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地自行車光頭胎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滾阻小,騎車省力、容易獲得高速。
缺點:制動力差。(急剎車抱死的時候打滑,同時伴隨側向位移)不能騎路況差的地方。
『貳』 光頭胎的優勢
初的F1使用光頭胎,後來FIA為了控制F1的車速,就使用有3條溝槽的輪胎,後來又改為四條溝槽的輪胎,可是速度變更了.
以前輪胎表面的花紋是根據賽道表面的情況來決定的。當賽道表面是乾燥的時候,完全平面的輪胎(俗稱「光頭胎」)能創造最好的抓地力,因為光頭胎的接地面積大,因此抓地力極強,賽車在彎道的速度極高。當賽道表面有水的時候,輪胎表面就必須有坑紋,讓輪胎和地面之間的水通過這些坑紋排出,這也是為什麼普通車的輪胎表面都有條紋的原因——天總不可能一直不下雨吧!
一些老資格的車迷知道以前曾用過沒有槽的光面輪胎。但是1998年開始,為了降低賽車的速度,國際汽聯決定一級方程式賽車中必須使用帶有凹槽的輪胎。今年又要求賽車的前輪必須使用有四根按旋轉方向開槽的輪胎。和光頭輪胎相比現在的車胎多了四條縱向的凹槽,這四條凹槽平均地排列在胎面上,它們的最低深度為2.5毫米,凹槽中心線之間的距離為50毫米。順便提一下,這四條凹槽的誕生是應國際汽聯的規則要求,他們的目的是通過減少輪胎的接地觸面來降低輪胎的抓地性能進而降低車速,提高F1賽車的安全系數。
相關:
我們都學過中學物理,知道相對運動的物體之間存在兩種摩擦力——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當賽車勻速行駛時,輪胎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是滾動摩擦。而當賽車加速/減速或者轉彎的時候,就產生了滑動摩擦。
稍微分析就知道這兩個力之間的作用是相互制約的:如果賽車加速/減速過快,滑動摩擦力的作用將把滾動摩擦力完全抵消,賽車將「失去抓地力」,部分的輪胎表面將相對賽道表面靜止,產生巨大的磨損,造成整個輪胎表面不再是規則的圓形,給賽車的行駛帶來震動,使操控更加困難。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牽引力控制系統(控制加速)和防抱死剎車系統(控制減速)應運而生。而如果轉彎過快,失去抓地力的結果便是賽車失控打滑——賽車會向正在轉向的方向打滑。對於好的車手來說,這並不是不可控制的,只要車手在足夠短的時間內反向扭方向盤,賽車便會恢復抓地力。
試想將一個長方形的橡皮緊緊按在桌面,然後從上方往一個方向扭動,看看會發生什麼——橡皮會產生變形,而輪胎也是一樣。輪胎內部的應力會通過輪胎表面傳遞到賽道上,而如果應力來不及釋放便會失去抓地力。這時候就需要反向給輪胎一個作用力,讓輪胎回復正常狀態。
決定輪胎性能的因素
輪胎的尺寸、輪胎和地面的接觸面大小以及表面花紋、材質決定了輪胎的性能。輪胎和地面的接觸面的長寬之比是輪胎的截面比,通常截面比越小的輪胎抓地力越大,這意味著賽車輪胎尺寸要盡可能的大,同時寬度盡可能寬。然而,尺寸越大的輪胎,阻力也越大,這就需要工程師計算合理的平衡點。另一方面,低截面比的輪胎比高截面比的輪胎更不容易變形,從而減少了輪胎的內部發熱(部分變形應力轉化為熱量),使輪胎在極端情況下依然能維持上佳表現。
『叄』 自行車26*1.95的光頭胎有什麼特點,相比於26*1.5的光頭胎和26*1.95的齒胎有什麼樣的適用性
1.95的光頭也是減少阻力和1.5的光頭差不多,但1.95的光頭壓路面好一點,結實些,耐用一些,就是這些了。
『肆』 什麼是山地車光頭胎!
山地車本身是通過輪胎的齒紋比較粗大,增加對地面的摩擦力,提升輪胎的抓地力。而同時就增加了阻力。
在城市公路上,一般可以使用光頭胎,就是寬度和山地胎差不多,因為都是用同樣的輪圈,只是外胎的齒紋變的很光滑,以減少和地面的接觸面接,減少阻力。
『伍』 F1的光頭胎有什麼作用
當賽道表面是乾燥的時候,光頭胎能創造最好的抓地力,因為光頭胎的接地面積大,因此抓地力極強,過彎速度可以更快。
『陸』 什麼叫汽車的光頭胎
光頭胎(Slicks):使用在乾燥路面上的沒有胎紋的賽車輪胎.於1998年的賽季前被有直紋溝槽的輪胎給取代了,這些溝槽是用來降低車子過彎時的速度。最初的F1使用光頭胎,後來FIA為了控制F1的車速,就使用有3條溝槽的輪胎,後來又改為四條溝槽的輪胎,可是速度變更了。 以前輪胎表面的花紋是根據賽道表面的情況來決定的。當賽道表面是乾燥的時候,完全平面的輪胎(俗稱「光頭胎」)能創造最好的抓地力,因為光頭胎的接地面積大,因此抓地力極強,賽車在彎道的速度極高。當賽道表面有水的時候,輪胎表面就必須有坑紋,讓輪胎和地面之間的水通過這些坑紋排出,這也是為什麼普通車的輪胎表面都有條紋的原因。 一些老資格的車迷知道以前曾用過沒有槽的光面輪胎。但是1998年開始,為了降低賽車的速度,國際汽聯決定一級方程式賽車中必須使用帶有凹槽的輪胎。今年又要求賽車的前輪必須使用有四根按旋轉方向開槽的輪胎。和光頭輪胎相比現在的車胎多了四條縱向的凹槽,這四條凹槽平均地排列在胎面上,它們的最低深度為2.5毫米,凹槽中心線之間的距離為50毫米。順便提一下,這四條凹槽的誕生是應國際汽聯的規則要求,他們的目的是通過減少輪胎的接地觸面來降低輪胎的抓地性能進而降低車速,提高F1賽車的安全系數。
『柒』 輪胎對汽車的動力性、燃油經濟性有什麼影響!
