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算盤有什麼功能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准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
Ⅱ 算盤是什麼世紀誰發明的
算盤究竟是何人發明的,現在無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東漢數學家《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注雲:「刻板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各當一。」可見漢代即有算盤,但形制於近日不同 。不過,中梁以上一珠當五,中梁以下各珠當一,則與現代相同,又據徐岳說,他的老師劉洪曾問學於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即贈傳授珠算之法,可見至遲在東漢已經出現算盤。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算盤的名稱,最早出現於元代學者劉因(1249——1293年)撰寫的《靜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選》無名氏《龐居士誤放來生債》里也提到算盤。劇中有這樣一句話:「閑著手,去那算盤里撥了我的歲數。」公元1274年,楊輝在《乘除通變算寶》里,1299年朱世傑在《算學啟蒙》里都記載了有關算盤的《九歸除法》。公元1450年,吳敬在《九章詳注比類演算法大全》里,對算盤的用法記述較為詳細,張擇瑞在《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算盤,可見,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國就已普遍使用算盤這一計算工具了。
我國的算盤由古代的「籌算」演變而來。「籌算」就是運用一種竹簽作籌碼來進行運算。唐代末年,已見籌算乘除法的改進,到宋代產生了籌算的除法歌訣。15世紀中期,《魯班木經》中有製造算盤的規格。由於算盤普及,論述算盤的著作也隨之產生,流行最久的珠算書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輯的《演算法統宗》。《演算法統宗》是一部以珠算應用為主的算書。全書共17卷,有595個應用題,多數問題摘自其他算書,但所有計算都改用珠算。書中載有算盤圖式和珠算口訣,並舉例說明如何按口訣在算盤上演算。其中開平方和開立方的珠演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來的。書末附錄「算經源流」記載了宋元以來的51種數學書名,其中大部分已失傳,這個附錄便成了寶貴的數學史料。由於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用又簡單方便,因而在我國被普遍應用 ,同時也陸續傳到了日本、朝鮮、印度、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算盤的出現,被稱為人類歷史上計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在電子計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發揮著它特有的作用。
隨著算盤的使用,人們總結出許多計算口訣,使計算的速度更快了。這種用算盤計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當普及,並且出版了不少有關珠算的書籍,其中流傳至今,影響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演算法統宗》(1592)。
算盤的出現,被稱為人類歷史上計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在電子計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發揮著它特有的作用。 現在,已經進入了電子計算機時代,但是古老的算盤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各行各業都有一批打算盤的高手。使用算盤和珠算,除了運算方便以外,還有鍛煉思維能力的作用,因為打算盤需要腦、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鍛煉大腦的一種好方法。
