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寧津縣高中升學率
高職班的升學率達85%,有11名學生被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錄取。先後有80多名學生考取了高等職業學院。
寧津縣綜合高級中學位於寧津縣城東環路南首津泉路,縣工業園區西側。
地處寧德公路和寧濟公路交匯處。學校包括普通高中部和職業中專部兩部分,學校佔地150畝,建築面積47050平方米。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規劃合理,國家級的綠化、美化、硬化標准,使該校已成為一座花園式學校。
⑵ 山東經濟強鎮有哪些
1、姚家街道 [山東濟南歷下區]
姚家鎮位於濟南市東大門,交通便利、景色怡人。工業南路、經十東路橫貫東西,東外環路沿鎮西而過,鎮0與區0毗鄰。境內的龍洞、佛峪為游覽勝地,龍洞造綠為市級重點保護單位,龍洞的錦屏春曉是濟南八景之一。漿水泉、白龍泉、金沙泉、林汲泉屬72泉之列。全鎮設4個辦事處,有19個行政村,總面積80.9平方公里,地勢南高北低,屬丘陵、平原結合部。姚家鎮以鎮人民0駐地姚家莊而得名。
2、新兗鎮 [山東濟寧兗州區]
新兗鎮位於兗州市郊,全鎮85個行政村,總面積9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4萬畝,人口9萬人。2006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1億元,比上年增長28%;總體財政收入6.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9億元,分別增長40%和42%,增幅均比年初預定目標翻了一番;規模固定資產投入30億元,增長18%;農民人均純收入6179元,增長18%。先後榮獲「中國投資環境百強鄉鎮」、「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等。
3、王舍人街道 [山東濟南歷城區]
王舍人鎮地處濟南市東部,是濟南市新城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王舍人片區。全鎮總面積57.4平方公里,轄38個行政村,自有人口6萬,轄區總人口12.5萬。全國第一屆農-動會在這里舉行,是齊魯鄉鎮之星,首屆中國鄉鎮投資環境100強,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鄉鎮,連續8年保持省級文明鎮稱號,2001年被中宣部、建設部、農業部、中央文明辦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確定為全國文明小城鎮示範街道。
4、諸由觀鎮 [山東煙台龍口市]
龍口市諸由觀鎮地處渤海灣畔,面積101.51平方公里,轄69個行政村,6萬多人口。鎮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206國道橫穿全鎮,東距「人間仙境」蓬萊閣20公里,距煙台萊山機場80公里,西距龍口港20公里。 經濟發展: 多年來,鎮黨委、0始終堅持「工業強鎮,農業立鎮,三產興鎮」的思路,不斷強化工業主導地位,穩定農業基礎地位,推動全鎮經濟實現持續快速增長。
5、寧津街道 [山東威海榮成市]
寧津位於膠東半島最東端的榮成市東南,北、東、南三面環海,陸域面積68平方公里,境內轄45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委會,1個城鎮居委會,共2.25萬人。寧津是一座生態化濱海城鎮,海岸線長達110餘華里。寧津所處的石島管理區,是山東省對外開放的橋頭堡之一。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將石島與上海、廣州並列為中國東方的三大港口。石島現擁有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石島新港,中國北方最大的漁港—石島漁港。
6、馬橋鎮 [山東淄博桓台縣]
2005年9月,馬橋鎮被中央文明委表彰為「全國文明村鎮」。獲此殊榮的鎮,山東省共28家,淄博市僅此一家。這是馬橋鎮繼2005年2月份獲國家統計局表彰的「全國高水平綜合發展鎮」以來,獲得的又一項殊榮。至此,連同去年獲得的「全國重點鎮」表彰,馬橋鎮共獲得三項國家級榮譽。 馬橋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建設「工業強鎮」、「生態示範鎮」、「現代化小城鎮」為目標。
7、苘山鎮 [山東威海文登市]
苘山鎮地處山東半島東部,位於海濱城市威海市與美麗富饒的文登市交界處,南臨青島,北依煙台等重要港口城市,東與日本、朝鮮和韓國隔海相望,鎮域總面積102平方公里,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優美自然景觀的現代城鎮。全鎮轄65個行政村,4.2萬人口,其中外來人口1萬人。擁有股份制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等工業企業共計184家。
8、半程鎮 [山東臨沂蘭山區]
半程鎮位於臨沂城北,蘭山、費縣、沂南三縣區交界處,距臨沂城22.5公里,面積81平方公里,轄50個行政村,5.3萬人,有耕地4656公頃。205過道貫穿南北,鎮駐地西側緊靠-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是一個以食品加工業為主的工業主導型小城鎮。近年來,半程鎮的工業經濟迅猛發展,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形成了以山東金鑼、山東三維等大型企業集團為代表的工業集群。
