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宋代文物手工業精品有哪些

宋代文物手工業精品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17 09:34:45

❶ 宋朝有什麼文物,分別是什麼

  1. 宋建窯黑釉兔毫盞,有北京故宮博物院宋建窯黑釉兔毫盞和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建窯黑釉兔毫盞。

  2. 北宋建窯油滴盞,高5.9厘米,口徑12.3厘米,底徑4.4厘米。束口、斜腹、矮圈足。內外施黑釉,釉面帶有銀灰色點狀斑紋,並夾雜深色枯枝狀紋。

  3. 曜變天目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盞(建寧府建安縣(今建甌市)東部。今屬南平市建陽區),是宋人鬥茶用的。日本人形容這個碗,都是用「碗中宇宙」這種詞,說裡面彷彿是深夜海邊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測。

  4. 黑釉油滴碗 (宋朝),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國寶級文物之一。

❷ 中國的古文化傳統手工藝有哪些

中國傳統手工藝種類:
木版年畫 撲灰畫 紙馬 鐵畫 烙燙畫 彩蛋畫 羽毛畫麥秸畫 炕圍畫 民間藝人畫 寺觀壁畫 內畫
彩繪 漆繪 吹糖人 糖畫
泥塑 麵塑 糖塑 蠟塑 雕塑 甌塑 灰塑
石雕 木雕 磚雕 竹雕 貝雕 骨雕 角雕 牙雕 蛋雕根雕 果皮雕 果核雕 煤精雕 瓷刻 軟木畫 微雕
硯 木偶 皮影
陶器 瓷器 漆器 料器 玉器 景泰藍石灣公仔
琉璃 金屬工藝 榫槽 畫像石 畫像磚
蠟染 扎染 夾染 藍印花布
刺綉 織錦 編織編結 布藝
紙藝 剪紙 風箏 燈彩 扇子 傘
臉譜 面具

其實還有很多我們都不知道,他們分布在民間的各個角落。

❸ 宋代的手工業有哪些

北宋:制瓷業(官窯、鈞窯、定窯、汝窯、哥窯為五大名窯。江西景德鎮興起)、礦職業(開采規模擴大、產量增加)、雕版印刷和造紙業、造船業、紡織業等發達
南宋:絲織業、棉紡織業、造船業、制瓷業(景德鎮為瓷都)、造紙業、印刷業、制茶葉、火器製造業等發達

