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切爾諾貝利電站發生事故後,又繼續發電知道2000年才關閉
謠言吧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建造 在前蘇聯的能源設想中,為節約有機燃料的消耗,建立核工業聯合企業,已制訂了計劃。
此計劃採用三種堆型:建造中的核電站以VVER(輕水反應堆)、RBMK(大功率壓力管式石墨反應堆)和FBR(快中子增殖反應)型反應堆為基礎。前兩種為輕水冷卻熱中子反應堆,現在它們是俄羅斯核電站的基礎,其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第三種為鈉冷堆,目的是對已採取的技術方案和逐漸發展以鈈為基礎的閉路燃料循環做工業規模的實驗。
按照蘇聯1986~1990年和直到2000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方向,規定了高速發展前蘇聯的歐洲部分領土和烏拉爾地區的核動力。1985年,核電站的發電量為1700億度,而到2000年將增加5~7倍。
這樣的發展意味著將要由核電站提供歐洲部分的能源系統需求的額外容量,從而緩解對新的燒有機燃料熱電站的需求。
位於前蘇聯歐洲部分的白俄羅斯-烏克蘭森林區,建造了一座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其周圍地區的特點原是一個低人口密度地帶,直到開始建核電站時,這個地區的平均人口密度大約是每平方公里70人。1986年初,在距核電站30公里半徑的區域內總人口已有大約100000人,其中49000人居住在普里皮亞特鎮,該鎮位於距電站3公里的安全區以西。有12500人居住在地區中心切爾諾貝利村,該村位於電站東南15公里處。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第一期工程(兩座RBMK-1000型反應堆機組)是在1970年至1977年間建造的,第二期工程兩座核電機組的建設任務於1983年末在同一個廠區完成並投入運行。
1986年4月25~26日晚,在第一期和第二期建造工程廠區有值班操作人員和各部門的工人以及維護人員176人。此外,在第三期建築工程現場還有268名夜班建築工和安裝人員。
為了檢修,計劃於1986年4月25日第四號機組停閉反應堆,此時堆芯共有1659根具有平均燃耗為10.3兆瓦日/公斤的燃料組件,一根附加吸收器和一條未裝料的孔道,大部分燃料組件(75%)是首次裝料時裝入的燃料棒束,其燃耗為12~15兆瓦日/公斤。
在停堆之前,以某種規定的方式在8號透平發電機上要進行一些試驗,即在停機過程中靠透平機(注,即渦輪發電機turbine)來滿足廠用電。這些試驗的目的,就是試驗在斷電期間透平發電機切斷蒸汽供應情況下動用轉子的動能維持機組本身用電的可能性。這種方式實際上被用於反應堆快速應急堆芯冷卻系統(ECCS)的一個子系統。如果以一種適當的方式並具有必要的附加安全措施來進行操作的話,這樣的一種試驗在運行中的電站上做不應被禁止。
類似的試驗在切爾諾貝利電站已經進行過。那時發現,在停機過程中,在耗盡轉子動能之前發電機的母線電壓早就跌落。在1986年4月25日計劃進行的試驗中,實驗人員打算利用特製的發電機磁場調節器來解決上述問題。可是,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8號透平發電機上進行試驗的工作大綱,以及根據這個大綱要進行的這些試驗都沒有認真准備,也沒有得到必要的審批。
公式化的大綱在指導操作
工作大綱質量低劣,以一種純粹公式化的方式草擬了有關安全措施的部分(該安全部分僅僅說到:在這些試驗當中執行所有接通開關的操作都要有值班長准許,在緊急事件情況下工作人員按電站規程行動,以及在這些試驗開始之前總指揮--一位電氣工程師,不是反應堆裝置專家--應該通知值班的安全工作人員)。除此之外,該大綱基本上沒有附加安全措施的規定,大綱要求關掉反應堆應急堆芯冷卻系統。這就意味著在整個試驗過程里,即大約4個小時,實質上降低了反應堆的安全性。
在這些試驗中,由於安全性問題沒有得到必要的重視,有關工作人員對試驗沒有做充分地准備並且不知道可能的危險性,加之,如下面所述那樣,工作人員違反大綱要求,從而為這次事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4月25日l點整,工作人員開始降低反應堆功率(直到此時,該機組一直在額定參數下運行),在13點05分反應堆功率為1600兆瓦(熱)時切除了7號透平發電機。機組本身所需要的電源(4台主循環泵,兩台給水泵,和其他設備)被切換到8號透平發電機的母線上。
