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北的工業品,特產有哪些
湖北的工藝品要數武漢的黃鶴樓純銅擺件最出名,黃鶴樓擺件製作精美雕工精緻。
② 荊門的經濟
荊門農業生態環境優越、綜合優勢突出,是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有「中國農谷」金字招牌。作為全國重要的優質糧、棉、油生產基地,水稻、棉花、油料、水果、生豬和水產品產量均居湖北省前列。
2013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7.93億元。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64.49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35.18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44.62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6.44千公頃。主要農產品產量為:糧食267.60萬噸,增長2.1%;棉花4.77萬噸,油料38.80萬噸,蔬菜197.83萬噸。全年肉類總產量42.24萬噸,禽蛋產量15.13萬噸,水產品產量49.17萬噸。 荊門工業體系日臻完備。已形成以化工、食品、建材、機電、紡織為主的產業新格局,擁有以中石化荊門分公司、荊門熱電廠、葛洲壩水泥廠為代表的中央、省屬企業,以金龍泉啤酒集團、京山輕機、洋豐集團、寶源木業為代表的地方大中型骨幹企業。荊門已經成為中西部承接境外和沿海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先後引進了李寧工業園、福耀汽車玻璃、中糧集團、中海油、中集集團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和項目。
2013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5.75億元,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14.2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922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69.23億元,實現利潤124.21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7.81億元,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5%。 2013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95.48億元。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96.08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9.40億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344.66億元,住宿餐飲業零售額50.82億元。全年進口總額15945萬美元,出口總額61752萬美元。全年外商直接投資額26275萬美元。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121.25億元。其中,單位存款336.61億元,個人存款738.57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560.4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300.77億元,中長期貸款256.68億元。全年保險業原保費收入34.47億元,保險賠款及給付11.66億元。
③ 荊門在那
荊門,位於湖北省中部,是溝通南北,接連東西的重要樞紐,素有「荊楚門戶」之稱。現轄「兩縣一市三區」--京山縣,沙洋縣,鍾祥市,東寶區,掇刀區和屈家嶺管理區,國土面積1.2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00萬。北部為荊山大洪山余脈,中部為丘陵崗地,南部為漢江平原,處於古三國旅遊線和三峽旅遊線的交匯處。
荊門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傳統產業以化工、建材、機電、食品工業為支柱,高新技術產業以生物醫療、電子、新材料為代表。荊門是全國重要的糧食、棉花和優質油菜籽生產基地。
荊門物產豐富,土特產和名牌產品有漳河銀魚、三陽板粟、山靈葛粉、尚香牌風干雞、紀山龍米、金龍泉啤酒、荊門玉雕、漳河茶葉等,地方小吃名菜有:八角雪棗、太師餅、長湖魚糕、鍾祥盤龍菜等。
荊門境內生態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獨特,生態旅遊資源主要有:三山--大洪山、惠亭山、聖境山;三園--大口森林公園、虎爪山森林公園、太子山森林公園;三湖--漳河、溫峽、惠亭;三洞--黃仙洞、空山洞、王莽洞。
荊門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16世紀,這里便是古權國的都城所在地。
④ 荊門一共有多少個工業區具體的地方,工業區具體是做什麼行業的!
摘要 荊門市產業園區共收錄124個,其中掇刀區43個,東寶區30個,鍾祥市21個,沙洋縣12個,京山市10個,京山縣7個,東寶區1個
⑤ 介紹一下湖北荊門
荊門介紹
荊門市地處湖北省腹地中心,位於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北部。素有「地接江漢,門鎖荊楚」之稱,自商周(約公元前16世紀)以來,歷代都在此設州置縣,屯兵積糧,為兵家必爭之地。
