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知道: 梅州市 畲江工業園 在哪
在梅縣的畲江鎮
㈡ 中聯重科第二工業園在哪
地址:長沙高新區林語路288號(正門,南門),就在環城高速和嶽麓大道交叉口的西南位置
--
常用的出入口是西門,在雷高路上。
開車去的話從市政府走嶽麓大道一直往西,大約10公里從雷高路下,下來左拐往南200米即到。(最近嶽麓大道下雷高的出口封路,只能往前走幾百米掉頭回到雷高路)
坐公交車去的話只有一路916區間線,在916終點站雷鋒學校下車,然後往北走1公里即到(沿著雷高路步行12分鍾可以走到)
--
我就在裡面上班,呵呵,希望幫到你
㈢ 凱里市第二工業園 在哪
在開發區,(應該是凱里經濟開發區第二工業園)
㈣ 平遠縣的經濟
平遠縣著力壯大稀土新材料、機械製造、優質建材、精緻高效農業、文化旅遊產業,逐步建立了「優勢更優、多點支撐」的產業結構和財源結構體系。
2012年,全縣生產總值56億元,比增15.2%,增速居梅州市第一;工業增加值29.1億元,比增25.5%,增速居梅州市第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3億元、達到3.41億元,比增46.6%,增速和綜合增長率分別居廣東省67個山區考核縣第一和第八,全市第一,財政工作實現「滿堂紅」;外貿進出口總額大幅增長,突破1億美元大關,比增32.0%,增速居梅州市第一 。 平遠縣農業已建成以生產優質米、臍橙、梅州金柚、椪柑、李果、茶葉、西瓜、烤煙、花生、甜玉米、反季節蔬菜、生豬、甲魚等農副產品商品生產基地 。
平遠縣大力發展了臍橙、油茶、南葯、優質稻等四大農業主導產業,種植面積分別達10萬畝、17.1萬畝、4.8萬畝、6萬畝,是「廣東臍橙之鄉」、「中國油茶之鄉」、「中國仙草之鄉」和「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縣有各級農業龍頭企業30家(如國家級農業扶貧龍頭企業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股份改造;廣東南台葯業有限公司升格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引進了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廣東溫氏集團公司投資建設飼料廠和良種豬場等項目。),其中3家企業進入廣東現代農業100強和現代企業500強,國家級農業標准化示範區2個,縣級農業產業園10個,農業基地29個,組建了68個專業合作社。培育了廣東新大地、南台葯業、金穗生態農業、飛龍果業、永樺果業等一批骨幹農業龍頭企業,成為「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全省最大的南葯種子種苗繁育種植基地」、「油茶豐產林國家標准化示範區」。
平遠引種慈橙始於1996年,至2011年底,平遠臍橙總面積10.2萬畝,總產量7.11萬噸,僅鮮果一項實現產值1.5642億元,平遠已成為廣東省最大的優質慈橙生產基地。
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發展超甜玉米、無籽西瓜、烤煙、生薑等高產、優質、高效特色農產品,「一鎮一品一加工」的產業體系逐步形成。全縣已建成農業專業鎮5個、專業村28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3個。
2010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2129萬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農業產值88503萬元,增長7.1%;林業產值5611萬元,增長28.5%;畜牧業產值26491萬元,增長2.8 %;漁業產值3968萬元,下降10.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556萬元,增長6.7%。全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401027畝,比上年增長2.0%,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57222畝,增長3.1%;經濟作物種植面積50928畝,比上年增長0.6 %。 平遠縣工業已形成以建材、電力、輕化、礦冶、機械、稀土、食品、木材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主要產品有300多種 。
平遠縣依託豐富的礦產資源,規劃建設了21平方公里的生態工業園區,一、二期已建成2000畝,三期已完成1500畝前期示範地土地平整。園區進園企業28家,計劃投資23.6億元,投產企業20家,201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9.9億元。園區重點引進稀土深加工項目,計劃建設成稀土產業園或深加工基地。2011年被選為廣東省第二批小企業創業基地。工業園引進了廣晟、廣柴、宜華、寧江等大集團,加快推動鑄造、建材、木業等傳統工業「綠色轉型升級」,全力發展稀土新材料、電子等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了稀土新材料、機械鑄造、優質建材等三大特色工業。
