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能源汽車如何驅動
從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新能源電動汽車與傳統的汽車不同這處在於新能源電動這五個字,也就說是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動力來源不是傳統的柴油各汽油而是新型能源——電能。 新能源電動汽的組成可以分為: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驅動力傳動等機械繫統、完成既定任務的工作裝置等。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由驅動電動機、電源和電動機的調速控制裝置等組成:①、電源電源為電動汽車的驅動電動機提供電能,電動機將電源的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通過傳動裝置或直接驅動車輪和工作裝置。有別於老式的電網電車,新能源電動汽車電源主要是高能蓄電池,這樣新能源電動汽車行車范圍就不會局限於電車電網,也不用擔心電網停電,這就使的新能源電動汽車行車的范圍與傳統汽車一樣了。②. 驅動電動機驅動電動機的作用是將電源的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通過傳動裝置或直接驅動車輪和工作裝置。三相非同步交流電動機相比其它的類型的電動機的優勢:製造工藝相對簡單成熟、製造成本相對低、輸出功率大、穩定性好、維護成本較低。我所在的實習單位採用的是自家生產的三相非同步交流電機。 ③. 電機控制器該裝置是為電動汽車的變速和方向變換等設置的,其作用是控制驅動電動機的電壓或電流,完成電動機的驅動轉矩和旋轉方向的控制。採用交流電動機及變頻調速控制技術,使電動汽車的制動能量回收控制更加方便,控制電路更加簡單。 ④. 傳動裝置電動汽車傳動裝置的作用是將電動機的驅動轉矩傳給汽車的驅動軸,當採用電動輪驅動時,傳動裝置的多數部件常常可以忽略。因為電動機可以帶負載啟動,所以電動汽車上無需傳統內燃機汽車的離合器。因為驅動電機的旋向可以通過電路控制實現變換,所以電動汽車無需內燃機汽車變速器中的倒檔。當採用電動機無級調速控制時,電動汽車可以忽略傳統汽車的變速器。在採用電動輪驅動時,電動汽車也可以省略傳統內燃機汽車傳動系統的差速器。⑤. 行駛裝置行駛裝置的作用是將電動機的驅動力矩通過車輪變成對地面的作用力,驅動車輪行走。它同其他汽車的構成是相同的,由車輪、輪胎和懸架等組成⑥. 轉向裝置專項裝置是為實現汽車的轉彎而設置的,由轉向機、方向盤、轉向機構和轉向輪等組成。作用在方向盤上的控制力,通過轉向機和轉向機構使轉向輪偏轉一定的角度,實現汽車的轉向。多數電動汽車為前輪轉向,工業中用的電動叉車常常採用後輪轉向。電動汽車的轉向裝置有機械轉向、液壓轉向和液壓助力轉向等類型。⑦. 制動裝置電動汽車的制動裝置同其他汽車一樣,是為汽車減速或停車而設置的,通常由制動器及其操縱裝置組成。在電動汽車上,一般還有電磁製動裝置,它可以利用驅動電動機的控制電路實現電動機的發電運行,使減速制動時的能量轉換成對蓄電池充電的電流,從而得到再生利用。⑧. 工作裝置工作裝置是工業用電動汽車為完成作業要求而專門設置的,如電動叉車的起升裝置、門架、貨叉等。貨叉的起升和門架的傾斜通常由電動機驅動的液壓系統完成。
Ⅱ 汽車的驅動系統是怎樣的
燃油在密閉的容器中被點燃後能量爆發並通過活塞做功出力,再通過傳動機構來推動輪子的轉動,讓被推動的輪子在被驅動後前行或者倒退.這就是最簡單的汽車驅動原理.
