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雙燃料汽車(油/氣或柴油/氣)屬於新能源汽車嗎國家有補貼政策嗎
雙燃料汽車(油/氣或柴油/氣),因柴汽柴油與燃氣均是化石類燃料,在燃燒過程中都會對大氣形成一定的污染,因此不屬於新能源汽車,國家不會給予相應的補貼,也就是說是不享受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的。
從目前定位的新能源看,主要指可替代化石類燃料的新能源,包含有電力(風電、核電),生物質能燃料等。對汽車類而言,電力型汽車是受國家重點支持的,甚至中石油、中石化與中海油也都相繼加入有相關新能源類協會,並參與到充電站建設等項目中。
Ⅱ 二汽有哪些汽車品牌
產品覆蓋東風、雪鐵龍、富康(查底價|查匹配)和大岳起亞等品牌。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成為國家重點扶持的三大汽車集團之一。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保持了非凡的發展,經營規模和經營效率位居行業前列。自1989年起連續多年位列全國500強行業前十,1997年整體通過IS09001質量體系認證;「東風」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全國汽車行業第一馳名商標。1999年,「東風汽車」成功重組上市。經過3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東風公司先後在十堰、襄陽、武漢建設了三大汽車開發生產基地,擁有雲起、劉琦、齊欣、亓航等汽車製造商,朝陽、南充等發動機製造商,上海浦東、華南兩大新業務增長點。公司已基本形成重、中、輕、轎車大范圍、多品種的產品格局,年汽車生產能力50萬輛。
Ⅲ 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有多少
截至2021年8月,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7億輛,占機動車總保有量的75%。共有12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300萬輛,其中,北京超過600萬輛、成都超過500萬輛,分列前兩位。
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6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達2.7億輛,占機動車總量的75%;新能源汽車保有量417萬輛,與去年年底相比增加36萬輛,增長9.45%。上半年,汽車新注冊登記1042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200萬輛。
其他國家
美國作為世界上的國家,全國3.2億人口,跟據統計在美國沒1000人就有779輛汽車,也就是說全美國汽車保有量最低在2.5億輛以上。
日本是著名的人多地狹,全國也只有37萬平方千米,但是這么小的地方,每一千人平均擁有597輛,全國汽車保有量在0.74億輛。
Ⅳ 中國四大品牌車是哪四大
東風,上汽,一汽,長安
中國四大汽車集團
中國四大汽車集團是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1]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2][3]、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4]4家汽車集團,是國家重點扶持的汽車企業。2009年1月14日,國務院出台了《汽車產業發展和振興規劃》,首次正式提出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四大汽車集團,並鼓勵這四家汽車企業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汽車產業重組兼並。 中國四大汽車集團「十二五」規劃的大致方向與目標盡數出爐,從具體目標上看,除上汽以60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領跑外,其他三大集團都將到「十二五」末的年銷量目標鎖定為500萬輛。按照規劃,四大集團在「十二五」末的總產能將達到2100萬輛。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汽集團」,股票代碼為600104)是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整車上市公司。2011年,通過向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及上海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獨立零部件、服務貿易和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相關股權和資產,上汽集團實現資產重組整體上市,總股本達到110億股。與其他三大集團相比,東風的產品線最為均衡,各品種、各檔次車型全面覆蓋。500萬輛整車銷量,20%的市場佔有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十二五」規劃。2010年,中國長安汽車集團銷售237.88萬輛汽車。其中,中國長安旗下的長安汽車總銷量為190.18萬輛,同比增長35.43%,突破了180萬輛的預期。
