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城市工業區的劃分
城市工業是現代化城市的重要組成要素,其布局是城市規劃的一項基本內容。按城市合理功能分區要求,應將城市工業集中布置,形成城市工業區,大多由加工工業企業群組成,其生產性質往往體現城市經濟的某種特徵。通常分為專業性工業區和綜合性工業區,前者如中國鄭州的紡織工業區、蘭州的石油化學工業區、哈爾濱的動力機械工業區等。常見的是具有幾種生產性質的綜合性工業區。城市工業區內部結構較協調,生產聯系密切,其規模取決於企業群的生產結構、城市自身規模和合理居住距離要求。
② 工業區的工業區的分類
人物概述
黃玉蛟: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工商聯副會長、成都市工商聯常委、雙流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成都市人大代表、雙流縣第九屆工商聯(民間商會)副主席、香港蛟龍集團CEO、成都蛟龍港管理委員會主任、著名民營企業家。首屆「成都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第二屆「四川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第八屆「四川十大財經風雲人物」獲得者。
成功創辦全國首家民營工業園區——成都蛟龍工業港。經過十年發展,蛟龍港現已在成都成功建成了兩個園區——蛟龍港青羊園區和蛟龍港雙流園區,成為了「成都市工業集中發展示範區」。他締造的「蛟龍模式」,開創了民營經濟辦工業園區的先河,引進入駐企業1000多家,成為了「三個集中」的成功者,「統籌城鄉」的實踐者,「兩化聯動」的參與者,「產城一體化」的探索者。江西、黑龍江、雲南、貴州、寧夏回族自治區、廣東、江蘇、安徽等省市州紛紛組團到港考察、學習。中央黨校、國家發改委、全國政協、全國工商聯等黨政要員蒞臨工業港調研、指導。
他長期致力於社會慈善事業,現累計已向災區及教育事業捐款2000多萬元。在企業成長過程中,他堅持貫徹低碳環保的理念,園區自主投資1.2億元修建日處理量為3萬噸的蛟龍港活水公園(污水處理廠),污水經過處理後水質達到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中一級A標准,實現中水回用。2009年,工業港還耗資4000多萬元對當地僅3米寬的臭水溝――白河進行全面改造,建成了一條河面達28米寬的白河河堤公園。如今的白河碧波盪漾、綠樹成蔭、風光秀麗、環境宜人成為了人們休閑鍛煉的景觀長廊。2011年11月,經過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及中國環境報社嚴格的層層篩選,蛟龍港被評為「中國2011十大碧水環保先鋒」企業。
目前,他正帶領蛟龍團隊不斷創新,加快促進蛟龍港產業轉型升級,將在5年時間通過八大工程的建設,促進蛟龍港在僅4.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實現年產值及銷售收入1200個億,國地兩稅突破20億,解決20萬人以上就業,將成都蛟龍港雙流園區打造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產城一體化聚財時尚新城。
創業經歷
他從賣冰棍起家,到經營肉聯廠,然後出走香港打工,2000年在成都創建了國內首個民營資本打造的工業園區——成都蛟龍港青羊園區,2004年創建了成都蛟龍港雙流園區。涪陵小子黃玉蛟用近10年的時間,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傳奇——十萬余「港民」在「成都蛟龍工業港」生產生活,1000多家中小微企業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並與黃玉蛟共同創造著「蛟龍」的財富夢想。
蛟龍生焉
逆向思維 做企業平台提供商:
「佔地才5畝?太小了,不考慮。」2000年6月,有著港商身份的涪陵人黃玉蛟到某開發區申請辦一家衛生巾廠,不料卻遭當頭潑了一盆冷水。誰知正因為這次「閉門羹」,激活了黃玉蛟的逆向思維:「中國有無數中小企業,我的經歷恐怕他們都有。如果有人能為他們提供一個發展平台,那該有多大的市場。」「我就來做這個平台提供商!」帶著這樣的想法,黃玉蛟來到成都青羊區投石問路,結果與區政府一拍即合,隨後有了蛟龍工業港青羊園區,2004年僅有了蛟龍工業港雙流園區。黃玉蛟說:「兩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8億元,我沒有要國家一分錢,也沒有在內地銀行貸一分錢。這18億元全是香港民間資金。」「現在的蛟龍工業港,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總投資達100多億元,吸引了1000多家中小型民營企業的入駐,解決了超過10萬人的就業難題。」快人快語的黃玉蛟用一串串數字勾勒出了蛟龍工業港的美好藍圖。他說,如今蛟龍工業港在成都建成了兩個園區——成都蛟龍工業港青羊園區和成都蛟龍工業港雙流園區,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自動化設備、新型材料、生物醫葯為主的產業布局。
