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未來汽車,發展趨勢
第一大趨勢就是智能汽車將持續處於一個熱潮。以不同時代的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感興趣的差別為例,90後感興趣和非常感興趣的人超過了30%,00後則更加關注,它反映出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接受程度遠高於其他國家和地區。
總體來說,中國消費者認為自動駕駛非常重要的佔49%,而德國和美國大概都是16%。這也說明,中國消費者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要遠遠高於其他國家和地區。加之整個產業鏈的關聯主體都在以極大熱情投入到自動駕駛汽車中,從目前消費者調研來講,大家認為小米最有可能成功,認為小米能夠以一個低的成本為消費者帶來關於智能方面的享受。
第二個趨勢就是電動化的趨勢比原來預想要快很多。2014年稱之為「電動化元年」,之後幾年電動化汽車快速發展。這一輪的變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目前,是在一個高位。更關鍵的是,這一輪變化最大特點是對私銷售的快速拉動。
第三個趨勢是自主品牌將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的認知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下一步,自主品牌要讓消費者樹立質量的信心,再加上電動化領先與智能化先行,自主品牌發展將比預想還要快。
新能源電動車及充電樁的全面普及
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現在普及已經開始,據統計,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7.9萬輛,到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60萬輛,預估至2030年,新能源銷量可達2500萬輛(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政策支持加速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發展,2012年國務院便出台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其中規定到2020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而《中國製造2025年》提出到2025年這個數字要降低至4.0升/百公里,同時在中國已有88個城市出台了新能源電動汽車支持政策。
㈡ 未來的汽車將會是什麼樣的
未來汽車如下:
1、目前的汽車都是由人駕駛,駕駛員疲勞會引發交通事故。隨著計算機的發展,無人駕駛汽車已經開始,谷歌汽車也進入了實驗階段,未來的汽車將實現無人駕駛的功能。
2、多樣化的燃料。現有的汽車還在燒汽油,以柴油為主,城市部分的計程車開始燒汽油。在未來,汽車燃料將會多樣化,如電力、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更加環保。
3、安全系數的提高。每年都有許多人因交通事故而死亡和受傷。在未來,汽車將實現自動停車、自動制動等功能,提高安全系數,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汽車發展史:
1867年,德國工程師奧托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往復式活塞四沖程發動機。
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KarlBenz)購買了奧托的專利,並在一輛三輪車上安裝了內燃機和加速器。1886年1月29日,卡爾·賓士申請了世界上第一輛三缸汽車專利,專利證書第37435號,獲得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的發明權。這一天被認為是現代汽車的誕生日。注意:賓士。
1886年,德國的戈特利普·戴姆勒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四輪汽車,這應該是四輪汽車的祖先,搭載了1.1馬力的汽油發動機。
1887年,汽車的鼻祖賓士汽車公司成立,1890年成立戴姆勒公司。直到1926年,賓士並入戴姆勒-賓士,並開始生產梅賽德斯-賓士品牌汽車。
㈢ 汽車未來的發展會怎麼樣
首先是動力的改變,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以電作為動力的汽車,越來越多的汽車生產商推出純電力的電源汽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國的特斯拉。電源汽車不僅實現了零排放、零污染、零噪音,相比於汽油來說,也更加實惠,但是目前純電源汽車技術還並不純熟,最大的瓶頸還是在電池技術,隨著石墨烯等納米材料的研發,我相信未來的汽車是電動汽車的時代。
最後就是汽車外形的變化,目前的人們還在追求流暢的線條,剛毅的稜角,炫酷的顏色,寬敞的內部空間。而未來,汽車小型化輕型化才是趨勢。卡車的駕駛室或許也不存在,在貨物裝好後,無人駕駛技術會自動將貨物送到指定地點。鑒於百分之九十的交通事故都是人為原因造成,在無人駕駛技術普及後,汽車碰撞試驗將越來越不必要,車子的儲物功能也不再重要,大多數三廂車兩廂車會被淘汰,變成一廂車。在加上未來更加先進的動力系統,車內空間並不會因為車身的縮小而縮小。
㈣ 未來的汽車市場發展前景怎麼樣
我們在談及未來汽車發展前景之前先說一個題外話,你覺得未來中國汽車行業最有力的競爭者有哪些?大家可能想到特斯拉、蔚來、比亞迪等,那是否有想到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企業「華為」。為什麼要說華為呢,因為未來汽車的發展離不開無人駕駛技術、人工智慧、智能網聯、車載通訊、5G技術等,除了車聯網通訊、晶元這些早已涉足的領域,華為全面進入了未來造車需要的所有關鍵技術領域。
