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工業統計包含多少行業大類

工業統計包含多少行業大類

發布時間:2022-05-28 06:21:21

① 工業包含哪幾個行業


製造業是工業企業。我國的製造業主要分為三類:
1、一類是輕紡工業,包括食品、飲料、煙草加工、服裝、紡織、皮革、木材加工、傢具、印刷等;
2、一類為資源加工工業,包括石油化工、化學纖維、醫葯製造業、橡膠、塑料、黑色金屬等;
3、還有一類為機械、電子製造業,其中包括機床、專用設備、交通運輸工具、機械設備、電子通訊設備、儀器等。
工業結構由輕工業、重工業構成。《中國統計年鑒》中對重工業的定義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輕工業為: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在研究中,如上文所述,常將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合稱為重化工業。

② 20個行業類別分別是什麼

國家統計局20個行業分類中鎮政府屬於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的分類。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的分類分別是:

1、中國共產黨機關;

2、國家機構;

3、人民政協、民主黨派;

4、社會保障;

5、群眾團體、社會團體和其他成員組織;

6、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及其他組織。

國家統計局20個行業分類分變為:

1、農、林、牧、漁業;

2、采礦業;

3、製造業;

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5、建築業;

6、批發和零售業;

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8、住宿和餐飲業;

9、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10、金融業;

11、房地產業;

12、租賃和商務服務;

13、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1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5、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16、教育;

17、衛生和社會工作;

1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19、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20、國際組織。

③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門類、大類各有多少種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國民經濟行業新行業分類共有20個門類、96個大類、432個中類、1094個小類。

而根據第四次修訂的標准(GB/T4754-2017)新行業分類共有20個門類、97個大類、473個中類、1380個小類。與2011年版比較,門類沒有變化,大類增加了1個,中類增加了41個,小類增加了286個,並於2017年10月1日開始實施。

其中,為體現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主要增加以下行業類別:「種子種苗培育活動、畜牧良種繁殖活動、畜禽糞污處理活動……」。

(3)工業統計包含多少行業大類擴展閱讀:

新國家標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規定了全社會經濟活動的分類與代碼,適用於在統計、計劃、財政、稅收、工商等國家宏觀管理中,對經濟活動的分類,並用於信息處理和信息交換。

該標准採用線分類法和分層次編碼方法,將國民經濟行業劃分為門類、大類、中類和小類四級。代碼由一位拉丁字母和四位阿拉伯數字組成。

門類代碼用一位拉丁字母表示,即用字母A、B、C……依次代表不同門類;大類代碼用兩位阿拉伯數字表示,打破門類界限,從01開始按順序編碼;

中類代碼用三位阿拉伯數字表示,前兩位為大類代碼,第三位為中類順序代碼;小類代碼用四位阿拉伯數字表示,前三位為中類代碼,第四位為小類順序代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④ 工業都包括哪些行業

工業結構就由輕工業、重工業構成。
《中國統計年鑒》中對重工業的定義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輕工業為: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在研究中,如上文所述,常將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合稱為重化工業。
重工業:是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輕工業: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⑤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重工業和輕工業,其中:

1、重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2、輕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5)工業統計包含多少行業大類擴展閱讀:

相關報道:我國工業的急速增長

2018年9月5日報道,國家統計局4日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國工業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快速發展。40年來,我國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躍升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53倍,年均增長10.8%。

工業實力:從基礎薄弱到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工業增加值僅有1622億元。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工業實力空前增強,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製造大國。

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9.8%,躍居世界第一。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199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7年,我國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

工業經濟實力的迅速壯大,為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產品:由短缺到豐富充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產品生產能力十分有限。經過4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

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4.7倍和2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很多產品生產從無到有到蓬勃發展。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占出口總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後上升到90%以上。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逐漸超越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8.95萬億元,占我國貨物出口總額的58.4%,高於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20.1%的比重。