在14點,按照試驗大綱的要求,把反應堆應急堆芯冷卻系統與強迫循環迴路(MFCC)斷開。可是,由於控制室的要求推遲了機組從運行狀態下解列。於是,在違反運行規程的情況下,該機組在應急冷卻系統斷開後繼續運行。
在23點10分又開始降功率。試驗大綱中,發電機惰走的同時供給機組需要的電源應在堆功率為700~1000兆瓦(熱)下完成。可是,當局部的自動調節系統切除時(這是按低功率下運行規程應該做的),操作人員未能足夠迅速地消除因自動調節棒的測量部件所引起的不平衡。結果,功率降到30兆瓦(熱)以下。
4月26日1點,操作人員才成功地使功率穩定在200兆瓦(熱)。同時,因為反應堆「中毒」仍在繼續,進一步提高功率受到了小的可利用的過剩反應性的限制。所以,當時的功率實際上低於規定要求的水平。
http://ke..com/view/68427.htm
②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發生後,為什麼其他機組還在運行呢不是有嚴重的輻射嗎難道在其它機組工作的人不怕
核輻射主要是放出的射線對人體造成傷害,但射線的穿透率是有限的,也就是足夠厚的混凝土或其他物質就能夠把射線吸收,進而不傷害人體。而核發電站各個機組有這種物質(如混凝土)相隔,所以可以繼續工作。
僅供參考!
③ 切爾諾貝利影響范圍
切爾諾貝利事故污染范圍超過方圓30公里,但是其放射性雲團覆蓋了三分之一個地球。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帶來的損失是慘重的,爆炸時泄漏的核燃料濃度高達60%,且直至事故發生10晝夜後反應堆被封存,放射性元素一直超量釋放。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於1986年4月26日發生在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境內的普里皮亞季市,該電站第4發電機組,核反應堆全部炸毀,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成為核電時代以來最大的事故。事故發生3天後,附近的居民才被匆匆撤走,但這3天的時間已使很多人飽受了放射性物質的污染。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造成的輻射危害嚴重,導致事故前後3個月內有31人死亡,之後15年內有6-8萬人死亡,13.4萬人遭受各種程度的輻射疾病折磨,方圓30公里地區的11.5萬多民眾被迫疏散。為消除輻射危害,保證事故地區生態安全,烏克蘭和國際社會一直在努力。
④ 切爾諾貝利後,東歐國家對其國內的蘇聯核電站還淡定嗎
《切爾諾貝利》結束後,這部小劇將這次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呈現給觀眾令人窒息的場面。現在我們變得緊張起來。因為很難想像有經驗的人要承受什麼樣的壓力和冒什麼樣的風險。切爾諾貝利事故使數十萬軍民勇敢戰斗,沒有最大限度地控制災害,中歐不僅再沒有人居住,甚至毀滅了整個歐洲!對蘇聯造成的人命、政治和經濟損失,以及對核能發電的可靠性,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如果是這么嚴重的事故,我們可以使用核電站嗎?
領先切爾諾貝利的1979年3月28日,美國三里島核電站發出了人員操縱失誤引起的部分核心融合事故(5級事故),但安全殼存在,事故未蔓延,因此沒有人死亡,結果只是輕微的水平。即使是更嚴重的福島核電站事故(只有2起7級事故之一),也沒有人被安全殼復蓋,像切爾諾貝利一樣不受轟炸,因此死於放射性暴露,此後的污染是因為硬幣和日本政府不負責任的選擇會排出冷卻海水,但如果安全殼本身起作用,結果會進一步惡化
⑤ 切爾諾貝利核輻射33年後,現在影響如何
眾所周知,核能是一種非常強大的能源。和同等質量的其他能源相比,核能能夠釋放出的能量是要遠遠的超過普通能源的。因此在核武器問世之後,核能也被應用在了武器裝備上。核動力航母以及核潛艇的問世極大的改變了一個國家的海軍實力。和常規動力相比,核動力的武器裝備有著更加突出的優勢。
根據海外網4月8日援引俄羅斯通訊社的報道,如今有一大批的旅客正在前往切爾諾貝利旅遊的路上。如今白俄羅斯已經向遊客開放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禁區,並且組織了首批旅行。根據報道的消息,切爾諾貝利的技術區和死城區並不在旅遊地之中。要是大家有機會去旅遊的話,大家會選擇去切爾諾貝利看一看嗎?