[編輯本段]算盤的傳說
黃帝時代有沒有算賬先生,或者說,有沒有能打會算的「會計」?當今人不得知曉。
傳說,算盤和算數是黃帝手下一名叫隸首的人發明創造的。至今在農村還流傳著隸首當初算賬時,發明的中國式的「阿拉伯」字母。80歲以上的年老人還會寫、會用。這十個字母的寫法: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比如三斤八兩的寫法「�」二斗四升寫法是「‖×」十八丈布寫法「十�」;三尺四寸木材寫法「 ×」。
黃帝統一部落後,先民們整天打魚狩獵,制衣冠,造舟車,生產蒸蒸日上。物質越來越多,算帳、管帳成為每家每戶每個人經常碰到的事。開始,只好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辦法,處理日常算帳問題。有一次,狩獵能手於則,交回7隻山羊,保管獵物的石頭只承認交回1隻,於則一查實物,正好還是7隻。為啥只記1隻呢?原來石頭把七聽成1,在草繩上只打了一個結。又有一次,黃帝的孫女黑英替嫘祖領到9張虎皮,石頭在草繩上只打了6個結,短少了3張。所以出出進進的實物數目越來越亂,虛報冒領的事也經常發生。黃帝為此事大為惱火。
有一天,黃帝宮里的隸首上山采野果,發現一樹熟透的山桃。他爬上樹邊摘邊吃,不知吃了多少,只覺得口流酸水,肚內發脹,再沒敢多吃,跳下樹來,坐在地上休息。
突然發現扔在地上的山桃核非常好看。他一個一個從地上揀起來,一數個,正好20個。他想:這十個桃核好比10張虎皮,另十個好比10隻山羊皮。今後,誰交回多少獵物,就發給他們多少山桃核。誰領走多少獵物,就給誰記幾個山桃核。這樣誰也別想賴帳。隸首回到黃帝宮里,把他的想法告訴給黃帝。黃帝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就命隸首管理宮里的一切財物賬目。隸首擔任了黃帝宮里總「會計」後,他命人採集了各種野果,分開類別。比如,山渣果代表山羊;栗子果代表野豬;山桃果代表飛禽;木瓜果代表老虎、豹子……不論哪個狩獵隊捕回什麼獵物,隸首都按不同野果記下帳。誰料,好景不長。各種野果存放時間一長,全都變色腐爛了,一時分不清各種野果顏色,賬目全混亂了。為這事隸首氣的直跺腳。最後,他終於想出一種辦法。他到河灘揀回很多不同顏色的石頭片,分別放進陶瓷盤子里。這下記賬再也不怕變色腐爛了。由於隸首一時高興沒有嚴格保管。有一天,他出外有事,他的孩子引來一群玩童,一見隸首家放著很多盤盤,里邊放著不同顏色的美麗石片,孩子們覺得好奇,你爭我看一不小心,盤子掉地打碎,石頭片全散了。隸首的賬目又亂了。他一人蹲在地上只得一個個往回拾。隸首妻子花女走過來,用指頭把隸首頭一指說:「好笨蛋哩!你給石片上穿一個眼,用繩子串起來多保險!」聰明人就怕人點竅。隸首頓時茅塞大開,他給每塊不同顏色石片都打上眼,用細繩逐個穿起來。每穿夠十個數或100個數,中間穿一個不同顏色的石片。這樣清算起來就省事多了。隸首自己也經常心中有數。從此,宮里宮外,上上下下,再沒有發生虛報冒領的事了。隨著生產不斷向前發展,獲得的各種獵物、皮張、數字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不能老用穿石片來記賬目。隸首好像再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了。有一次,他上山尋孩子,發現滿山遍野成熟紅歐粟子。每株上邊只結十顆,全部鮮紅色的,非常好看。他順手摺了幾枝,拿在手裡左看右看;又想利用紅歐粟子作算帳的工具,但又一想,不行,過去已經失敗過。隸首獨自一人坐在地上,越想越沒主意了。這時,岐伯、風後、力牧三個人上山采草葯,發現隸首手裡幾串紅歐粟子。人坐在地上發呆。風後問隸首在想什麼?隸首扭頭一看,原是三位老臣,趕忙站起來,把剛才記賬,算帳的想法告訴了三位老臣。風後是指南車創始人之一。他聽了隸首的想法,接過隸首的話說:「我看今後記賬,算帳不再用那麼多的石片。只用100個石片,就可頂十萬八千數。」隸首忙問:「怎麼個頂法?」風後叫隸首把紅歐粟全摘下來,又折回下十根細竹棒,每根棒上穿上十顆,一連穿了十串,一並插在地上。風後說:「比如,今天獵隊交回5隻鹿,你就從竹棒上往上推5顆紅歐粟子。明天再交回6隻鹿,你就再往上推6顆。」隸首說:「那不行!