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資訊 > 汽車不吸能會怎麼樣

汽車不吸能會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5-24 03:50:44

❶ 日系車真的不安全嗎 」吸能「原理科學嗎

每個廠家都有一個標準的,但是進口的車必須滿足國內的最低標准,否則是無法進口的。所以安不安全只是相對來說的,同等價位的車謠傳日系車不如其他安全,不過誰也沒實驗過,前陣子因為日本的====時間,有過反日系車的浪潮,論壇有說日系車不行的,有圖有真相的說,還測量了日系車的前後防撞鋼梁,但是因為在風口浪尖上,咱們也不能確定那個帖子到底有沒有水分。呵呵。
不過買車是開的,不是撞著玩的,最基本的安全問題廠家還是會考慮的,而且不是出事了就一定會撞的支離破碎,是吧。如果真的喜歡某個車型而又不放心的話,買回來可以自己再重新添加鋼梁的,前後鋼梁加起來也沒幾個錢的。

下面是所謂的吸能原理的解釋,是我粘過來的,這人寫的不錯,原理也很正確的,希望看後能幫到你,不過最近的形勢,不建議考慮日系車,否則不是車子本身的安全不安全的問題,而是在廣大的「憤青」面前,你能不能安全上路的問題了。

首先,大家必須了解基本的物理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兩物發生"撞擊",雙方所承受的"能量"是一樣的。

所以並不會因為A車比較吸能,B車比較不吸能,發生撞擊的時候,A車就會"吸收"大部份的能量,實際上兩車所受到的能量是一樣的。

吸能因為用了"吸"字,容易讓人誤會,能量不是被吸收,而是被消耗分散,如果說成"散"能(分散能量),就比較容易正確的理解。

實際上吸能的設計,就是利用結構上的變形來消耗能量。發生撞擊時,由於吸能區的變形消耗掉一部份能量,確保傳送到駕駛區的能量小於駕駛區結構的承受能力而不產生變形,以較好的保證承客的生命安全。

關於變形能夠消耗能量,舉個例子,現在有兩顆實心球,質量一樣重,一顆是木頭做的,一顆是黏土做的,用一樣的力量去踢(打),一定是木頭的球飛的比較遠,

因為木頭做的球,質地較硬,不易產生變形,所以木球基本上受到的能量沒有損失,能夠使木頭槌飛上好一段距離。

而黏土做的那顆球,在被踢到的時候,會產生變形,變形的同時會消耗能量,所以黏土球就沒有足夠的能量飛行與木球相同的距離。

再回頭來看所謂吸能,A、B兩車相撞,假設A車吸能"設計"較好,B車吸能"設計"較差,那麼發生撞擊時,A車所受到的能量,由於吸能區的變形消耗掉許多能量,所以駕駛區比較不容易變形,承客所受到的G力(反向的加速度),也會比較小,反觀B車,由於吸能區(只要是車都有吸能區,只不過是吸能區結構的設計,用料上有區別)所能吸收的能量較少,駕駛區較容易變形,承客所受到的G力(反向的加速度)相對來說比A車的承客大,在這種情況下,A車的承客安全是比較有保障的。

汽車工業的發展中,吸能區的設計,很早就成為各大車廠的重點,並不是某個品牌或是某個國家的車廠才特別注重,比如最高等級的賽車運動F1,更是在車身設計上極大量的運用吸能的設計,F1的車,除了駕駛區以及方向盤後方到鼻翼這一段是超高強度的材質(子彈打不進去),其餘的部份基本上都是一撞就壞,一撞就破,為了就是在發生事故時,最大化的吸收(消耗分散)能量。

最後,總結幾點有關吸能常見的誤區:

1、日系車吸能,德系車不吸能(只要是車都有吸能設計,只不過結構設計用料上有區別,至於什麼車好什麼車差,我不是專家,不評論)

2、日系車沒有防撞鋼梁是因為吸能設計(沒有防撞鋼梁比起有防撞鋼梁安全性就是差一點,該裝沒裝就是減配,沒什麼好爭的)

3、車子越重,越安全(安不安全是看承客能不能活下來,會傷多重的傷,而不是看車子受了多大的損傷,車重與安全沒有直接關系)

4、兩車相撞,吸能的車會承受大部份能量(文章一開頭就提過了,這是基本物理定律)