蛟龍得水
場景火爆 客戶排隊等著進港:
「我們現在企業的入駐率是百分之百,但每天仍有不少的客戶前來咨詢洽談,現在還有100多位民營企業家在門口排著隊,等著進港開廠呢。」黃玉蛟頗為自豪,招商引資一直是每個開發區最為頭痛的事情,但憑借蛟龍工業港在全國及海外地區的30多個招商部,早就由「招商」轉變為「選商」,達不到蛟龍環保標準的企業,給錢都進不來。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由美國向全球蔓延開來,不少人都認為,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蛟龍工業港也會籠罩在陰雲之下,但記者卻在蛟龍工業港見到了截然相反的景象。與黃玉蛟約定的采訪時間是早上9點,但從9點開始到10點半,記者的采訪卻「無數次」被打斷——蛟龍工業港總部大大小小的會議室里,坐滿了前來洽談業務的客戶,他們一撥又一撥地擁進黃玉蛟的辦公室,同時在短短1個半小時中,黃玉蛟的商務電話也一直沒有斷過,如此火爆的場景,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讓工業港之外的人相信。「你拿1000萬元做企業,自己建設,可能土地、基礎、廠房這幾項就要花光你的資金,最後還得向銀行貸款買設備和作為流動資金,相當於還沒有生產就已經負債了。」剛放下一個客戶的電話,黃玉蛟就開始給記者算起了賬來:「我們這里土地廠房都有,企業進來後又省去跑手續的麻煩,只繳納一定的租金,你這1000萬元的大部分就可作為設備款和流動資金,很快便可投入生產。」「我們的體制新、機制新,我們可以讓企業不負債,輕裝上陣,沉著冷靜地應對金融危機,做好經營管理。」黃玉蛟說,正是憑借著蛟龍工業港獨特的體制以及合理布局規劃,才使園區內近千家中小企業在金融危機中經營正常,正安然度過這場令人始料未及的危機。
蛟龍出海
4大板塊 打造蛟龍「聚財時尚新城」:
如今,黃玉蛟所開創的「蛟龍模式」已推廣至全國,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士登門拜訪,虛心學習借鑒「蛟龍模式」。按照黃玉蛟的規劃,成都蛟龍工業港雙流園區將打造成為一個年產值及銷售收入達1200億元,國地兩稅突破20億元,解決20萬人以上就業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統籌兼顧城鄉經濟發展的產城一體化聚財時尚新城。
不過,黃玉蛟的心中仍然潛藏著一個遺憾,那就是800多家企業2011年才創造2個多億的稅收,而2012年也僅能達到3個億的標准。「這是遠遠不夠的。」望著窗戶外的工業園區,黃玉蛟的雙眼匯聚著光芒:「5年後,這里又會不一樣。」在黃玉蛟的心中,還有一畝「創意園」等待著開墾。「中國是全世界的加工廠,外國企業賣出規則,我們卻按照規則去生產,賺取其間很小的一部分利潤。憑什麼!」黃玉蛟很不服氣:「中國不僅僅是一個加工廠,咱們中國也能向全世界賣規則、賣標准、賣概念……我黃玉蛟就要做到這一點!」這不僅是黃玉蛟的一個想法,為此他已付諸行動。
黃玉蛟立足現狀、著眼未來,按照產城一體的模式,將城市國際化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進行整體規劃、聯動推進,制定「五年規劃」、「八大工程」、「三大指標」發展戰略,巧借天府新區良好發展機遇,按照省委對成都提出的建設開放型區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的重大要求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在中西部地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目標,參照國際標准建設城市框架、配置城市功能,大力發展產業結構升級重點項目八大工程之八——蛟龍國際四大板塊,力求蛟龍港形成與國際接軌的物質形態和硬體基礎。夯實基礎的七大工程,即供水中心、活水公園污水處理廠、白河打造、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展示中心、文化中心、道路白改黑,用時長的一年半時間,短的僅七八個月就建成投入使用了。在他精心策劃下,匯聚以總部經濟帶動產業升級的25萬平方米5A寫字樓,75萬平方米蛟龍港「海濱廣場」,25萬平方米奢華時尚購物中心,10萬平方米全球知名五星級酒店,世界最大的單體海洋館,可承辦國際賽事的真冰場,可同時容納5000人的巨幕主題影院,2架貝爾直升機……國際元素完美融入。
