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泉州龍溪工業區有哪些

泉州龍溪工業區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20 16:36:31

A. 龍溪鎮的特色產業

該鎮抓住退耕還林的契機,大力調整農業農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種植業,現已發展經果林2000畝,建成3000畝苦丁茶,在田壩村美滿組建設500畝優質香稻訂單基地,大力發展訂單農業;2003年發展吳萸等中葯材5000畝,力爭兩年內發展8000畝,突破10000畝,爭取把龍溪建成聞名全國的吳萸之鄉,養殖大戶1130戶,及時加強木葉頂紅心果、葛麻坪蘋果桃、八角、芝州苦丁茶基地建設,逐步培育成推動該鎮農村經濟增長的特色產業龍溪鎮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應多種農物及經濟作物的生長,糧油煙畜成為全鎮的四大支柱產業,以煤為主的石灰石、重晶石等礦產資源遍布全鎮,國有企業蓬勃興起,鄉鎮企業發展迅速,鎮內有貴州省糧油工業重點企業之一餘慶縣食物油廠、有享譽省內外的綠色產品龍溪刺梨汁。

B. 惠州博羅縣龍溪電鍍基地有哪些電鍍廠

惠州博羅縣龍溪電鍍基地有34家電鍍企業與龍溪電鍍基地達成進園意向。其中有博蘭、傑興、信邦、富利迪等11家正在進行廠房裝修,准備10月中旬搬入。博羅計劃把全縣130多家電鍍企業統一規劃、優化升級整合。

為使工業園區發揮最大效益,該縣高標准、高起點地進行園區建設,從傳統的 「三通一平」提高到 「五通一平」,並吸納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的企業進園區。同時,逐步實現以政府投資辦園為主向政企合作辦園、企業自主辦園、集體集資辦園等多種方式相結合轉變。

此外,堅持走新型工業化、專業化道路,逐步形成精細化工、電子信息、服裝紡織、中醫葯等製造業基地。目前,工業園區對優化該縣工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促進產業升級起到促進作用。

(2)泉州龍溪工業區有哪些擴展閱讀:

博羅縣龍溪電鍍基地位於廣東省惠州市龍溪鎮廣惠高速龍溪出口500米龍橋大道邊。電鍍基地總投資約12億元,佔地面積約47.28萬平方米;規劃建設標准廠房和生活配套設施約45萬平方米,配套廢水處理能力為10000噸/天廢水處理中心。

廢水收集採用分質分流,主要分為:線前廢水:除油清洗廢水、和鋼鐵件酸洗廢水;線上廢水:氰系、銅系、鎳系、鉻系、混合系。

對廢水進行分類處理。處理後廢水60%回用,回用採用「超濾+反滲透」組合工藝。系統採用「離子交換回收工藝」 回收廢水中的鎳、銅等有較大市場價值金屬,提高運營收益。

目前,該電鍍基地第一期工程已經完成,16棟嶄新的廠房、污水處理站等拔地而起。據介紹,該電鍍基地是我省批準的定點環保工業基地之一,整個園區包括生活區、生產區、污水處理站。其中,生產區規劃有50棟高標准廠房。

C. 龍溪好像都沒什麼工業的

跟東莞比起來真的差太遠了。其實就是隆發和
安東
,富士康這幾個廠。。。環勝工業園了也沒什麼廠,而且都是幾個人,十幾個人的小廠,我都經常進去的!

D. 晉江安海鎮桐林工業區在哪裡

地址: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桐林晉江工業區 晉江市位於福建東南沿海,泉州市東南部,晉江下游南岸。北緯24°30′-24°54′,東經118°24′-118°43′。東北連泉州灣,東與石獅市接壤,東南瀕臨台灣海峽,南與金門島隔海相望,西與南安市交界,北和鯉城區相鄰。總面積721.7平方千米。

2003年末,總戶數275764戶,總人口102433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3153人;外來人口40多萬人。漢族佔97%,少數民族有回族、畲族、滿族等35個,以回族居多。通閩南方言。

福建南部主要河流。上游有東、西兩溪,西溪為幹流。發源於戴雲山脈,幹流長182公里。兩溪匯於南安雙溪口,至晉江縣入海,流域面積5629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84立方米/秒,流量的年際和年內變化都較大。流域內水土流失嚴重,含沙量高達0.384千克/立方米,是全省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宋元時期,泉州港是中國著名的對外貿易港口,當時晉江和泉州港的泥沙淤積並不太嚴重;自明清以來,流域內人口激劇增加,森林遭受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加劇,晉江泥沙增加,河床淤高,泉州港不斷淤淺。與此同時,晉江平原也有了相應的擴展。1984年漳、泉、廈三角地區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後,為了發揮晉江和九龍江的功能,在開發利用晉江、九龍江水資源的同時,計劃對兩江進行綜合的整治。流域內煤、鐵、高嶺土等礦產資源較豐富。晉江中上游比降大,富水能,發展中小型水電站條件優越。下游泉州平原農業生產發達。人文薈萃,泉州市是中國文化名城之一。

【交通電訊】

晉江市人民政府駐羅山街道世紀大道。全市轄6個街道、13個鎮:青陽街道、梅嶺街道、西園街道、羅山街道、新塘街道、靈源街道、安海鎮、磁灶鎮、陳埭鎮、東石鎮、深滬鎮、金井鎮、池店鎮、內坑鎮、龍湖鎮、永和鎮、英林鎮、紫帽鎮、西濱鎮。共有92個社區、293個村委會。
三面臨海,海岸線長105.6千米。地勢由西北向東南海面傾斜,呈波狀起伏梯級分布。主要山峰分布在西北和中部,系戴雲山各東南沿海延伸余脈。西北邊境的紫帽山,海拔517.8米,為與鯉城、南安共有的界山。地貌以丘陵、台地、平原三類型為主。晉江流經北部於溜石江入海。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20-21℃,一月均溫11.9℃,七月均溫28.2℃,年均日照2130小時,年均降雨量911—1231毫米。

