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代制葯工業的基本特點
制葯廠是指生產抗生素、化學合成葯、生物化學葯、植物化學葯等原料葯和各種葯物制劑或中葯的工廠。
2. 醫葯製造行業全國五十強企業有哪些
說實話,這種問題你都不用自己問,直接上網上搜就可以。雖然我是做葯的,懂一些,但也記不全。下面是最新的(2009)按銷量的排名:
1 哈葯集團有限公司281,981
2 揚子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 275,856
3 上海羅氏制葯有限公司150,009
4 西安楊森制葯有限公司126,660
5 中美天津史克制葯有限公司118,642
6 江蘇恆瑞醫葯股份有限公司 105,190
7 北京雙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93,419
8 葛蘭素史克制葯(蘇州)有限公司 84,150
9 江西濟民可信集團有限公司73,261
10 江蘇豪森葯業股份有限公司70,913
11 海口康力元制葯有限公司 64,733
12 吉林省吳太感康葯業有限公司 63,533
13 珠海聯邦制葯股份有限公司58,626
14 拜耳醫葯保健有限公司53,871
15 石家莊四葯有限公司53,037
16 北京泰德制葯有限公司 51,642
17 利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49,624
18 華瑞制葯有限公司 48,497
19 輝瑞制葯有限公司 47,480
20 齊魯制葯有限公司 45,252
21 杭州賽諾菲聖德拉堡民生制葯有限公司 44,621
22 廣州白雲山制葯股份有限公司43,676
23 常州制葯廠有限公司 40,860
24 天津力生制葯股份有限公司40,064
25 北京紫竹葯業有限公司38,256
26 山東綠葉制葯股份有限公司36,422
27 上海強生制葯有限公司32,877
28 青海制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31,200
29 廣東康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30,945
30 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葯有限公司 29,916
31 上海新亞葯業有限公司 29,476
32 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葯有限公司 29,447
33 昆明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8,292
34 上海現代制葯股份有限公司27,874
35 中國大冢制葯有限公司25,104
36 上海百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24,827
37 海南省海靈制葯廠 24,437
38 青島國風集團黃海制葯有限責任公司 24,203
39 四川維奧制葯有限公司 23,800
40 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葯有限公司 23,683
41 揚子江葯業集團上海海尼葯業有限公司23,282
42 河南輔仁葯業有限公司 23,100
43 阿斯利康制葯有限公司 22,912
44 衛材(蘇州)制葯有限公司 22,120
45 山東省禹王實業總公司 20,596
46 山東步長制葯有限公司 20,370
47 北京韓美葯品有限公司 19,852
48 山東瑞陽制葯有限公司 19,817
49 杭州民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19,623
50 廣州天心葯業股份有限公司17,386
51 昆明滇虹葯業有限公司 16,861
52 廣州明興制葯廠15,737
53 太陽石(唐山)葯業有限公司 15,134
54 常州市四葯制葯有限公司 15,090
55 江蘇正大天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14,880
56 海南亞洲制葯有限公司制葯廠 14,684
57 重慶葯友制葯有限公司14,326
58 曼秀雷敦(中國)葯業有限公司 14,066
59 廣州百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13,560
60 廣州星群(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13,200
61 重慶華邦制葯有限公司12,673
62 廣州光華葯業股份有限公司12,341
63 安徽省豐源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12,124
64 深圳海濱制葯有限公司11,948
65 海南先聲葯業有限公司11,778
66 東盛科技啟東蓋天力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11,305
67 中美合資山西普德葯業有限公司 11,270
68 山東北大高科華泰制葯有限公司 11,232
69 福州海王福葯制葯有限公司11,088
70 南京先聲東元制葯有限公司11,070
71 南京聖和葯業有限公司10,980
72 海南斯達制葯有限公司斯達制葯廠 10,977
73 北京萬輝雙鶴葯業有限責任公司 10,932
74 西施蘭聯合企業有限公司 10,695
75 南京長澳制葯有限公司10,570
76 浙江亞太葯業股份有限公司10,563
77 益僑(湖南)制葯有限公司10,526
78 上海凱寶葯業有限公司10,509
79 上海醫葯(集團)有限公司信誼制葯總廠10,489
80 麗珠集團利民制葯廠 10,456
81 安徽雙鶴葯業有限責任公司10,420
