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汽車模型用什麼材料做呢
汽車模型,是完全依照真車的形狀、結構、色彩,甚至內飾部件,嚴格按比例縮小而製作的比例模型。具體有以下幾種材料:
一、黏土模型
黏土材料來源廣泛取材方便價格低廉經過「洗泥」工序和「煉熟 過程 其質地更加細膩。黏土具有一定的粘合性 可塑性極強 在塑造過程中可以反復修改 任意調整、 修、 刮 、填,補比較方便。還可以重復使用 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造型材料,但是如果黏土中的水分失去過多則容易使黏土模型出現收縮 龜裂甚至產生斷裂現象 不利於長期保存 。另外,在黏土模型表面上進行效果處理的方法也不是很多,黏土製作模型時一定要選用含沙量少,在使用前要反復加工,把泥和熟,使用起來才方便。一般作為雕塑、翻模用泥使用。
二、油泥模型
油泥是一種人造材料。凝固後極軟,較軟,堅硬。油泥可塑性強,黏性、韌性比黃泥(黏土模型) 強。它在塑造時使用方便,成型過程中可隨意雕塑、修整,成型後不易乾裂,可反復使用。油泥價格較高,易於攜帶,製作一些小巧、異型和曲面較多的造型更為合適。一般像車類、船類造型用油泥極為方便。所以選用褐油泥作為油泥的最外層是很明智的選擇。油泥的材料主要成分有滑石粉62%、凡士林30%、工業用蠟8%。
三、石膏模型
石膏價格經濟,方便使用加工,用於陶瓷、塑料、模型製作等方面。石膏質地細膩,成型後易於表面裝飾加工的修補,易於長期保存,適用於製作各種要求的模型,便於陳列展示。
四、塑料模型
塑料是一種常用製作模型的新材料。塑料品種很多,主要品種有五十多種,製作模型應用最多的是熱塑性塑料,主要有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ABS工程塑
料、有機玻璃板材、泡沫塑料板材等。聚氯乙烯耐熱性低,可用壓塑成型、吹塑成型、壓鑄成型等多種成型方法。ABS工程塑料的熔點低,用電烤箱、電爐等加熱、很容易使其軟化,可熱壓、連接多種復雜的形體。有機玻璃具有適光性好、質量輕、強度高、色彩鮮艷、加工方便等特點,成型後易於保存。
五、木製模型
我們使用的木材一般都是經過二次加工後的原木材和人造板材。人造板材常有膠合板、刨花板、細木工板、中密度纖維板等。傢具的模型製作常用木頭製作。
六、金屬模型
以鋼鐵材料應用最多,如各種規格的鋼鐵、管材、板材,有時少量的也用一些鋁合金等其他金屬材料。 金屬模型材料的製作,主要考慮力學性能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力學性能主要從金屬材料的強度、彈性、硬度、剛度以及抗沖擊拉伸的能力等方面來考慮。金屬模型加工工藝主要有切削、焊接、鑄造、鍛造等。因實驗室加工條件有限,所以金屬模型工藝選擇較少。需要說明的是人們口中所說的金屬模型,都是3#鋅合金,也是多數汽車模型外殼所用的材料。鋁合金流動性不好,也好少採用。
七、綜合模型
模型製作所選用的材料,有時不單單是一種材料,也可能是兩種或兩種。以上材料,經過綜合加工製作而成的,但還是以一種材料為主料,其他只是局部的使用,這樣製作的模型,整體感較好,後期的裝飾處理也方便。如一個石膏雕刻的電話機,上面的顯示屏窗口就要用一些透明的有機玻璃,可在反面剪貼一些畫面,這樣達到逼真的效果,還有按鍵,就可以選用一些有機玻璃圓棒材,然後工截面切割出大小、厚薄一樣的按鍵,製作出來效果很好。還有一些其他材料,如玻璃鋼、泡沫等。
B. 油泥模型的油泥模型的特點