2010年,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77215萬元,比上年增長3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62215萬元,比上年增長38.7%。全縣工業增加值13898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9.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6780萬元,增長21.8%。全年工業用電量23041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3.6%。
2012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8.6億元,稅收1.23億元,比增29.2%和38.2%。全年引進項目16個,實際完成投資9.78億元 。 平遠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國家3A級旅遊景區五指石以「中國丹霞地貌盆景」著稱,是第二屆廣東自駕游最優景點;粵東名勝南台山,狀似仰天卧佛,號稱「世界第一天然大佛」,2009年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境內還有龍文—黃田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地質公園、廣東省旅遊特色村、熱柘溫泉等旅遊資源,形成了「賞茶花—拜大佛—品臍橙—游五指—泡溫泉」生態旅遊線路。連續舉辦七屆臍橙旅遊節、兩屆茶花節,成功申報了兩個吉尼斯世界紀錄。平遠縣被亞大旅遊聯合會授予「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目的地」,入選「中國最佳文化休閑旅遊縣」。 此外,還有平遠公園、熱水溫泉、紫林山等旅遊景點。
2012年,平遠縣規劃建設差干五子石、南台卧佛山文化旅遊產業園、上舉龍文三大景區。舉辦了廣州「平遠慈橙」品嘗會、桐花節、第八屆慈橙文化旅遊節、粵閩贛邊三省九縣旅遊產業發展研討會等活動。全年旅遊接待總人數14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8.9億元,分別比增48%和31%。|
㈤ 廣東五大都市圈,誰排第一、誰排第二、誰排第三
4月25日,《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對外公布。這份文件總共二十一章節,195頁,是指導廣東未來5到15年發展的重要文件,清晰描繪了廣東「十四五」時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宏偉藍圖。提出創新強省、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民生福祉等18項重點任務和103個重大工程項目。
三、總結
這次梅州終於入「圈」,對其城市發展有重要意義。
梅州作為著名的「客都」,是典型的內生型城市,交通的改善是促進其與大灣區核心城市關聯的最重要因素,2019年10月,梅州境內首條高鐵——梅汕高鐵正式通車運營,標志著梅州正式邁入高鐵時代。高鐵的開通,不斷拉近梅州與大灣區核心城市的時空距離,為梅州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機遇,在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此外,另外一條重要高鐵——梅龍高鐵也在規劃建設中,是加強梅州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緊密聯系的重要基礎設施,該項目建成後梅州至廣州、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預計1.5個小時即可互達。
產業協同發展方面,梅州正以廣梅園等10個產業轉移工業園(集聚地)為平台,積極尋求與深圳開展先進製造業、生物醫葯、5G產業、互聯網等產業合作,積極推進「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總裝+配套」「前端+後台」等跨區域產業共建新模式,挖掘、承接先行示範區建設的溢出效應,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未來,梅州的發展能否迎來「質變」,關鍵在於積極融入「汕潮揭」都市圈,以及加強與大灣區的互聯互通,交通條件的改善以及產業的升級所帶來的返鄉置業成為促進梅州房地產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無論是反對還是贊同,梅州加入五大都市圈已成定局,借用網友的話來講就是事在人為,發展綜合實力才是硬道理,從容發展、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才是核心與重點!
