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溫縣工業技術研究中心有多少個

溫縣工業技術研究中心有多少個

發布時間:2022-05-17 20:11:56

1. 洛陽有哪些研究所

有洛陽精益智造應用技術研究所、洛陽拖拉機研究所、河南省洛陽林業科學研究所、洛陽電光設備研究所、洛陽軸承研究所等。

1、洛陽精益智造應用技術研究所

2019年3月19日,洛陽精益智造應用技術研究所在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洛陽先進製造產業研發基地成立。

精益智造應用技術研究所將以精益智造工廠咨詢規劃、解決方案設計、系統集成等為主要研究方向,面向製造企業提供精益智造與工業工程成果轉化應用,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洛陽精益智造應用技術研究所是依託高級工程師、精益智造專家梅清晨團隊組建的。

2、洛陽拖拉機研究所

洛陽拖拉機研究所,其前身為國家機械工業部洛陽拖拉機研究所,1994年並入中國一拖集團公司。

1995年和一拖集團公司拖拉機、汽車研究所合並,組建為企業技術中心,1999年注冊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公司制科技企業,2003年完成內部結構調整。

3、河南省洛陽林業科學研究所

河南省洛陽林業科學研究所於1 970年成立,位於啟明 南路21號 ,現有職工200餘名為洛陽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是豫西地區唯一的林業科研機構。

4、洛陽電光設備研究所

洛陽電光設備研究所位於馳名中外的十三朝古都河南省洛陽市,是集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光電技術和精密機械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科技研究所。

5、洛陽軸承研究所

洛陽軸承研究所創建於1958年,是中國軸承行業唯一部屬國家一類大型科研所、軸承行業技術研究、開發、咨詢和服務中心。

1999年,根據國家關於科研機構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洛陽軸承研究所進入中央企業工委管理的中國機械裝備(集團)公司,由事業單位轉制為科技型企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洛陽軸承研究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洛陽電光設備研究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河南省洛陽林業科學研究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洛陽拖拉機研究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洛陽精益智造應用技術研究所

