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汽車爬坡為什麼要用低檔,誰能用物理學原理解釋下
在汽車的功率不變的前提下,P=FV,當汽車的功率保持不變或已經達到最大功率無法改變時,用低檔減速,可以提高牽引力,汽車爬坡克服的不僅僅是摩擦阻力,還有汽車自身的一部分重力,所以牽引力要增大。
汽車馬力:功率越大轉速越高,汽車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來描述汽車的動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馬力(PS)或千瓦(kW)來表示,1馬力等於0.735千瓦。1W=1J/s。
(1)汽車上坡掛低檔為什麼能增加動力擴展閱讀:
功率表示:
功率就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學里功率P=功J/時間t,單位是瓦w,我們在媒體上常常看見的功率單位有kW、Ps、hp、bhp、whpmw等,還有義大利以前用的cv,在這里邊千瓦kW是國際標准單位,1kW=1000W,用1秒做完1000焦耳的功,其功率就是1kw。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把功率俗稱為馬力,單位是匹,就像將扭矩稱為扭力一樣。
在汽車領域,最大的做功機器就是引擎,引擎的功率是由扭矩計算出來的,而計算的公式相當簡單:功率(w)=2π×扭矩(Nm)×轉速(rpm)/60,簡化計算後成為:功率(W)=扭矩(Nm)×轉速(rpm)/9.549。
由於英制與公制的不同,對馬力的定義基本上就不一樣。英制的馬力(hp)定義為:一匹馬於一分鍾內將200磅(lb)重的物體拉動165英尺(ft),相乘之後等於33,000lb-ft/min;而公制的馬力(PS)定義則為一匹馬於一分鍾內將75kg的物體拉動60米,相乘之後等於4500kg.g.m/min。
經過單位換算,(1lb=0.454kg;1ft=0.3048m)竟然發現1hp=4566kgm/min,與公制的1PS=4500kg.g.m/min有些許差異,而如果以瓦作單位(1W=1Nm/sec=1/9.8kg.g.m/sec)來換算的話,可得1hp=746W;1ps=735W,兩項不一樣的結果,相差1.5%左右。
德國的DIN與歐洲共同體的新標准EEC與日本的JIS是以公制的PS為馬力單位,而SAE使用的是英制的hp為單位,但由於世界一體化經濟的來臨和為了避免復雜換算,越來越多的原廠數據已改提供毫無爭議的國際標准單位千瓦kW作為引擎輸出的功率數值。
Ⅱ 為什麼上坡要用低檔
汽車上坡時,由於受重力影響,前進阻力加大,汽車的檔位越低可以提供越大的傳遞到車輪的牽引力,擋位越高可以使車輪產生越高的轉速,上坡時需要的牽引力更大了,所以降擋。
汽車的動力由發動機提供,然而通過變速箱把發動機的直接輸出轉速,調節成輪胎所需要的轉速,低速檔時變速箱把一定發動機轉速的輸出功率,變成相對的大扭矩傳送給車輪。
簡單地說,就是把一定的發動機的輸出功率,變成更大的力矩去輸出,所以動力更大了。
(2)汽車上坡掛低檔為什麼能增加動力擴展閱讀:
換擋注意事項:
1、換擋時不要低頭看擋
由於新手對擋位不熟悉,並且擔心越級換擋,因此在換擋時會不自覺地低頭去看變速桿。這一點在練車、考試、以及以後的上路行車都要極力避免,因為在低頭時握著方向盤的左手會不自覺地給方向盤一個向下拉的力,這樣很容易使車的前進方向發生偏轉,如果車速稍快就有可能出現危險。
2、換擋時離合器需配合好
無論是採用兩腳離合器換擋法還是一腳離合器換擋法,都需要注意踩離合時將踏板踩到底,換擋結束後也應在未抬起離合器時,踩一點油門,然後慢抬離合器,保持半聯動狀態直到車速穩定後再松開離合器。
3、換擋時先控制速度
換擋要根據車速來決定,可以在在加擋前先把車速先提起來,在減擋前先把車速先降下去。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減擋時為了防止機件磨損,最好採用採用兩腳離合器的辦法進行減擋。
Ⅲ 為什麼自動擋車上坡時候要用低速檔才會覺得動力大
因為低速檔會使變速箱齒輪傳送比會變大啊~~~~~~~~~~發動機發出的扭力在變速箱齒輪的作用下扭力會被放大~~~~~~簡單來說,就是速度變慢一半,但力氣增加一半 。。。。簡單的物理現象。。。不知道這么解釋行不行,應該是夠通俗易懂了吧
Ⅳ 上坡為什麼要低檔低速
汽車變速箱工作原理。
每個檔位都有不同傳動比,相當於小齒輪與大齒輪的嚙合能產生不同的轉速,低速行駛時用低傳動比(3檔及以下),大軸轉速低於發動機轉速,根據公式P=FV,可獲得更大的驅動力,高速時用高傳動比(4檔及以上),大軸轉速高於發動機轉速,降低牽引力獲得更高速度,切檔位即選擇不同尺寸的齒輪和大軸的齒輪嚙合。
上坡用低速檔:
根據上面汽車變速箱工作原理,我們可以知道。汽車發動機功率是恆定的,低速時可以獲得較大的牽引力,而起步時,需要克服地面的最大摩擦力才可以使汽車移動,所以一定要用一擋或者二檔低速檔起步
下坡用低速檔:
與上坡用低速檔不同,下長坡如果完全靠剎車來限速,剎車盤的溫度會很高,然後溫度太高了就會出現所謂的熱衰減,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剎車性能急劇下降,然後就剎不住車。所以有必要用低速檔,用發動機來輔助制動。
在下山或者下長距離的斜坡時,把檔位掛在這里,可以限制汽車的檔位自動的只在最低檔(相當於手動檔汽車的一檔)上,可以使得汽車在下坡時使用發動機動力進行制動,駕駛員不必要長時間踩剎車導致剎車片過熱而發生危險。
這時變速器只能在1檔內工作,不能變換到其他檔位。它用在嚴重交通堵塞的情況和斜度較大的斜坡上最能發揮功用。
上斜坡或下斜坡時,可充分利用汽車發動機的扭力。
Ⅳ 能否解釋為什麼汽車低擋的加速能力好於高擋
也不是絕對的,因為汽車在低速檔時車子扭矩大,所以起步快,但前提是在靜止或車速較低時。而高速運行時強制掛入低檔,車子回因發動機牽引力介入,反而會使車速降低,即所謂的發動機牽引力制動(北方的冬天很實用)。
第一點,汽車高速行駛的時候要掛到最高擋位,最大的原因是燃油經濟性。
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變速自行車大家都騎過,我們在平路或者下坡的時候,往往會把擋位調到最低擋,也就是後齒輪最小的擋位,因為這樣一來,你每踩一圈腳踏,車輪轉動的圈數越多,汽車也是同樣的道理,在最高擋位,發動機的轉速較低,燃油經濟性最高。
實際上大部分汽車可以在2-3擋就能達到100的時速,所以只要你願意,你可以在高速上用2-3擋行駛,但這時候汽車處於低效工作區間,轉速較高,所以我們才會傾向於升到最高擋位。
第二點,要區別開來勻速度和加速度,當你維持高速續航的時候,你這時候是勻速行駛,實際上普通的家用車只需要30KW左右的功率,而這時候以5擋手動變速箱為例,掛到最高擋位,2000轉左右的發動機轉速輸出的功率就足以維持車輛巡航了。
但當你想要加速的時候,發動機需要的是一個加速度,而加速度需要的是什麼,是動力,是功率,而功率從哪裡來?依靠發動機做工得來,這時候減擋,發動機會提高轉速,為車輛提速提供更大的動力輸出。
第三點,記住一個結論,如果你想要把車開到最快,那就始終將車輛維持在當前時速下的最低擋位行駛,比如說你的車120的時速最低可以掛到3擋,那你維持3擋行駛可以獲得最強的動力,這是因為低擋位的時候由於速比大,發動機傳遞到輪端的扭矩也更大,因此你可以獲得更好的加速性能。
你可以將發動機提速理解為你騎著可變擋的自行車上坡,這時候大家都知道要將自行車的擋位調整,讓後輪的齒比加大,這樣上坡會更省力一點。理解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為什麼超車要減擋了。
Ⅵ 為什麼駕車上坡時要掛低擋行駛 這樣難道不會導致動力不夠爬不上破嗎
當然不會導致的。
正相反~只有低檔高轉速才能使汽車發出最大的「勁」上坡!(杠桿原理)
Ⅶ 汽車為什麼上坡時要掛低檔
檔位越低,驅動輪輸出的扭矩越大。
汽車的動力由發動機提供,然而通過變速箱把發動機的直接輸出轉速,調節成輪胎所需要的轉速,低速檔是變速箱把一定發動機轉速的輸出功率,變成相對的大扭矩傳送給車輪。
簡單地說,就是把一定的發動機的輸出功率,變成更大的力矩去輸出,所以動力更大了。
(7)汽車上坡掛低檔為什麼能增加動力擴展閱讀:
雖然很多車輛都配有低速擋,但它們的工作效果有所差異。有些品牌的汽車,其中的低速擋僅僅起到鎖定1擋運轉的作用,半坡起步的時候和D擋或其它前進擋位的啟動效果一樣,車輛在駕駛員松剎車不加油後可能只保持靜止、甚至後溜。
有些品牌的汽車在半坡起步時,使用D擋車輛只維持不動,但使用低速擋後會自動給油加速實現坡道上的向前挪動。
僅從最初的起步來說,除部分品牌車型中的雪花2擋之外,低速擋和其它任何前進擋所產生的起步作用和效果都是一樣的,自動擋汽車變速器均以1擋起步。
但隨著車速增加,當駕駛員松開油門踏板時,處於D擋的汽車不會很快減速,處於低速擋的汽車則會迅猛減速,但此時如果沒有踩剎車踏板,剎車燈不會亮,不能有效提醒後車。
加速時,低速擋在1擋車速范圍內的提速效果也會比D擋的要大,亦隨車速增加而更加明顯。所以使用低速擋跟車時應控制好加減速力度,盡量避免車輛闖動或急剎,以免引發追尾事故。
沒有特殊情況不應該長時間使用低速擋駕駛。在水平路面或坡度不大路面使用低速擋行車,無論車速高低都會增加油耗,車速越高油耗浪費得越嚴重。不過以掛低速擋不給油方式、通過引擎制動下坡不會額外增加油耗。
發動機長時間在低速擋高轉速運轉時,不僅會發出轟隆雜訊,也會極大升高溫度,易引起水箱過熱缺水。所以在長距離連續下陡坡的路面行駛時,依然需要間隔使用制動踏板配合發動機制動。
參考鏈接:網路--行車制動
Ⅷ 汽車上坡時為什麼要換低速檔呢
汽車發動機功率是恆定的,根據公式,P=F*V電機功率是恆定的,速度越低,牽引力越大,相對使用低速擋時汽車爬坡可以獲得更大的牽引力,爬坡和汽車,克服地面的最大摩擦力可以使汽車向上爬坡,因此,汽車在爬山時必須使用低速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