黃玉蛟相信,未來城市必然是智能化、人性化的。「我們的立體停車樓整體規劃面積35萬平方米,15000個車位,配備智能化的引導設施和管理系統,上萬輛車將穿梭其間,將是蛟龍港又一道車水馬龍的亮麗風景!我們將以海濱城購物中心為起點,建設一條智能輕軌,一直延伸到港區生活配套區,讓呆在家裡的港民能輕松自如地'走'出來;還有一點你想不到的是,我們的輕軌列車雖然在軌道上井然有序的飛馳,但都是無人駕駛,遠程智能化控制。」
而「最短的輕軌、最慢的動車、最牛的立體交通、最具創意的下水管道、最大的單體海洋館,這些極富創意的特色項目,將開啟海濱城購物中心全新的業態組合模式。」
引進創意、研發、設計、辦公類高端產業、大企業、大集團進駐蛟龍港,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是蛟龍港產業升級的重頭戲。蛟龍港整體規劃40幢5A寫字樓,首期建成的10幢5A寫字樓目前正在交付使用中,四川路橋、三一重工等優勢企業已先後入駐。40幢5A寫字樓全部建成後,將吸引3000到5000家各類型高端產業、大集團、大企業極速入住。
與此同時,集全球頂級知名品牌汽車銷售中心以及直升機直營中心於一體的威尼斯港灣,僅需250畝土地即可建成建築面積達160萬平方米立體高效集約節約用地的太空城產業基地……都將逐步呈現。在有限的土地上,蛟龍港將通過創新思維、科學發展,為社會、為國家創造更多的財富,讓蛟龍港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聚寶盆」。一個新的奇跡將在黃玉蛟的運籌帷幄下誕生。
蛟龍港海濱城
聚焦全球目光,引領消費新潮流
即將建成的海濱城購物中心是蛟龍港打造的首期商業,整體規劃面積25萬平方米,共分為5個樓層,地下一層與地上四層,主要是以精品超市、國際精品服飾、潮流服飾、休閑娛樂、特色餐飲等為主要業態。空間設計與裝修風格吸收了國內外知名購物廣場可鑒之處,避免了傳統商場的常規設計模式,將真正打造出奢華現代的購物廣場。
海濱城購物中心的百貨名店、大型超市、數碼影音、文化用品、兒童天地、品牌餐飲、特色美食、體驗娛樂、運動休閑、家居生活、美容美發和金融服務等,將構建一站式體驗消費新地標。其中,世界最大的單體海洋館將誕生於海濱城購物中心,它的出現將挑戰世界吉尼斯多項紀錄;西南地區首家達到舉辦國際賽事標準的真冰溜冰場將落址購物中心;兩架貝爾直升飛機將空降海濱城購物中心,為顧客打造最真實的空中體驗;可同時容納5000人觀影的巨幕主題影院,將成為推動蛟龍港文化經濟建設方面的亮點。涵蓋購物、美食、觀影、文化、運動、休閑、娛樂、體驗、學習、聚會、觀光、酒店、展示等其他同類商業無法比擬的功能於一體的海濱城購物中心,以其獨具魅力的特色、便利的交通和人性化的配套服務,將改變市民以往就近消費的習慣,不僅僅局限於吸引產業周邊及市區的市民前往消費,而是以其角逐世界的力量,使之成為未來整個西南片區、全國乃至全球消費者購物休閑的首選之地。它將奠定蛟龍港產業轉型升級的堅實基礎,承載蛟龍國際四大板塊後續各核心項目大批人才的消費需求,驅動產城互動,引領蛟龍國際四大板塊的核心項目。
太空城產業基地立體 高效集約節約用地 探索經濟轉型之路
在西部大開發時代號角的指引下,蛟龍人運用創新的意識和超前的理念運籌蛟龍港青羊園區及雙流園區,統一規劃、連片發展,實現了分散型的「馬路經濟」進入工業園區,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完成了首次跨越式發展。「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是發展之基、民生之本。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後備資源稀缺,土地問題始終是發展進程中的一個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在可利用土地資源日趨緊張,國家嚴格要求工業用地指標的情況下,成都蛟龍工業港經過整合土地,提高土地集中度,為產業規模化發展創造了先決條件。同時,蛟龍人依託自身建設工業園區探索出的經驗和發展思路進行分析,探索出立體高效集約節約用地的一種創新節地模式——太空城產業基地,這是目前國內首創的立體式高效集約節約用地產業基地。「一方營造、四方盈利」的「蛟龍模式」,幫助支持了1000多家中小微企業在園區迅速發展壯大。黃玉蛟說,「建好天府新區,再造產業新城一直是我關心關注的課題。要提高工業園區土地使用效益,只有探索高效集約節約用地發展模式。蛟龍港將以太空城產業基地為代表的重點項目,通過立體發展,向空中求效益,將有限的土地資源實現價值更大化,力爭打造出一個資源節約型的產城一體化聚財時尚新城。」
