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業富聯的合理估值是多少錢
工業富聯,合理估值100億左右,公司致力於為企業提供以自動化、網路化、平台化、大數據為基礎的科技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引領傳統製造向智能製造的轉型;並以此為基礎構建雲計算、移動終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高速網路和機器人為技術平台的「先進製造+工業互聯網」新生態。
Ⅱ 工業富聯股票代碼多少
601138工業富聯
Ⅲ 頻獲國家推薦的工業富聯,與其他工業互聯網選手有何不同
智能製造新技術研發應用項目,將投資51億元,由工業富聯的子公司深圳裕展和鄭州富泰華分別實施,涉及智能手機的高精密金屬機構件、高精密高分子聚合物機構件,進行智能製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推動技術升級改造,預計此類手機機構件年產能合計達 8851 萬件。
智能製造產業升級項目,將投資86.62億元,由工業富聯的子公司河南裕展、晉城富泰華、濟源富泰華和山西裕鼎分別實施,進行智能製造產業升級,預計此類項目手機機構件年產能合計 19170 萬件,未來將實現產品開發和生產的智能化。
在本次募資投向的另外4大項目中,工業互聯網平台構建項目,擬投資21.17億元。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台項目,擬投資10億元,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項目,擬投資12.16億元,5G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項目,擬投資6.33億元。
Ⅳ 工業富聯為什麼上漲不起來
1.做不了品牌(因為轉型太難 客戶也不可能讓你轉型 你如果自己做品牌 客戶就是你的競爭對手 誰還給你單子 讓你跟他們競爭。 還有都知道一流企業做標准 二流企業做品牌 三流企業做產品 就是個做產品的 市值這么高)
2.沒有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就是你能做別人做不了的東西 客戶離開你不行)
3.盤子太大(盤子越大越不能轉型 因為你承擔不了轉型的風險 這一年的代工費營收這么多 都變成產品的話 至少得幾十倍的營收吧 可能變成營收幾十倍的品牌嗎)
4.競爭激烈(做代工的太多了 尤其是這種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代工 不用說你便宜 錢能解決的事都不是事)
5.受經濟影響太大(再來一次經濟危機 最危險的就是這些代工廠 品牌商都不好過 你們能好過 越經濟危機競爭越大 互相搶單)
6.成本是越來越高(中國人工成本越來越高 客戶都向東南亞轉移 要不你也都轉過去吧 都再說機器人代替 有什麼用 你能代替 別人也能 )
7.投入產出比越來越低(越智能固定成本投資越大 利潤越低)
拓展資料:
代工行業的問題
富士康旗下最大的3C客戶是蘋果,下游雲計算客戶包括了:華為、阿里巴巴、亞馬遜等。全球其他知名客戶還包括:戴爾、英偉達騰訊、聯想、諾基亞等。 2020年營收4317.86億元,歸母凈利潤174.31億元;2021年上半年營收1960.30億元,歸母凈利潤67.27億元。 營收很高,就是毛利率太低。
所有代工廠家(台積電除外)幾乎都面臨這樣幾個問題:毛利率低、要壓貨款、隨時面臨丟單風險。 1)毛利率低 富士康的營收結構分三部分:通信及移動網路設備、雲計算、工業互聯網,毛利率分別為10.63%、4.63%、41.67%。 公司業務佔比最高的是通信移動設備代工,也就是蘋果手機、戴爾電腦這些。雲計算業務主要客戶是阿里和華為的相關產品代工。
代工行業為什麼毛利率這么低?
因為代工拼的是人工成本,技術門檻本身不高,行業競爭對手太多。 就拿蘋果產品代工里利潤最高的耳機來說,這款耳機完全可以在富士康代工,但是卻被拿到了立訊代工。 最大的原因,應該是蘋果想要扶持起更多的供應商,畢竟訂單過於集中,還是有風險的。 因此,對於下游的廠家來說,主觀意識上是希望代工廠家之間能有競爭,這樣更有利於掌控供應鏈渠道。 2)要壓貨款 2021年中報,公司賬上應收賬款為709.34億元。近五個季度分別為661.28億元、868.27億、764.52億、706.87億、655.88億元。
Ⅳ 為什麼資產負債表資產總計等於負債加上所有者權益呢
為什麼資產負債表資產總計等於負債加上所有者權益呢?
這個問題提出來,是一個大問題要講清楚這個問題,那麼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在這里簡單的概括一下。
首先,這個資產負債表大概的意思就是。左邊的資產總計它等於右邊的負債總計再加上所有者權益。她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資產的來源他主要是大致的方向是兩個來源。一個就是從外部借來的。這樣借來的資產。他就是一個負債。對這個資產持有者來說就是一個負債。還有一種來源就是她自己的資本。再有一個就是生產經營實現的利潤。所以這兩項就是所有者權益的項目內容。
因此。資產負債表的他的資產總計就等於負債的總計再加上所有者權益的總計。所有者權益內容就是包括實收資本還有未分配利潤,資本公積盈餘公積,資本公積盈餘公積他是從未分配利潤中提取的,所以實質上也是包括在未分配利潤裡面的,只是分出明細而已。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謝謝!
