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資源密集型工業有哪些部門勞動密集型呢資金密集型呢
資源密集型:如種植業、林牧漁業、採掘業等,勞動密集型:主要指農業、林業及紡織、服裝、玩具、皮革、傢具等製造業,資金密集型:冶金工業、石油工業、機械製造業等重工業,有些門類之間可能有重疊現象
Ⅱ 我國四大工業區的優點,缺點以及今後的發展方向分別是什麼啊
中國四大工業區:京津唐綜合工業區,遼中南重工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工業地帶(滬寧杭工業區),珠江三角洲工業地帶。京津唐綜合工業區.:中國北方綜合性工業基地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滬寧杭工業區.:全國最強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以輕工業為主的加工基地
一、京津唐工業基地(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於溫帶季風區,瀕臨渤海,區內有全國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經濟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溫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地形平坦。
(3)社會經濟因素:資源豐富(華北油田、開灤煤礦、長蘆鹽場、棉花等);交通便利(海運、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類型齊全);科技發達;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能源充足(*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嚴重
發展方向:資源型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二、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
(1)地理位置:瀕臨渤海、黃海;*近俄羅斯、朝鮮、韓國;地理位置優越。
(2)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遼河為水源。
(3)社會經濟因素: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農業資源支持;國家政策支持;國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許多礦產資源瀕臨枯竭,資源相對不足;水資源不足;科技發展水平不高;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市場經濟不發達,計劃經濟影響大;區內環境污染大。
調整措施: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科技,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積極引進外資;治理環境污染。
Ⅲ 我國四大工業密集區 是哪四個,分別有什麼特點
我國四大工業密集區指的是遼中南、京津唐、長三角和珠三角。遼中南以重化工業和資源型工業為主;京津唐以石油工業、冶金工業、煤化工和機械製造為主;長三角以鄉鎮企業起家,主要以機械製造、紡織工業、電子工業、日化工業為主;珠三角是有名的僑鄉,早期投資以歸國華僑和港商、台商為主,主要以電子工業、日化工業、紡織工業為主。
Ⅳ 屬於資源密集型重工業區的是
D
Ⅳ 資源型工業布局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寶鋼北臨長江,東頻吳淞口,臨近我國最大的海港.加上巨型礦石運輸船的出現,既能將產品遠銷海外,又能從水路取得國外的廉價原料,降低成本.寶鋼以大城市為依託,充分利用了我國最大工業城市上海及其周圍的工業城市群的市場,人力資源和科學技術,成為我國第一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聯合生產基地
Ⅵ 工業區位類型有哪些
工業區位,鋼鐵工業,主要有煤鐵復合型和臨海型兩種。
影響工業區位的條件主要有:
1自然因素:資源(煤—燃料,鐵礦石—原料)、環境條件、水源、土地。
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勞動力、科技、交通、集聚、地價。
隨著時代變化社會生產與科技的進步、勞動力密集型轉向勞動力豐富的地區,資源密集型工業區受資源約束而條件有所減弱,技術密集型工業區更多考慮科技、人才、集聚等區位因素。鋼鐵工業的區位發生明顯改變。
Ⅶ 工業布局類型有哪幾種
傳統工業可分為原料指向性、市場指向性、無明顯指向性工業三類,
但工業布局類型為根據臨海型、臨空型、臨江型等地域特徵及原材料、燃料、礦產等資源優勢來劃分的布局類型。
Ⅷ 自然資源指向型工業有哪些
原料等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或運輸原料成本較高的工業,是原料指向型工業。套用這種定義,自然資源指向型工業也是類似的,依賴自然資源的工業。
煤礦或者選煤廠,自然資源為煤炭。
鋼鐵廠,自然資源為鐵礦石
煉油廠,自然資源為石油
稀土礦,自然資源為稀土……
其他還有原料指向型工業,比如:甜菜或甘蔗製糖廠(甘蔗)、水產品加工廠(魚類等)、水果罐頭廠(水果)、新疆的紡織廠(棉花)等,都依賴運輸不便或者運輸成本較高的原料。
Ⅸ 分析比較日本,印度,中國,義大利,法國,俄羅斯,美國的工業分布
日本
