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現代企業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的熟練勞動者
經濟競爭的核心是人才,人才是現代企業成敗與否的關鍵。隨著經濟時代的到 來,現代企業出現了嚴重的人才危機,企業的人才需求和培養正在發生一場革命, 培養既有高級信息技術水平又具有高素質的21世紀勞動者,已是世界各國很多著名 企業刻不容緩的任務。
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1996年出版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報告中指出, 知識經濟,其標志是勞動力市場對有高度熟練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知識密 集型生產方法(如依據信息技術形成的方法)發展越快,對有高度熟練技能人才的 需求就越大。
自80年代以來,世界科技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社會生產力得到空前發展,出 現「知識爆炸」現象。美國總統柯林頓今年2月在美國科學年會上發表講話指出,人 類知識總量每5年增加1倍。由此可見全世界范圍出現人才危機、尤其是信息技術人 才危機是必然的。
在當今經濟、科技最發達的美國,信息技術人才危機已引起人們的關注。目前 美國十分缺乏技術熟練的勞動力,特別是電腦程序編制人員。美國弗吉尼亞技術公 司進行的最新調查表明,美國每10個信息技術職業中就有1個位置空缺,雇員在100 人以上的美國公司中還有36.4萬個電腦程序編制員和電腦系統分析員的位置沒人填 補。隨著電腦公司的迅速增加,技術熟練的人員越來越缺乏,這種狀況已擴散到許 多非技術部門,包括依靠電腦程序編制人員進行設計和操縱大型系統的銀行、醫院 和零售商店等。據美國勞工部估計,從現在到2005年,美國平均每年需要9.5萬名 新的電腦專家、電腦系統分析家和程序編制人員。這種空缺1年造成的損失高達10億 美元。
在歐洲也出現信息技術人才嚴重短缺現象。設在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信息技術 觀察組織今年3月預測,今後5年內,歐洲至少需要增加150萬到200萬信息技術人才。 該組織發表的最新年度報告指出,目前知識已取代傳統的原材料而成為最基本的 資源,人才的作用正日益突出。
知識經濟的主要動力之一是信息技術革命,信息技術領域的專門人才成為企業 爭奪的對象。計算機軟硬體、網際網路(Internet)、內部網(Intranet)和無線通 信技術的發展,都需要大量高級人才為後盾。1997年8月4日一期的美國《商業周刊》 指出,目前最為緊缺、最為炙手可熱的是網路技術人才,其次是為工商企業提供 高級技術咨詢服務的人員,再次是從事各種應用程序編制設備開發工作的人員。人 才的短缺妨礙了技術發展,成為信息產業發展的直接限制因素,並減緩了其它行業 信息化的步伐,從而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後勁。高級專業信息技術人才的培 養已得到廣泛關注,可以說,誰在專門人才上落後於世界,誰就在知識經濟時代上 處在了落後的位置。
除專門技術人才外,知識經濟時代其它行業的普通勞動者也必須掌握一定的信 息技術,具備信息處理能力。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就相當於信息時代的「文 盲」,知識經濟時代的「文盲」。1996年7、8月號美國《未來學家》雜志在列舉21 世紀人才的必備技能時,將使用計算機和開發信息資源的能力列於十分重要地位。 1996年6月11日的德國《商報》稱,德經濟界人士預計,隨著信息技術產業在國家經 濟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預計到2000年時將只有三分之一的勞動者可以不需要電腦 知識,而這一比例還會逐步縮小,為此國家的教育體制必須盡快適應這種結構性轉 變。我國教育界和信息技術產業界的專家也指出,使用計算機和網路、合理開發利 用信息資源將不再是專門人才的奢侈,而是勞動者在信息時代的根本存在條件。 