❹ 宋朝經濟的手工業

北宋的瓷器,不論在產量還是製作技術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當時,燒造瓷器的窯戶,遍布全國各地,所造瓷器各具特色。
景德鎮,官窯(河南開封)、鈞窯(河南禹州)、汝窯(河南汝州)、定窯(河北曲陽)和哥窯(浙江龍泉),是北宋五大名窯。官窯的產品,土脈細潤,體薄色青,略帶粉紅,濃淡不一;鈞窯土脈細,釉具五色,有兔絲紋;汝窯則胭脂、硃砂兼備,色釉瑩澈;定窯以白瓷著稱,並能制紅瓷,其產品十分精美;哥窯盛產青瓷,產品被譽為「千峰翠色」。真宗景德年間,在江西新平設官窯,所造進貢瓷器的器底書「景德年制」四字,這就是後來馳名中外的景德鎮瓷器。在瓷器上雕畫花紋是北宋時的新創,劃花用刀刻,綉花用針刺,印花用板印,還有錐花用錐尖鑿成花紋,堆花用筆蘸粉堆成凸形,再施白釉。宋瓷不僅是生活日用品,而且是精美的工藝美術品。北宋瓷器大量運銷國外,亞非各地都有大量出土宋代瓷器,證明瓷器是當時的重要輸出品。
南宋制瓷業的規模宏大,有的窯址堆積面達二十畝,高二十米。臨安鳳凰山下的修內司官窯,所燒瓷器,「極其精製,釉色亦瑩澈,為當時所珍」。景德鎮是著名制瓷中心,產品遠銷各地。浙江龍泉所產傳統青瓷,仍為當時上品。
其他如造紙、印刷、制茶以及火器製造等業,也都相當發達。 時至今日,宋瓷已成為中國古代著名的藝術品,而享譽海內外。 礦冶業在北宋手工業中佔有要地位。礦冶業的發展,突出表現在開采冶煉規模的擴大以及產量的增加上。
北宋時,金、銀、銅、鐵、鉛、煤的開采冶煉規模都相當大。重要冶鐵中心徐州東北的利國監,有三十六冶,礦工約四千人。江西信州(上饒)及其附近盛產銅、鉛,「常募集十餘萬人,晝夜采鑿,得銅、鉛數千萬斤」。安徽繁昌冶鐵遺址中,有高約2米,面積達750平方米的廢鐵堆,反映了當時冶煉的規模。在開采冶煉規模擴大的基礎上,產品的數量大有增加。以銅和銀為例,宋神宗時歲課銅1400多萬斤,銀20多萬兩,照官府徵收十分之二稅率計算,可推知年產銅7000多萬斤,銀100多萬兩,產量都超過唐朝數倍。另外,采礦冶煉技術也有很大進步。 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
北宋定都開封,東南漕運十分重要,船隻是不可缺少的運輸工具,加之海外貿易興盛,便促進了造船業的進步。
官營作坊以造漕船為主,同時造座船、戰船、運兵船等,民營作坊則製造商船及遊船。以漕船為例,真宗時,年產量達2900多艘。北宋船隻的體積和載重量相當大,徽宗時造的出使高麗的大海船,稱為「神舟」,據估計可裝載20000石以上貨物,載重量約為1100噸。海船都是「上平如衡,下側如刃」的尖底船,具有吃水深、抗風浪強的優勢。海船上主桅桿高十丈,頭桅高八丈,共裝帆110幅。全船分作三艙,中艙又分四堂。這種隔艙防水設備是中國造船工人的首創。
更值得指出的是,當時指南針已應用於航海,這是古代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北宋時,舟師在航行中,夜觀星,晝觀日,遇陰晦天,則看指南針。
南宋時期,造船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明州、泉州、廣州等造船業中心,仍然製造大型海船。1974年,在福建泉州灣發掘出一艘南宋末期的海船。根據其長、寬、深計算,載重量當在二百噸以上。這艘船的造型和結構都與宋代文獻記載相吻合。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船艙竟多達十三個。
南宋時還普遍製造車船。車船裝有輪子,用腳踏輪,激水而行。 雕板印刷術在北宋時有飛速發展,廣泛被用來刻印書籍。
國子監刻印的書,後世稱為監本。民營書坊刻印的書被稱為坊本。都城開封和浙江杭州、福建建陽、四川眉山都是印刷業的中心。
北宋紙的種類很多,竹、藤、楮、麻等都是造紙的原料。四川的布頭箋、冷金箋,歙州的凝霜、澄心,宣州的栗紙,浙江的藤紙,溫州的蠲紙等,都是有名的品種。歙州出產一種長紙,製作甚精,一幅長五十尺,竟均能做到自首至尾,勻薄如一。 紡織水平的提高北宋紡織業仍以絲織業佔主要地位。
北宋時,絲質業逐漸形成江浙和四川兩個中心。 蜀地絲織品號為冠天下。
宋滅後蜀得織錦工200人,擄掠回京,安置在綾錦院工作。後來,宋太祖不斷吸收江浙、川蜀、湖州織錦工匠,隊伍日漸壯大,形成了汴綉,又稱為官綉、宮廷綉。汴綉融會各派之長,水平登峰造極。崇寧四年(1105年),在宋徽宗的大力倡導下,文綉院正式成立,為刺綉專業的高等學院,類似今日職業技術學院。宋滅亡後,這種刺綉又被稱為宋綉。時至今日,中國四大名綉,蘇綉、湘綉、蜀綉、粵綉,唯獨沒有汴綉。
絲織品的種類繁多,絹有五十多種,綾有二十七種。河北定州的緙(刻)絲,用各種顏色的絲線,織出美麗逼真的花草鳥獸。京東單州的薄縑,每匹只有百株(四兩)重,望之如霧。這些都是絲織珍品。麻織業集中在東南地區。淮南、江南、荊湖、福建、廣南等路,都產麻織布。其中黃、宜、袁、吉等州的紵布,虔州的白攽,都是當時市場上的暢銷產品。
南宋時,絲織技術有新的提高。蘇州、杭州、成都三個著名的官營織錦院,各有織機數百台,工匠數千人,規模宏大,分工細致,絲織品種類繁多,產品精緻美觀。
南宋紡織業中最重要的成就是棉紡織業的進一步發。隨著棉花種植的推廣,棉紡織業逐漸普遍起4來。宋人《木棉》詩中有「車轉輕雷秋紡雪,弓彎半月夜彈雲,……機杼終年積婦勤」等句,反映了扦子、彈花、紡紗、織布的勞動過程,以及所用鐵鋌、彈弓、紡車、織機等各種棉紡織工具。
由於新的紡織工具的出現,已能織出帶有細字、小花卉的花布。1966年浙江蘭溪縣南宋古墓中,出土了一條隨葬棉毯,說明江南地區不僅能織布,而且還能織毯,反映了棉紡織業的新發展。 北宋時期,在官私手工業作坊中,工匠的身份、地位有了變化。
私營作坊使用雇傭工匠,他們領取錢米作為雇值,雇值多少因不同時期、不同部門而異。官營作坊役使的工匠,有從軍隊調來仍隸名軍籍的軍匠,也有從民間雇募來的和雇匠。此外還有一種當行差充的工匠,稱「當行」或「鱗差」,這種當行工匠在北宋只作為輔助之用,他們和唐朝的番匠已有不同,不是無償服役,而是付給一定的「雇值」。有的生產部門如鑄錢作坊,還出現了類似計件給雇值的方式。這些情況都表明北宋工匠所受的封建人身束縛已經有所鬆弛。

