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汽車是怎麼來的
具體過程如下:
噴氣式
1680年,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設想了噴氣式汽車的方案,利用噴管噴射蒸汽來推動汽車,但未能製成實物。
蒸汽動力
1769年,法國人N·J·居紐製造了用煤氣燃燒產生蒸汽驅動的三輪汽車。但是這種車的時速僅4公里,而且每15分鍾就要停車向鍋爐加煤,非常麻煩。後來車在一次行進中撞到磚牆上,碰得支離破碎。
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Karl Benz),首次試驗成功一台二沖程試驗性發動機。1883年10月,他創立了「本茨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1885年,他在曼海姆製成了第一輛本茨專利機動車,該車為三輪汽車,採用一台二沖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此車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火花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架、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1886年的1月29日,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為其機動車申請了專利。同年11月,卡爾·本茨的三輪機動車獲得了德意志專利權(專利號:37435a)。這就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由於上述原因,人們一般都把1886年作為汽車元年,也有些學者把卡爾·本茨製成第一輛三輪汽車之年(1885年),視為汽車誕生年。
1829年,英國的詹姆斯發明了時速25公里的蒸汽車,該車可以作為大轎車使用。這種汽車裝有笨重的鍋爐和很多煤,冒著黑煙,污染街道,並發出隆隆的雜訊,而且事故頻繁地出現。1860年,法國工人魯諾阿爾發明了內燃機,用大約1馬力的煤氣發動機來帶動汽車,但效果不好。不過,汽車就是在這種內燃機的影響下產生的。從此,有很多人想改進內燃機,要把內燃機用在汽車上。1882年,德國工程師威廉海姆.戴姆勒開始進行內燃機的研究。他發明了用電火花為發動機點火的自動點火裝置,然後,在這一發明的基礎上製造出優秀的汽油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每分鍾900轉,結構簡單緊湊,而且能產生很大的功率。1883年,戴姆勒完成了這種汽油發動機,第二年開始裝配在二輪車、三輪車和四輪車上,製成了汽油發動機汽車。特別是1886年製造的汽油發動機四輪載貨汽車,裝有l.5馬力的發動機,時速達18公里。
汽油
1885年是汽車發明取得決定性突破的一年。當時和戴姆勒在同一工廠的本茨,也在研究汽車。他在1885年幾乎與戴姆勒同時製成了汽油發動機,裝在汽車上,以每小時12公里的速度行駛,獲得成功。這一年,英國的巴特勒也發明了裝有汽油發動機的汽車。此外,義大利的貝爾納也發明了汽車,俄國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兩人發明了裝有內燃機的汽車。
電力
世界上第一個研究電動車的是由匈牙利工程師阿紐什·耶德利克Ányos Jedlik於1828年在實驗室完成的電傳裝置。第一輛實際製造出來的電動車是由美國人安德森在1832到1839年之間發明的。
這輛電動車所用的蓄電池比較簡單,是不可再充的。1899年,德國人波爾舍發明了一台輪轂電動機,以替代當時在汽車上普遍使用的鏈條傳動。隨後開發了Lohner-Porsche電動車,該車採用鉛酸蓄電池作為動力源,由前輪內的輪轂電動機直接驅動,這也是第一部以保時捷命名的汽車。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會上,該車以Toujours-
Contente之名登場亮相,轟動一時。
隨後,波爾舍在Lohner-Porsche的後輪上也裝載兩個輪轂電動機,由此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輛四輪驅動的電動車。但這輛車所採用的蓄電池體積和重量都很大,而且最高時速只有60公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波爾舍1902年在這輛電動車上又加裝了一台內燃機來發電驅動輪轂電機,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混合動力汽車。
1620年,義大利人布蘭卡發明了「反擊渦輪式蒸汽輪機」,用以帶動輪車。1766年,英國發明家詹姆斯·瓦特(1736--1819)改進了蒸汽機,拉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序幕。
耶穌會士南懷仁是曾在1672年設計一個用蒸汽作為動力來源的車給當時中國的皇帝,是一個65厘米長的玩具車,無法載人或司機,不確定設計的車輛後來是否製作成功,這可能是最早設計的汽車。
