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哪個城市工業最發達未來發展最快屬於哪個城市
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區(也就是常說的「長三角」),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
未來發展最快的城市山東:
1、從長遠規劃、發展潛力、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總體實力、科教水平、文化影響力等深層次因素上說,山東到2020年的時候,許多人均指標肯定還不是全國第一,但絕大多數總量指標都將會是第一,其中就包括GDP總值。到那時候,(廣東GDP到2020年將會是第二或第三)
2、山東的發展首先是半島上的青島威海煙台。青島不錯,有點象德國的漢堡,希望能加快發展。但是,威海煙台的發展相對其地理位置來說還是太慢,那麼長的海岸線,卻沒有大的港口,也沒有大的造船業基地,臨海工業發展落後,光靠捕撈海產品是不能發財的。龍口招遠面向渤海灣,可以發展軍品造船,如潛艇和驅逐艦;榮成文登乳山全沿海,但直面日本,可以發展民用造船業,如利潤率很高的石油巨輪和豪華遊艇。此外,半島三市承接日韓產業轉移的速度有點慢,這個時候要練好內功,堅持內外兩條腿走路,不能光等著國外的產業轉移。
3、日照的港口吞吐量還是太小,要知道沒有港口的發展就沒有日照的發展。
4、濰坊北臨萊州灣,海岸線很長卻不適合發展大港口,但是至少也要有個中型港口,象天津那樣挖也能挖出來的,寒亭區修了直到海邊的高速公路,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壽光昌邑都不錯。
5、東營和濱洲都有海岸線,但國內基本上沒人知道這兩個城市是沿海城市,等於浪費了岸線資源。
6、濟南要辦全運了,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加強一下城市建設。山東省要當GDP老大,濟南發展慢了肯定不行。其實濟南完全不要和半島三市去爭經濟蛋糕,而應該獨辟蹊徑,做強裝備製造業、文化產業、物流產業和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
7、淄博不錯,城市建設也不錯,臨沂最近幾年也開始起飛,民營企業有勢頭了。棗庄和滕州的關系要理順,不然會干擾經濟發展。萊蕪也不能光搞鋼鐵,要有第二第三優勢工業。濟寧泰安是中華文化重要發祥地,但是卻沒有很好地產業化,體制是重要原因。聊城荷澤德州是京滬加京九,為什麼還那麼窮呢?難以理解。
8、南方人,看山東肯定不全面,但山東幾乎所有的地級市都走馬觀花地去過一遍,覺得山東是我國東部兩個地理位置最好的省份之一,另一個是廣東。廣東近港澳,山東近日韓,相比之下山東更有優勢。山東的文化底蘊更是廣東不能相比。因此更看好山東。
9、山東的劣勢在於官本位思想太重,好多人想當公務員想要個編制。其實山東人應該發揚當年闖關東的精神,去全世界闖盪。可以盪滌掉一些舊思想。
10、全國各省中,山東人的名聲威望絕對是第一。即使在海外華僑中,一提起山東人,都說是中華的脊樑,山東人從文化上說是最正宗最傳統的中華人。我現在國外,舉個身邊的例子,如果有山東人和非山東人想在海外租華僑的房子,同等條件下,這些華僑房東都願意租給山東人。因為山東人兩個字代表的是忠誠、可靠、信義等中華傳統價值觀念。
Ⅱ 中國工業最發達的城市有哪些
目前我國有很多城市的工業都非常發達,比如上海,蘇州,深圳,廣州,東莞,佛山,重慶,成都,武漢這些城市的工業都是非常厲害的,而且各有優勢。
所以要說哪個城市最發達,這個沒法給出一個准確的定論。因為評價一個城市的工業是否發達,不能簡單的看這個城市的工業產值,還要從這個城市的工業效率,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科技發明等多個維度去綜合評估。
1、工業總產值排名。
工業總產值是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業產品總量,具體到每個城市的工業總產值,其反映的是一定時間內這個城市工業生產的總規模和總水平,包括在本市企業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規定不需包裝的產品除外)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製半成品、在制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
一個城市的工業總產值越大,說明這個城市的工業規模越大,2018年我國工業總產值最大的幾個城市分別是上海、蘇州、深圳、天津和重慶,幾個城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基本都是接近3萬億或超過3萬億人民幣,比如2018年上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841.84億元,蘇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1萬億元,而深圳早在2017年的時候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也達到了30702.7億元。
2、工業增加值排名。
如果工業總產值反映的是一個城市工業的規模,那工業增加值更能反映一個城市工業的發展質量。工業增加值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後的余額,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工業增加值越多,說明工業的產出效率越高,對應的工業質量越高。
下圖是2018年我國部分城市的工業增加值排名情況,位居前5的分別是深圳、上海、蘇州、天津和重慶,雖然深圳的工業總產值比不上上海跟蘇州,但是工業增加值卻排名全國第一,這說明當前深圳的工業產出效率是非常高的。
從上圖可以看出,目前北京以232886件發明位居全國第一,深圳以121699件位居全國第2,上海以112851件發明位居全國第三,這個三個城市的發明專利都達到10萬件以上, 領先其他城市非常明顯。
結論
通過對比以上各項數據之後,我認為目前我國工業最發達的幾個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蘇州、廣州和天津。
Ⅲ 全國哪個城市的重工業工廠比較多
沈陽為全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沈陽也是東北地區經濟、文化、交通、金融和商貿中心,工業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05年,沈陽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84.1億元,主導產業數控機床、盾構機、鼓風機、輸變電等均占據國內外領先地位。所以也就有了一句口號:「東北振興看沈陽,沈陽發展鐵西先行」。(注釋:鐵西是沈陽西部一個城區,也是中國重工業企業最為密集的地區,如沈陽重型集團等企業都坐落於此。)
