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應該怎麼做
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方面的劣勢主要表現為在主流新能源汽車領域如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方面缺乏核心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在技術創新的能力方面,我國目前仍主要停留在改進型技術創新方面,技術創新能力普遍較弱。
資源察賦方面劣勢是石油資源相對缺乏,開采難度大,難以長期依賴進口;煤炭資源比重過高,存在較大的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天然氣資源分布不均衡,過於集中在分布西部地區。
在資金方面也存在劣勢:與豐田汽車、通用汽車等大型跨國汽車公司相比,我國國內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實力相對較弱,在國內金融發展市場相對滯後的情況下,我國國內企業難以承受大規模推廣新能源汽車產業所需要的大量資金投入。
在政府方面,盡管我國財政收入規模較大、增長很快,但可用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發和推廣的資金相對不足,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
人力資源方面的劣勢主要表現為:盡管我國研發人員總數很大,但在新能源汽車研發方面的人才相對缺乏,並且就研發人員的素質而言,與發達國家也有較大差距。
在產業內競爭與合作方面存在的劣勢為:國內汽車企業互相之間合作意願較低,很少通過合作研發與推廣來降低風險和成本;目前除奇瑞、吉利等少數廠商外,國內主要汽車廠商如一汽集團、上海汽車、東風汽車等對長期依賴合資企業,導致技術創新能力下降。
㈡ 新車企如何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第一支傳統動力的汽車生產背景的車企所成立的子公司,第二支隊伍則是瞅准新能源汽車機遇的新造車企業。
不過,新能源汽車固然是大勢,想要進入這個競爭隊伍卻也不是簡單的事情。今年8月12日,國家工信部於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修訂徵求意見稿)》,大幅提高了新能源汽車的准入門檻,共包含17項准入條件,從技術、資金到研發等多方面進行了嚴格限制。其中有8項「否決條件」,申請的企業只要超過兩項的「否決條款」未達標,就會被認定為不符合「准入條件」。而這8項「否決條款」主要關注新能源汽車的開發和製造技術,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更需要多年的技術積累,這些嚴格的規定無形中就讓那些沒有集團背景的中小型企業和新成立的新造車公司處於劣勢。
目前,獲得正式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有北汽新能源、五龍長江EV、長城華冠前途汽車,現在奇瑞新能源的生產項目已獲發改委通過,相信在不久之後發改委也會發布相關公告。
這四家企業中,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分別是北汽集團和奇瑞汽車旗下子公司,也就是第一支隊伍——有傳統動力汽車生產北京的車企的子公司,長江EV其實也是屬於第一支隊伍,只不過其母公司五龍電動車集團是以生產新能源商用車為主,而非乘用車。只有長城華冠前途汽車,是一家此前沒有任何整車生產背景的新造車企業,這也正是為何前途汽車獲得「准生證」引發業界強烈關注的原因。
業界曾盛傳發改委只發放10個准入名額,不過這一說法後來也遭到發改委工作人員的辟謠。盡管如此,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新能源汽車生產門檻會越來越高,國家會合理控制進入門檻生產的企業數量。
因此,還有哪些企業能獲得為數不多的新能源汽車「准生證」,成了業界熱議的話題。
在第一支隊伍中排隊的企業不在少數。因為目前國內外大多數傳統動力汽車主機廠都進入了新能源領域,不過各廠商對新能源汽車的重視程度並不相同,有的是把新能源汽車開辟成一個部門,希望能把新能源業務逐漸發展成與傳統燃油汽車同等重要的部門,有的則是選擇把新能源汽車業務單拎出來,成立集團之外的新的公司獨立運營,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均是如此。而目前很多在售的新能源汽車其實都沒有獨立的新能源生產資質,都是通過借用母公司生產資質或合資股東生產資質等形式生產銷售,如上汽、一汽、廣汽、吉利、江淮等都依靠母公司。