二、未來汽車的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縱觀全球製造業態勢,主要發達國家均以製造業重新升級作為國家戰略,美國計劃迴流製造企業,德國率先提出工業4.0,中國擬定「中國製造2025計劃」。國家層面:國家製造強國領導小組車聯網產業發展專項委員會目前負責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相關政策及指導綱要也頻繁頒布,2020年1月《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2019年12月《推進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2020-2025)》,2019年9月《交通強國建設綱要》,2019年7月《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行業層面: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辦法即將頒布,中國營運車輛智能化運用白皮書頒布。產業態勢:產業鏈體系基本形成,產品技術基本具備產業化條件;產品准入於明年推出,標志著大規模產業化時代來臨;車聯網的網路應用、遠程服務層面技術成熟、飛速發展;車聯網的自動駕駛、智慧交通層面技術正在迅猛突破;地方政府積極性高漲,開展較大規模部署,推動產業發展。
㈤ 世界未來汽車技術發展的十大趨勢是什麼呢
未來汽車技術發展的趨勢:
1、告別黃金時代,高增速及高利潤率難再現
過去三十年復合平均增長率高達兩位數,使得各國廠商能夠在中國市場獲得遠高於國際市場的利潤率。現如今,這樣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市場呈現低速增長,甚至在若干年份仍有可能出現負增長。
2、大量品牌或將消亡,或將退出中國市場
過去三十年的高速成長以及各方對新能源汽車的押注,中國市場如今積累了上百個汽車品牌,其中不少品牌的產銷量遠低於合理的規模水平,這是不健康且不可持續的。
3、大部分中端國際品牌可能會在中國市場失去競爭力
若干領先的中國品牌車企已經在造型、綜合性能、質量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顯示了極強的競爭力,加之其在電動化、網聯化等領域的提前布局,有理由相信,自主品牌們最終能夠復制家電、手機、工程機械等行業的成功模式,即進一步擴張市場份額,同時顯著縮小以至追平中端國際品牌的溢價水平。
4、機器人自動駕駛計程車隊爆發式增長
這一領域可能作為公共服務事業由政府統一進行運營。麥肯錫的研究表明,自動駕駛技術的全生命周期成本(TCO)將在2026年與人工駕駛汽車相當,這意味著一方面,機器人自動駕駛計程車隊將迅速取代傳統計程車車隊,同時新增私家車數量也將大幅被壓縮。
注意:
一、純電動/插電混動
毫無疑問,電氣化是當下汽車技術發展的最大趨勢,前幾年純電動汽車還離我們很遠,現如今已經非常普及了。除了純電動外,插電混動也是未來幾年的主流,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曾預測:插電混動是汽車從燃油時代向電動時代過渡的最佳選擇。
有人說純電動/插電混動只是為了車企迎合國內政策而推出的「騙補」產物,其實不然,國外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明確禁售燃油車的時間了,就在昨天丹麥還再次呼籲歐盟在2040年前全面禁止燃油車。
二、越來越大的中控大屏
關於大尺寸中控屏,有人說是特斯拉開了個壞頭,但其實也有可能是個好頭,就和當年蘋果取消手機鍵盤,正面除了大屏只保留一顆home鍵一樣。
許多年前小編看過這樣一篇新聞——手機屏幕尺寸首次超過了男人小JJ的平均長度,這樣的話題在當年是很「聳人聽聞」的,但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不就是所謂的趨勢嗎?
汽車的中控屏也一樣,雖然現在許多人吐槽、許多人反感,但這就是趨勢,而且這個趨勢還在往更誇張的方向發展,從中控大屏到多屏聯動,再到橫向拉通的整塊大屏,也許再過一些年你就買不到不帶大屏的車了,而現在吐槽大屏的人,未來看起來就和當年那些堅稱手機「盲打」更先進的人一樣過時。
㈥ 汽車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麼
汽車未來發展趨勢是無人駕駛、人工智慧、感測器。隨著雙積分、雙碳目標的政策導向,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是未來出行的大趨勢。目前電動車主要分為純電、插電混動、增程式混動等等。
不管是牢牢掌控新能源第一梯隊的「蔚小理」,還是霸佔混動技術的「雙田」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型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純電車型,電動汽車的優點首先是節約能源,電動汽車的排放量幾乎為0,另一方面,電動汽車的使用成本也要低於其它類型的汽車,由於沒有發動機、變速箱,不需要更換機油、機濾、變速箱油等維護起來的費用也相對較低。
新能源的優勢
增程式混動汽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具有里程焦慮的問題。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增程式混動。增程式混動是在純電動汽車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套作為增程器的燃油發動機+發電機。
在電量充足的情況下,車輛由電池提供的電量驅動汽車,當電量低於一定數值時,增程器開始工作,給電池供電。內燃機不做為驅動車輛的動力來源,只是發電用。
這樣的好處就是在勻速或者低速行駛時,發動機的轉速不受車速的影響,可以保持在熱效率最高的區間進行工作,提供電能,從而起到節油的目的。但是在高速行駛時,當耗電量高於補電量時,發動機就不得不提高轉速,提高輸出功率滿足動力要求,此時必然會導致油耗增加。
考慮到消費者實際的出行需求與用車情況,相比於純電汽車、增程式混動,我認為Phev車型目前是電氣化時代的最優解。
就像領克的幾款Phev的車型一樣,插電混動的車型繼承了燃油車的機械素質,並且通過引入電驅動,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優的油耗、排放以及駕駛性。跟純電動車相比還解決了續航和里程焦慮的問題。
㈦ 汽車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麼
汽車未來發展趨勢如下:
1、無人駕駛汽車。
近年來,「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成了業內的熱詞,業內期望未來打造一款能夠自動完成駕駛操作的汽車,且無需駕駛員的人為干預,至少在某些特定駕駛環境中能實現上述目標。
如今,各大公司均競相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汽車將成為顛覆行業的新產品。然而,至少在未來十年內,尚無法獲得用戶的普遍認可並實現量產,因為還需要打造配套的互聯基礎設施並研發V2V等先進技術。
2、人工智慧。