一根棒上只穿十顆,已經推上去5顆,再要往上推6個,那就沒有紅歐粟子可推了。」風後說:「我問你,5個加6個是多少?」隸首說:「當然是11個!」風後說:「對呀!你就該向前進一位。從顆數上看,只有兩個。實際上是11個數。再有,如果獵隊交回九隻鹿,那你怎麼記算?再進一位;9個加11個是多少?當然是20個。從竹棒上的顆數看;只有兩顆紅歐粟子,實際上頂20個數。就是說,每夠十個數,每夠100個數,都要向前進一位。比如,再有獵隊交回80隻鹿,那麼怎麼記演算法?20加80,整100數,再進位,竹棒子顆數就成為一個紅歐粟子。實際上它頂100個數。」隸首又問:「進位後,怎麼能記得下!」力牧接著說:「這好辦,進位後,應劃個記號。比如,十個數後邊劃個圈(10);100個數後邊劃兩個圈(100);1000個數後邊劃三個圈(1000);10000個數後邊劃四個圈(10000)。這就叫個、十、百、千、萬。隸首明白了進位道理後,信心百倍增加。回家作了一個大泥盤子,把人們從龜肚子挖出來白色珍珠揀回來,給每顆上邊打成眼。每10顆一穿,穿成100個數的「算盤」。然後在上邊寫清位數;如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從此,記數、算帳再也用不著那麼多的石片了。算盤,中華民族當代「計算機」前身,5000年前就這樣誕生了。隨著時代不斷前進,算盤不斷得到改進,成為今天的「珠算」。特別是民間,當初認字人不多,但是,只要懂得了算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規程,人人都會應用。
所以,算盤在古老中國民間很快廣泛流傳和被應用。
1996年,IBM科學家用10個原子生成了世界上最小的算盤。
Ⅲ 什麼是算盤
算盤是一種手動操作計算輔助工具形式。它起源於中國,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算盤是世界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現在,算盤在亞洲和中東的部分地區繼續使用,尤其見於商店之中,可以從供應中國商品和日本商品的商店裡買到。在西方,它有時被用來幫助小孩子們理解數字,而一些數學家喜歡體驗一下使用算盤計算出簡單算術問題的感覺。
Ⅳ 算盤是什麼的發明是我國的什麼
算盤是中華國粹,它發明於哪個朝代?河北巨鹿的一件文物給出答案
如今雖然是電子計算機時代,但是中國古老的算盤中所蘊藏的文化仍讓人佩服至極,可能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算盤的運算規則,故而也無法了解這項發明的偉大。
每一串珠從左至右代表了十進位的個、十、百、千、萬位數。以手指撥珠的規則進行運算可以解決各種復雜的計算,甚至可以開多次方,在現代計算機沒發明之前,中國算盤一直是世界計算技術的符號,如此古老的技術誕生於哪個朝代歷史學家們卻一直爭論不休,直到一件文物的出土才讓人們知道了答案。
因此,專家們認為算盤應該可以推到唐代,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盛世,經濟文化都非常發達,因為商品經濟的需要發明算盤,最後流行於宋代也並非沒有可能
Ⅳ 算盤是什麼東西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
Ⅵ 算盤的用途有什麼,算盤的發明與作用
2007年11月,英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獨立報》評選出101件改變世界的小發明,中國的算盤有幸獨占鰲頭。在電子計算器沒有普及的古代,算盤用快節奏的准確運算征服了世界。在計數運算的同時,算盤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表現出非同一般的生命力。
上圖_ 算盤的 頂珠、上珠、下珠、底珠
歷史悠久 初具雛形
顧名思義,算盤就是一種輔助計算的手動工具。一般來說,算盤外用木框,內貫直檔,檔數多為奇數,以九至十五檔為主。每檔串珠,檔有橫梁,分上下兩梁,樑上為「上珠」,共有兩珠,一珠計五,梁下為「下珠」,共有五珠,每珠計一。
在算盤出現之前,人們採用結繩計數。東漢鄭玄的《周易注》中記載:「古者無文字,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九家易》中也認為:「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上圖_ 公元前305年的《清華算表》
