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機油的等級是怎麼劃分的
機油的等級是劃分如下:
1.根據SAE粘度等級進行分類。
機油按SAE粘度等級分類,其冬季機油有6種,夏季機油有5種,而冬夏季通用的有16種。
冬季機油的有6種,為0W、5W、10W、15W、20W、25W,W表示冬季Winter的縮寫,其前面數字越小,機油的流動性越大,適用的溫度越低。
夏季機油的有5種,為20、30、40、50、60。數字越大,代表機油粘度越大,高溫保護性能越強,可適用更高的溫度環境。
冬夏季通用的有16種,分別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
2.根據API質量等級進行劃分。
API質量等級將機油分為S系列和C系列。S系列的表示是汽油機油;C系列的表示是柴油機油。當標有S和C時則表示該機油是柴汽油通用型。每個系列用字母來進行排序(A、B、C、D、E、F等),字母越往後,表示等級越高,性能更好。
目前汽油機油的級別有SA、SB、SC、SD、SE、SF、SG、SH、SJ、SL、SM、SN、SP;柴油機油的等級有CA、CB、CC、CD、CD-II、CE、CF-II、CF-4、CG-4、CH-4、CI-4。
⑵ 汽車機油級別是怎麼劃分的
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按機油粘度等級分類法將機油質量分類,第一類為單級粘度型,又分為高溫環境用型和低溫環境用型。高溫環境用型機油標號有:SAE30、SAE40、SAE50,SAE後標注的數字表示在100攝氏度下機油的粘度,數字越大表明機油粘度越大。由於這種機油的粘度相對較大所以比較適合夏季高溫下使用,氣溫越高的地方應選擇標號數字較大的產品。低溫環境用型機油標號有:SAE0W、SAE15W、SAE20W,SAE後的W表示冬季,而數字也表示粘度,數字越小表示粘度越小。由於此類型的機油用於冬季低溫,粘度低,所以對於溫度越低的地區應選用數字越小標號的機油。機油粘度越低,發動機的啟動轉速越大;同時機油的傾點越低,機油就越容易被泵送,可以更快捷的到達潤滑部位,縮短發動機經受干摩擦的時間。第二類為多級粘度全天候用型:機油標號有:SAE5W-30、SAE15W-40、SAE20W-50。這種標號橫杠前半部分表示該標號機油所符合的冬季低溫粘度性能,橫杠後半部分表示符合的夏季高溫粘度性能。W前的數字越小,表示潤滑油在低溫時的流動性越好,汽車啟動越容易。而W後邊的數字越大,則表明該機油在高溫環境的粘稠性越好,生成的油膜強度更強,這種機油基本可以通用四季
⑶ 汽車機油的分級是
如果說發動機是汽車的一個「心臟」,那麼我們今天所說的機油,就是發動機中流淌的「血液」,不僅對發動機起到潤滑和冷卻的作用,還有防腐蝕、防磨損的功效。在機油的分類中,有一指標為API質量等級,代表發動機機油質量的分類,不同級別的機油,在一定溫度下的厚薄程度或者稠稀程度都是不一樣的。
API質量等級將機油分為S系列和C系列,S系列的機油是汽油發動機專用的,機油質量級別從SA到SP共13種,C系列的機油是柴油發動機專用的,等級分別為CA、CB、CC、CD、CE、CF-4、CG-4、CH-4、CI-4。同時標有S和C的話,則表示該機油汽油車和柴油車通用。
不管是汽油車還是柴油車也好,機油質量級別每遞增一個字母,所擁有的性能都會優於前一種。如果經常用車在擁堵的市區環境,使用更高一級別的機油是有好處的(更環保、經濟)。
下面是機油的等級分類表:
SAE粘度等級 冬季機油 0W、5W、10W、15W、20W、25W
夏季機油 20、30、40、50、60
冬夏季通用 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
API質量等級 S系列 SA、SB、SC、SD、SE、SF、SG、SH、SJ、SL、SM、SN、SP