荊門市是楚文化最早的發祥地之一,被湖北省列為歷史文化名城(所轄鍾祥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其中有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4600多年的「屈家嶺文化遺址」;被譽為「楚文化地下寶庫」的楚漢墓群和全國最大的單體帝陵「明顯陵」;1998年發掘出土的「戰國女屍」,距今2300多年,仍保存完好,栩栩如生,被國家文物局鑒定為「稀世國寶」;城區南郊的掇刀石,曾是三國名將關羽駐兵之地;城區還建有隋代的東山寶塔、建於清代的龍泉書院和「三台八景」,有依山傍水的蒙、龍、順、惠四大名泉等。
荊門市是一片雋秀的土地。境內山水宜人,風光旖旎,自然景色多姿多彩,瑰麗如畫。全國第八大人工湖――漳河水庫水質純清、碧波萬頃;此外,還有雄奇險峻、虎距龍蟠的京山空山洞、鍾祥黃仙洞;有雲蒸霞蔚、鍾靈毓秀的大洪山風景區和大口國家森林公園等。
荊門市地處湖北省腹地中心,位於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北部。素有「地接江漢,門鎖荊楚」之稱,自商周(約公元前16世紀)以來,歷代都在此設州置縣,屯兵積糧,為兵家必爭之地。荊門市為省轄市,現轄京山、沙洋兩縣和鍾祥市、東寶區,掇刀區,屈家嶺管理區,總人口近300萬,版圖面積1.24萬平方公里。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漢江水域貫穿全境,焦枝鐵路縱貫南北,以207國道、荊潛路、漢宜路為主線運輸網四通八達,荊門機場的空中客運直達北京,如今,荊門地域既有公路大骨架、水上黃金道、鐵路大動脈,又有管道運輸線和航空運輸線,已是天上地下空中相互交織、交相輝映。
荊門市是楚文化最早的發祥地之一,被湖北省列為歷史文化名城(所轄鍾祥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其中有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4600多年的「屈家嶺文化遺址」;被譽為「楚文化地下寶庫」的楚漢墓群和全國最大的單體帝陵「明顯陵」;1998年發掘出土的「戰國女屍」,距今2300多年,仍保存完好,栩栩如生,被國家文物局鑒定為「稀世國寶」;城區南郊的掇刀石,曾是三國名將關羽駐兵之地;城區還建有隋代的東山寶塔、建於清代的龍泉書院和「三台八景」,有依山傍水的蒙、龍、順、惠四大名泉等。
荊門市是一片雋秀的土地。境內山水宜人,風光旖旎,自然景色多姿多彩,瑰麗如畫。全國第八大人工湖漳河水庫水質純清、碧波萬頃;此外,還有雄奇險峻、虎距龍蟠的京山空山洞、鍾祥黃仙洞;有雲蒸霞蔚、鍾靈毓秀的大洪山風景區和大口國家森林公園等。
市境內礦產資源種類眾多,儲量豐富,磷礦石、煤、石膏、大理石、累托石、重晶石等遍布四鄉八壑,品位高、易開采,其中磷礦石開采量和累托石儲量均為全國第一,石灰石、石膏儲量居湖北省之首,為發展建材、化工等行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荊門市屬散居少數民族地區。全市有23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為295.62萬人。少數民族有回族、土家族、苗族、壯族、蒙古族、布依族、滿族、侗族、彝族、瑤族、京族、水族、拉祜族、納西族、畲族、白族、朝鮮族、黎族、藏族、羌族、維吾爾族、土族等22個。
⑥ 幫我介紹一下荊門
誰說不好玩,沒水平!讓我告訴你:
荊門位於湖北中部,東眺武漢,西臨三峽,南望瀟湘,北通川陝,素有「荊楚門戶」之稱。現轄京山縣、沙洋縣、鍾祥市、東寶區、掇刀區和屈家嶺管理區,地域面積1.2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逾300萬。
荊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基礎設施日趨完備,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是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先後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湖北省A級金融信用市,被列為全國生態示範試點市、湖北省電子政務建設試點市。
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出土文物異彩紛呈。中國歷史第一縣----權縣建立於此,郭店楚簡、戰國古屍等轟動世界的歷史文物出土於此,世界文化遺產明顯陵和楚漢古墓群、屈家嶺文化遺址等分布於此。這里養育了道教創始人之一老萊子、一代楚辭文學家宋玉、南宋理學家陸九淵、楚國歌舞藝術家莫愁女等著名歷史人物,留下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千古傳頌的歷史典故。
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23種主要礦產具有廣闊的開發價值和經濟價值,主要礦產累托石儲量居全國之首,石膏、磷塊岩、白雲岩、石灰岩儲量居全省第一位。
工業體系日臻完備。已形成以化工、食品、建材和機電為特色的工業布局,擁有以荊門石化總廠、荊門熱電廠、葛洲壩水泥廠為代表的中央、省屬企業,以金龍泉啤酒集團、京山輕機、洋豐集團、寶源木業為代表的地方大中型骨幹企業。
農業生態環境優越、綜合優勢突出。作為全國重要的優質糧、棉、油生產基地,水稻、棉花、油料、水果、生豬和水產品產量均居湖北省前列。
旅遊、房地產、現代物流等服務業發展迅速。荊門處於楚文化、三國文化、三峽旅遊線的交匯處,得中獨厚、山川秀美,有國家一級旅遊景點60多處。明顯陵文化內涵深厚,建築風格獨具匠心,植被保存完好。大洪山風景區雲蒸霞蔚,鍾靈毓秀,令人留連忘返。漳河、溫峽風景區碧波萬頃,島幽林深,恰似人間瑤池。