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才必須具備高度的創造性,科學研究非創新不能有進步,企 業也同樣如此。在傳統大工業社會中,勞動者面臨的要求大多是對同一工作的熟練 程度,熟練程度越高,勞動價值越大。但隨著工業的自動化和信息化,絕大多數重 復性強的勞動都將被自動化系統、機器人和計算機取代。美國經濟學家傑米里·里 夫金指出,自動化和信息化正使人類勞動走向歷史的轉折點。30年來,美國的企業 生產能力一直在增加,但工人占勞動力人口的比例卻從33%降到了12%。他估計, 今後若干年內,美國1.24億個工作崗位中的9000多萬個將被取消。
創造性人才是每個時代的技術改良與革命所必不可少的,在重復性勞動日益不 重要的知識經濟時代,創造性也變成一般勞動者必備的素質,創造性越高,勞動價 值越大。1997年3月3日的美國《財富》雜志定期評出美國最受推崇的企業,創新精 神正是其評選標准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其排行榜中,幾乎所有在創新精神方面取 得了高分的公司都對本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包括安龍天然氣公司、克萊斯勒、3M、 輝瑞制葯、英特爾等。
在知識爆炸和迅速老化的時代,傳統學校教育提供的知識結構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知識經濟時代的勞動者還必須具有不斷充實和更新自身知識結構的素質。隨著 職業與技術的進一步細分,勞動者必須既是通才,又是專才。 包括道德在內的個人素養正越來越多地被認為是勞動者能力的一部分。這種素 養與人的能力是不可分割的。素養與能力彼此關聯,相互影響,直接關繫到勞動者 的成績,因此,世界很多著名企業正在以各種方式培養勞動者的綜合素質。 可以預見,在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哪個企業吸引並培養與之相適應的人才, 哪個企業就有可能立於不敗之地。
2. 企業轉型工業4.0需要哪些it技能
在接下來的五年中,IT人員的需求將會受到物聯網的推動:製造商將需要網路專業人員來幫助他們運行工業物聯網(IIoT)。
美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的製造商正處於被稱為工業4.0的最前沿,即數字轉型應用到製造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機遇和挑戰。同時還包括推動製造過程的IoT設備。
根據普華永道2016年全球工業4.0調查顯示,製造商計劃每年投資9.07億美元(為期五年)到工業4.0中。
該報告指出:這項投資的主要重點是數字技術,例如感測器或連接設備,以及製造執行系統(MES)等軟體和應用程序。企業還將大力培訓員工、聘請新專家以及推動企業改革。
急需:廣泛的IIoT人才
為了使這一願景成為現實,將需要專業的IT人員和技術人員,這不僅僅是程序員和開發人員:網路工程師將需要負責連接所有的東西,並確保其正常運行。當然,還有網路安全組件,每個新連接的設備都可能帶來另一個漏洞。
對於工業4.0需要怎樣的人才,我們可以從物聯網的角度來考慮。物聯網包括3D列印機以及其他製造技術,運行在計算機數控車床以及更新的機器上,這些機器可通過機器人視覺和人工智慧執行高度可變的多步驟流程。
還有合作機器人,即與人類協作工作的機器人,這個環境不僅需要多種技能,在很多情況下,這些技能需要融合在一起,突破孤島和專業性,創造出全新的技術專家類別:同時可了解運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專家。
SAP公司物聯網及客戶創新部門執行副總裁兼工業互聯網聯盟(IIC)指導委員會副主席Tanja Reuckert表示:我認為現在我們必須考慮跨學科或者多學科的情況。當你談論物聯網時,人們會說這是關於數字化事物,而實際上這是關於數字化業務流程。所以,我認為工程師、網路專家、應用開發人員、大數據架構師、UI(用戶界面)設計師、業務人員需要相互交談、相互理解。
