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亞國家從中國進口哪些商品
1農產品如:蔬菜,大米,麵粉,豬肉,雞肉
2輕工業品如:中低端服裝等
⑵ 中亞五國在中國進口什麼產品
動力機器、機器設備、辦公設備、通信設備、電力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等。
在中國與中亞五國外貿合作方面,中國對中亞五國出口的產品以工業品為主,隨著中國工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中國出口產品的附加值與技術水平也不斷攀升,例如中國從中亞五國進口的產品主要為天然氣、石油、化學原料、鐵礦砂、潤滑油等初級產品。
從中國同中亞五國的貿易額情況和進出口產品情況來看,中國對中亞五國的原材料進口,主要是從哈薩克和土庫曼進口的石油、天然氣等原料。而中亞五國因為自身資本、技術受限,對中國附加值和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感興趣。
貿易的互補
貿易合作可以反映產業合作國家間的競爭性與互補性,通過查閱數據得到下表,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同中亞五國的貿易合作發展迅速,2012—2016年中國對中亞五國出口總額分別為213.04億美元、232.4億美元、240.52億美元、175.62億美元、179.7億美元。
在與中亞五國的外貿合作中,中國對哈薩克的年出口總額占對中亞五國年出口總額的50%以上,對吉爾吉斯斯坦的年出口總額占對中亞五國年出口總額的20%左右,對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的年出口總額分別占對中亞五國年出口總額的1%左右。
⑶ 中亞五國中哪個國家的外貿情況最好
吉爾吉斯斯坦是中亞五國中唯一能大規模出口食糖和蜂蜜的國家謝謝採納
⑷ 誰能幫分析下新疆與中亞五國的進出口商品的結構
新疆是我國沿邊開放戰略對西開放的橋頭堡和樞紐站,我國與中亞、西亞、南亞和東西歐的重要通道。隨著上海合作組織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取得進展,新疆已形成「沿邊依橋、外引內聯、東進西出、逐步向西傾斜」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自20世紀90年代實施對外開放戰略以來,外貿發展極為迅速。2008年新疆有望完成進出口額200億美元,2009年將達到240億美元。2007年新疆外貿總額達到137億美元,位列全國第15位,增長50.7%,增幅全國第二,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115億美元,進口額22億美元,增長12.7%。新疆占我國與中亞貿易總額的76%,中亞佔新疆進出口總額的82%。新疆在中亞的貿易地位也不斷上升,對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俄羅斯西西伯利亞、以及外高加索地區的輻射作用也逐步增強。第二歐亞大陸橋建設和中哈輸油管道的開通,使新疆成為亞歐腹地的交通樞紐,能源和資源合作的大通道和加工區。東部地區乃至全中國是新疆參與中亞次區域經濟集團化的堅強後盾。新疆進口的能源和礦產品主為滿足內陸需求,出口的礦產品大多來自內地,2007年出口品中81.7億美元來自中東部地區,佔新疆出口額的71%。
新疆占我國與中亞五國貿易的60%。2008年1-7月,新疆與中亞貿易占我國與中亞貿易的61.3%。其中,占我國對吉爾吉斯貿易的90.4%、占對塔吉克貿易的76.9%、占對哈薩克貿易的53.9%、占對烏孜別克貿易的28.2%、占對土庫曼貿易的9.6%。
新疆與中亞及周邊國家經濟技術合作的領域十分廣闊,就其潛力來看主要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礦產資源開發。主要為能源、金屬和非金屬類礦產的勘探、開采及綜合加工。能源主要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礦產,金屬主要指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貴金屬,非金屬類主要包括化工原料非金屬礦、建築材料非金屬礦等。二是製造業。主要是機械電子、建材、輕紡、民用品、食品等。三是農業,主要是經濟作物、糧食作物及畜禽良種引進與選育、品種與種子審定、良種繁育與推廣、械化規模機種植、養殖等。四是服務業。主要涉及交通運輸、郵電通信、醫葯衛生、旅遊、科技教育等。五是高新技術,主要為俄語系統的軟體開發、信息自動化控制、電信服務、生物技術等領域。
新疆與中亞國家的貿易特點