1769年,法國陸軍工程師尼古拉·約瑟夫·居紐(Nicolas-Joseph Cugnot)製造出第一輛蒸汽機驅動的汽車。由於試車時轉向系統失靈,撞到般聖奴兵工廠的牆壁上粉身碎骨,這是世界上第一起機動車事故。1771年,尼古拉·約瑟夫·居紐改進了蒸汽汽車,時速可達9.5000米,牽引4-5噸的貨物。
1794年,英國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氣混合製成混合氣體以供燃燒的構想。1796年,義大利科學家沃爾茲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蓄電池,這項發明為汽車的誕生和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轉折。1801年,法國人勒本提出煤氣機原理。
1803年,法國工程師特利維柯(1771-1833)採用新型高壓蒸汽機,可乘坐8人,在行駛中平均時速13km,從此,用蒸汽機驅動的汽車開始在實際中應用。
1838年,英國發明家亨納特發明了世界第一台內燃機點火裝置,該項發明被世人稱之為「世界汽車發展史上的一場革命」。
1860年,法國電器工程師萊諾製成了第一部用電火花點燃煤氣的煤氣機。1862年,法國電器工程師萊諾研製出二沖程內燃機。其他人開始研究四沖程發動機。
1867年,德國工程師尼考羅斯·奧托(1832--1891)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往復活塞式四沖程煤氣發動機。1876年,尼考羅斯·奧托製造出第一台四部沖程內燃機製成了單缸卧式、壓縮比為2.5的3千瓦內燃機。
1885年,這是真正的現代汽車誕生的時刻。這一年德國工程師卡爾·賓士在曼海姆製造成一輛裝有0.85馬力汽油機的三輪車。這一輛裝有內燃動力機的汽車被認為才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輛汽車,因為它是真正以汽油為動力源的第一輛汽車,而不是蒸汽機。
1886年,曼海姆專利局批准卡爾·賓士為其在1885年研製成功的三輪汽車申請的專利,這一天被大多數人稱為現代汽車誕生日。次年德國人戴姆勒製成世界上第一輛四輪汽車。之後德國人尼考羅斯·奧托宣布放棄自己所獲得的四沖程發動機專利,任何人都可根據需要隨意製作。
1886年1月29日,卡爾·賓士取得世界第一項汽車引擎專利。同年7月,世界第一部四輪汽車正式販售。 1888年,法國自行車商人埃米爾·羅傑斯獲得賓士的許可,開始生產商用汽車。
❷ 汽車誕生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汽車,作為現代文明的寵兒,現代交通運輸的主角,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號稱小汽車王國的美國,擁有小汽車1.2億輛,有人把小汽車比喻為美國人的鞋,人沒有鞋就不能出門,美國人沒有小汽車就寸步難行。
然而,汽車在世界正式誕生,才不過100多年的歷史。我們所說的汽車,是指有動力裝置(發動機)驅動,有4個或4個以上的車輪,在陸地上行駛的車輛。在第一次產業革命即蒸汽機發明之前,人類所用的車的動力不是用人力,就是用畜力,而蒸汽機的出現,才使汽車的雛形得以問世。1769年,法國人居然製造了一輛有三個輪子的蒸汽機車,每小時可行駛3.6千米,可乘坐4名乘客。此後一些國家先後製成了蒸汽機汽車。
但是蒸汽機汽車的缺點是很突出的,它本身笨重不說,乘坐這種車又熱又臟。人們在研究,能不能造一種讓燃料在發動機內部燃燒的汽車。1885年,德國人苯茨製成了一輛裝汽油發動機的三輪汽車;1886年德國人戴姆勒製成了一輛四輪汽車,每小時可跑18千米。這時真正的汽車才正式誕生。進入20世紀,汽車工業在美國得到快速發展,大規模的流水作業的汽車裝配線使汽車產量大幅度地增長,使汽車迅速普及,成為大眾化的商品。日趨漂亮的汽車造型
最早的汽車,看上去和馬車差不多,不同的是前面安裝了發動機,人們稱它為馬車型汽車。這種車大多是敞篷的或裝有活動布篷,前面和側面都沒有車壁。所以戴上帽子和護目鏡的駕駛員也只能避風而已。1908年,美國福特公司開始生產這類汽車的佼佼者——T型車。它結構精巧,結實耐用,容易駕駛,價格低廉。受到人們歡迎,成為最著名的馬車型汽車。
接著,福特公司又改進了T型車。新的T型車外形方方正正,就像一個大箱子,有固定的車頂,帶有窗子的車壁,這就是「箱型汽車」的開端。此後各大汽車公司都開始生產箱型汽車。但在1920年前後,T型福特車在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美國人曾這樣形容過福特車數量之多:「你根本無法超過T型車,因為當你超過一輛時,馬上眼前又會出現另一輛T型車」。
隨著汽車的普及,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要求不斷提高車速。為提高車速,一方面要加大發動機的功率,另一方面要減小行車的阻力。為此,人們首先想到了要降低車身的高度,以減少空氣阻力。1900年,一般車高是2.7米,1910年已降到2.4米,1920年又降到1.9米,這個高度一直保持到30年代。這時人們發現,車身如果降得太低,會影響駕駛員的視野,乘客也會感到憋悶,於是轉而致力於增加發動機的功率。從此,先後出現了4缸、6缸,甚至8缸的發動機。由於發動機功率增大,體積也增大,車身的形狀亦隨之改變,出現了一種「長頭」的箱型汽車;這種車在30年代曾風行一時。有趣的是,箱型車有一個「遠親」,就是越野車。這種車的功率大,但它不求高速,有較高的底盤,四輪驅動,能較輕松地在崎嶇不平的地形上行駛,所以特別適用於野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深受軍人歡迎。最有名的是美國的吉普車。