從排名來看:深圳都市圈排第一、廣州都市圈排第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排第三、汕潮揭都市圈排第四、湛茂都市圈排第五。
㈥ 梅州是廣東中最窮的,那梅州中,哪個縣又是最窮的,是平遠嗎
梅州最窮的縣是平遠縣。梅州地理位置所限,所以一直以來經濟發展有所約束。
平遠縣是廣東省梅州市下轄的相關部門蘇區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粵贛閩三省交界處,東邊與廣東蕉嶺縣相鄰,南邊與廣東梅縣區相鄰,西北與江西尋烏縣相鄰,西邊與廣東興寧市相鄰,北邊與福建武平縣相鄰。平遠建縣於公元1562年,總面積1381平方公里,轄12個鎮、136個村、7個社區,人口26萬。縣城設在大柘鎮,是廣東古八賢之首客家先賢程_的故鄉,享有「世界客家文化始祖地」、「世界客都第一村」的美譽。2011年8月被確認為「原相關部門蘇區縣」,是中國最佳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中國最佳文化休閑旅遊縣、中國最美生態休閑旅遊名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綠色名縣、中國油茶之鄉、中國仙草之鄉。
平遠北臨贛南,東連閩西,南接潮汕揭,是粵閩贛邊客家圈中心區域。
平遠有五指石風景區、長布半島休閑度假區、南台卧佛山文化旅遊產業園、上舉相思谷、熱柘溫泉、曼陀山莊、大河背風景區、金穗生態農庄、黃田水庫、仁居金庫展館、平遠紅軍紀念園、別具洞天景區、南台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
平遠縣經濟綜述:
201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800917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3%。其中,第一產業114050萬元,增長2.4%,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69%;第二產業255077萬元,增長4.9%,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30.49%,其中工業224148萬元,增長3.5%;第三產業431790萬元,增長8.7%,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3.82%。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三次產業結構比重(%)14.24:31.85:53.91,對比「十二五」時期的2012年,第一產業比重下降5.2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13.2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18.50個百分點。全縣人均生產總值34111元,比上年增長6.0%。
工農業產業園:廣州南沙(平遠)產業轉移工業園、東莞塘廈(平遠)產業轉移工業園、平遠縣工業長廊、三一綠色建築產業園、平遠縣臍橙產業園、平遠縣南葯產業園、廣東省白玉蝸牛標准化示範區、平遠酒香小鎮等。
㈦ 興寧的家鄉報告
古代屬龍川縣地。 【辛亥遺址】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故居
東晉置興寧縣,以境內寧江而得名。此後這里逐漸發展成廣東、江西、福建交界處的地區性重要商貿中心,有「小南京」之稱。1994年撤縣設市。 宋末元初,文天祥曾在興寧組軍抵抗元軍。 明代才子祝枝山55歲時授廣東興寧縣知縣,63歲任京兆應天府通判。由於不滿官場腐敗之風,一年後他就借故辭官,回故里度殘年。 晉置縣,因興寧江而得名。一說縣內興旺無內患而得名。 興寧建縣於東晉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龍川分治而立,縣轄區有今五華、興寧全境以及龍川縣東部和紫金縣東北部。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數次析古興寧置齊昌縣(府),轄境多次變遷。自宋熙寧四年(1071年)分設長樂縣(今五華縣)後,縣境相對穩定。1958年冬,平遠縣並入興寧,兩年後復置平遠縣。1985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興寧隸屬梅州市。1994年6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興寧撤縣設市。從此,興寧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拉開了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邁進的序幕,為建成「經濟繁榮、科教領先、社會安定、生活小康、中等發達」的粵東商貿新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03年,興寧市轄28個鎮(寧中、徑南、下堡、坪洋、宋聲、葉塘、興城、龍田、羅崗、羅浮、黃槐、黃陂、崗背、合水、石馬、大坪、葉南、新陂、寧新、徑心、坭陂、水口、刁坊、寧塘、壢陂、新墟、龍北、永和),共有27個居委會、470個村委會,10941個村民小組。面積2104平方公里,人口111.34萬。 2004年,撤銷宋聲、下堡鎮,並入水口鎮;撤銷壢陂鎮、並入坭陂鎮;撤銷徑心鎮,並入徑南鎮;撤銷崗背鎮,並入黃陂鎮;撤銷坪洋鎮,並入大坪鎮;撤銷龍北鎮,並入合水鎮;撤銷葉南鎮,並入葉塘鎮;撤銷寧塘鎮,並入寧中鎮;撤銷興城鎮、寧新鎮,設立福興、興田、寧新3個街道辦事處。撤並後興寧市共有17個鎮(龍田、合水、黃陂、黃槐、石馬、永和、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葉塘、大坪、羅崗、羅浮、寧中、徑南)和3個街道(福興、興田、寧新)。 截至2008年2月20日,興寧市轄3個街道(興田、福興、寧新)、17個鎮(龍田、合水、黃陂、黃槐、石馬、永和、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葉塘、大坪、羅崗、羅浮、寧中、徑南)。