車企將為其車載信息娛樂系統配置人工智慧軟體,將被用作虛擬私人助理,可根據語音指令作出應對,主導引導駕駛員與導航系統實現人機協作。據最樂觀估計,車企將自2019年或2020年才能引入配置了人工智慧界面的車型。
隨著感測器及其他數據採集設備的應用,人工智慧將發揮重要作用。某些車型已利用人工智慧實現3級自動駕駛,但若想要達到SAE規定的5級自動駕駛,尚有許多與車輛及基礎設施相關的重大改進有待完成。
3、車載資通訊系統(遠程信息處理,Telematics)
車載資通訊系統在評估駕駛員行為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其用途廣泛,可更為精準地確定車險保險,了解更多車輛駕駛的時間及地點的相關信息。經銷商非常看重車載資通訊系統,將其視為監控車載診斷及智能維護服務的一種途徑。
4、車間通信連接(Vehicle-to-Vehicle Connectivity)。
V2V技術在幫助車輛碰撞規避、減緩交通堵塞及提升交通環境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
車輛對一切(V2X)技術使車輛能夠與智能交通信號燈實現信息交通,預計到2023年,所有在售新車將配置V2V技術。據估計,V2X技術的全面配置也應緊隨其後。
5、感測器。
創新型感測器可監控並管控車輛操作,為自動駕駛技術奠定基礎,可共享所需的重要數據。激光雷達、雷達、攝像頭及超聲波設備均屬於感測器范疇,上述設備可大幅提升車輛的安全性、車輛的網路安全性並節省車輛的維護成本。如今,研究人員正致力於將感測器與人工智慧、互聯汽車技術相結合。
㈧ 汽車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1.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居民消費升級拉動了汽車市場需求
隨著國民經濟總量的持續增長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落實,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將會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在此過程中,汽車消費的帶動作用依然存在,家庭以便攜出行、自駕旅遊為目的的購車,都會帶動汽車行業的發展。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4月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改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蔡榮華表示,目前,中國全國汽車保有量大約在2.6億輛左右,千人汽車保有量從原來不到10輛快速增長到180多輛,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目前發達國家千人汽車保有量總體在500-800輛的水平,考慮到人口規模、區域結構和資源環境的國別差異,中國未來隨著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消費不斷升級,城市化逐步推進,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仍然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2.汽車升級換代周期縮短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隨著中國消費者對汽車品質要求的提高以及整體需求的多元化,中國乘用車市場已經進入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階段。汽車生產商為保持其競爭優勢,適應客戶需求,不斷加快汽車更新換代的速度。全新車型開發周期已由原來的4年左右縮短為1-3年,改款車型由原來的6-24個月縮短至4-15個月。據統計,2019年中國汽車品牌廠商共注冊了2881個新車型,汽車車型更新換代速度加快以及新車上市後的持續升級改款需求,為汽車行業提供了市場空間。
3.「節能環保」政策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
隨著全球性能源短缺、氣候異常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各國加強了對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視和扶持。新能源汽車既是解決能源環境制約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國家汽車產業競爭力的著力點。中國將新能源汽車產業列為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出台了全方位激勵政策,從研發環節的政府補助、生產環節的雙積分,到消費環節的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再到使用環節的不限牌不限購,運營側的充電優惠等,幾乎覆蓋新能源汽車整個生命周期。
㈨ 汽車未來的前景
有發展前景,原因:
1 國內汽車市場潛力巨大知,乘用車市場仍將繼續擴大
未來十年,我國仍將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同步加速發展的階段,國內生產總值和居民收入將持續增長,國家也將繼續出台有利於擴大內需的各項政策,加之二、三線城市及農村市場的汽車需求增加,預計我國汽車消費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2 我國將逐步由汽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道國轉變
近年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內知名汽車企業逐漸涌現,汽車生產核心技術和新技術逐漸為國內企業所專掌握,出口規模逐年擴大,我國已經具備了向汽車製造國轉變的基礎。
3 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成為我國汽車發展方向
近年來,我國汽車保有量大幅上升,對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同時造成的空氣污染也日益嚴重。受益於節能環保政策的推出,屬未來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零部件行業將是新的投資增長點,也是未來汽車工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