時至商朝,甲骨文中出現了一到十的單字,以及百、千、萬等13個計數單字。春秋時期,用竹籌通過縱式和橫式兩種擺法,進行簡單的計數和算術。有了數字和,為以珠盤為基礎的珠算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東漢數學家徐岳撰寫的《數術記遺》,收錄了14種古代演算法,其中第13種就是珠算,並稱「珠算,控帶四時,三才」,這是最早有關珠算的記載。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進行了注釋:算盤「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間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說明當時的算盤結構和現在頗為類似。中華豐富的經驗總結,孕育了算盤的出現。
上圖_ 《數術記遺》是東漢時期編撰的一本數學專著,內有的十四種演算法
立足計數 功不可沒
算盤的功能在於計數和運算。中國古代以十進位制計數,這一確定了滿十進一的計數規則,並且用位值決定數字的大小。十進制的優越性在於計數簡便和應用廣泛。古羅馬只有7個數字型大小,數字稍大就計數繁縟。古巴比倫和古分別採用20位制和60位制,計數運算相當困難。難怪在《數學手稿》中稱贊十進制是「最妙的發明之一」。十進制在算盤上得到了完美的應用,不僅可以加減任意的數字,還能用位值標示數字的大小。
正因如此,算盤在古代堪稱「寶工具」。宋代數學家謝察微編寫的兒童啟蒙讀物《謝察微算經》,是現存最早的珠算書,書中提及:「中,算盤之中;上,脊樑之上,又位之左;下,脊樑之下,又位之右;脊,盤中橫梁隔木。」表明算盤不但在形制上和現在更接近了,還說明算盤在宋朝已經相當普及了。
上圖_ 張擇端 的《清明上河圖》中,一家名為「趙太丞家」的招牌的醫葯鋪,櫃台上有一個十五檔一四算盤
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中,畫卷左側「趙太丞家」鋪子的櫃台上,赫然放著一把十五檔算盤。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用盤算計算出《大統歷》,這一歷法貫穿了整個明王朝,歷時近三百年。
2開12次方的25位根是多少?即便當下,也是一道的難題。古代算盤應用達人朱載堉(yù)首次找到了答案。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朱明皇室朱載堉用的雙排八十一檔大算盤得出准確結果:1.059463094359295264561825,算盤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朱載堉的成果比歐洲人早了數十年。算盤深入商業、數學、教育等領域,突顯出獨具匠心的非凡智慧。
上圖_ 明代黃花梨算盤
快捷方便 計算神器
算盤的特點與運算的快速精準息息相關。1946年,美國在日本舉辦一場計算比賽。一方是日本珠算高手,另一方是熟練使用加法機的美國會計。比賽結果顯示,除極大數乘法外,算盤在所有算均占據上風。算盤的優勢在於計算準確,誤操作率低,隨用隨算,而且可以多線程計算,這是普通計算器無法比擬的。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開始研製。當時國內僅有兩台104計算機,承擔著大量繁重的計算工作。很多數據無法及時計算,遲滯了整個研製進程。科學家用盤算、計算尺和手搖計算器進行人工計算。能和在一起,把算盤稱為「超級計算機」恰如其分。看似弱小的算盤,實際上蘊著巨大的能量。
上圖_ 清朝十三檔二五算盤
文化積淀 屢見不鮮
算盤的應用不止如此,它還在文學作品中屢屢現身。宋末詩人劉因寫的《靜修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盤」為主角的詩,詩曰:「算盤:不作瓮商舞,休停餅氏歌。執籌仍蔽簏,辛苦欲如何?」元雜劇《龐誤放來生債》中,也有算盤的橋段:「咱人這家有萬頃田,也則是日食的三升兒粟。博個甚睜著眼去那利面上克了我的衣食,閑著手去那算盤里撥了我歲數。」
《》中,好漢蔣敬的外號是「神運算元」, 施耐庵將其描寫成一個有著上二下五珠的十五檔大算盤。《紅樓夢》第22回中,賈府舉辦猜謎游戲,迎春用「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作為謎面,謎底就是「算盤」。文化作品中的算盤初心不變,精髓依舊。