9、沂水街道 [山東臨沂沂水縣]
沂水鎮地處沂蒙山區腹地,居東(營)紅(花埠)、兗(州)石(臼)公路交匯處,系沂水縣人民0駐地。總面積163平方公里,轄95個村(居),屬地管理人口1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萬人。 沂水鎮為半丘陵半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黃煙、桃、葡萄、蘋果、黃金梨等。
僅供參考
⑶ 寧津的城市建設
城市建設以建設精品城、衛生城和文明城作為整個城建工作的目標和方向,狠抓城市規劃、市政工程建設、建築業管理等項工作,促使城建工作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
城市規劃、管理工作不斷趨於完善。近年來,寧津縣按照高標准、高水平、高質量、適當超前的原則,加大城鄉規劃工作力度,規劃對建設的宏觀指導作用日益凸現。全縣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95%。由德州市規劃設計院編制的9個鄉鎮駐地的總體規劃工作已經完成,現各鄉鎮建設已按規劃組織實施。
城市建設工作逐步向「精品城」目標邁進。寧津縣把建精品城列為全縣「四大戰略重點」之一,提出了建設精品城、衛生城、文明城「三城聯創」的工作目標。在城區綠化上,實現高品位。今春,縣里拿出240多萬元資金,用於城區綠化,共栽種優質國槐、法桐、千頭椿、白蠟樹等行道樹7100株,栽植優質金葉女貞、大葉黃楊、紅葉檗等小灌木85萬株,新增綠地面積10.3萬平方米,佔到城區綠地總面積的40%。大大提高了綠化品位,實現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在街道保潔上,實現「六無六凈」。即無雜草棍棒,無磚瓦石塊,無果皮紙屑,無牲口糞便,無污水,無塵土垃圾;馬路凈,路牙凈,水箅子凈,綠化帶凈,樹穴凈,花池凈。另外,重大城建項目進展迅速。南外環、南環延伸,開發區道路拓寬等大小近20條街道相繼開工建成,總長度達25公里。同時,黨政綜合辦公樓、廣播電視大樓、檢察院辦公大樓等項工程的土地流轉、公開招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寧津縣城經過多年建設,現各種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比較齊全,道路網骨架已具雛形,基本形成了功能齊全、生活方便、面貌較好的小城市。縣城新規劃面積為7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250公頃,城區居住人口10萬人。
縣城對外交通道路四通八達,主要有:樂德路東至樂陵,西南達德州;臨南路南連臨邑、濟南,北通河北南皮;寧吳路西至河北省吳橋;寧東路北至河北東光。
在城市建設中,寧津縣堅持「擴城區、壯筋骨、抓配套、增亮點、強管理」的基本工作思路。一是擴城區,拓空間。按照總體規劃中關於「三心六區鑄新城」的總體目標和思路,加大了落實力度。「三心」即行政文化中心、商業服務中心、工業區中心。為了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實施了將「行政中心南移」的發展戰略,將縣委、縣政府及有關行政機關的辦公大地址南遷至南外環,集中建設「行政文化中心」;將原處於商業黃金地段的縣委、縣政府大院開發改造為高檔購物中心,把中心大街全面建設成為集商業、金融、餐飲等為行業為主的「商業服務中心」;同時,還面向工業企業,建設集商業服務、文化展覽、休閑娛樂等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工業區中心」。「六區」是工業區、東部居住區、北部居住區、南部居住區、市場交易區、休閑度假區。在原工業區的基礎上向南新擴展10平方公里,現已形成「三縱三橫」的道路骨架,實現了「七通一平」,引進了新寶公司、東進電子等大批外資企業,志強集團、三嶺汽配、三星木業等民營企業也紛紛入區建設,「工業區」已初具規模;新建了鋼材、木材兩大專業市場和商貿城市場;啟動了文昌小區、東方家園、盛西家園、福寧家園、匯福陽光等一批居民小區工程。二是壯筋骨,定格局。按照建設精品城市的標准,加快城市路網建設。近年來,新建、改造了中心大街、南環路、南外環路、西外環、開發區道路、大祁北路、大祁南路等城區道路近百公里,形成了「八橫十縱」的道路交通網路。三是抓配套,增功能。按照爭創省級衛生城的要求,共投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數億元,高標准對新建及城區原有道路進行改造,改造工程項目主要包括路基、路牙石、人行道、亮化、綠化、管線配套等方面,路牙石全部採用花崗岩,人行道磚全部鋪裝高級釉面彩磚,管線除高壓線外全部入地。四是增亮點,創特色。城市亮點代表著城市形象,為了打造亮點,投資數百萬元,建成了佔地3.2萬平方米的中心街廣場,該廣場的建成不僅成為市民們茶餘飯後休閑娛樂的去處,而且帶動起廣場周邊新增商業攤位600多個,安排就業人員1100多人。另外,建成人行小花園等大型街頭綠地10個,使縣城綠化面積達到30%以上,使城市品位得以大大提升。五是強管理,上檔次。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近年突出抓 「三創四化」,即精品城、文明城、衛生城三城聯創,「四化」即綠化、亮化、凈化、美化。城區綠化覆蓋率由22%增加到32%,縣城每條道路都安裝樣式新穎的路燈,全城實現華燈化,一路一燈型,路路成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