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疫情之下,2020的汽車市場都有哪些機會
現在全國受到疫情影響,很多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汽車行業,不論是產能端還是消費端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那麼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汽車行業在2020年又會有哪些機會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做一個分析。
小結
受到此次疫情影響,小編覺得。入門級車型,主打健康的車型以及新能源車型都將會迎來一波銷售機會。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車相關的行業資訊,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謝謝。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汽車行業有哪些新的商機出現
媒體平台主要是要搭建龐大的運營資料庫,組成矩陣式媒體集群。針對營銷平台我們一直在強調我們的區域營銷的數據和不同階段營銷的數據。比如說廠商方面我們提供的是全國通發式的廣告資源。基本報價已經成為了媒體供應商營銷優勢的重要指標。當你和媒體合作的時候,你要看這個媒體能不能給 媒體平台主要是要搭建龐大的運營資料庫,組成矩陣式媒體集群。針對營銷平台我們一直在強調我們的區域營銷的數據和不同階段營銷的數據。比如說廠商方面我們提供的是全國通發式的廣告資源。基本報價已經成為了媒體供應商營銷優勢的重要指標。當你和媒體合作的時候,你要看這個媒體能不能給網友提供精準報價的水平。我們大概每個月能夠為19000多萬的網友提供基礎報價。目前的整個資料庫裡面有12000家,為我們提供報價的服務。簡單來說,經銷商企業都是我們易車的合作夥伴,我們主要是幫助大家建立一個的網路價值理念,通過這一點能夠和對那些本車型感寒區的網友取得對直接的成功,把他們對購買車的意願迅速的搜集起來。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基於互聯網的汽車營銷也越來越被整個汽車行業,包括我們的廠家、汽車經銷商等重視。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當我們准備利用互聯網進行很好的汽車營銷的時候,必然要先了解互聯網變化的發展趨勢。 在這裡面我們總結了幾個方面,第一我們首先看到其實中國很多互聯網發展是很迅速的,已經有超過5億的上網人群。其實在現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是2.0也好,還是3.0也罷,在國際的發展過程當中都可以找到原形,而且大有趕超之勢。這次會場我們也安排了包括新浪、搜狐等等這些微博的互動,實際上微博在互聯網應用方面一個非常全新的應用工具。 另外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所說的垂直化,其發展速度很快。垂直化是針對某一領域的垂直化,包括太平網汽車網等等,這就是一個垂直化的趨勢。目前,很多大的網站也在挖掘對於經銷商的服務能力。還有一個變化就是除了剛剛我說的兩種情況之外,就是針對互聯網應用,包括我們現在說所的用視頻的工具。另外,從這張圖片也可以看出,目前,中國汽車互聯網的垂直化的過程呈現樂觀積極的態勢。 我們接下來要看到的是真正的汽車互聯網營銷遇到一些新的挑戰。多元化改變對互聯網營銷來講是很重要,很多老總都希望通過互聯網來實行。很多網友從原來的不成熟到成熟,從原來上網看圖片,到現在到網上問答或者看社區等等,所以我們要做好互聯網營銷就必須要深入的了解汽車消費者在互聯網都有什麼需求。 同時,消費者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從原來簡單的汽車只是一個代步工具,到現在需要對於汽車很多的需求。