地理環境
興寧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扼東江、韓江上游,地跨東經115°30′至116°,北緯23°50′至24°37′。北部與江西省尋鄔縣毗鄰,東北部與平遠縣、梅縣相接,東部與梅縣交界,南部與豐順縣、梅縣相連,西北部與龍川縣相鄰,西南部與五華縣接壤。全市總面積2104.85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興田街道辦事處位於300多平方公里的寧江盆地中部,是粵、贛、閩三省陸路交通樞紐,粵東北部重要商品集散地,粵東次中心城市,興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區規劃面積114平方公里(其中重點規劃30平方千米),至2008年建成面積19.8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27.6萬。興城距廣州377公里,至深圳347公里,至汕頭185公里,至韶關407公里,至江西尋鄔縣128公里,至福建龍岩282公里,至梅州城區57公里。全市年平均氣溫21℃,降水量1540毫米。 興寧處於粵東北山丘地帶,受北東至南西走向的蓮花山脈和羅浮山脈控制。最高峰陽天嶂海拔1017米,最低處水口圩鎮海拔100米,高低差917米。地形地勢總趨勢是北西向南東逐漸下降,而南部則由南向北遞降。南北狹長,北起陽天嶂,南至鐵牛牯峰(海拔998米)直線距離100公里;東西最寬處,徑心分水坳(海拔400米)至葉南筠竹坳(海拔300米)直線距離36公里。境內四周山嶺綿亘,中部為300多平方公里的斷陷盆地。整個市(縣)境形似扁舟。地貌類型主要分為5類:平原、階地、台地、丘陵、山地。其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階地、台地等3類占總面積的38.1%;海拔200米至400米的丘陵佔49.69%;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佔12.21%。 興寧北部的羅浮鎮屬東江流域,鎮內河溪均流入東江上游的渡田河。其餘28個鎮屬韓江流域,鎮內46條河溪水流入韓江上游的梅江。寧江(古稱左別溪)貫穿興寧南北,是流域面積最大的梅江支流,北起江西尋鄔荷峰畲,南至水口圩匯合梅江,全長107公里,從合水至水口主幹河道長57.5公里,沿途接納32條山溪小河,流域面積1364.75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65%。 興寧屬南亞與中亞熱帶過渡氣候,年平均氣溫20.4℃。常年最熱月是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達38.3℃;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氣溫11.4℃,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7至零下6.4℃。年平均降雨量1540.3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時數2009.8小時。風向比較穩定,以西北風頻率最高,東南風次之。自然環境優越,無霜期長,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具有發展農、林、果、牧、漁等各業的有利氣候條件。
經濟狀況
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增長。2009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85.5億元,比增1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7億元,比增6.5%;第二產業增加值25.8億元,比增8.3%;第三產業增加值34億元,比增11.3%。財 興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政一般預算收入2.64億元,比增13.8%。國稅收入2.54億元,比增9.4%;地稅收入2.63億元,比增6.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2億元,比增17.7%。實際利用外資3880萬美元,比增1.2倍;外貿出口5360萬美元,比增1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81元,比增6.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206元,比增8.3%。
投資興寧