Ⅲ 路虎攬勝極光四驅怎麼使用
摘要 攬勝極光:適時四驅系統。攬勝星脈:全時四驅系統。攬勝運動:全時四驅系統。路虎攬勝:全時四驅系統。
Ⅳ 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是怎麼
現代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驅動電機、變速器、功率變換器和控制器。驅動電機是電氣驅動系統的核心,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影響電動汽車的性能。驅動電機和變速器的尺寸、重量也會影響到汽車的整體效率。功率變換器和控制器則對電動汽車的安全可靠運行有很大關系。
按電力驅動系統的組成和布置形式不同,純電動汽車分為機械傳動型、無變速器型、無差速器型和電動輪型四種類型。
機械傳動型純電動汽車
由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的燃油汽車發展而來,保留了內燃機汽車的傳動系統,只是把內燃機換成了電動機。這種結構可以提高純電動汽車的起動轉矩及低速時的後備功率,對驅動電動機要求低,可選擇功率較小的電動機。
無變速器型純電動汽車
驅動系統的最大特點是取消了離合器和變速器,採用固定速比減速器,通過電動機的控制實現變速功能。這種結構的優點是機構傳動裝置的質量較輕、體積較小,但對電動機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求有較高的起動轉矩,而且要求有較大的後備功率,以保證純電動汽車的起步、爬坡、加速等動力性能。
無差速器型純電動汽車
結構採用兩個電動機,通過固定速比減速器分別驅動兩個車輪,每個電動機的轉速可以獨立調節。當汽車轉向時,由電子控制系統實現電子差速,因此,電動機控制系統比較復雜。
電動輪型純電動汽車
將電動機直接裝在驅動輪內(也稱為輪轂電動機),可進一步縮短電動機到驅動車輪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但需要增設減速比較大的行星齒輪減速器,以便將電動機轉速降低到理想的車輪轉速。這種結構對控制系統控制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較高。
電力驅動系統特性
能量轉換效率高
無污染、零排放、對環境友好
靈活方便控制工作狀態
系統工作狀態不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總體重量不變
無雜訊,對環境沒有影響
安全性好
何為電動汽車三合一電驅系統技術?
電動汽車三合一電驅系統技術是指將電控、電機和減速器集成為一體的技術,隨著電動汽車技術的不斷演進,集成化設計將無可爭辯地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目前市面上比較前列的電動驅動系統
GKN吉凱恩(納鐵福)
在不需要純電動或混合動力驅動時,可以通過一個集成的切斷裝置將電動機從傳動系統中斷開,該裝置採用了機電驅動離合器。GKN還對齒輪和軸承布置進行了優化,實現更高的效率、更好地NVH性能和耐久性。
博世Bosch
博世Bosch新動力系統e-axle電動軸,使電動軸驅動可提供更佳的續航力。博世BOSCH電驅動橋特點:高度集成化、簡化冷卻管路和功率驅動線纜、平台化設計靈活適配不同車型。
ZF三合一電驅系統
采埃孚(ZF)研發的適用於小型和中型轎車的電動車驅動產品,能很好的適應未來的城市交通狀況。利用多面壓合連接技術來實現鋁制推力桿與鋼制橫結構的鏈接,具備電能轉化效率高和性能優異的特點。
Ⅳ 小車分時四驅怎麼用
目前,四驅系統一般分為:全時四驅、分時四驅和適時四驅。 全時四驅指的是車輛在整個行駛過程中一直保持四輪驅動的模式。這種驅動模式擁有較好的越野和操控性能,但它不能根據路面情況做出扭矩分配的調整,油耗偏大,經濟性差。 分時四驅是由駕駛者手動切換的驅動模式,駕駛者可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選擇兩輪驅動或四輪驅動模式。這是SUV車型中最常見的驅動模式,其優點是既能保證車輛的動力性和通過性,又能兼顧燃油經濟性,略顯不足的是駕駛者需要自行判斷路況,手動操作驅動模式。 適時四驅又稱為實時四驅,是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技術,它由電腦晶元控制兩驅與四驅的切換。該系統的顯著特點就是它在繼承全時四驅和分時四驅的優點的同時彌補了它們的不足。它能自行識別駕駛環境,根據駕駛環境的變化控制兩驅與四驅兩種模式的切換。在顛簸、多坡多彎等附著力低的路面,車輛自動設定為四輪驅動模式,而在城市路面等較平坦的路況上,車輛會自行切換為兩輪驅動。 系統比較 全時四驅系統內有三個差速器:除了前後軸各有一個差速器外,在前後驅動軸之間還有一個中央差速器。這使全時四驅避免了半時四驅的固有問題:汽車在轉向時,前後輪的轉速差會被中央差速器吸收。所以,全時四驅在硬路面、下雨時有更可靠的四輪抓著力,比分時四驅優越。但到了冰雪、沼澤地就必須把中央差速器鎖上;回到不滑的硬路,馬上要把中央差速器鎖解開。 有些全時四驅的中央差速器比較先進,一般情況下它可以把汽車動力平分給前後軸。