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分別是什麼意思,解釋通俗易懂一點
所謂上,就是指高電平;所謂下,是指低電平。上拉,就是通過一個電阻將信號接電源,一般用於時鍾信號數據信號等。下拉,就是通過一個電阻將信號接地,一般用於保護信號。
這是根據電路需要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干擾,增加電路的穩定性。
假如沒有上拉,時鍾和數據信號容易出錯,畢竟,CPU的功率有限,帶很多BUS線的時候,提供高電平信號有些吃力。而一旦這些信號被負載或者干擾拉下到某個電壓下,CPU無法正確地接收信息和發出指令,只能不斷地復位重啟。
假如沒有下拉,保護電路極易受到外界干擾,使CPU誤以為被保護對象出問題而採取保護動作,導致誤保護。
上拉下拉,要根據電路要求來設置。
⑵ 什麼是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各有什麼作用
一、上拉電阻:將一個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與電源VCC相連,固定在高電平。
作用:上拉是對器件注入電流;灌電流;當一個接有上拉電阻的IO埠設置為輸入狀態時,它的常態為高電平。
二、下拉電阻:將一個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與地GND相連,固定在低電平。
作用:下拉是從器件輸出電流;拉電流。當一個接有下拉電阻的IO埠設置為輸入狀態時,它的常態為低電平。
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2者共同的作用是:避免電壓的「懸浮」,造成電路的不穩定。
⑶ 什麼叫上拉電阻,下拉電阻,有什麼作用何時採用
上拉電阻是直接接在電源上,接二極體的時候電阻末端是高電平,下拉電阻是直接接到地上,接二極體的時候電阻末端是低電平。
左邊的是上拉電阻示意圖,右邊的是下拉電阻示意圖,換句換說,上拉電阻在開關S1斷開情況下,C1點提供的是高電平,當S1閉合時,C1點提供低電平,下拉電阻在開關S2斷開情況下在C2點提供的是低電平,當開關S2閉合時,在C2點提供高電平。
根據這兩種特性可以在不同器件選用,比如共陰共陽數碼管驅動,單片機IO引腳等靈活使用。當然要注意在下拉電阻使用時,在output2的位置一定要加限流電阻,否則會引起D2線路電流過大,類似短路。
當TTL電路驅動COMS電路時,如果TTL電路輸出的高電平低於COMS電路的最低高電平(一般為3.5V), 這時就需要在TTL的輸出端接上拉電阻,以提高輸出高電平的值。
(3)汽車下拉電阻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提高晶元輸入信號的雜訊容限:輸入端如果是高阻狀態,或者高阻抗輸入端處於懸空狀態,此時需要加上拉或下拉,以免收到隨機電平而影響電路工作。同樣如果輸出端處於被動狀態,需要加上拉或下拉,如輸出端僅僅是一個三極體的集電極。從而提高晶元輸入信號的雜訊容限增強抗干擾能力。
原則和上拉電阻是一樣的,下拉電阻的選擇應結合開關管特性和下級電路的輸入特性進行設定,主要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驅動能力與功耗的平衡。以上拉電阻為例,一般地說,上拉電阻越小,驅動能力越強,但功耗越大,設計時應注意兩者之間的均衡。
2.下級電路的驅動需求。同樣以上拉電阻為例,當輸出高電平時,開關管斷開,上拉電阻應適當選擇以能夠向下級電路提供足夠的電流。
3.高低電平的設定。不同電路的高低電平的門檻電平會有不同,電阻應適當設定以確保能輸出正確的電平。以上拉電阻為例,當輸出低電平時,開關管導通,上拉電阻和開關管導通電阻分壓值應確保在零電平門檻之下。
⑷ 什麼是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都有什麼用
一、上拉就是將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鉗位在高電平,電阻同時起限流作用。
上拉電阻的作用:
1、當TTL電路驅動CMOS電路時,如果電路輸出的高電平低於CMOS電路的最低高電平(一般為3.5V), 這時就需要在TTL的輸出端接上拉電阻,以提高輸出高電平的值。
2、OC門電路必須使用上拉電阻,以提高輸出的高電平值。
3、為增強輸出引腳的驅動能力,有的單片機管腳上也常使用上拉電阻。
4、在CMOS晶元上,為了防止靜電造成損壞,不用的管腳不能懸空,一般接上拉電阻以降低輸入阻抗, 提供泄荷通路。
5、晶元的管腳加上拉電阻來提高輸出電平,從而提高晶元輸入信號的雜訊容限,增強抗干擾能力。
6、提高匯流排的抗電磁干擾能力,管腳懸空就比較容易接受外界的電磁干擾。
7、長線傳輸中電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擾,加上、下拉電阻是電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擾。
二、下拉電阻是直接接到地上,接二極體的時候電阻末端是低電平。
下拉電阻的作用:
1、提高電壓准位:
a、當TTL電路驅動COMS電路時,如果TTL電路輸出的高電平低於COMS電路的最低高電平(一般為3.5V), 這時就需要在TTL的輸出端接上拉電阻,以提高輸出高電平的值。
b、OC門電路必須加上拉電阻,以提高輸出的高電平值。
2、加大輸出引腳的驅動能力,有的單片機管腳上也常使用上拉電阻。
3、N/Apin防靜電、防干擾:在COMS晶元上,為了防止靜電造成損壞,不用的管腳不能懸空,一般接上拉電阻產生降低輸入阻抗, 提供泄荷通路。
