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城鎮的基礎設施
貫穿該鎮全境的S324省道是晉煤外運的主要幹道,近幾年全鎮共修村村通水泥路達88.5千米,石自線,豆黃線均已全線貫通,全鎮28個行政村都通了水泥路,到2006年底,全鎮共有3206戶有線電視,程式控制電話達3514戶,移動通訊覆蓋率達80%,真正適應了新形勢下和諧社會義新農村建設的信息化要求。
主導產業
(1)整合水能資源,全力培植水電產業。截止2006年底,全鎮共建成水電站7座,年發電量達940千瓦時。按照服務水電、搞好開發、建好生態鎮的要求,做好水、電、路等網路配套建設工作,傾全鎮之力支持漳河幹流小電站建設,巧借外力,拉動鎮域經濟發展。同時,整合資源抓招商,推動電站技改工程建設,力爭用3—5年內把石城建成真正意義上的「漳河明珠」,為培植平順東北部水電產業集群打牢基礎。
(2)整合礦產資源,大力培植潛勢產業。走精品名牌之路,提高質量品位,將硅礦資源培植成主導產業。預計今年可投產營運。同時招大商用資源和市場運作好高純硅項目的落地,力爭建設高品質的多晶硅生產基地。
(3)整合山場資源,精心培植生態產業。發揮山場優勢,堅持種植梧桐、柿子、石榴,同時搞好花椒、無核黒棗的深加工產業使其成為濁漳河流域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富民產業;同時搞好香菇的大棚養植,讓其真正成為一項富民惠農的好項目。
(4)整合山水文化資源,努力培植旅遊產業。以聚源蘆葦風景區、龍門寺風景區、世外桃源風景區、紅旗渠源風景區四大景區為依託,以漳河特色地域文化為底蘊,巧打特色旅遊牌。積極與紅旗渠進行區域合作,繼續加大龍門寺的開發和建設,逐步打通「紅旗渠——石城——太行水鄉」跨省旅遊大通道,全力投入把旅遊產培植成拉動石城經濟大飛躍的新興產業。
石城鎮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列入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的是石城村,整治村是源頭村。石城村建成1處文化休閑廣場和新建石城客運中心一處。共投資50餘萬元,用於硬化街道、牆面水泥掛面和白化、垃圾凈化、通道綠化等。源頭村是該鎮新農村建設的整治村,新建1000米的河道治理工程,集生態造地、旅遊觀光、水面養殖為一體多功能項目。形成生態觀光、休閑垂釣、人在岸上、影在水中太行水鄉風韻;配合龍門寺旅遊開發,大搞路基拓寬改造和硬化、綠化。
Ⅱ 石城好嗎
石城位於江西東南部,贛州市東北部,該市人口多為客家人,客家文化濃厚,民風淳樸;而且,環境優美,旅遊資源特別是紅色旅遊資源豐富,是閑暇時值得一去的好去處。
Ⅲ 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的經濟狀況
我也本地人~~~
Ⅳ 石城縣的行政區劃
石城行政區劃屢經變易。自宋至清末,石城縣分長松、陂陽2鄉,鄉之下先後分11里、8里半、9里。蘇區時設區、鄉,民國時又設區、保聯、鄉、保等,變動頻繁。解放初石城縣分7區43鄉,至1955年改劃為8區110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設1鎮14個公社與1個墾殖場,至1972年定為1鎮14個公社。1984年恢復鄉村建制,石城縣分設琴江鎮與木蘭、高田、岩嶺、小松、豐山、小別、觀下、屏山、珠坑、大由、橫江、小姑、龍崗、洋地14鄉,下轄138村,2個居委會與1879個村民小組。
2001年,撤並5個鄉鎮,由原15個鄉鎮合並為10個鄉鎮,原岩嶺鄉並入高田鎮,長天鄉、觀下鄉並入琴江鎮,洋地鄉、小姑鄉並入橫江鎮,合並後鄉鎮為5鎮5鄉:琴江鎮、小松鎮、屏山鎮、橫江鎮、高田鎮、木蘭鄉、豐山鄉、大由鄉、龍崗鄉、珠坑鄉。轄131個村、13居委會(琴江鎮9個居委會、高田鎮、小松鎮、屏山鎮、橫江鎮各1個居委會)。
Ⅳ 石城鎮的行政區劃
石城鎮17個村委
那良村委會:總人口5525人,黨員92名,總面積10.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15畝,下轄那良、南岸山、老虎伽、陳勝、刻石、新屋、楓木林、頭茂墩等8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龍眼等,現有群眾連片種植荔枝2000多畝。現龐錫輝任村黨支部書記、龐培祿任村委會主任。
茶山村委會:總人口3293人,黨員71名,總面積6.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48畝,下轄茶山、大坡、北?、黎水等4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外運菜、荔枝等。現羅道明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
東風村委會:總人口3474人,黨員55名,總面積7.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03畝,下轄山美、高垌、田背、良?、上豐梢、流沙?、大石?、雞?、鑒?、響水窩、龍角?、三角塘、大塘?、三角坡等14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速生豐產林。現龐炳喜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田寮村委會:總人口4702人,黨員107人,總面積3.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65畝,下轄田寮、西岸、毛黎、彭仔、田垌仔、上田寮、大田山、高屋、四清、邊村等10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外運菜(青刀豆),種植面積達3400多畝。現黃日發任村黨支部書記、黃樹喜任村委會主任。