當車輪出現打滑時,它會自動把中央差速器鎖上。這種系統在小車上表現很好,但在大四驅車上,它就沒有差速器手動鎖來得可靠。 分時四驅靠操作分動器實現兩驅與四驅的切換。由於分動器內沒有中央差速器,所以分時四輪驅動的汽車不能在硬地面上使用四驅,特別是在彎道上不能順利轉彎。這是因為分時四驅在分動器內沒有中央差速器,而無法把前後軸的轉速調整所致。汽車轉向時,前輪轉彎半徑比同側的後輪要大,因此前輪的轉速要比後輪快,以至四個車輪走的路線完全不一樣,所以分時四驅只可以在車輪打滑時才掛上四驅,一回到摩擦力大的鋪裝路面應馬上改回兩驅。 (韓旭) 知識鏈接 差速器 差速器是把兩個傳動半軸連起來,通過齒輪組的特殊設計,左右車輪可以實現不同速度旋轉,而不會出問題。差速器是1825年由法國人發明的。它是汽車工業發展中十分重要的一環,要是沒有差速器,汽車就無法實現順利的轉彎。由於車子在轉彎時左右輪轉速不一樣,內側車輪轉得慢、外側車輪轉得快,驅動軸能傳遞動力而不幹擾車輪的正常轉速靠的就是差速器,如果沒有差速器,汽車在路面上就不能實現轉彎。 歷史回顧 在汽車發明的初期,道路條件是很差的。早在1902年,第一輛四驅車就已經誕生,但由於成本問題,加上CV JOJN萬向節還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所以,四驅車並沒有被大量生產。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四驅車的可靠性得到認同,促使軍隊投入大量資金去製造全輪驅動的汽車。目前,全時四驅已十分流行三差速器的設計,它們可以在硬路使用四驅系統而不會互相干涉。
Ⅵ 汽車的驅動系統分類有哪些
汽車驅動類型有哪些?--前驅,所謂前置前驅是指,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的驅動形式。前置前驅不需要像後輪驅動那樣,通過一根長長的傳動軸把動力傳遞到後輪上,所以它的能量傳遞效率比後驅車高得多。動力性能的充分發揮以及燃油經濟性的提升就不言而喻了。汽車驅動類型有哪些?--後驅,所謂前置後驅是指,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驅動形式。其中前排車輪負責轉向,由後排車輪來承擔整個車輛的驅動工作。在這種驅動形式中,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全部輸送到後驅動橋上,驅動後輪使汽車前進。也就是說,實際的行進中是後輪「推動」前輪,帶動車輛前進。汽車驅動類型有哪些?--四驅,四輪驅動(4WD 4X4):所謂四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一般用4X4或4WD來表示。汽車驅動類型,採用適時驅動系統的車輛可以通過電腦來控制選擇適合當下情況的驅動模式。在正常的路面,車輛一般會採用後輪驅動的方式。而一旦遇到路面不良或驅動輪打滑的情況,電腦會自動檢測並立即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前排的兩個車輪,自然切換到四輪驅動狀態,避免了駕駛者的判斷和手動操作,應用更加簡單
Ⅶ 小車分時四驅怎麼用
分時四驅是由駕駛者手動切換的驅動模式,駕駛者可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選擇兩輪驅動或四輪驅動模式。
Ⅷ 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協調的控制方法是什麼
新能源汽車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汽車,那麼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的控制方法是什麼呢?大家請看我接下來詳細地講解。
一,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控制方法
燃料電池汽車使用清潔能源,可能成為新能源汽車的另一選擇。與動力電池相比,燃料電池仍有缺點。目前,小型乘用車上布置的燃料電池輸出功率約為100kW,動態響應緩慢,不能滿足用戶對性能的追求。另一方面,對於單電機布置的小型燃料電池乘用車,發動機的高效段與燃料電池的經濟段重疊較少,無法有效利用整個系統的最高效率。圖1為燃料電池極化曲線示意圖。可以看出,燃料電池在大功率輸出區域效率較低,在此區間內減少燃料電池的輸出時間可以有效提高整車效率。
Ⅸ 汽車是怎麼驅動的
