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汽車平台「是什麼意思
「汽車平台」是由汽車製造廠商設計的,幾個車型共用的產品平台。汽車平台與車輛的基本結構相關,出自於同一平台的不同車輛具有相同的結構要素,例如車門立柱、翼子板、車頂輪廓等。同一平台的車型的軸距一般情況下是相同的,同時一些配件是通用的。有時候很多種不同品牌的車在一個平台,而同一品牌的不同年度車型反而不在一個平台(比如寶來與現在的新寶來就不在一個平台)。
Ⅱ 有沒有高手知道我們常說的汽車處於同一種平台 這個平台是什麼意思
「平台」概念最早由大眾集團提出並實踐,並在PQ34平台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大眾集團現在基本上已經逐漸放棄平台的概念,而採取更抽象的「模塊」概念。 平台的概念比較籠統,而且並不是一個實體概念。其本質實際上是大量採用共同的零部件,採取相似的底盤、車身結構、行駛結構、相似的生產工藝、軸距等。平台概念主要體現在設計研發階段,由於研發時採取了已存在的「模板」,不僅使車輛研發縮短了周期,而且共用零件大大減少了生產成本,並且使已經存在的優秀車型的技術優勢拓展到其他更多的車型。平台並不等於底盤和懸掛,更不等於生產線,同一生產線可能生產出不同平台的產品,一條生產線未必可以生產出同一平台的產品。相同平台的車型並不一定代表產品的同質化。 例如大眾「PQ35」平台中的P代表平台、Q代表發動機橫置、3代表A級轎車,5是指第五代。因此「PQ35」平台是指以發動機橫置的高爾夫五代為基礎,能夠拓展研發出各種車型的平台。
Ⅲ 汽車常識:汽車同平台到底是什麼意思
汽車同平台,意思就是說使用的是同一種技術,質量都是一樣的,沒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Ⅳ 同平台汽車什麼意思
同平台車是指,汽車的三大總成基本相同的(發動機、變速箱、底盤)車輛,這種車共用性好,維保便宜,大眾最多了。 第一條回答中的,一條生產線生產的汽車,叫共線生產,不叫同平台車。
Ⅳ 汽車生產中的「平台」生么意思為什麼好幾款車用同一個平台
含義
汽車平台為何物?簡單說,就是在開發過程中用一個平台(也就是相同的底盤和車身結構)可以同時承載不同車型的開發及生產製造,產生出外形、功能都不盡相同的產品。平台戰略是當前在產品開發中,最流行、最科學、最節省人力、效率最高的一個開發戰略。
歷史
世界上第一個轎車平台在德國大眾誕生,通過平台戰略的實施,大眾公司整合了產品系列,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時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加快了新產品推出的速度,使德國大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上世紀90年代,平台戰略在世界各主要汽車跨國公司中興起,大大增強了跨國公司的競爭實力,進一步拉開了大企業與小企業之間的距離。平台的產生,不僅推進了汽車製造領域的技術革命,對研發、對產品的供應鏈和服務鏈都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同時為實現汽車行業世界范圍的兼並重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運用
現在我們經常能聽到某車與某車是同平台生產的,比如大眾集團著名的PQ34平台,此平台生產了高爾夫,寶來,甲殼蟲,斯柯達歐雅等多種車型。最新的PQ35平台更是將衍生車型的開發利用到淋漓盡致,像是強調MPS多功能轎車的途安、多功能商務用途的開迪、三廂四門轎車速騰、兩廂掀背型的高爾夫,以及同集團的奧迪品牌A3、敞篷小跑車TT,西雅特SEAT的Altea,Toledo等等,標致雪鐵龍集團PSA的很多車系也是共用平台,比如標致307和雪鐵龍C4,以及年初在國內推出的凱旋,使用的是標致-雪鐵龍的2號平台。
意義
平台之所以如此神奇,主要是因為一個平台可以同時承載不同車型的開發及生產製造。這種設計思想可以大大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一個平台可以生產出適應全球不同市場的產品;在製造方面,同一平台的產品大量採用通用化的零部件和總成,大大降低了製造成本和采購成本;在研發方面,一個平台上實現了技術突破,等於這個平台上搭載的所有產品都實現了技術突破,大大降低了開發費用。
簡單地說,對消費者而言,一個平台可能會衍生出很多車型,但它們一般具有相似的駕駛感受\(雖然在價格上可能會相差很大\,因此,您如果是一位追求操控性的消費者,可以很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和功能需求取向,選擇出自同一平台,但性價比最好的車型。
Ⅵ 如何理解汽車生產的平台兩款車公用同一平台,他們會有什麼特點
汽車的平台可以理解為生產線,目的是為了便於操作,節約成本,所以經常幾款車型共用一個平台。共用一個平台,會使車子的很多參數相同,比如說底盤,驅動方式。同時很多零配件也可以通用。
Ⅶ 汽車的「平台」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有的車是同一個平台
從第一台汽車的下線到今天的汽車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汽車的生產方式也經歷了很多的階段,從一開始的手工作坊到現在的流水線式的生產,汽車的研發製造越來越往著集成化模塊化的方向走,那麼在同一平台下生產的汽車哪些是相同的,哪些又是不同的呢?