82 石家莊制葯集團歐意葯業有限公司 10,331
83 江蘇濟川制葯有限公司10,287
84 四川科倫葯業股份有限公司10,277
85 天津華津制葯廠10,201
86 常州葯業延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0,190
87 天津葯物研究院葯業有限公司 10,040
88 河南利華制葯有限公司9,909
89 福建省興源集團(莆田)葯業有限公司 9,765
90 重慶科瑞制葯有限責任公司9,702
91 沈陽市興齊制葯有限責任公司 9,663
92 海南恩威葯業有限公司9,502
93 山西亞寶葯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458
94 桂龍葯業(安徽)有限公司9,396
95 廣州綠十字葯業有限公司 9,390
96 大連美羅大葯廠 9,380
97 廣東順峰葯業有限公司 9,345
98 德州德葯制葯有限公司 9,333
99 江西贛南海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9,281
100 蘇州東瑞化工有限公司9,000
其中有些是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如拜耳、輝瑞、強生、葛蘭素、百時美施貴寶、賽諾菲等。
3. 中國三大產業是哪三大
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是: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採掘業,製造業,電力、煤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和建築業,產業革命往往是由於製造業的革命引發的一場導致三大產業全面變革。
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物流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農、林、牧、漁服務業,交通運輸輔助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科學研究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以及軍隊、警察等。
資源密集程度分類法
這種產業分類方法是按照各產業所投入的、佔主要地位的資源的不同為標准來劃分的。根據勞動力、資本和技術三種生產要素在各產業中的相對密集度,把產業劃分為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
1、勞動密集型產業。指進行生產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勞動力,而對技術和設備的依賴程度低的產業。其衡量的標準是在生產成本中工資與設備折舊和研究開發支出相比所佔比重較大。一般來說,目前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指農業、林業及紡織、服裝、玩具、皮革、傢具等製造業。隨著技術進步和新工藝設備的應用,發達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技術、資本密集度也在提高,並逐步從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分化出去。例如,食品業在發達國家就被劃入資本密集型產業。
2、資本密集型產業。指在單位產品成本中,資本成本與勞動成本相比所佔比重較大,每個勞動者所佔用的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金額較高的產業。當前,資本密集型產業主要指鋼鐵業、一般電子與通信設備製造業、運輸設備製造業、石油化工、重型機械工業、電力工業等。資本密集型工業主要分布在基礎工業和重加工業,一般被看作是發展國民經濟、實現工業化的重要基礎。
3、技術密集型產業。指在生產過程中,對技術和智力要素依賴大大超過對其他生產要素依賴的產業。目前技術密集型產業包括:微電子與信息產品製造業、航空航天工業、原子能工業、現代制葯工業、新材料工業等。
當前以微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為代表的技術密集型產業正迅猛發展,成為帶動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因此可以說,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水平將決定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和經濟增長的前景。
4. 現代制葯工業的基本特點有哪些發展趨勢如何
基本特點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1.產權清晰2.權責明確3.政企分開4.管理科學
5. 世界500強里的制葯企業有哪些,有多少
據美國《財富》雜志評選2018年世界500強里的制葯企業一共有13家,分別是:
1、中國華潤有限公司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注冊和運營的多元化控股企業集團,其前身是1938年於香港成立的「聯和行」,1948年改組更名為華潤公司,1952年隸屬關系由中共中央辦公廳變為中央貿易部(現為商務部)。
1983年,改組成立華潤(集團)有限公司。1999年12月,與外經貿部脫鉤,列為中央管理。2003年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被列為國有重點骨幹企業。
主營業務包括日用消費品製造與分銷、地產及相關行業、基礎設施及公用事業三塊領域,旗下共有20家一級利潤中心,在香港擁有5家上市公司:華潤創業(HK291)、華潤電力(HK836)、華潤置地(HK1109)、華潤微電子(HK597)和華潤燃氣(HK1193)。