【發展概況】

晉江市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與金門、台灣隔海相望,集閩南金三角經濟開放區、全國著名僑鄉、台灣同胞主要祖籍地於一體。全市陸地面積649平方公里,人口102.9萬人。旅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210多萬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6個國家和地區,以東南亞為最多。

晉江山川毓秀,人文薈萃,素有「聲華文物、雄稱海內」、「泉南佛國」、「海濱鄒魯」之美譽。先後榮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體育先進市」等榮譽稱號。改革開放以來,晉江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發展態勢,年均增長率達26.16%。從綜合實力看,1991年首次評選「全國百強縣」時, 晉江名列第55位;1994年,躍居第15位;2000年,又躍升第10位,進入「全國十強縣(市)」行列;2002年又被評為「第二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第6名;2005年更是名列全國百強縣(市)第5名。
晉江是中國的品牌之都,擁有的中國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福建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數量名列全國縣級市前列、福建省縣(市)首位。晉江先後被授予「中國鞋都」、「中國食品工業強縣(市)」、「中國陶瓷重鎮」、 「全國質量興市先進縣(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等稱譽。科技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百強行列,被定為全國4個科技進步示範區之一。

【歷史沿革】

晉江原是大泉州的通稱(1980年前),原來泉州僅指鯉城區一地。原來的泉州市政府叫晉江地區行政公署。

泉州是從晉朝開始中原人士因戰亂搬遷至此。懷念晉地。因此江居住地的河流命名為晉江。而居住地則因該江得名——晉江。

因此歷史上泉州與晉江基本說的是一回事.。

泉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勞動生息。泉州夏禹時屬揚州城,周時為七閩地,春秋戰國時為越地。從秦朝到隋朝的八百餘年間,先後屬閩中郡、閩越郡、閩越國、建安郡、閩州等所轄。秦漢時,中原漢族人民逐漸南移,此處初辟蒿萊。公元四世紀初,中原戰亂頻繁,晉人大批南遷,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和文化,使泉州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唐朝初年,歸武榮州所轄,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武榮州始改名為泉州。

唐代泉州設置初期,轄晉江、南安、龍溪、莆田、仙游五縣,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與漳州分治,龍溪歸其所轄。唐中葉的"安史之亂"給中原造成嚴重的災難,中原人民進一步避亂南遷,經濟文化中心轉移,促進泉州進一步繁榮。史載唐大歷年間,泉州"文風大盛"、書院林立,一些著名的寺院如明心寺、法雲寺、普照寺等,均建於此時。經濟上,泉州已逐漸成為南方重要的大港口,天佑午間,已是一個車旅輻輳、商賈雲集,"雲山百越路、市井十州人"的國際港城,與交州(今越南河內)、廣州、明州(今浙江寧波)並稱為全國四大港口。五代後漢乾佑二年(公元949年),泉州稱清源郡。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轄晉江、南安、莆田、仙游、同安、德化、永春、清溪(後稱安溪)、長泰九縣。

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莆田、仙游兩縣為興化郡,長泰歸漳州,泉州轄晉江、南安、同安、德化、永春、安溪、惠安七縣。北宋時在泉州設市舶司,專管海外貿易。南宋朝廷偏都臨安(杭州),當時泉州成為與廣州並駕齊驅的全國兩大商港。

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至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二十年間,先後四次在泉州置福建中書省衙,泉州改為泉州路。大德二年改為泉中府,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復立泉州分省,元代泉州成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並稱為"世界最大的貿易港",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

明代全國分為十三個"布政司",統領各地府、縣。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稱泉州府,屬福建布政使司,轄晉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同安七縣。

清承明制,全國分為十五省,實行省、府(州、廳)、縣三級制。泉州府為閩八府之一。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永春升為直隸州,德化歸其所轄。泉州府轄晉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五縣。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州府,復縣設道。泉州初歸廈門道,後屬泉州道。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廢道,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泉州劃為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晉江、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惠安、金門(待統一)八縣。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閩變"後成立興泉省,設省政府於泉州,不久即廢,後改為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直至解放。

泉州於1949年9月1日解放,並於9月9日設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區,轄晉江、惠安、同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金門(待統一),政區依舊。同年12月,德化縣歸之。1950 年3月改稱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德化歸永安專區;9月改為晉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政區依舊;10月德化復歸所轄。1951年1月劃晉江縣城關和近郊設泉州市。1955年3月改為晉江專區專員公署。1956年5月撤銷閩侯、永安專區,劃福清、平潭、永泰和大田縣歸泉州。1958年析同安縣歸廈門市。1959年8月析福清、平潭、永春歸福州所管。1963年4月析大田縣歸三明專區。1968年9月撤銷晉江專區專員公署,成立福建省晉江專區革命委員會。1970年6月析莆田、仙游歸莆田專區,同時劃同安縣歸晉江專區。1971年6月改稱晉江地區革命委員會。1973年6月析同安縣歸廈門市,1985年5月撤銷晉江地區,原泉州市升為地級市,實行市轄縣體制,轄鯉城區、惠安、晉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及金門縣(待統一)。1987年12月,析晉江縣石獅、永寧、蚶江三鎮和祥芝鄉為石獅市(縣級市)。

1992年和1993年,晉江、南安相繼撤縣設市。1996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肖厝經濟開發管理委員會,為泉州市政府派出機構,析原惠安縣所轄的塗嶺、後龍、南埔、山腰和埭港5個鎮及國營山腰鹽場歸其所轄,1997年6月,從鯉城區析出豐澤區、洛江區。2000年肖厝管委會改為泉港區。至此,泉州市轄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和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泉港、清蒙共計四區三市五縣和一個管委會。

