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烏海有那些電廠大概在什麼具體位置
海渤灣電廠(火車站坐5路公交車)
烏達電廠(打車到302市場坐2路公交車)
蒙西電廠(建議打車,公車太慢了)
還有一個新建的電廠,具體什麼名字我也忘了,在西來峰工業園南。(火車站坐5路公交到海南下車。然後打車去。或者坐烏達到棋盤井的車,中途下車即到。
㈡ 烏海是座什麼樣的城市啊工業發達嗎
改革開放以來,烏海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加快,特別是「十五」期間,烏海高載能產業發展迅速,形成了新的資源轉化格局;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一個經濟上發展迅猛,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的局面,正吸引著八方來客。
烏海的成立始於煤炭資源的開發,而煤炭資源又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當時烏海地區只有幾家舊中國時西北軍閥馬鴻逵留下的地方小煤窯。1958年,隨著包蘭鐵路的開通,特別是包鋼創立後對煤炭、煤焦的需求,這里開始了大規模的煤炭資源開發。
這年10月,為保證包頭鋼鐵公司生產對煤炭的需要,內蒙古黨委和政府要求巴彥淖爾盟和伊克昭盟集中力量大搞煤炭生產。其時,正值全民總動員「超英」、「趕美」的大躍進年代,四面八方的建設者開始源源不斷地匯集到這里,黃河西岸,卓子山下出現了亘古未有的建設場面。當時,由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抽調巴盟和包頭礦務局的一大批幹部和技術骨幹來到烏達組成了烏達礦務局,先後動工新建了黃白茨煤礦,蘇海圖煤礦、五虎山煤礦、改造擴建梁家溝煤礦、教子溝煤礦,1963年至1970年陸續建成投產或局部投產,設計能力年產366萬噸,1975年實產原煤301萬噸。
與此同時,由國家煤炭部協調,從黑龍江省雞西煤礦等地調配整編的建井處、綜采隊以及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來到了隸屬於伊盟的海勃灣,成立了海勃灣礦務局的前身——卓子山礦務局。1959至1970年陸續新建或改擴建平溝煤礦、舊洞溝煤礦、老石旦煤礦、公務素煤礦、公務素露天煤礦、設計能力277萬噸,1975年實產原煤125萬噸。此外烏達市和海勃灣市(均為縣級市)還新建或改建紅旗煤礦和摩爾溝煤礦。
與煤炭資源大開發同時進行的其它企業建設項目也在進行之中。1958年10月,由國家投資建設的西卓子山水泥廠動工興建,1971年10月1日,一、二號窯開始試生產;1958年9月,包剛石灰石基地從山西朔縣洪濤山轉到卓子山礦區卡布其,並於第二年開始建設,年設計生產能力150噸石灰石;1958年伊盟開始對甘德爾鉛礦進行開發。經過「邊找礦、邊生產」「土 法上馬、土洋並舉」的2000 人100多天苦戰,硬是用鎬頭、鐵鍬生產出2780噸鉛砂和70噸鉛礦,並用小土爐煉出粗鉛45噸。1975年生產鉛純金屬383.5噸,鋅純金屬628.09噸;1969年5月,由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在海勃灣投資300萬元興建一座小型平板玻璃廠。這就是後來的海晶玻璃集團和藍星玻璃集團的前身。
從1958年開始,烏海地區相繼興建起了海勃灣民用陶瓷廠、海勃灣市磚瓦廠、灰砂磚廠、烏達磚瓦廠、烏達耐火材料廠、海勃灣建陶廠、烏達市水泥廠等一批建材企業。
在煤炭資源深開發和建材企業興建的過程中,1964年,根據中央關於開發三線建設備戰的指示,自治區決定在海勃灣地區卓子山區建立能生產輕型武器的軍工企業。1965年4月,內蒙古第一、第二、第三軍用機械廠以及配套的工具製造廠、機床大修廠、木件生產廠、鑄鍛廠等企業開始動工興建,7 個軍工企業到1984年,累計投資4335.5萬元,擁有工程技術人員297人。
當年,伴隨著煤炭資源開發興建的這些企業,成為烏海建市前的工業雛形。也正是因為這些企業的出現,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管理上的協調,1976年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烏達和海勃灣合並建立烏海市。烏海市的成立對烏海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當年人口不過20萬的烏達和海勃灣地區,經過建市的以後近30 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座初具規模、工業基礎完備的新興城市。這座40多萬人口的城市,已經形成能源、化工、建材、冶金四大支柱型產業。推行市場經濟以後,盡管這里當年創辦的一批中小型企業先後破產轉型,被甚至兼並或重組改造,但卻煥發出了新的活力;一批以資源轉換為重點的載能企業迅速崛起,成為烏海新的經濟增長點。去年烏海的工業產值實現300多億元,財政收入突破50億大關,是建市初期的10 多倍。
[編輯本段]【發展及文化】
在大力推進市場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烏海正以自己獨特的經濟優勢,優惠的配套政策,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著國內外的企業家前來這里投資興業。目前,烏達工業園區、海勃灣千里山工業園區和海南西來峰工業園區,入住的上百家企業中,有60%以上是外地投資者。這些企業藉助烏海煤電資源充足的能源優勢,生產煤炭深加工產品,為延伸資源產業鏈大膽實踐著。烏海正以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實現著工業強市的宏偉藍圖。