日本工業分布的最突出特點是臨海性。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尤其是所謂「三灣一海」地區,即東京灣、伊勢灣和大阪灣以及瀨戶內海沿岸地區。東起東京灣東側的鹿島,向西經千葉、東京、橫濱—駿河灣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戶—瀨戶內海沿岸,最後直達北九州,長達1,000公里,包括京濱、中京、阪神、瀨戶內、北九州等五大工業地帶及其毗連地帶,呈東西向的條帶狀地區,通常稱之為「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該地帶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4%,但卻擁有日本全國人口和工廠數的 60%,工人總數的67%以上,工業產值的75%,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設備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學工業產值的90%以上。特別是戰後新建的大量消費原料的資源型工業,全部分布在這一帶,成為臨海型工業區的典型代表。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不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發達的工業區之一。日本工業高度集中在這一帶狀地區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日本發展工業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輸入,產品又大部分依靠輸出,面向國外市場是戰後日本工業布局的基本出發點。在太平洋沿岸一側的許多專業碼頭上,往往通過自動流水傳遞線,將進口的原料和燃料直接運入生產車間,就地加工;同時,所產的產品也徑直通過出口專業碼頭由海船運銷世界各地。因此,就這個意義上講,巨型船舶和港口就成了日本工業原料、燃料的來源地和產品的銷售地。這樣,既節約用地,又縮短生產周期,可獲得巨大經濟效益。戰後資源來源地域構成的變化,即由戰前和戰時主要面向日本海一側(如中國、朝鮮等),改變為戰後主要面向太平洋一側(如東南亞、大洋洲、歐洲、北美洲、非洲、拉美等),則更是工業愈加集中於太平洋沿岸的直接原因。第二,充分發揮島國位置條件的優越性。日本海岸線綿長,沿海又多優良港灣,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闊,風平浪靜,潮差不大,適宜修築巨港和深水碼頭,便於大型或超級貨輪停泊。目前,太平洋沿岸的各港灣地區不僅為原料進口和產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條件,而且船舶結構的日益大型化又造成海上運輸費用的低廉。第三,日本沿海地帶雖已十分密集,用地緊張,但是近些年來這里由於填海造陸,已使地價較為便宜,利於投資設廠。第四,沿海各大工業地帶是日本工業、城市和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因而也是國內工業品最大的消費地,使生產地接近消費地的經濟原則得以實現。第五,日本在實施重點發展重、化學工業方針的進程中,在沿海地區大量投資修築公共設施和增設交通線路,從而為布局新廠提供了各種方便條件。日本工業分布的高度集中,從整體看是很不平衡的,過於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個企業內部來說,則布局緊湊,用地少,也便於和其它企業聯系,在技術上是合理的,經濟效益較高。
但是,日本工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原有工業地帶已擁擠不堪,處於飽和狀態,目前已提出重新布局工業的問題。工業布局開始向其它地方分散,其總趨勢是:(1)向原有工業地帶的四周及其外圍的內陸部分延伸,特別是那些技術密集型工業更是如此;(2)向消費地擴展;(3)趨向勞動力資源充足的地區;(4)在工業落後的地區建立地方性的工業據點。此外,日本還大力在海外投資建廠,就地加工原料,然後將半成品運回日本。
中國
中國經濟界把裝備重工業自身的重工業部門稱為基礎工業,是重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冶金、石油、煤炭、電力、化學、機械工業等。
以上是基礎工業的定義。根據這個定義來看,現在國內的基礎工業大部分集中在一些傳統的重工業地區,比如說是東北三省,四川,貴州,陝西等地。其中,陝西集中了大量的科研部門。四川是中國軍工廠最密集的地區。
義大利
義大利的老工業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以米蘭、都靈、熱那亞最為發達,是義大利的「工業三角地帶」,全國的經濟中心,主要工業以傳統工業為主,有汽車、造船、紡織、冶金、化學等部門。義大利的新興工業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北部。這里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一直以農業經濟為主,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們充分利用這里的區位優勢及國內外有利條件,迅速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區。為了同西北部的傳統工業區和至今工業化尚未得到普及的南部加以區別,人們把義大利的新興工業區稱為「第三義大利」。
與傳統工業區相比,具有明顯的差別。為了便於更方便地了解,我列出下表對其進行比較(如下表)。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與傳統工業區對比