Ⅳ 國內汽車業四大四小是指哪幾個
只有國內四大汽車,沒有國內四小汽車。中國四大汽車集團是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4家汽車集團,是國家重點扶持的汽車企業。
2009年1月14日,國務院出台了《汽車產業發展和振興規劃》,首次正式提出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四大汽車集團,並鼓勵這四家汽車企業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汽車產業重組兼並。
中國四大汽車集團「十二五」規劃的大致方向與目標盡數出爐,從具體目標上看,除上汽以60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領跑外,其他三大集團都將到「十二五」末的年銷量目標鎖定為500萬輛。按照規劃,四大集團在「十二五」末的總產能將達到2100萬輛。
(5)國家重點支持什麼汽車擴展閱讀
國內汽車業的現狀
自2018年5月起,車輛銷售迎來了28年來首次下滑。而中國車市持續陷入了持續12個月的低迷狀態,乘用車市場歷月銷量與往年相比持續下滑。今年六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迎來了增長,而商用車卻在繼續下降。
近日,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6月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89.5萬輛和205.6萬輛,比上月環比增長2.5%和7.5%,比上年同比下降17.3%和9.6%。其中,乘用車產銷的環比增速高於全行業。
累計方面,2019年1-6月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213.2萬輛和1232.3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3.7%和12.4%,產量降幅比1-5月擴大0.7個百分點,銷量降幅收窄0.6個百分點。
Ⅵ 新能源汽車政策
新能源汽車政策如下:
1、整體補貼退坡,其中在300km續航以下的車型不再有補貼;
2、鼓勵「換電」,擁有「換電模式」的車輛不受價格門檻的限制;
3、申報數量要求,車企若申報補貼,單次申報清算車輛數量應達到10000輛;
4、使用者要求,非私人用戶(營運車輛)不可拿足額補貼(70%);
5、2020年4月23日至7月22日為新政過渡期。
1、概述:
2020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
截止到2020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約555.7萬輛。總體來看,受益於疫情負面影響的逐步消除,以及國家政策的宏觀指導和地方政策的積極配合,2020年我國汽車銷量呈現先低後高的發展態勢,汽車行業整體表現出了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內生動力。
2、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政策:
在全球范圍內新能源汽車加速發展、外部競爭日益加劇、市場壓力不斷增大的形勢下,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對帶動和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促進汽車產業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
促進消費拉動需求增長是當下國內主要的政策方向之一,汽車作為拉動國內消費的支柱之一,一直是政策重點支持的方向,國家及地方財政獎補政策成為拉動汽車消費的有利手段。
Ⅶ 國內為什麼支持特斯拉
美國禁用華為,我們為什麼不禁用蘋果和特斯拉?
英國和台積電在美國的威脅下,已經確認將終止與華為合作。甚至美國特朗普也表示:一切都是他親自說服的。
可以說,美國舉全國之力封鎖華為,讓華為步履維艱。
與此相反的是,我國卻為引進特斯拉,大開方便之門
主要優惠政策包括:
首個外資獨資的 汽車 廠商,打破多年的合資廠商時代壁壘;
3個月拿地開工,150天內完成主體建設;手續一路開綠燈
多次,共提供貸款185億元。
享受2.475萬元的新能源補貼
這就是上海引入特斯拉所給予的特殊政策,
於是,很多網友也提出一個疑問:
為什麼我們不同等對待,禁用蘋果和特斯拉?
尤其是特斯拉,自從在上海開設工廠以後,銷量上已經超過了比亞迪,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
今年6月份銷量已經達到14954輛,超過25%,已經遠遠甩開了比亞迪。
可以說中國給予特斯拉的支持是獨一無二的地位,正是中國把特斯拉才從「產能噩夢」中拉一把,並親自把它送上電動車王座。
而相應的就是比亞迪的落寞。
很多網友十分困惑:為什麼我們要花這么大的價錢引入特斯拉。特斯拉將給我國工業有哪些積極影響?