❺ 宋代的經濟空前發達,手工業是否挺繁榮,都有哪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

大宋是當時世界第一經濟強國,手工業非常繁榮。代表性的有,
制瓷:哥、汝、定、官、鈞五大名窯享譽世界。
採煤:已經有完備的開采設施,開采量世界第一。
冶煉:鐵銅等主要金屬產量多,冶煉水平世界最強。
棉紡織:紡織業以及棉花的種植推廣到閩\粵地區.使各地都出現了棉紡織業,甚至出現了專門紡織的「機戶」

下面給你一段資料:
宋代私人手工業作為手工業的一種,規模雖小,但種類繁多。手工業者所從事的職業, 涉 及 到 當 時 人 生 活 的 所 有 方 面 ①。因私人手工業者相對官府手工業者更為自由,所以其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逐漸形成了規模廣大、分工精細、技術先進、產品質量優秀的私人手工業組織。而在私人手工業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僱工制度已相當普遍,且僱工數量較多。

《東京夢華錄》卷四「肉行」道:「坊巷橋市,皆有肉案,列三五人操刀」而為時人喜食的面餅,「每案用三五人捍劑卓花入爐」,而「武成王廟前海州張家、皇建院前鄭家最盛,每家五十餘爐」。按照上述記載,如果以「每案三五人」計,則一家手工作坊僱工將近二百人,規模己相當可觀。

而更讓人注意的是,當時的手工業,已形成各種行業,作有作頭,行有行老或行頭,凡需雇覓作匠者,便可找「行老」、「引領』,。受當時封建制度的影響,手工業僱工的地位極其低下,任由僱主驅使。《東京夢華錄》卷四「食店」條中記述僱工「不容差錯』,如一旦發生差錯,主人則「必加叱罵,或罰工價,甚者逐之」,便生動的說明了這一點。

宋代手工業發展狀況可見一斑,要有興趣可以通過網路找些這方面的學術論文。

❻ 宋代的手工業有哪些領先世界的成就

1、煤的開采量很大「汴京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煤還廣泛用於冶煉鋼鐵。
2、北宋絲織業有較大的發展,絲織品花色品種繁多。
3、在棉紡織業出現了紡車、彈弓、織機等。棉布逐漸代替了麻布。
4、先進的瓷器技術,定窯、汝窯、哥窯、官窯、鈞窯是當時著名的五大瓷窯。
5、造船業領先於世界。長江最大的船米萬石以上。

❼ 哪件文物體現了宋代銀作工藝的最高水平,它是什麼樣的

江蘇省南京長干寺遺址地宮發現宋代金器、銀器、鎏金器20餘件,以阿育王塔為其代表,反映了宋代銀作工藝的最高水平,器物外覆鎏金銀板,銀板採用捶揲工藝等製作佛像和題記。如長干寺舍利銀槨,蓋長11.5厘米,底頭寬4.3厘米,尾寬3厘米,頭高4.9厘米,尾高3.9厘米,重223克。

銀槨和頭部鏨刻乳釘、柵欄,每門3排12枚,門兩邊刻草紋,門上刻流雲一道,在中間擁托慧日智珠一顆,槨後頭刻纏枝花葉,作如意狀,槨兩旁各刻高髻,雙首鳥身迦陵頻迦,四翅,一手托花盤,一手作張開狀,飛行在纏枝花葉之中。

槨蓋頂刻飛天兩個,高髻,裸上身,下著長裙,首戴瓔珞,左手張開高舉,右手持花盤,作翻身回顧之狀,後者雙手持果盤,作行進之狀,綬帶飄逸,前端有如意寶珠,四周刻流雲和圈點紋。