5、日系車的鋼板比較薄(車身重量由很多原件組成,日系的鋼板是否較薄,我不確定,但我相信國內各大車廠的鋼板來源應該差不多,規格也應該非常接近)

❷ 汽車車身吸能區的吸能原理

每個廠家都有一個標準的,但是進口的車必須滿足國內的最低標准,否則是無法進口的。所以安不安全只是相對來說的,同等價位的車謠傳日系車不如其他安全,不過誰也沒實驗過,前陣子因為日本的====時間,有過反日系車的浪潮,論壇有說日系車不行的,有圖有真相的說,還測量了日系車的前後防撞鋼梁,但是因為在風口浪尖上,咱們也不能確定那個帖子到底有沒有水分。呵呵。
不過買車是開的,不是撞著玩的,最基本的安全問題廠家還是會考慮的,而且不是出事了就一定會撞的支離破碎,是吧。如果真的喜歡某個車型而又不放心的話,買回來可以自己再重新添加鋼梁的,前後鋼梁加起來也沒幾個錢的。
下面是所謂的吸能原理的解釋,是我粘過來的,這人寫的不錯,原理也很正確的,希望看後能幫到你,不過最近的形勢,不建議考慮日系車,否則不是車子本身的安全不安全的問題,而是在廣大的「憤青」面前,你能不能安全上路的問題了。
首先,大家必須了解基本的物理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兩物發生"撞擊",雙方所承受的"能量"是一樣的。

❸ 汽車動力不足會怎麼樣

汽車動力不足會導致油耗變大,行駛無力,還會導致發動機水溫過高,引起發動機內部零件早期磨損,減少發動機使用壽命

汽車動力不足的原因:

1、燃油供給系的原因:

由於油箱蓋通氣孔堵塞,油箱開關、燃油濾清器及油箱至化油器之
間的油管部分堵塞,不能滿足所需油量的供應,導致混合氣過稀、發動機工作無力。

2、點火系的原因:

點火正時失准,點火過早,引起可燃混合氣早燃及爆震。由於點火系統
的故障,引起的火花塞斷火或火花塞火花弱。

3、氣缸的壓縮壓力:

活塞、活塞環,氣缸嚴重磨損造成活塞、活塞環與氣缸的配合間隙增
加,密封性變差,導致氣缸蓋漏氣,使氣缸壓縮壓力降低。

4、發動機過熱:

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可燃混合氣燃燒不完全,使燃燒室內的積碳過多,以
致散熱不良,發動機負荷增加產生過熱。

5、潤滑油問題:

曲軸箱內的潤滑油過多或過少,潤滑油變質或臟污,潤滑油道堵塞,影響發動機的功率。

汽車使用日常保養:

一、汽車發動機的保養

汽車發動機要在合適的時間進行清洗。因為長時間的使用會在發動機的表面形成一層很厚的積碳,從而對發動機中的橡膠部件進行較大的腐蝕。

二、汽油和水都要防止蒸發

夏天的時候,一般氣溫比較高。所以汽油和和水都比平時更容易蒸發。因為要經常檢驗水箱和油箱,當汽油和水比較少時要進行及時的添加。

三、汽車內部要注意衛生

夏天是細菌滋生最快的季節,因此車內要保持干凈,特別汽車坐墊、汽車轉向盤套、以及汽車腳墊易臟物品。

四、汽車雨刷要更換

雨天開車一定要注意雨刷是否是好的,時間比較久的雨刷上的橡皮葉會老化,為了雨天開車有比較良好的駕駛視線,汽車雨刷最好一到兩年更換一次。

五、汽車車墊要更新

良好的車用涼墊是火熱季節汽車防曬的重要選擇。要選擇涼爽並且不要太滑的墊子。以免開車時身體發生滑動而造成的交通事故。

六、汽車車身也要進行保養

紫外線對車子的傷害也是很大的,比如對車漆的滲透作用。大家都可能會注意到,白色的汽車被陽光長時間的照射後,車體顏色明顯要變淺變黃。因此在夏季要給愛車打蠟、封釉的,可以起到保護愛車的作用。

❹ 汽車吸能有作用嗎

有作用。

原因:

1、吸能真的起作用,關鍵是車身的吸能裝置不能軟,要韌軟了潰縮裝置就不起作用!,只有韌了才能更好的延長碰撞接觸時間,減少傷害。

2、不高速行駛才是王道。吸能潰縮裝置的確能起到減少沖擊力的作用,但是代價是車毀了,從公式中看出,如果要更好地保護乘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降低速度。

3、一切安全裝置都不能代替安全文明駕駛。

❺ 潰縮吸能式車身結構有何優點,為何曾經是笑話

汽車可以說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發明了,因為它增大了人們的活動半徑,提高了出行效率,不過早期的汽車由於故障率高、噪音大,很多人都不看好它能代替馬車,都笑話它活不了幾天,但現實卻給這些人啪啪打臉了,如今的汽車已經成為了這個世界的交通主宰者。汽車中不少發明在早期應用中,由於技術的不成熟或者是人們的偏見而受到嘲笑,如今卻普遍使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1、 塑料保險杠

相信很多人到現在還誤以為保險杠是鋼鐵材料的,因為只有保險杠足夠強硬才能起到保護車輛的作用!其實,塑料保險杠從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運用了,相比鋼制保險杠,它具有如下3個優點:1、塑料彈性、緩沖性更好,可以對行人的腿部起到保護作用;2、塑料的密度更低,起到輕量化作用;3、塑料採用的是注塑成型,可塑性更好,有利於造型設計。目前塑料保險杠已經非常普及了,大大降低了行人的受傷概率,可以說這材料的變更,就是人們文明的一大進步!



除此之外,安全帶、USB介面等也是偉大發明,如今的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技術也是處於風口浪尖,相信未來會證明為技術提升所作的努力都會得到回報的!

❻ 汽車不熄火超過一小時會怎麼樣

有車一族最大的享受莫過於汽車的方便和車內舒適的環境了。在夏天炎熱的時候車內開著冷空調與車外與世隔絕,在冬天寒冷的時候車內開著暖氣,最舒服不過了。但是對於有車一族的你們來說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等人,或者有其他事但有不能走的時候,在車上打著火災原地停留?相信大部分的車主還是有這樣的經歷吧。那麼你知道汽車停車時不熄火超過一小時會怎麼樣?


首先汽車在停車時不熄火超過一個小時會出現油耗在增加,車不動油在走,轉速雖然在1000轉一下但是油耗還是有的,根據每輛車的不同油耗會增加5%--10%,這也是為什麼堵車的時候會比正常行駛油耗更高。


除此之外還會有積炭問題,至於積碳問題並沒有平時了解的那麼嚴重,積碳科學上的定義是發動機工作過程中,說的簡單一些就是燃油燃燒時所產生的雜質,有些不能完全的排出附著到了相應部件上形成了看起來黑乎乎的積碳,從內燃機發明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不可避免,怠速時雖然近排氣流相對小一些,但相比正常行駛一個小時所消耗的燃油更少,所以並不必擔心積碳問題,為什麼之前一直存在的積碳現在說的越來越多了呢?原因也比較好解釋,那就是市場上對應的積碳清理產品多了,不能否認積碳會對發動機的動力以及油耗產生一定影響,但怠速與正常行駛所產生的幾乎相差無幾。



總而言之現在的車子不熄火、連續工作幾天問題都不大(前提是油得夠用),所以一小時不熄火完全是微不足道的,不會給車子帶來任何損傷;即便是忘記熄火、怠速超過一個小時也不會對車子行程傷害;現在的車子是非常皮實的,而且現在的很多車子都配備了怠速保護的功能;即便沒這玩意怠速只是一個小時以上也沒有任何問題;鄙人自己的車子,有一次由於上班遲到,就忘記熄火了,導致車子一上午都沒有熄火,雖然鄙人覺得應該會產生很多積碳吧?但實際上的駕駛是感覺不到車子積碳突然增加的,所以產生的積碳也是微乎其微的,汽車怠速一個上午都一點問題都沒有,所以這區區一個小時就不在話下了,所以不用擔心汽車在停車的時候不熄火會出現其他的問題