正因為如此,很多僱主無法確定他們究竟需要什麼技能或者認證。工業4.0需要各團隊人員聚集在一起來解決相互關聯的挑戰。當然,我們將仍然需要專業人員,但他們必須擴大自己的知識庫,不僅要了解IT技術,還需要了解機器人和流程自動化等操作技術。
根據2016年波士頓咨詢集團的調查顯示,這已經是很大的挑戰。無論公司規模如何,受訪者指出人才招聘和獲得新技能是工業4.0最重要的推動因素。目前我們公司沒有所需的人才,我們認為這種人才很難找的。
下面讓我們看看製造商在開始其工業4.0轉型時需要哪些IT技能:
到目前為止,網路安全一直是企業主要關注的問題。隨著舊機器變成數據生成網路端點,並與新設備連接,然後綁定到後端ERP系統以及供應鏈,企業的攻擊面將呈指數擴張。
這需要企業進行嚴格的監督,並從一開始就考慮安全性。現有的控制系統從來沒有連接到外界網路,也必須加強防禦以對方外部攻擊。這些人才還需要了解工業IIoT標准。
當你將新感測器放到舊機器,它就變成網路物理系統,Nation-E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兼IIoT網路安全專家Idan Udi Edry表示,這意味著網路安全專家將需要擴展其知識庫,了解40年基於機器的協議。
他指出:主要的問題是將舊世界與新世界連接起來。你會看到發電機在以5000 RPM速度旋轉,而在網路運營中心,也會顯示它運行速度。但如果它被黑客攻擊,並以10000RPM速度旋轉,那你就完蛋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追求工業4.0的公司對安全採取更加全面的方法的原因。
數據科學家 – 對於工業4.0來說,數據是生命之血,因此,那些了解數據以及知道如何從中獲得情報的人才非常珍貴。IoT部署將會產生海量的數據,所有這些數據都需要被捕獲以及分析,以用於提高機器性能、減少資源消耗、協助質量控制、讓供應商更有效率以及引入新產品和服務。隨著更多改進的機器添加到生產型,生產線也將不斷改進。
網路– 機器相互連接,機器連接到命令控制系統,這都需要網路工程師的技能。他們還將需要了解WAN、邊緣網路和霧計算以及下一代5G網路技術、WiFi和低功耗LAN協議等技能。
他們也將需要了解連接系統和機器帶來的挑戰。工業4.0生態系統中,雲計算很重要,盡可能低延遲且有效地傳輸數據將成為優先事項。
EMC公司IoT解決方案首席架構師Said Tabet稱,網路功能虛擬化(NFV)和軟體定義網路(SDN)也將是重要的技能,還有開源技術。
軟體工程師、應用開發人員和程序員 –製造商將需要人員可為機器編寫和修改程序,以及為工作人員開發新介面來與機器進行交互。這里將會有大量數據可視化和儀錶板工作,因為很多這些流程將需要數字孿生,以讓操作人員可從網路運營中心(NOC)監督操作以及進行交互。
企業還將需要知道如何使用Java以及C和C++等較舊語言編寫代碼的人才。他們將需要連接傳統系統和機器到不同製造商的新專有平台以及ERP系統及供應鏈應用程序。為此,他們還必須熟悉40年之久的串列通信協議和架構。
DevOps和Agile也將是高度追捧的技能,同樣需要的人才是那些了解Spark、Kafka和Cassandra到Docker和Kubernetes等開源項目的人。
架構師 –這些是非常重要的人才。IT架構師將在這里發揮作用,幫助運營方面的系統工程師融合物理和邏輯世界。這個職位的人才將需要了解公司現有業務、流程以及數字轉型目標,然後弄清楚如何通過技術將這些結合。
OSU的Hill表示:即為機器設計網路並弄清楚如何將其整合到ERP系統的人才。你需要IT架構師那樣的人才,但他們還需要了解製造流程,因此你真正需要的是數字製造架構師。
還將會有新的職位需求,他需要有強大的工程背景,還需要了解代碼和網路。在德國,這被稱為機電一體化。在美國的稱呼則沒那麼有吸引力:工業維護技術人員。但他們的職責是相同的:把所有東西放在車間運行,並在出現問題時修復它。
普華永道的報告指出:你在工業4.0的成功將取決於技能和知識。你面臨的最大阻礙將是招聘新員工以及培訓現有員工,你需要在公司引入新角色,例如數據科學家、用戶界面設計師或者數字創新管理員。
3. 在國內的外資企業通常需要哪些技術本事的人
在國內的外資企業通常需要懂國內法律的,財務的,運營的,公關的,技術的(大數據)這些人才。
4. 企業管理者需要具備哪些技能
