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南美洲的工業區有哪些

南美洲的工業區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23 11:20:49

⑴ 南美洲的工業有哪些類型

南美洲擁有多樣的環境資源,但受殖民地式經濟與大地主制影響,獨立後並未出現經濟經濟起飛的現象,多為開發中國家。大地主制因大地主生產規模大,收入多;競爭力弱的小農戶則生活貧困。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同時為避免與殖民母國利益相抵觸,南美洲工業發展受限,僅能輸出廉價的農、牧、礦等原料,且高價的工業產品由於受到殖民地式經濟影響,南美洲仍以出口第一級產品為主,單一化的產品,易受國際價格波動影響,使南美洲經濟不穩定,且為因應國際市場需求,多種植經濟作物,許多國家須進口糧食,導致農業發展失衡。 南美洲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差懸殊。巴西和阿根廷為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加之委內瑞拉、哥倫比亞、智利和秘魯,六國國內生產總值佔全洲的90%以上。各國現代代經濟都高度集中在少數大城市或沿海地區,山區和邊遠地區經濟落後。2010年南美GDP35783.24億美元僅佔世界649112.53億美元的5.69%。從2000~2005年間南美洲經濟出現負增長2010年南美洲許多國家經濟名次還比2000年還低。工業以采礦業和製造業最為重要。采礦業是南美各國的基礎部門,大部分礦產供出口,委內瑞拉、阿根廷、厄瓜多、秘魯等國的石油;巴西、委內瑞拉、智利的鐵;玻利維亞的錫、銻;智利、秘魯的銅;蓋亞那、蘇利南的鋁土秘魯的鉛、鋅、銀、鉍;智利的硝石、鉬;巴西的鈮的產量或出口量在世界占據重要地位。輕工業為南美多數國家製造業的主體,肉類加工、製糖、飲料、皮革、紡織、服裝等部門較發達。鋼鐵、汽車、化工、橡膠、電器、機械等重工業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智利、秘魯、哥倫比亞等國家。

⑵ 分析比較日本,印度,中國,義大利,法國,俄羅斯,美國的工業分布

日本
日本工業分布的最突出特點是臨海性。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尤其是所謂「三灣一海」地區,即東京灣、伊勢灣和大阪灣以及瀨戶內海沿岸地區。東起東京灣東側的鹿島,向西經千葉、東京、橫濱—駿河灣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戶—瀨戶內海沿岸,最後直達北九州,長達1,000公里,包括京濱、中京、阪神、瀨戶內、北九州等五大工業地帶及其毗連地帶,呈東西向的條帶狀地區,通常稱之為「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該地帶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4%,但卻擁有日本全國人口和工廠數的 60%,工人總數的67%以上,工業產值的75%,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設備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學工業產值的90%以上。特別是戰後新建的大量消費原料的資源型工業,全部分布在這一帶,成為臨海型工業區的典型代表。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不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發達的工業區之一。日本工業高度集中在這一帶狀地區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日本發展工業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輸入,產品又大部分依靠輸出,面向國外市場是戰後日本工業布局的基本出發點。在太平洋沿岸一側的許多專業碼頭上,往往通過自動流水傳遞線,將進口的原料和燃料直接運入生產車間,就地加工;同時,所產的產品也徑直通過出口專業碼頭由海船運銷世界各地。因此,就這個意義上講,巨型船舶和港口就成了日本工業原料、燃料的來源地和產品的銷售地。這樣,既節約用地,又縮短生產周期,可獲得巨大經濟效益。戰後資源來源地域構成的變化,即由戰前和戰時主要面向日本海一側(如中國、朝鮮等),改變為戰後主要面向太平洋一側(如東南亞、大洋洲、歐洲、北美洲、非洲、拉美等),則更是工業愈加集中於太平洋沿岸的直接原因。第二,充分發揮島國位置條件的優越性。日本海岸線綿長,沿海又多優良港灣,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闊,風平浪靜,潮差不大,適宜修築巨港和深水碼頭,便於大型或超級貨輪停泊。目前,太平洋沿岸的各港灣地區不僅為原料進口和產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條件,而且船舶結構的日益大型化又造成海上運輸費用的低廉。第三,日本沿海地帶雖已十分密集,用地緊張,但是近些年來這里由於填海造陸,已使地價較為便宜,利於投資設廠。第四,沿海各大工業地帶是日本工業、城市和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因而也是國內工業品最大的消費地,使生產地接近消費地的經濟原則得以實現。第五,日本在實施重點發展重、化學工業方針的進程中,在沿海地區大量投資修築公共設施和增設交通線路,從而為布局新廠提供了各種方便條件。日本工業分布的高度集中,從整體看是很不平衡的,過於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個企業內部來說,則布局緊湊,用地少,也便於和其它企業聯系,在技術上是合理的,經濟效益較高。

