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這「戲法」是怎麼變的,埃安電池槍擊也不起火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市場份額增長迅猛,全年銷量達到700萬輛,占整體銷量的25.6%。在新能源車突飛猛進的時候,新問題同時也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那就是電池安全性。大多數消費者在選購新能源車型的時候,安全是擺在第一位的。君不見,在視頻網站上各種自燃的消息隔三差五的就來一起么?
因此,電池安全也是倍受新能源車企注重的品質之一,而其中廣汽埃安彈夾電池可以稱得上是標桿級產品,數據顯示,廣汽埃安新能源系列車型累積銷售達到40萬輛,累計行駛達到101億公里,充電6800萬次,依舊是「0自燃」。
寫在最後:埃安在新能源領域的強大的技術儲備,提升了其整體競爭力的同時,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更為安全、放心、舒心的產品。尤其是本次埃安彈匣電池2.0槍擊試驗,「無起火、無爆炸」的結果,不僅印證了彈匣電池超強的安全性,讓消費者買的放心、用的安心,同時也樹立了電池安全新標准。除此之外,彈匣電池2.0作為電池整包技術,可以匹配長續航、超快充等電池技術,據悉,埃安彈匣電池2.0將逐步搭載吳鉑產品。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一貓說車,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貳』 純電動汽車的特點
新能源汽車具備哪些特點呢,以上汽通用五菱的新寶駿E300(官方指導價:6.48萬-7.98萬)舉例說明。
小巧的外形,優雅而又時尚的外觀
新寶駿E300車型尺寸長*寬*高(mm):2625*1647*1588,軸距(mm):1750,對比於普通的家用汽車,尺寸明顯小了一截,對於相對不發達的鄉下,略小的道路也能輕松駕駛。外觀色彩間歇搭配,配色多樣,科幻而絢麗,隱藏式門把手讓車身更流暢,時空隧道燈光溝槽、星際立體轉向燈呈現出時尚優雅的氣質。
智能駕駛輔助與主動安全系統
E300可選配ADAS,支持自適應巡航功能、車道偏離預警&輔助系統、輔助泊車等智能駕駛功能,可預警前方行人、碰撞可能性,進行自動緊急制動,提高出行安全性,搭載EPS電動助力轉向,轉向更輕松。純電動汽車起步與駕駛感受更優越,且擁有能量回收系統,在滑行與制動時回收一定量的動能。
總結
新能源汽車新寶駿E300具有小卻優雅時尚,空間大天地,長續航低出行成本,成熟穩定的三電系統,車聯網,智能駕駛等6個特點。這也是現階段新能源汽車應具備的特徵。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汽車巨頭擠破頭想佔一席,高端新能源真的「香」嗎
幾年前,造車新勢力正值鼎盛時期,有人曾梳理出一份洋洋灑灑的表格,說老司機都認不全這些新品牌。而如今,讓大家認不全的,或許還有傳統車企的高端新能源品牌。
車企扎堆搶占高端新能源市場
日前,吉利集團宣布成立全新電動車公司——極氪,董事長由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擔任。自此,吉利旗下共擁有幾何、楓葉、極星和極氪4個新能源品牌。
放眼至整個 汽車 行業,欲搶占高端新能源市場的車企,豈止吉利一家。掐指一算,光是中國車企,就有長城沙龍智行、比亞迪海豚、上汽智己、東風嵐圖、廣汽埃安、北汽極狐……
與此同時,合資車企也在加快電動化進程,紛紛推出獨立的電動化子品牌/車型序列,比如大眾ID.、現代IONIQ、賓士EQ系列、寶馬i系列、奧迪e-tron等等。
至於造車新勢力,那更不用多說了,包括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威馬雲雲,統統瞄準了高端新能源市場這塊蛋糕。
不過,對傳統車企來說,成立全新品牌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若新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足,反而會浪費公司的資源。因此,從立項到最終確立,新品牌的成立是需要謹慎調研和周期的。
盡管風險顯而易見,但面對 汽車 消費不斷升級的大潮,依然有越來越多傳統車企瞄準高端化的賽道,進軍高端新能源陣地,幾乎成為各大傳統車企發力的重點。
如今,在高端新能源賽道上,國內已是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無論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期望通過實施高端新能源品牌戰略,來嘗試打破原有的價格天花板,探尋破局之法。
然而,在無休止的喧鬧背後,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冷靜思考。中國高端新能源市場,能否容納這么多的新品牌?
新品牌「上車」還有機會嗎?