Ⅵ 為什麼工業富聯股價這么低
富士康自上市以來,復權股價從最高的25.78元,跌至現在的11.78元,市值腰斬。
下跌的原因有很多,諸如,成長性差、沒技術含量、代工沒議價權、偽科技公司等,反正就是不被資金認可。
事實上,富士康目前是科技公司里估值最低的,同樣是代工廠的立訊和歌爾估值都在30倍以上。
公司2021年上半年營收1960.30億元,同比增長10.97%;凈利潤67.27億元,同比增長33.44%,扣非後凈利潤增長8.63%。
1.代工行業的問題
富士康旗下最大的3C客戶是蘋果,下游雲計算客戶包括了:華為、阿里巴巴、亞馬遜等。全球其他知名客戶還包括:戴爾、英偉達騰訊、聯想、諾基亞等。
2020年營收4317.86億元,歸母凈利潤174.31億元;2021年上半年營收1960.30億元,歸母凈利潤67.27億元。
營收很高,就是毛利率太低。
2研發投入不高
根據IFind統計,2017年至今,富士康研發費用從79億元增長至2020年100.38億元,2021年上半年研發投入52.33億元。
研發金額的確不低,這樣的研發金額在全A股的科技公司中可以排名第二,第一名是美的集團。
但一看佔比的話,4317億元的營收,研發投入100億元,營收佔比也就2.32%。
華為每年的研發佔比在10%以上,台積電也超過了8%,總體來說工業富聯在科技公司里研發投入算低的。
富士康2萬名研發人員,人均工資40多萬,在科技大廠里這樣的研發工資也不算太高。
所以說是偽科技,真沒法反駁。
3未來增量空間
2020年全球雲基礎服務市場達到1290億美元,亞馬遜市佔率32%、微軟市佔20%、谷歌市佔9%、阿里市佔6%、IBM市佔6%。
富士康的業務主要是為雲服務商代工組裝相關設備,所以富士康的毛利率只有4.63%。
進入數字化時代,雲服務一定是未來最確定的行業,頭部的微軟、華為、阿里業績都在放量。
萬億級別的大藍海,富士康就只幹了個毛利率不到5%的環節,確實可惜了。
然後是工業互聯網,簡單的說工業互聯網就是將智能製造數字化數據化,讓機器變的更聰明。
這是富士康毛利率最高的一塊業務,毛利率高達41.67%,2020年該項業務營收14.41億元,未來增長空間較大。
Ⅶ 工業富聯2022年能漲到20嗎
不能。
1、2022年3月1日,工業富聯新增1家機構對其2022年度業績做出預估,6個月內累計共8家機構,預估2022年凈利潤均值為205.06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7.65%。
2、目標價格最高預估19.04元,最低預估17.17元,平均為18.05元。
3、由以上內容可知工業富聯2022年不能漲到20。
Ⅷ 富士康要在上交所上市了嗎
富士康在2018年05月24日在上交所上市了。它在上交所的名字叫做工業富聯。
IPO募投項目擬發行19.7億股,擬募集271億元,其發行時市值則達2712億元。
在招股說明書中,富士康披露了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工業互聯網平台構建、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台、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路及雲服務設備、5G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智能製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智能製造產業升級、智能製造產能等八大領域。
市場認為,相比於此前預期,詢價後13.77元/股的富士康發行定價似乎顯得偏低。
事實上,14.04元/股才是多數機構的預估價。據公告披露,在剔除無效報價後,全部參與初步詢價的配售對象的報價中位數為14.04元/股。
而六大類機構(公募基金、證券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保險機構及QFII)報價的中位數也為14.04元/股。
Ⅸ 農尚環境股東楊霖減持4000股,股東減股對公司有影響嗎
近5年中,2018年度成為A股凈增上市公司數量最少的一年,新京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8年度A股市場新增105家上市公司。截至4月19日晚間,105家上市公司中有90家公司已經披露了2018年年度報告或業績快報、業績預告,佔2018年新股的85%。上述90家公司中,有35家上市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佔比超過38%。
公司解釋稱,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上游化工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同時產品價格調整具有時滯性,導致營業成本增加,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明顯;四季度汽車市場銷售下降,影響公司銷售收入;研發支出、人員薪酬、上市費等費用有所增加。
2018年8月31日,中鋁國際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至此,中鋁國際H股回歸A股完成,成為A+H有色工程技術第一股。但是,中鋁國際回歸A股後首份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335.72億元,同比減少6.91%,凈利潤3.05億元,同比減少48.29%。
對於業績下滑,中鋁國際解釋稱,營業收入下滑一方面是由於本報告期部分大型工程項目已接近尾聲,可確認收入規模下降;另一方面本集團縮減了毛利水平較低的貿易業務規模所致。而利潤的下滑,主要為收入下降帶來的邊際利潤減少及本期確認的信用減值損失增加所致。
相比於上述兩家公司,天永智能則被客戶「殃及」,業績下滑。公司在2018年報中稱,2018年度,公司整體應收賬款回款情況不及預期。公司焊裝事業部的主要產品為汽車白車身焊裝自動化生產線,主要客戶為汽車整車生產廠商。