油泥為什麼會成為汽車模型材料的首選呢?主要原因是這種材料便於成形、修改和補充。油泥模型師在雕塑油泥模型的過程中可以很方便地對所有表面細部形狀進行試驗、探索、比較和修改。以前油泥是用石蠟、凡士林、潤滑脂加入填充劑(如滑石粉等)加熱熔合,但現在早已用可塑性合成材料取代,油泥是用油脂、填料、改性添加劑和顏料等組成的混合物。合成材料油泥加熱(如60~70℃)後,很容易敷在骨架上,冷卻至室溫其表面會硬化,但仍可用特製的刮刀、鏟刀、銼刀等工具輕易地加工成形,完成後可以得到十分光滑的表面。模型便於修改,不易風化乾燥或龜裂,因而尺寸比較穩定,所以成為現在最廣泛採用的汽車模型材料。
C. 請問汽車設計中做模型的油泥是什麼材料
油泥模型依然是汽車設計生產中的必要環節,這是一種類似橡皮泥的黏土,但是更加堅硬,成型後的細節需要用刀刮削才能完成。
目前常用的油泥材料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工業粘土(滑石粉)60%,柔性粘結劑(油脂即黃油)30%,固性粘結劑(石蠟或凡士林)10%。第二種是蠟9%~10%,硫磺50%~55%,灰9%~10%,油脂(黃油)20%~25%,樹脂、顏料少許。第三種是建築用油泥,成分為粘土和桐油等。?
不同的油泥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學特性,第一種油泥在製作時固性粘結劑與柔性粘結劑的比例隨地域的變化難以控制。第二種油泥的成分復雜,且油泥的膨脹系數隨溫度變化大,不適合長期保存。第三種油泥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粘性好,可塑性好,容易成型,而且乾燥後可固結便於存放和測量;只是該種油泥有輕微的毒性,置干過程較長,且必須放置於通風清涼處,以免產生裂紋和高溫產生「流樣」,故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
D. 藝術品的誕生,享域實車與車模的激情碰撞分享!
都說男人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因為汽車模型就是一份屬於男人的玩具。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成人,我們男人對車模應該都是毫無抵抗力的,就跟女人對化妝品、對包包的情有獨鍾一樣。自從買了享域以後,一直也想要一個一樣的汽車模型,看論壇上也有很多車友都有,自己也就搞了一輛,大白與小白來合影,來一場激情四射的世紀大碰撞,今天正好有時間,來看看!
對於汽車的未來,身處這個時代的我們能夠做的可以很多。未來的出行方式,一定也是私家車的大趨勢。不管是模型還是汽車,都是設計師手中最開始的那一紙圖稿。讓未來設計未來,也讓出行變得更美好。好了好了,今天聊的有點多,但是「小知識」大家了解了解還是很開拓眼界的。我准備過幾天搞個大點的模型拍個更好的,到時候看朋友有沒有時間吧,不確定因素太多了。今天先到這里。
E. 3D列印技術會給汽車設計中油泥模型製作這一環節帶來怎樣的變化
3D列印技術和傳統油泥模型製作是相輔相成的,要知道汽車大廠目前還都是1:1油泥模型製作,科技發展都這么快了還是用油泥模型,為什麼? 製作方便快捷,很直觀方便溝通,修改方便,3D列印的優勢在復雜的人類用手無法快速做出的東西。
F. 油泥模型的介紹
油泥模型,是傳統車身設計中用油泥雕塑的汽車車身模型。早期的汽車車身模型多用石膏和木板為材料,木質模型特點是變形小、不易破損、可長期保存。石膏較便宜,但強度較低,而且不便於反復修改。1955年日本首次使用工業油泥進行汽車模型的設計開發。1972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將油泥應用到汽車設計開發模型上,使汽車設計擺脫了受限於呆板的石膏、木板的歷史。我國是在70年代初開始應用這一技術。當今,幾乎對所有世界知名汽車公司而言,製作油泥模型是設計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G. 油泥模型的製作方法