作為一名管理者,必備的技能到底包含什麼?一般來講管理人員的技能要求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技術技能
一般來講,「懂行」「一技之長」「才重一技」「隔行如隔山」「不熟不做」都是它的意思。指使用某一專業領域內有關的工作程序、技術和知識完成組織任務的能力(一般基層管理人員要求較高)。
二、人際技能
人際技能也就是所謂的「懂人」,指與處理人事關系有關的技能,即理解、激勵他人並與他人共事的能力。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要在領導者的位置上坐好,坐穩,離不開與周圍人群良好的關系,包括上級、下屬、同行、外部等等。這就是在領導活動中調節人際關系的藝術,其中包括協調同上級的關系、協調同級關系和協調與下屬的關系。
協調同上級的關系
要協調好同上級的關系應注意以下兩點:
首先,必須正確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努力做到出力而不越位。就是不該決斷的時候不擅自決斷,不該表態的時候不胡亂表態,不該乾的工作不執意去干,不該答復的問題不隨便答復,不該突出的場合不「搶鏡頭」等。
其次,要適當調整期望、節制慾望,學會有限度的節制。但這並不足說惟上級和領導者之命是從,關鍵要看上級政策和領導的決策是否正確合理,如有不當或者嚴重失誤之處,也要學會合理斗爭,堅持原則。實現這一點,前提條件是加強與上級的信息溝通和反饋,盡可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以免出現判斷失誤。
協調好同下屬的關系
下級是領導者行使權力的主要對象。因此,公正、民主、平等、信任地處理與下級的關系,對搞好領導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實現這一要求,正職必須講究對下級的平衡藝術、引力藝術和彈性控制藝術。
。平衡藝術。就是在公正、平等的基礎上建立與下級的和諧平衡關系,實現心理的可接受性和利益的相容性,達到行為的一致性。
。引力藝術。就是領導者縮小自己與下屬的距離,使之緊密地團結在自己周圍一道工作的過程。簡單說,領導者應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上下級之間在目標、情感、心理、態度、利益等方面一致起來,這樣的領導才有威望。
。彈性控制藝術。就是領導者通過具有一定彈性空間或者彈性范圍的標准檢查,控制被領導者行為的過程。實現彈性控制既能使下屬感到充分的自由,又能予以必要的法度約束。這是領導者行使權力的一門重要藝術。
協調好與同級之間的關系
作為領導者,協調好與同級之間的關系是影響個人發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整個團隊積極向上、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正確處理好與同級之間的感情,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首先,增進與同級的感情。感情是人際關系的「協調器」,同級之間的關系應當融洽,互為「心理防線」,這樣自己在做工作的時候也順當,而且心情愉快。
其次,競爭與合作共存。要處理好與同級領導之間的關系,需要領導者放開眼界,認清世界,不要做井底之蛙。要想到,同級與自身之間的競爭是磨礪自身的一個良好的環境,正確把握同級之間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
三、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綜觀全局,認清為什麼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業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復雜性的能力。具體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關聯性,從而找出關鍵影響因素的能力。確定和協調各方面關系的能力。權衡不同方案優劣和內在風險的能力,等等。
