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有哪些是工業製造

有哪些是工業製造

發布時間:2022-06-07 11:27:44

A. 工業生產出的東西有哪些跪求!!

冰箱、彩電、洗衣機、傢具、電話、手機、汽車、自行車、摩托車、玩具車、三輪車、臉盆、水桶、開關、 火車、風機、飛機、賽車、直升機、乒乓球、球拍、壓路機、各種車床

B. 工業製造業行業總共有哪些

重工業 輕工業 生物工程,能源 材料。

C. 什麼叫製造行業,包括哪些

製造業是指機械工業時代對製造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製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業品與生活消費產品的行業。

製造業包括:產品製造、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在主要從事產品製造的企業(單位)中,為產品銷售而進行的機械與設備的組裝與安裝活動。

(3)有哪些是工業製造擴展閱讀

(1)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領域占優勢,競爭力強。而且中國的勞動力素質也比較高,比如,在廣東、浙江一帶的勞動力一部分是農村出來的高中生,這些人的素質相當不錯;

(2)我國潛在消費市場大,能夠容納這些產品,促進這些產品很快地形成規模經濟。通常,一個國家的產品首先要在國內銷售,取得了一定的經驗,達到一定的產量規模以後,再走向國際市場。中國這么大的國內消費市場為產品的開發、發展創造了基本條件;

(3)製造業基礎比較完善。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製造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和支柱性產業,製造業為今後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製造業的發展面臨的國際和國內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進入到一個更加廣闊和深層次的階段;

(4)製造業生產比較集中,大部分分布在相關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國家十分重視製造業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我國好多大型製造業的生產資源基礎比較好,並且在經濟調控中的市場導向作用也很有利於製造業的發展。

D. 工業企業包括製造業還有哪些

工業製造業,有別於農業、商業、建築業、運輸業、金融業、郵電業等企業。我國的製造業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輕紡工業,包括食品、飲料、煙草加工、服裝、紡織、皮革、木材加工、傢具、印刷等,占我國製造業比重為30.2%。一類為資源加工工業,包括石油化工、化學纖維、醫葯製造業、橡膠、塑料、黑色金屬等,佔33%。還有一類為機械、電子製造業,其中包括機床、專用設備、交通運輸工具、機械設備、電子通訊設備、儀器等,約佔35.5%。

E. 工業都包括哪些行業

工業結構就由輕工業、重工業構成。
《中國統計年鑒》中對重工業的定義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輕工業為: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在研究中,如上文所述,常將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合稱為重化工業。
重工業:是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輕工業: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F. 製造業包括哪些

製造業是將已獲取的物質資源作為勞動對象,通過加工、製作、裝配等環節以形成新部件、新產品的工業部門。製造業主要有冶金工業、機械工業、食品工業、紡織工業、電子工業等。先進製造業主要指通過信息化和機械化實現產能增長;主要應用在新產品技術部門,以及高科技產業中;

G. 哪些公司屬於製造業

製造業包括:
01
農副食品加工業
02
食品製造業
03
飲料製造業
04
煙草製品業
05
紡織業
06
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
07
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
0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
09
傢具製造業
10
造紙及紙製品業
11
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
12
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
13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14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15
醫葯製造業
16
化學纖維製造業
17
橡膠製品業
18
塑料製品業
19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20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21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22
金屬製品業
23
通用設備製造業
24
專用設備製造業
25
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
26
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
27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28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
29
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
30
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
製造業以外包括農業、采礦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以及第三產業(通常所說的服務業),其中農業為第一產業,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合稱工業,工業和建築業組成第二產業。

H. 哪些是初級產品,哪些是工業製造品

一、初級農產品

1、種植業產品:煙葉,毛茶,食用菌,瓜、果、蔬菜,花卉、苗木等。

2、畜牧業產品:牲畜、禽、獸、昆蟲、爬蟲、兩棲動物類。

3、漁業產品:淡水產品,海水產品,灘塗養殖產品等。

4、林業產品:原木,原竹,原木、原竹下腳料,生漆、天然樹脂等。

5、其他植物:棉花,麻,柳條、席草、藺草,其他植物等。

二、工業產品

1、材料和部件:材料和部件指完全參與生產過程,其價值全部轉移到最終產品的那些物品,又可以分為原材料以及半製成品和部件兩大類。

2、資本項目:資本項目指輔助生產進行,其實體不形成最終產品,價值通過折舊、攤銷的方式部分轉移到最終產品之中的那些物品,包括裝備和附屬設備。

3、供應品和服務:供應品和服務指不行成最終產品,價值較低、消耗較快那類物品。

(8)有哪些是工業製造擴展閱讀:

計算工業中間投入須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1、從企業外部購入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不包括生產過程中回收的廢料以及自製品的價值。

2、本期投入生產,並一次性消耗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不包括固定資產等的轉移價值。

3、工業中間投入的計算口徑須與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口徑一致,即計入了工業中間投入產品和服務的價值須是計入了工業總產值的部分。

I. 39個工業大類是指哪些類

中國擁有39個工業大類,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 ,其他采礦業 ,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煙草製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傢具製造業,造紙及紙製品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醫葯製造業,化學纖維製造業,橡膠製品業,塑料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

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9)有哪些是工業製造擴展閱讀:

通常的三大產業是聯合國使用的分類方法: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和公共工程、水電油氣、醫葯製造;第三產業包括商業、金融、交通運輸、通訊、教育、服務業及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

戰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進步,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產值和就業人員的比例不斷發生變化。其變化趨勢是:起初是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第三產業的比重也不斷上升;隨後包括第一、第二產業的物質生產部門的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這種變化趨勢在發達國家比較突出。

到目前為止,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產值和就業人口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成為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產業。而在發展中國家除新型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以外,總的說來其產業結構層次都相對落後,轉變的進程也不快。但從變化趨勢看,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基本上是一致的。

J.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重工業和輕工業,其中:

1、重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2、輕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10)有哪些是工業製造擴展閱讀:

相關報道:我國工業的急速增長

2018年9月5日報道,國家統計局4日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國工業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快速發展。40年來,我國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躍升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53倍,年均增長10.8%。

工業實力:從基礎薄弱到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工業增加值僅有1622億元。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工業實力空前增強,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製造大國。

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9.8%,躍居世界第一。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199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7年,我國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

工業經濟實力的迅速壯大,為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產品:由短缺到豐富充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產品生產能力十分有限。經過4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

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4.7倍和2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很多產品生產從無到有到蓬勃發展。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占出口總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後上升到90%以上。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逐漸超越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8.95萬億元,占我國貨物出口總額的58.4%,高於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20.1%的比重。

轉型升級:加快向工業強國邁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實施了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政策,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工業經濟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加快。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10.0%、10.5%和11%,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3.9、4.5和4.4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大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注重加強對傳統產業優化升級。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產能5700萬噸等。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大力提升傳統動能。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製造強國戰略,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工業向中高端水平持續邁進。

所有制結構:從單一到多種經濟成分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比較單一,主要為國有工業和集體工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多種經濟成分在市場經濟中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發生了重大變革,與市場經濟融合更加緊密,國有企業素質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價合計293839億元,較1978年的3193億元,增長91倍。

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商用飛機、特高壓輸變電、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天眼」探空、「蛟龍」探海、神舟飛天、高鐵賓士、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等驚艷全球。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及相關政策的制定經歷了一個從探索到逐步完善的過程。民營企業不斷煥發生機活力,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私營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85.9萬家,佔全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78.4%。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資企業從無到有,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1980年,在中國大陸落戶的外資企業僅有3家,到2017年末,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已發展到5萬家,吸納就業人數達2088.6萬人,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達12.9%和23.6%。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是工業製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污染人有什麼感覺 瀏覽:510
賓士e300怎麼折價 瀏覽:132
汽車哪些保養不建議去做 瀏覽:93
汽車活性碳罐多久更換 瀏覽:68
新款奧迪a6顯示屏藍屏怎麼解決 瀏覽:253
寶馬跟賓士哪個車更好 瀏覽:640
寶馬530怎麼解除鎖車喇叭 瀏覽:598
汽車超市如何引流 瀏覽:746
賓士c260油壓方向機如何匹配 瀏覽:572
奧迪a8汽油濾芯更換多少錢 瀏覽:669
賓士新款s屏幕成本多少錢 瀏覽:737
奧迪A8引擎蓋多少錢 瀏覽:886
北理和同濟工業設計哪個好 瀏覽:868
工業電動引擎怎麼用 瀏覽:394
寶馬3系馬牌跟倍耐力哪個好 瀏覽:679
哪裡找工業邊角料處理地點 瀏覽:723
進口賓士出廠運到4s店需要多久 瀏覽:874
賓士什麼車的後大燈是箭頭 瀏覽:783
如何避免汽車被騙 瀏覽:616
遼寧省哪個城市有共享汽車 瀏覽: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