2、強生(JOHNSON & JOHNSON)
美國強生(Johnson & Johnson)成立於1886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產品多元化的醫療衛生保健品及消費者護理產品公司。
據《財富》和《商業周刊》97年公布的結果,強生公司市場價值指標評比名列全球第20位,並位居全美十大最令人羨慕的公司之列,1999年全球營業額高達275億美元。強生在全球60個國家建立了250多家分公司,擁有約11萬5千餘名員工, 產品銷售於175個國家和地區。
強生公司是世界上最具綜合性、分布范圍最廣的衛生保健產品製造商、健康服務提供商。公司創建於1886年,產品暢銷於175個國家地區,生產及銷售產品涉及護理產品、醫葯產品和醫療器材及診斷產品市場等多個領域。
3、瑞士羅氏公司(ROCHE GROUP)
羅氏成立於1896年,總部位於瑞士巴塞爾,在制葯和診斷領域,是世界領先的以研發為基礎的健康事業公司之一。
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瑞士羅氏位列169位。
4、輝瑞制葯有限公司(PFIZER)
輝瑞公司創建於1849年,迄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以研發為基礎的生物制葯公司。
在2017年7月20日發布的2017《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173位;在2016年7月20日發布的2016《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186位。
輝瑞公司的產品覆蓋了包括化學葯物、生物制劑、疫苗、健康葯物等諸多廣泛而極具潛力的治療及健康領域,同時其卓越的研發和生產能力處於全球領先地位。2018年4月22日,2017年全球最賺錢企業排行榜發布,輝瑞公司排名第14。
5、拜耳集團(BAYER)
拜耳公司是世界最為知名的世界500強企業之一。公司的總部位於德國的勒沃庫森,在六大洲的200個地點建有750家生產廠;擁有120,000名員工及350家分支機構,幾乎遍布世界各國。高分子、醫葯保健、化工以及農業是公司的四大支柱產業。
公司的產品種類超過10,000種,是德國最大的產業集團。該公司生產的阿司匹林,被人們稱為「世紀之葯」,也創造出了「魔鬼的傑作」,就是海洛因。
6、中國醫葯集團(SINOPHARM)
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即中國醫葯集團,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中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綜合實力最強的醫葯健康產業集團。以預防治療和診斷護理等健康相關產品的分銷、零售、研發及生產為主業。
旗下擁有11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和國葯控股、國葯股份、天壇生物、現代制葯、一致葯業5家上市公司。2003-2011年,集團營業收入年平均增幅33%,利潤總額年平均增幅44%,總資產年平均增幅35%。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超過1600億元,是中國唯一一家超千億醫葯健康產業集團。
7、諾華公司(NOVARTIS)
諾華(Novartis),即全球醫葯健康行業的跨國企業諾華集團,世界三大葯企之一,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業務遍及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38,000名員工。
諾華中國總部於1997年成立。諾華集團擁有多元化的業務組合,涵蓋創新專利葯、眼科保健、非專利葯、消費者保健和疫苗及診斷等多個領域,並在所有領域處於世界領先位置。
8、賽諾菲(SANOFI)
賽諾菲(Sanofi)是一家全球領先的醫葯健康企業,以患者需求為本,研究、開發並推廣創新的治療方案。賽諾菲的主要業務涵蓋三個領域:制葯、人用疫苗和動物保健。2014年,賽諾菲凈銷售額達337.70億歐元。
賽諾菲一直以來秉承對中國的承諾。1982年,賽諾菲在中國開設辦事處,躋身首批進入中國的跨國制葯企業。賽諾菲目前在中國擁有9,000餘名員工,是國內增長最快的醫葯健康企業之一。
賽諾菲在中國的總部位於上海,並在北京、天津、沈陽、濟南、上海、杭州、南京、武漢、成都、廣州和烏魯木齊共設11家區域辦事處。
9、默沙東(MERCK)
默沙東是位於美國新澤西州肯尼沃斯市的一家公司,全球共有員工約70,000人(截至2014年12月31日)。2014年,默沙東全球銷售總額達422億美元,研發投入達65億美元。
除處方葯業務,默沙東在中國還包括動物保健業務,近50種獸醫產品涉及家畜、家禽和寵物的疾病預防、治療及控制等多個領域,致力於保護和關懷動物健康以及與其休戚與共的人類健康。
2017年6月7日,2017年《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發布,默沙東公司排名第69位。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默沙東位列276位。
10、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
葛蘭素史克(GSK),以研發為基礎的葯品和保健品公司,年產葯品40億盒,產品遍及全球市場。葛蘭素史克由葛蘭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合並而成,於2000年12月成立。
