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包括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技術因素、生態環境因素等。不同的工業部門、工業發展的不同時期,這些區位因素是不一樣的,同一因素也會發生變化。
主要因素:原料、動力(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土地、水源、政府。原料地對工廠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加強,如寶鋼。
交通運輸仍對工業布局很大吸引力,但在發達國家運輸已相當完善,交通運輸已不再成為主要因素,如日本沿海,我國沿江沿海。信息網路的通達性越來越突出。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能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加。
由於工業區的形成條件和所處的位置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
1、城市工業區。多由加工工業企業群組成,大部分是在優越的地理條件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在一般情況下,其內部結構比較協調,並有緊密的生產聯系,往往體現著城市經濟的某種特徵。
2、礦山工業區。在採掘工業基礎上形成的工業企業群組合。與開發區域資源相結合,可組成部門結構復雜、礦業與工業均較發達的礦山工業區。如中國淄博市的南定、甘肅的金昌、安徽的銅陵。
3、以大型聯合企業為主體的工業區,如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區、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區等。工業區以企業聯合布局為基礎,以企業群為主體,廠與廠間的距離一般很近。
⑵ 高一地理影響工業區位選擇變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高一地理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知識點
一、工業區位因素
工業是指從事自然資源的開采,對採掘品和農產品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質生產部門。
1、根據工業的概念推論工業的分類
2、工業的區位選擇
3、區位因素
對自然界依賴較少,原料動力——充足、勞動力——廉價、地租——便宜、交通——便利、市場——廣闊
主要的工業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水源、土地、原料(能源礦產資源)、動力等。
(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政策、交通運輸、工人(勞動力)等。
選址原則(經濟利益方面):工廠應選擇在具有明顯優勢條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產成本獲得最高利潤。
二、工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1、工業區位的發展變化
2、鞍鋼和寶鋼的區位選擇
3、科技進步的影響
4、鋼鐵工業區位選擇的三次變化
5、環境因素對區位選擇的影響
6、社會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知識擴展
1、分析說明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及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既是本節內容的重點也是難點。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很多,它們對工業布局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又往往同時起作用,所以不能孤立地、機械地看待各個因素,要因時、因地、因工業部門制宜,把各個因素聯系起來綜合分析。同時,又要抓住影響其區位選
擇的主導因素。不同工業部門其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不同,如原料導向型、市場導向型、動力導向型、勞動力導向型、技術導向型等工業。要動態地分析區位因素:不同地區工業布局的因素不同,不同時期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也不斷變化,特別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工業所用原料的范圍越來越廣,而且隨著超高壓輸電技術和核電
技術以及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工業區位選擇降低了對原料和動力的依賴程度,市場需求、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在加強,信息網路對工業區位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運用地圖,聯系實際,分析說明影響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2、該內容是高考重點考查的內容,在高考命題中既注重對這部分內容的知識考查,也注重對應用本部分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核。主要考點有:工業區位的影響因素;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社會環境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在能力方面側重從實際出發進行區位分析,突出對讀圖分析能力的考查,而且對工業區位分析由單要素考查向多要素綜合分析和評價方向轉化。
3、工業主導區位因素的判斷
根據工業區位選址的原則:花費最低的生產成本獲得最高利潤,工業主導區位因素可以從工業生產投入的角度甲加以判斷,即所需的生產成本中投入越大,其主導地位越強。具體分析如下:
根據生產要素的投入比重:比重越大者為其主導因素,如下圖:
圖中a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電能,則其主導因素為動力;b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廉價勞動力,則其主導因素為勞動力;c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則其主導因素為原料。為了盡可能降低成本,工廠應該選擇在上述主導因素豐富而價優的地方。
根據特定生產環節判斷
地理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知識點(1)①
原材料運輸量大(如製糖工業)或不能長途長時間運輸(如水產品加工業),則不拘於原料地,主導因素為原料;②產品運輸要求高(如成品油)或產品不便於運輸(如玻璃製品)或產品需快速上市(如食品廠),則布局在消費地,主導因素為市場。
(2)產品研發環節: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研發投入較多,主導因素為科學技術。
(3)工業布局轉移中條件優越性增強的環節,如首鋼搬遷至河北曹妃甸,海洋運輸的又是增強,主導因素則是交通。
工業主導因素確定後,在工業布局時優先考慮,並對其他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⑶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工業區位的哪些因素作用越來越明顯
以下均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1.主要的工業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水源、土地、原料(能源礦產資源)、動力等。
(2)社會經濟因素:市嘗政策、交通運輸、工人(勞動力)等。 交通和科技的發展降低了工業對原料、動力及勞動力數量等。
⑷ 思考: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還有哪些
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都會影響工業的經濟效益。包括土地、水源、市場、交通、礦產、能源、政策 、技術、工業基礎、協作條件、環境因素等。
⑸ 1.主要的工業區位因素:(1)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包括:1.自然因素:土地、()、原料等2.社會
以下均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下面內容供參考選擇,