目前呼聲最高的是長安新能源和吉利新能源。長安集團於2008年便成立了獨立的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長安也已宣布未來十年將投資180億元,大力發展新能源車領域,目標到2020年長安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40萬輛。
相比長安新能源,吉利新能源還只是吉利汽車的一個項目,不過吉利也給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視。去年11月18日,吉利汽車發布其新能源戰略「藍色吉利行動」,並斥資300億元在浙江義烏規劃興建了新能源基地。今年4月,吉利又投資80億元在杭州大江東落戶了新能源整車項目,10月,吉利汽車旗下新能源商用車品牌「遠程汽車」也正式發布,加上知豆、康迪的業務,吉利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其實也不小。按照吉利汽車此前的規劃,要在2020年實現新能源產品銷售佔比達到90%以上。
其他尚未單獨開辟公司的上汽新能源、廣汽新能源、江淮新能源則還有更長的路要走,目前來看暫且還是保持借用母公司生產資源和資質的狀態。
說完了看起來最有實力的第一陣營,下面再來看看第二支隊伍:新造車企業。
說起新造車企業,就更多了,主要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互聯網造車公司,一類是汽車供應商造車。前一類以樂視、車和家、開雲汽車、雲度汽車等為典型,後一類則以萬向汽車、億緯鋰能、成飛集成為典型。
樂視自然不必說,一場bigbang發布會之後大家對賈躍亭的造車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工廠有了!8月10日,樂視超級汽車工廠在莫干山落戶,一期項目投資60億元,年產能為20萬輛整車;二期擴產產能20萬輛整車,項目投資60億元。同時,樂視還與浙江省政府合作,在莫干山建立了涵蓋智能互聯網電動汽車製造、生態展示、觀光體驗的樂視超級汽車生態體驗園區。
車和家是李想的第三次創業,他一直堅定著要自己建廠、自己生產的決心。和樂視在莫干山工廠落戶同一天,8月10日,車和家位於常州武進的智能汽車製造基地在正式奠基並開工建設,工廠的設計產能將達到30萬輛,整體投資50億元人民幣,一期預計在2017年年底前竣工投產,率先投產SEV,先形成20萬輛的年生產能力。等到天時地利人和,車和家便會向發改委申請資質。
萬向集團創始人魯冠球同樣也有一個造車夢,手握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萬向集團在2013年收購了美國鋰電池生產企業A123,2014年收購了破產的菲斯科汽車,並改名為卡瑪,正式進軍造車領域。不過萬向的造車之路卻格外坎坷,高調收購菲斯科之後,卻遲遲不見具體的整合動作。直到今年10月,才宣布Karma國產項目將在杭州投資25億元人民幣,建設年產能為5萬輛的增程式純電動新能源車。
其他開雲汽車、雲度汽車、億緯鋰能、成飛集成則不在此一一展開。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個著名的互聯網造車公司蔚來汽車則不在排隊隊伍中,因為它已經選擇了代工模式。今年4月,蔚來汽車宣布與江淮汽車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電動汽車領域進行全面戰略合作,整體合作規模將達到 100 億元。據悉,雙方合作的首款產品為蔚來汽車首款批量生產的電動乘用車,預計將於 2017 年底上市。
㈢ 新能源汽車怎麼「防火」各大汽車品牌都是怎麼做的
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防火是至關重要的!很多車企在防火方面都做了很多功課,下面筆者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車企們都是如何給汽車進行防火的?
當然還有不少汽車品牌,有屬於自己的電池!比如琥珀電池、811電池、NCA電池、4680電池、NCM電池、大模組電池、鋰金屬電池、固液混合電池等,這些電池都少不了防火技術的加持。電池防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以後會有更多的車企,能有更多防火技術被研發出來!
以上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㈣ 新能源未來將至,車企要怎樣在高速發展中找到安全之道
新能源電動車在目前這個時代是比較受追捧的,因為他們的環保性非常的好,對於能源的消耗也極低,不需要依靠任何的燃油就可以行駛,非常的便捷,而經濟方面也是比較便宜的,特別是現在這個油價已經達到了八九塊。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很多的燃油車主放棄了燃油車,轉向了新能源電動車,但是新能源電動車一些安全性的問題也讓他們很是頭痛,因為此前的一些新聞都在說著,新能源電動車的安全性能非常的差。新能源電動車的未來將至,車級要怎樣在高速發展當中尋找安全之道呢?
