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的汽車行業為什麼能在世界上大展身手
② 為什麼日系車那麼強大,那麼先進
為什麼日系車比德系車質量好?看完後恍然大悟。日德系車各有優勢,日系車只不過在可靠性上更勝一籌而已。日系車專利多,但是在新車運用上卻非常謹慎,很少貿然的使用全新的技術,最極端的表現就是變速箱的運用,今年是2018年,但是絕大多數日系車企仍然抱著AT以及CVT變速箱不放手,原因就是日企認為雙離合的不穩定性以及不可靠性不值得被推廣,發展到現在也只有寥寥無幾的幾家企業使用雙離合變速箱。
事情是相對的,相比之下德系車對於技術的追求向來狂熱,全鋁車車身、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等技術均率先搭載在車型上,帶來酣暢淋漓用車感受的同時,也帶來了極為糟糕的可靠性,渦輪的燒機油,雙離合的不穩定,全鋁車身極限安全差等問題,德系車栽了不少跟頭。當然德系車是行業的先行者,真正的創造了一些東西,然後自己推翻再次重來。
大多數上了年齡的老車,更多的問題是電器系統的故障,尤其是像老帕薩特、CC這種車型,其實電子故障較多,從穩定性上的確不如日系車,其實這與行業的側重點有很大的關系,德系車更擅長生產機械性的產品,所以說駕駛感以及操控感更強
而日系車基於日本強大的電子行業,所以說日系車電氣工程絕對強大,但是因為機械性能不如德系車,所以駕駛感受有很大的差距。德系車崇尚更極致的操控,大環境下產品的可靠性不如日系車,但是駕駛感受沒得說,而相比之下日系車更崇尚穩定性,強大的電氣化技術加持下,使得整車的可靠性有不錯的表現。不然豐田敢打出這樣的口號: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
③ 為什麼日本的汽車行業會這嗎厲害呢連全世界歐美都趕不上,我知道質量做工技術之類的原因,還有嗎全世
汽車是用來跑的,拉貨的。所以汽車的好壞,以速度和馬力為第一評價標准。
這也是汽車的根本。
速度快慢,馬力大小,取決於發動機及汽車外形。
在發動機方面,日本的車載燃油內燃發動機可以說是在世界上獨具一格。以本田為代表。不能說是最好,但是有獨立的研發維護能力。亞洲有這個能力的不多。看看世界上各類汽車大賽就知道了。
隨著社會發展,對汽車的要求不僅限於以上兩個要求,等多人性化服務,比如安全性、舒適性、合理性、兼容性等等。日本人做事很細心,在細節上發展的很快。特別是日本的電子系統比較發達,所以這方面也許稍勝一籌。
亞洲人好面子,什麼都想拿出來一較高下。亞洲車好?還是歐美車好?差不多等同於亞洲人跟歐美人人種比較吧。各有利弊,各有特點。個人感覺,日本汽車是亞洲的代表之一,代表亞洲人的工業能力。同樣,韓國汽車也不遜色。
④ 二戰後日本為何要瘋狂發展汽車工業
日本是世界著名的汽車大國,日系車的銷量長期占據著世界第一的寶座。如果你站在美國街頭,你會發現美國大街上遍地都是日本車,可以說日本車霸佔了美國市場,德系車和美系車都只能靠邊站。作為後起之秀,日本汽車工業能後來者居上,超過德國和美國等傳統汽車工業大國,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曾經的日本汽車工業太爛了,二戰時日本的汽車甚至拿不上檯面。不過二戰後日本瘋狂發展汽車工業,其汽車工業突飛猛進,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內就崛起為世界一流汽車工業強國,並最終摘得了世界汽車銷量第一的桂冠。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二戰後日本為何要拚命的發展汽車工業?