黃玉蛟認為,太空城產業基地是蛟龍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施「五年規劃」、「八大工程」、「三大指標」的重點項目之一。為拓展實體經濟發展平台,加大對實體經濟投資,在有限的土地上引進更多實體企業入駐蛟龍港,在蛟龍港僅4.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蛟龍人將利用250畝土地,建設建築面積達160萬平方米的太空城產業基地。「立體發展,向空中求效益」是太空城產業基地的顯著特點。太空城運用立交橋理念縱向建設約13層,主要引進重型機械銷售、商用車交易中心、現代物流、倉儲、現代製造業等類型企業入駐。太空城產業基地建成後,將引進企業500家,引進IT、現代技術、現代物流等高端管理技術人才2-3萬人,實現年產值及銷售收入500億元,稅收5-6億元,將實現蛟龍港創新、研發、設計總部經濟的「總部——製造基地」功能鏈條輻射,不同區域分工協作、資源優化配置,向空中求發展,向樓宇要效益,在250畝土地上相當於再造一個4.36平方公里蛟龍港雙流園區。
據初步測算,250畝土地上建成的太空城產業基地廠房相當於6546畝土地上的平層工廠,按工業園區建工廠平均0.367的容積率建設,6546畝土地可建成160萬平方米廠房。而250畝土地上的太空城產業基地則可建成約160萬平方米的太空廠房,相當於在原本不可再生的土地上衍生出了6296畝耕地,這有利於讓更多的土地復墾成耕地,緩解土地資源供需矛盾。就蛟龍港雙流園區而言,太空城產業基地的建設,將承載從蛟龍國際四大板塊規劃區域遷移出來的企業以及前期園區建設滿園,無廠而等待入駐的大批優勢企業、高附加值企業,將緩解工廠供需矛盾、園區土地緊缺困難。此外,立交橋式太空城產業基地的建設還有利於人力、物力的節約,眾多配套設施均可實現幾個工廠共用,合理的利用和節約了土地資源。而獨具特色的「太空城產業基地」,正是蛟龍港近年來積極響應政府工業開發合理用地的要求,探索出的一種創新節地模式,將開啟一個集約節約用地的工業新時代。在黃玉蛟的帶領下,蛟龍港將用最少的土地建最實用的工業園區,通過蛟龍國際四大板塊與太空城產業基地「總部——製造基地」功能鏈條輻射帶動生產製造的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產業集中集約集群發展,不斷做大工業經濟規模,提升產業層次和競爭力,在有限的土地上引進更多實體企業入駐,做大做強實體經濟。
由於工業區的形成條件和所處的位置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
①城市工業區。多由加工工業企業群組成,大部分是在優越的地理條件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在一般情況下,其內部結構比較協調,並有緊密的生產聯系,往往體現著城市經濟的某種特徵。按工業企業群的生產性質,分為兩類:一類是專業性工業區,如中國北京的電子工業區、上海的鋼鐵工業區、哈爾濱的動力機械工業區等;另外一類主要是在一些中、小型城市,由於工業企業少,一般建為綜合性工業區。如中國沈陽鐵西工業區,北京東郊工業區等。
②礦山工業區。在採掘工業基礎上形成的工業企業群組合。與開發區域資源相結合,可組成部門結構復雜、礦業與工業均較發達的礦山工業區。如中國淄博市的南定、甘肅的金昌、安徽的銅陵。
③以大型聯合企業為主體的工業區,如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區、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區等。工業區以企業聯合布局為基礎,以企業群為主體,廠與廠間的距離一般很近。工業區內各企業由於共同使用統一的供排水系統、交通道路、工程管網、熱電站、變電所、港口碼頭、建築基地、三廢處理設施,以及城鎮生活福利設施等,從而大大節省各企業的廠外工程投資,節約用地,提高經濟效果。
③ 紹興地區都有哪些工業區啊
截止2020年,紹興只有一個工業區是柯橋區濱海工業區。
柯橋濱海工業區地處紹興北部,2002年6月,柯橋區濱海工業區掛牌成立。2006年4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發改委核准,濱海工業區正式成為省級開發區。同時,濱海工業區是浙江省首個創建省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開發區。
柯橋濱海工業區緊鄰杭州、寧波、上海,總規劃控制面積100平方公里,定位點是打造國際紡織品製造中心和現代化開放型工業新城,是浙江省最大的開發區之一。
(3)工業區分為哪些擴展閱讀:
濱海工業區投資環境日臻完善,市政框架拓展到了63平方公里,八通一平基礎配套面積達到36.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5平方公里,水、電、汽、天然氣、排污等大型工業配套十分完備。