轉型升級:加快向工業強國邁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實施了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政策,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工業經濟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加快。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10.0%、10.5%和11%,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3.9、4.5和4.4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大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注重加強對傳統產業優化升級。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產能5700萬噸等。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大力提升傳統動能。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製造強國戰略,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工業向中高端水平持續邁進。

所有制結構:從單一到多種經濟成分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比較單一,主要為國有工業和集體工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多種經濟成分在市場經濟中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發生了重大變革,與市場經濟融合更加緊密,國有企業素質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價合計293839億元,較1978年的3193億元,增長91倍。

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商用飛機、特高壓輸變電、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天眼」探空、「蛟龍」探海、神舟飛天、高鐵賓士、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等驚艷全球。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及相關政策的制定經歷了一個從探索到逐步完善的過程。民營企業不斷煥發生機活力,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私營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85.9萬家,佔全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78.4%。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資企業從無到有,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1980年,在中國大陸落戶的外資企業僅有3家,到2017年末,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已發展到5萬家,吸納就業人數達2088.6萬人,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達12.9%和23.6%。

⑥ 工業包括哪些行業

中國的製造業分為三類:

一類是輕紡工業,包括食品、飲料、煙草加工、服裝、紡織、皮革、木材加工、傢具、印刷等,占我國製造業比重為30.2%。

一類為資源加工工業,包括石油化工、化學纖維、醫葯製造業、橡膠、塑料、黑色金屬等,佔33%。

還有一類為機械、電子製造業,其中包括機床、專用設備、交通運輸工具、機械設備、電子通訊設備、儀器等,約佔35.5%。

(6)工業統計包含多少行業大類擴展閱讀:

製造業是指機械工業時代對製造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製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業品與生活消費產品的行業。

製造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是區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重要因素,製造業在世界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ies)的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份額。

根據在生產中使用的物質形態,製造業可劃分為離散製造業和流程製造業。

製造業包括:產品製造、設計、原料采購、設備組裝、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

⑦ 國研網工業統計資料庫月度數據行業包含哪些

摘要 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包含應收帳款凈額、產成品、流動資產平均余額、固定資產凈值平均余額、資產、負債、產品銷售收入、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工業總產值(當年價格)、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企業單位數、虧損企業單位數、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稅金總額39個大類行業、近200個中類行業的主要經濟指標數據。

⑧ 39個工業大類行業包括什麼

中國擁有39個工業大類,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 ,其他采礦業 ,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煙草製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傢具製造業,造紙及紙製品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醫葯製造業,化學纖維製造業,橡膠製品業,塑料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

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8)工業統計包含多少行業大類擴展閱讀:

現代的工業體系中,所有的工業總共可以分為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完整的工業體系更注重的是大而全,而非高精尖。


按照工業體系完整度來算,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而中國擁有聯合提到所有工業門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舉的全部工業門類都能在中國找到。

如果一家製造業廠商在中國打半小時電話就能完成的配套工作,到其他國家可能要半個月才能完成。

在對外貿易競爭中,更完善的工業體系能夠減少工業配套生產成本,有利於生產質優價廉的產品,加強國內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優勢。由於全球化的影響,很多原材料、半成品、產品等從國外進口比國內生產更有優勢。

所以保持一個完全100%的工業顯的沒有必要,反而會加重產品的成本。這就是除中國外其它國家工業體系並不絕對完整的原因。

⑨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工業分為哪1類

經濟產業的劃分,是將各行各業的產業結構概略地劃分為三個產業,也稱三次產業。

產業劃分是根據社會生產活動歷史發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進行的劃分,產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門稱為第一產業,對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門稱為第二產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稱為第三產業。它是世界上較為通用的產業結構分類,但各國的劃分不盡一致。

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是: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糧食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採掘業,製造業,冶金、機械加工、石油化工、電力、交通運輸、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

由於第三產業包括的行業多、范圍廣,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又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農、林、牧、漁服務業,交通運輸輔助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科學研究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提供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各級政府機構、政黨機關、城鄉規劃與管理、社會團體,以及軍隊、司法、警察等。