2. 洛陽的來歷

洛陽位於河南西部,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陽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夏太康遷都斟 ,商湯定都西毫;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相襲,共十三個王朝。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 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
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唐大運河上,舳艫相接,帆影聯翩,從洛陽東達於海,西至關隴,南下蘇杭,北朔幽燕;以洛陽為東端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 洛陽是文化的讀本。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
從此,周公「制禮作樂」,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班固在這里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司馬光在這里完成了歷史巨著《資治通鑒》,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曾雲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然地理】
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東經111.8』至112.59』,北緯33.35' 至35.05'之間。亞歐大陸橋東段,橫跨黃河中游兩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洛陽地理條件優越。它位於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4.2`C降雨量546毫米。東鄰鄭州,西接三門峽, 北跨黃河與焦作接壤,南與平頂山、南陽相連。東西長約179公里, 南北寬約168公里。 洛陽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錯綜復雜,其中山區45.51%,丘陵40.73%,平原佔13.8%,周圍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境內河渠密布,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廛河等10餘條河流蜿蜒其間,有「四面環山六水並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之稱。由於洛陽地處中原,山川縱橫,西依秦嶺,出函谷是關中秦川;東臨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有宛葉之饒,「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歷史沿革】
以洛陽城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歷史上被稱為「河南」,與「河東」、「河內」相對應,是華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動中心。自從有歷史記載以來,洛陽城一直是這一地區的政治中心。
西周時期,周成王時周公營雒邑,此為成周城所在,是西周王朝的東都,直屬於周天子。東周時期,雒邑為首都,其餘大體和西周時期相同。 戰國時期,雒邑改稱雒陽。 秦置三川郡,郡治雒陽,轄今三門峽市(除靈寶外)、洛陽市(欒川西部除外)、鞏義市、滎陽市、鄭州市區、中牟縣、原陽縣。
西漢時期,此地區東部為東都洛陽為中心的河南郡,西部屬弘農郡。從這一時期開始,「河南」正式成為行政區劃中的一個地理名詞,直到清朝。在這兩千多年的歷史里,「河南郡」、「河南尹」或者「河南府」一直特指此以洛陽為中心的地區。此時的河南郡,轄今偃師市、孟津縣、鞏義市、滎陽市、鄭州市區、中牟縣、新鄭縣、新密市、原陽縣、汝陽縣、伊川縣、汝州市。西部屬弘農郡的有天的三門峽市全部、宜陽縣、新安縣、洛寧縣、嵩縣、欒川縣已經現在南陽市和陝西省的部分地區。 東漢時期,河洛地區的建制與西漢時期基本相同,只是河南郡改為河南尹,轄區不變。
三國時期,屬曹魏。雒陽改稱洛陽行政建制基本上沿襲東漢。河南尹有所擴大,此時的河南尹包括今天的偃師市、孟津縣、鞏義市、滎陽市、鄭州市區、中牟縣、新鄭縣、新密市、原陽縣、汝陽縣、伊川縣、汝州市、登封市、禹州市、嵩縣。跟兩漢時期相比,多了登封、禹州、嵩縣。 西晉時期,大體仍然沿襲兩漢舊制。不同之處在於,河南尹又改回河南郡,同時東部析置滎陽郡,包含今天的滎陽市、鄭州市區、中牟縣、新鄭市、新密市、原陽縣。同時河南尹向西有所擴展,包含了新安縣和宜陽縣東部。此時,河南郡包含的地區有偃師、孟津、鞏義、登封、汝州、伊川、汝陽、禹州、嵩縣、新安。
東晉十六國時期,天下大亂,行政區劃已不可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河洛地區仍為以洛陽為中心的河南郡。附近的其他各郡基本沒有變化。 北魏統一北方後,遷都洛陽,又改河南郡為河南尹。另置澠池郡,其他各郡無變化。但新設了很多縣。 隋朝統一天下,復改河南尹為河南郡,以東都洛陽為中心。轄今偃師、孟津、鞏義、登封、伊川、嵩縣、宜陽、新安、澠池、陝縣等地。汝州、汝陽該屬襄城郡,郡治從襄城遷到汝州。 唐朝區劃變化很大。河南郡改為都畿道河南府,仍以洛陽為中心。轄區比隋朝的河南郡有所擴大,加入了今禹州市、新密市、洛寧縣、濟源市、溫縣、孟州市。
五代十國又是天下大亂,增設陝州、孟州(很可能是唐朝中後期設置的),所以河南府的轄區很可能又回到隋朝河南郡的范圍。 北宋時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陽為中心,轄今日鞏義、登封、澠池、偃師、孟津、伊川、新安、宜陽、洛寧、嵩縣 南宋時期金國河南府轄區有所縮小,轄今日鞏義、登封、澠池、偃師、孟津、新安、宜陽大部、伊川小部分地區 元朝設河南江北行省,從此以後,「河南」所指代的范圍不再限於河洛地區。不過以洛陽為中心的河南府一直存在到清朝末年,只是作為河南江北行省或者河南省的次級行政區。此時的河南府路向西擴展,收納了靈寶、陝縣、洛寧。其他方向不變。 明朝河南府進一步擴大,又增加了盧氏、欒川、嵩縣、伊川大部 清朝從河南府析置陝州,包括今天的陝縣、靈寶、盧氏,以及欒川一部分地區。
1912年,民國建立,廢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置駐洛陽,轄洛陽、偃師等19縣。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遷於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1932,日軍進攻上海,國民黨政府定洛陽為行都,並一度遷洛辦公。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為河南省會。1948年,洛陽解放,析洛陽縣城區置市。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1949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1955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並入洛陽市,其餘部分劃入偃師、孟津等縣。1956年,建成洛陽市老城區、西工區和郊區,次年成立瀍河區。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區。1983年新安、孟津、偃師改隸洛陽市,洛陽所轄登封市劃歸鄭州市管轄。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洛寧、宜陽、嵩縣、欒川、汝陽、伊川改屬洛陽市。1993年,偃師縣改為偃師市。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洛陽郊區更名為洛龍區。 洛陽附近的各縣中,跟洛陽歷史聯系最密切的是偃師、孟津、鞏義、登封。其中偃師、孟津從周朝以來三千年如一日,從未改變。其次是鞏義,從周朝一直到新中國,也有三千多年。再次是登封,從三國時期到新中國,有1700多年。而其他的各縣(市)如新安、宜陽、伊川、澠池、汝州等則與洛陽時分時合,而欒川、盧氏、陝縣、禹州等隸屬洛陽的時間就更短了。另外,自從西晉置滎陽郡後,今天鄭州市大部地區就跟洛陽地區分道揚鑣。

【行政區劃】
洛陽現轄偃師市、孟津、新安、洛寧、宜陽、伊川、嵩縣、欒川、汝陽等一市八縣和澗西、西工、老城、廛河、洛龍區、吉利、高新七個城市區,總面積15208平方公里, 市區面積544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洛陽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46個民族成份,其中漢族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的98.8%, 其他少數民族約佔全市總人口的1.2%,其中超過1000 人的民族有回族、滿族和蒙古族。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近6萬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0%以上。

2007年末洛陽總人口650.45萬人。

【工業科技】
大中型骨幹工業企業集中,是洛陽的一大特色。現有5000多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擁有機械電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輕紡、食品等6大支柱產業和東方紅拖拉機、洛陽浮法玻璃、大陽摩托、HJD04程式控制交換機、白馬棉紗、牡丹銅材等一大批國際國內名牌產品。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省級14個。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投資100億元,正在全力實施16戶企業、48個項目的「1648」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工程,加快發展石油化纖、煤電鋁一體化、電子信息3大新興優勢產業。「十五」末全市工業銷售收入可達1000億元左右。洛陽科技實力雄厚,拖研所、軸研所、耐研所、014中心、石化工程公司等14個部屬科研所每年都推出眾多的高科技成果。現有「兩院」院士5名,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20%。九五」期間全市科技成果1280項,其中國家級43項,「省部級483項,技術交易額年均3億元以上。有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省級軟體園各1個,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企業美國卡博陶粒公司等487家國內外著名企業已入駐創業。全市被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46個,高新技術產品295種。

