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洛陽有哪些工業園區
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是經國務院批準的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之一。位於洛陽市區西南部,緊鄰澗西大工業基地和智力密集區。開發區總控制面積40多平方公里,北靠周山萬畝森林公園,南望洛浦10公里濱河公園,依山傍水,環境優美。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奮斗,先後完成了一、二、三期共5.6平方公里的開發面積,實現了「六通一平」和部分基礎設施配套, 實施了綠化、亮化、美化等空間環境形象塑造工程。2004年初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一個生態環境優美、功能設施齊全、高科技特點突出、現代氣息濃郁的新城區已具雛形。
洛龍科技園於2002年8月籌建,2002年10月經洛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作為洛陽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第四期工程,位於洛陽市西南部,北靠洛浦20里濱河公園,與洛陽高新區隔洛河相對稱布局,南望1.5萬畝龍門森林公園,東臨隋唐古城遺址。萬畝平疇,依山傍水,風景如畫,環境優美。是創業、經商、居住的最佳選擇地。
【河南省洛陽經濟開發區】原稱經貿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1994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洛陽經濟開發區是洛陽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新區的東部,洛河以南,武聖陵寢--關林坐落區內,毗鄰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北眺瀲灧洛水、隋唐故城,區內伊水蜿蜒而過,焦枝鐵路、龍門大道、開元大道縱橫其間,與隴海鐵路、連霍高速、二廣高速、環城高速立體交叉成網。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厚的人文底蘊、便捷的交通設施使得洛陽經濟開發區擁有較強的區位優勢。經過連續多年的拓展積累,開發區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產業資源,已建成交易、服務和工業三個功能區,區域產業涉及機械加工、冶金建材、有色金屬、商貿服務業等諸多領域。
新安萬基工業區,位於新安縣新城北京路西南,東距洛陽市25公
里,洛陽飛機場30公里。所轄面積27平方公里,入駐大中型企業
20家。年產值200億元,已形成電力裝機101萬千瓦,鋁25萬噸,板
帶鋁18萬噸,鈉2.5萬噸,氧化鋁40萬噸,大板錠12萬噸,鈦0.5萬
噸,線材120萬噸.工業區內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穿
鏡而過,鏡內地埠物華、資源豐富。區內擁有11萬伏變電站2座3.5
萬伏變電站1座,22萬伏變電站2座,義馬至鄭州城市煤氣主管線橫
穿本區,區內自鋪煤氣管線7公里。建減壓門站2座,日供潔凈煤氣
50萬立方米。
陽飛機場工業園區於1992年8月經省、市批准建立,並於199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確定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園區位於洛陽市北郊,距市中心6公里,北接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洛陽大化纖工程和洛陽煉油廠石化工業基地,南部緊鄰中國一拖集團、洛玻集團、洛軸集團、洛銅集團中信重機有限公司等國家大型企業。境內連霍高速公路、310國道穿越東西,洛陽環城高速公路、小浪底專用線橫貫南北,隴海鐵路、焦枝鐵路傍境而過,王城大道與市區直接相通,洛陽飛機場位於園區東部,十餘條航線直達海內外,交通十分便利,是投資洛陽的黃金區域。工業園區創辦十餘年來,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備的基礎設施、良好的投資環境、優越的優惠政策、完善的服務體系,已吸引河南杭蕭鋼構有限公司、洛陽路通工程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洛陽匯翔精機製造有限公司、洛陽精誠化工有限公司、國內貿易部洛陽製冷機械廠、河南航達冶金有限公司等百餘家全國知名企業及中外合資企業在園區安家落戶,創業發展。目前園區面積8平方公里,投資資產達12個億,工業總產值15個億,形成了機械加工、建材、有色金屬、化工四大工業體系。
『貳』 單晶銅和7n無氧銅哪款線材好
7N是指99.99999%的銅么?好高的要求啊!
『叄』 福州哪裡有賣軋鋼線材高線打包機,價格是多少多長時間可以交貨聯系電話 請盡量詳細,謝謝!