⑥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核泄漏事件對於行業的發展有什麼影響呢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核泄漏事件發生之後,整個行業可能都會重新思考。
如何在應用新型能源核能的時候,避免核泄漏的發生。雖然核能環保清潔,利用好可以造福人類,但是發生泄漏,影響也是好幾代人。
泄漏事件之後,行業一定會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避免日後重蹈覆轍,畢竟代價也是慘重的。
⑦ 由切爾諾貝利事件想到什麼工業布局
動用了524300人,其中45.2萬是動員兵!潛負期過後死了194360人!有大約40萬人終身受到輻射病的折磨! 特遣隊從地下挖地道往核電站底部推進後截斷了燃燒源(他們因次獲國家英雄勛章),最後動用了七千多架直升機空投各種填埋物後有建起石棺後封存
切爾諾貝利,工業布局\事件
動用了524300人,其中45.2萬是動員兵!潛負期過後死了194360人!有大約40萬人終身受到輻射病的折磨! 特遣隊從地下挖地道往核電站底部推進後截斷了燃燒源(他們因次獲國家英雄勛章),最後動用了七千多架直升機空投各種填埋物後有建起石棺後封存
⑧ 世界上有哪些核事故切爾諾貝利除外
1979年3月28日:美國三里島核電站核泄漏。
· 1988年1月6日,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的一座核電站,由於對核材料筒加熱不當引起爆炸,造成1名工人死亡,100人受傷。
· 1992年11月,法國發生了最嚴重的核事故:三名工作人員未穿防護服進入一座核粒子加速器後受到污染。
· 1999年,東京附近的一座核反應堆曾發生輻射泄漏,造成2名工人死亡。
· 1998年到2002年:印度在四年間核電站共發生了6次核泄漏事故。
· 2003年12月29日:韓國榮光核電廠5號機組發生核泄漏事故。
· 2004年8月9日,日本中部福井縣美濱核電站再次發生蒸汽泄漏事故,導致4人死亡,7人受傷。
· 2005年5月,英國塞拉菲爾德核電站的熱氧再處理電廠因發生放射性液體泄漏事件被迫關閉
⑨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最嚴重的核泄漏事件之後,為什麼還有工人繼續在那裡工作
1986年,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世界上最嚴重的核災難。一項旨在測試核電站安全性的實驗出了問題,引發了持續10天的輻射火災。攜帶放射性粒子的雲層漂浮了數千公里,在整個歐洲降下「毒雨」。切爾諾貝利附近的居民立即被疏散,受損反應堆周圍被設置成方圓30公里的隔離區。
那裡最初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員工建造的城鎮。如今,普里皮亞特已經成為荒涼的鬼城,盡管它曾經被烏克蘭政府設計為「希望之城」,希望寄託在以核技術為動力的未來。沒有人工干預的不利影響,大自然已經重新控制了普里皮亞特的大部分地區 野草和動物占據了灰色的建築和郊區的街道。
⑩ 切爾諾貝利事件發生後,都為人類帶來了哪些災難
人類文明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為自己埋下了一顆隱形炸彈,想必大家對1986年發生的切爾諾貝利事故還印象深刻,這也被稱為歷史上最嚴重的核泄漏事故。即使時間過去了幾十年,切爾諾貝利仍然是一座無人問津的鬼城,這起事故也被搬上了大熒幕,時刻提醒著人類。
對於人類來說,這場災難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人類在大力發展科技文明的同時,也應該注重保護環境,雖然核能極大的提高了經濟水平,但是也為人類帶來了生存危機,誰能想到一個小小的細節出了問題,所帶來的災難是所有人無法承受的。那些曾經在切爾諾貝利生存過的人們,雖然擺脫了這個噩夢,但是核輻射的影響卻沒有消失,即使到了現在,仍然有許多人患有疾病,甚至早早的就去世了。當地的經濟鏈發生了斷裂,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連最基本的治病都無法得到保障,這可真的宛如電影中的末日場景了,這起事件也為人類敲響了警鍾,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