❽ 清明上河圖中哪些是手工業、商業

經商(茶館、飯館、賣祭品、酒肆、肉鋪),小販,腳夫,纖夫,船夫,火車修理,看相算命,修煉整容,各種各樣,應有盡有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❾ 宋代哪些出土的文物體現了多種加工技法的特徵

如江蘇省南京幕府山宋墓發現的雞心形、蝌蚪形金飾,龍鳳、團龍、如意金簪和金絲櫛背,都以其小巧玲瓏的形制顯示出造型工藝技巧的高超。

這時,同一種金銀器皿的造型還往往具有多種不同的形制,如杯、盞就有五曲梅花形、六曲秋葵形、八曲方口四瓣花形、十二曲六角最子花形、八角形及荷葉形、蕉葉形、重瓣菊花形、桃形、柿形、瓜棱形與柳斗形等。

如江蘇省溧陽平橋發現的宋代鎏金覆瓣蓮花式銀盞,即分作單瓣、重瓣和復瓣型3種。該盞通高5.3厘米,口徑9厘米,重6.5克,鎏金。直口平唇,弧圓腹,喇叭形圈足。口沿外鏨刻一周花蕊紋,盞體錘揲出外突的覆蓮瓣,圈足鏨刻重瓣覆蓮及聯珠紋。盞內底心錘出隱起蓮蓬,含蓮子13枚,周刻花蕊紋兩周。整盞紋飾猶如一朵怒放的蓮花,具有古樸清雅的風格。

盤除圓形外,還有海棠形、五瓣梅花形、六瓣菱花形、重瓣菊花形及八角形和四角如意雲頭形。盒也有圓形、八瓣花形、八棱菱花形、十二曲花瓣形與三十二曲花瓣形等多種。

❿ 宋代 的手工藝都有哪些

玳瑁盞,宋代飲茶用盞之一宋朝的工藝美術在隋唐五代的基礎上,又有了較大的發展。尤其是北宋的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爭局面,使中原地區得到了統一。社會相對穩定,城市經濟繁榮,市民階層崛起及其生活需求和城鄉商品交流擴大及發展,對工藝美術生產和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消費市場,也給工藝美術在器物品種、造型及圖案紋樣、裝飾手法等方面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使其呈現出不同於前代的獨特風格。另外,遼、金、西夏及其他政權轄下的工藝美術,亦以其反映了本地區社會意識和民族生活的不同風貌,而獨具特色。

宋朝工藝美術-陶瓷工藝

宋代 玳瑁釉漏花碗宋代是中國古代陶瓷發展的重要時期。它在唐、五代「南青(瓷)北白(瓷)」的基礎上,受當時商品流通、城鄉庶民生活及宮廷御用的推動,產量激增,質量提高,在花色品種和紋飾圖案上也有所改進和創新,形成了自由奔放、簡練瀟灑的時代風格,並出現了定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等五大名窯,而當時的磁州窯、耀州窯、吉州窯、龍泉窯、景德鎮窯等名窯也以其清新質朴的瓷器聞名於世。

宋代陶瓷的突出成就,在於燒製成了定窯的白釉印花,耀州窯的青釉刻花和劃花,磁州窯的白釉釉下黑彩和白釉釉上劃花,鈞窯的乳光釉和焰紅釉,景德鎮窯的影青,龍泉窯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等。而黑釉的兔毫、油滴、玳瑁、剪紙漏花等新興品種和裝飾手法的出現,也標志著此一時期陶瓷工藝的巨大進步。它們相互爭勝斗奇,異彩紛呈。宮廷御用瓷器多由河南寶豐清涼寺汝官窯、禹縣八卦洞鈞官窯和浙江杭州修內司官窯燒制進貢。這幾處官窯的瓷器在青釉、乳光釉上有所創造,以醇厚典雅取勝,而有別於民窯的簡朴清新。

宋代陶瓷在燒制上採取了「火照」檢查並控制窯爐的溫度和氣氛,以及原缽和覆燒等先進技術和工藝,使瓷器的質量、產量得到進一步提高。這一時期瓷器的器形品種也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同一類器物又有各種不同的形式,新的器物品種不斷出現,主要有玉壺春瓶、梅瓶、花口瓶、卷口瓶、洗口瓶、瓜棱瓶、琮式瓶、瓜棱壺、葫節式壺、注子、枕等。紋飾題材亦豐富多采,多為花鳥走獸,亦有人物、山水等圖案,均富有生活氣息和裝飾美。其中某些紋飾題材及其表現形式,與當時興起的文人水墨畫有一定的聯系。