福州有仿製MORGAN打包機的,大約是200萬RMB左右。國產打包機的話還是在太原附近賣的多。
『肆』 福建有哪些鋼鐵廠
有福建省三鋼有限責任公司,福建省龍岩鋼鐵廠,福建三安鋼鐵有限公司,福建三明鋼鐵廠,福建長樂星海鋼鐵廠,福建鋼鐵廠,福建龍岩鋼鐵廠,福建省鋼鐵廠,福建三寶鋼鐵廠
『伍』 在福州你買到中國結線材了嗎我也很想在福州買,但找不到。。。
去小的飾品店找找 我買過啊 不過很久了 現在我也不在福州 不知道那裡還有沒有 我是在銅盤路那邊一個小店買的
『陸』 在福州現在萬年青和煉石的水泥多少錢一噸,還有各種線材鋼筋的價格,知道的說下謝謝
630一噸
『柒』 福州現在萬年青和煉石水泥多少錢一噸,還有各種鋼筋線材是什麼價格,知道的說下謝謝
萬年青水泥420元一噸
『捌』 廣西柳州柳北區有哪些工業園
白露工業園逐漸發展成型。目前已開發三、四期工程,園區規模超過2000畝。寶鋼汽車板材、浙亞制動器、航盛汽車電子、五菱寶馬利車用空調等近30家區內外名優企業落戶園區,聚集效應進一步顯現。位於園區內的6.5萬平方米標准廠房小企業孵化園基本建成,美銦公司、永鋒利刀具、吉翔不銹鋼等近10家企業進駐。柳鋼B區循環經濟產業園於2010年被確認為自治區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園,依託強實科技、金鵬實業、柳州台泥、新和剛電力等一批循環經濟項目的建設和發展,柳北片區重化工業的「三廢」處理得到有效利用。
沙塘工業園全面展開建設。一期工程1025畝土地已完成平整,園區路網基本建成。立宇搬遷、華紡搬遷、佛山卓洋紡織、恆泰家紡等近10個項目確定進駐,打造全市服裝工業集中區雛形初現。二期工程啟動規劃建設工作。
鷓鴣江鋼鐵深加工及物流產業園建設步伐加快。一期工程近1000畝土地已完成平整,市場鋼結構室內倉和園區香蘭大道、香蘭中路、鋼城北路部分路段正在推進建設當中。鷓鴣江物流新城建設有序推進。
石碑坪工業園啟動規劃編制工作。完成石碑坪鎮區和綠達公司(石碑坪農場)近10平方公里土地的城市規劃。柳北城鎮帶和經濟帶建設有序推進。
截止2011年5月,柳北工業區入園規模企業達到62家,產值達78.34億元,同比增長43.41%,填補城區園區經濟發展的空白。
二、 園區產業定位及招商意向
立足全市產業資源和柳北現有工業基礎,發揮柳北的區位優勢,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引進和培育新興產業,著力抓好鋼鐵深加工、汽車和工程機械配件、循環經濟和非鋼產業、輕工產業四大主導產業發展,培育具有柳北特色和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
(一)做大做強鋼鐵深加工產業
1、發展思路
依託鷓鴣江鋼鐵深加工及物流產業園平台和柳鋼產業升級、結構調整,通過擴大存量產能,引進發展新項目,形成為柳州汽車工業、工程機械配套的板材、管材、線材的剪切、拉直、開平、壓薄、沖壓以及鋼結構等的鋼鐵深加工產業集群。
2、發展重點
——依託寶鋼、武鋼,大力發展汽車中高檔板材加工。重點抓好寶鋼二期激光拼焊生產線、激光切割生產線加工及落料生產線建設,形成年加工剪配30萬噸汽車板材的規模,產值達到20億元;抓好武鋼生產擴能,形成年加工剪配15萬噸汽車板材的規模,產值達到10億元,打造全市汽車中高檔板材加工基地。
——搬遷整合做大銳志通鋼材和華匯鋼材,抓好固強鋼材二期建設,協調柳鋼新上彩塗板、鍍鋅板、不銹鋼板以及冷熱板開平等生產線建設,不斷延長鋼鐵產業鏈,做大做強鋼鐵精品加工和深加工。
——依託園區平台,策劃引進五金加工、線材製品、建築用鋼加工、大型鋼結構加工、焊管加工等鋼鐵深加工項目,形成產業集聚。
(二)發展壯大汽車和工程機械配件產業
1、發展思路
抓住北外環和東外環建設,往東輻射「廣西汽車城」、往西輻射河西主機廠配套距離相對較近的優勢,依託白露工業園、沙塘工業園等園區平台,大力發展汽車和工程機械配件產業。一是積極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推動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提升現有配套企業的技術水平與生產規模;二是制定合理的投資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入與「嫁接」新的配套企業。通過存量做大、增量做多,形成汽車輥壓件、沖壓件,汽車電子,汽車空調、內飾件等的汽車和工程機械配件產業集群。
2、發展重點
——重點推進以航盛電子為代表的汽車電子行業、以浙亞制動器為代表的汽車制動器行業、以五菱寶馬利為代表的車用空調行業、以寧波雙林為代表的內飾件行業。行業發展佔到主機廠配套額的70%以上。
——重點推進一批項目落地建設,包括航盛電子二期,五菱寶馬利車用空調,浙亞制動器,萬達方向機,凌雲汽車輥壓件,寧波雙林內飾件,寧波金牛鍛造,山東厚豐散熱器,裕田二、三期,騰龍二期等。
——策劃引進汽車輪胎、橡膠製品加工項目,形成汽車輪胎和橡膠製品加工企業集群。
——策劃引入柳空、柳二空資源整合項目,形成空壓機裝備產業。
——加大技改扶持力度,積極落實項目發展用地,扶持做大裕田機械、騰龍汽配等企業,打造一批汽車和工程機械配件行業「小巨人企業」。
(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及非鋼產業
1、發展思路
依託柳鋼、柳化、電廠等重化企業,藉助廣西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的有利政策,積極做好企業扶持資金申報工作,加大企業技術改造投入和產能擴張,重點抓好強實科技、台泥建材、金鵬鋼渣加工、環源利環保、銳立瑞環保等項目發展壯大,強化柳鋼主輔分離工作,整合非鋼資源,策劃引進一批新項目,形成柳鋼、柳化、電廠「三廢」加工處理、高端金屬提煉和新型建材的循環經濟和非鋼產業集群,打造廣西大型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園。
(四)加快發展輕紡服裝加工、木材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等輕工產業
1、發展思路
以沙塘服裝產業園為平台,重點推進立宇搬遷擴能、華紡搬遷擴能、佛山卓洋、恆泰家紡等輕紡服裝加工項目建設,形成年產50萬錠的紡紗能力。依託白露工業園、沙塘工業園的標准廠房,承接市區服裝生產加工企業轉移和引進東部發達地區服裝生產加工企業。啟動石碑坪工業園建設,轉移近郊木材加工和傢具製造企業,引進一批新企業,做大做強木材加工和傢具製造產業。重點推進重啤二期、柳新飼料搬遷、港華搬遷、三元天愛奶業二期等項目建設,依託沙塘農場,重點引進發展現代農副產品加工項目,推動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