但是,日本工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原有工業地帶已擁擠不堪,處於飽和狀態,目前已提出重新布局工業的問題。工業布局開始向其它地方分散,其總趨勢是:(1)向原有工業地帶的四周及其外圍的內陸部分延伸,特別是那些技術密集型工業更是如此;(2)向消費地擴展;(3)趨向勞動力資源充足的地區;(4)在工業落後的地區建立地方性的工業據點。此外,日本還大力在海外投資建廠,就地加工原料,然後將半成品運回日本。

中國
中國經濟界把裝備重工業自身的重工業部門稱為基礎工業,是重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冶金、石油、煤炭、電力、化學、機械工業等。
以上是基礎工業的定義。根據這個定義來看,現在國內的基礎工業大部分集中在一些傳統的重工業地區,比如說是東北三省,四川,貴州,陝西等地。其中,陝西集中了大量的科研部門。四川是中國軍工廠最密集的地區。

義大利
義大利的老工業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以米蘭、都靈、熱那亞最為發達,是義大利的「工業三角地帶」,全國的經濟中心,主要工業以傳統工業為主,有汽車、造船、紡織、冶金、化學等部門。義大利的新興工業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北部。這里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一直以農業經濟為主,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們充分利用這里的區位優勢及國內外有利條件,迅速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區。為了同西北部的傳統工業區和至今工業化尚未得到普及的南部加以區別,人們把義大利的新興工業區稱為「第三義大利」。
與傳統工業區相比,具有明顯的差別。為了便於更方便地了解,我列出下表對其進行比較(如下表)。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與傳統工業區對比

新興工業區
傳統工業區

生產規模
中小型企業為主
大型企業為主

主要工業部門
輕工業
重工業

生產過程
分散
集中

資金集中程度



工業分布
分散
集中

法國
汽車工業主要集中在巴黎、里昂、斯特拉斯堡、聖艾蒂安;航空航天工業主要分布在巴黎、圖盧茲、波爾多、馬賽、特爾貝斯等;電力工業主要在布列塔尼、盧瓦爾河流域和羅衲河地區比較集中;化學工業主要有里昂、巴黎、南錫等都是傳統化學工業中心。

俄羅斯
俄羅斯是重要的工業大國,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重工業部門突出。俄工業結構不合理,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羅斯的工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有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工業中心。
在烏拉爾一帶,建有以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為主的烏拉爾工業區。
在西伯利亞地區,則以石油,機械,森林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
莫斯科工業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聖彼得堡工業區
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莫斯科工業區。

主要燃料基地有西西伯利亞(秋明)油田,伏爾加-烏拉爾油氣田,庫茲巴斯煤田。

美國
美國工業的分布大體上分為三大地區。東北部地區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全國的鋼鐵、機械、汽車、化工等傳統工業大部分集中分布在這里。南部地區過去以農業為主。由於這里地價便宜,勞動力充足,環境污染較東北部小,美國工業逐漸由東北部向南部發展,形成美國新興的石油、飛機、宇航、電子等工業基地。太平洋沿岸的狹窄平原和谷地,是西部工業的集中地帶,宇航、電子、信息技術等新興工業發展較快。

印度
英國對印度的長期殖民統治,使印度的工業分布極不合理,工業高度集中在幾個沿海的大城市。沿海地區的孟買、加爾各答、阿默達巴德所在的三個邦的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印度工業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區的狀況已經有所改善,工業分布趨於合理。目前,印度已經形成了五個重要的工業區。

1.加爾各答工業區。加爾各答工業區是印度形成最早、規模最大的工業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加爾各答工業區發展緩慢,其工業產值在印度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現在,加爾各答工業區的工業總產值佔印度工業總產值的10/100左右。恆河三角洲是印度的黃麻產地,加爾各答是印度的麻紡織工業中心,也是機械製造工業中心。加爾各答是印度最大的城市,也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城市。