2008年9月第17屆烏洽會成交合同的商品結構有明顯變化,新疆與中亞國家的貿易穩步增長。中亞國家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社會及居民購買力的增強,消費品進口需求的旺盛和市場消費的結構升級,對哈薩克、俄羅斯、塔吉克、烏茲別剋期坦的成交繼續保持健康發展,對這四個國家的成交額占」烏洽會」全部成交額的七成以上。其中,對哈薩克成交額為190821.9萬美元,增長55.8%,占本屆烏洽會對外經濟貿易成交總額的54%。俄羅斯31912萬美元,增長52.2%;塔吉克24008.2萬美元,增長46倍;烏茲別克18090萬美元,增長93.8%。
從本屆烏洽會進出口商品構成來看,各類建材、工程機械等附加值高的出口產品所佔比例很高,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比例逐步提高,進口訂貨仍以資源性商品為主,新疆傳統大宗進出口商品成交仍很活,如各式服裝、鞋靴、PVC管材、日用百貨,電產品占出口成交總額的比重依然很高,各種工程機械、各種車輛出口訂貨強勁。進口訂貨仍以資源性商品為主,其中,銅材、棉花、鐵礦砂、鉛礦砂、化肥、各類鋼材、硫磺、重油,加工機械等9類商品占本屆烏洽會進口訂貨總額的九成以上。
構建大外經貿格局。2008年年初新疆外貿確定了「構建大外經貿格局,打造開放型經濟服務平台」的戰略目標和「貿易先行,產業聯動」的發展思路。新疆與中亞五國在貿易方面有著明確的互補關系,能源、資源上的差異及需求,是開展經貿合作的動力與潛力。中亞五國有著豐富的能源和農產品,而所需的資本和消費品則嚴重短缺。獨特的地緣和資源優勢使新疆成為中亞五國的最佳貿易夥伴。新疆擁有17個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目前與周邊國家共開通雙邊出入境貨物運輸線路54條。其中,中哈間開通直達貨物運輸線路35條,未來幾年將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以二類口岸為依託,輻射中亞的國際物流網路。
新疆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新疆地產出口商品加工水平低、量大價低。主要出口番茄醬、氫氧化鋰、鋁錠、木製傢具、特種變壓器。除傢具外,產品作為工業原料出口,附加值低,抗擊國際風險的能力弱。應利用新疆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獨特的區位優勢,聯合東部發達省市建設出口加工區,提高國際競爭力,開發有新疆地域特色的產品。新疆的優勢產業主要是棉花、甜菜、糧食、紅色和綠色植物為主的種植業、畜牧業以及毛紡織品和皮革加工業,近年來輕工業發展較快,但對外競爭力較弱,需要大力培植龍頭企業。
針對經貿合作中存的「三低一小」(起點低、水平低、效益低、規模小)和「兩少一多」(大客戶少、拳頭產品少、短期行為多)的問題,應大力培育外向型經濟,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及時調整外貿結構:在外貿商品結構方面,初級產品外貿競爭力下降,工業製成品的競爭力有待提升;在工業製成品內部的結構里,勞動密集型產品競爭力較強,資本密集型產品競爭力較弱;在外貿市場結構方面,市場較為集中在中亞,應繼續向西亞、向南亞拓展;外貿方式結構方面,新建以邊境小額貿易為主,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為輔,要提高加工貿易額占外貿額的比重。要優化新疆外貿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新疆招商引資的力度和質量、實現外貿市場多元化與促進和引導加工業發展。金融安全方面要推行人民幣周邊化政策。要大力加強政府與中亞國家之間的協調,推動文化交流與合作,努力贏得對方支持跨國經濟合作區中建設,推動對外投資和加工貿易,政府是企業「走出去」開拓中亞市場的主導力量。
總之,新疆是我國與中亞國家戰略合作的平台,新疆-中亞區域合作的雙贏和多贏效應,有利於我國西部的安全和穩定,對於提高新疆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⑸ 中國對哈薩克出口主要商品構成 以及對中亞國家 我國主要出口什麼商品
1,霍爾果斯口岸原來的生意還可以,現在一直都在說要做一個邊境貿易市場,但是這個項目已經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沒有落實下來,原來在霍爾果斯采購的一些小訂單的客戶已經逐步成為大客戶,走向了烏魯木齊采購,或者更多的直接在內地采購,所以現在的霍爾果斯市場不是很景氣
2,哈薩克是一個能源國家,主要是石油天然氣和煤,輕工業幾乎沒有,原來前蘇聯的時候的幾個大型的鋁廠呀,鋼廠呀都關閉了,現在僅有的就是一些酒廠,煙廠,巧克力廠,飲料廠,所以85%的輕工業產品都來源於中國,還有他們的蔬菜主要進口國還是中國,雖然在他們國家有很多種蔬菜的,但是不能滿足他們的市場需求,所以主要的蔬菜進口有中國還有烏茲別克