交通樞紐優勢明顯。焦柳鐵路和長荊鐵路在境內縱橫交錯,已建成通車的襄荊高速、正在建設中的荊宜、隨岳高速和武荊高速公路在此交織成網。臨長江、踞漢江,南水北調中線的江漢運河貫穿境內,水運資源得天獨厚。東距武漢天河機場180公里,北距襄樊機場90公里,西距宜昌三峽機場90公里,航空條件尤為便利。
能源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位居三峽電網之內,是北電南送、西電東送交匯的通道,荊門熱電廠三期建成後將形成180萬千瓦的發電能力。電力、通信、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城市建設發展迅速,城市功能不斷充實。
投資環境日益改善。全市正致力於營造優質高效的行政環境、規范嚴明的法制環境、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和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建設創新、親民、務實的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和法治政府。
荊門優越的區位條件、完備的基礎設施、開明的投資政策,是投資者施展才華的舞台、成就事業的沃土和溫馨生活的家園。
荊門熱忱歡迎您來此洽談商務、觀光旅遊、休閑度假、投資興業。在這里,您將親自感受和體驗到荊門是一座充滿希望和魅力的城市。
⑦ 湖北的工業品特產有哪些
章水泉竹器、銅綠山孔雀石
⑧ 荊門特色是什麼
京山橋米
京山橋米因原產於鍾祥京山縣孫橋鎮而得名,其顆粒細長、光潔透明、可口不膩、噴香味美,早在明嘉靖年間就被御定為「貢米」。
京山輕機集團國寶橋米有限公司引進全套不淘米加工設備,生產的「國寶」牌橋米,1996—1999年度、2001—2002年度連續二年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1997年國寶橋米總公司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998年經過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檢定為綠色食品;1999年「國寶」牌米光榮進京參加了全國農業博覽會。
鍾祥葛粉
客店鎮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國葛粉之鄉」,葛早有認識。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葯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我國第一部葯物學專著),指出葛有如下功效:"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新中國成立後,曾多次參加全市、全省、全國名特優新產品展銷會展銷,受到客戶青睞。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葛粉開始出口日本、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成為深受人們歡迎的綠色保健食品.
【山靈野生葛粉】採用千年野生葛粉精製而成。經科學檢測,富含澱粉、蛋白質、全糖等多種營養成分及鈣、鐵、銅等10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清涼解熱、生津止渴、升陽發表、抗菌解毒、降低血壓、治療冠心病之功能。對咽喉痛疾、口舌生瘡、小孩清火、瀉痢有特效。年產量1000噸,產品暢銷海內外。在日本,鍾祥葛粉有「長壽粉」之譽,被昭仁天皇御賜為「皇家食品」,列為皇家貢品系列;1993年又被日本列為免檢進口產品。在美國、東南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為眾多家庭所青睞。�
葛粉被確定為「日本皇家食品」,客店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命名為「中國葛粉之鄉」
鍾祥蟠龍菜
蟠龍菜又名卷切,俗名剁菜,系鍾祥特有名菜佳餚,已列入《中國菜譜》。1521(明正德十六年),名武宗朱厚照駕崩,無子繼位,由其堂弟,湖廣安陸州(今鍾祥)興王朱厚聰進京繼承皇位。相傳在朱厚?出發之前,郢中名廚採用瘦豬肉和鮮魚剁肉餡,拌入肥肉絲條,加上上等澱粉、雞蛋清、蔥薑末、食鹽等拌成餡料裹熟雞蛋皮之內做成長約30公分,口徑約5公分的扁捲筒形,置於蒸籠內蒸熟,然後將其切成薄片,擺成龍形於盤中間回蘢蒸熱,就成了色、味、香、形俱佳的上等菜餚,所以稱之謂蟠龍菜。其特色是色澤鮮艷、肥而不膩、肉滑油潤,香味綿長。朱厚?吃了贊不絕口,列蟠龍菜為御菜。
李市特種蔬菜藜蒿
藜蒿,又名水蒿。藜蒿營養豐富,每100g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質3.6g,鈣730mg,硫胺素0.0075mg、磷102mg、胡蘿卜素1.39mg、抗環血酸49mg、鐵2.9mg。它生育期間病蟲害少,基本不施農葯;藜蒿嫩莖味道清香,肉質脆嫩,可作主食或者配料,可熟食,亦可涼拌,色味極佳;一年種植可以多年受用,特別是春秋兩季,可以批量供應。因此,隨著人們菜譜的變化,經過人工栽培的藜蒿走近了解尋常百姓家,也步入了高檔次的賓館、酒店。一般藜蒿畝產鮮莖4000kg-5000kg,效益較高。
藜蒿的生育習性是耐濕、耐熱、耐肥,但不耐旱,雖在種類土壤中均可生長,但以保水保肥性能好的沙質土壤最為適宜。栽培中有幾點要注意:
可採用多種方法繁殖。種子繁殖:可於春季將藜蒿種子與細土混勻直播於大田,播後覆土澆水,半月左右即可出苗。地下莖繁殖:四季均可開展,即到藜蒿的本田中挖取地下莖,剔除老爛根,將新莖首尾相接排列於開好的條栽溝內,每畝用新地下莖150kg左右。扦插繁殖:7月份剪地地上莖15cm長,條栽於新開好的溝中,溝深10cm,行距3cm-5cm,株距3cm-4cm,插後澆透水,然後再視墒情澆催根水,並經常保持濕潤。壓條繁殖:7月-8月,將生長健壯的成蒿齊地面割下,去掉上部20cm的嫩莖,然後開溝置於整好的大田,溝深6cm左右,行距45cm,成蒿要首尾相連,栽後覆土澆水,當年莖稈上可生部分新芽,次年3月陸續萌生大批新芽。