C系列 CA、CB、CC、CD、CE、CF-4、CG-4、CH-4、CI-4
但對於有些幾萬塊錢的小型車來說,最好還是選用發動機規定的機油質量等級。因為這種車型的發動機加工精度往往都是比較低的,也就是說發動機零件的間隙密封性並不是很精細,這時候就需要比較粘稠的機油來彌補缺陷了。那如果使用高級別的話(機油粘稠度低),就很容易造成發動機的零件磨損,要知道維修起來可不便宜啊。
⑷ 機油等級劃分是怎麼樣的
S系列機油的規格有:SA、SB、SC、SD、SE、SF、SG、SH、SJ、SL。
C系列的機油規格有:CA、CB、CC、CD、CE、CF、CF2、CF4、CG4、CH4、C14。
機油級別是按照質量等級和粘度等級劃分,汽油發動機的用油通常用字母S表示,柴油發動機的用油通常用字母C表示。隨著字母的遞增機油的級別也越來越高,當兩個字母都出現的時候說明此種機油為通用機油,汽油柴油均可用。
機油,即發動機潤滑油,英文名稱:Engine oil。密度約為0.91×10(kg/m)能對發動機起到潤滑減磨、輔助冷卻降溫、密封防漏、防銹防蝕、減震緩沖等作用。被譽為汽車的「血液」。機油由基礎油和添加劑兩部分組成。基礎油是潤滑油的主要成分,決定著潤滑油的基本性質,添加劑則可彌補和改善基礎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賦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潤滑油的重要組成部分。
⑸ 如何區分機油的級別
發動機潤滑油質量等級又稱為使用性能等級,是正確選用潤滑油的重要依據。
SN:"S"開頭系列代表汽油發動機用油,規格有:SA,SB,SC,SD,SE,SF,SG,SH,SJ,SL 。
GF-5:ILSAC於1990年10月頒布了對於小汽車 發動機用油的測試規格GF-1,制訂了汽油機油的GF-1、GF-2、GF-3和GF-4規格。GF-1、GF-2、GF-3、GF-4除了分別滿足 API SH、SJ、SL、SM的所有要求外,還要通過ILSAC規定的EC節能要求。簡單地說,GF規格就是API規格+節能。 GF-5規格2010年頒布,GF-5為滿足SN要求,為目前最高汽機油級別
⑹ 汽車機油分那幾個級別
機油分的級別是:
1、全合成機油分目前主要是以SN級別的為主,機油上API是美國石油學會的英文縮寫,分為SA、SB、SC、SD、SE、SF、SG、SH、SJ、SL 、SM、SN等級,等級依次提高,SN級是目前最高的級別的機油;
2、SJ是90年代的標准,SL是2001年的標准,SM是2004年的標准,SN是2010年的標准;
3、而半合成機油主要是以SL、SM、SN級別的為主,不過SN級別的依舊是較多的。但合成機油時最高等級的機油,所以是以SN級為代表的,全合成與半合成機油的區別在於,全合成油使用的溫度更廣,使用期限更長,以及成本更高;
4、同樣的油膜要求,全合成油可用較低的黏度就可達成,而半合成就需用相對於全合成油較濃的黏度才可達到如此要求。在相同的工作環境里,全合成油因為使用期限比半合成油長很多,因此成本較高,但是比較換油次數之後,成本並不會太高。
機油特點
1、對發動機總的要求是體積小,重量要輕,機構緊湊,而且輸出功率要大,因此它的單位摩擦面上承受的負荷很大。
2、除了摩擦熱之外,還有受到燃燒熱的影響,所以摩擦面的溫度很高,使潤滑油粘度下降,油膜形成較困難。
3、燃燒室內的高溫高壓的燃燒氣體會通過活塞、活塞環和缸套之間的間隙,泄漏到曲軸箱,這些燃燒氣體是燃油和少量潤滑油的完全燃燒和未完全燃燒產生的氣體和某些顆粒物(煙炱),通常成為曲軸箱竄氣的主要成分,它會污染潤滑油,並在一定條件下更會促使其氧化。
⑺ 汽車機油分類有哪幾種
發動機機油分為三類:普通礦物油、半合成機油、全合成機油。
一、礦物油