2.孟買一浦那工業區。孟買一浦那工業區是一個綜合性的工業基地,主要工業部門有棉紡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冶煉工業等,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孟買一浦那工業區棉紡織工業重要,其棉紡織工業產值佔印度棉紡織工業總產值30%。盂買一浦那工業區是印度最大的工業區,其工業產值佔印度工業總產值的16.7%。孟買是印度最大的港口,棉花及其棉紡織品的輸出地,印度第二大城市。

3.阿默達巴德工業區。阿默達巴德工業區是印度的棉花、油料產地,發達的農業為業提供豐富的工業原料,促進了工業的發展。阿默達巴德工業區以傳統工業為主,主要工業部門有棉紡織工業、油脂工業等。其中,棉紡織工業,油脂工業產值居印度首位。水泥工業、化學工業地位重要。

4.馬德拉斯一班加羅爾工業區。馬德拉斯—班加羅爾工業區是印度發展最快的一個工業區,其工業產值佔印度工業總產值的9.6%0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力工業、飛機製造、造船工業、石油冶煉、電子工業、電機製造工業等,是一—個以新興工業為主的工業區。

5.那格浦爾工業區。那格浦爾工業區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傳統工業區,被譽為印度的「魯爾」區。那格浦爾工業區分布在煤炭、鐵礦產地附近,屬於「煤鐵復合體型」工業布局。煤炭、鋼鐵產量佔印度煤炭、鋼鐵總產量的75%。在煤炭、鋼鐵工業的基礎上,還發展了電力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等。

⑶ 南美洲工農業最發達的國家

巴西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東臨大西洋。面積85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 ,面積位居世界第五位。 巴西主要由北部的亞馬孫平原和南部的巴西高原組成。巴西領土的1/3在亞馬孫平原上。這里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在150米以下,氣候濕熱,雨林分布廣泛,是巴西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平原以南的巴西高原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起伏平緩,海拔600-900米。這里礦藏豐富,錳和鐵儲量居世界前列。並有鉻、鎳、鈮等多種礦藏,還是高級石英水晶的唯一產地和世界上工業用鑽石的重要產區之一。高原上分布著熱帶草原,東南部和東北部已成為巴西最重要的農業區。 巴西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已建立了許多水電站。西南邊境上與巴拉圭兩國合建的伊普泰水電站,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水電站,僅次於中國三峽電站。 巴西是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超過傳統的農業和礦業產業部門。鋼鐵、汽車、飛機造船等工業都居南美洲首位。東南沿海地區集中了全國3/4的工業,是巴西工業的核心。 巴西農業相當發達,咖啡、蔗糖、可可、大豆的生產居世界重要地位。其中咖啡的產量和出口量都佔世界首位,以東南部為主要產地。巴西可墾地還很多,農業生產潛力很大。 巴西的主要城市多在東南沿海地區。聖保羅有人口1100多萬,為全國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集中了全國工業產值的一半左右,有大型鋼鐵和煉油廠等多種工業,是全國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南美洲第一大城市。 首都巴西利亞,位於內陸,是新建的城市。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⑷ 南美洲的新工業為什麼以西部為主

南美洲的西部是安第斯山脈,東部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巴西高原,新工業西部未開發,所以大部分是以西部為主。

學習,是指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學習分為狹義與廣義兩種:

狹義: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理解、探索、實驗、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的行為方式。例如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知識的過程。

廣義: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為方式。

社會上總會出現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一些人嘴上埋怨著老闆對他不好,工資待遇太低什麼的,卻忽略了自己本身就是懶懶散散,毫無價值。

自古以來,人們就會說著「因果循環」,這話真不假,你種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這就是不好好學習釀成的後果,那麼學習有什麼重要性呢?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樣水平的人,就會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更會漸漸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交到同水平的朋友,自己個人能力越高,自然朋友質量也越高。

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習越好,自身修養也會隨著其提升。同樣都是有錢人,暴發戶擺弄錢財只會讓人覺得俗,而真正有知識的人,氣質就會很不一樣。

高端大氣的公司以及產品是萬萬離不了知識的,只有在知識上不輸給別人,才可以在別的地方不輸別人。

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家長什麼樣孩子很大幾率會變成什麼樣。只有將自己的水平提升,才會教育出更好的孩子。而不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