Ⅳ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什麼選擇東北地區作為發展重工業的地區
東北地區地大物博,物產豐富,而且經歷了東北軍閥和日本人多年的經營建設,無論是基礎交通設施還是重工業生產所需的設備技術以及鐵礦煤礦等礦產,都是名列共和國前茅的。就拿當時的鐵路來說吧,日本偽滿時期已經基本建成了目前東北鐵路網的框架。並且,東北緊鄰當時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無論是語言還是交通各種條件,都適合就近接收蘇聯援助。有段時期,東北地區學校教育的第二語言是用俄語教學。以上種種原因,使東北地區成了新中國重工業的搖籃。
Ⅳ 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區在哪個城市。
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沈陽和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本溪、撫順、遼陽等工業城市。
2、地位: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今後仍應發揮其作為重工業基地的優勢,要更新設備,提高先進裝備製造業產品質量,升級產業結構,適當限制某些耗能大,當地又缺乏原料資源工業的發展。
(5)哪個地區發展重工業擴展閱讀:
四大工業基地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含沈陽、撫順、鞍山、本溪、大連、遼陽、營口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也是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又叫長江三角洲(以上海、南京、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輕重工業都很發達;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珠海、惠州、東莞、佛山、中山、江門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
Ⅵ 我國的重工業城市
我國的重工業城市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含沈陽、撫順、鞍山、本溪、大連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唐山的「唐」,不是塘沽的「塘」),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還包括蘇州、無錫、常州、熹興、寧波等城市,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輕重工業都很發達;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位於亞熱帶地區;瀕臨長江、東海,地理位置優越。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經濟腹地寬廣;工業聯系好;政策扶持;浦東開發提供新的發展機遇;豐富的農副產品等。
不足:能源、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污染嚴重。
發展:高、精、尖方向發展;結構輕型化。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佛山、中山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
京津唐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2.地位:輕重工業都較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今後重點可放在鋼鐵、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電子、高檔輕紡和精細化工方面。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沈陽和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本溪、撫順、遼陽等工業城市。
2.地位:是我國重要的古老工業基地之一。
3.發展方向:今後仍應發揮其作為重工業基地的優勢,要更新設備,提高產品質量,適當限制某些耗能大,當地又缺乏原料資源工業的發展。
珠江三角洲輕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廣州、深圳、珠海為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各城鎮。
2.地位: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發展以出口為主的多種加工工業和製造業等。
Ⅶ 中國重工業發達的城市以及其主要發展的主要項目。求大神幫助
我國工業發達的地區鞍山 本溪 攀枝花 大冶 包頭 天津 重慶 武漢 沈陽 長春 分布在東北,四川,等中西部地區。 沿海更多的是出口加工業和服務業 我國重工業工業的分布,受以前國家安全政策的影響,搜易分布在內地,和靠近蘇聯的東北地區
滿意請採納
Ⅷ 東北地區成為重工業基地的原因
1、東北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如煤、鐵等。而且地區內的松花江、嫩江、遼河等河流提供了足夠工業用水,況且遼寧南部靠近渤海,海運也十分便利;
2、當時我國建國初期百廢待興,面對的是國民黨政府留下的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在冷戰初期與蘇聯建立了互助同盟關系,重工業大多要依靠蘇聯方面的援助,而東北在地理上靠近蘇聯遠東地區,交通便利(那個時候國內為數不多的鐵路線有不少在東北);
3、重工業當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命脈,涉及到國防大計,亟需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而東北是解放戰爭時期最早解放的區域,革命基礎好,群眾積極性高,況且東北靠近北京,便於管理。
同時東北地區三大區位優勢明顯:
地理位置:瀕臨渤海、黃海;靠近俄羅斯、朝鮮、韓國;地理位置優越。
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遼河為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農業資源支持;國家政策支持;國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這些都是東北成為重工業基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