兩家公司的歷史均可追溯至19世紀中葉,各自在一個多世紀的不斷創新和數次合並中,在醫葯領域都確立了世界級的領先地位。葛蘭素史克公司在抗感染、中樞神經系統、呼吸和胃腸道/代謝四大醫療領域代表當今世界的最高水平,在疫苗領域和抗腫瘤葯物方面也雄居行業榜首。
此外,公司在消費保健領域也居世界領先地位,主要產品包括非處方葯、口腔護理品和營養保健飲料。
11、艾伯維(ABBVIE)
2013年1月2日,艾伯維正式從雅培公司拆分,獨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艾伯維作為全球研究型生物制葯公司,在全球擁有近25000名員工,產品銷往170多個國家及地區。
艾伯維中國總部位於上海,專注於四大疾病領域:免疫學領域、抗病毒學領域、腎臟學領域以及麻醉學領域。同時,艾伯維與中國的醫學界和政府部門緊密合作,共同開展覆蓋丙肝、腫瘤、免疫學、神經科學、疼痛和婦科健康等領域的臨床研究。
12、Gilead Sciences公司(GILEAD SCIENCES)
吉利德科學公司,1987年6月22日注冊成立,是一家以研究為基礎,從事葯品的開發和銷售的生物制葯公司。吉利德公司的主要重點領域包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肝臟疾病,如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和心血管/代謝和呼吸條件。
2017年《財富》美國500強排名中,吉利德科學公司排在第92位。
13、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公司(BOEHRINGER INGELHEIM)
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是一家致力於人類生物制葯化學和動物健康產品的醫葯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有制葯企業。
公司有146家子公司和超過47700名員工,在11個國家擁有20個人類制葯生產基地,2014年銷售額為133.17億歐元。人用葯品是該公司最大的業務,約占總銷售量的87%,這包括了處方葯和保健消費品。
1994年進入中國,中國總部位於上海,目前全國范圍內擁有超過3200名員工,且連續兩年榮獲「中國傑出僱主」認證。2018年7月19日,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勃林格殷格翰位列491位。
(5)現代制葯工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世界500強」,是中國人對美國財富雜志每年評選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由《財富》雜志每年發布一次。
2012年、201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殼牌石油榮登榜首。中國大陸首次超過日本,成為除美國以外上榜公司數量最多的國家,2013年《財富》世界500強地區分布統計中,中國95家上榜,比日本多33家,名列全球第二。
2014年沃爾瑪重回榜首,中國上榜公司數量達到100家,中石化取代了埃克森美孚,在榜上排名世界第三。
2015年中國上榜公司數量繼續增長,今年達到了106家,該年世界500強的入圍門檻提高至237.2億美元。
2016年中國上榜數為110家,國家電網排名躍升至世界第二位,盡管其營業收入也下跌了2.9%。中石油和中石化緊隨其後,分列第3和第4。蘋果首次進入前10位,排名第9,2015年營業收入大漲27.9%,是前10位中唯一實現營收正增長的企業。
500家公司的總營業收入為27.6萬億美元,凈利潤之和為1.48萬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1.5%和11.3%。入圍門檻為209.2億美元,比去年的237.2億美元下降11.8%。去年榜單最後一名的營業收入在今年可以排到第449位。
6. 現代制葯工業有哪些基本特點
現在吃葯的特點就是現在科技發達,你以前好多了,以前要很多人做,現在要不了多少人做,因為機器坐滿全部是
7. 國內哪個城市或地區的醫葯工業(制葯)比較發達
以下為2009年醫葯工業前100排名,可以此為依據分析地區的醫葯工業情況
排名企業名稱
1揚子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包括:揚子江葯業集團上海海尼葯業有限公司)
2哈葯集團有限公司(包括:哈葯集團三精製葯有限公司)
3修正葯業集團
4石葯集團有限公司(包括:石葯集團中諾葯業(石家莊)有限公司,石家莊制葯集團歐意葯業有限公司,石葯銀湖制葯有限公司)
5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包括:天津天士力制葯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天士力帝益葯業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現代中葯資源有限公司)
6威高集團有限公司
7華北制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包括:華北制葯股份有限公司,華北制葯集團制劑有限公司)
8東北制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9太極集團有限公司(包括: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葯廠有限公司 ,太極集團綿陽制葯有限公司,西南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太極集團重慶桐君閣葯廠有限公司,太極集團重慶中葯二廠,太極集團四川太極制葯有限公司,太極集團浙江東方制葯有限公司,太極集團四川天誠制葯有限公司)