【城市建設】
近年來,洛陽市以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為龍頭,相繼實施了以「建設7路5橋1園、整治3個景點、搞好3項公益設施」為主要內容的「75133」工程,以綠、亮、凈、美、暢為主要內容的「五大形象工程」和以景區建設治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為主要內容的「創建文明景區、文明城市」工程,,大規模改造了城市進出口道路和市區路網,興建了東西長達14公里、綠地147萬平方米、水面148萬平方米的洛河風景游覽區,新建了城市供水、污水處理、管道煤氣、集中供熱等公共設施,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形象品位明顯提升。「十五」時期,全市按照「以洛河為軸線、南北對應發展」的城市布局,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掀起了以新區開發和現有城區改造為重點的新一輪城市建設高潮。老市區各項建設順利推進。以「兩創」為重點,現有城區改造先後投資174億元,實施了6批共194個項目。王城大道縱貫市區南北,城市出入口交通便捷通暢;周山森林公園、龍門山森林公園、小浪底森林公園、上清宮森林公園等四大森林公園作為「天然氧吧」在日夜不停地為城市供氧;16公里長的洛浦公園宛如一條五彩飄逸的絲帶在河洛大地上飄揚;經過治理的洛河、伊河、澗河、中州渠變得水清、路暢、岸綠、燈明。洛陽城市建成面積已達105平方公里,市區道路總長近300公里。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庭院綠化、道路綠化、廣場景點綠化等綠化工程成效顯著,建成了牡丹廣場、洛浦公園。青年宮廣場、中亞廣場等一批公共綠地,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7%,人均公共綠地7平方米,已通過國家園林城市驗收。城市綜合管理不斷加強市容市貌整潔暢亮。目前,洛陽正以突出名城特色、實現洛河南北對應發展為目標,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礎設施,加強歷史文化名城風貌保護,不斷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和文化品位,努力實現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融合統一。
新區開發取得階段性成果。截止2005年底,新區已累計完成投資180億元。市政道路累計開工48條、75公里,竣工35條、47公里,並配套建設了水、電、熱、氣、通訊等設施。新區園林綠化面積達210萬平方米。房建工程累計開工605棟487萬平方米,竣工323棟234萬平方米。 市四大班子遷入新區辦公,體育館、游泳館建成投用,洛龍區行政中心、勤政苑小區、高層次人才小區等項目建成投用。

【物產資源】
洛陽物產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已探明有鉬、鋁、金、銀、鎢、煤、鐵、鋅、水晶、鉛等甲類礦產資源26種,這些礦藏儲量大,品位高,易於開采利用。其中鉬礦儲量居全國首位,為世界三大鉬礦之一,主要集中分布在欒川縣。洛陽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屬、2308種及198個變種、6個變型。洛陽市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全市有陸棲脊椎動物342種,其中有珍稀動物190餘種,天然葯物理學480餘種。水資源也很豐富,境內有黃河、洛河、伊河、廛河、澗河等河流和陸渾、故縣兩座大型水庫。

【綜合實力】
2007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595.5億元,增長1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增長3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41.6億元,增長34.6%,其中工業投資457.3億元,增長5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7.9億元,增長18.5%,增幅創2000年以來新高;外貿出口突破10億美元,增長30.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093.6億元,實現利稅287.7億元、利潤181.3億元,增幅居全省第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雙雙保持兩位數增長,實際增速分別達到10%和12.3%。
【農村經濟】
洛陽農業結構調整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區域化、規模化發展,優質專用糧食、林果、中葯材、煙葉、花卉苗木等六大支柱產業格局初步形成。畜牧業發展步伐加快,奶業生產取得突破性進展。洛陽境內生物資源十分豐富,農業經濟作物種類繁多。有珍貴的領椿木、鐵杉、連香、銀杏、山白芍等樹種;有天然化工原料植物漆樹、油桐等;有經濟植物核桃、山楂、板栗、蘋果、柿子等。還是重要的葯材產地,種類多達1480餘種。洛陽是河南小麥重要產區,偃師的小麥栽培技術馳名全國,畝產高達千斤以上。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煙葉、油料等。土特產品遠近聞名,主要有偃師的泡桐,孟津的梨和黃河鯉魚,新安的柿子和櫻桃,洛寧綠竹和獼猴桃等等。孟津的奶山羊和伊川的大尾牛享譽海內,分別被國家確定為山羊和大尾牛生產基地縣。

【洛陽市花】
「天下名園重洛陽」,「洛陽牡丹甲天下」,名園代出,別饒幽趣,國色天香,艷冠群芳。西周至北宋,洛陽園囿,數以百計,或鳳閣龍樓,上連霄漢;或剔透玲瓏,奼紫嫣紅。歷代文人騷客,潑墨古剎,揮毫岩壁,為古城增添詩情畫意。 牡丹是我國傳統名花,花蕾碩大,色澤艷麗,國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代表著中華民族泱泱大國之風范。「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相傳,唐武則天寒冬設宴賞花,令百花綻放,唯牡丹不從,貶之洛陽。豈知遷洛後竟吐蕊怒放。武後聞知,命火燒牡丹。牡丹枝幹燒焦,次年卻依舊葉榮華發,且花更大,色更艷。洛陽牡丹遂馳名天下做花魁,洛陽人培育牡丹、觀賞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和白居易所贊:「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周恩來總理曾經說牡丹應當是國花。