加強田間肥水管理。根據地力情況可作2m-3m寬的廂面,溝深18cm-20cm。每畝施腐熟的欄糞或石灰雜肥2000kg-3000kg,或精製惠滿豐有機肥、生物有機肥40kg-50kg。春季追清水糞750kg。以後每割一次要追一次速效肥。每次追肥後要及時澆透水。田間宜濕不宜旱。隨時鋤除行間雜草。
適時採收。藜蒿的嫩莖長到10cm-15cm高時,頂端心葉尚未展開,莖稈脆嫩,要及時齊地割下。可一次割完,也可分批割取。待割部分要注意防止倒伏和老化,一般每月可收割一次。
黑木耳
黑木耳是大洪山區特有的山珍之一。綠林木耳朵大肉厚,營養豐富,含有人體必須的八種氨基酸和維生素,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一定的葯用價值,黑木耳中含有豐富的膠質,對人體消化系統有良好的清潤作用,具有清毛,洗腸,潤肺,減少血液凝塊,緩和冠狀動脈粥狀硬化,降低血栓的作用,黑木耳中的多糖具有抗腫瘤活性,對腫瘤有一定預防效果。
十里風干雞
「風干雞」又名「劉皇叔婆子雞」。這種雞易保存又不失新鮮,醇香、軟嫩,老少皆宜,深受當地老百姓喜愛,系劉備之妻孫尚香腌制發明,已有3000多年歷史。
改革開放以來,十里鋪鎮百餘私營企業,繼承傳統的民間腌制工藝,又經名師指點,改進腌制方法和加工工藝,每年生產、銷售百萬只「風干雞」,已形成一定市場。特別是荊門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尚香」牌風干雞及系列風干食品,由於風味獨特,產品質量好,1998年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暨農副產品交易會」上被評為「中國市場名牌產品」,遠銷北京、遼寧、福建、河南、江西、四川等省市,供不應求。隨著銷售市場的不斷擴大,靠現有的小規模家庭作坊式生產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擬建1萬噸/年系列風干食品項目,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燕牌香菇甲天下
香菇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香菇的栽培和食用在我國約有七百年的歷史,一向被視為「山珍」。京山產「京燕」牌香菇九一年在國家工商總局正式定名注冊,同年被中商部評選為優質產品,在國內同類產品中屬唯一首舉,同時也是食用菌家族之佼佼者。
荊門雪棗
因原產於本市子陵區八角鄉,又名八角雪棗。創始於宋末,明代漸有名氣。採用當地優質糯米和荊門象山的蒙、龍、惠、順四泉泉水精心製作。
荊門柑桔
荊門柑桔,果大無核,味清甜,易剝皮。往昔荊門只有枸桔(學名「枳」)和酸柑,主要入葯,人們統稱為枸柑。解放後,通過專業部門的科學鑒定,荊門枸柑是嫁接溫州蜜柑的良好砧木,具有耐寒、耐旱和耐瘠薄的特點。1970年嫁接溫州蜜柑成功,從而開創了荊門栽培柑桔的新局面。到1983年,全市種植面積近萬畝,產量約百萬斤。僅市北郊鹽池區象河柑桔近三百畝柑桔園就產柑桔近五十萬斤。
長湖魚糕
荊門沙洋縣位於長湖沿岸,淡水魚資源豐富,岸邊人民尤擅製作魚餚。其以草魚製作的魚糕聞名於世。此菜將草魚茸加入蔥薑汁.雞蛋清.熟豬油等拌勻上勁,入籠蒸製取出,切斜刀片,碼入墊有粉絲的大碗內後上籠蒸熱,再以制熟雞肫「戴帽」即可。
相傳此菜源於楚國的宮廷菜,其以入口細嫩、魚味悠長、柔軟、彈性足的特色,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愛,並有「無糕不成席」之說。「長湖魚糕」曾於一九九八年獲湖北省地方特色風味菜。
栗溪煙熏肉
荊門城北用荊山余脈,山高林密,農家熏臘製品尤具特色。「栗溪煙熏肉」系農家臘月殺年豬後將豬肉腌後用柏樹枝加稻糠、酌加核桃殼、花生殼及油菜籽殼等經熏烤而成,成品鮮香結實,有常有熏料香味。食前以淘米水洗干凈,宜蒸、煮、炒、燉,熏味獨特。
太師餅
又名茶花點心,是荊門的傳統點心,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相傳為南宋理學家陸九淵任荊門知軍時所喜愛。此餅以精粉、熟豬油揉合為皮,麵粉、熟豬油為酥,再用熟麵粉、砂糖、桂花、桔餅、桃仁、冬瓜糖為餡,經擀皮包餡成形後,入溫油中氽炸而成。吃口酥鬆清香,綿軟不膩,風味別具一格,曾多次獲「優質產品」稱號,被有關專家評品為「正宗茶點」。
陸九淵
曾任荊門知州,是與朱熹齊名的理學家。字象山,1139年生於金溪,是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治理荊門時政績卓越。原荊門市水產路現更名為九淵路就是以此歷史人物命名的。荊門市「象山」就是以他的號命名。,象山大道也是的,就連廣播電台的《象山夜話》欄目也是沾了歷史名人的靈氣了。。。
孫叔敖
春秋時代楚國庄王的令尹。據《荊門直隸州志》記載,孫叔敖居荊門白土裡(後改稱孫家山,在荊門、荊州交界處)。孫叔敖為令尹五年,功績顯赫,特別是他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期思陂和沮漳河下游等地的水利工程,為千古傳頌。
老萊子
曾隱居荊門象山,春秋時代楚國著名道學家,中國古代二十四孝子之一。著有十六篇學術著作,闡述道學的玄奧哲理。春秋時代,楚莊王得知隱居在荊門蒙山(今象山)東北麓的老萊子很有學問,便帶著厚禮親自登門請他出山輔佐朝政。
宋玉
荊門鍾祥市胡集人,戰國時期楚國著名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著作《登徒子好色賦》成為傳世佳作,「登徒子」也成為好色者的代名詞。宋玉長相秀美,風流倜儻,且能言善辯,才華過人,與屈原等在宮中供職,專為頃襄王聲色宴遊助興。他胸懷大志,卻得不到升遷,諫言無門,懷才不遇之感油然而生。他以《陽春》、《白雪》自喻,不願與《下里》、《巴人》從俗同流,超然獨處,放浪不羈,最終淪為貧士,窮困潦倒,惟有憤世疾俗,賦詩明志。