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普通影響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響因素如某些工業對礦產、水能、空氣或氣候等有特殊要求。
(二)社會經濟因素:
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政府、科技等。
(三)其他社會因素:
社會需求對工業的影響。
1. 國家政策變化的影響:為解決就業問題,工廠設在並不盈利的區位;為縮小經濟差距,20世紀80年代發展沿海地區經濟到21世紀初進行西部大開發。
2. 國防安全的考慮:20世紀50年代我國在內地建立了一批大型工業基地。
3. 個人行為因素:如海外華人、華僑的投資。
補充:
4. 工業慣性:有些工廠的區位並不合理,但仍留在那裡,稱為工業慣性。原因是可能搬遷費用高或政府的影響或出於對當地經濟的考慮等。
(四)環境因素:
工業在產出產品的同時,也會產出各種廢棄物,對環境造成污染,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在進行工業(特別是一些環境污染嚴重的工業)區位的選擇時,應充分考慮工業對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注意不同工廠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各不相同)
1. 從主導風向上看,嚴重污染大氣的工廠應該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選擇廠址,或者在主導風向的垂直兩側選擇廠址;在季風區,工廠應該布置在當地最小風頻的風
補充:
向的上風向。
2. 從水源上看,有廢水排放的工廠應該布局在遠離水源地或遠離河流上游地區,而自來水廠宜於布局在居民區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區。
3. 從距居民區的遠近上看,佔地面積不大而沒有污染的工業,宜於布局在城區;用地規模較大、污染較輕的工業可布局在城市邊緣或近郊地區;嚴重污染而一時難以治理的大型企業,宜於布局在遠離市區的遠郊和郊外。
4. 從生態環境的保護上看,工業布局應該遠離生態脆弱帶和自然保護區。
自然因素,地形,水源,資源,等方面。
社會因素,經濟,市場,交通,科技等方面
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
環境因素:環境客觀上對工業的區位有影響,主要是有污染的工業,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對工業具體布局有客觀要求。
有自然因素,多從地形,氣候,水源,資源,環境等方面。
社會因素,多從經濟,技術,市場,交通,科技,政策等方面。
⑹ 工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響工業分布的區位因素有哪些它們工業的影響有什麼變化
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包括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技術因素、生態環境因素等。
不同的工業部門、工業發展的不同時期,這些區位因素是不一樣的,同一因素也會發生變化。
主要因素:原料、動力(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土地、水源、政府。
原料地對工廠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加強,如寶鋼。
交通運輸仍對工業布局很大吸引力,但在發達國家運輸已相當完善,交通運輸已不再成為主要因素,如日本沿海,我國沿江沿海。信息網路的通達性越來越突出。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能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加。
⑺ 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有很多,如:原料、動力、勞動力、市場...
【答案】
【小題1】B
【小題2】D
【小題3】B
【答案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工業區位因素。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動力、水源、交通運輸、勞動力、市場和政府政策等。在武漢建立「中國·光谷」,其布局依據主要是為了靠近科技發達地區。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
【小題2】鞍山、包頭為重工業基地,男性職工數多,建立紡織廠主要為女性職工,可以平衡男女比例。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
【小題3】本題考查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的發展變化。增強因素:交通運輸、市場、勞動力的素質、技術因素、環境等;減弱因素:原料,勞動力的數量。寶鋼和鞍鋼區位選擇的不同,說明了原料對企業的區位影響越來越弱。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
⑻ 工業區位因素
影響工業區位選址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
(2)經濟因素;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農業基礎、技術。
(3)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
、
1.資源密集型
主要分布於經濟水平較低的地區,受資源分布的影響和制約。其發展特點為:需進行一定開發,要有長遠的發展計劃。投入要素為原料。(例:採掘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2.勞動密集型
主要分布於經濟發展水平低,勞動力豐富的地區。發展特點為:產品處於成熟期和衰退期,需開發優質新產品,並降低生產成本;投入要素為勞動力。(例:紡織、普通服裝製造、家用電器裝配工業)
3.資金密集型
分布於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資金雄厚,對原料依賴性強;發展特點:產品多處於成熟期,應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投入要素為資金(例:鋼鐵、化工)
4.技術密集型
多分布於高科技和高等教育發達的地區;特點為產品多處於增長期和開發期,更新速度快,技術成本高:投入要素為技術(例:微電子、核工業、航天工業、激光工業)
⑼ 影響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有哪些
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動力)、交通運輸、勞動力、市場、政策等。
⑽ 高一地理影響工業區位選擇變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在選擇工業區位時,主要從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及環境因素等幾個方面考慮:
(1)從經濟因素看,主要從土地成本(城市中心、邊緣、遠郊地區的地價差異很大)、原材料、運輸、消費市場、勞動力價格等因素分析。
電子、紡織、食品、出版印刷等無污染、高利潤的企業一般位於市區;鋼鐵、石化、火電廠等需要大面積地勢平坦的土地,並且要減少對城市的環境污染,一般選擇在郊外;鋼鐵、製糖等製成品重量大為減少,原料及運輸成本比重高的企業應以原材料產地為首要區位因素;有色金屬冶煉等消耗大量能源,應接近廉價的電力供應可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對於電子裝配、服裝、紡織等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的企業,應接近廉價勞動力;對於高科技產業來講,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是區位選擇的關鍵;啤酒飲料、傢具製造一般宜接近消費市場;許多交通樞紐城市往往是工業區位選擇的首選。
(2)從環境因素看,需要考慮風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氣污染嚴重的工廠,布局時要考慮風向,應選擇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與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或在居民區最小風頻的上風地帶;水污染嚴重的工廠則要考慮污水排放口遠離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體廢棄物污染嚴重的工業則要遠離農田和居民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