005年營收近2千萬,利潤1千萬。20倍的市盈率,市場價值2億。創始人李想一股獨大,身價在1億以上。這一年,李想24歲,創業六年。
2006年5月23日,在2006創業中國高峰論壇上,25歲的李想,以泡泡網首席執行官的身份,晉身「中國十大創業新銳」。他是榜單上最年輕的一位,同時也是80後創業群體首次進入該榜單。
不是「海龜」,沒有學歷,在風險投資家眼裡,李想的創業顯得有些另類。如今,在專業IT網站排名靠前的五家,除他們外,都是靠幾千萬美金的投資「砸」出來的,只有他們是自己滾雪球,因而讓風險投資大跌眼鏡。
作為一個身家過億的「80後」CEO,李想最初創業的目標就是想賺錢,「當時覺得能賺上二、三百萬就不得了,很滿足了,但當錢越來越多的時候,錢反而變成次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是帶領團隊去實現新的目標。」
高中畢業就創業
最早摸計算機的時候,李想還是石家莊的一個高中生。
「我是高三時開始上的網,當時上網還很貴,一個月要700、800塊錢。」在此期間,李想迷上了個人網站,除了上學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計算機上,像許多電腦迷一樣,他也建了一個個人網站,
「一開始是自己做著玩,但我這個人喜歡爭強好勝,別人做得好,我就要比別人做得更好。」
他把自己喜歡的電腦硬體產品都放在網上,有很多人上網和他交流,慢慢地就有了訪問量,3、5個月後訪問量達到1萬人次/天。這時候,廣告商就找上門來。
「當時所有的網站只要做的好都有人給你投錢,而且他們什麼要求都沒有隻要能顯示出來就行了」,當時李想的網站每個月有6000、7000元的廣告收入,這對一個學生來說,簡直太奢侈了,「賺錢原來很容易嘛。」
但好景不長。1999年下半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李想的廣告一個都沒了。
雖然遭遇挫折,但李想並不氣餒,因為做網站讓他找到一個讓自己全力以赴的事情,而且是自己特別喜歡的事情,因此高中畢業後李想沒有選擇繼續讀書,而是自己創業。「我覺得這個機會太難得了,早兩年,沒有這個機會,晚兩年,這個機會可能又過去了。」
2000年,李想和一個朋友創辦了PCPOP(電腦泡泡)網站,初始投資就是自己做網站淘到的第一桶金、將近10萬元。新網站很快就有了訪問量,但卻見不著效益,因為在石家莊沒有收入機會,李想決定移師北京。
2001年底,李想到了北京,一開始租了一間民房,半年後,網站訪問量每天有3-5萬人,廣告商又找上門來,而且開出的價格比原先還高。
2002年,他們搬到寫字樓,這一年網站的收入達到50萬。邁出了第一步,以後的路似乎越走越順,2003年他們的收入達到200萬,去年上千萬。
內容至上 服務取勝
李想的盈利模式說起來很簡單,無非是靠內容和服務吸引用戶,訪問量大了以後,自然就有廣告登門,但要真正做好這兩點卻得靠真功夫。
李想說PCPOP網站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原創的,而不是別人的「拼盤」,身居中關村,讓他們每天都能關注市場的最新動態,另外廠商也會把最新的產品拿來給他們測評,因此和別的網站比起來,他們的專業性特徵明顯,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
另一方面,這些年市場消費行為也在發生變化。原先顧客要買一件商品,可能到電腦市場轉上好幾天,而現在更多的用戶可以先在網上找到想要的東西,尋到一個便宜的價格,誰的網站專業性強,更新速度快,自然就會吸引更多的眼球。
除傳統的廣告收入外,去年李想又開拓出新的收費模式———渠道服務,換句話說,就是經銷商在PCPOP網站上租攤位賣東西,「這筆賬太好算了,在網站上,一個手機的流量頂得上賣場一半的流量,而這一半流量只光顧你一家,而且沒有人員成本,一個攤位每個月6000、7000元,對經銷商來說每天賣一台手機成本就夠了,經銷商何樂而不為?」
為了使收費更務實,下一步他們准備採取類似網路競價排名的方式,也就是取消攤位費,按效果來收費。李想說:「我們會計算出多少個點擊會產生一個購買量,平均下來一個點擊多少錢,按實際點擊量來收費,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只要訪問量增加,我們的收入就能成比例增長。」
眼下渠道的收入和廣告收入還沒法比,但李想堅信,到後年,渠道的收入就會大幅提升,和廣告收入分庭抗禮。
開拓新領域