交通順暢快捷。興寧是閩粵贛三省邊際陸路交通樞紐:205國道、225、226省道、廣梅汕鐵路和阜鷹汕快速鐵路貫穿境內,梅河高速公路、興畲高速公路、濟廣高速在興寧總共設有8個出入口,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達114.3公里,排在全省山區縣市的第二位,火車客運、貨運站距市區僅2公里。齊昌之都,本土客情(5張) 園區設施完善。富和產業轉移園、新興工業園及永和科技工業園、華豐高新技術工業區、興華新區位置
優越,設施完善,服務周到,土地儲備充足,已有48家企業進園,其中規模以上有6家。富和產業轉移園是梅州市首家被省人民政府確定的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 能源儲備充足。總裝機容量達87萬千瓦的華潤興寧電廠機組已全部並網發電;境內已初步探明有33種礦產,霞嵐釩鈦磁鐵礦儲量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攀枝花。 工業基礎好。形成了機電、汽車、冶金、工藝、紡織、建材、化工、食
品、醫葯等門類齊全的工業生產體系;有廣東明珠、華威化工、鵬鑫科技、南豐電氣、金雁電工、興寧電機、恆興生物、樹人木業、廣東鴻源等9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其中南豐電氣、富興摩托、富農食品、華威化工、金雁電工等5家企業跨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列 ;系列球閥、變壓器、機電及工藝等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較高聲譽;新圩、寧新、葉塘、泥陂分別被省政府列為工藝專業鎮、紡織專業鎮、養殖專業鎮和技術創新專業鎮。
農業概況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2008年,我市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生產穩步推進。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6.12億元,比上年增長6.5%,增幅比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 種植業發展平穩。全年糧食種植面積81.58萬畝,比上年增長5.0 %,全年糧食總產33.34萬噸,其中稻穀總產29.32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4.7%和3.3%。花生產量3976噸,比上年增長18.2%;煙葉產量401噸,比上年增長44.8%;蔬菜產量32.07萬噸,比上年增長7.6%;茶葉產量2168噸,比上年增長2.6%;水果產量9.23萬噸,比上年增長7.7%,其中沙田柚產量3.44萬噸,比上年下降1.6%。 林業生產穩定發展,「生態梅州」發展進一步得到實施。全年完成跡地更新面積12550畝,低產林改造11850畝。年末森林覆蓋率63.1%,森林蓄積量374萬立方米,同比增長5.6%。森林資源繼續保持林木總生長量大於消耗量的良性循環。 畜牧業產品總量穩定增長,品種增加,質量提高。全年肉類總產4.91萬噸,比上年增長8.2%。其中全年肉豬出欄48.69萬頭,產出豬肉3.56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9.1%和 10.0 %;出欄家禽1487.59萬只,禽肉產量1.20萬噸,分別比上年上升44.5 和6.3 %。 漁業產量略有上升,優質魚產品發展迅速。全年水產品產量1.34萬噸,比上年上升2.3%。
資源情況
土地資源:全市315萬畝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下的宜墾面積佔73%。
水資源:興寧位於蓮花山脈北坡,為背風地帶,降雨量相對偏少。據水文觀測資料推算,境內各流域多年平均產水總量31.93億立方米,年蒸發量15.85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13.48億立方米,豐水年徑流量19.81億立方米,枯水年徑流量7.96億立方米,平均產水量每平方公里64.8萬立方米,每畝平均432立方米,相當於梅州地區每平方公里產水量80.6萬立方米的80.4%。 動植物資源: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主要動物有100多種,植物600多種。 礦產資源:興寧是廣東省重點礦產資源市之一,現已初步探明有33種礦產230多處礦點。無煙煤、磁鐵礦、石膏礦、釩鈦磁鐵礦、石灰岩礦、螢礦、硫鐵礦、稀土礦、鈾礦、鈷等較為豐富。其中,無煙煤儲量1.47億噸,占梅州市總儲量的52.6%,曾被國家列為重要產煤基地;釩鈦磁鐵礦已初步探明可開采儲量1億多噸,遠景儲量4.5億噸,居全國第二位;磁鐵礦2280萬噸,石膏礦4800多萬噸,螢礦近200萬噸,石灰岩礦5000多萬噸,稀土礦分布面積621平方公里。此外,還有豐富的礦泉水和地下熱能可供開發利用。 旅遊資源:興寧山清水秀,自然景觀有神光山、合水水庫、雞鳴山、和山岩、徑南黃蜂窩茶山、羅浮渡田河、寶山、鐵山嶂、獅子岩、湯湖溫泉、興寧學宮等。合水水庫已列入《中國名勝風光大辭典》。人文景觀景點有興寧十大古民居、客家圍龍屋、大成殿、文峰塔、人民公園、明星公園、明珠文化廣場、鳳英長廊和客家文化研究大師羅香林、民主革命先驅何天炯、地震學家李善邦、畫家羅清楨等名人故居。
㈧ 平遠縣風土人情簡介
你是廣東人吧,我就是那兒長大的.
