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車市因何回暖中汽協預計五年後年銷3000萬輛
對此,陳士華表示:「近幾個月中國汽車出口表現強勢,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新冠疫情對東南亞、中東、俄羅斯等市場影響減弱,海外車市逐步恢復;二是歐洲新能源市場發展迅速,為出口提供了更多機遇。」
不過,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前11月汽車企業出口為85.0萬輛,仍呈下降趨勢,同比降幅為7.3%,較1-10月收窄5.4個百分點。分車型看,乘用車出口64.4萬輛,同比下降0.4%;商用車出口20.7萬輛,同比下降23.8%。
陳士華指出,車企對12月出口量很有信心,根據企業訂單量情況推測,今年全年同比降幅會縮至5%左右。
事實上,「十四五」期間中國汽車行業將經歷一輪轉型升級的爬坡過坎期。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新機遇。而經過本輪升級的中國汽車產業將更加具備國際競爭能力,中國汽車市場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在2021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上表示,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總銷量預計在2630萬輛,同比增長4%。其中新能源汽車預計銷量180萬輛,同比增長40%;乘用車預計銷量2170萬輛,同比增長7.5%;商用車預計銷量460萬輛,同比下降10%。
盡管從行業發展態勢看,隨著國內經濟大環境的持續向好,以及促進消費政策的帶動,市場需求仍將繼續恢復。但也應注意到,當前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全球疫情蔓延在歐美等國家造成二次沖擊,進一步遲緩世界經貿復甦進程,間接影響中國經濟增長。同時,近期出現的晶元供應緊張問題也將在短期內對汽車生產造成一定影響,行業生產節奏可能會有所放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今年最強增長,7月車市全面復甦,僅一家車企例外
尾聲:今年7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3萬輛,同比大幅增長36%,這個增幅不僅超過新能源汽車,還遠遠超過了車市大盤。或許它就是「兩田」逆勢增長的秘密武器,可能也將成為未來車市發展的重要力量。
文|?葫鹿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2021年全球汽車銷量是怎樣的
受疫情影響,2021年全球汽車市場持續低迷,2020年7月汽車市場逐步復甦,9月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速由負轉正。2021年7月,全球乘用車總銷量為614.4萬輛,同比下降8.9%。1-7月累計銷售4758萬台,同比增長21.1%。在2020年低迷的市場中,中國汽車市場的主導地位十分突出。2019年,中國乘用車銷量佔全球份額的29.2%。
2020年2月,中國的份額超過了美國和日本。它在3月份迅速反彈,4月份創下歷史新高。下半年的趨勢相對穩定。2021年7月,中國乘用車市場份額為30.3%,環比略有上升,較2019年同期上升4.3個百分點。就車輛類別而言,2021年上半年全球乘用車銷量約為2684萬輛,同比增長24%;全球客車銷量約32萬輛,同比增長21%;全球特種車銷量約1381萬輛,同比增長33%。從全國范圍來看,2021年上半年前十名國家的車輛總數約為3249萬輛,占總數的79%。
具體來說,今年5月,幾個品牌的銷量增長了50%,其中大眾品牌增長了75%;Stellantis的銷售額增長了42%;寶馬品牌增長50%;梅賽德斯-賓士增長28%;沃爾沃汽車銷量增長47%;福特上漲10%;現代汽車的銷量增長了55%,豐田汽車的銷量增長了27%,日產汽車的銷量下降了14%,起亞汽車的銷量增長了28%。
4. 報告稱全球汽車銷量2023年恢復到疫情前高點
根據汽車新聞數據中心的數據,2019年美國輕型車銷量共計1710萬輛。美國市場約占斯巴魯銷量的三分之二。
中村說,斯巴魯今年美國銷量預計約為60萬輛,而疫前的預測為70萬輛。他補充說,明年這一數字可能會增長到66萬左右。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5. 4月汽車銷量首現正增長,中國車市真的開始復甦了嗎
2020年1月底,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大面積爆發,讓原本蕭條的國內汽車市場再陷「雪上加霜」的困境。但隨著國內疫情形勢逐漸好轉,加之國家、地方政府都紛紛出台政策進行產業支持以及人們出行思想的轉變,國內汽車市場開始出現回暖的跡象。
從日前乘聯會正式對外發布的關於中國乘用車市場最新數據顯示,4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總數為142.9萬輛,同比下滑5.6%。其中,轎車車型仍是「主力軍」,環比上漲39.3%,共售出約69.3萬輛;SUV車型次之,月度總銷售量和轎車相差約3.3萬輛。此外,1-4月的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銷售444.5萬輛,同比下滑32.7%。
△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吉利汽車、東風日產、長安汽車、一汽豐田、長城汽車、廣汽本田、東風本田成功躋身4月銷量榜TOP10
?
一汽大眾再度超越上汽大眾,憑借162314輛的當月銷量和11.1%的同比增長表現,成為本月品牌銷量冠軍。名列亞軍的上汽大眾在4月則出現同比下滑現象,約為-8.1%。不過,除了上汽大眾外,包括長城汽車、廣汽本田、東風本田、北京現代等品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作為自主品牌的長安汽車,卻同比上漲74.5%,表現還是非常驚人的。
4月轎車銷量榜
「軒朗之爭」難舍難分,合資品牌仍占上風
NO.1 日產軒逸
近年來的「軒朗銷量大戰」,幾乎車圈無人不知。這次,軒逸以領先4281輛的成績力壓朗逸,坐得4月轎車銷量「老大」的位置。作為日產銷量的「頂樑柱」,它依託老款車型不錯的口碑和換代之後性能升級、外觀內飾革新、更為低廉的市場售價,再度成功防守大眾等品牌的圍追堵截。
○車型詳情點這里查看→汽車測評 | 全新軒逸硬核回歸,「軒朗銷冠之爭」再度上演,你站哪邊?