新興工業區
傳統工業區
生產規模
中小型企業為主
大型企業為主
主要工業部門
輕工業
重工業
生產過程
分散
集中
資金集中程度
低
高
工業分布
分散
集中
法國
汽車工業主要集中在巴黎、里昂、斯特拉斯堡、聖艾蒂安;航空航天工業主要分布在巴黎、圖盧茲、波爾多、馬賽、特爾貝斯等;電力工業主要在布列塔尼、盧瓦爾河流域和羅衲河地區比較集中;化學工業主要有里昂、巴黎、南錫等都是傳統化學工業中心。
俄羅斯
俄羅斯是重要的工業大國,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重工業部門突出。俄工業結構不合理,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羅斯的工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有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工業中心。
在烏拉爾一帶,建有以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為主的烏拉爾工業區。
在西伯利亞地區,則以石油,機械,森林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
莫斯科工業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聖彼得堡工業區
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莫斯科工業區。
主要燃料基地有西西伯利亞(秋明)油田,伏爾加-烏拉爾油氣田,庫茲巴斯煤田。
美國
美國工業的分布大體上分為三大地區。東北部地區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全國的鋼鐵、機械、汽車、化工等傳統工業大部分集中分布在這里。南部地區過去以農業為主。由於這里地價便宜,勞動力充足,環境污染較東北部小,美國工業逐漸由東北部向南部發展,形成美國新興的石油、飛機、宇航、電子等工業基地。太平洋沿岸的狹窄平原和谷地,是西部工業的集中地帶,宇航、電子、信息技術等新興工業發展較快。
印度
英國對印度的長期殖民統治,使印度的工業分布極不合理,工業高度集中在幾個沿海的大城市。沿海地區的孟買、加爾各答、阿默達巴德所在的三個邦的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印度工業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區的狀況已經有所改善,工業分布趨於合理。目前,印度已經形成了五個重要的工業區。
1.加爾各答工業區。加爾各答工業區是印度形成最早、規模最大的工業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加爾各答工業區發展緩慢,其工業產值在印度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現在,加爾各答工業區的工業總產值佔印度工業總產值的10/100左右。恆河三角洲是印度的黃麻產地,加爾各答是印度的麻紡織工業中心,也是機械製造工業中心。加爾各答是印度最大的城市,也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城市。
2.孟買一浦那工業區。孟買一浦那工業區是一個綜合性的工業基地,主要工業部門有棉紡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冶煉工業等,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孟買一浦那工業區棉紡織工業重要,其棉紡織工業產值佔印度棉紡織工業總產值30%。盂買一浦那工業區是印度最大的工業區,其工業產值佔印度工業總產值的16.7%。孟買是印度最大的港口,棉花及其棉紡織品的輸出地,印度第二大城市。
3.阿默達巴德工業區。阿默達巴德工業區是印度的棉花、油料產地,發達的農業為業提供豐富的工業原料,促進了工業的發展。阿默達巴德工業區以傳統工業為主,主要工業部門有棉紡織工業、油脂工業等。其中,棉紡織工業,油脂工業產值居印度首位。水泥工業、化學工業地位重要。
4.馬德拉斯一班加羅爾工業區。馬德拉斯—班加羅爾工業區是印度發展最快的一個工業區,其工業產值佔印度工業總產值的9.6%0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力工業、飛機製造、造船工業、石油冶煉、電子工業、電機製造工業等,是一—個以新興工業為主的工業區。
5.那格浦爾工業區。那格浦爾工業區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傳統工業區,被譽為印度的「魯爾」區。那格浦爾工業區分布在煤炭、鐵礦產地附近,屬於「煤鐵復合體型」工業布局。煤炭、鋼鐵產量佔印度煤炭、鋼鐵總產量的75%。在煤炭、鋼鐵工業的基礎上,還發展了電力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等。
Ⅹ 世界主要工業區有哪些各自形成的條件及特點是什麼
世界主要工業傳統區有美國五大湖工業區、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區、法國巴黎盆地、我國沿海工業區、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區等。它們的形成的條件主要是礦產資源的開發和水運或者鐵路運輸便利。世界主要的高科技工業區有美國矽谷、日本硅島、德國南部地區、中國北京中關村、印度班加羅爾等。這些地區高科技人才多,現代化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