3. 河南省省級產業集聚區有多少分別是哪些許昌市有哪些省級產業集聚區我在哪裡可以查到這些內容

首批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共180個(其中許昌有8個),名單如下:

1、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鄭州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3、鄭州航空港區
4、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園區
5、鄭州市白沙產業集聚區
6、鄭州市官渡產業集聚區
7、鄭州市金岱工業園區
8、鄭州上街裝備產業集聚區
9、鄭州馬寨產業集聚區
10、鞏義市產業集聚區
11、鞏義市豫聯產業集聚區
12、新鄭新港工業園區
13、新密市產業集聚區
14、登封市產業集聚區
15、滎陽市產業集聚區
16、開封汴西產業集聚區
17、開封黃龍產業集聚區
l8、開封邊村產業集聚區
19、尉氏縣產業集聚區
20、杞縣產業集聚區
21、開封市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
22、通許縣產業集聚區
23、蘭考縣產業集聚區
24、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洛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5、洛陽工業產業集聚區(含洛陽工業園區)
26、洛陽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洛陽經濟開發區)
27、洛陽市伊洛產業集聚區
28、洛陽市洛龍科技園區
29、洛陽市洛新產業集聚區
30、洛陽市石化產業集聚區
31、洛陽市先進製造業集聚區
32、洛寧縣產業集聚區
33、宜陽縣產業集聚區
34、新安縣產業集聚區
35、欒川縣產業集聚區
36、孟津縣產業集聚區
37、汝陽縣產業集聚區
38、嵩縣產業集聚區
39、伊川縣產業集聚區
40、偃師市產業集聚區
41、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42、平頂山平新產業集聚區
43、平頂山化工產業集聚區
44、平頂山市石龍產業集聚區
45、郟縣產業集聚區
46、汝州市產業集聚區
47、葉縣產業集聚區
48、寶豐縣產業集聚區
49、舞鋼市產業集聚區
50、魯山縣產業集聚區
51、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安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52、安陽市產業集聚區
53、安陽市紡織產業集聚區
54、安陽市新東產業集聚區
55、安陽縣產業集聚區
56、滑縣產業集聚區
57、林州市產業集聚區
58、湯陰縣產業集聚區
59、內黃縣產業集聚區
60、鶴壁市鶴淇產業集聚區
61、鶴壁市寶山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
62、鶴壁市金山產業集聚區
63、浚縣產業集聚區
64、新鄉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新鄉高新技術開發區)
65、新鄉工業產業集聚區(合新鄉工業園區)
66、新鄉經濟技術集聚區(含新鄉經濟開發區)
67、新鄉化學與物理電源產業園區
68、新鄉市新東產業集聚區
69、新鄉市橋北新區
70、長垣縣產業集聚區(含長垣起重工業園區)
71、原陽縣產業集聚區
72、獲嘉縣產業集聚區
73、封丘縣產業集聚區
74、衛輝市產業集聚區
75、延津縣產業集聚區
76、輝縣市產業集聚區
77、焦作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焦作經濟開發區)
78、焦作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
79、焦作工業產業集聚區
80、武陟縣產業集聚區
81、溫縣產業集聚區
82、孟州市產業集聚區
83、沁陽市沁北產業集聚區
84、修武縣產業集聚區
85、博愛縣產業集聚區
86、濮陽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濮陽經濟開發區)
87、濮陽市產業集聚區(含濮陽工業園區)
88、濮陽市濮東產業集聚區
89、南樂縣產業集聚區
90、清豐縣產業集聚區
91、台前縣產業集聚區
92、濮陽縣產業集聚區
93、范縣產業集聚區
94、許昌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許昌經濟開發區)
95、河南省(魏都)民營科技園
96、許昌尚集產業集聚區
97、中原電氣谷核心區
98、長葛市城南產業集聚區
99、鄢陵縣產業集聚區
100、襄城縣產業集聚區
101、禹州市產業集聚區
102、漯河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漯河經濟開發區)
103、漯河市沙澧產業集聚區
104、漯河市東城產業集聚區
105、漯河淞江產業集聚區
106、舞陽縣產業集聚區
107、臨穎縣產業集聚區
108、三門峽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三門峽經濟開發區)
109、三門峽產業集聚區
110、義馬市煤化工產業集聚區
111、盧氏縣產業集聚區
112、澠池縣產業集聚區
113、靈寶市產業集聚區
114、陝縣產業集聚區
115、商丘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商丘經濟開發區)
116、豫東綜合物流集聚區
117、商丘市梁園產業集聚區
118、商丘市睢陽產業集聚區
119、永城市產業集聚區
120、民權縣產業集聚區
121、夏邑縣產業集聚區
122、虞城縣產業集聚區
123、柘城縣產業集聚區
124、寧陵縣產業集聚區
125、睢縣產業集聚區
126、周口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周口經濟開發區)
127、周口市川匯產業集聚區
128、項城市產業集聚區
129、淮陽縣產業集聚區
130、扶溝縣產業集聚區
131、鹿邑縣產業集聚區
132、鄲城縣產業集聚區
133、西華縣產業集聚區
134、沈丘縣產業集聚區
135、太康縣產業集聚區
136、商水縣產業集聚區
137、駐馬店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駐馬店經濟開發區)
138、駐馬店裝備產業集聚區
139、駐馬店市產業集聚區
140、遂平縣產業集聚區
141、新蔡縣產業集聚區
142、正陽縣產業集聚區
143、汝南縣產業集聚區
144、西平縣產業集聚區
145、泌陽縣產業集聚區
146、平輿縣產業集聚區
147、確山縣產業集聚區
148. 上蔡縣產業集聚區
149、南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南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150、南陽市新能源產業集聚區
151、南陽光電產業集聚區
152、鄧州市產業集聚區
153、新野縣產業集聚區
154、浙川縣產業集聚區
155、內鄉縣產業集聚區
156、唐河縣產業集聚區
157、桐柏縣產業集聚區
158、鎮平縣產業集聚區
159、西峽縣產業集聚區
160、社旗縣產業集聚區
161、南召縣產業集聚區
162、方城縣產業集聚區
163、信陽市產業集聚區
164、潢川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潢川經濟開發區)
165、信陽市平橋產業集聚區
166、信陽市上天梯產業集聚區
167、信陽金牛物流產業集聚區
168、信陽明港產業集聚區
169、固始縣史河灣產業集聚區
170、固始縣產業集聚區
171、光山縣官渡河產業集聚區
172、新縣產業集聚區
173、羅山縣產業集聚區
174、淮濱縣產業集聚區
175、商城縣產業集聚區
176、潢川縣產業集聚區
177、息縣產業集聚區
178、濟源市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
179、濟源市玉川產業集聚區
180、濟源市虎嶺產業集聚區