E. 惠州博羅龍溪適合投資嗎有個電鍍基地,適合居住嗎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電鍍是高污染行業哦,投資的話建議您三思而後行哦。如果說您覺得說有高發展的話,龍溪街道是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下轄的一個鎮,地處珠江三角洲東端,東江中下游,南與東莞橋頭鎮、惠城區潼湖隔江相望,北靠太平山,溪從大山出,形似龍舞,是一塊藏龍納福的寶地。全鎮總面積119平方公里,絕大部分是平原,現有工業用地6000畝,人口13萬,歷來是個富庶、繁茂之地,為珠江三角洲重點工業衛星鎮。
2017年12月,根據復函,同意撤銷博羅縣龍溪鎮,設立博羅縣龍溪街道辦事處。[1]
中文名
龍溪街道辦事處
外文名
Longxi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博羅縣
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東北端
快速
導航
交通經濟概況社會事業人口民族行政區劃地圖信息
地理環境
龍溪鎮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9℃,年總降雨量1890毫米,盛產荔枝、龍眼、香蕉、芒果、青棗等水果。全年濕潤溫和,且自然災害極少。
龍溪鎮是博羅縣近年發展最為迅猛的工業重鎮之一,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包括富士康、得勝電子和耐克運動鞋生產廠隆發鞋業在內已有一千五百多家企業。
1997年考古學家在龍溪鎮銀崗村挖掘出全省聞名的「銀崗古窯場遺址」,證實龍溪是縛婁國的發源地。其實按照形式來說,感覺說那邊的發展應該還是挺不錯的,但是主要是這個電鍍……哦

F. 台州玉環大型的工業區有幾個

玉環蘆蒲經濟開發區、白岩機電工業園區、城關農場工業園區,龍溪工業園區,沙門濱江工業園區,
楚門科技(中山,吳新)工業園區,清港北大門工業園區....希望能夠幫上你...

G. 龍溪富士康有多少人

招啊,在博羅縣龍溪鎮,新世紀工業區.招工要去龍華富士康面試!坐車去惠州..然後轉汽車或公交車去博羅車站坐去龍溪的車,路邊車很多不進龍溪
!!

H. 龍溪縣的行政區劃

唐設鄉、里、村(在城設坊)。宋初,設6鄉33里115保,淳祐間改33里為30都。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城設3隅,附廓設4廂,在鄉村設15都。

東北隅行春街、東橋街、興賢街、馬坪街、旗纛廟前街、北橋街、桂林廿九街,共7街。
西隅開元前街、後街、西市頭街、布政司前街、碩仁橋街、察院前街、縣前街、西橋街、觀巷,共8街1巷。
南隅南市街、花園前街、雙門街、東坂後街、府學前街、龍駭瀛街,共6街。

東廂外表忠街、迎恩街、新亭街、岳前街、草市街、御史巷、德安巷,共5街2巷。
南廂外鎮海樓街、驛路街、姜黃亭街、船頭巷、柵尾下巷,共3街2巷。
西廂外西門外街、社稷壇街、西湖社,共2街1社。
北廂外威惠廟前街、嶺下亭街,共2街。

一二三都蘇林、青礁、澳頭、登瀛、嵩嶼、長嶼、鄭井、海滄、盧漸尾、東坑排頭、林東、馬壠、渡頭、沙坂、鍾林、石囷、蘇厝,共17社。
四五都浮宮、禾平、溪東、高溪、陳墩、嶼尾、際山、方田、青浦、車鰲,共10社。
六七都排浦、雙分、山東、中禾、洪埭、東頭、漸山、龍井、溪坂,共9社。
八都謝倉、太江、陳巷、溪頭、橋頭、儒山、蔡浦、珠浦、鹿石、河福、溫林,共11社。
九都橋頭、祖山、黃田、官山、嶼兜、美山、普玄、侯山,共8社。
十一都福河、文山、紫泥、南坂、院前、亭尾、盧洲、北江亭、許溪、浦邊、南山、洪團、嚴林、蔡港、雙埭、錦江、水居,共17社。
十二三都水頭、後林、蓮浦、溪頭、洪塘、上洋、塔尾、東山、田子、古縣、鄒林、下庄、林前、木綿,共14社。
二十一都渡頭、山美、雙路、林前、山兜、新塘、梅溪、天寶、墨場、蓮花,共10社。
二十二都翁建、西頭、登科、院前、黃柑、石浦、浦口、鴻山,共8社。
二十三四都金沙、蓬洲、香洲、磁窯、松州、吳浦、魯林、桃源,共8社。
二十五都昇平、龍嶺、桃源、黃洋、迎富、草坂、宜招劉山、宜招東山、大深、良村、華封上營、華封中營、歸德、奇葉、浦西、陳山,共16社。
二十六都李林、霞石、赤嶺、路邊、孚美、吳坑、南坑、油車、龍山、璞山,共10社。
二十七都長洲、馬岐、下尾、西坑、上苑、陳洲、浦頭、東洋、嶺兜、西浦、水居,共11社。
二十八都江東、澳頭、文甲、坂尾、勾東岑山、東山、北邊、玉洲、滸茂、烏礁洲、深泥、烏泥仔,共12社。
二十九三十都福井、白石、沙坂、四望山、烏嶼、石尾東、石尾西、石尾南、石尾北、石尾中、洪埭、新埭上、新埭下、清洋、橄欖嶼,共15社。
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1567年1月14日),朝廷批准析龍溪縣一都至九都及二十八都之五圖和漳浦縣二十三都之九圖,設置海澄縣。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龍溪縣設3隅3廂10都102圖124保。