另外,剛剛也談到了後市場,現在一個成熟的汽車消費者他們對於售後市場方面也有強大的需求。 同樣,汽車企業在這方面的需求也是多元化,我們可以發現,階段對於一個汽車用戶在互聯網方面,它會通過不同的階段,比如說之前只是一個簡單的對汽車感興趣的人,但是一但到成交的意念里,他呈現出來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我們也會發現中國是地大物博,各個地區的消費者存在很大的消費差異,包括習慣的差異等。基於以上我們看到的這些變化,針對階段所要把握的情況,我們要抓住不同地域的消費習慣,最終達成很好的營銷轉化。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這方面到底有什麼樣的新思維。第一階段要把握全面的過程,針對我們在座各位,主要是集團的老總,針對汽車互聯網營銷,有沒有什麼特別難的地方,只是我們找出自己的位置。我們看到圖上這三個流程,他們在有了銷售機會的時候,這就告訴我們要把握商機。如果大了4S店就成為了潛在的客戶,針對大范圍的受眾實際是由廠商的品牌和廠商的車型廣告來完成的。 第二,針對我們剛才說到的消費者觸電多元化,在互聯網上有四種非常基礎的運用。第一種就是媒體運用,不管是上垂直網站,還是看門戶網站,總而言之,把它當成一個媒介,獲取信息。第二就是搜索運用,它不是上來瀏覽,比如說我想買奧迪。第三類應用是電子商務運用。很多人不上互聯網,但是他們會上淘寶買東西,他一定要通過這個渠道。第四就是社區化應用,也就是說我可能上來了以後我沒有任何的目的。所以我們的各個企業主,要真互聯商上進行營銷的時候,一定要深入分析我的產品和哪種應用更加的匹配。 另外剛才說到地域,我們以易車為例,易車從04年到現在我們用了7年的時候搭建了整個的區域化服務的團隊,我們在線上這一塊也是為不同地區的朋友呈現不同地區的瀏覽內容和資訊。 同時,跟大家匯報一下,我們在2012年再拓服務,針對我們剛剛說到的階段的前提下,我們搭建了3個平台,一個是媒體平台,一個是營銷平台,一個是產品平台。 剛剛說到都是線下的東西,實際上我們都在講這樣一個概念,互聯網的營銷一定要有比例。現在產品技術的普及,一個IIPEA我們一方面通過互聯網營銷可以拿到更多的商機,如果通過以下這么便捷移動終端里,這樣可以進行更好的服務,從而加強我們的服務能力。所以其實現在整個的網路營銷已經不簡單的分為線上和線下。 最後總結一下,把握階段、觸點、地域營銷特點,搭建媒體、營銷產品的三大平台,預祝各位在營銷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最後預祝這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Ⅲ 現在私家車越來越普遍,未來會出現哪些商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年家庭都有了自己的私家車。而我國的私家車保有量已經脫突破了2.2億輛。這樣龐大的私家車市場除了說明我國汽車市場的廣大之外。還誕生了很多的汽車附屬產業,增加了很多的就業機會。隨著私家車的越來越多,很多新的行業也逐漸的在出現,
私家車的普及帶來的商機。首先是汽車養護行業的興盛。隨著私家車越來越多,對於汽車的養護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很多車主到4S店養護需要支付昂貴的費用。他們轉而熱衷於普通汽車養護店進行愛車的養護;其次,汽車美容行業的興起。隨著私家車的保有量越來越多,汽車的美容行業也越來越火,尤其是自動洗車和汽車貼膜行業受到很多人的熱捧;最後,汽車改裝行業。汽車改裝行業也隨著私家車的增長而發展迅速。很多車主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將汽車改裝為理想中的樣子,外觀和內飾也是改裝的重點區域。
雖然說汽車改裝這個行業早就存在了,但是隨著私家車保有量的增長,人們對於自己的愛車有更多的想法。所以汽車改裝的行業也很受大眾的歡迎。很多車主認為汽車就得拿來折騰,所以汽車改裝也會成為一個比較好的商機。
你覺得私家車的普及會給社會帶來什麼不利的影響?