4. 工信部電子的研究所一共有幾個是一所,四所和五所嗎都怎麼樣

工信部電子的研究所一共有三個,分別是四所,一所,五所。

四所是標准化研究院,還不錯,一所因為是情報所,所以待遇一般,橫向收入少,市場化慢。

五所比較好,起步早,南方天下一大半。三所賽迪現在和軟促中心合並了,待遇從市場化走向體制內。

目前只有這三個,其他的都歸入電子集團了。


5. 博愛檯球桌

全部配置全包括,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焦作市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博愛縣位於太行山南麓,焦作市西北部,北與晉城市澤州縣毗鄰。東與焦作市區、武陟縣、修武縣接壤,西隔丹河與沁陽市相連,南與溫縣隔沁河相望。
博愛縣轄清化鎮、許良鎮、月山鎮、柏山鎮、磨頭鎮和孝敬鎮;金城鄉、寨豁鄉6鎮2鄉,總面積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30萬畝,人口38.5萬人。

博愛縣
1927年從沁陽析出,取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中之博愛,設置博愛縣。[2]
夏朝隸屬覃懷地,商代屬畿內,周武王時屬野王邑,戰國時先後隸屬鄭、晉、魏、韓國,秦屬野王縣,西漢初屬殷國,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屬野王縣,東漢屬河內郡,三國時屬魏冀州河內郡,兩晉屬司州河南郡,隋朝屬河內縣,唐武德三年(620年)設太行縣(縣治清化鎮),武德四年廢太行縣並入河內縣,宋、元、明、清屬河內縣,民國2年(1913年)河內縣更名沁陽縣。
民國16年(1927年)8月馮玉祥主豫時,根據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將沁陽縣東北部丹河以東四鄉一十五圖和崇下鄉四圖的部分村莊劃出,增設博愛縣,縣治清化鎮,直屬河南省轄。
1938年至1945年日軍侵佔博愛時改為清化縣,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屬平原省新鄉地區轄。
1952年平原省撤銷,屬河南省新鄉地區轄。
1954年歸焦作市轄。
1960年10月並入焦作市,取消縣建置,設城關、陽廟、金城、界溝、紅旗人民公社。
1961年9月恢復博愛縣建置,仍舊歸河南省新鄉地區轄,"文革"期間一度有紅衛縣之稱。
1983年9月1日後歸焦作市轄。[3]
2005年,博愛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界溝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孝敬鎮管轄,孝敬鎮人民政府駐東界溝村;撤銷張茹集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金城鄉管轄,金城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高廟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清化鎮管轄,清化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截止到2012年8月18日,經河南省政府批准,將博愛縣陽廟鎮劃歸焦作市山陽區管轄;10月28日,經河南省政府批准,將博愛縣蘇家作鄉整建制劃歸焦作市山陽區管轄。[4]
2地理環境

博愛
博愛(17張)
博愛縣自然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氣候適中,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系太行山余脈,山地、丘陵面積165.7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4%,最高海拔950米;南部為沖積洪積平原,面積321.9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6%。境內有沁河、丹河、小丹河、大沙河、勒馬河、蔣溝河、泉組河、幸福河等主要河流8條,地表逕流總量0.73億立方米。
博愛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熱量充裕,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縣內林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2.4%,境內1.8萬畝竹林,為華北地區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竹林。[2]
3行政區劃