產業結構日趨合理,集聚能力明顯增強,已初步形成石油化工、聚酯化纖、包裝材料、生物醫葯、紡織製造、農產品深加工等六大優勢產業集群。
其中石油化工以華聯三鑫為代表,PTA生產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亞洲第一。新型材料以歐亞薄膜為代表,薄膜單體生產規模全球第一。
④ 中國有哪幾個工業區
中國有六大工業區:
1.東北區:
東北區是中國強大的工業基地,已形成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為核心的完整工業體系。工業區由南向北逐步推進,除原有的沈陽—撫順—鞍山—本溪重工業區外,還出現了以機械、化工為主的旅大工業區,以煤炭、化工等為主的遼西走廊工業區,以機械、化工、造紙等為主的長春—吉林中部工業區,以電機、石油、機械工業等為主的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工業區,以煤炭—森林工業為主的黑龍江西部工業區等。
2.華北區:
華北區以燃料動力、鋼鐵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原有的沿海津、京、唐工業區得到了加強和合理發展,成為綜合性工業區。在豐富的原料產區和內地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業區和工業中心,主要有太行山麓以石家莊、邯鄲為中心的輕紡、燃料動力工業區,以太原、榆次為中心的晉中重工業區,以包頭、呼和浩特為中心的鋼鐵、畜產品加工工業區等等,從而使整個工業區由沿海向內地擴展。
3.華東區:
是中國基礎雄厚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機電、輕紡、化工在全國更有重要地位。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工業區,是中國原有基礎最好、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加工工業區,機械、化工、輕紡工業居全國之冠。解放後,加強和建設了以淮南、合肥、馬鞍山為中心的燃料動力、鋼鐵、機械工業區,以青島為中心的輕紡、機械工業區,以濟南、淄博為中心的冶金、石油、化工、輕紡、機械工業區,以徐州、淮北、棗庄為中心的燃料動力工業區。工業區位同樣由沿海向內地不斷擴展。贛、閩、浙三省工業生產也有了很大發展。
4.中南區:
中南區以京廣鐵路線為主幹。是解放後重點建設的地區之一。鋼鐵、有色金屬、電力、紡織、製糖工業在全國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部和北部,工業區以武大(武漢—大冶鋼鐵、機械工業區)為基點,沿京廣線向南、北和西部推進。南部以長沙、株洲、湘潭為中心的湘中冶金、機械、化工工業區,北部以鄭州、洛陽、三門峽、平頂山、焦作、安陽、開封等為中心的綜合性工業區,西部以水電、汽車、有色冶金為主的鄂西、湘西工業區。在南部,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綜合性工業區為基地,向粵北(韶關為中心)、向桂中(柳州、南寧為中心)不斷發展。
5.西南區:
西南區是中國新興工業區之一,戰略後方的重要工業基地,冶金、機械、化工、燃料動力已具相當規模。本區工業在全國支持下,以重慶工業區為基點,逐步向西部和南部發展,建立了以成都為中心的機械工業為主、輕重工業結合的工業區,以自貢、內江、瀘州等為中心的川中天然氣化工、鹽業化工、製糖工業區,以渡口為中心的鋼鐵工業區,以貴陽為中心的機械、化工、有色金屬工業區,以及其它許多新的工業城市。
6.西北區:
以蘭州、西安為基點,重點發展了石油化工、機械製造、棉毛紡織等部門,兩地成為西北最大的兩個工業區。在作為省(區)中心的烏魯木齊、西寧、銀川等地,工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在石油、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了工礦業生產,形成了許多工業中心。在黃河流域的劉家峽、青鋼峽、鹽鍋峽、八盤峽等修建了水電站,為本區工業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⑤ 世界主要工業區有哪些越詳細越好,謝謝
美國:1.東北部的五大湖工業區,這裏是美國較早發展資本主義的殖民地.阿吧拉契亞山北部有煤礦,五大湖西部有鐵礦,加上五大湖水運便利,大西洋遠海多優良港口.所以發展成工業區.而且臨近玉米帯,乳畜帯,小麥以及混合農業帯.這裏重工業密集,如鋼鐵,機械製造,汽車等.