油泥模型經審定後,可以用三坐標測量儀將車身外表面尺寸參數記錄下來,作為繪制車身圖紙的依據。
油泥製作
1、 烘烤油泥
在油泥模型製作前,一定要將油泥烘烤變軟。因為沒不慣的特性是熱軟冷硬,油泥的填敷必須是在軟化的狀態下才能使用。你要清楚,油泥烘烤的好壞對模型的質量是有很大的影響。你應該掌握如何使油泥達到你要使用的最佳的狀態。
簡單地說,你只要將油泥放在烤箱里升溫,油泥就會軟化。但你千萬不要小看油泥的烘烤,精確的溫控和加熱均勻是烘烤油泥必須滿足的兩個條件。
如果溫度過低,油泥的軟化程度不夠;如果溫度過高,油泥的性能會受到影響。溫度高到一定程度,油泥會因液化而成分分解,導致無法使用甚至燃燒,所以必須注意。
油泥不能堆砌擺放,應分層放置,而且在擺放油泥的時候也不要太密集,讓每根油泥之間都有良好的通風間隙。
油泥在加熱過程中軟化不均勻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因為受熱不均勻而導致局部升溫太快,因此帶有內部鼓風的烘箱最好。
另外,油泥在加熱過程中一定要使用托盤盛放,托盤四邊的高度不要超過一根油泥直徑的2/3,在烘箱中托盤與托盤之間不要重疊放置,以避免油泥在托盤內部被過度加熱。
烘烤油泥的技術細節:盛放油泥的托盤最好是用白鐵皮做的烤箱專用平底鐵盤,盡量不要使用瓷盆(碗),特別是小底的瓷碗不易使油泥充分受熱,加熱時間長,油泥損耗大。
油泥拿出烤箱很快就會硬化,烘烤的油泥在製作過程中是用多少拿多少。因此使用的烤箱最好是能夠調節溫度和恆溫的。
不同種類的油泥有不同的特性,它們烘烤的溫度是不一樣的,因此不要將不同種類的油泥混在一起。使用過的油泥也可以回收後再使用。
2、 回收油泥
油泥除了方便製作成型外,還可以反復回收使用也是它的一大特點。在製作油泥模型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刮削下來的泥片。有時甚至你從烘箱中拿出來的油泥可能還沒有用完就已經硬化了,你可以將油泥重新回收軟化了,你可以將油泥重新回收軟化後再使用。
但油泥被使用一、二次後,油泥中會產生氣泡,密度疏緊不一,粘性降低。回收油泥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放回烘箱重新烘烤。另一種是用油泥回收機煉制。
用烘箱重新烘烤回收的油泥與烘烤新油泥的方法基本一樣。將使用過的油泥收集起來,放在托盤中。要注意在烘烤回收的油泥時,應將油泥切成小塊狀,可以烘烤得快捷而軟化均勻。
使用烘箱烘烤回收的油泥,一次使用量較大時,可先在平板上將油泥用力揉搓,將油泥中的氣泡溢出,使油泥混合更為均勻。
用油泥回收機對油泥進行回收,是最方便、最快捷,回收的油泥質量最好的方法。將使用過的油泥收集起來,直接放在油泥回收機中攪拌,回收機會自動對油泥進行加溫軟化。
用油泥回收機回收油泥,就像攪肉一樣,一邊放一邊出。在對油泥的處理質量上比人工高,用時不需要用力揉搓就直接可以使用。你也可以一次性將所有要回收的油泥全部處理出來,放在烘箱時備用。
回收油泥的補充說明:油泥雖然可以反復的回收使用,但油泥在烘烤的過程中,油泥中的成分會逐漸流失,回收次數太多,油泥粘性和塑性大大降低,一般進行3~4次為宜。
對回收的油泥質量也有一定要求,回收時一定仔細清理油泥中的芯材碎渣和渣滓,如果含有其他雜質,也會降低油泥純度,造成油泥粘性和塑性的降低。