過去20年,我國 汽車 銷量規模經歷了一波跨越式的增長,從2000年的200多萬輛,到巔峰期的2800萬輛,年銷量增長了近14倍,連續12年蟬聯全球 汽車 銷量第一。
毫無疑問,在如此高速增長的階段,中國 汽車 市場不僅允許新品牌出現,甚至在催化新品牌的爆發。對於新品牌來說,只要抓住這波紅利,不愁沒有湯喝。
但根據交強險數據,在年銷量2500萬輛的體量下,2020年國內在售的 汽車 品牌也就209個。而近年來,國內涌現出的新勢力車企卻有百餘家,可新能源市場,是否真正迎來了高速增長呢?似乎並沒有。
從下表可知,2015年,我國新能源 汽車 銷量為33萬輛,至2020年達到130萬輛,比2015年增長了4倍。需要注意的是,這一快速增長,離不開政府超強的補貼力度。
隨著補貼滑坡,我國新能源車增長速度明顯放緩,2019年,國內新能源 汽車 銷量還出現了同比下滑4%。
到了2020年,雖然新能源車銷量增長了10.9%,看起來頗為風光,但如果撇去宏光MINIEV帶來的增量——2020年銷售112,758輛,那麼 中國新能源 汽車 市場在2018年-2020年幾乎沒有增長。
之所以撇去宏光MINIEV的銷量,是因為從定位來看,它競爭的車型是低速電動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年代步車」。
在之前,低速電動車既不屬於乘用車,也沒有專門適用的法規,但它的需求量巨大,保有量同樣很大,是一個擁有上百萬輛規模的巨大市場。
或許是看到了宏光MINIEV的增長潛力,3月23日,工信部牽頭的低速電動車標准制定會議紀要發布,正式確定 將低速電動車納入新能源乘用車 范疇,新規計劃於今年9月發布。
這意味著,經過幾年洗禮,新能源的發展方向又發生了180度大反轉。一方面,是政策法規開始鼓勵小微型電動車發展,另一方面,是傳統車企扎堆涌進高端新能源,兩者路徑背道而馳,實在有些魔幻。
眾所周知,工信部去年還下調了2025年的新能源銷量目標,從25%下降至20%,以 汽車 年銷量2500萬輛作為參考,20%就相當於500萬輛。
從136萬輛到500萬輛,其實只增長了3.6倍,增長幅度不如2015-2020年。那未來5年間,新能源市場能容納多少新品牌呢?這500萬輛里,高端新能源車能佔多少比重?在高端新能源車中,豪華品牌佔多少?合資品牌佔多少?自主品牌又能佔多少份額?
如此算下來,恐怕杯水車薪而已。
新品牌舉步維艱,唯有出奇才能制勝
隨著搶蛋糕的人越來越多,接下來,國內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可以預見,任何車企想在中國高端新能源市場做一個成功的新品牌,都要面臨極大的挑戰性和艱巨性。
在行業集體沖高的背景下,車企不能再幻想靠一款、兩款產品打翻身仗,而是要構建起品牌真正「顛覆性」的競爭力,形成企業自身獨特的差異化優勢。
正因品牌「與眾不同」的核心所在,消費者才能記住你——與眾不同,消費者才會欣賞你;與眾不同,消費者在選擇你的時候才會更加容易和自然;與眾不同,品牌才有更大的溢價空間。
那麼,品牌的差異感是如何得以創造的呢?歸根結底,離不開 深挖用戶需求 和 深耕核心技術 兩大關鍵。
核心技術方面,不管是平台技術、電池技術還是智能技術等,車企都需要建立自己的核心優勢,築起護城河。
例如比亞迪有刀片電池/DM-i,現代FCV,特斯拉有極致性能等,這些難以被其他品牌取代的「與眾不同」,才是它們立足市場的真正支撐點。
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們都終結了新能源 汽車 的舊時代,開啟了一個新時代。當顛覆性產品開始流行,「後來者」再按照老法子造電動車,自然是行不通了,否則必然是「落後就要挨打」。
因此,「核心技術」將會成為新能源 汽車 競爭中的主導力量,誰手裡有領先技術,誰就有更多話語權。
當然,對部分自主車企來說,或許品牌溢價能力比核心技術更難突破,尤其新品牌成立時間短,要在市場中形成出眾的品牌價值,道阻且長。
但這又是一條必須要走的路,所以自主車企在新能源 汽車 領域的高端化,註定是一場 全體系性的戰爭 ,要從產品、服務、營銷、技術等方方面面來提升品牌價值。
文 | 葫鹿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