礦物油是市面上比較常用的潤滑油。是在石油提煉過程中分餾出有用的物質,比如汽油和航空用油,之後再把剩留下來的底油再進行加工提取。就本質而言,它運用的是原油中較差的成份。
礦物油價格低廉,使用壽命及潤滑性能都不如合成油,同時還對環境有較大的污染。另外,礦物油在提煉過程中因無法將所含的雜質完全除去,因此流動點較高,不適合低溫地區極端條件下使用。
機油性能:
一、潤滑性
在各種條件下,發動機油降低磨擦,減緩磨損和防止金屬燒結的能力,叫做發動機的潤滑性。發動機油的粘度是評定潤滑性的重要指標。
二、低溫操作性
從發動機油方面保證發動機在低溫條件下容易起動和可靠供油的性能,叫做發動機油的低溫操作性。發動機潤滑油的低溫操作性包括有利於低溫起動和降低起動磨損兩方面。評定發動機潤滑油低溫操作性的指標主要有低溫動力粘度,邊界泵送溫度和傾點。
三、粘溫性
潤滑油由於溫度升降而改變粘度的性質,叫做粘溫性。良好的粘溫性,是指油品的粘度隨溫度的變化程度小。溫度對油品粘度的影響:溫度升高,粘度降低;溫度降低,粘度升高。在基礎油加入粘度指數改進劑可提高油品的粘溫性。
用低粘度的基礎油和粘度指數改進劑調配而成,具有良好粘溫性,能同時滿足低高溫使用要求的發動機油,叫做稠化機油或通常說的多級油。評定發動機油粘溫性的指標是粘度指數。發動機油能抑制積炭、漆膜和油泥生成或將這些沉積物清除的性能,叫做發動機油的清凈分散性。
⑻ 汽車機油級別怎麼劃分
如果說發動機是汽車的一個「心臟」,那麼我們今天所說的機油,就是發動機中流淌的「血液」,不僅對發動機起到潤滑和冷卻的作用,還有防腐蝕、防磨損的功效。
在機油的分類中,有一指標為API質量等級,代表發動機機油質量的分類,不同級別的機油,在一定溫度下的厚薄程度或者稠稀程度都是不一樣的。
API質量等級將機油分為S系列和C系列,S系列的機油是汽油發動機專用的,機油質量級別從SA到SP共13種,C系列的機油是柴油發動機專用的,等級分別為CA、CB、CC、CD、CE、CF-4、CG-4、CH-4、CI-4。同時標有S和C的話,則表示該機油汽油車和柴油車通用。
不管是汽油車還是柴油車也好,機油質量級別每遞增一個字母,所擁有的性能都會優於前一種。如果經常用車在擁堵的市區環境,使用更高一級別的機油是有好處的(更環保、經濟)。
⑼ 汽車機油級別是怎麼劃分的
質量等級劃分:
「S」開頭系列代表汽油發動機用油;「C」開頭系列代表柴油發動機用油。
從「SA」一直到「SN」,每遞增一個字母,機油的性能都會優於前一種,字母越靠後,質量等級越高,汽車機油也就更好用,國際品牌中機油級別多是SF級別以上的。
⑽ 汽車機油等級參照表
根據SAE粘度等級的分類,冬季機油有6種,夏季機油有5種,而冬夏季通用的有16種。
冬季機油的有6種,為0W、5W、10W、15W、20W、25W,W表示冬季Winter的縮寫,其前面數字越小,機油的流動性越大,適用的溫度越低。
夏季機油的有5種,為20、30、40、50、60。數字越大,代表機油粘度越大,高溫保護性能越強,可適用更高的溫度環境。
冬夏季通用的有16種,分別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
選擇粘度標號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比如駕駛環境、行駛習慣、車型等等。不同的車型其實際工況會有所不同,所需的粘度等級也就不同,比如德系車,建議使用較高粘度的機油,而日系車和韓系車則相反,使用低粘度的機油,這是由於發動機內部結構所致的。
同樣,對於新車或高性能車輛,其汽缸密封性較好,可使用低粘度的機油;對於低檔車和老車,需採用粘度較高的機油,因為發動機工藝和長時間的汽缸磨損,高粘度的機油可以形成較厚的油膜,更好的保護發動機。
如果駕駛環境冬季時的環境較為惡劣,如我國北方天氣,一般使用的是0W或5W的機油,保證其冷啟動順暢,對發動機有更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