汽車流水線生產還是在福特T型車流行之後大規模應用的,一條生產線上所有的零部件都是相同的,工人們只需要站在流水線旁邊按部就班的把相應的零部件裝到相應的位置就行了,優點是生產效率高,滿足當時人們對汽車這么一個新鮮事物的極大需求,而且流水線的生產可以降低單台車的成本。不足之處在於每輛車都是完全一樣,不能滿足有些人對於個性的要求。
後來汽車的平台化就是為了滿足不同的人對於汽車的不同的需求,每條生產線上可以生產出轎車,越野車,比如大眾PQ35,PQ45平台。生產出的汽車可以是尺寸相近的,比如高爾夫和速騰都同屬於PQ35平台。再到後來為了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模塊化就應用而生了。那麼什麼是模塊化呢?
汽車模塊化的生產雖然好車這么多,但是這也需要前期巨大的資金投入,吉利與沃爾沃的CMA的平台在開發時就投入了好幾百億,沒有實力的車企一般是很難扛得住的。
Ⅷ 同平台車型是什麼意思
汽車再設計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地盤弄好,然後再做其他的,現在汽車公司為了節約成本往往使用一個地盤進行小幅修改後進行多個品種生產,這就是同平台。這里只是給你簡單的說一下。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大眾的POLO和斯柯達晶銳是一個底盤,也可以說是一個平台
Ⅸ 關於汽車同平台問題,同平台什麼意思,有的是不同品牌國家的車同平台,一家公司做的平台
同平台一般是指底盤,有些會根據同一底盤進行相應的改變,有些則基本相同。思域和CRV這兩款車對於底盤的改動屬於比較大的,所謂底盤主要是指底盤車架結構,比如像大眾系列車型底盤變動就較小。在購車時如果是與什麼車同平台基本就可以知道車輛的底盤結構.
"有的是不同品牌國家的車同平台,一家公司做的平台?"很多品牌你看似不相及,其實都是一家人,比如雷諾日產
Ⅹ 同一平台汽車究竟是什麼意思
大部分組件是一樣的 提高了配件通用率 降低了研發成本
汽車平台式生產
隨著科技進步和市場的變化,一個型號的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大批量生產方式逐漸變得不能適應競爭。在80年代,產生了一種稱為「汽車平台」的概念,「汽車平台」是由汽車製造廠商設計的,幾個車型共用的產品平台。汽車平台與車輛的基本結構相關,出自於同一平台的不同車輛具有相同的結構要素,例如車門立柱、翼子板、車頂輪廓等。同一平台的車型的軸距一般情況下是相同的,同時一些配件是通用的。有時候很多種不同品牌的車在一個平台,而同一品牌的不同年度車型反而不在一個平台(比如寶來與現在的新寶來就不在一個平台)
「模塊化」生產方式
在「模塊化」生產方式下,汽車技術創新的重心在零部件方面,零部件要超前發展,並參與汽車廠商的產品設計。例如德爾福系統公司相繼推出了座艙、介面盤制動、車門、前端、集成空氣/燃油等模塊。而汽車廠商方面則以全球范圍作為空間,進行汽車模塊的選擇和匹配設計,優化汽車設計方案,將汽車裝配生產線上的部分裝配勞動轉移到裝配生產線以外的地方去進行。採用「模塊化」生產方式有利於提高汽車零部件的品種、質量和自動化水平,提高汽車的裝配質量,並縮短汽車的生產周期。幾個自主品牌包括通用的凱越等其實走的就是這條路。
汽車生產平台的概念,還應該從汽車生產方式的演變說起。
在汽車剛誕生的初期,汽車的主流生產方式是全手工製造,而這顯然在產能和成本上難以滿足普通大眾的需求,因此,當時的汽車註定只能是貴族的玩物。
直到20世紀初,福特公司在製造T型車時創造出影響整個世界工業的生產工藝——流水線。
流水線生產方式大幅降低了生產周期和成本,同時降低了售價,使汽車終於走進了千家萬戶,駛上了普及化的道路。
然而,一條流水線只能生產一款汽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一個型號的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一一對應的生產方式逐漸變得不能適應競爭。在80年代,產生了一種稱為「汽車平台」的概念。