㈤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如何進行創新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與核心技術研發創新能力,具備更加雄厚的創新模式與創新能力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夠躋身於世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樹立自身的形象品牌,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經濟實力的發展。我認為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
合作創新在我國的汽車行業中得到了較好的反響。合作創新的各企業之間有著相同的目標與共同的利益,需要共同承擔研發新產品、新技術的責任,同時享有共同的利益與風險承擔責任。所以,合作創新就是將企業的利益聯繫到一起,共同規劃與制定出相同的發展目標,共享研發的新技術與新產品成果,共同面對產品研發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與投資風險。這種多方共贏的合作模式下,合作企業能夠分擔風險、共享成果,還能夠取長補短,最大程度的減少產品研發過程中的成本費用,有效實現資源共享與互補,為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供更良好的技術基礎。
㈥ 新能源汽車難以發展國內眾多車企已有應對措施
近兩年國內的汽車市場下滑確實讓很多人「戰戰兢兢」,原本以為傳統汽車市場經濟的下滑,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沖擊,但是,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同樣不理想。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中國汽車市場在2019度的總銷量為2576.9,同比下滑8.2%,而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120.6萬,同比負增長4%。
最後
據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稱:「目前,新能源汽車整體的行業利潤率還比較低,行業盈利是很難。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將使得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處於虧損狀況,這也說明新能源汽車產業仍然是需要國家給予支持的,還不能完全走上市場化。」雖然上述的車企中都已經有了應對2020年的方法,不過歸根到底也只是提升銷量的手段,對於如何盈利,新能源車企如何「過冬」,仍然要看2020年的表現,特斯拉國產下線雖然發揮出了「鯰魚效應」,但是同樣在漁網內的「沙丁魚」,又真的能堅持到上岸的時刻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㈦ 傳統車企會如何轉型新能源車市場的「蛋糕」又該怎麼分
我認為傳統車企想要轉型就必須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而新能源汽車的“蛋糕”必須要給傳統車企留下足夠的空間和機會。
在新能源企業不斷取得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傳統車企則顯得非常沒落,因為傳統車企依舊專注燃油車的發展和製造,所以才導致傳統車企出現了市場份額不斷流失的問題,如果不積極轉型,必然會導致傳統車企的市場份額全部被新能源企業吞並。
雖然新型新能源車企的發展速度較快,但是由於傳統車企在汽車製造方面有著寶貴的經驗和技術力量,這使得傳統車企想要實現新能源汽車轉型,其實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只要傳統車企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發展新能源汽車領域,必然會使得傳統車企在新能源市場上分一杯羹。
㈧ 各大車企是怎麼防止新能源起火有哪些技術
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防火很重要!很多車企在防火方面做了很多功課。下面,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車企是如何炒車的。新能源最重要的是電機和電池。想要高續航,就得有大電池容量!在這種情況下,防火就顯得尤為重要。畢竟保證安全是第一位的。那麼各大汽車品牌是如何防火的呢?眾所周知,比亞迪汽車使用的電池是刀片電池,可以承受穿刺傷害,在穿刺時保護電池。
和彈匣電池的設計完全不同。長城的大禹炮台又堵又稀。如果電芯著火,大禹電池直接將這部分失控的熱量輸出到電池組外部,然後利用自己的技術直接冷卻電池組內部的電芯!失控的熱量被輸出到沒有失控的地方降溫。這是長城大禹電池,廣汽Ean電池用的是彈匣電池。顧名思義,他把電池放在保護盒裡。當車輛有外部沖擊時,彈匣本身會保護電池免受沖擊,同時如果電池著火,彈匣本身也能起到阻擋的作用。這樣既能防止外部沖擊,又能防止內部直接燃燒,增加了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