3、 填敷油泥
往模型胎基表面上油泥我們稱為填敷(也有稱為填墩、上泥)。填敷油泥就像做雕塑要先「上大泥」一樣。但填敷油泥不能像做雕塑將泥土一坨一坨地按在支架上,然後用要棒使勁地敲打壓緊。
填敷油泥的主要方法有「推」和「勾」。「推」是用大拇指和手掌緣向前推進填敷;「勾」是用食指彎曲,用其內側向後勾拉填敷,不要用其他手指。
填敷油泥只能是一層接一層的敷貼,並且第一層油泥不要敷得太厚。應該是適當用力並盡量均勻地先填敷薄薄的一層。
然後再照此方法一層一層的填敷較厚的油泥。但不要過厚,可以多填敷幾次,保證油泥之間的貼合,直到填敷滿整個胎基。
手指一次可填2~3mm厚,手掌一次可填4~5mm厚。油泥過厚收縮力會很大,厚薄不勻容易爆裂,也容易和泡沫分離。一般大型油泥模型的油泥厚度為30~50mm,小型油泥模型的油泥厚度為10~20mm。
要注意的是多次填敷油泥時不要在層與層之間形成空腔,一定要把空氣排出去。如果油泥之間有間隙,油泥會因收縮陷落而導致表面凹凸不平,也容易形成剝離層,造成刮制時油泥脫離。
油泥填敷基本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用模板來檢測所填敷的油泥。根據工作台上的定位線設置好模板,可以看出這些位置所上的油泥的盈虧。
用油泥沿模板在這些位置上將高度確定下來,並做好記號作為基準線,然後把油泥補上,直到基本達到預定位置。
不同種類的產品模型在製作方法上有一定區別,因此對填敷的要求不一樣。
油泥形成空腔和剝離的原因:千萬不要圖快就大塊大塊地填敷油泥,即使是軟化了的油泥也不是敷上去就能夠很好的貼合,也很可能在層與層之間形成空腔。
由於新填敷油泥的溫度與已填敷油泥的溫度之間相差太大,使新填敷的油泥很快冷卻,在兩層之間就容易形成一個剝離層。
多次反復使用過的油泥會密度疏鬆,粘性降低,即使只是使用過一次,也會產生氣泡。所以使用前,要用力揉搓。
油泥烘烤不夠或不均勻也是原因之一,因為沒有充分軟化的油泥相互之間是不能貼合的。
4、 粗刮油泥
粗刮油泥,也有稱初刮油泥。根據模板或圖紙,去掉凸出的多餘部分,將凹陷的地方填補起來,對油泥模型基準面的塑造以確定大形,這是一個反復多次的過程。
在刮制油泥的過程中,不能完全憑感覺,一定要多次測量圖紙,分析參考點、特徵線,使用標高尺在油泥上標注准確的采樣點。
采樣點標注完成後,用刀或膠帶將這些采樣點連成起來,而形成各個面,這些采樣點連接成的線就是面的邊緣界線。采樣點越多,模型尺寸越准確。
粗刮油泥可用刮刀,也可用模板,這兩種方法常常是交叉使用的。選擇哪種工具,主要根據刮制的產品和各部件面積的大小確定。有關這方面更多的知識。
用刀刮削的方法是,一隻手握刀拉刮,另一隻手搭在刀架一控制輕重和保持平穩。用模板刮制可以利用支架,如果是用手持,要注意把握平穩。用模板刮制可以利用支架,如果是用手持,要注意把握平穩。
刀具主要選用直角型或雙刃油泥刮刀,根據模型大小盡量選擇大尺寸的刮刀。使用雙刃油泥刮刀刮削時要使用帶齒的一面,不要使用帶刀的一面。
為了保證刮削麵的連續性和平整性,刮削過程中用力要盡量均勻,並保持平穩。前後兩次刮削用刀呈十字形交叉方向,不要只朝一個方向用刀。
在粗刮油泥的過程中,頭腦中要始終保持完整的形狀。參照制圖和效果圖,將模型與圖紙反復比較,對油泥模型進行不斷的審視、改進和調整。也可以用模板或標高尺檢查。
由於粗刮只是製作基準面,所以刮削時應先從大的面開始,只注意大面的准確性,只刮制出模型的基本形狀。在大的面製作完成前不要忙做小的面,更不要進行細節的製作。
在基準面刮制完成後一定要檢查平順度,在該面平行貼上黑膠帶,通過觀察黑色膠帶之間的距離是否平行、均勻,可以判斷該面平順度是否一致。