同時管腳懸空就比較容易接受外界的電磁干擾。
4、電阻匹配,抑制反射波干擾:長線傳輸中電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擾,加上下拉電阻是電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擾。
5、預設空間狀態/預設電位:在一些 CMOS 輸入端接上或下拉電阻是為了預設預設電位。 當你不用這些引腳的時候, 這些輸入端下拉接 0 或上拉接 1。在I2C匯流排等匯流排上,空閑時的狀態是由上下拉電阻獲得
6、提高晶元輸入信號的雜訊容限:輸入端如果是高阻狀態,或者高阻抗輸入端處於懸空狀態,此時需要加上拉或下拉,以免收到隨機電平而影響電路工作。
同樣如果輸出端處於被動狀態,需要加上拉或下拉,如輸出端僅僅是一個三極體的集電極。從而提高晶元輸入信號的雜訊容限增強抗干擾能力。
(4)汽車下拉電阻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上拉電阻的缺點:
當電流流經時其將消耗額外的能量,並且可能會引起輸出電平的延遲。某些邏輯晶元對於經過上拉電阻引入的電源供應瞬間狀態較為敏感,這樣就迫使為上拉電阻配置獨立的、帶有濾波的電壓源。
下拉電阻原則和上拉電阻是一樣的,下拉電阻的選擇應結合開關管特性和下級電路的輸入特性進行設定,主要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驅動能力與功耗的平衡。以上拉電阻為例,一般地說,上拉電阻越小,驅動能力越強,但功耗越大,設計時應注意兩者之間的均衡。
2、下級電路的驅動需求。同樣以上拉電阻為例,當輸出高電平時,開關管斷開,上拉電阻應適當選擇以能夠向下級電路提供足夠的電流。
3、高低電平的設定。不同電路的高低電平的門檻電平會有不同,電阻應適當設定以確保能輸出正確的電平。以上拉電阻為例,當輸出低電平時,開關管導通,上拉電阻和開關管導通電阻分壓值應確保在零電平門檻之下。
4、頻率特性。以上拉電阻為例,上拉電阻和開關管漏源級之間的電容和下級電路之間的輸入電容會形成RC延遲,電阻越大,延遲越大。上拉電阻的設定應考慮電路在這方面的需求。
OC門輸出高電平時是一個高阻態,其上拉電流要由上拉電阻來提供,設輸入端每埠不大於100uA,設輸出口驅動電流約500uA,標准工作電壓是5V,輸入口的高低電平門限為0.8V(低於此值為低電平);2V(高電平門限值)。
⑸ 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的用處和區別是什麼
一、上拉電阻的作用:
在CMOS晶元上,為了防止靜電造成損壞,不用的管腳不能懸空,一般接上拉電阻以降低輸入阻抗, 提供泄荷通路。晶元的管腳加上拉電阻來提高輸出電平,從而提高晶元輸入信號的雜訊容限,增強抗干擾能力;提高匯流排的抗電磁干擾能力,管腳懸空就比較容易接受外界的電磁干擾。
二、下拉電阻的作用:
提高晶元輸入信號的雜訊容限:輸入端如果是高阻狀態,或者高阻抗輸入端處於懸空狀態,此時需要加上拉或下拉,以免收到隨機電平而影響電路工作。
同樣如果輸出端處於被動狀態,需要加上拉或下拉,如輸出端僅僅是一個三極體的集電極。從而提高晶元輸入信號的雜訊容限增強抗干擾能力。
三、區別:
1、含義不同;
上拉電阻:將一個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與電源VCC相連,固定在高電平;
下拉電阻:將一個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與地GND相連,固定在低電平;
2、作用不同:
上拉是對器件注入電流;灌電流;當一個接有上拉電阻的IO埠設置為輸入狀態時,它的常態為高電平;
下拉電阻:下拉是從器件輸出電流;拉電流;當一個接有下拉電阻的IO埠設置為輸入狀態時,它的常態為低電平;
原理
在上拉電阻所連接的導線上,如果外部組件未啟用,上拉電阻則「微弱地」將輸入電壓信號「拉高」。當外部組件未連接時,對輸入端來說,外部「看上去」就是高阻抗的。這時,通過上拉電阻可以將輸入埠處的電壓拉高到高電平。如果外部組件啟用,它將取消上拉電阻所設置的高電平。通過這樣,上拉電阻可以使引腳即使在未連接外部組件的時候也能保持確定的邏輯電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上拉電阻
⑹ 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是什麼意思
一、上拉電阻:將一個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與電源VCC相連,固定在高電平。
作用:上拉是對器件注入電流;灌電流;當一個接有上拉電阻的IO埠設置為輸入狀態時,它的常態為高電平。
二、下拉電阻:將一個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與地GND相連,固定在低電平。
作用:下拉是從器件輸出電流;拉電流。當一個接有下拉電阻的IO埠設置為輸入狀態時,它的常態為低電平。
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2者共同的作用是:避免電壓的「懸浮」,造成電路的不穩定。
⑺ 什麼是上拉電阻,什麼是下拉電阻
上拉電阻就是把引腳的電平拉高(往上拉),那電阻一端接在電源VCC上,另一端接在引腳上。
下拉電阻就是把引腳的電平拉低(往下拉),那電阻一端接在地GND上,另一端接在引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