3,還有你說的服裝和食品,中低端的服裝市場毫無疑慮的都是中國貨,只有一些高端貨是歐洲的,食品也幾乎全是中國的,包括大米,麵粉,豬肉,雞肉等
4,還有什麼詳細的問題,你可以叫我QQ,我在哈薩克前後7年,如果有什麼問題我知道的,我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呵呵
5,不論怎麼樣,都希望你順利安康
⑹ 現在的中亞五國,哪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更強一些
我認為是哈薩克綜合實力更強,因為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軍事都是中亞五國之首。
哈薩克共和國,是一個內陸國,國土橫跨亞歐大陸,哈薩克共和國的國土面積是中亞五國中最大的。國土面積大,各個地區風俗習慣差異大,所以他的民族和文化融合了突厥文化、伊斯蘭文化和斯拉夫文化的風俗習慣以及民間傳統。
亞塞拜然共和國,以發展石油產業為支柱產業,這些年經濟發展還不錯,相比之下,亞塞拜然共和國很是注重各領域均衡發展。
中亞五國中大部分石油資源都比較豐富,其中哈薩克共和國,國土最大,經濟實力最強,相對而言綜合實力更強。
⑺ 中亞五國的工業狀況
中亞是指裏海以東,西西伯利亞以南,阿富汗以北及我國新疆以西的亞洲中部地區,包括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土庫曼五個國家,總面積近400萬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萬,是當今世界上地廣人稀的地區之一。中亞五國在地理位置上連成一片,自然地理環境有著明顯的一致性,而且資源都較為豐富,主要包括能源資源、金屬資源、非金屬資源和用於工業加工原料的農產品資源。五國由於以前都在原蘇聯的管轄區內,所以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歷史發展階段上也都有較多的一致性。
哈薩克
哈薩克的總面積約270多萬平方千米,是中亞五國中面積最大的國家。哈薩克是多民族國家,全國共有l30多個民族,哈薩克族人數最多,主要信奉伊斯蘭教。首都阿斯塔那是哈薩克的政治中心,是哈國主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 是全國鐵路交通樞紐。
哈國具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大都集中在裏海沿岸及其附近,石油儲量約100億噸 裏海尤為豐富 ,遠景儲量130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1 700萬億立方米,在中亞國家中居第一位;煤炭地質儲量為1700億噸,主要分布在卡拉甘達州和東哈州等地,是世界10大產煤國之一。金屬礦藏也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90多種,其中鎢的儲量居世界第一,鉻和磷礦石居世界第二。銅、銅、鋅、鉬的儲量占亞洲第一位,因而享有「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譽。
從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力來看,哈一直居於中亞五國首位,哈薩克已成為獨聯體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中哈於1992年1月3日正式建交,哈是我國在中亞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據有關數據統計,2004年中哈貿易額達到45億美元,基本佔中國與中亞貿易總額的76.9%,到2010估計會達到100億美元。中哈兩國合資修建的中哈石油管道一期工程,即將於今年底完工,這將給中哈經貿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烏茲別克
烏茲別克總面積為44萬多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優越,處於連結東西方和南北方的中歐中亞交通要沖的十字路口,古代曾是重要的商隊之路的匯合點,著名的「絲綢之路」就從這里通過。烏國有人口2511多萬,是中亞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129個民族,烏茲別克族佔一半以上,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烏茲別克語,俄語為通用語。首都塔什干是是一座新型的歐洲化的城市,是中亞地區第一大城市和重要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烏茲別克的能源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炭,三者目前探明儲量分別為53億噸、5萬多億立方米、20億噸,其中天然氣被列為世界十大開采國,年產氣量在300億立方米以上,在中亞僅次於土庫曼,居獨聯體第三位。油氣資源總估價超過1萬億美元,有160多處石油產地,可以分為5個主要的石油天然氣區域。