❼ 汽車吸能吸能,真的起作用嗎

最佳答案的人,我非常客觀的跟你普及一下知識。也請你回去再好好學一下能量守恆定律。你說的日系車吸能是純屬扯淡,沒有錯,鋼板偷工減料也沒有錯。但碰撞中吸能效果是絕對的存在。根據能量守恆定律,碰撞後的能量一部分分散在吸能鋼板緩沖區而導致變形,一部分傳遞到人體而導致司機受傷,另外的就反射到對方車輛里了。懂嗎,這才是守恆,平衡抵消最終等於零,司機跟車輛接受的能量是同向疊加,總和是不變的一個定值,一個接受的能多,另外一個就少。好比如,你用一公斤的力度拳打一塊牆體,跟你放上一塊海綿後再用一公斤的力度拳打牆體,你說哪種會更疼。。。但是,你如果都是用到一噸的力度去拳打,你說還有沒有什麼區別。。。你說說看,所以補充知識很重要,不要無腦亂說。。。回到正題,汽車吸能材料有用嗎???有用,絕對有用,在車速沒那麼快的時候,很有用,司機人體承受傷害基本上可以為零,但車速很快時,吸能可以緩沖的能量雖然有一點,但傳遞到人體的能量傷害依然很大,超過了人體承受能力,還是會死掉。。但問題又來了,車速低時,有吸能的車,司機沒事,沒吸能的車,司機也是沒事。有什麼區別???車輛維修費不一樣了,損壞程度大的跟品牌好的,維修費當然會高點。。。所以說,說什麼都沒有用,安全,小心,慢速駕駛才是王道,才能最好的保護車內所有人員。。。

❽ 汽車只通電不打火有什麼壞處

沒有壞處,用一點點電這種情況不會的,但是假如對車輛檢修,務必切斷電源,防止由於線路直接所導致啟動機啟動,減少電線『電池的使用壽命容易引起自燃。

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通常,人們所說的電瓶是指鉛酸蓄電池。即一種主要由鉛及其氧化物製成,電解液是硫酸溶液的蓄電池。

安全隱患:

切忌虧電存放虧電狀態指電瓶使用後沒及時充電,容易出現硫酸鹽化,硫酸鉛結晶物附在極板上,堵塞電離子通道,造成充電不足,電瓶容量下降。

要定期檢驗在使用過程中,如果電動自行車的續行里程在短時間內突然下降十幾公里,則很有可能是電瓶組中至少有一塊電池出現斷格、極板軟化、極板活性物質脫落等短路現象。

❾ 汽車一年不啟動會怎麼樣

汽車的壽命一般都與保養有很大關系,但是如果你一年不啟動車子的話,那可能車子就會銹掉。所以,基本上有車子的車主都會在一個月左右就進行啟動一次。這樣有助於汽車的保養和壽命的延長。

即使你買的車子不是很貴,但是如果你能很好的保養車子的話,那麼車子就會延長他的壽命。我想真正熱愛車子的人不會做到一年不啟動的。因為幾乎愛車人士都是會經常擦拭,調整汽車的各個零件,並且時常就開車出去溜一圈兒。以便於讓車子能夠時常保持在一個平衡狀態。

當你剛買新車的時候,你一定要把車速沖開,因為車子有很多技能和性能需要激活。如果你是新手上高速公路還覺得不太安全的話,你可以拉上你的小夥伴兒一起去高速,將車子的車速達到120邁左右。適當沖一沖,然後再降回80或者90邁右,然後再開到120邁這樣反復沖。就會讓車子的一些技能重新啟動。就像手機激活一樣。

這樣,你在下一次開車的時候就會非常順手,但是如果你的汽車在一年內都不啟動的話,建議你還是賣掉吧。賣給那些需要的人,因為不用一年的時間,汽車一個月不啟動的話,就會損傷車子的壽命。