2.當美國東北部發展基本飽和了,各種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等開始出現時,人們舊開始轉向南部和西部這石油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發展.想南部的德州以及佛羅里達州等地方,環境比較優美空氣較清新,屬於陽光地帯.吸引了許多人才.在這裏建立了新的石油,宇航,飛機,電子等工業.
3.美國西部,更是高新科技的代表.這裏聚集了數千家微電子企業.一開始,由於圭谷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低價低廉,勞動力廉價,促使這裏飛速發展.70年代末,由於圭谷土地用盡,工廠開始搬到德州.圭谷的優勢有:地理位置優越,有便捷的交通,臨近太平洋,有航空港,也有連接全國的公路網,有高等院校,可以培養相當的人才,更有美國國防部的穩定軍事訂單.
德國:查一下魯爾區的位置
法國:阿爾薩斯-洛林工業區。
俄羅斯:(不是發達國家)四大工業區的分布
俄羅斯的工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這里有以莫斯科(路上交通發達)和聖彼得堡(海運發達)為中心的兩大工業區,這兩個工業區的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化學和多種輕工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俄羅斯的工業建設向東發展,在烏拉爾山區建立了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為主的烏拉爾工業區(礦產資源豐富)。在西西伯利亞平原南部建立以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的
日本: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周圍,交通便利啦。
英國:泰晤士河工業區。沿海,消費市場大
⑥ 整個龍崗區的工業區分布哪些
深圳龍崗包括以下工業區:
碧嶺工業區、浦橋工業區、唐坑工業區、石井工業區、沙波工業區、江陵工業區、朱洋坑工業區、寶山二工業區、寶龍工業區、嘉德工業區、沙湖盧工業區、松嶺工業區等,多數為高工業區,但也有其他工業區。
(6)工業區分為哪些擴展閱讀:
深圳大工業區(以下簡稱大工業區)是深圳市人民政府設立的以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技術為主導,支持第三產業建設的功能型工業區。是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開始於1994年和1997年。
深圳出口加工區(以下簡稱出口加工區)是經國務院批准,由海關監管的特殊封閉區域。出口加工區位於塞納河流域西部工業區面積3平方公里。2001年3月31日通過國家驗收,正式生產。
經過幾年的發展建設,大型工業區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大兩高」的產業氛圍逐漸顯現,產業集聚效應明顯。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先後入駐園區,日立、三星、巨龍等世界500強企業先後入駐園區。
大工業區規劃體系逐步形成。目前已完成38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建設的龍山中央居住區的規劃行政區域和生活區域,公園公園環境,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公園,機電一體化組裝公園,精細化工園區,生物醫葯工業園、新材料工業園區,家電公園。
工業區的陸海空交通網路暢通;深汕高速公路、界河高速公路、美關高速公路、延壩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深輝高速公路、平奎高速公路可通達深圳所有港口、港口和機場。
參考資料:網路-深圳市大工業區
⑦ 工業園區產業類別有哪些
工業園區產業類別:
1、行業類生態工業園區
指以某一類工業行業的一個或幾個企業為核心,通過物質和能量的集成,在更多同類企業或相關行業企業間建立共生關系而形成的生態工業園區。
2、綜合類生態工業園區
主要指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工業園區基礎上改造而成的生態工業園區。
3、靜脈產業類生態工業園區
指以從事靜脈產業生產的企業為主體建設的工業園區。靜脈產業是以保障環境安全為前提,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目的,運用先進的技術,將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轉化為可重新利用的資源和產品,實現各類廢物的再利用和資源化的產業,包括廢物轉化為再生資源及將再生資源加工為產品兩個過程。