10北京雙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安徽雙鶴葯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萬輝雙鶴葯業有限公司,西安京西雙鶴葯業有限公司,山西晉新雙鶴葯業有限公司,北京雙鶴現代醫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11華潤三九醫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深圳九新葯業有限公司)
12西安楊森制葯有限公司
13齊魯制葯有限公司(包括:齊魯制葯(海南)有限公司,齊魯天和惠世制葯有限公司,齊魯安替制葯有限公司)
14浙江醫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浙江醫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葯廠,浙江醫葯股份有限公司維生素廠)
15珠海聯邦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16四川科倫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湖南科倫制葯有限公司,江西科倫葯業有限公司,湖南中南科倫葯業有限公司,黑龍江科倫制葯有限公司,山東科倫葯業有限公司,湖北拓朋葯業有限公司,昆明南疆制葯有限公司,遼寧民康制葯有限公司,四川珍珠制葯有限公司,四川新元制葯有限公司,黑龍江科倫葯品包裝有限公司,四川科倫葯用包裝有限公司,吉林科倫康乃爾制葯有限公司,四川科倫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安分公司,四川科倫葯業股份有限公司仁壽分公司)
17浙江海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18上海復星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重慶葯友制葯有限公司,上海朝暉葯業有限公司,重慶凱林制葯有限公司,桂林南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克隆生物高技術有限公司)
19瑞陽制葯有限公司
20輔仁葯業集團有限公司(包括:開封(制葯)集團有限公司,河南輔仁堂制葯有限公司,河南輔仁懷慶堂制葯有限公司,河南同源制葯有限公司)
21山東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22輝瑞制葯有限公司
23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24魯南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魯南貝特製葯有限公司,山東新時代葯業有限公司,魯南厚普制葯有限公司)
25賽諾菲安萬特(杭州)制葯有限公司
26仁和(集團)發展有限公司
27麗珠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麗珠集團麗珠制葯廠,麗珠集團珠海保稅區麗珠合成制葯有限公司,上海麗珠制葯有限公司,麗珠集團福州福興醫葯有限公司,麗珠集團利民制葯廠,麗珠集團新北江制葯股份有限公司,麗珠集團珠海保稅區麗達葯業有限公司)
28山東新華醫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9杭州默沙東制葯有限公司
30北京諾華制葯有限公司
31河南天方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32華潤東阿阿膠有限公司
33浙江升華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34先聲葯業有限公司(包括:海南先聲葯業有限公司,南京先聲東元制葯有限公司,南京東捷葯業有限公司,江蘇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5壽光富康制葯有限公司
36河南省宛西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37利君制葯(包括:石家莊四葯有限公司)
38山東魯抗醫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 山東魯抗醫葯集團賽特有限責任公司)
39江中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40江蘇濟川制葯有限公司
41山東羅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42江蘇康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包括:江蘇康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南星葯業有限責任公司,連雲港康貝爾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連雲港市和興堂中葯材飲片加工廠)
43秦皇島驪驊澱粉股份有限公司
44廣州白雲山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廣州白雲山和記黃埔中葯有限公司,廣州白雲山天心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白雲山明興制葯有限公司,廣州白雲山光華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百特僑光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45山東淄博山川醫用器材有限公司
