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杭州有哪些工業園區
1.杭州工業園區如下:
(1)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0年,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開發區,是集工業園區、高教園區、出口加工區於一體的綜合性園區,也是杭州市三大副城之一,委託管理下沙和白楊兩個街道,轄區人口約45萬人。
(5)杭州出口加工區
杭州出口加工區,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區是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中國大陸第一批出口加工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東部的國家級開發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2001年5月18日經過國家八部委聯合驗收,正式封關運作,封關面積2.007KM2。
(1)江干區的工業產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1.杭州高新區(濱江):
由杭州國家高新區、杭州市濱江區兩區管理體制整合而成,總面積約92平方公里。高新區建於1990年,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啟動區塊位於錢塘江北原文教區一帶,是高新區的發祥地,也是高新技術的創新源和中小科技型企業的大孵化器。
濱江區設立於1996年12月位於錢塘江南岸,下轄3個街道,現有51 個社區,常住人口32萬。2002年6月兩區管理體制調整,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既按開發區模式運作,又行使地方黨委、政府職能,開啟了建設發展的新時期。
建區以來,杭州高新區(濱江)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發揮體制、機制、管理、服務、區位等優勢,吸引創新資源,優化創新環境,不斷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加快培育內生增長和創新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經濟社會實現了快速健康發展。
根據2014年7月科技部公布的全國國家級高新區綜合排名,杭州高新區位列第五,躋身國家高新區第一方陣。
連續三年在浙江省工業強縣(市、區)綜合評價中排名第一,成為浙江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技術創新示範基地、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杭州高新區(濱江)全力打造浙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集聚區、示範區——「智慧e谷」。始終堅持把「高」和「新」作為產業發展方向。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了從關鍵控制晶元設計,到感測器和終端設備製造,到網路通信設備、信息軟體開發、物聯網系統集成以及電子商務、金融服務、智慧醫療等運用,再到網路運營服務、大數據平台的全產業鏈和技術體系。
培育壯大了阿里巴巴、華三通信、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中控集團、聚光科技等一大批骨幹企業,引領和帶動了杭州乃至浙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
2.杭州:
簡稱「杭」,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副省級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杭州灣大灣區城市、杭州都市圈城市 、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
截至2017年,杭州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6853.57平方千米(包含錢塘江水域面積,錢塘江河海分界線採用海鹽澉浦—餘姚西三閘連線) ,常住人口946.8萬人,城鎮化率76.8%。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32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17億元,高新技術企業達2844家。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2022年亞運會將在杭州舉辦。2018年1月,杭州入選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第7位。
3.位置境域: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部,浙江省北部,東臨杭州灣,與紹興市相接,西南與衢州市相接,北與湖州市、嘉興市毗鄰,西南與安徽省黃山市交界,西北與安徽省宣城市交接。
地理坐標為坐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市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0°12′,北緯30°16′。
杭州的城市原點(零公里標志)設在上城區紫薇園坐標原點。紫薇園坐標原點從1913年開始就作為杭州市的中心。城市內的建築、道路、水系及名勝古跡,都可根據該原點標出方位和與原點的距離。
4.水系分布: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過。[26]
5.氣候特徵:
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8℃,平均相對濕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時數1765小時。夏季氣候炎熱,濕潤,是新四大火爐之一。 相反,冬季寒冷,乾燥。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網路-杭州
❷ 江浙滬主要工業或產業是什麼
從產業發展趨向看,發展製造業是參與國際分工最現實的途徑,但江浙滬在製造業方面卻存在著明顯的同構現象。以2000年為例,浙江、江蘇、上海製造業中產值最大的12個行業完全相同,不同的只是排序。在浙江工業總產值中占最大比重的是紡織與電氣機械行業,上海為電子通信設備與交通設備製造業,江蘇為石油加工業與紡織業。
從發展趨勢看,二省一市的製造業結構也出現「往一條道上走」的趨勢。1997年,浙江與上海12個最大的製造行業中,僅有8個相同,到2000年已全部相同。而且,地理上的鄰近以及現有資源、經濟體制、經濟環境上的相似也導致二省一市主導產業的定位趨同,都把電子、機械、化工與醫葯等產業作為本地區的主導產業。
❸ 浙江省的主導產業與支柱產業有哪些
浙江主要以旅遊和小廠企業為財政支柱.