東北隅轄三圖、西隅轄二圖、南隅轄三圖。

東廂文昌、元魁、迎恩、東廓、附鳳、岳口、官園、蔥園、護滿、田霞,共10保。
南廂洋老洲、杉巷、姜待、上下沙、馬惠、鳳林,共6保。
西北廂無圖保。

十一都鄭黃高、方碩、王平、吳真、鄭周林、王五倫、高許林、石碼,共8保。
十二三都詩墩、陳李倫、鄒鄭倫、楊鄭吳、蔡林王、蔡美、林尾、馬興、芋園、木棉、任勤、連任、顏德貫、田西、唐吉、馬洲、六協,共17保。
二十一都康瑤坪、楊松、張郭李、謝前塘、懷安、南山、山尾、天寶、北山、西文、路邊、塔尾、登坪、魯行、山兜、陳曾、周倫、陳推、梅應、何方林、林懷、林堂、墨場,共23保。
二十二都楊龍浦、黃柑、蕭王陳、陳黃講、郭坑、石浦,共6保。
二十三四都陳宏、烏頭門、磁窯、蓬州、洛濱、杏林,松洲,張奇、寨坂、金沙、銀塘、沙建,共12保。
二十五都浦西、桃源、歸德、迎富、昇平、龍嶺、宜招、華封、珍山、大深、蓬萊大坑,共11保。
二十六都洋尾、田邊、烏石、茶園、璞山、流崗、六石、西洋、坂頭、內林,共10保。
二十七都詩浦、浦頭、蔡耀、陳洲、蔡潤、李陽、蔡吉、林雲、關下、蔡吳唐,共10保。
二十八都烏礁、滸茂、太平、澳頭、劉瑞,共5保。
二十九三十都四望山、田裡、新埭、洪岱、石美、白石,共6保。
民國初年沿襲清代保甲制度。民國17年9月,設區、村裡、閭鄰(時5戶為鄰,25戶為閭,百戶以上的市鎮為里、鄉村為村,20村裡為區)。18年將村裡改稱鄉鎮,而以20至50鄉鎮設區。19年將鄉鎮擴大至千戶,區亦改由10至50鄉鎮組成。23年5月以後實行保甲制度,10戶為甲、10甲為保。23年8月,龍溪縣轄7個區491個保。
民國17年(1928年)析華豐等置華安縣
民國24年10月,龍溪縣轄5個區,其中甲級區3個,乙級區2個。
民國28年12月26日,龍溪縣劃為6區,下轄15鎮27鄉438保。
第一區(文元區)
崇安鎮靖中前、靖中後、濟美前、濟美後、靖北前、靖北後、太古前、太古後、下營、修文前、修文後、興東前、興東中、興東後、定威北、興西前、興西中、興西後,共18保。
鍾薰鎮西橋前、西橋後、大通南、南市、廣南前、廣南中、廣南後、醒西前、醒西後、民西前、民西後、瀛州前、瀛州中、瀛州後、縣前、縣中、縣後,共17保。
嘉庚鎮大通前、大通中、大通後、通中前、通中、通中後、西市、西街前、西街中、西街後、下碑前、下碑後、洋坪前、洋坪後、肅清前、肅清後,共16保。
霞園鎮鎮台前、鎮台後、小坑、北門、北廓下、聯歡前、聯歡後、公府前、公府後、康樂、東市、烈女、大岸前、大岸後、甘棠、洞口、田墘、鶴橋,共18保。
岱浦鎮洋均、馬公、東轅前、東轅後、岳鳳前、岳鳳後、東頭前、東頭後、官園前、官園中、官園後、篤後、田豐、祈保前、祈保後、浦頭前、浦頭後、魚市前、魚市後,共19保。
文鳳鎮鳳霞、新行、附鳳前、附鳳後、園巷前、園巷後、教子、行春前、行春後、迎恩、元魁、頂田霞、文昌、文衡前、文衡後、上沙、下沙、下田霞,共18保。
南文鎮太武前、太武後、新興、文川東、文川西、文川南、文川北、大路頭、醒東前、醒東中、醒東後、米市前、米市後、竹巷東、竹巷西、草寮前、草寮後、竹巷南、竹巷北,共19保。
橋頭鎮橋頂前、橋頂後、霞庄前、霞庄後、雙庵前、雙庵後、琪山、大觀園,共8保。
第二區(古縣區)
蓮塘鄉庵兜、上園、下店、梅溪、田洋、蔡坂、墟底、林下、蓮花、新春,共10保。
古林鄉巧山、竹崎、後石、庵前、東山、浦園、下林、園林、上溪,共9保。
衍福鄉內洋、崎林、倉里、橋埔、琪塘、衍護,共6保。
鄒林鄉美山、蔡坑、田墘、錫林、木棉、頂葉、下葉、馬嶺,共8保。
鳳洋鄉田下、田址、鳳塘、洪塘、官溪、上洋,共6保。
顏潮鄉顏厝、里前、白洋、長邊、水頭、丹洲、洪坂、馬洲、下宮,共9保。
翠山鄉雩林、象浦、翠林、東園、都洋、榜山、坂頭、南林、獨立,共9保。
霞文鄉崇福、溪頭、福河、霞滸、港園、文店、文山,共7保。
平苑鄉陳厝、高厝、文苑、後苑、文里、沈岩、平寧、登第、鴻西、雲洲,共10保。
第三區(石美區)
埭東鄉後山、坂美、吳宅、埭恆、塘邊、大沙洲、課堂、東美、蕭井、南園,共10保。
白榴鄉玉江、港內、洲頭、霞坪、流傳、楊厝、丁厝、蔡店、埔尾,共9保。
石美鎮沙坂、東門、石美、北門、埭頭、南門、西邊、遼西,共8保。
龍鳳鄉霞邊、石厝、上店、龍岱、庵頭、北角、東山、內山尾、霞嶼、洪邊、田邊,共11保。
第四區(郭坑區)
靖東鄉南陽、國卿、篁渡、扶搖、洛蓬、溪渡,共6保。
復興鄉登科、龍頭、科坑、苑浦、漳濱、翁建、建溪、朝陽,共8保。
振橋鄉埔尾、西溪、長福、市尾、下古塘、上古塘、岱林、流崗、樓內,共9保。
鰲頭鄉洛梧、璞坑、鳳山、園坑、崎嶺、書廳、蓬石、鰲浦,共8保。
修濱鄉詩浦、坪口、溪頭、翰苑、碧湖、美嶼、檀山、藍田、梧橋、後房、西宅、石倉,共12保。
關霞鄉蔡坂、嶺東、鎮頭、馬崎、長霞、松洲,共6保。
第五區(浦南區)
南洲鎮下蒼、黃道、詩坪、浦南束、浦南西、浦南南、浦南北、雙溪,共8保。
滄埔鄉福青、浯滄、浦里、吉苑、金沙、洋美、南山、埔里,共8保。
龍園鄉鰲門、田邊前、後園、寮里、田邊後、坂園、烏石、豐樂,共8保。
北亭鄉下高坑、香亭、萊坑、蔡前、新厝、北斗前、北斗後、仙景,共8保。