上縣村委會:總人口3195人,黨員68人,總面積5.6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30畝,下轄上縣、山裡、里魚灣、頭鋪、山頭、荔枝山、上村坡等7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紅橙、蔬菜等。現黃煥勇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東蓮塘村委會:總人口4596人,黨員73名,總面積4.9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20畝,下轄東蓮塘、童屋地、塘背、五里、秧地坡、邊嶺、謝村、梅六仔、低垌、葉村、低坡、大橋頭、竹山、邊河等14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蔬菜等。現李永留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羅笛涌村委會:總人口3646人,黨員56名,總面積8.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41畝,下轄西坡、石板、木琢、大?、略底、楓木根、邊村、萬寧、上山車、塘巴、讀田、菜?、谷部、沙碑、謝茂、羅笛?等16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香蕉等。現李始權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謝下村委會:總人口2955人,黨員65名,總面積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84畝,下轄謝鞋、下山車、上那頂、下那頂、大碑、祿壽、平垌、棠梢、楊桃嶺等9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木瓜等。現楊超明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飛鼠田村委會:總人口3955人,黨員77名,總面積6.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12畝,下轄金步、廟?、萬屋、三胎嶺、馬欄山、廖村、劉村、大元坡、飛鼠田、扶嶺等10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蔬菜等。現廖培琪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官涌村委會:總人口3259人,黨員59名,總面5.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78畝,下轄官?、十八塘、新村仔、新塘仔、科名垌等5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蔬菜等。現梁永元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荔枝墩村委會:總人口3150人,黨員64名,總面積4.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30畝,下轄五里、園嶺仔、頭鋪、高街、大宦、平坡仔、荔枝墩、荔枝塘、坡梅嶺等9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蔬菜、花卉等。現朱元振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荔枝坑村委會:總人口3221人,黨員68名,總面積6.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63畝,下轄荔枝坑、高橋、荔枝根、龍祖尾、深坑、上塘制、下塘制、長嶺、後背山、水?嶺、黃泥坑、沙路嶺等12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蠶桑、甘蔗等,養殖業較為發達。現肖亞才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龍窩江村委會:總人口4042人,黨員72名,總面積6.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71畝,下轄龍窩江、金枝嶺、蝴蝶嶺、搜古塘、黃秀嶺、沙牛嶺、刮麻山、長嶺坡、陳塘、桃子山、丹竹坡、嶺背、碑頭、白沙?、九二窩、下龍友等16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蠶桑、甘蔗等。現梁倫元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銅鑼涌村委會:總人口5965人,黨員116名,總面積11.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61畝,下轄大嶺、銅鑼?、長沙嶺、大嶺仔、書房嶺、園嶺仔、十字路、馬蹄塘、木腳山、黃茅根、南便村、塘貢嶺、沙坡、碑頭仔、長嶺、低江、高嶺頭、泥橋、上南坑、下南坑、車平仔、軍屯等22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蔬菜、荔枝、甘蔗、蠶桑、花卉等。現黃友春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石南村委會:總人口5616人,黨員74名,總面積12.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924畝,下轄村仔、南墟、竹根元、塘邊、鄒、中、黃、馬旺塘、雞頭嶺、新枝坑、東邊嶺、陳大坑、姓房、高坡、塘仔尾、肖大坑、龍友、大塘、古城、方、塘尾、坑仔、石井、牛路頭、坡咀、油水、橫嶺、火燒山等28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甘蔗、速生豐產林等。現黃祖全任村黨支部書記、肖家輝任村委會主任。