二戰爆發後,這些汽車公司迅速轉行,開始生產飛機、坦克等各種軍事裝備。福特公司不僅生產各種軍用汽車,而且生產飛機和坦克等武器裝備。1944年5月,通用公司的部分軍需產量已經能媲美整個德國的軍工生產線,比義大利和日本加起來都多。福特的柳溪工廠每63分鍾下線一架B-24解放者重型轟炸機,高峰期月產量高達650架,這是日本人想都不敢想的。克萊斯勒公司也不含糊,一口氣生產了4萬輛坦克,佔到了美國坦克總產量的一半,是日本整個二戰產量的8倍。此外,克萊斯勒還生產了汽車、高射炮等其他武器和大量的軍用物資。至於通用公司更厲害,1940至1945 年間,通用汽車公司的11.3萬名員工生產了包括槍械、火炮、汽車、飛機、坦克、軍艦等價值123億美元的戰略物資。可以想像,美國的汽車公司有多厲害。可以說,日本以及德國的戰敗與美國三大汽車公司有很大關系。所以日本人對汽車工業有了新的認識。
⑤ 為什麼小小的日本有這么多優秀的車企
因為人家是發達國家,起步比較早,你可以先了解日本的汽車工業
日本汽車製造業始於吉田真太郎,1904 年他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車廠東京汽車製造廠(現五十鈴汽車公司),3 年後製造出第一台日本國產汽油轎車「太古里1 號」。隨後日本國內出現了眾多汽車製造廠,情形不亞於80年代的中國。出於軍事的需要,政府頒布了《軍用汽車補助法》,對汽車廠商進行扶持,這成為早年日本汽車業發展的原動力。至今,日本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一百多個年頭。
萌芽期
二戰以前是日本汽車工業的萌芽期。這一時期日本人開始製造汽車,政府也開始意識到汽車產業的重要性,並出台政策進行扶持。1936年,汽車製造行業法正式在日本國內開始實施,日本汽車真正國產化的序幕由此拉開。二戰前,日本汽車工業對歐美亦步亦趨,車型多為仿製。1914年,三菱重工製造了22台ModalA汽車,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款量產車型。ModelA的外觀借鑒了菲亞特A3-3。
基礎期
二戰後的20年(1945年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是日本現代汽車工業的基礎階段。日本經濟在經歷了二戰的毀滅和戰後十年的復甦之後,在1955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汽車產業也在這一段時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務車比例稍有下降,計程車加快發展,私人用車開始起步。隨著經濟的強勢復甦,日本的民用車市場逐漸打開,從50年代到60年代初,日本颳起了「三輪車」旋風,1953年,日本一躍成為全球摩托車第五大生產國
20 世紀60年代中期到20紀70年代,日本汽車工業高速發展。1960年時,日本汽車年產量僅為16萬輛,遠遠低於同時期美國和西歐各主要汽車生產國的產量。然而僅僅過了7年時間,日本汽車年產量就奇跡般達到300萬輛,1967年日本超過德國而成為第二大汽車生產國,國內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百萬輛。在全球中低端市場叱吒風雲的同時,日系車並沒有忽略高端市場,60年代末期,馬自達公司研發出成熟的轉子引擎,從而為日系車在賽車領域開辟出一片天地,1991年勒芒24小時拉力賽的冠軍座駕,也是日系車截止到今年為止在該賽事取得的唯一一次冠軍殊榮,這台車搭載馬自達的R26B轉子引擎。1970年,日本國內汽車銷量達到238萬輛,千人平均保有量達到170 輛。比1950年增加了將近60倍。在這段時間,普通勞動者成為汽車的主流買主,汽車不再是社會地位的象徵而成為了代步工具。整個60年代,日系車企完成了本土的徹底壟斷,同時有條不紊地進行海外布局,70年代接連爆發的石油危機,則徹底幫助日系車打開了海外市場
————以上來自網路(日本汽車製造工業)
⑥ 為什麼日本汽車在中國賣的那麼好
1日本的精工產業是比較發達的,生產工藝也比較嚴謹!對於發動機的部件在設計之初就嚴格把關,零部件之間的密封處理也做得相當不錯……所以除了日產的某個車型之外,其他品牌基本都不會出現燒機油,滲油甚至是漏油的現象!