Ⅳ 未來汽車行業干什麼最賺錢。
汽車後市場前景最大,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汽車後市場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 後,大量風投開始注入汽車後市場。2014年O2O汽車後市場領域相關的風投融資案例多達67起,是2013年的10倍,總金額粗略估計達百億元;而在 2015年前3個月,這兩個數據分別為9起和40億元以上。在萬億市場的誘惑下,這兩年來,汽車後市場掀起一股創業熱潮,並在2015年全面爆發。e洗 車、博湃養車、車點點、卡拉丁等70多家汽車後服務O2O應用如雨後春筍般突起。
有數據顯示,代駕市場與洗車養護市場已經成為汽車後市場佔比最大的兩個行業。e洗車是汽車後服務應用中用戶增長最快的,平均每日增長2.1萬個新用戶;增速排名第二的是行業已經進入平穩發展期的e代駕,平均每日新用戶增長量為1.049萬個。
由於市場潛力巨大,不少風投都看中了這片藍海。2014年,汽車後市場迎來大規模的資本入注,投資頻次是2013年的10倍,達67次。
Ⅳ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有哪些可以期待的商機
由於電動汽車的局限性,註定了快速充電非但不能滿足一次性充滿電的現實,還會對電池造成損害,致使電池壽命縮短。這也說明了目前為止,新能源汽車還是應以更換電池為主,快速充電為輔。有不足就有商機,而這直接會對各大電池生產製造廠家提出考驗。
Ⅵ 2021汽車行業有哪些新的商機出現
根據最新的《汽車2025》的分析報告,對汽車未來發展趨勢做出了預測。報告認為,在下一個十年,汽車產業將經歷本質性的轉變:彼時車機、車廠、車主均將與目前迥異。科技是這一轉變的原動力,同時也將被以下的四大主題塑形。這些趨勢也將成為未來的新商機
環保
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將使公眾和有關法規給汽車廠商帶來更多的二氧化碳減排壓力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2%來自交通運輸產業。預計1999年到2035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1.75 倍。(數據來源:日本經濟產業省
便捷
增長型城市的交通問題日益嚴重。汽車保有成本增加,而閑置時間高達95%。這給予那些能更有效配置人、車資源的企業提供了一片藍海。
2010年到2025年,世界城市人口增幅達50%。日本市民交通擁堵耗時年平均為30小時。(數據來源:日本總務省,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安全
減少事故一直是產業優先要務,隨著人口的增長,更安全的公共運輸顯得更為重要。
全世界交通事故已造成 50 萬人死亡,700 萬人受傷。(數據來源:日本總務省,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實惠
伴隨著基礎資本的積累,汽車保有量將在發展中國家是增長。這些新晉的消費人群需求的是更小型化和更廉價的車型。
預計2025年汽車銷量:中國3500萬輛、印度740萬輛、全球1.2億輛。(數據來源:高盛全球投資研究院)
七大趨勢:即將到來的轉變會帶到產生能夠主導未來十年的七大趨勢。
趨勢一、混合動力、電力驅動
對溫室氣體和污染狀況的擔憂正在推動全行業汽車驅動方式的變革。有關燃油經濟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法規,使得車廠的製造向引擎更高效轉變。到 2025 年,十分之一的銷售車輛都將配備電動引擎,目前此項比例不足5%。但屆時大部分汽車動力引擎將是混合動力,仍會有 95% 的汽車至少有部分動力源自石油燃料。這便要求車廠製造出滿足新的使用標準的,更高效的內燃機。
燃料電池(Fuel Cell)等替代驅動源的發展將會提升發動機的整體效率,當然要考慮民眾的消費能力及意願。日本政府將燃料電池汽車目標價格預設為 220萬日元(約1萬8千美金、13萬3千元人民幣)。盡管日本市場的燃料電池汽車對全球汽車消費市場來說仍是一小部分,但這一預期價格將是他們新能源汽車營銷中的比較優勢。
趨勢二、輕量化
為提升效率,車廠正致力於減輕整車重量。然而更嚴格的安全標准通常又要求使用更重的車身部件。一些公司著手對包括鋁,高強度鋼以及碳纖維增強塑料(CFRP)等既輕又堅實的材料的研究,這一矛盾得以緩解。然而,這些都是昂貴的材料。尤其是CFRP,目前僅用於專業跑車的製造。隨時間推移,提升燃油效率的需求將增加鋁材和高強度鋼材的需求。
趨勢三、自動駕駛汽車