博愛縣轄6個鎮、2個鄉:清化鎮、柏山鎮、月山鎮、許良鎮、磨頭鎮、孝敬鎮、寨豁鄉、金城鄉。縣人民政府駐清化鎮中山路。[5]
4經濟發展

數據統計

截止到2012年,博愛縣生產總值完成187.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5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4億元。
截止到2012年,博愛縣生產總值184.8億元,增長1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6.2億元,增長21.3%;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117億元,增長1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6億元,增長15.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6億元,增長1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56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9574元,增長13.5%。[2]
三次產業比達到9.6∶73.1∶17.3,工業經濟比重較2006年提高7.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6.8億元,是2006年的2.6倍。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7286元、8433元,分別是2006年的2.1倍、1.8倍。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2.8億元,是2006年的1.9倍。縣財政五年民生支出25.6億元,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54.6%。[6]
第一產業

胡錦濤視察博愛縣
胡錦濤視察博愛縣(4張)
博愛縣連續8年高產豐收,截止到2012年糧食總產達23.3萬噸,五年流轉土地3萬畝,新建大拱棚8000座,新增蔬菜標准化種植面積5萬畝,榮獲全國蔬菜標准化生產示範縣。新建、改建49個標准化養殖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48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8家,被列為焦作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工作試點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5家,完成16個農產品商標注冊、9個綠色食品認證。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田間工程等79項重點工程,新增節水灌溉面積8.7萬畝,解決了19.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小麥基本實現機械化收割,玉米機收率達到85%以上。平原植樹260萬株,山區造林15萬畝,在全市率先成為省級林業生態縣。[7]
第二產業

博愛縣至截止到2012年連續五年累計實施477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2億元。好友公司500萬套載重子午胎、制動器工業園、裕華公司18萬噸太陽能電池封裝玻璃等一批重點項目先後建成投產或開工建設。龍源電廠、南水北調等重大項目順利實施。
博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截止到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405.2億元、利潤41.6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2.8倍、2.6倍。博愛縣高起點規劃了11.07平方公里的產業集聚區。建成主幹道路39公里,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基本到位,建成區面積達6.31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02家。培育了汽車零部件、生物化工、服裝紡織、食品加工四大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占工業總量的74%以上。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博愛縣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19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獲得科技成果獎12項,申報國家專利419件。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3.5%,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12.1%和20%。[6]
第三產業

博愛縣不斷完善景區軟硬體設施,青天河景區成功國家「5A」級旅遊景區,旅遊綜合收入持續增長。中山大飯店、新宏大百貨等三產項目相繼投用;建成212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銷售家電、汽車、摩托車等下鄉補貼產品12.2萬台。高標准編制物流業發展規劃,煤炭物流園區開工建設。成功河南省優秀金融生態縣。組建了建投公司、聚晟投資公司等投融資平台。資本運作實現重大突破,新開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伊賽公司、博洋公司在天交所掛牌交易,裕華公司通過證監會上市審核。[6]
5資源

礦產

博愛縣總面積三分之一的北部山區,擁有儲量豐富的粘土、鋁礬土、鐵礦、石灰石、硫鐵礦等二十餘種礦產資源。與煤炭大省山西毗鄰而居,是豫北地區重要的煤炭集散地。擁有蓄水量達2070萬立方米的青天河水庫,水資源供應充足。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兩個國家級重點工程均途經博愛。西氣東輸萬里管道第一個分輸站設在磨頭鎮。[2][8-9]
水資源

博愛縣屬黃河、海河兩大流域,主要有丹河與沁河兩大過境河流以及大沙河、幸福河、勒馬河、運糧河、南橫河、北橫河、南蔣溝、北蔣溝九大內澇河道。
沁河是流經博愛縣的最大河流,屬於黃河水系,由於受上游引水影響,來水量逐年減少,水源得不到保障。丹河屬於黃河二級支流,在博愛縣匯入沁河,水源主要來源於青天河水庫的三姑泉,水質較好,適合人畜飲用。丹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09億立方米。為了保障丹河的水源供給,1972年在月太鐵路橋上游1公里處修建了青天河水庫,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513平方公里,總庫容207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726萬立方米。
博愛縣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量為2.909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為1.6165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資源量多年平均為1.2938億立方米,重復量為2.8645億立方米。博愛縣地表水可利用量為0.7751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39億立方米,總計水資源可利用量為2.1651億立方米。據分析計算,博愛縣工農業及生活用水平均年需2.2738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生產佔60%,中旱年需2.6518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生產佔70%。[10]
6交通

博愛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干線四通八達,是晉煤外運的回喉要道和主要集散地。鄭太、焦枝、侯月三條鐵路在縣城北部交匯,月山車站是華北地區大型鐵路編組站之一,是以晉煤外運為主的億噸貨物通道。三條高速公路橫貫全境,焦晉高速途經北部,長濟、焦溫高速在城南互通。鄭常、新濟、焦溫、焦克等4條省道縱橫交錯,交通區位優勢明顯。[2]
7社會