所以呢,還是建議時常有空的話就開車出去溜一圈兒。反正距離也不用很遠。上個街呀,買個菜呀就當遛彎兒一樣溜溜車子,這樣還增延長車子的壽命。

所以千萬不要在一年之內都不啟動車子。

❿ 人們有哪些常見,對汽車的錯誤認識

關於油耗1.轉速越高越費油。這個可能是國人最嚴重的誤區,而且很少被糾正。一般的家用汽油機在高負載情況下的最佳效率區間在2500-3200轉之間,國人駕駛手動擋轎車日常駕駛,2000轉換擋也算合適,兼顧油耗和噪音。但即使是需要急加速的情況也常常2000轉就升檔,導致升檔後轉速掉到2000轉以下的低效區間,反而因為動力過差要補油,正確的換擋反而應該是到3000轉以後再換擋,此時轉速掉到2300-2400轉,反而省油。2.排量越大越費油。實際上高速超車大排量一般轉速可以保持在高效區間反而省油。小排量只是在怠速和低速的時候會有優勢。總的來說同樣的發動機技術,適中的排量最省油。這個適中的排量,對於緊湊型車是1.8-2.0(有些車型1.5和1.6的可能也不錯,這個是一些14年換代的新車才出現的新情況,也是技術提高了,新的1.6和1.5發動機動力達到了之前1.8發動機的水平),對於中級車是2.0-2.5。渦輪增壓可以比這個小一點。太小的排量實際上導致發動機很多時候超過最優工況工作,反而更費油。對於傳統動力車油耗影響最大的第一是車重,第二是空氣動力學特性,比如高而方正的SUV就會費油,第三是變速箱和發動機技術水平,最後才是排量。有的時候,用戶數據確實反映出緊湊型車上,1.6的排量比1.8和2.0的省油,中級車上2.0比2.42.5的省油,但這個很多時候其實是因為小排量發動機的駕駛者駕駛車子用到了更少的動力,即使動力不夠也因為油耗和噪音的原因不願意大油門的緣故。3.小一級別的車比大一級別的車省油。小一級別的車一般比大一級別的車輕,在低速運行下因為主要阻力是受車重影響很大的滾阻,確實有油耗優勢。但是小一級別的車往往變速箱,發動機的技術比較低,加上因為車身較短又要保證空間,無法做出最流線型的設計,中高速行駛風阻較大,也不利於省油。同時小車發動機配置過低,小馬拉大車導致油耗上升的情況,也比大車多些。上述情況在小型車和緊湊型車之間尤為明顯,實際上緊湊型車現在普遍油耗不比小型車高多少,即使在小型車優勢較大的城市駕駛,有一些緊湊型車比一些小型車也還是要更省油4.手動擋比自動擋省油。這句話在自動擋發展早期是正確的。傳統的5MT相比4AT,檔位更多,轉速更容易控制在高效區間,加上沒有液力變矩器帶來的損耗,確實一般來說更省油。但是現代的自動擋通過改進換擋程序,增加檔位等等,已經可以做到跟手動擋差不多甚至比手動擋更省油。而CVT因為傳動比可以連續變化,雙離合變速箱因為換擋間隔極短而且傳動效率極高,基本上都可以做到比手動擋更省油。另外即使是一台原理上油耗更低的手動擋,在一個掌握不好離合和換擋時機的新手手下,也可能會比自動擋更費油5.渦輪增壓相比自然吸氣發動機更省油。這句話不全是錯的。對於高檔車來說,如果要追求額外的動力,相比增大排量和汽缸數,不改變排量但增加渦輪的辦法,一般確實可以更省油。