汽車驅動方式是指發動機的布置方式以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一般的車輛都有前、後兩排輪子,其中直接由發動機驅動轉動,從而推動(或拉動)汽車前進的輪子就是驅動輪。汽車驅動方式對整車的性能、外形及內部尺寸、重量、軸荷分配、製造成本及維修保養等方面均產生重要影響。科學合理地選擇驅動型式是汽車總體設計的首要工作之一。汽車驅動方式的種類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一、兩輪驅動在兩輪驅動形式中,可根據發動機在車輛的位置以及驅動輪的位置進而細分為前置後驅(FR)、前置前驅(FF)、後置後驅(RR)、中置後驅(MR)等形式。目前,兩驅越野車和轎車最常用的是前置後驅形式。 前置後驅(FR)的全稱叫做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驅動形式。其中前排車輪負責轉向,由後排車輪來承擔整個車輛的驅動工作。在這種驅動形式中,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全部輸送到後驅動橋上,驅動後輪使汽車前進。也就是說,實際的行進中是後輪「推動」前輪,帶動車輛前進。與兩輪驅動類的其他驅動形式相比,前置後驅有比較大的優越性。當車輛在良好的路面上啟動、加速或爬坡時,驅動輪的附著壓力增大,牽引性明顯優於前驅形式。同時,採用前置後驅的車輛還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並有利於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除此之外,前置後驅的安排使車輛的發動機、離合器和變速器等總成臨近駕駛室,簡化了操縱機構的布置和轉向機構的結構,這樣更加便於車輛的保養和維修。 基於以上的諸多優點,國產寶馬325i、530i以及檔次更高的進口寶馬轎車,賓利、賓士、捷豹等很多豪華轎車多採用前置後驅這種形式。 二、四輪驅動不過,如果你買一輛越野車的動機是想要在真正的山野叢林中縱橫馳騁的話,就一定別心疼差價,要再狠一狠心,把四輪驅動系統配置整齊。因為,兩輪驅動的車輛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碰到雪地或易滑路面等情況也可能打滑,啟動加速時也比較容易發生擺尾現象。四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同時,四輪驅動系統有比兩輪驅動更優異的引擎驅動力應用效率,能達到更好的輪胎牽引力與轉向力的有效發揮。就安全性來說,也可以形成更好的行車穩定性。所謂四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一般用4X4或4WD來表示,如果你看見一輛車上標有上述字樣,那就表示該車輛擁有四輪驅動的功能。在過去,四輪驅動可是越野車獨有的,近年來,一些高檔轎車和豪華跑車才逐漸添置了這項配置。 四輪驅動又有以下的分類: 1、分時四驅(Part-time 4WD)這是一種駕駛者可以在兩驅和四驅之間手動選擇的四輪驅動系統,由駕駛員根據路面情況,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兩輪驅動或四輪驅動模式,這也是一般越野車或四驅SUV最常見的驅動模式。最顯著的優點是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取驅動模式,比較經濟。在公路上行駛使用兩輪驅動檔;當遇到雨雪路況時,選擇四掄驅動,增強了車輛的附著力和操控性。2、全時四驅(Full-time 4WD) 這種傳動系統不需要駕駛人選擇操作,前後車輪永遠維持四輪驅動模式,行駛時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50:50設定在前後輪上,使前後排車輪保持等量的扭矩。全時驅動系統具有良好的駕駛操控性和行駛循跡性,有了全時四驅系統,就可以在鋪覆路面上順利駕駛。但其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比較廢油,經濟性不夠好。而且,車輛沒有任何裝置來控制輪胎轉速的差異,一旦一個輪胎離開地面,往往會使你停滯在那裡,不能前進。但是,今年來也發展了一些智能化的全時四驅系統,比如奧迪的quattro,遇到特殊路面時,他可以重新分配扭矩,把更多的扭矩分配在不打滑的驅動輪上,從而解決了老式全時四驅的弊端。3、適時驅動(Real-time 4WD)採用適時驅動系統的車輛可以通過電腦來控制選擇適合當下情況的驅動模式。在正常的路面,車輛一般會採用後輪驅動的方式。而一旦遇到路面不良或驅動輪打滑的情況,電腦會自動檢測並立即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前排的兩個車輪,自然切換到 四輪驅動狀態,免除了駕駛人的判斷和手動操作,應用更加簡單。不過,電腦與人腦相比,反應畢竟較慢,而且這樣一來,也缺少了那種一切盡在掌握的征服感和駕駛樂趣。
Ⅹ 汽車都有哪幾種驅動方式各有什麼優缺點
前驅、後驅、四驅……在購車時經常能聽到導購人員如此介紹車輛。其實,這都是車輛的驅動方式,根據發動機不同的放置位置和不同的傳動形式,汽車分為多種不同的驅動方式,並各有其優缺點。那麼,汽車都有哪些驅動模式?一起來看看。
前置前驅(FF)
履帶式雪地車由於帶有履帶,不同於一般車輛,因而其驅動方式較為特殊。汽車發動機通過驅動軸傳輸動力,驅動軸會直接推動汽車車輪轉動。然而,雪地車發動機與轉動履帶的履帶牽引裝置相連。雪地車的履帶基本上由較大的齒輪組成,輪齒均勻分布,履帶上有對應的孔。齒輪每次轉動都會向履帶提供動力,從而驅動雪地車前進。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