上圖_ 時期的石印本《珠算口訣書》
漂洋過海 享譽海外
其實,算盤早已名揚天下了。十紀時,算盤傳到了日本。與中國古代十六兩計重不同,日本實行十兩計重製,因此,將算盤改良為上一珠下四珠的式樣,算珠也由珠形變成了菱形。目前,珠盤在日本依然方興未艾,全國分布著近7000家培訓機構,每年有超過50萬人參加珠算技術定級考試。進入十五世紀,、和越南等國也開始使用算盤了。
研究表明,練習珠算有利於提高計算能力,右腦潛力。美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在150所小學引入珠算課,在加利福尼亞建立了「珠算研究中心」,而且以西海岸為中心,在小學全面推行珠算課程。在英國、芬蘭、匈牙利也有類似的課程。巴西有21所高校將珠算作為必修課。尚比亞也掀起了珠算學習熱潮。算盤的全球性推廣,意味著世界對中式才智的充分認可。
上圖_ 老算盤
在漫長的實用過程中,算盤和生活緊密融合,形成了精彩紛呈的算盤文化。新竹城隍的山門上,懸掛的一架大算盤,用來記人功過,算盤兩旁有一副對聯:「世事何須多計較;自有除。」這是對算盤應用的高度概括,也是算盤文化的價值體現。2013年12月,中國珠算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算盤配饗殊榮,眾望所歸,名副其實。
:計白當黑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江志偉 《中國民俗中的算盤文化》
【2】趙 銘 《算盤:中國使用最廣、影響更大的計算工具》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 絡 歸原 所有
以上就是與算盤的用途有什麼相關內容,是關於算盤的分享。看完算盤的發明與作用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Ⅶ 6AT性能非常好,為什麼很多車型沒有使用它
6AT性能非常好,為什麼很多車型沒有使用它?作為汽車的核心組件,模型的三個性能性能和對性能和穩定性的多方需求具有很大的關系。這些是他們一再嘲笑自己的原因:配置越來越花哨,但三個主要碎片仍然無法接受。作為三大件之一,這輛車的四個品牌也在汽車的駕駛體驗中發揮輕質作用,以及傑欽,Effu,Jette和Gottrak的四個品牌也成為世界頂級變速箱供應。商業。在國內汽車市場,尤其是20萬噸的型號,愛情的6AT變速箱非常受追捧,許多獨立品牌模型也是賣點之一,但我不知道你是否有任何人。有人發現,作為全球一流品牌,它從未配備過一個喜歡這封信的凝膠盒。這是什麼?
什麼是算盤?算盤是汽車公司的最佳市場利潤點,而CVT的差異不超過6AT差異,但挑選成本的成本較低,CVT傳輸可以有效改善本田模型。自行車利潤,這也是本田汽車沒有配備情書變速箱的利潤動機。因為它沒有成本效益,CVT傳輸易於做,只要沒有大的聲譽滑坡,它可以提高利潤點,即汽車為什麼要改變?
Ⅷ 關於算盤你知道什麼
算盤( abacus)是一種手動操作計算輔助工具形式。它起源於中國,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算盤是世界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
算盤在亞洲和中東的部分地區繼續使用,尤其見於商店之中,可以從供應中國商品和日本商品的商店裡買到。在西方,它有時被用來幫助小孩子們理解數字,而一些數學家喜歡體驗一下使用算盤計算出簡單算術問題的感覺。
(8)汽車算盤是做什麼的擴展閱讀:
算盤形制
算盤的新形狀為長方形,周為木框,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從九檔至十五檔,檔中橫以梁,樑上兩珠,每珠作數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數一,運算時定位後撥珠計算,可以做加減乘除等演算法。
現存的算盤形狀不一、材質各異。一般的算盤多為木製(或塑料製品),算盤由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日的算珠,中有一道橫梁把珠統分為上下兩部分,算珠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為9檔、11檔或13檔。檔中橫以梁,樑上1珠,這珠為5;梁下5珠,每珠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