以更低的成本製造更高品質的汽車,是推動汽車工業前進的動力,而平台概念的出現可以說是流水線的延續。
近些年,隨著用戶對產品多樣化的需求增加,汽車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汽車生產廠家開始面臨更細分和更個性化的市場需求。傳統的汽車平檯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開始顯得乏力,更進一步的「模塊化平台」因運而生。
相對於傳統的設計生產一體化,「模塊化」是將汽車的各個子系統以「模塊」的形式進行標准化設計和生產,最後再根據不同車型的定位進行「組裝」。傳統汽車裝配採用的是零件逐一疊加的方式,因此工位較多、裝配線較長、裝配效率較低。「模塊化」將同一個功能系統或者區域的零部件裝配成模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按功能系統以模塊化形式供貨,汽車以模塊化部件為基本件進行總裝配。舉例來說,模塊化生產方式下將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前軸和前懸掛都集成在同一模塊上,再與其他模塊對接裝配。而傳統平台則是在整車生產流程的某一環節中一一裝入發動機、變速箱等。
採用「模塊化」生產方式有利於提高汽車零部件的品種、質量和自動化水平,提高汽車的裝配質量,並縮短汽車的生產周期。
模塊化平台又一次體現了以更低的成本製造更高品質的汽車這一樸素的理念。
可以說,汽車平台就是廠商貫徹以更低的成本製造更高品質的汽車這一理念的產物。它不是生產線,更不是同樣的底盤換殼子。
平台是一種解決方案。它的實質是一些基本設計標準的共用,不同的車型在這些相同標準的基礎上再進行相應設計和改進。甚至包括汽車廠商全球化的生產布局,都可以算在平台的范疇之內。
平台化模塊化對汽車製造商控制利潤有極大的幫助,它可以降低成本、縮短開發時間、減重並降低油耗等。對消費者也有很多益處,比如新技術投放越來越快、車型選擇越來越多等。
不過,事物有利必有弊,平台化生產也存在著它的缺點。
其一,對單個車型的重視程度降低。
將越來越多的車型放在同一平台上,勢必會使這個組合里的低端車在成本上有所犧牲,因為他們將採用這個組合里平均成本的零部件。同時也會讓這個組合里的高端車在性能上有所犧牲,因為將性能需求和適應所在平台的尺寸需求放在一起考慮時,總是無法達到兩者的最優值。
隨著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汽車製造商便將不同年齡段、不同級別的車型放在同一平台上進行管理,針對多款車型做調校,最終實現了成本控制最大化。因此,對單款車型的重視程度降低,所有車型都開始趨同。
其二,缺陷規模越來越大。
將越來越多的車型放在同一平台上,一旦產生設計缺陷,影響面就可能波及到這個平台涵蓋的所有車型。面對如此巨大的質量問題,車企極有可能會通過隱瞞和消極的方式對待問題。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豐田在2009-2010年因加速門而大規模進行的召回事件。豐田在全球召回了850萬輛的缺陷車型,對豐田的資產造成了巨大沖擊,對品牌形象損傷也非常嚴重,。類似的事件還有通用集團因點火線圈問題召回數以千萬輛的問題汽車。大眾也因DSG及其他技術問題召回了數百萬輛汽車。
平台化在降低成本、縮短開發周期的同時,其實也將更多的風險集中了起來,使問題變得更加復雜、更加難掌控。由於這些問題一旦出現就容易讓車企傷筋動骨,因此很多時候,消極隱瞞成了他們應對問題的主要態度。
具體可以看汽車之家和網路
http://shuoke.autohome.com.cn/article/29726.html
http://ke..com/link?url=uPyaTQnqpeEolLKA3eiZeS7nc--qLbYZQQyJk-8QChnqcF0L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