舒成龍
公元1743年始,任荊門州知州。舒成龍在任荊門時,荊門經濟繁榮,治安良好,官民關系融洽,他尊重賢能,培育人才。將沙洋官堤築高加固,遺留到現在的荊園、龍泉書院、講經台、讀書台、孝隱亭等眾多遺跡都是舒成龍在任時恢復與修建的。
尉遲恭
(公元585年—658年) 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朔縣)人。尉遲恭先為隋朝劉武周偏將,後歸順李世民,成為唐代開國元勛。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任襄州都督,貞觀八年(公元634年)任荊州路總管府總管。當時荊門城為長林縣治所,在荊襄大道上,尉遲恭下令構築三關:北築樂鄉關,中間築馬牙關,南築虎牙關。三關的構築,使荊門進可攻,退可守,成為襄荊古道上的戰略要地。他還在荊門古城西門內的隋代皇後的行宮舊址鳳凰台修署衙,還建立沙洋城堡,修築漢江堤防,將長林縣治移往後港藻湖西岸。尉遲恭忠於大唐,最後封為鄂國公,死後,被謚為忠武公,陪葬於唐昭陵,今我市境內新店鋪有古跡尉遲恭墓(衣冠冢)及尉遲恭祠。
荊門「三鳳」
荊門「三鳳」:孫何,孫僅,孫侑。
孫何:荊門人,北宋大臣,是荊門知軍孫鏞的長子。與其弟孫僅、孫侑合稱「荊門三鳳」。
孫僅:荊門人,北宋大臣,孫何的大弟。孫僅少時勤奮好學,在荊門東山書院攻讀時,與其兄孫何聞名一時,宋真宗咸平元年中進士,點為甲科狀元。兄弟先後中狀元,震動荊門地區。
孫侑:荊門人,為北宋良臣名儒之一,孫何的小弟。孫侑少時聰明伶俐,讀書一目十行,對經史子集、上下古今、倫理道德的悟性很高。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中進士,與孫何、孫僅同被列為荊門鄉賢,並稱「荊門三鳳」。翰林大學士王禹伺感嘆:「天地間的鍾靈秀氣,全部聚集到荊門孫家。」
朱震
少時在荊門東寶山下的東山書院攻讀,宋徽宗政和年間中進士,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朱震學識淵博、才華出眾,受到宋高宗召見。高宗垂問《易經》、《春秋》要領,朱震結合自己多年研究《易經》的體會,對答如流。高宗十分滿意,提拔其為禮部員外郎,兼川陝荊襄都督府詳議官。
朱厚熄
荊門鍾祥市人,明朝第十一代皇帝,史稱嘉靖皇帝。1521至1566年間在位。朱厚熄是一個很有才乾的皇帝。他通過改革宿弊、振興綱紀等措施,開創了20多年的「新政」時期,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擁戴。但朱厚熄也是一個固執專斷、個性極強的人。他為了「追尊私親」,以求「名正言順」,誘發了波及整個朝野,歷時三年半之久,史稱「大禮儀」的政治事件,有200多位文武官員因之受到了不應有的責罰。他作為一代皇帝,也同所有的封建帝王一樣,祈求長生不老,營造陵寢宮苑,不僅在生時窮極享樂,而且追求死後的顯赫尊榮,他在北京為自己修建了「永陵」,在家鄉鍾祥為生身父母擴建了「顯陵」,又為他的輪回轉世前身元佑道人修建了「元佑宮」。盡管這些建築至今還閃耀著勞動人民創造的藝術光彩,但大興土木,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增加了人民的負擔,給人民帶來了苦難。他虔誠修道,尤好丹術,長期不視朝政,造成了嚴嵩等人的專朝弄權,不僅「新政」未能徹底實施,反使國勢日趨沒落,嘉靖朝政也終歸於窮途末路。
周培公
清朝康熙年間大臣,戰功卓著,曾被康熙重用而後又遭受冷遇的大臣周培公,為我國歷史上漢滿結合的典範。荊門市原溫泉大道現更名為培公大道就是以此歷史人物命名的。培公墳在荊門市掇刀區麻城鎮官堰村10組。
陳士榘
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並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一師一團教導隊區隊長,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排長、副連長、副營長、副大隊長,紅十二軍第三十四師參謀處處長、參謀長,紅一軍團司令員作戰科科長、教導營營長,第四師參謀長,紅十三軍參謀長、代軍長,紅一軍團隨營學校校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天三旅參謀長,晉西支隊司令員,八路軍一一五師參謀長,山東濱海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參謀長兼西線兵團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兼第八兵團司令員和南京警備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部長、教育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司令員兼特種工程指揮部司令員、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屆中央委員。
季雨霖
荊門馬良人,第一次北伐的總司令;他曾率部直搗潼關,奠定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基礎。荊門市廣場路更名為雨霖路就是因此歷史人物命名的。
聶紺弩
荊門京山縣城關人,字干如(公元1903-1986年),是我國現代老一輩著名的多才作家,新聞工作者,雜文家,古典文學研究學者,詩人。早年曾在馬來西亞、緬甸,當過教員和報紙編輯。在三十年代初,他寫過許多小說、詩歌、劇本。在抗日戰爭時期尤其以寫雜文著稱。由於他的文學根底扎實,信筆寫來,旁徵博引,借古諷今,揮灑自如,他的雜文風格酷似魯迅,為文壇所稱道。解放初,他為研究「三紅金水」等古典文學巨著作出了貢獻。有詩作《散宜生詩集》和小說《天壤》和《紺弩小說》。
很多 。。。。。。。。。。。。。。。
⑨ 荊門高新區掇刀區范圍