1992年1月2日,烏茲別克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並在塔什干簽署建交聯合公報。中烏貿易額逐連年增長,從1997年的2.03億美元到2004年的5.7億多美元,是我國在中亞的第三大貿易夥伴。我向烏主要出口包括機械設備、運輸工具、計算機於通訊技術在內的機電產品、茶葉、紡織品、服裝等;從烏進口的主要是有色金屬、蠶繭、原棉、棉機織物、皮革、化工品等。
吉爾吉斯斯坦
吉的總面積為19.85萬平方公里,500多萬人,80多個民族,吉爾吉斯族佔一半以上。居民主要信奉伊斯蘭教,首都比什凱克。
吉國的能源中有煤炭、油頁岩、泥炭、天然氣、石油,其中煤炭在中亞居重要位置,地質儲量為296億噸,有些煤不僅儲量豐富、質量好,是優質燃料,還是煤化工的重要原料,煤田主要分布在南北天山地區,部分煤田可露天開采,被稱為「中亞煤斗」。主要礦產為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其中貢和銻的儲量和產量均居原蘇聯第一位,錫產量和汞產量占獨聯體第二位,銻產量佔世界第三位、獨聯體第一位;黃金儲量豐富,僅庫姆多爾金礦的預計儲量已超1000噸;鈾礦儲量居獨聯體國家首位,同時是世界主要的產鈾國;塔銻礦儲量居獨聯體首位,在亞洲也僅次於中國和泰國而居第三。吉國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在它境內有十多個水力發電站,向鄰近的幾個原蘇聯共和國提供電力,我國新疆也將與吉在電力發面進行合作。
中吉1992年1月5日建交,據官方統計,中吉貿易額從1992年的3000多萬美元發展到2004年6億美元左右,占我國對中亞貿易額的10.3%。我國向吉主要出口服裝、機電產品、烤煙、穀物、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產品等;進口主要有能源、畜牧業和一些綠色食品等。
土庫曼
土庫曼面積49萬多平方公里,是位於中亞西南部的內陸國。80%的領土被卡拉庫姆大沙漠覆蓋。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土國人口有500多萬,全國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土庫曼族佔70%以上,主要信奉伊斯蘭教。首都阿什哈巴德。
該國地下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石油儲量120億噸;天然氣儲量為22萬多億立方米,佔中亞地區天然氣儲量的56%,人均儲量可與沙烏地阿拉伯相比,開采量年均達600-800億立方米,約佔世界總儲量的四分之一,居中亞國家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石油探明儲量約有11億噸,居哈國之後,佔中亞國家第二位;除南部山區外,土國幾乎全境都有油氣分布。
從1992年1月我國與土建立外交關系以來,雙邊貿易不斷發展,合作質量不斷提升,2004年我國與土的貿易額為987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9.1%。我國對土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機械及配件、金屬製品、運輸工具、茶葉、石油天然氣設備等;我國從土進口的商品主要為原棉、蠶繭、牲畜毛等。
塔吉克
塔的總面積為14.31萬平方公里,是位於中亞東南部的內陸國。地處山區,境內山地和高原佔90%,其中約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高山國」之稱。塔國人口約為六百多萬,主要民族為塔吉克族佔70.5%,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國語為塔吉克語,俄語為族際交流語言。杜尚別是塔吉克共和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塔吉克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目前探明總儲量在30億噸左右,礦床35個,石油和天然氣方面,據初步探測結果顯示,石油儲量為1.2億噸,天然氣8800億立方米,其中瓦赫什油氣區的原油是重油,蠟和硫的含量高,主要用來生產瀝青和作鍋爐燃料。鈾儲量居獨聯體首位,鉛、鋅礦佔中亞第一位。塔境內江河湖泊的水利資源極為豐富,總蘊藏量在6 400萬千瓦以上,其中有經濟利用價值的達1 250億千瓦時,水力資源在獨聯體國家中占第二位;人均電力資源蘊藏量居世界前列,除供應本國外,還可供應周邊的中亞國家。