三次產業劃分的規定:
一、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一、二、三次產業劃分范圍如下:
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
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製造業,紡織業、食品加工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運輸業、建築業。

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財經管理貿易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服務業,房地產業,小區物業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出版和娛樂業,廣播電影電視傳播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社會團體和國際組織。

工業在產業分類當中為第二產業。產業經濟是在經濟產業劃分後,分別依照產業政策對其進行產業投資的發展。並且,產業經濟有利於對各個產業經濟的規劃、分別進行投資和發展。比如,近年我國對於教育產業的投資比重為年國民總產值的2.3%左右。

⑩ 行業大類劃分

行業劃分
x A 采礦業 x B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x C 房地產業 x D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x E 建築業 x F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x G 教育 x H 金融業
x I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x J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x K 農、林、牧、漁業 x L 批發和零售業
x M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x N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x O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x P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
x Q 住宿和餐飲業 x R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x S01 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 x S02 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
x S03 紡織業 x S04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x S05 廢氣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 x S06 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
x S07 化學纖維、橡膠、塑料製造業 x S08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x S09 傢具製造業 x S10 交通設備製造業
x S11 金屬製品業 x S12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
x S13 農副食品加工製造業 x S14 皮革、皮毛、羽毛、羽絨及其製品業
x S15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x S16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x S17 通用設備製造業 x S18 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
x S19 醫葯製造業 x S20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
x S21 飲料製造業 x S22 印刷業和記錄媒體的復制
x S23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x S24 造紙及紙製品業
x S25 專用設備製造業

國民經濟行業劃分
在統計工作中為取得分行業的數據資料並統一分類和編碼,正確反映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結構和發展狀況,便於研究國民經濟的各項比例關系,而制訂的國民經濟行業劃分標准。按現行統計制度規定,我國行業劃分為15大類,排列順序如下:

⑴農、林、牧、漁業

⑵採掘業

⑶製造業

⑷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⑸建築業

⑹地質勘查、水利管理業

⑺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

⑻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

⑼金融、保險業

⑽房地產業

⑾社會服務業

⑿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

⒀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電影電視業

⒁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

⒂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

國民經濟類型劃分
是指以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性質和國家有關法規為依據劃分經濟類型的規定。是為科學統一地劃分國民經濟中的各種經濟類型,規范統計口徑,以便正確反映和研究所有制結構及經濟類型的變化情況,為宏觀決策、管理和業務管理提供依據。
根據《關於經濟類型劃分的暫行規定》,目前,經濟類型可劃分為以下幾種: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私營經濟;個體經濟;聯營經濟;股份制經濟;外商投資經濟; 港、澳、台投資經濟;其他經濟。

閱讀全文

與工業統計包含多少行業大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遼中南工業基地優勢條件有哪些 瀏覽:174
核工業成都機電學校一年學費多少 瀏覽:196
賓士汽車油燈變黃還能開多久 瀏覽:213
汽車剎車油銅管如何切 瀏覽:428
工業用房通常用什麼估價 瀏覽:2
寶馬x1進口和自由俠哪個好 瀏覽:103
蘇州汽車年審多少錢 瀏覽:482
汽車做鈑金要多少錢 瀏覽:816
美國買寶馬交多少稅 瀏覽:728
汽車剎車油該多久換一次 瀏覽:522
奧迪a4l記憶座椅怎麼搞 瀏覽:81
80年代一輛賓士多少錢 瀏覽:693
夏天汽車輪胎一般多久加壓 瀏覽:67
賓士橫屏車有哪些 瀏覽:871
寶馬扎釘補下多少錢 瀏覽:240
融雪工業鹽丟失怎麼處理 瀏覽:549
小型汽車佔用面積多少 瀏覽:821
寶馬油氣混合有哪些車型 瀏覽:568
工業產品手繪什麼軟體 瀏覽:646
汽車示卵燈在哪裡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