因為有文化的父母會給孩子帶去更多的在成長方面的的幫助,而如果孩子有一個有文化的父母,通常會在未來的道路上,生活得更好,更順暢。

學習是非常的重要,學習的好壞最終決定朋友的質量、自身修養和後代教育等方面,所以平時在學習中要努力。

⑸ 南美洲有哪些工業

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地區,巴西的里約熱內盧以及貝洛奧里藏特礦區

⑹ 美洲地理基礎知識

【重點知識回顧】 一、北美和美國
1.北美三大地形區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
地形區
地形單元
地形特徵
成因 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
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海岸山脈、落基山脈等山脈組成 南北走
向、東西排列,多山峰、山間盆地、
高原
美洲板塊
與太平洋
板塊相撞
形成。 所以該地
區地殼不
穩定,多火
山、地震。
阻擋來自太平洋的濕潤空氣,降水由沿海向內
陸急劇遞減。
①海岸山脈西側為迎風坡,多地形雨;②海岸
山脈限制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向東
延伸,使它們呈南北向帶狀分布於沿海地區;③落基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的高原、盆地為背
風坡,加上地形閉塞,海洋水汽難以進入,降
水稀少,氣候乾旱,呈現荒漠景觀,為半乾旱
氣候。 東部高原山地區
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組成 山勢低緩 形成較早,
久經侵蝕,
海拔較低
對大西洋濕潤氣候阻擋不明顯,降水由沿海向
內陸遞減
中部寬廣的中央大平原區
北部多湖泊、南部密西西比河平原、西部為大草原
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平坦
密西西比河沖積而成;北部多湖泊是冰川作用而成
中部大平原貫通南北,冬季極地冷氣流可從北冰洋長驅直達南部墨西哥灣,夏季,墨西哥暖濕氣流也可北上,使北美中部和東部普遍暖熱。
補充:沿40°N的北美地形剖面圖

2.美國三大工業區及發展條件 工業區 發展條件
東北部 煤、鐵豐富、水運便利;肥沃的平原地區,農業基礎好、歷史悠久 南部 石油、天然氣豐富;交通便利;環境優美
西部
技術發達;海運便利;充足的陽光、潔凈的環境;豐富的資源
3.美國農業帶分布及區位條件(1)在圖中相應位置填寫農業帶的名稱 (2)棉花帶(35°N以南)的區位條件: ①地面起伏小; ② 光照熱量充足,
無霜期長;③春夏降水多,秋季降水少, 適宜棉花生長成熟;④屬亞熱帶季風性 濕潤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雨熱同期, 適宜棉花的生長。

(3)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分布在西部的高原、盆地): 農業地域類型:大牧場放牧業
區位條件:①乾旱少雨;②面積遼闊;③多天然牧場 (4)乳畜帶(東北部)的區位條件: 農業地域類型:乳畜業
區位條件:①氣候冷濕,無霜期(生長期)短;②土地較貧瘠,不宜發展種植糧食,但有利於牧草生長,適宜發展乳畜業;③工業、城市、人口集中,畜產品市場廣闊;④就近生產還可以降低成本。
(5)小麥區、玉米帶(中央大平原): 農業地域類型:商品穀物農業
區位條件:自然條件:①這里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深厚,③氣候溫和濕潤,降水豐富,④密西西比河提供充足的水源;
社會經濟:①地廣人稀;②交通便利;③機械化水平高;④農業技術先進,農業產量大,商品率高;⑤市場廣闊
(6)水果灌溉農業區水果灌溉農業區 農業地域類型:地中海農業
區位條件:①夏季光照、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③交通便利;④市場廣闊;⑤政策支持
4.美國人口從東北部向西、南部遷移的原因
①東北部緯度高,氣候冷濕,西、南部緯度低,氣候溫暖②東北部環境污染,西、南部環境優美③西、南部新資源的開發和新興工業的發展 二、拉丁美洲和巴西
1.安第斯山脈,有「南美洲的脊樑」之稱,成因: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擠壓形成;是世界最長的山脈,多火山、地震 )
2.亞馬孫熱帶雨林面積廣大的原因:
①平原面積廣大,地勢低平;②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豐富;③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均從大西洋上吹來,帶來大量水汽,遇安第斯山脈的阻擋,形成豐富降水;④亞馬孫平原成口袋狀向大西洋敞開(北、西、南三面地勢高),有利於濕潤空氣深入,帶來充沛的降水;⑤東部沿海有暖流經過,增溫增濕
3.非地帶性現象(結合地圖冊149頁)
(1)熱帶雨林氣候中美洲東北巴西東南部的成因:①處於來自大西洋的東北信風的迎風坡,降