粗刮油泥的技術要點:標注采樣點最重要的是要找定位線,一般來說,多數產品都是對稱的形態,因此常用中軸線作為定位線,而且你只需要找一條。
作為表示對稱的中軸線,往往決定著整個模型的基本大型,以中軸線作為定位線來找到其他面的位置既准確又方便。
對稱的製作也是以中軸線為界,一般來說,油泥模型是先製作好一半後,在細節製作前再進行另一半對稱的復制。汽車與摩托車在製作的時間和順序上略有區別。
對於汽車全尺寸油泥模型,可以從填敷開始就只做一半,待所有製作完成後再製作另一半並且可以兩邊造型不同。對於汽車縮比模型,更適宜從粗刮時就採用整體製作的方法。
5、 精刮油泥
精刮油泥,也稱細刮油泥,是油泥製作過程的最後階段。是模型基準面完成後,對油泥模型的各個部件製作、部件之間的連接(轉折面)等細節的處理和表面光順度的處理。
對於部件製作,在刮制前要先用一些設備或模板在模型上標注出准確的位置。在刮刀的選擇和使用的方法上與粗刮基本相同,針對特殊部位和特殊造型選用特殊形狀的刮刀、模板或其它工具。
部件之間的表面連接(轉折面)處理是使模型富有變化,更加完美。一般情況上是結合部件製作一起進行。由於其變化多端,更多的時候是用刮刀,採用「目視」的方法製作。
為了保證刮制的模型表面平整光順,在大型曲面表面的刮制時,應根據模型斷面的長十字型交叉和多方向,這樣刮制的模型表面不易形成波浪。
使用長刮片不但可以多方向垂直於模型表面來檢查,而且通過查看刮制的痕跡是否一致也可以判斷模型表面的平整度,便於及時調整模型表面曲率、光順。
刮制時刮片應朝不同的方向傾斜而適當地用力,並注意手的擺放位置,手指的用力應均勻分布在刮片上,防止受力不勻,刮片變形。
對某些表面面積較小和特殊部位,無法使用鋼刮片,可選用精刮和特殊形狀的油泥刮刀,刮制方向仍然呈十字形交叉。
對模型各個部件之間面的連接等細節,完成不充分的地方進行調整,由於這些部位造型特殊,主要選用圓形刮刀、三角形刮刀和絲刀,也使用一些特製的模板。
如果表面模型有氣泡或凹陷,可用針扎破放氣,如氣泡較大還需與凹陷的地方一起填補油泥,填敷時要按緊並延伸,以免起層脫落。然後再重復上面的步驟。
H. 油泥是什麼製作的
1、常用的油泥材料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工業粘土60%,柔性粘結劑30%,固性粘結劑10%;
第二種是蠟9%~10%,硫磺50%~55%,灰9%~10%,油脂20%~25%,樹脂、顏料少許;
第三種是建築用油泥,成分為粘土和桐油等。
2、不同的油泥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學特性:
第一種油泥在製作時固性粘結劑與柔性粘結劑的比例隨地域的變化難以控制;
第二種油泥的成分復雜,且油泥的膨脹系數隨溫度變化大,不適合長期保存;
第三種油泥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粘性好,可塑性好,容易成型,而且乾燥後可固結便於存放和測量;只是該種油泥有輕微的毒性,置干過程較長,且必須放置於通風清涼處,以免產生裂紋和高溫產生「流樣」,故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
(8)汽車油泥模型有什麼用處擴展閱讀:
油泥的優點:
如果製作人水平高,那麼最後出來的成品肯定質量非常好,特別是很多細節上的雕刻;
油泥的缺點:
1、油泥不適宜大部分人接受與學習;
2、油泥種類很多,目前主流的三種油泥中,要麼不適合長期保存,要麼就是有輕微毒性;
3、使用工業粘土,柔性粘結劑,固性粘結劑混合的那種比例又不好掌握,對於剛入行的人來說非常麻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油泥