曾只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自動駕駛,如今已不再遙不可及。它可以幫助減免交通事故,緩解交通擁堵和為更多的人提供出行便利。
在引領此變革中,來自行業內外公司的競爭如火如荼。許多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已在積極測試,而首批可商用的半無人車有望一至兩年內上路。
與此同時,風險也將並存。汽車廠商不能忽視的是,將汽車的控制權完全授予軟體,可能會導致新的系統漏洞及其他相關責任。短期內可能的解決方式將是駕駛員在緊急情況下可介入操控。
第一級:安全駕駛輔助。自適應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駕駛員依靠一個系統實現全車的控制。
第二級:高復雜駕駛輔助。車道保持(Lane Centering)和自動制動(Automatic Braking),兩個或以上自動控制系統配合工作。駕駛員只需要觀察前方行駛道路並在緊急情況採取措施。
第三級:半自動駕駛。熱成像攝影機(Thermal Imaging Camera)、緊急使用的方向盤以及多量程的感測器(Multi-Range Sensors),汽車可實現自動駕駛,同樣提供駕駛員在緊急情況時的操控
第四級:全自動駕駛。車前部和車後部的毫米波雷達(Milliwave Radar)、超聲波感測器(Ultrasonic Seneors)、目的地輸入設置、可變數座椅、電力驅動系統以及全自動轉向裝置,不需人工輸入,汽車可完成安全性節點操作。
車機轉型的科技改革同時也將引發車廠的巨大變化。
趨勢四、供應鏈變革
對燃油節能的需求將必然帶來汽車零部件成本的增加——單車成本平均增加2500美元以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們要在緊隨技術浪潮的同時降低成本。對於零部件製造商來講,這是挑戰,同時也蘊藏商機。
對於大型公司來說,降低風險意味著增加研發預算,並進行技術層面的更廣泛嘗試;另一方面,較小型的企業,可以專注於自己的核心技術,在短板領域更多聯合其他供應商。
每車加權平均成本增量(單位:美元)(來源:高盛全球投資研究院)
趨勢五、新競爭者
隨著軟體等技術逐步引領行業,不少的消費科技公司介入汽車行業也不足為奇。雖說最終汽車還是有別於智能手機,那些關注於設計、易用性、自動化助理和電池壽命的科技公司還是能夠給這一領域注入新鮮血液。
Ⅶ 互聯網巨頭紛紛投資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有哪些商機
各個行業均有滲透,只不過大部分企業之間的聯系很小。隨著全世界資源儲備量逐年減少,大部分國家的汽車製造公司會轉變製造汽車的類型和種類。之前大部分汽車製造公司製造的汽車屬於高耗能源類型的汽車,現如今,絕大部分汽車公司都會開發新能源汽車。除了許多先進的汽車製造廠商之外,大部分互聯網巨頭企業也會投資新能源汽車,這也說明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發展的一種趨勢。新能源汽車可以有效解決世界能源供應不足的現象,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可以改變大部分年輕人的出行方式。它可以解決年輕人對汽車的渴望,也可以幫助年輕人減少上下班的時間。
世界資源正在快速下降
工業發展需要用到大量的自然資源,除了化學原料之外,企業還需要用到各種各樣的原材料,大部分原材料都屬於不可逆的自然資源。當世界各國逐步建成工業體系之後,這些國家對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高。這就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過程中,消耗的能源越來越大,開發力度越來越大,地球蘊藏的自然資源卻在逐步下降。
綜上所述,新能源汽車有許多商機,一方面可以扭轉世界各國資源浪費和資源分布不均的現象,另外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還可以將可再生資源轉變為汽車動力。
Ⅷ 隨著私家車越來越多,在以後的使用中有什麼可以做的商機么
私家車越來越多,道路越來越擁堵,但是因為交通設施的承載力有限,目前供需矛盾嚴重,用車需求激增。所以很多共享汽車湧入市場,所以我覺得一些做共享汽車的平台應該可以獲得投資方和用戶的青睞,比如智慧東家、車東出行等
Ⅸ 汽車後市場的商機有哪些