遼代陶瓷主要依靠治下的原北宋窯工燒制。有就地取材燒造而成的仿定窯瓷器及三彩器物,還創造了有著契丹族特點的雞冠壺、雞腿壺、盤口壺和鳳首壺等器型。金代陶瓷繼遼、宋窯業而又有所發展,它推廣了耀州窯印花,並大量生產了白釉黑花瓷器。西夏的白釉高足器則與宋金瓷器不同,可能是本地所燒。

宋朝工藝美術-染織刺綉工藝

宋代的刺綉針法精細,用色典雅宋代對染織刺綉等紡織行業十分重視。在少府監設了文思院、綾錦院、染院、裁造院、文綉院等機構,負責生產並於地方建官辦織造出作坊。北宋絲織業十分發達,花樣品種和質量產量較之前代,有了明顯的提高和擴大,其主要產地有都城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西京洛陽(北魏)(今河南省洛陽市)、真定府(今河北省境內)、青州(今山東省青州市)和四川成都等地。至南宋為滿足軍需、捐輸、日常使用、外銷等,絲織業又有了進一步發展,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建陽、福州、泉州、彰州(均在今福建省)、興化(今江蘇省興化市)等已成為此時絲織業的主要產區。宋代絲織的主要品種有錦、綾、紗、羅、綺、絹、緞、綢、緙絲等,以錦最為著名。其上織有各種花鳥、蟲魚、走獸、人物等優美生動的圖案紋飾,計有20餘個品種和名色,並採用鏤印、刷印、彩繪和銷金等十幾種加工方法。

而緙絲、刺綉等也以所緙綉山水、樓閣、人物、花草、鳥獸的真實生動,而與繪畫有異曲同工之妙。北宋緙絲以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為主要產地,南宋以臨安的緙絲制為最佳。其著名緙絲家有朱克柔、沈子蕃、吳熙等人。其中以朱克柔最著名,她所緙的書畫作品,用針細如毫發,設色精妙,光彩絢麗,繢□精緻,形象生動傳神。絲織業的發達,也推動印染業的發展和提高。宋代印染已很普遍,絹綾布帛上亦多有山水、樓閣、人物、花鳥、走獸等圖案。

宋絲織遺物在新疆、山西、北京、江蘇、福建等地有所出土,其中近年來福建福州北郊南宋墓出土的緞組織絲織物,是一次重大發現,為研究宋代的絲織業提供了材料。

遼代絲織承唐宋制度,在其所轄地區也設官辦絲織機構,在繼承和借鑒唐宋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獲得很大的發展。遼應歷九年(959)的駙馬公主合葬墓中出土有絲織物,系遼代早期契丹貴族服用物品。遼寧法庫葉茂台遼代早期墓出土的緙絲屍衾和靴面是迄今發現遼代最早的緙絲實物。緙絲以平綉為主,兼用銷綉,針法嫻熟,形象生動。金代絲織是在宋代北方絲織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並沿宋制設立少府監、文綉監,掌管綉造宮廷御用的服飾,織染署掌管織□染色。

山西省大同市西金代閻德源墓出土的24件絲織品,系以羅為主,有花素兩種。鶴氅、黃褐色羅地、鶴雲的綉工精細,針法熟練,風格典雅,堪稱金代刺綉工藝的精品。傳統的西夏織綉是毛紡業,產品有氆氌、毛褐、氈、毯及駝毛布等,除了滿足本地需要外,還向外輸出。皇家設絲絹院,由漢族工匠織□。西夏獻王墓出土的茂花閃色錦,色調層次豐富,絢麗多采,反映了西夏絲織業的發展水平。回紇定居新疆、河西之後,建立了自己的絲織,產品以緙絲、捻金線與織金錦為主。新疆阿拉爾出土的靈鷲窩錦袍是緯顯花的斜紋緯錦,經緯線均不加捻,反映了回紇絲織物的某些特點。

宋朝工藝美術-金屬工藝

南宋八卦紋銀杯宋代的金屬工藝是在唐五代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已排除了來自波斯薩珊王朝的異國情調,適應城市平民生活的需要,製造了大量富有濃郁生活氣息的金屬器皿。