去年6月,PCPOP推出了一個獨立的汽車類網站,喜歡飆車的李想說推出這個網站,不是因為自己喜歡車,而是目前的市場機會太好了,「你只要看看現在做得好的汽車網站都是從IT轉過來的,汽車網站和我們現有的網站在線上的模式是一樣的,操作方式也一樣,都是既做內容又做測評,正因為有前期的經驗,我們做起來非常得心應手。」
和別人不同的是,他們不是大雜燴,他們把每一個車做成一個網站,在這上面,既有新聞又有測評,既有圖片也有數據,還有用戶交流的論壇,這種全新的網站結構頗讓李想得意,「因為我們是真正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傳統的網站是綜合性的,用戶訪問網站是被動的,也就是說網站更新什麼,用戶就看什麼,比如,用戶想找一篇有關馬自達3的文章都很費勁,其實,對用戶來說,首先關注的是產品,所以我們就進行細分,讓用戶用起來更方便,其實,這些東西原先都有,只不過我們把它更好地組合在一起了。」
盡管他們沒有掏很多錢去做推廣,但現在每天已經有10萬的流量,在汽車類網站中排名第四,但李想認為這還不是最有價值的東西,隨著用戶數的增加,這些注冊用戶的價值會更高。
「我們的後台用戶資料庫非常有價值,這將是我們未來的一筆財富。
李想 -- 億萬身家
在高速上保持預見性,把自己變成導演。——李想
PCPOP是第三大中文IT專業網站。2005年營收近2千萬,利潤1千萬。取20倍的市盈率,市場價值2億。創始人李想一股獨大,身價在1億以上。這一年,李想24歲,創業6年。
除了互聯網,車就是李想的最愛。他的車開得極猛。大夥兒一起從後海出來走三環上京昌高速。後面的車剛到三環,他已經到京昌路掉頭了。開猛車的人很多,可是加速快,就免不了多剎車。但有一種快速是可控制的,跑完整個四環不用踩一腳剎車;開輛Polo在北京狂奔10萬公里,一次沒蹭過。這就是李想的風格,「在高速上保持預見性,把自己變成導演」。
做陽剛的事情,卻善用穩妥的手法。
其實6年創業跟開車跑一圈四環也是相似的風格,兩個字:順、穩。1999年,18歲小伙的個人網站靠送上門來的網路廣告就賺了10萬,這一年高中畢業、成績平平,放棄上大學而直接創業「理所應當」。2002年,李想告別父母,從石家莊遷到北京,招兵買馬,開始「正式的商業運作」。自此,PCPOP的廣告銷售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長,2005年,又從IT產品向汽車業擴張。今天,當初紅火一時的小熊在線、走入中關村等網站要麼止步不前、要麼銷聲匿跡,領先的中關村在線和太平洋在線都背靠大媒體或大賣場資源,而勢頭最勁的PCPOP單純靠內生性增長。小李想,怎麼做到的?
看看這些簡單品質。
李想定律:如果一個事情比別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別人200%的回報。做事要認真。李想每天都在這樣要求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他自己就是這個方式的受益者。比如同去參加一個新品展示,李想就要求PCPOP的文章要比別的媒體先出來,哪怕就比人家快5分鍾,也許你就因此而多做功課、少睡了10分鍾,但結果就是第二天所有的網站論壇都是你的文章。廠商的認可、廣告投入就隨之來到。
不覺得自己是個商人,自小在農村長大,這段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變得「像農民般正直」。公司每到一個發展的坎兒,就有一個得力夥伴准時加入,正因為誠懇待人,「所以這些人才都一直跟著我」。李想敢說,在所有IT網路媒體中,PCPOP是惟一一夥不跟廠商收錢的隊伍;任何人收了錢會被這個團隊自動排擠出去,這里有一股過於「理想」化的風氣。
李想的背後有很多「老大哥」。一群三四十歲的企業家都把他當作小兄弟來看,關鍵時刻就出手幫忙。薛蠻子算是一個忘年交,他是UT斯達康的創始人,做過8848的董事長。如此身價的人跟你接觸,會令你覺到他比你自己的朋友對你更熱情和熱心。李想感嘆,如果做人做不到這種境界,也就不可能擁有那樣的財富。265.com看起來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導航網站,但跟創始人蔡文勝接觸以後,李想總結,是因為這個人特別好,這個網站才特別好。蔡能看到的層次,常人不能觸及。
中學六年,李想把所有業余時間都給了計算機和互聯網,「它們就是為我而發明的」。要轉遍石家莊所有的郵局去買一張軟體,整夜的呆在電腦前搭建自己的網上王國。白天在課堂上不願同老師同學分享的觀點,晚上在互聯網上可以敞開自由地表達、遭遇到強烈地碰撞,在爭執或者認同中被不斷記錄、被不斷成就。「新東西都是在互聯網上學到的,傳統的教育被拋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