❹ 杭州的什麼產業比較發達
杭州做服裝生意的比較多,有四季青服裝市場,尤其是女裝,有很多本土的品牌
❺ 工業園區產業類別有哪些
工業園區產業類別:
1、行業類生態工業園區
指以某一類工業行業的一個或幾個企業為核心,通過物質和能量的集成,在更多同類企業或相關行業企業間建立共生關系而形成的生態工業園區。
2、綜合類生態工業園區
主要指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工業園區基礎上改造而成的生態工業園區。
3、靜脈產業類生態工業園區
指以從事靜脈產業生產的企業為主體建設的工業園區。靜脈產業是以保障環境安全為前提,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目的,運用先進的技術,將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轉化為可重新利用的資源和產品,實現各類廢物的再利用和資源化的產業,包括廢物轉化為再生資源及將再生資源加工為產品兩個過程。
❻ 杭州工業區都有哪些
1、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是全國唯一集工業園區、高教園區、出口加工區於一體的國家級開發區,委託管理下沙和白楊兩個街道,轄區人口約40萬人。
2、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蕭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於1999年9月經省科委批准創建,2003年7月通過省科技廳驗收。園區位於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橋南區塊,總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其中工業區塊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綜合區塊規劃面積0.6平方公里。
3、杭州江東工業園區
杭州江東工業園區位於杭州市蕭山區東北部的圍墾地區,於2001年開始規劃建設,次年被確定為全市「十大工程」之一,是杭州市由「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和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實質性重大舉措。蕭山區委、區政府確定,由國家級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開發建設。
4、浙江桐廬經濟開發區
浙江桐廬經濟開發區於1994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總面積總面積141.3平方公里,下轄分水區塊、富春江區塊、橫村區塊、瑤琳區塊和桐君區塊。開發區建設始終堅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要求,傾力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
1999年、2002年、2005年,桐廬開發區分別獲「浙江省出口創匯先進開發區」、「杭州市先進工業園區」、「杭州市特色城鎮工業功能區(省級經濟開發區)示範單位」榮譽。2007年在全省「聚焦節能減排」活動中,被評為「環境競爭力十強開發區(工業園區)」。
5、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
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第二名稱:杭州工業新區)隸屬於杭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3月6日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2006年4月17日國家發改委公告批準的省級開發區。
開發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准建設、高效率管理,是一個以高新技術為導向,以先進製造業為基礎,以產業與城市建設相結合,生態型、多功能的現代工業園。
❼ 工業4.0:重點產業有哪些
大數據產業正在國內蓬勃升起。在2015第十九屆中國國際軟體博覽會工信部部長苗圩曾經表示,工信部將編制實施軟體和大數據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優化軟體產業發展環境,支持軟體企業和工業企業跨界融合,推動工業軟體、工業控制系統、工業互聯網以及智能汽車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軟體產業健康發展。中國若能果斷地佔領大數據戰略的制高點,使中國的運行迅速智能化。那麼巨量的數據聚集在一起會產生巨大的能量,帶給中國行業的驚喜。一方面要提升全社會對大數據的認識水平,形成大數據創新的思維。其次,我們要積極跟傳統行業結合,開放創新,協作創新,想方設法搞大數據創新,不同部門產生的數據能夠集成、交互共享,打破信息「孤島」現象。
❽ 杭州有哪些產業園區
創業園區
杭州有4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出口加工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享受國家規定的各項優惠政策。他們分別是: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3年設立。位於市區東部,規劃控制區域104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電子機械、生物醫葯、紡織化纖、輕工食品和高科技化工等五大支柱產業。開發區致力於成為杭州市技術創新、科技轉化的示範基地,產學研結合與改革的先行基地,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緊密結合共同發展的工業基地,與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相適應的科技服務基地。
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93年設立。開發區內設有之江科技工業園、下沙科技工業園、軟體產業園、留學生創業園、跨國公司科技園等專業園區。高新區充分利用區內智力密集的優勢,依託杭州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優惠的投資政策,正逐步建設成為一座以高科技產業為基礎的科技新城、舉世矚目的天堂矽谷。區內重點發展信息微電子、生物醫葯、新材料、光電一體化、計算機及應用五大高新技術產業。進區企業已有近千家。
杭州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 1992年設立。總面積9.88平方公里。度假區位於杭城西南,南瀕錢塘江(之江),北依五雲山,是西湖和「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風景名勝區最佳結合部。休閑娛樂、旅遊、房地產為其支柱產業。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3年設立。規模面積18.8平方公里。區內紡織服裝、電子機械、建築材料、日用化工等為支柱產業,設有日本靜崗工業團地、台灣機械工業園和高新技術創業中心。