它的原理相當於是在你不需要那麼多動力的時候,發動機就是一台普通的適中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就沒有大排量的費油,同時發動機的重量也可以減輕,而大排量發動機本身重量還是比較明顯。但對於家用車,特別是緊湊型和小型家用車,卻未必能更省油。為什麼呢?小排量發動機在快速路上中速勻速行駛,或者完全堵死,低速蠕動的時候,渦輪不介入,進氣量較更大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為小,可以省油;正常在高速和快速路上行駛,渦輪增壓車型比較省油。但是在普通市區道路,紅綠燈多,或者快速路上半堵不堵的狀態下,頻繁減速再加速,渦輪遲滯的影響較大(大馬力渦輪增壓車此時渦輪可以維持不介入),油門下去動力過一會兒才上來,會大大增加油耗;高速巡航的時候渦輪保持介入,油耗也會稍高。總的來說跟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油耗是差不多的(大眾一些1.4T+dsg的車省油,主要還是變速箱和輕量化設計的功勞)。但是同樣是四缸機,渦輪增壓相比自然吸氣發動機成本其實更高,而保養維修更貴,同時平順性靜音性也有劣勢,所以並不是很推薦。6.工信部油耗即使不準確,都偏小,也可以基本反映出油耗的趨勢。中國工信部採用的歐洲測試循環,方法比較落後,速度變化太少,渦輪增壓+雙離合的組合會表現的尤為好。在真實的用車環境下,渦輪在速度頻繁變化的情況下因為渦輪遲滯有很大劣勢。而雙離合需要預嚙合檔位,速度變化頻繁而不可預測會因為頓挫和增加換擋試駕而帶來劣勢。美國的工況測試循環要合理的多。具體關於這些標準的不同大家可以參考@雲雲的這篇回答:各國汽車排放油耗試驗採用的循環工況都有哪些,分別有什麼特點?7.同樣的發動機,高功率版比低功率版費油。實際上高功率版往往燃油效率更高,是更省油的。證據可見汽車之家的測試:【圖】結果出乎意料高/低功率發動機對比測試8.德系美系費油,日系韓系省油。根據汽車之家的用戶平均油耗數據,都比自動擋、緊湊型車,百公里油耗如下:新明銳1.68,1.4T(高功率版)6.6高爾夫71.68.21.4T(低功率版)7.2新速騰1.4T 7.9新福克斯1.68.7,2.08.9新科魯茲無數據,根據媒體評測預估1.5版本大概8-8.5,1.4T大概7-7.5英朗1.69.5,1.89.9,1.6T 10.1凌派1.88思域1.88.4雷凌1.87.6軒逸1.67.1,1.87.6昂克賽拉1.57.5,2.08朗動1.68菲翔1.4T 8.63081.610傳祺GA31.68.2帝豪1.3T 8.1艾瑞澤71.68.3可以看出,德系和日系其實都很省油,老一點的思域和新速騰相比更新的車型要稍費些油。美系和韓系平均稍差一點,但是車型也平均稍老一些,整體上來說略弱於日系德系,但也算挺省油。最差的是誰呢,是動力、變速箱、輕量化設計都較落後,同時在華緊湊型車引進嚴重滯後的法系車。甚至比近兩年自主品牌里好一點的緊湊型車還要差,真的不推薦(中高端車型成本壓力小,PSA的車比其他合資品牌特別是日系德系用的東西更厚道,相對比較值得入手)

