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些車為什麼叫功夫擋
現在大家開手動擋,都追求操控性、吸入感。不過在最早出現的手動擋車型上,能順利掛上擋就已經算是功夫了得:兩個擋位,換擋須遵循「踩、摘、轟、踩、換」的方式才可進行(即踩離合器摘擋,空擋轟油門,踩離合換擋),掛擋時「咔吱咔吱」聲簡直是標配。
所幸後來出現了同步器,才簡化了換擋的操作,也避免了變速箱齒輪間的沖擊。隨著大量的技術積累與革新,我們目前最常見的手動擋才逐步出現。
想一想,如果這種老式手動擋的換擋方式延續至今,會有多少人躺在科二的考場!
2.懷擋
懷擋的變速桿一般位於方向盤右下方,因換擋時需要將變速桿往懷中撥所以被稱之為懷擋;相對應的,我們傳統的擋桿設計被稱為地擋(地排擋)。
懷擋在美國車中出現較多,不過目前賓士旗下的大部分車型都使用了懷擋,堪稱這一換擋方式的代表性品牌。
懷擋最大的好處是能節約車內空間,並且可以提高換擋的效率。但是,由於這個擋桿大多出現在我們常見車型的雨刮器開關位置,也被很多人吐槽操作起來不順手,太容易誤操作。
賓士說:誰說不順手?不順手是因為你副駕駛上沒有人……
3.電子擋桿:
這里的電子擋桿泛指延續了中控台位置、保留了傳統造型、採用了電子控制模式的擋桿。
電子擋桿與變速箱的連接通過電控實現,並非傳統的機械方式。(確切來說,現在賓士的懷擋也屬於電子擋桿類型,鑒於其位置太過奇葩,沒有考慮吃瓜群眾的感受,故就單列了。)
電子擋桿是寶馬帶起來的風潮,在這類擋桿中,最著名的也是寶馬的「大雞腿」造型。這個設計幾乎可在寶馬的絕大多數車型上看見。
電子擋桿的優勢就在於,駕駛者的換擋錯誤操作會由電腦判斷出是否會對變速器造成損傷,從而更好的保護變速器和糾正駕駛者的不良換擋習慣。
電子擋桿佔用空間更小,造型也更靈活。缺點是成本有點高。
作為一項豪華、高科技的配置,除了寶馬,奧迪、克萊斯勒等品牌的車型也都有使用。
看看圖中的這個,這不是某寶49元包郵的剃須刀,而是奧迪A8L模仿自遊艇變速桿的電子擋桿。
4.按鍵式電子擋
按鍵換擋是指通過按鍵將換擋指令變為電子信號,再傳輸給變速箱,實現換擋的一種電子式換擋方式。和電子擋桿一樣,按鍵與變速箱沒有機械相連,都屬於電子換擋的范疇。
目前主要是林肯旗下車型在用這一換擋方式,按鍵式換擋也已成為了林肯車型的標簽。除此之外,像法拉利、邁凱倫和蘭博基尼等一些超跑品牌也對這種換擋方式情有獨鍾。
這種換擋方式比懷擋和中控台電子擋桿更加簡潔和省空間,而且非常直觀。可以想像,那些喜歡開車時玩微信的司機應該也會特別喜歡這種換擋方式,打字能力可以分分鍾轉化為按鍵擋的盲換。
5.旋鈕式電子擋
作為電子換擋的另一種重要奇葩形式,旋鈕式電子擋是通過旋轉中控台上的旋鈕來實現換擋信號傳輸的。這個設計作為情懷、豪華、科技的代表元素在捷豹、路虎車型上得到廣泛的應用。旋鈕換擋相比於傳統換擋方式優勢同樣明顯:極大節省空間,換擋動作優雅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