五鳳鄉高坑、下浦、上浦、塘邊、五里沙、後巷、鳳園、張坑,共8保。
寶塔鎮天寶、山美前、山美後、塔美前、塔美中、塔美後、墨溪、輅軒,共8保。
仙寨鄉皋塘、大寨前、大寨中、大寨後、月嶺、仙都、洪坑、後寨,共8保。
鐵峰鄉謝溪頭、前山、鐵塘、渡頭、嶺下、路口、金峰、山棠,共8保。
第六區(石碼區)
自由鎮新洲、王宮西、面炙、西湖前、東路、霞庵前、新街、浸水、霞庵後、西湖中、西湖後、大碼頭,共12保。
平等鎮直扶、王宮北、丁酉、王宮南、公園東、甘棠、王宮東、大李厝、公園西、大田、新田、祖田、草埔,共13保。
博愛鎮王宮前、祥福、王公、古碗竹、下碼、糖巷、天河、外市、中鎮、錦江、桶漆,共11保。
互助鎮書巷、訓經、新杉前、新杉中、大宮、新杉後、打索、王宮中、十六間、田裡、琵琶、王宮後,共12保。
合作鄉街仔、巷內、下尾、中央、岸尾、錦田前、錦田後、溪墘前、溪墘後、紫泥前、紫泥後、世甲,共12保。
敬業鄉州頭、二州、後頭、庵前東、田岸、錢厝、東社、庵前西、市仔、過港前,共10保。
樂群鄉溪州、過港後、溪霞、桃源、新洋、草洪、仁和、巽玉、金定前、金定後,共10保。
民國29年6月,第一區的橋頭鎮改稱橋南鎮;第三區區署山石美遷至東美。31年,因鄉鎮組織逐漸健全,區署由6個裁減為3個(石碼、石美、浦南),至34年區署全部撤銷。
民國36年,設3鎮18鄉263保和1個特編甲。
1949年龍溪解放初,全縣設9個區,其中城關2個區、農村7個區。1950年11月,農村增設2個區;全縣計11個區、101個鄉。1951年6月,析龍溪城關區建制設縣級漳州市。1952年,從五、六、八區析出,增設第十區(駐古塘);全縣轄10區92鄉3鎮7街。1955年12月,將10個區並為古縣、平寧、石碼、城內、石亭、東嶼、埔尾7個區,共轄101個鄉(鎮)。
1956年3月,城內區並入平寧區,石碼區改為石碼鎮(區級),並將101鄉(鎮)並為44個鄉。1957年2月,接管南靖縣程溪區;7月,將東嶼區改為東山區;全縣共轄6區1鎮53鄉。1958年4月,撤區並鄉,設石碼鎮和新厝、新塘、古縣、崇福、榜山、城內、洪坑、天寶、林內、石亭、埔尾、浦林、郭坑、古塘、後坂、蔡坑、東美、鴻漸、石美、角美、程溪、下葉、官園23個鄉。
1958年9月,撤銷鄉建制,全縣設立先鋒、勝利、紅旗、海鷹、星火、衛星、火箭、程峰8個公社(共轄122個耕作管理區)和石碼鎮。1959年3月,公社冠以當地名稱,並改耕作管理區為生產大隊;7月,從天寶公社劃出部分地增設浦南公社;年底,龍溪縣共轄顏厝、九湖、榜山、紫泥、天寶、浦南、步文、角美、程溪9個公社(116個生產大隊)和石碼鎮。
1960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龍溪、海澄合並為龍海縣,屬龍溪地區專員公署。 1951年6月1日,析龍溪縣城關一、二區置漳州市(縣級市),隸屬龍溪地區。
1961年6月,龍海縣天寶、浦南2個公社,以及九湖公社3個生產大隊、步文公社1個生產大隊和後房農場劃歸漳州市。
1967年4月,漳州市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省龍溪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1968年5月15日,漳州市革命委員會成立,隸屬龍溪專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03月17日,成立龍溪地區行政公署,漳州市革委會屬之。1980年11月4日,撤銷漳州市革委會,成立漳州市人民政府,仍隸屬龍溪地區。 1985年05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7月20日撤銷龍溪地區行政公署,漳州市升為地級市,9月21日原漳州市建制改設薌城區(以境內九龍江西溪別稱薌江而得名),隸屬地級漳州市。
1986年,薌城區分為市區、郊區2部分。市區設東鋪頭、西橋、新橋、巷口、南坑5個街道,共轄48個居委會。郊區設浦南、天寶2個鎮及芝山、石亭2個鄉,共轄82個村、2個居委會。
1988年,市區增設5個居委會(湖內、南豐、東湖、東岳、南坑北);新橋街道船民委員會改稱九龍居委會。郊區浦南鎮增設松州村。
1990年,市區南坑街道增設洋筠居委會。至年底,薌城區轄5個街道(東鋪頭、西橋、新橋、巷口、南坑)、2個鎮(浦南、天寶)、2個鄉(芝山、石亭),共有56個居委會、83個村。
1996年05月3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38號):將薌城區芝山鎮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後、土白、下洲6個行政村,南坑街道辦事處的東岳、岳北、漳糖、東關、南坑、洋筠6個居委會和洋筠1個行政村,巷口路以東屬新華東居委會的部分劃歸龍文區管轄。
1997年,面積264.6平方千米,人口36萬,轄5個街道、4個鎮:東鋪頭街道、南坑街道、西橋街道、新橋街道、巷口街道、芝山鎮、浦南鎮、天寶鎮、石亭鎮。區政府駐南昌路。