2018年,公司的客戶之一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銀翔」)及其相關方由於資金緊張,公司對其應收賬款金額較大且處於逾期未收回狀態。
據公告,針對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天永智能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共計2223.96萬元。因上述計提單項資產減值准備,導致2018年度利潤總額與上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較大。
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天永智能實現營業收入5.06億元,同比增長19.37%,實現歸母凈利潤3611.80萬元,同比下滑41.76%,扣非歸母凈利潤為3158.49萬元,同比下滑44.92%。
金融次新股業績增速放緩
銀行保險次新股增速放緩,中國人保增收不增利
還有不少上市公司2018年首份年報業績亮眼,但增幅相比於往年已經下滑。
2018年,中國人保實現營業收入5037.99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歸母凈利潤134.50億元,相比於上一年的166.46億元同比下降19.2%。但在2017年,中國人保實現營業收入4764.5億元,同比增長8.3%,實現歸母凈利潤161億元,同比增長13%。
中國人保在年報中提及,當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正面臨著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從未有過的、挑戰和機遇同生並存的大變局,面臨著宏觀經濟周期、技術變革周期與行業「新周期」疊加的復雜形勢。
成都銀行2018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15.18億元,同比增長19.31%,歸母凈利潤46.49億元,同比增長18.93%。但是在2017年,成都銀行的凈利潤為39.09億元,同比增長51.69%。
業績增速下滑的不僅是成都銀行。
3月24日,長沙銀行披露了2018年年報。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39.4億,同比增長14.95%;實現歸母凈利潤44.79億元,同比增長13.94%。但是在2017年,長沙銀行的營業收入為121.27億元,同比增長20.78%,實現歸母凈利潤39.30億元,同比增長23.21%。
「金融嚴監管、去杠桿和穩貨幣,主要經營指標的降速換擋,也讓我們感到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長沙銀行在年報中稱。
次新股減持受關注
大股東清倉減持鵬鷂環保砸停股價
作為家居裝飾及傢具商場運營商,美凱龍主要通過經營和管理自營商場和委管商場,為商戶、消費者和合作方提供服務。同時,公司還提供包括互聯網家裝、互聯網零售等泛家居消費服務及物流配送業務。
2018年報中,美凱龍實現營業收入142.39億元,同比增長29.93%,實現歸母凈利潤44.77億元,同比增長9.80%。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公司經營80家自營商場,其中自持物業53家,公司投資性房地產賬面價值為785.33億元,占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70.84%,為公司最主要的長期經營性資產。
不過,美凱龍也因為高管違規而收到了監管函。2018年8月3日,美凱龍公告稱,謝堅作為公司副總經理,存在多次在6個月內買入後又賣出,以及賣出後又買入公司股票的情形,並且未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向證券交易所報告並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當年轉讓的股份超過所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25%,上海證監局決定對其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同樣在2018年上市的鵬鷂環保當年實現營業收入7.78億元,同比減少3.59%,實現歸母凈利潤1.73億元,同比減少20.81%。
早在公司發布招股書時其就曾提醒公司存在業績波動風險。鵬鷂環保招股書顯示,由於行業景氣吸引潛在競爭者進入,競爭加劇也可能對上述業務毛利率產生影響。上述影響可能造成公司收入和利潤在不同會計年度出現波動。
不僅如此,鵬鷂環保的重要股東也在承諾期滿立即清倉式減持。
1月3日,鵬鷂環保開盤即一字跌停。而直接「砸」停其股價的系前一天披露的減持計劃。
1月2日盤後,鵬鷂環保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二大及第三大股東喜也納企業有限公司(CIENA ENTERPRISES LIMITED)與衛獅投資有限公司因資金需要,將於1月8日起的6個月內減持所持有的全部鵬鷂環保股份,合計1.46億股,占鵬鷂環保總股本30.45%。
這一天,距離鵬鷂環保上市還不到一年時間。而1月8日也是喜也納與衛獅投資承諾12個月內不減持期滿後的第二個交易日。
此外,鵬鷂環保在2018年9月還曾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由於鵬鷂環保的全資子公司大鵬水務存在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即投入生產、使用的行為,環保部門決定對大鵬水務罰款80萬元。
Ⅹ 2017年—2020年電子製造業上市公司近三年的綜合排名
摘要 中商情報網訊:目前,滬深AB股已有323家電子行業上市公司公布了2020年財報。323家電子行業上市公司營收共計30926.6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