博愛縣基本實現全民醫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1%以內,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至截止到2012年連續五年累計新增就業崗位4.3萬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萬人。妥善解決5600餘名原國有、集體企業職工社保遺留問題。
醫療衛生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4張)
博愛縣新建、改建12所敬老院,五保集中供養率達67%。改造12所鄉鎮衛生院,建成393所標准化村衛生室。實施城鎮居民醫保和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為2205名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博愛縣有醫療衛生單位18個,其中縣直醫療單位6個,為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合管中心、縣疾病控制中心、縣衛生監督所,鄉鎮衛生院12個。村衛生所523所。服務面積100%。有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08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129人,大專學歷481人,中專學歷698人;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58人,中級職稱205人,初級職稱1042人。現有執業醫師686人,執業護士418人。博愛縣各醫療機構核定床位808張,實際床位數1093張。現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187台(件),50萬元以上醫療設備5台,CT、三維彩超、核磁共振等百萬以上大型醫療設備8台。[11]
城市建設

博愛縣強力實施焦博一體化戰略,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縣城建成區面積達13.5平方公里。完成縣城總體規劃和一批專項規劃編制。打通了群眾期盼已久的鄈城路、團結路、濱河路,拓寬改造了迎賓大道、玉祥路等5條道路,市人民路博愛段即將完工,搭建起「六縱六橫」城區路網。新建住宅小區22個。建成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廠。建成體育廣場、中山廣場和12個街頭游園,新增綠地153萬平方米。完成上秦河、下秦河引水補源工程,啟動博愛公園、幸福湖公園、幸福河改造工程。新建、改造干線公路和農村道路467公里,在全省率先實現鄉鄉通二級路、村村通硬化路。13個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成效明顯,新建50棟安置樓,開工2個新型農村社區。[6]
教育

胡錦濤看望清化鎮高廟中學師生
胡錦濤看望清化鎮高廟中學師生(3張)
博愛縣有各級各類學校共112所,包括70所小學,34所普通初中,4所普通高中,2所職業中專,1所特殊教育學校和1所教師進修校。其中民辦學校11所。另有各類幼兒園60多所。共有在校生7萬余名,教職工3600餘名。至截止到2012年連續五年教育投入8.1億元,新建一中等34個重點項目,完成全縣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成功省職業教育強縣。[7][11]
文化

博愛縣舉辦了包括戲劇歌舞、街頭民間藝術匯演和赴市匯演。來自博愛縣各鄉鎮和部分縣直單位的80餘支代表隊上演了各具特色的文藝節目。其中,舞台戲劇歌舞匯演安排在南廣場舞台,共演出8天,節目18台。民間藝術匯演安排在鄈城路,共演出4天,參加演出的民間藝術團隊60餘個,節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在赴市匯演中,博愛縣共組織好友輪胎公司、安江陵公司、八極文武學校等8個演出隊參與,演職人員達500餘人,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參賽的8個節目全部獲獎,其中特等獎1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2個、優秀獎2個。文化局獲優秀組織獎。文化館獲組織獎。
博愛縣許良鎮、陽廟鎮、磨頭鎮、柏山鎮、孝敬鎮、金城鄉、寨豁鄉等7個鄉鎮被列入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單位,這七個鄉鎮的綜合文化站基礎設施按標准要求建成。已建成1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62個農家書屋、227個農村健身場所。[11]
8旅遊

青天河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博愛縣境內,繫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太行山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河南省最具魅力的十佳風景名勝區、河南省十大旅遊熱點景區,景區面積106平方公里,由大壩、大泉湖、三姑泉、西峽、佛耳峽、靳家嶺、月山寺等七大游覽區、308個景點組成。[12]
大壩游覽區位於天井關古戰場至青天河水庫大壩之間,既是古時兵家對壘的古戰場,又是現代縱情藍天碧水的天然娛場。
丹河長虹:通往豫晉鐵路的丹河鐵路獨拱橋。它建於1959年,高80餘米,跨度130米,當時為「亞洲第一獨拱鐵路橋」。
古樹迎客:相傳此槐樹植於東漢,距今1900餘年歷史。樹高13米,樹圍3.2米,樹冠100平方米。
天井關古戰場:天井關古為豫晉要塞,是通往山西的關隘,史稱「太行八徑之一」,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歷史上著名的古戰場,戰國以來,在這里發生的大小戰役達十四次。
銀龍放歌:青天河水庫大壩始建於1966年,竣工於1983年,它是英雄的博愛人民肩扛擔挑、一石一框歷經17年工人建造而成。
三教聖殿建於宋代,殿內供奉有佛、道、儒三教祖師的塑像,象這樣把三個教派的祖師同時請到一起供奉的殿宇,在全國是比較罕見的。
高空滑索:一線連豫晉,瞬間行兩省。[2]
9特產小吃