3
水多;②沿岸有暖流流經,增溫增濕
(2)南美大陸西岸南緯3°-30°狹長熱帶沙漠氣候的成因:①秘魯寒流流經,降溫減濕;②地處東南信風的背風坡,降水少;③安第斯山脈南北狹長,直逼西海岸
(3)南美大陸南端東岸溫帶荒漠景觀的成因:地處盛行西風的背風坡,降水少
4.秘魯漁場(成因:受離岸的東南信風影響,深層海水上涌把大量營養物質帶到表層)。 5.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牧牛):
區位優勢:①氣候溫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草類茂盛②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發展措施:①圍欄放牧、劃區輪牧,種植飼料,打機井;②飼養良種牛,加強對良種牛的培育,以及對牛群病害的研究;③改善交通運輸條件 6.巴西遷都巴西利亞的原因?
①巴西利亞地處高原氣候涼爽環境宜人;②人口急劇增長、土地需求膨脹;卅加快對西部廣大疆土的開發;④實行人口均衡的政策;⑤分散大城市職能; 7.巴西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因:
①氣候溫和濕潤;②海上交通便利;③移民首先到達這里,開發歷史早,工農業發達

⑺ 巴西,南美著名軍事工業

巴西是拉美地區的第一軍事大國,擁有較為完善的國防工業生產體系,其研發能力和生產水平均居世界中上水平,有些居於領先地位,能生產多種海陸空常規武器,早已實現自給自足,其中陸軍的武器自給率達90%,海軍自給率達80%,空軍自給率達60%。巴西國防工業的從業人員達20萬,工業企業達380多家,70%的國防產業主要分布在聖保羅州,巴西的3大軍工企業巨頭——恩傑薩公司、航空工業公司和航天工業公司就設在這里.

恩傑薩公司是巴西地面兵器工業的代表,其研發和生產水平居發展中國家前列,能獨立設計生產較先進的坦克、裝甲車、火炮及火箭系統,是巴西軍用車輛的主要廠家,同時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裝甲車製造廠之一,其產量是西方國家總產量的一半左右。上世紀80年代研製的40噸新型主戰坦克「奧索里奧」,性能可與美國的M1坦克媲美,裝有夜視器、激光測距儀等先進設備。該公司還開發和生產直升機,並致力於導彈的開發。

巴西的航空軍事工業發展迅速,涌現出了以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為代表的一大批工業公司。作為巴西最主要的飛機製造企業,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能生產十幾種不同種類、50多個型號的飛機,過去30多年中共製造了5300多架飛機,每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美元。EMB-318型「圖卡諾」教練機是該公司的拳頭產品,AMX攻擊機是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噴氣式戰斗機,可執行戰場封鎖、近距離空中支援、偵察和反艦任務。目前,該公司接到了大量的生產訂單,僅ERJ系列中短途飛機每個月就要製造18架,被譽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製造公司。

巴西航空航天公司是巴西最大的民營國防工業公司,專門從事火箭和導彈的生產,能夠製造各種戰術導彈、中程彈道導彈、探空火箭、衛星運載火箭等,其中戰術導彈包括地地、地空、空空、空地、反艦和反坦克導彈,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一般都在1000千米以上。該公司90%的收入來自火箭炮、火箭彈的出口,所研製的X-20和X-40反坦克導彈深受用戶的歡迎。「阿斯特羅斯」機動野戰火炮系統配備3種彈葯,射程分別可達30千米、35千米和60千米,是巴西生產的摧毀力最強的炮彈。該公司同時也是巴西軍事裝備、航天、化學、電子、電信等領域的領頭企業。

巴西還是世界上主要的造船國之一,能製造多種常規艦艇,現正研製核潛艇井准備建造直升機航母。主要造船企業為里約熱內盧海軍造船廠,主要產品有各類巡邏艇、小型護衛艦、潛艇等軍用艦船,集裝箱船、海洋鑽井平台、平底船、拖船和駁船等民用船舶,以及柴油機、推進器等多種船用設備。目前正在製造載員達85人、排水量為2200噸的號稱「第三世界國家最強大」的潛艇,並且正同義大利合作生產常規動力潛艇。