【概況】掇刀區成立於2001年,因三國名將關羽屯兵練軍、刀掇巨石而得名。掇刀是三國古戰場,也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人文底蘊深厚,留下了荊襄古道、長坂坡、岳飛城等歷史遺址,養育了清代名臣周培公,共和國將軍陳士榘、鄧家泰,當代旅台畫家李可梅等民族俊彥。
掇刀區與荊門高新區實行一體化融合發展,與荊門化工循環產業園實行區園合一,轄2個鎮、4個街道,78個村民委員會、40個社區居委會。
全區國土面積640平方千米,耕地28575公頃。年末,全區戶籍人口23.0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388,出生率5.73‰;死亡人口1248人,死亡率1.51‰;人口自然增長率4.22‰。城鎮化率82%。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億元,比上年增長7.8%。
其中,第一產業12.11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167.43億元,增長9.4%;第三產業120.46億元,增長5.8%。一、二、三產業結構比由上年3.7〖BFZ〗:〖BF〗63.7〖BFZ〗:〖BF〗32.6調整為4.04〖BFZ〗:〖BF〗55.81〖BFZ〗:〖BF〗40.45。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27.64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92億元,增長6.5%。財政總支出33.37億元,增長81.9%。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2.13億元,增長44.6%;基金支出9.89億元,增長284.7%。
全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12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農業總產值11.82億元,增長3.1%;林業總產值0.50億元,增長7.5%;牧業總產值3.42億元,增長1.5%;漁業總產值3.54億元,增長3.9%;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84億元,增長8.5%。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3.18萬公頃,比上年增長2970公頃。
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64萬公頃;棉花播種面積370公頃;油料播種面積1.49萬公頃。主要農作物總產量16.75萬噸,比上年增加0.52萬噸。其中,糧食產量12.92萬噸,減少4.65%;棉花產量390噸,減少0.14%;油料產量3.79萬噸,增長43.4%。蔬菜產量12.09萬噸,增長1.78%;禽蛋產量5023噸,增長5.82%;水果產量0.69萬噸,減少4.4%;水產品產量1.7萬噸,增長9%;肉類產量1.09噸,減少57%;家禽出籠215萬只,增長22.53%;生豬出欄9.06萬頭,減少10.91%。全區有農民專業合作社449家,家庭農場161家,其中新增合作社29家、家庭農場24家。創建示範合作社24家,示範家庭農場15家。
其中,國家級示範合作社2家,省級示範合作社5家,市級示範合作社17家;省級示範家庭農場5家,市級示範家庭農場10家。新增有效「三品一標」認證3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綜合水平達85.5%。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5%。新增省級綠色示範鄉村1個,省級森林城鎮1個。建改無害化戶廁7608座,新建農村公廁56座,完成3年計劃任務的90%。
【拓展資料】
全區有規模工業企業136家。全年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658.7億元,比上年增長7.5%。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9.3%;規模工業產銷率96.4%。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原油加工510.5萬噸,同比增長6.1%;發電量69.8億千瓦時,增長11.3%;精製食用植物油5.2萬噸,減少7.1%;紙面石膏板5615.7萬平方米,增長9.4%;混凝土128.1萬立方米,減少19.1%;編織袋2.9萬噸,減少29.3%;非製造布3.3萬噸,減少10.8%;柴油131.5萬噸,減少2.01%;汽油184.1萬噸,增長8.7%;硫酸33.1萬噸,增長32.4%;鋰離子電池15427.6萬只,增長50.7%;服裝3738.9萬件,增長0.8%。
全年全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60%。其中,第一產業增長11.8%;第二產業增長11.5%;第三產業增長28.3%。施工項目個數增長17.6%。房地產業投資完成額減少4.74%。民間資本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2.6%,佔全區投資的71.8%。較上年同期提高3.9個百分點,拉動全區投資增長9.1個百分點。
全區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0.8%,高於上年同期38.6個百分點,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29.7%。全區本年資金來源合計259.14億元,增長6.9%。其中,自籌資金185.37億元,國內貸款4.67億元,國家預算內資金13.34億元,其他資金41.3億元,分別占本年資金來源的71.5%、1.8%、5.1%和15.9%。