烏海的文化是伴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和城市的建立而發展興盛起來的。因此,與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相比,烏海的文化具有濃厚的企業文化、移民文化和新興的城市文化相結合的色彩。
從大文化的范疇審視烏海,這里最具特點的文化是企業文化。經濟中占絕對比重的工業,遍布全市的大中小型企業以及從業者一半以上的企業職工,使得當地的文化構成上,企業文化佔有重要的地位。圍繞著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企業承包、轉制、兼並、破產、重組形成的企業文化,內容豐富,影響廣泛,特色鮮明,並且逐漸形成不同類型的企業共有的一種企業精神:創業、爭先、奉獻。
烏海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四面八方的建設者源源不斷來到這里創業安居,給這里帶來了原居住地的文化和習俗,也帶來了新的觀念。因此,烏海盡管沒有自己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積淀,也沒有自己普遍使用的方言,甚至沒有固有的地域性傳統習俗,但文化融合能力卻非常強大,不保守,不排外,不墨守成規;任何新生事物都可以在這里生根開花,任何新觀念都可以在這里被接受。由此帶來文化上的兼容並蓄,形成了自己沒有地域局限,不受傳統束縛的文化特徵——勇於創新,善於吸收,多元並存。
伴隨著烏海市的成立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新興城市的各種文化開始孕育、發展,商業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結合了烏海的地方特點在去求新求變的過程中得以發展。而這幾年興起的社區文化、老年文化、群眾性的演唱文化又漸成時尚,並且打著鮮明的烏海烙印。企業文化、移民文化、城市文化相互交融,衍生出的是具有當地特色的本地文化。比如烏海獨樹一幟的書法文化,就是這一特徵的最好體現。
發端於煤礦企業,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書法文化,經過20多年的普及和發展,已經成為烏海聞名區內外,最具影響力的一種文化現象,甚至外地人一提起烏海,首先想到的是這里的書法文化。從未到過烏海的著名作家張賢亮,對烏海的書法藝術有著很高的評價。目前,烏海擁有10多位中國書法協會會員,100多位內蒙古書協會員,近4000名書法愛好者,這在全國地級城市中也是少見的。
書法這一古老的文化藝術,能在烏海這樣一個建市不過30年的城市裡得到普及和提高,決非偶然。她與煤炭企業職工豪放的性格,移民人口文化上的多元融合和創新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除了書法之外,在文學藝術的其它方面,如文學、繪畫、攝影等方面,烏海也自己城市的特點。
始於60年代煤炭資源開發,興盛於改革開放以來的烏海文學事業,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一代又一代的創業者,在他們勤奮工作的同時,也在文學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煤礦工人作家、教師作家、領導幹部作家。他們以詩歌、散文、小說、隨筆等文學形式,嘔歌生活;刻畫人生。他們是建設者,同時也是文學的愛好者;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也創造了精神財富。喬澍聲的小說、尹君的詩歌、張志升的兒童文學、孫甲的雜文、鄭達的文藝評論風格獨特,噲炙人口,在當地乃至自治區都較有影響,是烏海老一代作家的代表。而近些年涌現出的文學新人更是成果斐然。其中,青年女作家包麗英創作的功史長篇小說《縱馬天下——我的祖先成吉思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為烏海的文學創作樹立了新的高度。
與文學創作同樣繁榮的是烏海的繪畫和攝影藝術。這兩個藝術門類愛好者眾多,其中不乏造詣深厚的本地名家,國畫家靳文藝、王章一、李福祥、白占榮,油畫家黨祥、張德育等自成風格,不斷有新作問世。其中,王章一去年夏天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畫展,成為烏海第一位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展的唯一一位烏海籍畫家。他的作品,風格雋永,富予創新,題材均取自烏海和西北地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被稱為最耗費財力的貴族藝術的攝影藝術,近些年在烏海迅速普及。目前,全市有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3人,內蒙攝協15人,烏海攝協40餘人。愛好者估計有1000多人。其中邱志遠、明鋼、金解放、康小林、楊慧遠等人的攝影藝術功力深厚,風格各有所長,攝影協會每年都要舉辦多次展覽。
此外,烏海的傳媒文化近年也有較快的發展。目前,全市有日報、晚報、電視報、海勃灣礦工報等四家平面媒體;有無線電視和有線電視台各一家,廣播電台和調頻立體聲廣播各一家。這些傳媒逐漸引入競爭機制,努力在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上作文章,成為引領全市輿論導向的重要陣地。
2008年烏海市被納入全國相對發達地區。這是號稱中國縣域經濟第一所——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的調查結果。