所謂汽車後市場是指汽車銷售以後,圍繞汽車使用過程中的各種服務,它涵蓋了消費者買車後所需要的一切服務。也就是說,汽車從售出到報廢的過程中,圍繞汽車售後使用環節中各種後繼需要和服務而產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動的總稱。汽車維修加盟連鎖品牌車奇士在市場上有較好的口碑,可以詳細去了解下。
Ⅹ 汽車行業未來的生意機會在哪
圖片來自網路
點圖片上方藍字中國汽車經銷商一鍵關注
傳統企業未來出路在哪?且聽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怎麼看。原文來源許小年教授演講稿,有刪減。文/許小年最近我除了上課以外,就在各地看企業。為什麼現在企業看得比較多?因為宏觀經濟沒得看了。而且我研究宏觀經濟,人家也不喜歡聽。我去看基層,發現機會起碼有這幾個方面:
一個是行業重組,行業重組的機會非常之多。我剛才說的鋼鐵行業,很多中小型的鋼鐵公司都要倒掉,這個時候是購並的好機會。但是現在購並的障礙在於地方政府的干預,所以我和政府說不要阻礙市場上的購並,不要阻礙企業的倒閉。企業不行了,地方政府首先想到的是稅收和就業,他用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挽救瀕臨死亡的企業。
我對他們說,經濟就像自然界,生老病死是自然現象。死的時候你要讓它死,它不死,那些活著的也活不好。因為這些瀕臨死亡的企業是不惜一切代價獲取現金流,把價格壓得非常低,以至於那些好企業也活不下去。政府和經濟學家的考慮不一樣,由於地方政府的干預,好企業不敢去收購,因為收購的前提條件是不許裁員。
這怎麼可能呢?我去購並一個低效的企業,當然要裁剪冗員。地方政府說不許裁員,這就阻礙了行業重組的進行。如果不是地方政府阻礙的話,現在購並有很多機會。優秀的企業通過購並提高它的市場集中度,獲得一定的定價的能力來改進它的利潤率,實現經營狀況的好轉。
這些市場份額比較集中的企業下一個要做的就是研發,推動升級換代。在行業分散的情況下,中小型企業沒有做研發的力量。中國各行各業的一個特點就是太分散了,分散到了沒有幾家領軍的企業能夠做創新式的研發,所以市場集中度一定要提高,世界各國全都是這么走過來的。
在上一世紀,汽車工業剛剛開始發展的時候,美國有200多家汽車公司,中國現在有1000多家,太分散了,分散到規模經濟效益無法發揮,分散到每個企業都不可能做大規模的研發投入。在市場力量的驅動下,幾十年間美國的200多家汽車公司最後變成了3家。中國工業的發展,也會走同樣的道路,不斷地集中,只有集中才有規模效益,只有集中才能有足夠的資源進行研究與開發。
我們上千家的汽車公司,要通過購並、通過行業重組來提高市場的集中度。再比如零售業,中國的全年的零售額是20多萬億,我們最大的零售公司不算京東,一年的銷售額是多少?國有零售商1000多億,但是不賺錢,賺錢的是民營的,最大的也不過500億。而沃爾瑪的年銷售額是4800億美元,和中國的500億人民幣怎麼比啊?我們的傳統行業過於分散,效率太低。這些問題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無法解決,為什麼?因為在高增長時誰都賺錢,中型的,小型的企業也賺錢,經濟一慢下來,問題就暴露了。
以零售業為例,為什麼京東這樣的電商在幾年的時間里就成長為中國的第一大零售商?亞馬遜幹了這么多年,干不過沃爾瑪,只是沃爾瑪的五分之一,而京東在很短的時間里就超越了所有的零售商成為中國第一,因為傳統零售商的效率太低。我說的是自營零售,不是淘寶天貓那樣的銷售平台。就是京東這個全國第一也不過1200億人民幣的銷售額,和中國20萬億的零售額相比,微不足道。
零售業一定會進行大規模的整合,鋼鐵行業,水泥行業都會進行大規模的整合,一些企業在衰退的時候倒掉,把市場份額讓給那些有競爭力,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在整合的過程中有多少機會?對於做投資的來說,機會是非常多的,我要有錢的話就想搞個購並基金,遺憾的是我沒錢。
第二個機會是傳統企業的更新換代。我去年看了賓士和寶馬的生產線,車間裡面沒有幾個工人,雖然還沒有達到工業4.0的標准,頂多3.0、3.5,也已經相當好了。機器人到處都是,工位和工位之間的搬運全都是自動化,不用人工,車間內部全都連起來了,自動化程度很高。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新的技術去提高效率,不必硬把自己套進互聯網思維,而是要思考如何運用這些新技術來提高企業的效率。
我們一個校友是做縫紉機的,縫紉機整個行業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大概跌了20%,利潤整個行業跌了60%,而他的企業銷售額和去年基本持平,利潤跌了大概不到10%。我問他為什麼可以取得高於行業平均的成績?