全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89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其中,城鎮市場實現社零額77.07億元,同比增長11.9%;鄉村市場實現社零額9.82億元,增長10%。全區批發業實現銷售額41.27億元,佔全區銷售總額的47.5%;零售業實現銷售額40.75億元,佔全區銷售總額的46.9%,增長9.9%;住宿業實現營業額1.05億元,增長26.7%;餐飲業實現營業額3.82億元,增長96%。
全年「小進限」入庫16家,退庫9家。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3%,較上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外貿出口31.8億美元,同比減少7.0%;進出口總額58.5億元,減少12.7%;實際外商直接投資12343萬美元,增長9.5%。全區新發展市場主體4911戶,其中企業1460戶,個體3426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5戶。
市場主體總量增長14%,企業類市場主體總量增長16%。全區有道路運輸普通貨運個體戶1481戶,道路運輸貨運私營企業184家,從業人員6041人。營運車輛保有量5375輛,其中營運貨車3739輛,客運車輛39輛。機動車維修企業91家,其中一類維修企業14家,二類維修企業59家,三類維修企業18家。危險品運輸企業26家,危化品運輸車輛1597台,危化品從業人員3190人。駕駛員培訓機構7家,教練車277台,教練員209人。全區公路總里程1325.206千米。其中國道67.048千米,省道4.099千米,縣道158.374千米,鄉道319.237千米,村道776.448千米。
全區建成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31家,其中,產業技術研究院3家、院士專家工作站1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家、校企共建研發中心8家、創新戰略聯盟1家。完成交易總額5.77億,其中技術交易額5.1億元,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48件;全年新增商標注冊申請241件,已注冊商標193件,累計注冊商標1139件,同比分別增加9.5%、40.9%和19.4%。全區有各類學校88所,其中中等職業學校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普通初中4所、小學18所、幼兒園62所(含民辦幼兒園44所)。
在校學生27100名,其中職業高級中學在校學生987名,初級中學在校學生5668名,小學在校學生20445名,在園幼兒13390名(公辦幼兒園4001名、民辦幼兒園9389名)。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99.8%。全區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5個,文化體育產業企業1314家,其中規模以上(年度營業額達500萬以上)企業12家。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0萬冊。農家書屋73家,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70家,社區文化室36個,覆蓋率100%。「村村響」和「戶戶通」工程建有區級平台1個,鎮級平台2個,村級用戶終端610個。
城鄉體育健身路徑234處。接待國內外遊客15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2%、14%。全區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機構203個,其中醫院5家(綜合醫院2家、中西醫結合醫院1家、專科醫院2家),基層醫療衛生計生機構198家(鄉鎮衛生院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家,衛生和計劃生育辦公室5所,診所類94家,社區衛生服務站22家,村衛生室68所,衛生和計劃生育綜合監督執法機構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所)。
有醫療衛生技術人員1190人,其中執業醫師562人,護士503人。床位數690張。全區免疫接種疫苗67336針次,0~6歲兒童保健管理12648人,管理孕產婦1911人,管理65歲以上老年人18403人,管理高血壓患者19503人,管理Ⅱ型糖尿病患者6372人,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檔案967人。
全年全區城鎮新增就業8180人,培訓3165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123 人;創建充分就業社區10個,就業行政村10個;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138.33萬元、社保補貼25.72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2.23%。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86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5元,同比分別增長8.90%、9.50%。