46江蘇正大天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47石家莊以嶺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48美羅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49成都地奧集團
50安徽豐原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51浙江尖峰葯業有限公司
52山東綠葉制葯有限公司
53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54武漢人福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5浙江康恩貝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56山東仙河葯業有限公司
57山東魯抗辰欣葯業有限公司
58歐姆龍(大連)有限公司
59浙江仙琚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60江蘇奧賽康葯業有限公司
61東港工貿集團有限公司
62天聖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3黑龍江省珍寶島制葯有限公司
64江蘇蘇中葯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5華蘭生物工程股分有限公司(包括:華蘭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66杭州中美華東制葯有限公司
67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68山西威奇達葯業有限公司
69上海現代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葯業有限公司)
70悅康葯業集團有限公司
71桂林三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桂林三金葯業股份有限公司,三金集團桂林三金生物葯業有限責任公司,三金集團湖南三金制葯有限責任公司)
72寧夏啟元葯業有限公司
73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74上海新亞葯業有限公司
75江蘇恩華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76黑龍江葵花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77安丘市魯安葯業有限責任公司
78菏澤睿鷹制葯集團有限公司
79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葯有限公司
80貴州益佰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桂林益佰灕江制葯有限公司,海南長安國際制葯有限公司)
81深圳致君制葯有限公司
82迪沙葯業集團有限公司
83江蘇聯環葯業集團有限公司
84江蘇亞邦葯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江蘇亞邦愛普森葯業有限公司,江蘇亞邦生緣葯業有限公司,江蘇亞邦強生葯業有限公司)
85橫店集團康裕葯業有限公司
86正大青春寶葯業有限公司
87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
88山東天力葯業有限公司
89福建省福抗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90四川蜀中制葯有限公司
91北京同仁堂健康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92安斯泰來制葯(中國)有限公司
93上海新先鋒葯業有限公司
94咸陽步長制葯有限公司
95浙江華海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96遼寧諾康生物制葯有限責任公司
97北京泰德制葯有限公司
98浙江海力生制葯有限公司
99山東新華醫械集團
100上海百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以下為行業發展趨勢:
最近一年,國內醫葯行業頻現巨頭整合,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葯集團」)與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實集團」)的醫葯板塊率先實現合並成立新上葯;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國葯集團」)繼去年合並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生集團」)之後於今年4月12日成功重組了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以下簡稱「醫工院」)成立新國葯;就在這之前的10天,華潤集團與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了《關於共同發展醫葯產業和微電子產業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華潤正式將北葯囊入懷中,成立新華潤。至此,隨著國內醫葯三大巨頭的兼並重組完成,2009年以來醫葯行業的並購交易金額達到了2000年以來的最高峰,醫葯市場的競爭格局明顯發生了改變,中國醫葯行業正式步入三國時代。新國葯、新華潤、新上葯3家座次排定,重新排座後的行業大佬們浮出水面,近期國家要求的在國內形成幾個醫葯領袖集團的設想已初步實現。
新國葯