2003年,薌城區轄6個街道、4個鎮:東鋪頭街道、西橋街道、新橋街道、巷口街道、南坑街道、通北街道、浦南鎮、天寶鎮、芝山鎮、石亭鎮。
2014年9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將南靖高新區,圓山新城(龍海市顏厝鎮、九湖鎮、程溪鎮大部分區域以及薌城區橋南片區)、薌城區天寶鎮成立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直屬漳州市政府管轄。
截至2014年12月10日,薌城區轄三個鎮、六個街道辦事處和一個管委會。即浦南鎮、石亭鎮、芝山鎮;新橋街道、西橋街道、南坑街道、巷口街道、通北街道、東鋪頭街道和金峰開發區管委會、薌城區奶牛場、後房農場、天寶林場、五峰農場。 街道/鎮 直轄 東鋪頭街道 金寶社區、師院社區、東鋪頭社區、新華社區、龍江社區、縣後社區、北橋社區、加禾社區、南台社區、水仙花社區、南昌社區、西街社區、瑞京村 西橋街道 北京社區、延安社區、華南社區、西橋社區、舊橋社區、鍾芬社區、南山社區、大橋社區、南星村 新橋街道 下沙社區、前鋒社區、解放社區、紅星社區、新竹社區、元南社區、華港社區、悅華社區、新城社區、詩浦社區 巷口街道 甘棠宮社區、蒼園社區、鑫榮社區、新浦社區、新鋒社區、新華東社區、巷口社區、東園社區、民主里社區、岳口社區、市尾社區、東門社區、官園社區、浦頭社區、群勇村 南坑街道 騰飛社區、龍通社區、華元社區、東岳社區、洋筠社區、群裕社區、東關社區、漳糖社區、南坑社區、金冠社區、紅旗社區、桃林社區、岱山村、農友村、古塘村、坑頭村、市後村 通北街道 湖內社區、芝山社區、和平里社區、北塔社區、金源社區、漳華社區、團結社區、延安北社區、寶珠園社區、西洋坪村、大同村、金湖村 浦南鎮 浦南居委會、松州村、詩朋村、宏道村、吳浦村、東坑村、謝坑村、園坑村、渡東村、溪園村、蓬萊村、金沙村、後林村、浦林村、布坑村、浯滄村、福林村、浦南村、光坪村、雙溪村 芝山鎮 康山村、渡頭村、上坂村、金峰村、西院村、林內村、前山村、謝溪頭村、甘棠村、上墩村、下碑村、金峰工業區 石亭鎮 蘆山園居委會、寮里村、田邊村、董坑村、後園村、秋坑村、吳門村、南山村、洋尾村、龍秋村、安山村、埔尾村、塘邊村、高坑村、烏石村、仙景村、北星村、北斗村、新厝村、蔡坑村、下高坑村、豐樂村、蔡前村、下蒼村、香坂村 1960年1月,龍海縣轄顏厝、九湖、榜山、紫泥、天寶、浦南、步文、角美、程溪、蓮花、浮宮、港尾12個公社和縣城所在地石碼鎮;2月,從蓮花公社劃出虎渡村以南的生產大隊增設東泗公社;6月,石碼鎮改為石碼公社;下半年全縣轄14個公社、195個生產大隊。1961年6月,龍海縣劃出天寶、浦南2個公社,九湖公社上墩、林內、前山3個生產大隊,步文公社店上生產大隊,以及後房農場,歸縣級漳州市管轄;同年,浮宮公社分為浮宮、白水、東園3個公社;全縣共轄14個公社、267個生產大隊。1962年初,由步文公社析出郭坑圩以北的生產大隊增設郭坑公社;年底,全縣共轄15個公社、282個生產大隊。1963年7月,析石碼公社的街道設石碼鎮,為縣轄鎮;分別析蓮花、白水、角美、郭坑公社的街區設海澄、白水、角美、郭坑鎮,為社轄鎮。
1980年,石碼公社撤銷,並入石碼鎮。1984年夏收後,改公社為鄉(鎮),改生產大隊為村(街道改為居民委員會);9月至10月間,全縣設石碼、海澄、郭坑、角美、白水5個鎮及程溪、九湖、步文、顏厝、榜山、紫泥、東泗、東園、浮宮、港尾10個鄉。1988年1月1日,從港尾鄉劃出10個行政村增設隆教畲族鄉;5月13日,改浮宮、程溪2鄉為鎮;12月29日,改港尾鄉為鎮。1991年,龍海縣共轄14鎮(石碼、海澄、程溪、郭坑、步文、角美、九湖、顏厝、榜山、紫泥、白水、東園、浮宮、港尾)、1個鄉(東泗)、以及1個民族鄉(隆教畲族鄉);共有22個居委會、512個居民小組,281個村、3695個村民小組。 1993年5月,龍海縣撤縣設市(縣級市),轄14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石碼鎮、九湖鎮、郭坑鎮、角美鎮、步文鎮、顏厝鎮、榜山鎮、紫泥鎮、程溪鎮、海澄鎮、東園鎮、浮宮鎮、白水鎮、港尾鎮、東泗鄉、隆教畲族鄉。
1996年5月31日,國務院(國函[1996]38號)批准同意將龍海市的郭坑鎮,步文鎮的蔡榜、西坑、小港、蘭田、梧橋、湘橋、打山、恆坑、橋仔頭、西洋、書廳、石井、圳頭、東嶼、步文、後坂、田豐、塘北、坂上、孚美、後店、流崗、翁建、登科、科坑、漳濱、石州、浦口、朝陽31個行政村和梧浦行政村在國道324線的西北部分劃歸新設立的漳州市龍文區管轄。
1998年末,全市總面積1115平方千米,總人口76.9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19萬人。轄12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石碼鎮、海澄鎮、程溪鎮、角美鎮、白水填、浮官鎮、港尾鎮、九湖鎮、顏厝鎮、榜山鎮、紫泥鎮、東園鎮、東泗鄉、隆教畲族鄉。共有19個居委會、243個村委會。市政府駐石碼鎮。