軍火貿易十分紅火

巴西一直十分重視軍火出口,認為「出口便是出路」,是南美洲最大的軍火出口國。軍火出口為巴西賺取了大量的外匯,成為僅次於咖啡和食糖的第3大創匯來源。從軍火出口的范圍來看,巴西軍火出口的種類繁多,包括輕便和重型武器和裝備。如步槍、機槍、手榴彈、噴火器、卡車、吉普車、頭盔、戰斗機、坦克、裝甲車、直升機、火炮、導彈、火箭、無線電設備等。其中「阿斯特羅斯」導彈、「班德蘭特」和「圖卡諾」式飛機、「響尾蛇」導彈、「卡斯卡維爾」和「烏魯圖」裝甲車等,均在世界市場上享有盛名。

巴西有關人士聲稱,世界上半數以上的輕型裝甲車市場已為巴西控制;在當今世界上使用的雙發動機渦輪螺旋槳飛機上有l/10的產品產自巴西。裝甲車和導彈是巴西軍火出口的拳頭產品,暢銷許多國家和地區,如巴西產的「響尾蛇」裝甲車,經1967年中東戰爭和1980至1988年的兩伊戰爭中使用,證明其性能良好,但價格僅是歐洲同類產品的l/3。「奧索里奧」主戰坦克吸收了國外先進技術,具有生產周期短、部件造價低、重量輕、機動性能好等特點,頗受第三世界國家的青睞。巴西出口的空對空和空對地「食人魚」導彈,彈頭裝有計算機,可根據敵機發動機釋放的熱量追蹤目標,命中率優於美國的「響尾蛇」導彈。

巴西的軍火主要向第三世界國家出口。由於拉美一些國家(如智利、委內瑞拉等)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多次發生軍事政變,導致軍政權上台執政,美國曾一度拒絕向這些國家出售武器,巴西趁機向智利和委內瑞拉等拉美國家出售軍火。向發達國家出口武器是巴西在軍火貿易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個顯著標志。美國購買了巴西的「班德蘭特」式飛機,法國購買了4l架巴西的「辛古」式飛機,英國購買了130架巴西的「圖卡諾」軍用教練機。

採取措施維持優勢

巴西國防工業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來維持。由於冷戰結束後國際軍火市場—度蕭條,競爭十分激烈,巴西的軍火銷售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特別是一些國家購買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家的更為先進的武器,使巴西的軍火出口雪上加霜,出口額曾一度出現急劇下滑的趨勢。

針對這種形勢,為維持巴西在世界軍火貿易領域的優勢,近幾年來巴西的國防工業企業經過大力整頓,加速公司改組,引進新的技術和資金,不斷開發新產品,國防產業逐步走出困境,重新煥發出生機,軍工企業的效益逐年提高。據《聖保羅州報》報道:巴西新研製的ERJl45型50人座客機已攬到美國航空公司200架飛機的訂單,一舉擊敗了加拿大同行。短短的幾年中,巴西收到的客機訂單已達800多架。目前巴西各種飛機年出口額為20億美元,且保持著10%的增長率。

⑻ 巴西的工業主要分布

分布在東南部地區

原因(有利條件):

1、巴西東南部人口稠密,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

2、東南部地區鐵礦和煤礦資源豐富,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足夠的原料

3、東南部地區臨近聖保羅、里約熱內盧地區,海上交通便利

4、巴西的鋼鐵、造船、汽車、飛機製造等已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行列。

(8)南美洲的工業區有哪些擴展閱讀

工業

巴西工業居拉美之首。2015年工業產值1.1494萬億雷亞爾,同比衰退6.2%,占國內生產總值19.5%。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

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改變單一的經濟結構,政府加快了工業化的步伐。巴西的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在現代工業方面,鋼鐵,造船,汽車,飛機製造等已經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的行列。

自然資源

鈮、錳、鈦、鋁礬土、鉛、錫、鐵、鈾等29種礦物儲量位居世界前列。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已經探明鐵礦儲量333億噸,佔世界9.8%,居世界第五位,產量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探明儲量153億桶,居世界第15位,南美地區第二位(僅次於委內瑞拉)。

2007年底以來,在沿海陸續發現多個特大鹽下油氣田,預期儲量500億至1500億桶,有望進入世界十大儲油國之列。森林覆蓋率達62%,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佔世界1/5。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擁有量2.9萬立方米,水力蘊藏量達1.43億千瓦/年。