今天熊貓就從:產業鏈影響、技術方面、人才效應、國際影響 三個方面來講,可以說引進特斯拉,就是為了彎道超車,解決我們以往在內燃機 汽車 端的落後劣勢。
首先我們看下工業方面:
引入特斯拉最直接目的就是培養 汽車 產業鏈。
實際上這是有先例的。
2011年之前,中國已經擁有較為完整的手機產業鏈,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中國手機品牌也是百花齊放的。
中華酷聯+上波導、夏新等,讓人眼花繚亂。然而以前的這些國產手機好不好用?大家心裡都有數。
之後引入手機霸主:蘋果。
蘋果的技術以及高要求,使得中國手機產業鏈上升一個台階。
而完善的供應鏈產業反哺國產手機品牌,華為、小米、OPPO、vivo、一加、傳音等國產手機品牌正是利用供應鏈的製造和技術優勢迅速崛起。
錘子手機創始人羅永浩曾說過一句經典評論:除了華為,其他國內手機商都是組裝。
這是因為這些手機看似復雜,但是背後是歐菲 科技 、欣旺達、舜宇光學 科技 這樣的手機行業龍頭支撐的。
說實話。
技術永遠是一個國家、一個行業的痛苦,蘋果技術和管理走進來,憑借我們完善的供應鏈掙走了大量的財富。
但同時,這又是一個機會,一個完善產業鏈,可以增加手機技術深度的蛻變。
而蛻變的效果也非常明顯
我們的國產手機已經開始征戰國際市場。
而現在,引入特斯拉在,就是希望它能在新能源 汽車 領域,發揮蘋果這樣的作用。
這是 汽車 「走進來」的戰略之一:技術和生產能力走進來
事實上 汽車 產業鏈深度和長度要遠遠超過手機,是一個巨大的產業產業鏈。
而我國 汽車 工業在政府多年的培養下,已經形成了一個和當初2011年手機產業一樣的局面:
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但是產業分散且頂級技術不夠,缺乏一個有公信力的品牌。
尤其是整車的製造能力基本沒有一個突出點。
國泰君安證券曾在《寧德時代、比亞迪們的下一個十年》報告中提到:中國在電動車產業鏈上最薄弱的環節就是整車製造。
本著哪裡有問題,哪裡就需要解決。
恰好特斯拉就是世界上新能源 汽車 最好的新能源整車製造商。
截止目前:特斯拉中國直接間接供應商達到30多個,另外特斯拉承諾,由於政策支持,將會考慮更多,甚至國內車型百分百國產化。
其中寧德時代、LG南京工廠都將有望成為特斯拉電池供應商、其他的潛在供應商還有幾十家。
而這些原本是屬於日韓等其他發達國家的份額。
可以說在工業上看,隨著特斯拉引入,未來我國 汽車 供應鏈將得到長足的進步和完善。並為國產品牌 汽車 的崛起提供最好機會。
也是突破燃油車技術封鎖的最好機會。
所以從產業鏈上來看,你們覺得引進特斯拉是好處還是壞處?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我
從技術方面上看。
特斯拉的引入,起到「鯰魚效應」,對於國內新能源 汽車 製造商是一記重磅的洗牌。
由於新能源 汽車 是未來 汽車 發展方向,各國都在加大馬力布局新能源 汽車 。
在2009 -2014年,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都投入巨資布局新能源 汽車 。
在這種背景下,2010年9月8日,國務院常務通過《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新能源 汽車 產業被列入戰略新興產業范疇,成為國家未來幾年內重點發展的方向之一。
國家對新能源 汽車 整車的補貼政策標准,最高補貼55000元,加上地方政府補貼,部分車企甚至出現1:1.6的現象。
如此巨大的政策支持下,國內新能源 汽車 商也一度出現100家之多,然而,隨之而來的: 汽車 無資質、產品不符合標准、電池不達標、甚至騙取補貼等丑聞不斷爆出。
不僅國內市場紊亂,連消費者也對電動車失去信心。
甚至連頭部幾個諸如:比亞迪、蔚來、理想等新能源 汽車 廠商也被捲入宣傳的丑聞中。
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長此以往,我國新能源 汽車 將陷入一敗塗地。
可以說我們的新能源 汽車 並沒有往好的發展。
也正是這樣的情況下,改變政策補貼,以及引入世界巨頭特斯拉成為解決這一趟渾水的良葯。
一方面直接嚇走渾水摸魚的偽車企,為市場起到凈化作用。簡介幫助國內其他正規新能源車企。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技術可以倒逼國內真正的廠家走向高端技術化,而不是掛羊頭賣狗肉。
車和家CEO李想呼籲:別再搞丟人現眼的自嗨了,,特斯拉已經打到家門口了。
可以看出以前國產新能源車企是有多麼安逸,時至今日,再也無人敢誇大其詞做PPT新能源 汽車 了。
眾多車企已經重點部署技術研發,
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特斯拉的在新能源 汽車 的地位。
而特斯拉也非常的給力,和國外名牌車企不同,特斯拉致力於改變 社會 ,價格一降再降國產化,Model 3第一次破入30萬而非斂收財富。
甚至馬斯克也給特斯拉畫了一幅發展的藍圖,取名叫「MasterPlan」,這個計劃意思就是,三步走戰略:
一、打造一台牛逼的跑車;