如果有機會的話,你可以去五指石看看,那兒風景不錯
平遠縣地處廣東東北部,位於東經116°左右,北緯24°左右,全縣總面積1381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地帶性土壤為紅土壤,土層深厚,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37毫米,年平均氣溫20.7℃,自然環境良好。全縣轄12個鎮,136個村委會,1448個村民小組,林地面積159.1萬畝,耕地面積15.7萬畝,其中水田12.8萬畝,旱地2.9萬畝,全縣總人口25.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64萬人,全縣可開發山地面積約25萬畝。
我縣地理位置優越,東面與廣東蕉嶺縣相連,西面與江西省尋鄔縣相鄰,南面與廣東興寧市和梅縣相接,北面與福建省武平縣接壤,距梅州市區42公里, 206國道貫穿縣境,通過廣梅汕鐵路、梅州機場、梅坎鐵路和在建的梅揭高速公路,每天有10輛豪華卧鋪車往返於省會廣州市。
一、種植業平穩發展
1、糧食麵積穩步增長。2004年全縣種植糧食作物28萬畝,比去年增加1.5萬畝,增長6%。其中水稻種植面積22萬畝,比去年增加0.7萬畝,增長3.3%,由於受旱情影響,晚稻減產1200噸,全年總產為9.2萬噸,仍比去年增長2%,其中抗倒伏、抗病性強、米質達國家二級以上的優質稻10萬畝,比去年增長60%。
2、種植結構更加優化。全縣糧經比例更趨科學,全縣種植超甜玉米、西瓜、烤煙、蔬菜等經濟作物7萬多畝,種植效益明顯提高,僅超甜玉米一項可使全縣農民純收入比去年增加700多萬元;生薑銷路十分順暢,每公斤價格在5-7元之間,畝產值達1萬多元,全縣0.7萬畝生薑總產值6000多萬元。
3、山地開發凸現亮點。臍橙、三華李、椪柑都是我縣的特色水果,其中臍橙更因品質優異而屢獲殊榮,成為我縣農業開發中最大的一個亮點。
4、加工流通初具規模。依託我縣豐富的農產品資源逐步發展加工業,梅菜、柿餅、牛肉乾等產品均佔有一定的市場,最具代表性的是金綠果業公司和裕興隆食品廠,其中金綠果業公司2004年銷售臍橙80萬公斤,臍橙產後加工廠正在緊張建設中;裕興隆食品廠年加工生產腌制大蒜、生薑、蕎頭60萬公斤。
二、養殖業發展迅速
1、畜牧養殖規模擴大。我縣畜牧養殖已經由以農村散戶養殖為主逐步向百頭以上大戶養殖為主、單純養殖為主逐步向"畜-沼-果"綜合開發為主發展,全縣百頭以上養豬大戶95戶,年出欄瘦肉型生豬3.5萬頭,其中已建成的萬頭豬場一個,在建的一個。臍橙"畜-沼-果"模式應用戶70多戶,年出欄生豬近萬頭。目前,縣嘉潤畜牧發展有限公司以提供豬苗、飼料、技術,包回收肉豬的形式與八尺、仁居等鎮的26戶種果戶達成合作養豬項目,預計每年增加生豬飼養量5000多頭。
2、水產養殖效益提高。今年我縣水產當家品種-草魚的免疫注射率比去年高,發病率低,魚苗成活率高,由農業局統一購買的10萬尾湘雲鯽魚苗在全縣推廣養殖,目前已陸續撈捕上市,預計可增加農民收入10萬多元。
三、農村經管穩步推進 體現在:
1、農村承包穩定有序。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99%已簽發到戶,經營權健康流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有序。
2、農財管理民主規范。各村民主理財監督小組積極行使監督權,全面推進村級財務公開日常化和村級財務電算化,農村財務管理實現規范化、制度化。
四、四大產業雛形初現
1、臍橙產業化基地。全縣現有臍橙面積3萬畝,掛果面積1.5萬畝,2004年總產達8000噸,產值3200萬元,是廣東最大的優質臍橙生產基地,平遠臍橙色艷、香濃、味美,是國家無公害農產品。