2003年8月1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龍海市撤銷石碼鎮設立石碼街道辦事處的批復》(閩政文[2003]243號)同意撤銷石碼鎮,設立石碼街道,石碼街道辦事處所轄行政區域及駐地與原石碼鎮所轄行政區域及駐地相同。
2010年04月國務院批准原龍海市管轄的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古屬海澄縣)升級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直屬於漳州市政府管轄。
2012年1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將龍海市角美鎮,角美開發區、龍池開發區設立國家級漳州台商投資區。
2014年9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將南靖高新區,圓山新城(龍海市顏厝鎮、九湖鎮、程溪鎮大部分區域以及薌城區橋南片區)、薌城區天寶鎮成立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直屬漳州市政府管轄。
截止2014年12月,龍海市轄1個街道、7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石碼街道、海澄鎮(古屬海澄縣)、白水鎮(古屬海澄縣)、浮宮鎮(古屬海澄縣)、港尾鎮(古屬海澄縣)、榜山鎮、紫泥鎮、東園鎮(古屬海澄縣)、東泗鄉(古屬海澄縣)、隆教畲族鄉(古屬海澄縣)。 龍海市行政區劃鎮/鄉 直轄 石碼鎮 解放東社區、漁業社區、新華社區、九二〇社區、解放北社區、解放南社區、解放西社區、紫雲社區、橋口社區、紫光社區、人民西社區、港口社區、僑村社區、高坑村、登第村、內社村、蔬菜村 海澄鎮 城內居委會、溪頭居委會、大埕居委會、華陽居委會、山後村、豆巷村、玉枕村、嶼上村、黎明村、溪北村、羅坑村、和平村、下埭村、合浦村、內溪村、珠浦村、內樓村、河福村、上寮村、倉頭村、前厝村、崎溝村、埭新村、大成農場白水鎮白水居委會、白水村、方田村、崎岎村、西鳳村、郊邊村、樓埭村、金鰲村、井園村、山美村、庄林村、磁美村、山邊村、下遼村、大下村、下田村浮宮鎮浮宮居委會、溪山村、山塘村、浮宮村、港前村、邱厝村、霞郭村、海山村、海平村、霞威村、埔里村、田頭村、霞圳村、後寶村、丹宅村、美山村、際都村、霞興村、八坑村、漁業村、草埔頭村、溪東農場港尾鎮 梅市居委會、湯頭村、東坑村、古城村、省山村、石埠村、上午村、梅市村、城外村、格林村、沙壇村、考後村、卓崎村、斗美村、深沃村、浯嶼村、古城農場榜山鎮龍江社區、上苑村、文苑村、南苑村、洋西村、崇福村、雩林村、普邊村、翠林村、福河村、北溪頭村、園仔頭村、榜山村、田邊村、蘆州村、平寧村、柯坑村、嶺口村、梧浦村、長州村、嶺口農場紫泥鎮紫泥村、溪墘村、下樓村、錦田村、世甲村、南書村、西良村、安山村、城內村、溪州村、溪霞村、新洋村、仁和村、巽玉村、金定村、甘文農場東園鎮 東園居委會、東園村、南邊村、東寶村、茶斜村、埭尾村、楓林村、新林村、過田村、鳳山村、鳳鳴村、田厝村、秋租村、厚境村、港邊村、秋租農場東泗鄉 虎渡村、太江村、卓港村、東泗村、碧浦村、松浦村、董浦村、松嶺村、西嶺村、水滸村、清泉村、漸山村、下浦村、溪坂村 隆教畲族鄉白塘村、新厝村、紅星村、關頭村、鎮海村、流會村、白坑村、黃坑村、徑內村、新村村 1996年5月3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38號)同意設立漳州市龍文區:將漳州市薌城區芝山鎮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後、土白、下洲6個村委會,南坑街道辦事處的東岳、岳北、漳糖、東關、南坑、洋筠6個居委會和洋筠1個村委會,巷口路以東屬新華東居委會的部分,龍海市的郭坑鎮,龍海市步文鎮的蔡榜、西坑、小港、蘭田、梧橋、湘橋、打山、恆坑、橋仔頭、崎嶺、書廳、石井、圳頭、東嶼、步文、後坂、田豐、塘北、坂上、孚美、後店、流崗、翁建、登科、科坑、漳濱、石州、浦口、朝陽31個村委會和梧浦村委會在國道324線的西北部分劃歸龍文區管轄。[5]
截至2014年1月31日,龍文區下轄藍田鎮、步文鎮、朝陽鎮、郭坑鎮、藍田開發區。 鎮 直轄 藍田鎮 鶴鳴社區、景山社區、毅陽社區、學府社區、福隆社區、西坑村、小港村、湘橋村、蘭田村、梧橋村、東嶼村、圳頭村、蔡坂村 步文鎮 天亭社區、浦東社區、錦綉社區、同昌社區、仁和社區、萬達社區、明發社區、融信社區、長福村、土白村、步文村、下洲村、石倉村、田豐村、坂上村、碧湖村、後坂村 朝陽鎮 朝興社區、孚美村、後店村、翁建村、浦口村、登科村、科坑村、漳濱村、石洲村、打山村、恆坑村、橋仔頭村、西洋村、流崗村、書廳村、石井村、六石村、新石洲村 郭坑鎮 新街社區、鐵路社區、郭坑村、院後村、篁卿村、扶搖村、洛濱村、汐浦村、口社村 藍田開發區 紅田社區、朝陽村、藍田工業園、龍文工業園