NO.2?大眾新朗逸
實力一向不弱的朗逸,4月銷量表現顯得略有遺憾。但就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從未跌出前五的它,在迎來2018年大改款之後,整體產品力著實提升不少,消費者的認可度也有所加大。與軒逸的PK未曾停止,下月「再戰」!
NO.3?卡羅拉
撐起一汽豐田「一片天」的卡羅拉,在本月也成功躋身轎車銷量前三甲。除了擁有扎實穩固的日系做工,省油也是不少消費者中意它的原因。不錯的品牌口碑,也讓人們更為信賴。
4月SUV銷量榜
哈弗H6穩居第一,「自主三強」力壓合資品牌
NO.1 長城哈弗H6
長居SUV銷量榜榜首的長城哈弗H6,在本月雖同比下滑-4.8%,但仍以23589輛的優異成績領跑。據悉,這可能已是它的第80多個月度冠軍了,摺合後將近7年的「鋼鐵」業績,讓眾多車企不得不感到佩服。這實力還是杠杠的!
NO.2?長安CS75
作為 「自主三強」的昔日老大哥,長安近年來的表現一直不佳。而這款CS75的推出,無疑讓其又火爆了一把。自PLUS版本上市,銷量就呈現大幅增長,本月更是同比上漲168.2%,2、3月一度直逼哈弗H6,這匹「黑馬」確實讓哈弗感到「虎軀一震」了。
○車型詳情點這里查看→深度評測長安銷量擔當-CS75 PLUS,10-15萬最值得買的SUV?
NO.3?吉利博越
沉寂了好久的博越這次終於又發力了,以17033輛的銷售成績位列第三。雖然超越了上月排在前面的奇駿、途觀和本田CR-V,但是長安的「半路殺入「,想必也是在其意料之外的。同時,與第四名的本田CR-V僅有不到600輛的差距也讓它更為不安。確實,一不小心分分鍾就跌出前三。
此外,還有兩款車型十分引人關注。那就是與去年同比增長高達715.5%的比亞迪宋和首次沖進TOP15的廣本皓影。自主、合資「雙黑馬」,沖擊前五的潛力或許也不是沒有。
4月MPV銷量榜
「神車」五菱宏光所向披靡,多數車型銷量有所下降
NO.1?五菱宏光
MPV車型向來主打空間布局大小和裝載力,而被消費者們稱為「國民神車」的五菱宏光,在這方面從來就沒輸過。兩年穩定在超過2.2萬輛的銷量數據就足以證明,而且這個成績目前來看,其它品牌車型還真的很難以超越。雖然,宏光同比有所下降0.2%,但依舊比排在第二名的別克GL8多1.3萬輛。
NO.9 寶駿 RM-5
歷經寶駿品牌轉型後的新寶駿RM-5,在本月也交出了2189輛的銷售成績,踏入前十行列。跨界打造與智能形象,加上大眾可接受范圍內的售價,很可能成為家用MPV市場中的「一支潛力股」。
NO.12 比亞迪 宋MAX
去年同期還能位列前五的比亞迪宋MAX,在今年4月急劇下滑,一下更是跌出前十。同比下降了78.4%,可謂是有點慘淡。
4月新能源銷量榜
比亞迪秦發力奪冠,特斯拉Model3慘遭「碾壓」
NO.1?全新比亞迪秦EV
在新能源市場PK中,比亞迪可算是「扳回一局」。全新秦EV更是以5096輛的銷量表現超過特斯拉王牌產品——Model3,位列4月新能源車銷量榜第一名。
NO.3?特斯拉Model3
曾在3月以10160輛的成績穩坐銷冠的特斯拉Model 3,在4月份卻直跌第三,銷量僅3635輛。不過,綜合1-4月的新能源汽車總銷量數據來看,19705輛的成績還是足以讓它名列榜首。
此外,兩款造車新勢力車型也首次現身前十名單,分別是月度銷量2907輛的蔚來ES6和最近話題熱度極高的理想ONE。
評中評說:
時隔21個月,國內汽車市場終於首次迎來銷量正增長。但相比而言,新能源和MPV車型仍未走出低谷,整體表現平平甚至不佳。各地政府目前也正積極進行扶持和傾斜,包括新能源相關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將延長至2022年底等。充電樁方面,也將進一步加快建設速度。截止到今年4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已達128.7萬台。其中,公共類充電樁比3月新增5千台,同比增長39.8%。或許到今年年底,新能源市場有望復甦。
不過,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受全球疫情影響,目前整個社會的運轉還未100%恢復,國內汽車市場也尚未達到正常情況。所以,4月的汽車銷量表現並不能代表中國車市已經開始跨入上升期,同比增長的數據也是應對「特殊時期」而生的,還需多方面權衡。至於何時才能真正走出「寒冬」,還要看全國經濟大環境走勢和相關汽車政策的落實情況,靜待觀望。
當然,疫情同樣是關注重點,如果全球能盡快得到有效控制,預計2020年汽車行業將同比下降僅15%;如果防控不佳,甚至會達25%。(圖/文 汽車評中評 二吱子)
註: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相關數據來源於乘聯會及中汽協官網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疫情面前,車企面臨巨大挑戰,該何去何從
作者:孫婉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