中國醫葯行業內當仁不讓的老大仍是新國葯集團。4月12日,醫工院整體並入國葯集團,成為其全資子企業。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由127戶調整為126戶。醫工院整體並入對國葯意思重大。雖然國葯集團作為國內醫葯行業的絕對龍頭,但在其利潤構成中,80%來自於國葯控股代表的醫葯企業,即便重組的中生集團生物製品有持續高利潤貢獻,也始終難掩國葯在醫葯工業上的明顯短板。更迫切的問題在於,先行整合出山的新上葯穩踞華東,央企另一巨頭華潤集團一直從未停止收購的野心和腳步,在新醫改基層下沉的推動下,各地區域龍頭也並不甘示弱,紛紛結盟對抗。「內憂外患」之下,醫工院之於國葯,已經是必須拿下的一張王牌。
在中國醫葯研究領域,醫工院一直是一個驕傲的存在——作為央企序列中唯一的醫葯行業科研院所,醫工院曾先後隸屬於中央企業工委、國務院國資委。滬深股市醫葯板塊中有30餘家上市公司以其輸出的科研成果作為主要產品,2010年目標營收15億元,主業是創新葯物的研發、葯品生產、銷售,研發力量全國首屈一指。盡管其年營業收入不足10億元,但它強大的科研力量,成為國葯集團的產業發動機和裂變器。醫工院下屬的兩家工業企業,現代制葯和上海現代葯物制劑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業績均很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甚至很難估價。
4月22日,中國醫葯集團與山西威奇達葯業(以下簡稱「威奇達」)在山西大同簽署協議,國葯集團正式開始對威奇達的重組工作。國葯集團承諾將通過股權收購和增資擴股的方式,對威奇達實現控股。這是國葯集團在醫葯工業領域展開自主並購的第一步,意思重大,能加速國葯實業化進程,同時並購威奇達之後,國葯肯定會在山西打開一個突破口,將其他業務引入這一區域。威奇達是國內醫用中間體7-ACA的主要生產商,該中間體的直接下游產品就是頭孢曲松鈉。中國是抗感染葯品使用大國,全國抗感染類葯品以年均17%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長,2009年全國抗感染類葯品的市場規模已超過400億元。頭孢曲松鈉一直是抗生素中銷售金額排名首位的葯物。2008年,中國葯學會曾對全國22家醫院進行統計,頭孢曲松鈉用葯金額達到2.6978億元,遠超其他葯品。石葯集團和福州抗生素集團是7-ACA的生產大戶,年產能為1600噸左右。威奇達列第三位,約1000噸,健康元等企業年產能都在800噸以下。在重組協議中,國葯集團表示將進一步擴大威奇達的產能,實現1200噸7-ACA和300噸克拉維酸的生產規模。並計劃到2015年,實現威奇達的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
作為國資委整合醫葯央企的平台,在拿下醫工院與威奇達之前,國葯集團已經於2009年9月16日將中生集團收入囊中。中生集團攜獨家壟斷的疫苗業務和血液製品業務,化入國葯集團龐大金剛之身,對國葯具有絕對重要意思。中生集團彌補了國葯集團欠缺的血液和疫苗業務。此舉在醫改近萬億大工程之中,與國資委將國葯集團打造成貿科工一體化運營的大型醫葯集團的長期戰略不謀而合。中生集團成為國葯集團的第八個業務板塊——此前中生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疫苗和血製品生產供應商,主要從事疫苗、血液製品、診斷試劑三類生物制劑的製造銷售,中國90%的計劃疫苗出自中生集團,其2008年收入49億元。
目前,按照國葯集團董事長宋志平的設想,2010年底前國葯集團銷售排名要擠進前40,進入中央提出的「30~50傢具有國際競爭力企業」中的前30位。2009年,國葯集團實現營業收入650億元、實現利潤36.3億元,位列醫葯行業國內第一,在129家央企中,兩項指標分別排名第50位和38位。今明兩年,國葯對銷售收入的目標分別設定為800億和1000億元。國葯集團遠期目標是在2015年進入世界500強。而根據國葯集團的預測,屆時世界500強的入圍門檻,就銷售收入而言大約是1600億元左右。
新華潤
華潤醫葯集團是國資委「打造央企醫葯平台」的另一手牌。華潤在重組央企華源集團、三九集團醫葯資源的基礎上,成長為大型葯品製造和分銷企業。華潤醫葯年營業額逾270億元,旗下擁有北京醫葯、三九醫葯、華潤東阿阿膠等知名醫葯企業,直接或間接控股三九醫葯、東阿阿膠、雙鶴葯業、萬東醫療等多家上市公司。醫葯產業與消費品、電力、地產並列為華潤集團的一級利潤中心。華潤已經在醫葯板塊占據了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大主力市場,區域布局相對成型。在醫改去年出台的葯物基本目錄利好下,在OTC和中葯制葯方面具有品牌優勢的三九醫葯,無疑又給華潤注入了新的活力。華潤和北葯已於2010年4月2日下午在京與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了《關於共同發展醫葯產業和微電子產業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華潤增持北葯股份可能鎖定在5%~10%之間。戰略協議的簽署,使華潤集團成功完成排名三進二的轉變。
此次華潤重組北葯意義重大。2006年12月,華潤20億元現金收購華源持有的北葯50%股份,成為北葯集團第一大股東後,華潤其實一直未介入北葯集團的經營管理,幾年來其進一步增持的願望一直未得到北京市政府明確表態。同時,隨著國葯集團重組中生集團、醫工院宣布完成,華潤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如再不能抓住北葯,將被對手甩開。同時,國資委重新確定國葯集團為央企醫葯平台,華潤很有壓力,希望通過這次整合,旗下的華潤醫葯集團的醫葯資產與北葯集團合並,而華潤將很可能以北葯集團為基礎打造華潤新醫葯集團的平台,重新獲得在央企醫葯界中的地位。重組北葯後,華潤控制的醫葯資產將包括北葯、華潤三九、東阿阿膠,涵蓋中葯、保健品、醫葯流通與醫療器械領域。不僅可以使華潤以北葯集團為基礎打造一個全新的華潤醫葯集團平台,還可以形成「上有北葯」、「下有三九」的醫葯格局,整體規模也超越新上葯而位居國內第二位。北葯2009年銷售收入269億元,在中國醫葯企業中排名第三。拿下北葯,則華潤醫葯2009年的收入即可增至337億元,超過新上葯,在規模上排名國內第二位。