如果是在車型和輪胎型號確定的情況下:首先,選擇低滾動阻力的輪胎可以提高車的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然後說說輪胎的材質和花紋,輪胎和地面接觸的面的材質對地面的摩擦力要在大和小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動力性才最好。如果摩擦力太小,車輛急加速的時候車輪會空轉,自然影響車的動力輸出;反之,如果摩擦力過大,雖然輪胎不會出現打滑現象(同時制動性能也好),但是摩擦的阻力就太大了,所以也影響動力。說了這么多,就是說輪胎對地面的摩擦力在設計的時候,會考慮車輛的動力輸出、制動性能、輪胎壽命、舒適度、噪音控制、成本等等很多因素來決定這個輪胎面材質的配方。再說說輪胎的花紋,花紋主要是根據不同的輪胎的用途來決定的,比如在乾燥並且干凈平坦的路上高速行駛的車輪胎幾乎不需要花紋(比如F1曾經使用的光頭胎),在濕滑或有積水的條件下使用就要考慮輪胎排水,還有沙地、泥地、岩石等條件下需要的花紋都不一樣。因為一般的轎車都是在鋪裝的路上行駛,最多偶爾去鄉下走走土路。所以,一般的轎車輪胎主要是設計用來在公路上使用,要有一定的排水能力、要舒適、噪音要小、要耐磨等等。這個說來話長了,總之輪胎上的每個細節設計都會影響到車的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比如,某款輪胎的側壁花紋會起到擾流的作用,能降低空氣阻力,空氣阻力低了,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也會提高。……
『捌』 單車的光頭胎和越野胎有什麼區別
問的是自行車?光頭胎和名字一樣就是沒有花紋的,可以提高騎行速度,抓地力弱!越野胎花紋比較大和深,主要用於提高抓地力保障在惡略路況下的穩定,日常騎行時速度相對來說沒有光頭胎省力和快速,當然花紋也很有講究!具體看你平時玩車的具體路況了!在市區里路面相對來說不錯的話可以考慮用光頭胎,不過建議你還是用平常的花紋胎畢竟安全第一嗎!
『玖』 山地車光頭胎質量如何和原裝的的普通車胎區別大嗎
需要載重的話,用光頭胎是不合適的,光頭胎在復雜路面效果不好,反而不如齒胎更能抓地,換胎的話可以考慮一下低阻力蛇腹胎,效率也不錯。
換胎對提高車速和減緩疲勞的效果並不是很明顯,正確的騎行方法才是好的解決辦法。
給你推薦一種騎行方法,或者可以在不改車子配置的情況下提速。
首先要明確牙盤和飛輪的搭配,下面幾種是最合適的,牙盤1為最小,3為最大;飛輪1為最大,8為最小。
3-1234;2-3456;1-5678
現在這些齒比里找到一個合適你騎行的齒比,具體感覺就是蹬踏感覺不吃力,可以很輕松的快速蹬踏,又沒有踏空的感覺。
找到合適的齒比後,習慣一下這種輕松的騎行感覺,逐漸加快蹬踏的頻率,一開始達到60次/分鍾就可以了,經過練習可以達到90次以上,專業運動員的踏頻可以在120以上。
習慣了用高踏頻而不是力量提高速度之後,練習在爬坡或者迎風的時候,調整齒比來保持同樣的踩踏感覺,以改變齒比不改變踏頻的方法來騎行。
這種騎行方法的好處就是,加速的時候不是很費力,基本上都是在做有氧運動,騎行很久都不會有很疲勞的感覺,尤其是爬坡的時候,保持輕松的踩踏感覺腿一般不會酸。
注意,提高踏頻一定要循序漸進,一味猛踩就又回到用力量加速了。
祝騎行愉快!
『拾』 汽車的雨胎和干胎有什麼區別嗎具體有什麼區別
干胎與雨的最大區別是可以直觀的看到的,雨胎有花紋而干胎沒有。
F1的輪胎技術可以說是人類輪胎技術極致發揮的地方,正常乾燥的情況下想獲得更大的抓地力需要增加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所以乾地比賽的時候大家都是使用沒有花紋的輪胎也叫光頭胎,這樣抓地力最大,但是一旦路面有水,輪胎與路面之間將出現一層水膜這會使得抓地力瞬間為零,所以在雨天需要使用帶有花紋的雨胎,而這些花紋實際上是輪胎的排水槽。雨胎又分大雨胎與小雨胎,大雨胎的排槽更寬更深排水能力更大相應的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也就更小隻有在雨比較大的時候才會使用,小雨胎雖然有排水系統但是相對還是有一些比較寬大的輪胎平面這樣在半濕滑的道路上性能最好。
干胎、雨胎都有不同的橡膠配方軟硬程度都不一樣。
目前f1分為超軟胎、軟胎、中性胎、硬胎,小雨胎、大雨胎
雨胎相對要比干胎硬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