I. 龍溪的漳州台商投資區轄區

2012年1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將龍海市角美鎮,角美開發區、龍池開發區設立國家級漳州台商投資區管轄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漳州台商投資區下轄角美鎮、福龍開發區、龍池開發區 鎮/開發區片區下轄地區角美鎮 角美片區共和社區、解放社區、僑興社區、團結社區、下士社區、社頭村、田裡村、龍田村、龍江村、鋪透村石美片區石美社區、石美村、南門村、沙坂村、埭頭村、埔尾村、蔡店村、東山村、石厝村、橋頭村、西邊村東美片區東美社區、江東社區、東美村、玉江村、流傳村、楊厝村、恆倉村、吳宅村、坂美村、課堂村、沙洲村、內丁農場、江東農場福龍開發區洪岱村,上房村、福井村、蒼坂農場、角美工業園、福龍工業園龍池開發區 龍池社區、白礁村、鴻漸村、金山村、錦宅村、龍池工業園、文圃工業園 2014年9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將南靖高新區,圓山新城(龍海市顏厝鎮、九湖鎮、程溪鎮大部分區域以及薌城區橋南片區)、薌城區天寶鎮成立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下轄靖城鎮(古屬南靖縣),橋南,天寶鎮,程溪鎮,九湖鎮,顏厝鎮 直轄 靖城鎮蘭陵社區、草坂村、靖城村、湖林村、東阪村、靖安村、大房村、草前村、天口村、古湖村、徑里村、滄溪村、部前村、游坑村、武林村、下割村、龍合村、下魏村、鄭店村、田邊村、珩坑村、湖山村、瀝陽村、阡橋村、尚寨村、院前村 橋南南山社區、大橋社區、南星村天寶鎮天寶居委會、天寶村、山美村、路邊村、塔尾村、墨溪村、田寮村、後巷村、珠里村、茶鋪村、張坑村、鳳園村、後塘村、過塘村、大寨村、月嶺村、盤谷村、後寨村、洪坑村、仙都村、埔里村程溪鎮 程溪居委會、白雲村、下庄村、內雲村、南坑村、後安村、頂葉村、下葉村、和山村、葉侖村、塔潭村、東馬村、東樓村、粗坑村、上坪村、人家村、浮山村、東頭村、官園村、洋奎村、奎坑村、浮山農場九湖鎮荔都社區、琪塘村、嶺兜村、九湖村、庵兜村、小梅溪村、大梅溪村、田中央村、洋坪村、蔡坂村、下庵村、新塘村、新春村、林下村、鄒塘村、蔡坑村、衍後村、長福村、埔美山村、恆春村、馬嶺村、木棉村、林前村、田墘村、內寮農場顏厝鎮長邊村、水頭村、洪坂村、馬州村、丹州村、洪塘村、下宮村、田址村、東珊村、顏厝村、宅前村、上洋村、 路邊村、巧山村、庵前村、後壠村、石牌村、下半林村、園中村、上溪村、長社農場

J. 惠州市博羅縣一共有多少個鎮。各鎮分別有什麼工業區

截止2020年2月,博羅縣轄15個鎮(石灣、楊村、園洲、福田、長寧、龍華、湖鎮、柏塘、泰美、公庄、楊僑、麻陂、石壩、觀音閣、橫河)、2個街道辦(羅陽街道辦、龍溪街道辦)、1個管委會(羅浮山管委會)和378個行政村(社區),常住人口120多萬人。

擁有較大規模工業園區的鄉鎮分別為:

1、石灣鎮,擁有工業園區3個,分別是石灣科技產業園、石灣汽車產業園、惠州(石灣)綜合物流園。其中,石灣科技產業園落戶企業有90家,已建成投產企業62家;石灣汽車產業園已簽約落戶企業13家,總投資50.4億元;惠州(石灣)綜合物流園正在規劃建設中。

2、羅陽街道,擁有鴻達工業園、洲際工業園、雞麻地工業區、小金工業區、義和工業區五個產業園區,截至2017年,街道共有各類大小企業2412家,其中規模以上(限上)企業180家。

3、楊村鎮,規劃有三個工業開發區,即蓮湖工業區、羊和科技產業園、金楊工業區。

4、園洲鎮,擁有新世紀工業園,豐平鄉工業園、園洲民營工業園、樺陽工業園、寮仔工業區、深瀝第四工業區、九潭佛嶺工業區 永鑫工業園區、下南工業區沙頭工業區、陣村工業區、深瀝工業區、宏基工業區、桔龍工業區、廖尾工業區、禾山工業區、田頭工業區等20餘個園區。

5、長寧鎮,現有主體工業園區3個,分別為東升工業園區,嶺排工業園區和金園工業園區。

6、福田鎮,福達工業區,福興工業區。

7、柏塘鎮,金湖工業園、崇基工業園和興旺工業園。

8、泰美鎮,板橋工業園、龍珠工業區。

9、楊僑鎮,博東科技園。

(10)泉州龍溪工業區有哪些擴展閱讀:

博羅縣隸屬於惠州市,是廣東省唯一的全國百強縣。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第55名)。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2018年11月,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 、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

2018年全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50.18億元,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3%。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等重點行業增長較快,分別實現增加值增長11.5%和39.1%。全年全縣規上工業企業中,有30家產值超5億元。

閱讀全文

與泉州龍溪工業區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敞篷4座有哪些 瀏覽:766
工業泄漏原因有哪些 瀏覽:325
賓士g550報價多少錢 瀏覽:942
海原汽車在哪裡坐 瀏覽:739
寶馬維修電路多少錢 瀏覽:201
哪個地方賣的有汽車貼膜 瀏覽:45
工業產品的市場前景從哪些方面寫 瀏覽:330
寶馬自動重鎖什麼意思 瀏覽:917
奧迪a3和比亞迪秦100哪個好 瀏覽:311
機械工業動畫公司有哪些 瀏覽:991
奧迪q5前臉三色條代表什麼 瀏覽:447
工業鍋爐水質處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846
四川有什麼汽車 瀏覽:34
電動汽車怎麼注冊 瀏覽:763
汽車一年出三次險保費怎麼算 瀏覽:658
奧迪q8如何更改車內顏色 瀏覽:887
雪地賓士mod離線怎麼辦 瀏覽:318
上涌工業區如何聯系業務 瀏覽:545
自己如何配汽車發電機 瀏覽:512
南海區工業中央空調安裝多少錢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