新上葯
新上葯集團雖然已經跌至行業第三,但謀求整合壯大實力的動作很早就開始了。2009年10月,上葯集團旗下上海醫葯通過吸收合並、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對上實集團和上葯集團的醫葯資產進行整合,一個新上葯浮出水面,成為上海國資旗下的醫葯產業資源整合平台。2010年伊始,新上葯又一口氣收購四家外地醫葯企業,與廣州中山醫葯有限公司、山東商聯生化葯業有限公司和常州亞邦葯業3家公司簽訂收購框架協議。
2009年,新上葯總資產從80億元躍升到223億元,銷售收入從230億元躍升到300億元,實現凈利潤8.8億元,成為當時僅次於國葯集團的國內第二大醫葯集團,而如今則已經被華潤甩在身後。雖然不屬於央企序列,但重組後的新上葯集團的醫葯商業銷售規模已穩居華東地區第一。上葯方面的規劃是,2012年收入達500億元,2013年過億的品種超過35個,2015年收入達到800億元
8. 現代制葯的公司簡介
公司前身繫上海現代制葯有限公司,始建於1996年。經財政部2000年11月11日財企[2000]546號文批復同意,國家經貿委2000年12月1日國經貿企改[2000]1139號文批准,由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上海現代葯物制劑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廣慈醫學高科技公司、上海高東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上海華實醫葯研究開發中心做為發起人,由上海現代制葯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於2000年12月20日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並取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2004年5月16日經中國證監會證監發行字[2004]70號核准,同意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3,300萬股,於2004年6月1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9. 產業類別有哪些
第一產業主要指生產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直接以自然物為生產對象的產業。
第二產業主要指加工製造產業,利用自然界和第一產業提供的基本材料進行加工處理。
第三產業是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范圍比較廣泛,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業、通訊產業、商業、餐飲業、金融業、教育產業、公共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
(9)現代制葯工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產業是社會分工和生產力不斷發展的產物。產業是社會分工的產物,它隨著社會分工的產生而產生,並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而發展。在遠古時代,人類共同勞動,共同生活。20世紀20年代,國際勞工局最早對產業作了比較系統的劃分,即把一個國家的所有產業分為初級生產部門、次級生產部門和服務部門。
後來,許多國家在劃分產業時都參照了國際勞工局的分類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國家大多採用了三次產業分類法。產業劃分,世界各國不完全一致,但基本均劃分為三大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三大產業的關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
① 第一產業為第二三產業奠定基礎;
② 第二產業是三大產業的核心,對第一產業有帶動作用;
③ 第一二產業為第三產業創造條件,第三產業發展促進第一二產業的進步。
10. 產業領域分類有哪些
產業領域分類法是按生產活動的性質及其產品屬性對產業進行分類。
按生產活動性質,把產業部門分為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和非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兩大領域。
前者指從事物質資料生產並創造物質產品的部門,包括農業、工業、建築業、運輸郵電業、商業等;後者指不從事物質資料生產而只提供非物質性服務的部門,包括科學、文化、教育、衛生、金融、保險、咨詢等部門。
根據所需投入生產要素的不同比重和對不同生產要素的不同依賴程度可以將全部生產部門劃分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和知識密集型產業三類。
生產要素分析法能比較客觀地反映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反映了產業結構的高度化趨勢,這有利於一國根據產業結構變化的這種趨勢制定相應的產業發展政策。所以生產要素分類法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局限性:它的劃分界限比較模糊,也比較容易受主觀因素影響。另外,資源的密集程度是相對的,也是動態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