I. 汽車油泥模型 汽車設計 懂得 進來
待遇肯定不一樣,做汽車設計工資待遇會慢慢增加,但要看你的項目中標與否,中標了獎金一般是3到4萬,一個月有好多方案要做,會很忙,如果一次都沒中,工資就只有保底工資了。油泥模型師會比較累,項目多做的也就多,一般都有項目獎金,但不會很高
J. 為什麼汽車設計過程中要製作 1:5 油泥模型
同同模型告訴你
過程:
1、准備圖紙與工具
常用工具有工作台、油泥刮刀、刮片、測量儀器、模板、金屬膜及貼膜工具。圖紙方面,至少需要頂面、側面、正面和後面四個正投影視圖。
2、模型初胚
初胚一般用發泡塑料削切粘合而成,主要是為了給出模型的基本形體。另一方面,由於油泥相對昂貴,車體內部都用它製作比較浪費。需要注意的是初胚要小於車體的外形約3cm(預留上泥的厚度),並且盡量減少突出的銳角,便於後期的油泥刮切。
3、上泥
上泥的程序分為兩步。先上一層薄泥,然後再上一層後泥,上泥分量的原則是寧缺勿濫,這樣做是為了保證泥和模型初胚的結合強度。
4、模型取型
模板的作用是限定模型的外型,保證模型的精確度。因此,模板必須精確的從圖紙上拷貝出來,再用有機玻璃板或多層板製作出來。一般而言,模板大型主要有一個中軸線模板(從測試圖取出)和一個車身側沿模板(從頂視圖取出)及若干個側面模板(從正面視圖取出)。把模板根據工作台上的定位線設置好以後,可以看出在這些位置所上的油泥的盈虧。把這些位置泥的高度確定下來,用專用顏料填上白線作為基準線,在這個基礎上把泥補全。
5、模型初刮
模型初刮是指根據模板把大體的車型找出來。這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必須多次測量圖紙,用高度標取點,采樣點越多,模型越精確。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條定位線是由車燈開始,到車窗A柱,向車窗頂沿、後沿,至尾燈的這條線。由於它決定了整個車型的側面大型,而且這樣一條空間曲線又不能以用平面的模板來限定,所以對它的多次采樣顯得尤其重要。這條定位線只需找到其中一條即可,另一半可以用分規進行復制。
6、側面成型
側面成型的首要任務是確定側面車窗曲面,以此為基礎完成整個側面的大體形狀。由於車窗曲面變化微妙,需要製作一個窗面垂直方向的模板,將其固定在垂直立尺上,沿著車體側沿線模板(固定在工作台上)進行刮掃。刮掃成型後的表面需要用刮片刮平。確定車窗完成以後,就可以開始車身側面製作。同樣是製作一個垂直方向的模板沿著車體側沿線的模板進行刮掃。將整個側圍曲面掃出後,用刮片加工細致後,再製作保險杠等突出的線條。
7、車頭及車尾成型
車頭和車尾突出的保險杠也是用模板刮掃的辦法製作。略有不同之處在於:這兩處突出的部分體積較明顯,需要先添上加熱的軟油泥,然後刮掃。
8、前罩、車頂面、前後窗及後蓋成型
這幾處面積相當大,曲率變化卻較小,因此難度在於使它們平整光滑。
9、細節成型
細節製作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輪罩、進風口、交接面導圓等。基本上是配合膠條用各式刮刀進行刮切,最後用薄刮片修整。
10、貼膜
油泥表面雖然光滑,但是只有附上金屬膜才能完美地表現出汽車的高光和反射等實際效果。所以貼膜成為最後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11、貼膠條
貼膠條的目的在於表現車身的結構縫隙,比如車門、進風口、把手等,另一方面可以遮蓋貼膜留下的縫隙,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