箱型汽車的阻力還是太大,在前面車窗、車頂,特別在車後,都會產生空氣渦流,大大影響了汽車的前進速度。為了解決空氣阻力問題,人們吸收了飛機設計的經驗,開始用風洞試驗來研究汽車的造型。結果發現,前圓後尖的形狀所產生的空氣阻力最小。根據這種氣動力學原理,1934年美國克萊斯勒公司研製出嶄新的流線型汽車——「氣流」牌。1937年福特公司推出了V8型車,其他汽車公司也先後推出了自己的流線型車。最有名的當屬德國「大眾」牌的甲殼蟲型車。德國傑出的汽車設計師波爾舍博士,從甲殼蟲的形狀受到啟發而設計出這種流線型車。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這種車到1949年才投產。甲殼蟲車共生產了2000多萬輛,至今墨西哥、巴西等國仍有生產。作為一種歷史上最暢銷的車型,「甲殼蟲」在汽車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汽車製造業有了很大發展。美國福特公司於1949年再次推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新型V8小轎車。這種車把車輪罩、發動機罩和行李艙罩合為一個整體,車燈不再單獨安置在車輪罩上,而與散熱器罩連在一起,與發動機罩結合成美觀、平滑過渡的一個整體,後面就是駕駛室。由於整個造型像一隻船,所以採用這類設計風格的汽車,稱為「船型汽車」。由於發動機位於駕駛室之前,車的重心前移,汽車就不會在行駛中因橫向風而晃動。40多年來,世界上生產的轎車大多屬於船型車。1960年前後,有的汽車公司曾給船型車加上尾翼。這僅使人感到美觀而已,隨審美觀點的改變,尾翼已消失了。還有一種後窗為反傾斜式的車型,以便後排乘客可以坐得更舒適。但汽車在高速行駛時,這種後窗會產生強烈的渦流和雜訊,所以也被淘汰了。現代的船型車又恢復了簡潔的風格,像我國在80年代引進的奧迪100型,就是成功的一例。它是船型車中空氣阻力最小的一種。
但船型車的車尾較長,在高速行駛時還是會產生較強的空氣渦流。人們對此加以改進,設計出「魚型轎車」。這種車在船型車基礎上,將後車窗逐漸傾斜,與同樣傾斜的車後廂相接,形成斜背式的後部,由於與魚的背脊相似,所以也叫「魚型轎車」。美國1952年生產的別克牌小轎車,是最早的魚型車。由於在魚型車內乘客舒適,司機視野廣闊,車的正、側面阻力小等優點,魚型車便成了一種重要的車型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但魚型車的側面,類似放大了的機翼橫斷面,在高速行駛時像機翼那樣會產生一種使車子離開地面的升力,雖然一般不會發生危險,但如果有側向風吹來,會影響汽車行駛中的穩定性,於是又給魚型車的尾部加一翹起的尾巴,以克服一部分升力,於是便產生了魚型鴨尾式車。解決魚型車產生升力問題的徹底辦法是採用楔型外型。這種楔型車的車身很低,車頭尖尖的,車尾逐漸升高後徒然下切。現在很多跑車就是這種楔型車的代表。但完全按楔型設計汽車,乘坐的舒適性會受到影響,所以在傳統的船型車後部設計中採用一些楔性效果,就會得到實用、美觀相結合,受用戶歡迎的車型,現在寶馬系列的小汽車就是這種車型的代表。
經過近100年的發展,轎車的外形發生了不少變化,將來的汽車造型會進一步減少阻力,而且更加美觀。
❸ 汽車的演變過程之一,車是怎麼來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交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是您知道車是怎麼來的嗎?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車的發展史。
橇雖然也能節省人力,但還是不夠方便。後來人們削去橇下圓木的中間部分,成為中間細兩端粗的形狀,從而減少了運行時的摩擦阻力。再進一步的改革是分開製作,中間部分變成細長的軸,兩端部分變成圓板形的輪,雛形的車出現了。從圓木滾子分離出軸和輪兩部分,既是橇進一步發展而形成車的過程,也是橇和車的本質區別。
早期的車還是木質輪子,雖然省力了,但是早期的道路很不好,坐車時間長了也是很不舒服的。進入20世紀,車採用橡膠輪胎和滾珠軸承,無論是速度還是舒適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的突飛猛進還得是工業革命之後,隨著蒸汽機、內燃機和電機的出現,為汽車的發展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車才逐漸發展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本期我們就聊到這里,下期我們繼續聊車的演變,我是車talking,我們下期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