他無非是把電腦裝到了縫紉機上,用電控提高縫紉機的自動化程度。產品的升級,他早就開始做了,他說不做不行了,因為傳統的縫紉工越來越難招。設想手工操作的縫紉機,手裡捏著布,眼睛盯著針,一天緊緊張張8小時,現在誰願意干這樣的活兒?勞動力市場的形勢迫使他提高縫紉機的自動化程度,你稍稍提升一點,就可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不需要追求那些高大上的東西,一點一點地改進產品,一點一點地改進技術,這方面的空間是非常大的。又比如鋼價的下跌迫使鋼鐵廠削減成本,回收煉鋼的余熱,因為相比國外,我們能源的成本還是高的,現在它可以做到能耗的80%來自利用余熱、余氣的發電。所以經濟下行並不可怕,倒逼企業研發,改進產品和技術,提高傳統行業的效率。
第三個機會就是創業。創業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不是大眾之事,而是小眾之事。互聯網在中國之所以轟轟烈烈,以至於大市值互聯網公司有一半在中國,為什麼呢?
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中國的傳統行業效率低,給互聯網公司留出了很大的空間。第二個原因就是政府管制少,進入相對自由。現在是一提創業必談互聯網,其實傳統行業一樣有創業機會,不一定非做「互聯網+」,傳統行業「+互聯網」也可以啊。到底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沒有一定之規,要做具體分析,哪一個有效我就走哪一條路,並不存在著不可抗拒的歷史趨勢。我們可以找到很多的案例說明,「+互聯網」比「互聯網+」更有效。當然,搞互聯網的可能不同意我這個觀點。
我不否認互聯網是一個很有效的工具,但是互聯網的作用是什麼?必須要有自己的思考。互聯網無非是一種更為快捷的傳遞信息的手段,有助於降低和消除信息的不對稱。信息的不對稱會產生交易成本,所以互聯網的作用是提高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傳播量,降低信息不對稱,從而降低交易成本。互聯網的應用因此主要是在交易環節而不是在生產環節。
至於生產環節效率的提高,我們仍然要靠傳統的研發,在這個領域中,互聯網幫不了你什麼忙,能幫忙的是在交易環節上。目前我們所看到的,互聯網用的最多的就是營銷,減少交易中介,縮短交易鏈條,降低交易成本。新產品和新技術的開發和研究,還得走傳統的老路子。
所以對互聯網,既不要排斥、輕視它,也不要產生恐慌情緒,而是要冷靜地沉下心來分析自己行業的業務特徵,有哪些是適合互聯網上做的,有哪些是互聯網沒辦法做的,我自己的優勢到底在什麼地方?我要不要上網,我怎麼上網?要獨立的思考。
傳統企業對互聯網剛開始是漠視,當互聯網沖擊到自己的時候,很快就從冷漠變成了恐慌,又從恐慌變成了盲目的崇拜,以為我不上網就要死,沒有那回事。很多傳統企業向互聯網投降,我覺得太早了,還沒有認真抵抗呢,怎麼就投降了?
我們不妨看看沃爾瑪,沃爾瑪做網上銷售做了十幾年,投資建自己的網站和電商倉庫,沃爾瑪在中國收購了僅次於京東的1號店,要發展他自己的網上銷售。同時沃爾瑪在調整自己的店面結構,下沉,逐漸減少大型的門店,增加中小型的社區店,這些社區店將來就是它電商的提貨點和送貨點。為什麼亞馬遜在美國無法撼動沃爾瑪的統治地位?為什麼電商在日本幾乎沒有生存的空間?日本的電商如果想乾的話,可能幹不過遍地開花的便利店,便利店過兩條街就是一個,電商無法和它們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