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油底殼有油泥有什麼影響
只要發動機運轉,肯定會產生油泥,不管是好油還是普通油,都會產生油泥。
發動機油泥通常有三種成分:
1.汽油燃燒後的廢氣污染曲軸箱。
發動機的曲軸箱和燃燒室通常只由活塞環密封。當活塞上升時,油膜被鋪設,當活塞下降時,油膜被刮掉。活塞環的一端是高溫高壓爆燃廢氣,另一端是曲軸箱。所以一定有一些廢氣跑進曲軸箱,廢氣中含有水蒸氣、硫化物和微量的固體碳化物。通常,水蒸氣和硫化物會通過曲軸的強制通風排出,但固體碳化物無法排出,會包含在機油中。
此外,直噴發動機在低溫下運行時,遇到低溫會液化並粘附在氣缸內壁上。由於存在一定的濕壁效應,汽油會附著在活塞環上,被活塞環帶回曲軸箱。汽油中的膠體在高溫下會凝固,也會產生粘稠的膠體。
2.機油高溫氧化產生的固體物質
發動機機油負責燃燒室的密封。當活塞環在高溫下刮擦油膜時,高溫下的活塞環會變厚,變厚的油會溶解在機油中。
3.零件表面的金屬摩擦產生粉末。
雖然發動機內部零件因油而產生的潤滑和磨損較少,但客觀上肯定存在磨損,這些磨損產生的金屬粉末也會溶解在油中。
上述成分混合在一起形成油泥。早期的機油,尤其是礦物機油,清潔能力較差,這些油泥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附著在發動機各個部位的表面。油路堵塞導致發動機散熱不良,循環速度慢。從而影響發動機的潤滑。
油底殼出現油泥是正常的,這是機油清潔能力的良好表現。
一般來說,部分油泥也會隨著機油的循環進入油底殼,由於機油濾芯的過濾作用,最終會殘留在油底殼內。
但仍會有大部分油泥附著在零件表面,需要通過其他方式去除。
現代合成機油配方中將加入一定量的機油分散添加劑。隨著油的循環,這些分散劑到達潤滑部位後,會不斷分解附著在零件表面的油泥,使油泥隨著油的循環進入油底殼。
因此,客觀來說,機油的清潔能力越好,油底殼中殘留的油泥就會越多。所以,正常情況下,機油發黑並不代表機油不好。其實是機油分散劑的作用。當你發現一輛車保養了幾千公里,油的顏色還是保持不變的時候,就需要考慮油是假的還是劣質的。
一般情況下,油底殼的積油通常是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因為使用了假油,二是因為保養時間長了沒有更換。所以在選擇機油的時候,一定要確定賣家的產品是否可靠,多做對比,多學習。如果實在拿不準,還是建議去4s店保養。另外,很多人不按時保養汽車,覺得自己開的公里數不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油也是有保質期的,所以即使半年沒打開也要更換。建議盡可能按照廠家提供的維修手冊按時進行維修。如果真的覺得保養手冊上規定的保養間隔太頻繁,建議最遲半年或一萬公里換一次油。
2. 汽車油底殼有鐵屑是否會影響缸體
機油的作用就是潤滑各個摩擦副,同時帶走一部分熱量。如果機油裡面有鐵屑,會導致摩擦表面被劃傷,比如曲軸,凸輪軸,活塞缸套等。輕則減輕發動機壽命,重則導報廢。質量差的柴油機經常會有這樣的問題一定要用質量好的機油濾清器,並且及時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