關於安全性1.車皮厚就會更安全。車皮厚薄會影響小碰撞的損傷,進而影響維修成本,也會影響整車的隔音和檔次感,但是對於保護乘客安全,真的不重要。對乘客而言重要的是鋼架強度,能否在碰撞後保持車體完整。2.車越重越安全。其他情況不變,車重增加反而會使操控極限和制動性能下降,更不安全。舉個極端的例子,一輛車難道只要在車里多放磚頭就可以提高安全性?同級別兩輛車一輛輕,一輛重,可能是因為後者輕量化設計水平不夠,或者鋼架的強度不夠好只好做的更粗壯,往往不能說明後者安全性最好。實際上目前A級車安全性最突出之一的高爾夫7,恰恰是最輕的。碰撞成績相同的兩輛車,重車確實一般更安全。在碰撞測試中,因為是撞牆,受到的沖擊力正比於重量。所以同樣的安全籠形變,重車承受了更大的沖擊力。而在大部分的對撞事故中,重車和輕車受到的沖擊力相同,此時重車便有優勢。此外重車的受到沖擊後的加速度也更小,乘員受傷的可能性也會降低。3.SUV比轎車更安全。SUV在市區駕駛,和高速的一般追尾來說,確實位置高會佔便宜。視野高看的遠也是一個優勢。但suv在中高速行駛有一大劣勢就是因為重心高,彎道行駛會比較容易側翻,而側翻的致死率是最高的,對於雨雪天氣多的地方尤其明顯。而同樣價位的SUV平台往往比同價位轎車低一級別,有時候也反映倒安全性的設計上。總得來說同價位SUV和轎車的安全性其實差不多。很多人因為SUV看起來粗壯厚實而覺得SUV更安全,但其實這個如上兩點所說沒有影響4.碰撞後整車變形越小的車安全性越好。其實好的安全性,應該是車前部充分潰縮吸收能量,但駕駛室卻保持完整。都很完整的話,沒有車來吸能,人就要更多的吸收碰撞的動能,其實更不安全。5.簡配防撞鋼梁,是廠家對消費者安全的漠視。防撞鋼梁主要的作用是減少低速碰撞下車體的損傷,對於減小小碰撞的維修成本是有意義的,但對於真正威脅到乘客的中高速碰撞沒有作用。6.美國車安全,日本車不安全。就世界普遍情況來說,最安全的低價車,恰恰是本田和斯巴魯,都是日系,iihs小偏置碰撞測出來比賓士寶馬都要好。不過最不安全的車,也是日產和鈴木之類。總得來說,看iihs的數據,平價車裡面,第一檔是本田,斯巴魯,第二檔是大眾,福特,現代,道奇,馬自達,三菱,豐田(豐田其實最新的車型碰撞成績不錯,但剛出小偏置碰撞的時候成績較差,有應試嫌疑,好處是改進較快,壞處是可能會在測試反映不到的方面減料),第三檔是雪佛蘭,日產(日產的特點是軒逸以下的小車安全性很差,但天籟以上的安全性不錯),鈴木。平均看下來,其實德系,韓系,日系都較好,反而美系要差一點。不過國內市場是有些不同的。國內日韓系(日系主要是豐田和日產的小車,本田不含在內)可能由於碰撞標准不夠嚴格,和消費者缺乏安全知識的緣故,安全配置節省較多,會比國際市場再差一點。而德系雖然安全簡配較少,但是因為有大量老車型得不到更新,普遍安全狀況也比國際市場要差。而美系在國內市場確實安全配置相對較厚道,尤其是福特,所以相對好一點。不過總的來說綜合各車系還是差不多,還是應該主要考慮具體車型和品牌。7.三廂車比兩廂車安全。很多人覺得兩廂車追尾保護較差。這個其實沒有什麼差別。兩廂車一般車尾會特別加強,所以很多時候雖然車身短,比同平台三廂車還要重,可以彌補緩沖距離小的劣勢。真正有問題的是三排座MPV和SUV的第三排,因為各種測試缺乏對第三排的測量,保護是很成疑問的。如果一定要買三排座,全尺寸設計的MPV,第三排空間較大,坐滿三排後車尾距離也較長,可能會好一些。8.主動安全比被動安全重要網上有很多人說主動安全好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比事故發生了以後才用來減小事故損傷的被動安全用處更大。所以很多人會優先選擇ESP而不是側氣囊或者碰撞成績整體更好的車。這個說法不是完全對。市區駕駛,最危險的事故往往是因為你沒注意或者對方沒注意,在路口一輛車垂直撞向另一輛車,這種情況下一般你是無法躲避的,主動安全根本無法發生作用,而側氣囊氣簾和好的車架剛性就會很有用。而在高速上行駛,大部分情況下出現險情,正確的做法是剎車撞上去,而不是急打方向盤(即使有ESP,還是很容易側翻),這種時候,好的車架剛性,和頭部氣簾、膝部氣囊的配備,也比ESP更有用。中速緊急避險,ESP有幫助,但是即使是這樣的情況,貿然變線,還是可能會撞到側面的車,造成更大的損傷。這種情況下,還是應該優先踩死剎車。在有正面氣囊,全車人都有安全帶,小孩坐在安全座椅中的情況下,市區正碰基本不可能對乘員造成什麼傷害。ESP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是雨雪天氣可以防止車身打滑。對於北方一些地區,這個影響確實很大,ESP應該被優先考慮。但絕對不是對於所有地區所有人的駕駛環境都更重要。總得來說,兩者都很重要,條件允許的話,還是應該至少選擇ESP和側氣囊都配齊的車型。

閱讀全文

與汽車不吸能會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設計技校屬於什麼學位 瀏覽:387
寶馬五系變速箱油多久才換 瀏覽:657
錦州汽車城在哪裡 瀏覽:415
奧迪r8事故車多少錢 瀏覽:721
清理汽車排水口需要多少錢 瀏覽:747
奧迪a8剎車盤多少錢 瀏覽:973
寶馬跑高速用哪個檔 瀏覽:604
龍崗大埔工業園有什麼廠 瀏覽:838
汽車舒適型的評級指標有哪些 瀏覽:888
怎麼做道具賓士車標 瀏覽:369
麗江市工業園區在麗江哪個區 瀏覽:565
汽車倉儲員做些什麼的 瀏覽:162
寶馬車的空調濾芯怎麼拆 瀏覽:651
汽車導航把手機放在哪裡 瀏覽:466
汽車教練證要多久 瀏覽:564
工業企業調查行業代碼是多少 瀏覽:856
奧迪q3後視攝像頭怎麼拆下來 瀏覽:637
美團買汽車票怎麼取票 瀏覽:853
現代汽車有哪些車型 瀏覽:593
汽車輪胎英語怎麼說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