中塔兩國與1992年1月4日建交,2004年我國與塔的貿易額為6893萬美元,我國向塔出口主要的商品有日用品、糧油、輕紡、化工產品和機電產品等,從塔國進口的商品主要有化肥、有色金屬、鋁錠、棉花等。
⑻ 俄羅斯的輕工業產品從哪裡進口
俄羅斯的輕工業產品主要是從中國進囗,從蘇聯解體俄羅斯獨立後,在遠東俄羅斯倒爺們就源源不斷的從中國購買價廉物美的各類輕工業產品進行倒賣。
⑼ 中亞國家主要向中國出口什麼呢
由於受產業結構的限制,中亞五國出口中國的商品主要為:鋼材、金屬礦產、石油及石油製品、棉花、牛羊皮、黑色和有色金屬、舊金屬和農產品、塑料等。
1、哈薩克對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是礦產品,2014年出口額為63.7億美元,占哈薩克對中國出口總額的64.9%,為哈薩克對中國出口的第一大類商品。出口額大的還有賤金屬及製品,出口額為19.5億美元,占哈薩克對中國出口總額的19.9%。此外,化工產品對中國出口額由上年的13.3億美元降至11.9億美元,占對中國出口總額的12.2%。
以下為哈薩克2014年對中國出口商品一覽表:
5、土庫曼向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有:農產品-75.8%(其中各種毛-21.6%,獸皮-20.7%,甘草-18.1%,棉短絨和廢料-10.2%,絲-4.7%,其他-0.5%);紡織和輕工產品-20%(其中棉和氈-16.5%,棉布和棉紗-3.5%);碘-4.2%。
另外,近年來,中土正不斷加強能源(主要是天然氣開發)方面的合作。
⑽ 中亞市場缺乏什麼
一是重工業產品和原料的利用率很低,大都面向國外市場。1999年以後,由於國際市場金屬價格回升,中亞國家的相關行業緩慢復甦。如哈薩克的黑色金屬冶煉工業,其生產完全依靠本國原料,產值在哈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為12%,生產的黑色金屬主要銷往國外市場,國內市場的需求量很小,產品內銷率只有5%。幾乎全部的軋材和鐵合金以及相當一部分鉻礦石都以出口為主。中亞的烏茲別克、土庫曼等國是棉花等原料的重要生產國,加工能力不足,大多出口國外。
二是機電、汽車市場缺口很大,需求較旺盛。中亞國家的機電產品嚴重落後,需要更新換代。由於多數中亞國家機械製造、電子產品基本上是空白,價廉物美的機電產品在此供不應求。隨著經濟的發展,中亞國家對輕型貨車和客車有較大需求。每年中亞國家都要從其他國家進口大量輕型貨車及其配件,價格較高,對中國的輕型貨車尤其青睞。中亞國家的電腦普及率不高,機型落後,但發展速度較快。當地的電腦設備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三是重視輕工業生產,但本國產品無法滿足需要。中亞五國獨立後,都強調利用本國原料增加消費品生產。經過多年努力,已收到了一定成效,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本國生產的輕工業產品,但總體來說佔有率很低。棉紡工業在中亞發展較快,由於國內市場容量十分有限,其紡織原料及合資企業的紡織成品主要面向國際市場。目前,中亞國家發展紡織工業的當務之急是吸引外資建立合資企業,擴大紡紗、棉布、針織品生產。方向是由出口原料和半成品為主逐步過渡到以出口成品和生產進口替代產品為主,逐步減少進口國外紡織產品。
總體來說,中亞國家的經濟改革並不十分成功,缺乏秩序,出現了許多問題,市場狀況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特點:
第一,中亞國家的市場發育很不成熟,行政干預多。無論是生產資料市場、消費品市場,還是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都很不完善,具體體現為法律法規不健全、操作不規范、信息不暢通、基礎設施落後。
第二,市場交易和非市場交易並存。突出表現在消費品市場,非正規商品交易價格很低,中亞國家多數居民生活貧困,樂於接受這種方式,但卻給管理、稅收造成了許多漏洞。
第三,各種市場特別是生產資料市場和消費品市場對外依賴比較嚴重。獨立之初,中亞國家的市場短缺現象十分嚴重,特別是消費品供應不足。近年來,國外的商品大量湧入,改善了供應狀況,但也造成了對國外消費品市場的依賴。
第四,市場佔有競爭激烈,開發潛力比較大。許多國家的產品紛紛進入中亞市場,有實力的外國公司不斷向中亞的市場和銷售領域滲透。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新疆又是對這兩個中亞國家貿易、投資活動的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中國與塔吉克、烏茲別克的貿易額增長很快,隨著中吉烏公路和中塔公路的開通,雙方的貿易有望得到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