宋代金銀器已非常發達。皇家所用的金銀皿由少府鑒、文思院掌造。據記載都城汴梁已有金銀鋪,南宋朝廷及王公貴族對金銀器的需求有增無減。從記載及考古發掘來看,宋代金銀製品多為酒器、茶具和裝飾品。1959年,在四川德陽出土了大量宋代銀器,除茶酒器具外,還有許多日用器皿。其中一隻銀盒上刻有雙孔雀,外飾纏枝花,精美可愛。南京幕府山北宋中期墓中出土的雞心形金飾,集鏤空、鏨刻、掐絲等技藝於一器,說明北宋江寧(今南京)金銀製品作工精細,技藝高超。衢州(今浙江省境內)南宋咸淳十年(1274)史繩祖夫婦墓出土的八角形銀杯、八卦紋銀杯、銀梅瓶、銀絲盒等都是南宋銀器的嶄新造型。四川德陽出土的理宗淳□九年(1249)孝泉鎮銀鋪打造的銀梅瓶、□形器、執壺、尊、托杯、壺、刻花盒等器形,錘□工整,比例協調,有著恬靜舒暢的特點,反映了南宋城鎮金銀器普遍發展的趨勢。

宋代銅器繼唐局鑄和南唐官鑄,又有了一定的發展。日用器皿大量增加,主要有銚、瓶、熨斗、火鍬、火筋、火夾、沙鑼、匙筋、香爐、簾鉤及杯、盤、壺、罐、盒、爐等。造型大都簡潔洗練,注重實用性,部分器物的造型與瓷器相似,可能為相互影響的結果。另外,佛像、祭器、樂器等也有一定的生產。

宋代銅器工藝中重要的有仿古銅器和銅鏡兩類:①仿古銅器,在宋代主要充作禮樂和祭祀之器,北宋末年曾大量生產,其器物鑄造精工,忠於原器,造型敦樸古雅,對後世仿古器的生產有一定影響。②銅鏡,因需求量大而大量生產,成為銅器行業中的主要產品。宋代銅鏡注重實用,不崇華侈,器體輕薄,裝飾簡潔,形狀仍以圓形為主,亦有方形、亞字形、弧形、菱形、四方圓角式、菱角形及帶柄等多種形式。背面多鑄有花鳥、蟲魚、走獸、人物、故事、佛道、山水、樓閣、船舶、祥瑞、四靈、十二生肖、八卦、星象、摩竭、銘抨等圖案紋飾,亦有光素無紋者。圖案處理常採取隱起、陽線並用,以線的韻律、節奏來增強紋飾的起伏與重量,克服了因體薄而造成的輕浮單調的感覺。其中的動植物圖案,形象准確,姿態生動,構圖豐富多變。山水人物圖案的構圖處理富有繪畫效果。宋代銅鏡多產於湖州、臨安(在今浙江省)、饒州、吉州、撫州(在今江西省)、成都(今四川省)等地。

遼代的金屬工藝,既受波斯薩珊王朝的影響,又繼承了唐代的傳統,並根據本民族的生活習性而創造了富有特徵的金屬工藝。如雞心壺、八角銅鏡及鎏金鳳冠等。金代的金銀器出土甚少,銅鏡有四手觀音雙面鏡、觀音紋陽燧鏡、雙獸連珠鏡、蓮花八乳鏡、雙魚鏡等。西夏對金屬工藝比較重視,設有專門機構掌管,西夏王陵出土有金銀器殘件以及鎏金銅卧牛等。

在金屬工藝發達的基礎上,金銀工藝也隨之發展,在部分銅鐵器物上按圖案陰槽,填以金、銀、絲、塊、圈、點等,構成優美的裝飾,與原器質地相映成輝,光彩閃爍。

宋朝工藝美術-漆器工藝

宋代漆器漆器的生產在宋代已很普遍。其漆器多為日用器皿,從考古發掘和傳世作品來看,其品種主要有碗、盤、盒、奩、缽、托、筒、幾、盆、盂、勺、筆床、紙鎮、畫軸、扇柄等。其器形式樣也豐富多變,同種類型的漆器各有多種不同的式樣。如盤就有圓、方、腰樣、四角、八角、絛角環樣、四角牡丹狀等形狀。其胎質有木胎和木胎糊兩種。