二、用掙到的錢,打造更便宜、銷量中等的車;
三、用掙到的錢,打造更具經濟性的暢銷車型;
也就是說未來的特斯拉價格只會越做越低,和很多以往進口燃油品牌車專注高端完全不同
而這一理念與我國政策完全一致,降價會不斷倒逼比亞迪、蔚來、理想等國內車企技術進步。
而技術進步又會反過來增加我們國產新能源車的競爭力。
如此循環,短期看,我國損失了國內新能源 汽車 話語權,長期來看反而提高了技術和競爭力。
這就是鯰魚效應,以往的小蝦米現在再也無法翻出浪花。而大的車企也將以這條鯰魚作為參考體系,不斷發展自我。
用一句話來概括非常恰當,既然國內一個能打的都沒有,那我就進口一個進來陪練。
過程可能很痛苦,但是打不死的都可能成為世界級車企。
這也是為什麼比亞迪無法承擔特斯拉的作用。在技術上,比亞迪無法對國內車企產生碾壓的效果。自然也無法做到鯰魚效應。
特斯拉的優勢在於三點:電池及管理,自動駕駛和機器化生產車間、可以為我國培養大量的相關技術人才。
總的來說、引進特斯拉可能會暫時讓出我國電動車國內的主導地位,但是在未來,可能打造出我們自己的「特斯拉」。
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發布了第二版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提出了明確的目標:2025年新能源 汽車 的銷量要達到500萬輛,十五年內,插電和混動都是過渡,未來是純電 汽車 的天下。
這目標形成,就要求我國快速打造出自己的供應鏈和車企。
一旦 汽車 供應鏈、車企和人才打造完成,一個類似國產手機與蘋果爭霸的盛世會不會再次誕生?
熊貓還是對這個還是充滿期待的。一旦這個盛世來臨,也就意味著我們有了彎道超車的可能。
當然除了以上三個原因,還有一個因素也很重要,那就是國際影響力。
2019年8月23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稱,他有權利要求美國公司撤出中國。一時間美企從中國逃離的輿論不斷發酵,市場上甚至出現中國工廠可能出現滑梯的預測。結果不但蘋果公司等沒離開,我國還成功引入了特斯拉。一舉打破美國唱衰中國市場的輿論。
除此之外,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建設速度一直吸引求全的眼光,最繁華時,工廠上方每天都有大量的無人機進行拍攝。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甚至調侃道:「特斯拉上海工廠現在需要空中交通管制,因為有太多的無人機飛來工廠上空拍照。」
無數人正在見證的一場「中國速度」正在奔跑,騰飛。僅僅5個月就完成主體建築,一年內建設並投產。
速度之快,令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不斷感嘆:「上海速度」,
這場上海速度就是中國速度,也是中國工廠和市場對美國封鎖我國最強大的實際回擊。至此之後再無人唱衰中國工業。
可以說,特斯的引入是我們無奈之舉,又是我們對電動車市場最強大的一張牌。
在產業上,引入一個龍頭,帶動整個相關產業鏈。
在電動車行業上:起到「鯰魚效應」淘汰騙補、渾水摸魚的假車企。增加競爭力,讓一部分國企能以特斯拉為模板,快速成長。
在人才上,可以培養一大批相關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相關人才。並增強國人的消費信心。
我相信,也許特斯拉只是想掙錢,但是我們國家想掙的卻是未來。一個屬於我們國產品牌 汽車 彎道超車的未來。
Ⅷ 二汽新能源汽車品牌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3
Ⅸ 中國五大汽車集團是什麼
一、上汽集團。
Ⅹ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思考是什麼
1、作為熱門的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因其環保性和技術強度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中國。本文介紹了我國天然氣汽車、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現狀,重點圍繞三類乘用車綜合成本、技術瓶頸、污染物排放、補貼和社會運行成本等發展因素,提出提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相關建議。
4、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在區域內實現小規模運營。考慮到乘用車的采購成本和「燃料」成本,中國的CNG汽車最好,其次是純電動汽車,最後是氫燃料電池汽車。這與產業發展及相關配套設施的成熟度密切相關。中國CNG汽車產業及配套設施成熟。純電動汽車處於商業推廣階段,充電樁配套設施不完善,而氫燃料電池汽車處於發展初期,距離商業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