2變速箱,汽車廠商沒有多少會自己研發生產變速箱,都是向零部件廠商采購!包括奧迪用的日本捷科特的CVT,大眾用的都是來自日本愛信的六速 Tip-tronic變速器!國內好多品牌至今也在使用來自愛信的變速箱!甚至稍早些年,國產品牌幾乎都裝配的是三菱4G93、4A91等等型號的發動機!只能說明一點,日系品牌的這些大件質量穩定可靠,經濟實惠,符合家用!
3渦輪橫行的年代,幾乎所有汽車品牌都普及了渦輪,買個車不帶T,可能都覺得沒面子!但是細心的車迷可能早已經發現,就日系車很少有帶渦輪的,這東西人家六七十年代就已經在玩了,但後來為什麼放棄了,可能是因為後期保養成本較高,不適合家庭使用!但到現在,好多汽車使用的渦輪增壓器也都是日本三菱,什麼什麼重工生產的!
4日本也有比較先進的技術,就好比現在各大廠商開始紛紛推出混合動力新能源的時候,別人豐田已經賣了900多萬台混動普銳斯!而且質量口碑都很好!
5都說日本車鋼板薄,不安全!可大家都不願相信什麼吸能,什麼輕量化?但是現在很多德系,美系都在減重,追求輕量化,可是都離不開一個高剛性的材料,用戶又不傻,日本車不安全還會有那麼多的人買?但是你想過,車輕,剎車距離短,車輕,對於一噸多的車,底盤的壓力就小,使用壽命也就更長!
6日系車不論是看起來還是用起來,都比較符合這個大眾消費者的需求,養護成本低、省油老技術相對成熟、故障率低外觀內飾漂亮、空間大、乘坐駕駛舒適還省油,這些特點優點也是其特點;至於其弱勢操控、動力性和配置先進性則是少數人關注的特點。(25萬以內的車型)所以我們看到賣的好的日系車都非高端車型,多數是中級SUV、轎車和緊湊級轎車
我覺得可能就是日系品牌暢銷的原因吧!而且安全我認為不能完全靠高科技,車身硬,最主要的應該是駕駛員的開車素質以及安全防範意識!不酒後駕駛,不疲勞駕駛,不開斗氣車,經常檢查保養,提前做好安全准備才是王道! 望採納
⑦ 日本汽車工業是怎樣崛起的
1、萌芽期
二戰以前是日本汽車工業的萌芽期。這一時期日本人開始製造汽車,政府也開始意識到汽車產業的重要性,並出台政策進行扶持。1936年,汽車製造行業法正式在日本國內開始實施,日本汽車真正國產化的序幕由此拉開。二戰前,日本汽車工業對歐美亦步亦趨,車型多為仿製。
2、基礎期
日本經濟在經歷了二戰的毀滅和戰後十年的復甦之後,在1955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汽車產業也在這一段時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務車比例稍有下降,計程車加快發展,私人用車開始起步。隨著經濟的強勢復甦,日本的民用車市場逐漸打開。
3、發展期
20 世紀60年代中期到20紀70年代,日本汽車工業高速發展。1960年時,日本汽車年產量僅為16萬輛,遠遠低於同時期美國和西歐各主要汽車生產國的產量。過了7年時間,日本汽車年產量就達到300萬輛,1967年日本超過德國而成為第二大汽車生產國,國內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百萬輛。
70年代接連爆發的石油危機,則徹底幫助日系車打開了海外市場。
日本工業
日本有京濱、中京、阪神三大工業地帶。以前日本的大工業地帶還包括北九州工業地帶,稱為四大工業地帶,但是上述三大工業地帶已遠遠超過了北九州工業地帶的規模。
京濱工業地帶機械工業發達,出版、印刷業繁榮,川崎和橫濱有很多石油精煉所。中京工業地帶主要以機械工業為主,特別是汽車工業發達。
除三大工業地帶和北九州工業地帶以外,日本還有其他一些工業區,主要包括關東內陸工業區、京葉工業區、鹿島臨海工業區、東海工業區、北陸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等。
機械工業是日本工業的中心。1997年日本有13.5萬家機械工廠,從業人員398萬。日本機械技術水平高,汽車等運輸機械、電視等電器電子機械、照相機和手錶等精密儀器、計算機等一般機械聞名於世。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性能優良的高科技產品和有利於環保的產品不斷增加。
為控制汽車尾氣排放,防止大氣污染,日本正在加緊研製電動汽車,但電動汽車完全普及尚很遙遠。