處於較低層次的管理人員,主要需要的是技術技能與人際技能;處於較高層次的管理人員,更多地需要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處於量高層次的管理人員,尤其需要較強的概念技能。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5. 工業機器人都有哪些分類
1、移動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的一種類型,它由計算機控制,具有移動、自動導航、多感測器控制、網路交互等功能,它可廣泛應用於機械、電子、紡織、卷煙、醫療、食品、造紙等行業的柔性搬運、傳輸等功能,也用於自動化立體倉庫、柔性加工系統、柔性裝配系統;同時可在車站、機場、郵局的物品分撿中作為運輸工具。
2、點焊機器人,焊接機器人具有性能穩定、工作空間大、運動速度快和負荷能力強等特點,焊接質量明顯優於人工焊接,大大提高了點焊作業的生產率。
3、弧焊機器人主要應用於各類汽車零部件的焊接生產。在該領域,國際大型工業機器人生產企業主要以向成套裝備供應商提供單元產品為主。
4、激光加工機器人是將機器人技術應用於激光加工中,通過高精度工業機器人實現更加柔性的激光加工作業。本系統通過示教盒進行在線操作,也可通過離線方式進行編程。
5、真空機器人是一種在真空環境下工作的機器人,主要應用於半導體工業中,實現晶圓在真空腔室內的傳輸。真空機械手難進口、受限制、用量大、通用性強,其成為制約了半導體裝備整機的研發進度和整機產品競爭力的關鍵部件。
6、潔凈機器人是一種在潔凈環境中使用的工業機器人。隨著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其對生產環境的要求也日益苛刻,很多現代工業產品生產都要求在潔凈環境進行,潔凈機器人是潔凈環境下生產需要的關鍵設備。
6. 工業機器人有哪些種類
激光加工機器人是將機器人技術應用於激光加工中,通過高精度工業機器人實現更激光加工機器人加柔性的激光加工作業。本系統通過示教盒進行在線操作,也可通過離線方式進行編程。該系統通過對加工工件的自動檢測,產生加工件的模型,繼而生成加工曲線,也可以利用CAD數據直接加工。可用於工件的激光表面處理、打孔、焊接和模具修復等。
關鍵技術包括:
(1)激光加工機器人結構優化設計技術:採用大范圍框架式本體結構,在增大作業范圍的同時,保證機器人精度;
(2)機器人系統的誤差補償技術:針對一體化加工機器人工作空間大,精度高等要求,並結合其結構特點,採取非模型方法與基於模型方法相結合的混合機器人補償方法,完成了幾何參數誤差和非幾何參數誤差的補償。
(3)高精度機器人檢測技術:將三坐標測量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相結合,實現了機器人高精度在線測量。
(4)激光加工機器人專用語言實現技術:根據激光加工及機器人作業特點,完成激光加工機器人專用語言。
(5)網路通訊和離線編程技術:具有串口、CAN等網路通訊功能,實現對機器人生產線的監控和管理;並實現上位機對機器人的離線編程式控制制。
7. 工業機器人工程師除了PLC編程,還要掌握哪些硬技術
一、電子繪圖
電子繪圖是學習工業機器人專業的必修課,熟練運用EPLAN、CAD等軟體進行機械設計,工業機器人在一整條自動化線中,如何布局工作,如何配合完成項目,相當於一條自動化線升級改造,首先要有平面圖紙,尺寸,這樣現場調試,安裝都會井井有條,所以對於工業機器人工程師而言,不僅要有繪圖制圖功底,還要有靈活思維,如果能自己研發一條柔性生產線,可稱為高手了。電氣控制,伺服,變頻控制,液壓與氣動,感測技術,觸摸屏,機械CAD制圖等。
二、工業機器人本機控制
工業機器人本機控制,毋庸置疑,就是操作工業機器人本體了,需要掌握機器人坐標系、邏輯控制語句、IO等方面的應用,從而實現工業機器人的裝配、搬運、碼垛、噴塗等動作。同時要學會機器人故障排除和維護,而通過PLC工控系統控制機器人的運行,停止以及程序設置,要學習離線模擬等編程來完成工業機器人更高級的任務。
三、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項目