山頭村委會:總人口4701人,黨員72名,總面積9.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66畝,下轄六底、樟木頭、旺泥、秧地坡、坡頭、山頭、油行、木山、木山東、坡咀、田寮、西村、高田、新屋、官旺、中間村、李屋等17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辣椒、荔枝、甘蔗、速生豐產林等。現肖煥權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石頭嶺村委會:總人口4904人,黨員75名,總面積11.9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70畝,下轄長嶺咀、合水、洪塘、梧桐根、關草塘、黃桐根、村仔、牛?山、田頭山、橫坑仔、書房屋、大嶺、高橋仔、公山、大山、東頭園、坑仔尾、仁山仔、園山、石頭嶺、塘尾、竹園、射馬、郭仔等24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甘蔗、木薯、速生豐產林等,現伍陳貴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Ⅵ 江西贛州市有哪幾個縣
截至2017年年底江西贛州市有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寧都、於都、興國、會昌、石城、尋烏14個縣。
2017年年末,贛州市轄贛縣區、章貢區、南康區3個市轄區,以及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寧都、於都、興國、會昌、石城、尋烏14個縣,代管瑞金1個縣級市,共18個縣級政區。
全市有7個街道辦事處,143個鎮,141個鄉(含民族鄉1個),451個居民委員會,3459個村民委員會。
(6)石城有多少個工業區擴展閱讀:
新中國贛州市的歷史沿革
1949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設立贛州專區行政專員公署。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贛南各縣,後成立贛西南行政公署,轄贛州、寧都、吉安3專區。其中贛州專區領18縣(市):贛州市(8月析贛縣贛州鎮設贛州市)、贛縣、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寧都、於都、興國、瑞金、會昌、石城、尋烏。
1949年9月中旬,成立寧都專區,分領8縣:寧都、於都、興國、瑞金、會昌、石城、尋烏、廣昌(由撫州專區劃入);贛州專區領11縣(市):贛州市、贛縣、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贛南分設2個專區。
1949年11月,贛州專區並入贛西南行政公署。
1951年6月,撤銷贛西南行政公署,贛南各縣仍分屬贛州、寧都2專區。
1952年8月,撤銷寧都專區,贛南再次合二為一,領18縣(市),廣昌劃歸撫州專區。1954年5月,成立贛南行政區,同時撤銷贛州專區,廣昌劃入,領19縣(市)。
1964年5月撤銷贛南行政區,恢復贛州專區。
1971年1月改稱贛州地區。
1983年10月廣昌劃歸撫州地區。
1994年南康、瑞金撤縣設市。
1998年12月,國務院批准贛州地區撤地改市,原縣級贛州市改為章貢區。1999年7月,地級贛州市正式掛牌成立。
2009年6月,贛州開發區成立管理委員會,為市政府派出機構,正縣級建制。2014年7月,贛州開發區更名為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現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3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縣級南康市,設立贛州市南康區。南康區三江鄉的解勝、博羅、筱壩三個行政村劃歸潭東鎮管轄。南康區潭口鎮的下壩、金塘、台頭、村頭四個行政村劃歸南康區龍嶺鎮管轄。潭東鎮、潭口鎮劃歸章貢區管轄。
201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贛縣,設立贛州市贛縣區,以原贛縣的行政區域為贛縣區的行政區域。
2016年3月,贛州蓉江新區獲批成立,是贛州市成立的城市新區,是贛州市政府派出機構,為正縣級建制。管理區域范圍:北起上猶江(鳳崗至蟠龍段),南至潭口鎮上元村,西起蓉江(潭口龍嶺交界段),東至章江,包括潭東鎮、潭口鎮全域,
以及蟠龍鎮武陵村、壩上村、當塘村、虎形村、籮渡村等5個行政村全域(含黃金村位於壩上村的部分土地),黃金嶺街道辦事處坪路村、新路村等2個行政村全域。
Ⅶ 江西贛州的石城縣有多少個鄉鎮
全縣
轄5個鎮、5個鄉:琴江鎮、小松鎮、
屏山鎮
、
橫江鎮
、
高田鎮
、
木蘭鄉
、
豐山鄉
、
大由鄉
、
龍崗鄉
、
珠坑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