宋代漆器品種有:①金漆,分戧金和描金。前者是在硃色或黑色的漆器上用特製的工具戧刻圖案的陰紋,後再填以金粉或銀粉;後者則是直接用筆在漆器上描繪圖案。如江蘇武進林前宋墓出土的人物花卉奩,在蓋面戧刻兩高髻婦人挽臂漫步園中,立面戧刻折枝花卉;浙江瑞安慧光塔出土的描金雕漆盒,其中在盒中心用描金繪出人物、波濤、火焰、散花等圖案紋樣。②犀皮,又稱虎皮漆、波羅漆等。系在塗有凹凸不平的稠厚色漆的器物上,以各種對比鮮明的色彩分層塗漆,形成色層豐富的漆層,最後用磨炭打磨,因漆層高低不同,故打磨後顯出各種不同的斑紋。③螺鈿,在器物表面上鑲嵌以各色螺片使器物具有典雅美的藝術效果。如江蘇蘇州瑞光寺塔出土的螺鈿漆器,通體(黑漆)嵌以較厚的螺鈿花卉。④雕漆,因其漆層顏色的不同,而分剔紅、剔黃、剔綠、剔黑等。另外又將紅黑色漆相間塗漆,雕刻花紋者稱剔犀,或稱烏間朱線。雕漆以江蘇鎮江金壇宋墓出土的團扇柄,與現藏日本的剔黑圓漆盒為代表。

遼代漆器分木胎和卷木糊□胎兩種,有黑光、朱紅、醬紅等色的素漆碗、盤、盆、勺、缽、奩、梳、枕等。金代漆器繼北宋漆業有所發展。山西大同金墓出土的剔犀奩,通身剔香草紋,平凸刻紋委婉回轉,陰溝顯出朱漆兩層,屬烏間朱漆類型,是迄今所見宋金時期最大的剔犀漆器。奩內有彩漆碗1件,在褐漆地上繪白梅朱枝、黃蝶、綠竹等,筆法嫻熟,具有沒骨畫法的韻致,亦屬罕見。

宋朝工藝美術-玉石工藝

宋代玉器直承五代風格,進一步市俗化宋代皇家用玉不減唐代。寶璽、冠服、玉輅、鞍具、刀劍等的飾件、祭祀等均使用玉器,多由文思院、修內司玉作負責碾。王公大臣和富豪商紳也都使用並收藏玉器,因而促使了玉器業的發達。當時臨安已開設「七寶社」,出售玉帶、玉碗、玉花瓶、玉束帶、玉勸盤、玉軫芝、玉絛環等。玉器的使用范圍和功能較之前代已有很大擴大。

宋代玉器的器形、圖案等花樣品種甚豐。人物、花鳥、走獸等器物,形神俱存,栩栩如生,富有生活情趣。其加工手段如隱起、起突的線面處理,極為熟練,同時又根據玉料色澤的紋理、形狀不同,而因循雕出各種相應的物象,著名者有玉雕子母貓、甘黃玉葵花杯等。

遼代玉器一部分是購買或掠奪而來,另一部分是反映本民族意識的自製玉器,具有一定的民族特徵。金代玉器多用於禮制、祭祀和皇家貴族,平民禁止用玉。其玉器在與漢族逐步融合的過程中,形成了富有女真族生活特徵的春水玉和秋山玉。

宋、遼、金玉器擅用鏤空作工,玲瓏剔透,纖巧秀麗。形象處理,起伏自然,轉摺合度,簡潔准確,形神兼備。所表現的人物、故實、祥瑞、山水、禽獸、花草等題材,背景較為復雜,構圖多取三遠法,類似繪畫,對象的前後主次及形神的巧妙處理,均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宋金的銘刻玉器有經文和詩詞兩種,所刻字小如芝麻粒,雙勾細如絲發,是微型銘刻玉器的典型代表。

宋朝工藝美術-文房四寶工藝

宋代印刷用紙大致有竹紙和皮紙兩類包括以筆、墨、紙、硯為主的書畫工具、材料及筆山、筆架、筆筒、墨床、水盂、勺、鎮尺、盒等附屬性器具。大約從漢代起,文房用具就受到皇家與文人的喜愛,製作中施加了一定的裝飾,促使其發展成為一種特殊的工藝美術品,至宋代隨著文學藝術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宋代毛筆仍以安徽宣城為中心產地,其筆以秋季紫毫為上,亦稱宣毫。制筆名家有陳氏和諸葛氏。另外,歙州、新安、黟州(均在今安徽省)等地也出現了制筆名匠。墨的產地仍以歙州為最。由於採用松煙、油煙制墨,提高了質量。張遇於熙寧、元豐年間,創用油煙制墨之法,以油煙入腦、麝、金箔等製成龍香劑貢御墨;潘谷是元□時的制墨名家。他們制的墨以其上乘的質量和多變的形狀、紋飾享譽於世,深受當時文人學士的歡迎。較之前代,宋墨形制增多,裝飾素雅,古色古香。