鹵豬頭肉各地都有豬頭肉,但是博愛縣的豬頭肉集合了眾家特點,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色澤紅潤,香糯濃醇,咸甜適度,肥而不膩。剛出鍋的豬頭肉用當地的芝麻燒餅滿滿的夾起一個,咬一口,滿嘴流油,解饞飽肚。
牛肉丸用牛肉和紅薯澱粉及各種香料精製,干吃酥脆,用老湯煮食,連湯帶丸子舀起一碗,撒上香菜沫和蒜苗段,香氣撲鼻,令人垂涎。
燒雞博愛縣的燒雞,雞皮金黃,肉質白嫩,嫩而不柴,趁熱提起燒雞,稍稍抖動就可以使骨肉分離。
博愛生薑具有塊大、絲細、味道鮮、香辣可口、產量高、百煮不爛、抗逆力強、含水少、易加工、耐儲存等優點,用它加工成的"懷姜炸醬"、"姜辣醬"香辣可口,是不可多得的餐桌佐料。[13]
四大懷葯:山葯、牛膝、地黃、菊花四大中葯因產在古懷慶府最為珍貴,故被稱為四大懷葯。[14]
10著名人物

李岩(1606--1644)名信,號威,博愛縣孝敬鎮唐村人。出身貢生,精槍、拳、箭術,好施尚義。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入李自成起義軍,官制中營(中央)制將軍,成為李自成的謀主。
杜嚴(1875--1938),字友梅,博愛縣清化鎮二街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中二甲進士,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後留學日本政法大學。
劉聚奎(1919--1984),博愛縣柏山鎮柏山村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豫北工委委員,中共人民解放軍178師政委,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委委員、省政府黨組書記,西安國營八四四廠黨委書記兼廠長,政協陝西省副主席、黨組成員等職。

6. 全國研究所的名單有嗎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軍醫進修學院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研究中心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

華北計算機系統工程研究所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華北計算技術研究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

北京真空電子技術研究所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

華北光電技術研究所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

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中國兵器裝備研究院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北京系統工程研究所
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航天710所)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海軍裝備研究院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
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

首都兒科研究所
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

防化研究院
中國一航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

空軍指揮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煤化工分院

北京化工研究院
解放軍藝術學院

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建井研究分院

中國輕工總會環境保護研究所
裝備指揮技術學院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
裝甲兵工程學院

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防化指揮工程學院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獸醫葯品監察所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研究院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

中國藝術研究院
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

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
北京航空精密機械研究所

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
中航一集團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

中日友好臨床醫學研究所

衛生部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
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第六二八研究所

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
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開采研究分院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

中鋼集團鞍山熱能研究院

中國航空研究院601所

中國航空研究院626所

沈陽化工研究院

中共遼寧省委黨校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沈陽計算技術研究所

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哈爾濱船舶鍋爐渦輪機研究所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

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

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
上海內燃機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煤科院上海分院
上海化工研究院
聲學研究所東海研究站

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第二軍醫大學
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
上海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
上海船用柴油機研究所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航天八院)

上海船舶電子設備研究所
上海市計算技術研究所
電信科學技術第一研究所(上海)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
上海社會科學院
中國航空研究院640所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上海材料研究所
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
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

中國航空研究院609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中科院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

7. 中航工業北京研究所有幾個

六所

中航工業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

中航工業第304研究所

中航工業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

中航工業綜合技術研究所

中航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

中航工業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7)溫縣工業技術研究中心有多少個擴展閱讀

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主要承擔技術基礎研究工作,是航空工業標准化技術歸口單位,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電子信息基礎部標准化研究中心,航空生產力促進中心,航空綜合環境重點實驗室。

航空標准件檢測中心、國家二級安全生產培訓等機構設在本所,同時是ISO組織航空航天技術委員會的中國歸口單位,承擔ISO/TC20/SC1秘書處的工作。

現有職工460餘人,其中高級研究人員112名。配備各類先進的試驗、檢測、鑒定設備和儀器、儀表1000餘台(件),館藏國內外標准資料30多萬項。

8. 河南工業大學有幾個校區,每個校區多少人

河南工業大學有三個校區。蓮花街校區10000多人,男女比1:1;嵩山路校區2000多人,男女比1:1;中原路校區5000多人,男女比10:1。

河南工業大學(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國家糧食局共建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建設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入選2011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科研機構:

學校有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糧食局工程研究中心1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其他國家級研究機構2個,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工程實驗室6個,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2個,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2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河南工業大學

閱讀全文

與溫縣工業技術研究中心有多少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車如何調回s擋 瀏覽:703
重慶買汽車多少錢 瀏覽:5
賓士g450大燈清洗怎麼用 瀏覽:629
賓士s400l鼓風機在哪裡 瀏覽:321
賓士女現在干什麼的 瀏覽:856
汽車空調濾芯怎麼判斷不製冷 瀏覽:34
賓士安全系數是多少 瀏覽:582
二廂賓士a200落地多少錢 瀏覽:808
奧迪q3啟停的電瓶電量最低多少 瀏覽:119
漢陰到西鄉汽車多久 瀏覽:735
為什麼騰勢在賓士4s店銷售 瀏覽:375
q5奧迪時速多少公里才能上8檔 瀏覽:793
西安有哪些大的工業園區 瀏覽:959
汽車發電機如何調節電流 瀏覽:451
輕工業大學附近哪裡有電瓶車 瀏覽:726
奧迪進口旅行版車型有哪些 瀏覽:237
工業設計專業對身體有哪些要求 瀏覽:204
奧迪a8v6有哪些隱藏功能 瀏覽:717
寶馬防爆胎多久換一個 瀏覽:252
美國汽車產量佔全球多少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