⑧ 杭州工業區都有哪些
1、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是全國唯一集工業園區、高教園區、出口加工區於一體的國家級開發區,委託管理下沙和白楊兩個街道,轄區人口約40萬人。
2、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蕭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於1999年9月經省科委批准創建,2003年7月通過省科技廳驗收。園區位於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橋南區塊,總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其中工業區塊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綜合區塊規劃面積0.6平方公里。
3、杭州江東工業園區
杭州江東工業園區位於杭州市蕭山區東北部的圍墾地區,於2001年開始規劃建設,次年被確定為全市「十大工程」之一,是杭州市由「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和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實質性重大舉措。蕭山區委、區政府確定,由國家級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開發建設。
4、浙江桐廬經濟開發區
浙江桐廬經濟開發區於1994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總面積總面積141.3平方公里,下轄分水區塊、富春江區塊、橫村區塊、瑤琳區塊和桐君區塊。開發區建設始終堅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要求,傾力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
1999年、2002年、2005年,桐廬開發區分別獲「浙江省出口創匯先進開發區」、「杭州市先進工業園區」、「杭州市特色城鎮工業功能區(省級經濟開發區)示範單位」榮譽。2007年在全省「聚焦節能減排」活動中,被評為「環境競爭力十強開發區(工業園區)」。
5、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
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第二名稱:杭州工業新區)隸屬於杭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3月6日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2006年4月17日國家發改委公告批準的省級開發區。
開發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准建設、高效率管理,是一個以高新技術為導向,以先進製造業為基礎,以產業與城市建設相結合,生態型、多功能的現代工業園。
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日本的五大工業區有京濱工業區(東京,橫濱),名古屋工業區(名古屋為中心),阪神工業區(大阪,神戶),瀨戶內海工業區(瀨戶內海沿岸)和北九州工業區。日本的工業分布被稱為「臨海型」工業布局。主要的工業城市有東京、大阪、神戶等。
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國之一。日本的重工業包括金屬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輕工業包括紡織工業、食品工業、制葯業、紙和紙漿及其他工業。1997年機械工業占工業總生產的44.7%,金屬佔12.4%,食品佔10.9%,化學佔10.3%,紡織佔2.8%,其他佔18.9%。
(9)工業區分為哪些擴展閱讀:
1、日本有京濱、中京、阪神三大工業地帶。以前日本的大工業地帶還包括北九州工業地帶,稱為四大工業地帶,但是上述三大工業地帶已遠遠超過了北九州工業地帶的規模。
2、京濱工業地帶機械工業發達,出版、印刷業繁榮,川崎和橫濱有很多石油精煉所。
3、中京工業地帶主要以機械工業為主,特別是汽車工業發達。陶瓷等制窯業也主要集中在該地帶。
4、阪神工業地帶金屬工業發達,紡織工業比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