經過兩年多調查,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完成了全國首次地市州盟相對富裕程度監測評價工作,並於日前揭曉結果。在此次接受調查的318個地市州盟中,相對發達地區有38個,接近總數的12%。其中,內蒙古的包頭市、烏海市、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被納入相對發達地區,阿拉善盟、呼倫貝爾市位列中等偏上地區。
據了解,全國地市州盟相對富裕程度監測評價採用人口、居民收入、公共服務、地區發展和財政統籌五大類22個公開客觀數據,將指標分為居民富裕集合(居民收支類、公共服務類)和統籌發展集合(地區發展類、財政統籌類)。此次監測評價以人均收入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核心,以區域經濟發展為基礎,以政府公共財政為主要調控手段,根據地區相對富裕程度的等級和類型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時確定基本的保障性等級標准,並進行保障性財政轉移支付,消除絕對落後現象。
㈢ 請問:內蒙古烏海市有哪些火力發電廠,具體地理位置。
屬於華能北方電力公司的:有海勃灣發電廠,在海南區拉僧廟,烏海熱電廠,在海勃灣區,蒙西發電廠,在蒙西。
屬於華電的:華電烏達發電公司,在烏達區。
屬於神華國華電力的:神華國華西來峰發電廠,在海南區西來峰工業園。
屬於國電的:名字忘了,在烏達公園園區。
屬於蒙能集團的:蒙能烏斯太發電廠,在烏素圖。
其它還有一下企業自備發電緝琺光貉叱股癸癱含凱廠:君正集團有一個在烏達,宜化集團有一個在烏達,西水集團有一個在海南,蒙西集團有一個,在蒙西。
㈣ 請問烏海有幾個工業區 工業園 哪裡廠比較多 洗煤廠什麼的 礦山方面的
海南西來峰工業園區是最大的了吧,烏達也有工業園區,烏達工業園區有好幾個廠子,機會最好的是有一個240萬噸家景煤焦化廠和洗煤廠已快建成,今年投產,在烏巴公里88號
㈤ 烏海市工業園區有多少個分別位於什麼地方
烏海市海勃灣工業園區地址:烏海市海勃灣區·海勃灣區新地鄉新地 .烏海市千里山工業園區地址:海勃灣城區以北18公里處,西距110國道、包蘭鐵路線8公里.烏海市海南區西來峰工業園區地址:烏海市海南區公烏素鎮北山村旁.
㈥ 烏海市水泵廠
烏海好像過去有國營的水泵廠,但是轉制後現在幾乎聽不到有關廠家了。
昨天我偶爾看到一個「五湖泵業」的,具體位置在車管所南面過橋後就是。
http://map..com/?newmap=1&s=inf%26uid%3Df92c3fbf49e09ae0132935ef%26c%3D123%26all%3D0&fr=alas0(地圖)
地址: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城南工業園區
郵編:016000銷售、服務熱線:(0473)2027917、2027626、2021748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wuhubengye.com
㈦ 烏海海勃灣區有制酒廠嗎 地址多少
有漢森酒廠和大汗酒業。漢森:烏海市內蒙古烏海市中孚廣場小區、烏海市漢森循環經濟示範園。大汗:烏海市廣場東側葡萄一條街旁。
㈧ 烏海千里山工業園都有哪些企業 有正在新建的嗎
大部分是焦化廠,還有
清潔能源
、汽車、LED等企業,很多企業正在建設中
㈨ 內蒙古五湖泵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內蒙古五湖泵業有限公司由原烏海市五湖泵業有限責任公司更名建立,是集科、工、貿於一體,並生產機械、電子、化工、建材等多種產品的綜合性企業。是潛水電泵國家重點生產企業,也是西北地區各種泵類產品和給水設備的重要生產基地。公司「五湖」牌電機,泵類產品具有四十多年的生產歷史,2000年以來多次獲內蒙古科技進步獎、內蒙古著名商標、內蒙古名牌產品、國家重點新產品等榮譽,企業擁有多項國家專利,是全國潛水電泵行業先進企業。
法定代表人:王勇進
成立時間:1994-01-15
注冊資本:5089.6183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5030000000809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1130)
公司地址:內蒙古自治區烏海經濟開發區海勃灣工業園綜合加工區
㈩ 烏海市凱達門業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烏海市凱達門業有限責任公司是1997-09-02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海經濟開發區海勃灣工業園。
烏海市凱達門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503021147036286,企業法人王洪波,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烏海市凱達門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經銷:裝璜材料、建築材料、通訊器材、照像器材、家用電器、電線、電纜、電工器材、生鐵;防盜工程、防彈玻璃安裝;防盜門窗、防火門窗、木門、鋼質門、圍欄的加工、銷售、安裝服務;防盜報警控制器、停車場出入口控制設備、樓宇對講、報警系統視頻監控設備;加工銷售:木製品、辦公傢具、金屬製品;機械加工。
烏海市凱達門業有限責任公司對外投資0家公司,具有3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烏海市凱達門業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