⑼ 拉普拉塔河在什麼地方

美麗的「銀河」 拉普拉塔河

人們打開地圖,可以看到在南美洲東海岸的東南部,在烏拉圭和阿根廷之間有一條很寬的河,叫拉普拉塔河。拉普拉塔,在西班牙語里是銀子的意思。1526年,西班牙航海家塞巴斯蒂安·卡波特率領一支西班牙遠征隊來到拉普拉塔,並深入到上游內地。他看到當地印第安人身上佩戴很多銀質飾物,以為這一帶銀礦豐富,就把這條河稱為拉普拉塔河,意為銀河。

拉普拉塔河由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匯合而成,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河口,從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的匯合處到與大西洋的交接處,全長為370公里,最寬處(入海口)達230公里。

如果以巴拉那河為源,那麼拉普拉塔河則長達4700公里。

拉普拉塔河流域由巴拉那河、烏拉圭河、巴拉圭河及其數十條支流組成,流域面積達400萬平方公里,包括阿根廷、巴西、玻利維亞、烏拉圭的部分領土和巴拉圭的大部分領土,人口近1億。

巴拉那河是拉普拉塔河流域中最長和重要的一條河流。它發源於巴西高原南部,中游有兩段河道分別是巴西和巴拉圭及巴拉圭和阿根廷的邊境,下游流經阿根廷至烏拉圭匯合處,長約430公里;烏拉圭河發源於巴西南部的馬爾山脈,全長1751公里,流域面積約有一半在巴西境內,另一半在烏拉圭和阿根廷。巴拉圭河發源於巴西高原的西南部。全長2200公里,中下游也有兩段河道分別是巴西和巴拉圭及巴拉圭和阿根廷的界河。

拉普拉塔河流域地區雖然並沒有早期征服者所瘋狂尋找的金銀,但它是拉丁美洲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這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尤其是盛產畜產品。這里還蘊藏著豐富的鐵礦、石油、天然氣和森林,是南美洲的工業區,巴西、阿根廷等國的經濟中心集中在這個地區。在拉普拉塔河兩岸和巴拉那河及烏拉圭河沿岸,分布著布宜諾斯艾利斯、拉普拉塔、羅薩里奧、聖非、蒙得維的亞、派桑杜等數十個城市和港口。

布宜諾斯艾利斯在西班牙語中意為「好空氣」。它是南半球最大城市,是大西洋岸具有世界意義的港口。它位於拉普拉塔河南岸,扼守著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的河口,特別是富庶的潘帕斯草原通向大西洋的咽喉要道上。人口近400萬。大布宜諾斯艾利斯包括近17個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始建於1536年,1880年成為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還是南美洲最大鐵路樞紐。全國工業企業約1/4集中於此,是煉油、肉類加工、紡織、食品、機械、化工、製革工業的重要產地。

布宜諾斯艾利斯號稱「南美的巴黎」。每年春到人間時,驕傲的賽波花開了。她像天邊的火燒雲,又像團團紅霞,晶瑩絢麗,把「好空氣」也染紅了。傳說,殖民者把不屈的女英雄綁在賽波樹上活活燒死,引開了滿樹火紅的花,因此,賽波花作為自由和尊嚴的象徵,被獨立後的阿根廷人民選為國花。

布宜諾斯艾利斯素有「美洲文化之都」的美稱。僅它的城市雕塑,就讓人贊不絕口。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有1100多處雕塑,襯以終年翠綠鮮花爭艷的公園、草坪和寬闊的廣場,越發顯得典雅大方。雕塑不僅美化了環境,而且也是為了紀念政治、外交、科學、教育、藝術等方面的知名人士。這些雕像除了給人以美的享受外,還不同程度形象地再現阿根廷的歷史,使民族英雄的業績永留人間,讓青年一代學到很多歷史文化知識。

在巴拉那河的上、中游,因深切巴西高原而形成不少急流瀑布,其中以伊瓜蘇瀑布最為著名。它是伊瓜蘇河注入巴拉那河前,流經巴拉那峽谷時,由於河水陡降而形成的。在低水位時,它呈現為一系列的急流;洪水時,則連成一道寬3~4公里的大瀑布。它的瑰麗景色被譽為南美洲大自然的奇跡。飛瀉的流水發出轟鳴聲,在10公里之處就可覺到它的震撼。在瀑布附近處,在一百二三十米上空,還可看到一條絢麗的彩虹,浮現在水霧之中,形成一幅人間奇景。