2、油茶產業化基地。梅州小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已投入1000多萬元在長田鎮建設萬畝油茶基地,目前已種植2000畝,備耕4000多畝,計劃以長田鎮為中心每年發展油茶1萬畝,到2010年全縣要達到10萬畝,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依託公司生產及其深加工基地,推進油茶產業化。
3、南葯產業化基地。縣南葯資源有限公司2004年已種植新中葯1萬畝,建立中草葯母本園1個,園內繁育有兩面針、青天葵、千斤拔、南板藍、雞血藤等20多種中草葯,加強與廣州中醫葯大學的技術合作,共建中葯產學研示範基地,完善加工體系建設,加快中葯飲片和中草葯提取物加工廠建設步伐,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以統一培訓、統一提供種苗、統一提供技術、統一收購產品的形式發動全縣農民種植,至2010年全縣要建成10萬畝南葯生產基地,把我縣建成廣東乃至閩粵贛地區有名的中要原材料集散基地和種子種苗繁育基地。
4、特色農作物產業化基地。我縣是廣東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縣,每年產優質雜交水稻種子30萬公斤,也是梅州市最大的超甜玉米鮮苞生產基地,每年種植超甜玉米1萬畝以上,出產鮮苞近千萬公斤,產值1400多萬元。已建成八尺超甜玉米專業鎮、仁居烤煙專業鎮、中行無籽西瓜專業鎮等專業鎮,特色農作物在農民收入中的比重越來越大。
平遠縣工業走廊地處縣城西南角,距縣城2公里。東西長6公里,南北寬1公里。規劃控制區5.23平方米,詳細規劃3.89平方公里。該地交通便利,國道206線、省道S225線均穿越而過。
該工業走廊由蘇州科技學院規劃設計研究所完成總體規劃。產業定位以木材精深加工、紡織服裝、機電產品、電子元件、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五大類為主,並輔之於功能完善的第三產業。力爭用10年時間,投入2.5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把工業走廊建設成為我縣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和最大的經濟增長極。
落戶該工業走廊項目,一律給予如下優惠措施:凡購買地皮置業,三通一平後每平方米16元人民幣;凡租用地皮置業,前12年全免租金;亦可協商由當地建好廠房,採取租用廠房形式興辦企業。工業生產用電實行電價保護,電度電價0.5元/千瓦時,使用工程水水價不超過0.1元/M3。
首期工程——天河工業園,佔地面積1000畝,已於2003年3月上旬奠基,目前正在進行三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建成後可安排15個工業項目進園辦廠,目前已有總投資3200多萬元,年產5萬立方米中纖板的中外合作企業——梅州鼎盛木業有限公司落戶,另有一批項目正在洽談之中。
我們將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實施「零地價、零收費、零干擾」的優惠抓好園區建設和管理,不斷完善園區的軟硬體環境,把園區建設成為海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樂土。熱誠歡迎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興業。
㈨ 婁底市經濟開發區第二工業園區在哪
從三大橋向北走,過橋上婁漣公路,整個婁漣公路以北,吉星路以東,迎春路以西都是第二工業園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