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區 2000年4月設立。是浙江省唯一的出口加工區,總面積2.92平方公里,加工區由海關獨立監管,實行封閉式管理,享受一系列「境內關外」國家優惠政策。
杭州市還有6個省級開發區,是經省政府批准設立的,他們分別是:
南陽經濟開發區 1994年設立。開發區位於錢塘江南岸,屬規劃中的大杭州內環線區域,面積7.88平方公里。開發區一面臨江、三面環山,環境獨特。首期啟動的2平方公里工業區塊,為蕭山區精細化工區域。沿江一帶發展錢江大潮觀光旅遊等項目。
餘杭經濟開發區 1993年設立。首期規劃面積5.32平方公里,遠景開發面積12平方公里。開發區以工業為主導,集貿易、倉儲、金融、商住、旅遊、娛樂多功能全方位開發於一體,水、電、汽、通信、排污等基礎設施完備,海關、金融、保險等配套機構齊全,實施「稅外無費區」,系統的親商服務體系,致力於為投資者提供最佳的創業發展空間。
桐廬經濟開發區 1992年設立。開發區座落在風景如畫的富春江南岸,緊依320國道,離杭州80公里,開發區規劃控制區域21.5平方公里。工業、外貿、商貿、旅遊度假四個功能小區已初具規模。為進一步發揮開發區的綜合環境優勢,開發區實行封閉管理,並以更加優惠的條件和優良的服務歡迎外商前來投資。
千島湖經濟開發區 1993年設立。規劃面積28.38平方公里,座落於千島湖鎮,東距杭州150公里,西去黃山166公里。開發區供水、供電、金融、郵政電信、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餐飲娛樂一應俱全,對所有進區項目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顆公章生效」的高效快捷辦事制度,並為投資者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富春江經濟開發區 1992年成立。開發區毗鄰杭州,地理位置優越,水陸空交通便捷。在基本完成原銀湖、高橋、富春灣、農民城四大區塊8平方公里建設的基礎上,開發區依據區位資源優勢,新辟13平方公里主體區塊,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佔地300公傾,按杭州市「一區多園」的戰略構想,隸屬於杭州高新區,享受國家級高新區優惠政策。
臨安市經濟開發區 2001年設立。全區控制區域20平方公里,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緊靠杭徽高速公路。與杭州相鄰。區內交通、通信、供電、供水、供氣、排污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具有承載大規模、高科技項目的能力。投資者可享受進口設備繳稅後的稅收補貼、提供貸款擔保等優惠措施。
為鼓勵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杭州市在城區還辟有6個科技經濟園區,他們分別是上城區科技經濟園、下城區科技經濟園、江干區科技經濟園、拱墅區科技經濟園、西湖區科技經濟園、濱江區科技經濟園。
法制建設
杭州市努力創造良好的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減少行政審批的項目與內容,逐步完善符合世貿組織要求的各項政策規定,提高政策透明度,使投資者有法可依,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杭州市政府制定了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地來杭投資企業投訴處理辦法,切實保障和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幫助解決法律糾紛,提供法律援助,使投資者安心創業。
服務機構
杭州市及各縣(市)、區均設有外商投資服務管理機構及投資項目集中辦理中心。中心實行審批內容、審批條件、審批程序、審批時限公開,投資者辦事方便,各招商服務部門還可為投資者提供全程服務,節約辦理具體事務的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開業所需之全部手續。
為支持投資者來杭創業,杭州市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在稅收、資金、土地使用、人才引進等方面對投資者進行最大限度扶持,對特殊項目還可一事一議,給予特殊優惠。杭州的綜合投資成本比較合理,能使來杭的投資者以最小的成本投入獲取最大的利益。全球500強企業中有37家在杭投資,已取得不菲的效益。
參考資料:中國杭州http://old.hangzhou.gov.cn/main/gb/tradition/index.html
❾ 寧波市十大工業產業園區是那幾個
市科技園區:規劃面積18.9平方公里。產業定位為電子信息等都市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重要的技術創新基地,力爭成為全市主要的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和重要的科技創新基地、浙江省技術創新基地、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市機電工業園區:位於鎮海駱駝西南部,跨鎮海、江北兩區。重點發展機械、電子等一、二類產業。江北工業科技園區:位於江北洪塘鎮兩側,主要發展無污染的一類工業。
海曙科技園區 主要發展一、二類工業。
鄞州的石碶鎮、古林鎮和集士港鎮工業園區,主要發展一、二類工業。
鄞州工業產業園區:位於潘火立交橋東南面,含鄞州中心區工業園區及高新園區,主要發展一、二類工業。
市化學工業產業園區:2020年規劃面積17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重化工及精細化工類產品。
鎮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發展一、二類工業。
市紡織工業產業園區:位於北侖小港江南出口加工貿易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織造業。園區遠景規劃在慈溪三北至范市的瀕海地帶,規劃面積10 平方公里。
寧波明州工業產業園區:位於鄞州區西南部和奉化北部,橫跨奉化江兩岸,控制性規劃面積約8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一、二類工業。至2020年規劃的啟動區面積為27平方公里,並計劃在該工業區內,從鄞州中心區沿甬臨線到奉化江口鎮,規劃建設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中國服裝產業園,力爭建成全國著名的服裝產業園。
江北工業產業園區:位於慈城杭州灣大通道西側,重點發展一、二類產業。
❿ 工業都包括哪些行業
工業結構就由輕工業、重工業構成。
《中國統計年鑒》中對重工業的定義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輕工業為: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在研究中,如上文所述,常將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合稱為重化工業。
重工業:是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輕工業: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