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單位703 個,參保45410人,其中靈活就業參保人員7139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單位562個,參保17300人,其中靈活就業參保人員4699人;參加失業保險單位503個,職工10153人;參加工傷保險單位585個,職工26472人;參加生育保險單位513個,職工14285人。全區有城市低保1285戶2062人,年發放低保金1120.2萬元;農村低保470戶961人,年發放低保金337.6萬元。
臨時救助233人次,發放救助資金72.363萬元;精準核實符合政策重度殘疾人1821名、困難殘疾人759名,發放補貼249.26萬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開工116套、建成34套,公租房分配入住34套。發放租賃補貼79戶,共計15.34萬元,完成率達158%。先後為8家企業解決職工住房148套,公租房入住率達98%以上。改造農村危房128戶,撥付危房改造資金178萬元。
全年全區完成造林面積186公頃,植樹28.5萬株,育苗面積383.13公頃。全區PM10累計年均濃度均值71微克/立方米,PM2.5累計年均濃度53微克/立方米,空氣達標率為65.6%。地表水水質優良率為50%,跨界斷面水質達標率為50%,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標率為100%。
【荊門化工園被確認為合格化工園區】 5月,荊門化工循環產業園被市政府確認為全市首批唯一合格化工園區。荊門化工循環產業園成立於2010年5月18日,是湖北兩個省級專業化工園區之一,規劃面積20.7平方千米,東至襄荊高速公路,南抵老_水庫南路,西臨荊門石化西邊界,北到白廟路。園區已經形成石油煉制及副產品深加工為「主幹」,精細化工、碳一化工為「兩翼」,石油化工、鋰電池材料、光引發劑和水性塗料、醫葯化工、防水材料、碳一化工六大產業鏈的發展格局。
【荊門高新區獲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 7月1日,荊門高新區獲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這是全省第4家國家級知識產權試點園區,也是荊門高新區_掇刀區在成功創建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國家區域雙創示範基地、國家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再生資源利用與環保特色產業基地)和國家火炬特色產業集群(化工循環產業集群、再生資源利用與環保產業集群)後,又一項「國」牌認證。
【格林美獲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1月2日,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獲批2018年(第25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實現荊門高新區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零的突破。這是格林美公司繼2014年獲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後取得的又一國家級創新平台。該公司成立於2004年,主營業務是回收利用電子廢棄物、廢舊電池等廢棄資源循環再造高技術產品,先後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國家循環經濟教育示範基地、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是中國循環經濟與低碳製造的領軍企業之一。
⑩ 荊門都有哪些大型企業
1、荊門熱電廠始建於1976年,現有裝機容量184萬千瓦,已投產的100MW機組和220MW機組各兩台,是國家大型一類企業,華中電網的骨幹電廠之一。2002年底劃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是國電集團公司在湖北境內裝機容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
2、天茂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荊門市化工廠,創立於1983年,1993年改制設立湖北荊門化工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更名為湖北中天股份有限公司。
3、湖北鄂中化工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元月,是由楊才超等發起創建的大型民營化工集團。公司總部位於湖北省中部素有「中原磷都」之稱的荊門市境內。公司周圍公路、鐵路、水路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交通優勢。
4、湖北楚玉食品有限公司於2007年12月05日在沙洋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孫為京,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水產品、蔬菜、農副產品種養殖和銷售;速凍食品加工和銷售等。
5、荊門新洋豐中磷肥業有限公司於2005年4月30日在鍾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楊才斌,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硫酸生產(有效期與安全生產許可證一致,至2019年12月25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