如果能掌握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項目的開展能力,那就是大神級別了,首先,你需要有非常強的邏輯思維,能夠獨立完成柔性生產線的布局和設計,不僅機器人研發生產型公司非常需要這類人才,企業自動化線改造也需要這類人才,所以我們稱之為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研發工程師。工業機器人solidworks三維制圖,工業機器人示教編程,工業機器人離線模擬編程等。
8. 企業對工業機器人從業人員要求有哪些
只要你技術過硬到哪都要,關於工業機器人開設的專業有工業機器人與數控車床、工業機器人與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與智能焊接、工業機器人與自動化、3D列印技術等,以對接智能製造時代高端製造企業對高級技能人才的需求。有這些過硬技術都可以吧
9. 工業機器人行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1、機器人應用工程師
▎年薪:7~12萬
▎職位要求:負責基於機器人的自動化項目的方案設計、模擬與可行性進行評估;機器人相關項目外圍設備選型,程序編制與現場調試工作;參與專用機器人或智能裝備的研發過程,實現機械、電氣、軟體的協同開發。
2、機器人機械工程師
▎年薪:7~15萬
▎職位要求:機械相關專業;豐富的機械設計經驗;了解常見材料的特性;熟練掌握負載分析及電機選型;具有基本的編程能力,能夠對電機進行控制和調試;熟練掌握proe等繪圖軟體。
3、機器人電氣工程師
▎年薪:7~15萬
▎職位要求:電氣相關專業學歷;對電氣標准、規范有全面的了解;了解伺服電機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具有完整電氣系統的設計經驗。具備基本編程能力及設計經驗。
4、機器人視覺工程師
▎年薪:9~20萬
▎職位要求:計算機、自動化、機電一體化等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有非標機電一體化設備或機器人應用的相關設計,製作及現場調試經驗;具備良好的數學及演算法基礎,熟悉常用編程技術,掌握圖像處理基本演算法
8、機器人售前工程師
▎年薪:8~15萬
▎職位要求:跟蹤製造企業智能製造轉型升級的相關需求,進行商機跟蹤、客戶拜訪、維護客戶關系;跟蹤政府及行業智能製造相關政策,策劃並完成相關項目的申報工作;以工業機器人及MES產品應用為導向開展售前工作,包括:設備宣傳、企業調研、售前方案編寫與講解;跟蹤項目執行、及時反饋並處理項目商務需求。
9、機器人軟體開發工程師
▎年薪:12~20萬
▎職位要求:學、物理、機械、計算機等相關專業; 3、熟悉機器人運動學和動力學特性; 4、熟悉幾何和圖形引擎; 5、精通C/C++或C#等高級語言開發,熟悉軟體開發流程,具備規范的編碼風格 6、英語水平四級以上
10、機器人硬體工程師
▎年薪:7~20萬
▎職位要求:本科以上學歷(計算機相關專業)熟悉機器人行業;2.熟悉單片機、DSP等嵌入式系統開發;3.有電機控制相關經驗;4.能夠繪制PCB,並進行電路調試
11、機器人培訓講師
▎年薪:10~20萬
▎職位要求:.機械、電氣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2.熟悉機械設計、電氣設計、工業控制技術(如PCL)中一種;3.具備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4.具備英語讀寫聽說能力
12、機器人維護工程師
▎年薪:7~10萬
▎職位要求:機械、電氣相關專業,能夠獨立操作機器人,對工業機器人能進行獨立調試、接線等;能獨立完成機器人維護維修以及保養
其實工業機器人領域就業渠道還有很多,不同的企業對於機器人工程師的會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使用發那科機器人的公司,對擅長發那科機器人調試與維護與研發的工程師就會比較青睞。不過,只要基礎打的牢,工程師無論面對怎樣的要求,都可以應對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