最引人注目的是電力、內燃兩用汽車,在市內行駛用電動,在郊區行駛用內燃機,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削減一半,氮氧化合物排放可減少到1/10,這種兩用汽車從1997年末開始銷售,已普及10,000輛以上。
⑧ 有人說日本汽車比較好,那日本汽車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水平
汽車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製造水平的綜合體。汽車由數萬個部件組成,因此包括輕工業、重工業、電氣、電話設備等。如果一個國家能製造好汽車,這個國家的工業水平就會相當高。世界上的汽車大國都是工業強國。例如,德國、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
這里並不是說過分吹捧日本,但說實話日本確實很強,汽車製造水平確實是世界一流的。日本為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0 x 4 e 3 f];豐田是世界上最具品牌價值的汽車企業,本田被稱為發動機送貨車購買,品牌號召力也非常強。日產和雷諾 三菱聯盟成為世界最強聯盟。雖然比馬自達小一些,但全世界有無數忠誠的粉絲。鈴木專注於製造小型汽車也有影響力。吉姆尼是全世界消費者都喜歡的硬波越野汽車。當然,日本車也不是沒有問題或沒有缺陷。不可否認,日系車也能引爆很多問題或不足,但日本的汽車產業確實很強大。我們品牌的汽車近年來取得了很好的發展,但與日系車的差距也相當大。在短時間內,自主品牌汽車也很難趕上日系車。
⑨ 日本汽車工業有多強經濟越差,日系車就賣得越好
寫在最後:
雖然因為各方面的原因,日本在我國並不討喜,但是日本在汽車領域的造詣是的確是值得中國人學習的。一個資源貧瘠人口尚且只有1.27億人的島國都能做到全球領先的汽車工藝,難道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不能做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⑩ 日本為什麼成為汽車強國
因為日本電子和工業產業發達,日本是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它只能依附工業才能保持經濟。中國的工業和日本工業根本不是一個層次水平,因為起步較晚所以較落後。其實論汽車製造水平的話日本和德國的水準差異正逐步縮小,論汽車電子科技水準的話還德國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國汽車製造應該向德國學習和看齊。日本汽車起步階段也是從模仿開始而模仿的對象就德國,但模式又所變化因為日本本國能源匱乏所以日本本國更願意著力發展小排量經濟實用小車,隨著技術的一步步積累日本車企開始把目光放在進軍世界,而不在是單一的滿足國內需求,日本汽車工業的真正崛起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那場石油危機,那正好是日本汽車的一個契機當時不斷攀升的油價,讓喜好大排量,對燃油消耗沒有概念的美國人吃盡了苦頭,驟然增加的燃油費用支出,使得他們突然間發現了小排量日本車經濟良好性,於是,一直在北美打不開銷路的日本車因為廉價(當時韓國汽車尚未走出國門)和省油贏得了市場,漸漸地日本車在國際汽車市場也成了省油、經濟的代名詞,當然日本汽車為達到它所謂的省油也舍棄了一些東西,凡事有得必有失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日本車為了追求「省油與經濟」,也失去了一些東西,比如日本車在安全性、穩定性、耐用性及產品的保值性等方面與歐美的老牌汽車強國的產品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你仔細注意的話同級別車你會發現日本車往往車重要比德國車輕難道是德國車不懂得節約成本嗎,德國一向考慮問題嚴謹不可能不明白減去車身鋼材會對汽車安全帶來的安全隱患和影響,日本車質量在近幾年來倍受好評但安全性一直倍受質疑(其實每個國家造車的概念理捻都有差別)日本更願意用更少的成本資源去製造消費者認可的精緻小車它們認為只要消費者認為市場反應火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