伊瓜蘇瀑布,由於河心岩島的阻礙分為三組瀑布群,而每組又包括許多小瀑市,瀑布總數達數百個。像這樣由眾多的瀑布構成的瀑布群,在世界上也是罕見。

在拉普拉塔河的中、下游地區,是聞名於世界的拉普拉塔平原。它位於安第斯山脈以東,平原呈縱向分布,平原北部為查格平原,南部為潘帕斯草原。

潘帕斯草原,是阿根廷的經濟心臟地區,這里集中了全國75%的人口,80%的工人,放牧著全國3/4的牛和1/3的羊。「潘帕斯」在印第安語中是「平坦地面」的意思。幾乎全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所以,阿根廷人說,即使從大西洋沿岸一犁頭耕到安第斯山下,你也碰不到一顆石頭。這顯然是有些誇張。但是,在這幅員遼闊,地勢低平的沃野上,耕地面積2300萬公頃,約佔全國耕地的70%。再加上這里氣候溫暖,東部降水充足而且季節分配均勻,西部降雨雖少,但有豐富的地下水。潘帕斯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溫帶作物和牧草的生長。阿根廷人民充分利用了這一有利條件,使潘帕斯成為全國最大的小麥、玉米、大豆、油料作物和牛肉產區。小麥和玉米產量的一半可供出口,分居世界第五和第四位。大豆的出口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其它,如工業用的油料作物亞麻,食用油料作物向日葵和花生,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潘帕斯地區畜牧業非常發達,其中以養牛業發展最快,產品聞名世界。阿根廷每年宰牛約1000萬頭,烤全牲是這里的傳統食品,牛肉出口量常居世界1~2位。著名的「英國烤牛肉」的肉源,主要來源於潘帕斯。

由於潘帕斯草原是世界上小麥、玉米、牛肉等產品的供應地之一,所以,素有「世界糧倉和肉庫」的美稱。

拉普拉塔這條美麗的「銀河」,哺育了千千萬萬南美人民。今天,她更加煥發了青春,為南美人民新的生活奔流不息。

另: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江河大壩<--水電知識網http://www.waterpub.com.cn/JHDB/DetailRiver.asp?ID=155
參考資料:http://www.nhyz.org/YXX/xqbk/sjhl/sjhl_48.htm

⑽ 南美以什麼工業為主

1、工業以采礦業和製造業為主。采礦業是南 美各國的基礎部門,大部分礦產供出口。委內瑞 拉、阿根廷、厄瓜多、秘魯等國的石油,巴西、委 內瑞拉、智利的鐵,玻利維亞的錫、銻,智利、秘 魯的銅,蓋亞那、蘇利南的鋁土,秘魯的鉛、鋅、 銀、鉍,智利的硝石、鉬,巴西的鈮產量或出口量 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
2、輕工業為南美多數國家 製造業的主體,肉類加工、製糖、飲料、皮革、紡織、 服裝等部門較為發達。鋼鐵、汽車、化工、橡膠、電 器、機械等重工業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 智利、秘魯、哥倫比亞等國家。

閱讀全文

與南美洲的工業區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c右後門多少錢 瀏覽:318
工業編程軟體是如何開發的 瀏覽:578
奧迪a6的電瓶多少安 瀏覽:875
徐匯區汽車年檢在哪裡 瀏覽:29
東圃有哪些工業園 瀏覽:966
寶馬d5s屬於哪個系 瀏覽:670
工業甲醇流量計多少錢 瀏覽:870
賓士gle320運動版多少錢 瀏覽:604
汽車改發電機需要什麼部件 瀏覽:662
工業化設計有什麼要點 瀏覽:605
賓士八缸車有哪些 瀏覽:963
賓士有哪些牌標 瀏覽:393
老款奧迪q5實測馬力多少 瀏覽:398
華晨中華汽車與哪個國家合資 瀏覽:910
寶馬x套裝有哪些 瀏覽:878
笑笑弟弟買的賓士多少錢 瀏覽:515
奧迪q3和新奇駿怎麼選 瀏覽:374
汽車電路短路怎麼查 瀏覽:109
阜寧哪個工業園工廠多 瀏覽:392
電子工業專業是什麼 瀏覽: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