宋代造紙工藝有了顯著提高,竹紙已名冠天下,優質寬幅的皮料紙也已出現,產量增加。對紙的再加工在當時尤為盛行,成為宋代造紙業的一大特徵。四川謝公箋與唐代薛箋齊名,共有紅、黃、青、綠等10色,亦稱十樣蠻箋。砑花紙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出現了山林、林木、折枝花果、獅鳳、魚蟲、壽星、八仙、鍾鼎文等圖案。此時還有仿唐的薛濤箋和仿南唐的澄心堂紙等名紙。另外,金粟山藏經紙,系桑皮紙,以其內外皆臘,表面光瑩,專用於印製大藏經而知名。宋硯仍以端、歙為兩大名硯,也有銅、鐵、陶、瓷、澄泥、古磚瓦製成的硯。而各地就地取材製成硯,也不乏佳品,如紅絲石硯、紫金石硯等。另外,其他文具也隨著文房四寶的發展,也在產量、質量、形制、裝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為宋代文學藝術的全面繁榮和取得高度成就,提供必不可少的器具材料。

宋朝工藝美術-其他工藝

宋代玻璃器宋代與阿拉伯各國有著密切的經濟和文化往來,從阿拉伯地區輸入了大量的玻璃器,多為皇家貴族達官豪商所收貯使用。受其影響,宋代玻璃器業也有一定的進展。但因在生產上仍沿襲傳統配方,就地取材,因而妨礙了玻璃工藝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宋代自製玻璃器的產量很大,產地較廣,品種較多,主要有缸、瓶、盆、葫蘆、葡萄、燈、鳥形、釧杵、耳環、簪、珠等。經化驗表明,多數屬高鉛玻璃。玻璃器的成型工藝有兩種:①實心玻璃器,有珠、簪、墜等,其中玻璃珠的形制和色彩最為豐富,以單色珠為主,亦有少量變色珠,如藍地孔雀藍點珠等。②空心玻璃器以瓶為主。

宋、遼、金自製玻璃器,器形往往雷同,可能為同一地所產,後銷往各處。此時大理國玻璃器僅見各色不同形式的珠子。回紇自製玻璃器產於新疆若羌瓦石峽,其燒造工藝可能受到中亞玻璃工藝的影響。

另外,宋代牙角竹木工藝也很發達。象牙、犀角系珍貴材料,一向從海外輸入。皇家用於製作象輅、牙簽、帶板、印章及書畫軸頭等,作工頗精良考究。傳世作品有犀角花盆。竹雕以南方為主。高宗時詹成擅用竹片刻宮室、人物、花鳥等圖案,纖毫俱備,極為工細。西夏8號帝陵出土有雕有庭院、山巒、樹木、花卉人物的竹片,頗富繪畫趣味。竹編、藤作也較普遍,出現了許多地方名產。如揚州莞席、袁州竹鞋、泉州白藤箱等。傢具工藝因生活習慣的改變,而獲得極大的提高和變化。人們由唐以前的席地而坐,已發展為此時垂足而坐。因此使桌椅幾案等傢具有了巨大的發展。皇家傢具工精料良,裝飾精緻,比例和諧,茶肆酒樓、醫丞布店及一般民用傢具,則單純朴實,注重實用,不作過多的華飾。開明式傢具之先河。

從總體來看,宋代工藝美術較之唐代的華麗繁縟,顯得質朴清新大方。部分器物在注意實用性的同時,重視器物的形式美,用料考究、作工精良,而又不失其新質朴的時代特徵。

閱讀全文

與宋代文物手工業精品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沒有型號車尾只有s是什麼車 瀏覽:481
怎麼拆除汽車定位器 瀏覽:574
如何記住三星軍工業 瀏覽:39
龍壁工業區什麼時候改造 瀏覽:637
賓士服務不誠信怎麼辦 瀏覽:505
新手如何從事運輸工業 瀏覽:453
調汽車公里數多少錢 瀏覽:863
福建工業大學土木工程怎麼樣 瀏覽:206
奧迪濱州專賣店在哪裡 瀏覽:956
汽車爬坡極限是多少度官方數據 瀏覽:321
工業數控專業學些什麼 瀏覽:713
賓士g55和陸巡哪個好 瀏覽:981
哪個軟體可以查自己坐過的汽車 瀏覽:643
奧迪方向盤標志怎麼更換 瀏覽:799
寶馬x3前面被刮花了噴漆多少 瀏覽:874
工業化花紋鋁板包括哪些 瀏覽:736
汽車過年怎麼運營 瀏覽:466
一輛奧迪a8一年開銷多少 瀏覽:765
奧迪a8l原廠剎車盤多少錢 瀏覽:416
汽車哪裡生銹最重要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