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非的重要產業
經濟:南非基礎設施良好,資源豐富,是世界五大礦產國之一,經濟開放程度較高。礦業、製造業和農業是經濟三大支柱,深礦開采技術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水平、地區分布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均。南非以豐富的礦物資源馳名世界,有60多種,黃金、鉑族金屬、錳、釩、鉻、鈦、硅鋁酸鹽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鑽石、石棉、銅、釩、鈾以及煤、鐵、鈦、雲母、鉛等的蘊藏量也極為豐富,黃金、鑽石、釩、錳、鉻、銻、鈾、石棉等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豐富的資源、廉價的勞動力、加上先進的管理,使南非成為當今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礦業、製造業、建築業和能源業是南非工業四大部門,礦產品出口約占出口收入的50%,全國約有12%的勞動力從事礦業。製造業門類齊全,技術先進。主要產品有鋼鐵、金屬製品、化工、運輸設備、機器製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鋼鐵工業是南非製造業的支柱,擁有六大鋼鐵聯合公司、130多家鋼鐵企業。南非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出口國。電力工業較發達,發電量佔全非洲的60%。南非的農業也較發達,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甘蔗、大麥等。蔗糖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南非是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出口國,2001年黃金出口佔南非出口總額的11%。但近年來因國際市場黃金價格下跌,鉑族金屬已逐漸取代黃金成為最主要的出口礦產品。南非還是世界主要鑽石生產國,產量約佔世界的8. 7%。南非德比爾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生產和銷售公司,總資產200億美元,其營業額一度佔世界鑽石供應市場90%的份額,目前仍控制著世界毛坯鑽石貿易的60%。2001年5月該公司被英美公司兼並。農林漁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在國民經濟中作用不斷減小。農業較發達。農業生產總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 1%,並提供13%的正式就業機會。非黃金出口收入中的30%來自農產品或農產品加工。正常年份糧食除自給外還可出口。可耕地約占土地面積的13%,但肥沃土地僅占可耕地的22%。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各類罐頭食品、煙、酒、咖啡和飲料質量符合國際標准,葡萄酒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林木覆蓋面積佔全部土地的6%。畜牧業較發達。水產養殖業產量佔全非洲5%和世界的0. 03%。南非商業捕撈船隊有各種船隻500多艘,全國有近3萬人從事海洋捕撈業,主要捕撈種類為淡菜、鱒魚、牡蠣和開普無須鱈。旅遊業資源豐富,設施完善,是南非第三大外匯收入和就業部門,旅遊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旅遊點主要集中於東北部和東、南沿海地區。生態旅遊與民俗旅遊是南非旅遊業兩大增長點。出口產品有:黃金,金屬及金屬製品,鑽石,食品、飲料及煙草,機械及交通運輸設備等製成品。主要進口機械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化工產品,石油等。
② 非洲分為哪幾部分,有哪些國家,及其首都
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個地區。
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群
島。其中埃及、蘇丹和利比亞有時稱為東北非。其餘國家和地區稱為西北非。
東非:通常包括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旺
達、蒲隆地和塞席爾。
西非:包括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
紹、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和加那利
群島。面積約656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1.5億,其中黑人約占總人口的85%,其餘多為阿拉伯
人。
中非:通常包括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布)、剛果(金)、聖多美和
普林西比,有時也把尚比亞、辛巴威和馬拉維作為中非的一部分。面積536 萬多平方千米,人
口約5600萬,其中班圖系黑人約佔80%,分布在南部。
南非:通常包括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
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留尼汪島、聖赫勒拿島和阿森松島等。面
積661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1億,其中班圖語系黑人佔85%,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的馬達加斯
加人佔9%,歐洲白種人佔5%以上。
③ 非洲最適宜發展的兩種工業部門是什麼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美洲(2)歐;歐洲殖民者最先到達這里;亞洲;亞洲和非洲毗鄰(3)一兩種農礦產品;發展自己的民族經濟,振興工業
④ 非洲資料 急急急急急急!!
名稱 阿非利加洲,簡稱非洲。
位置:位於東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區伸入西半球。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隅以狹長的紅海與蘇伊士運河緊鄰亞洲。
范圍 :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24′、北緯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東經20°02′、南緯34°51′),西至維德角(西經17°33′、北緯14°45′),北至吉蘭角(本賽卡角)(東經9°50′、北緯37°21′)。
面積:約3 020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地理區域:非洲目前有56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將非洲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個地區。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馬德拉群島。東非通常包括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和塞席爾。西非通常包括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和加那利群島。中非通常包括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南非通常包括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留尼汪、聖赫勒拿等。
【居民】
人口 74 800萬。佔世界人口總數12.9%,僅次於亞洲,居世界第二位。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長率均居世界各洲的前列。人口分布極不平衡,尼羅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區,每平方千米約1 000人。撒哈拉、納米布、卡拉哈迪等沙漠和一些乾旱草原、半沙漠地帶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還有大片的無人區。
人種:非洲是世界上民族成份最復雜的地區。非洲大多數民族屬於黑種人,其餘屬白種人和黃種人。
語言:非洲語言約有800種。一般分為4個語系。
宗教:非洲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自然環境】
海岸線 大陸海岸線全長30 500千米。海岸比較平直,缺少海灣與半島。
島嶼:非洲是世界各洲中島嶼數量最少的一個洲。除馬達加斯加島(世界第四大島)外,其餘多為小島。島嶼總面積約62萬平方千米,佔全洲總面積不到3%。
地形:非洲大陸北寬南窄,呈不等邊三角形狀。南北最長約8 000千米,東西最寬約7 500千米。非洲為一高原大陸,地勢比較平坦,明顯的山脈僅限於南北兩端。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海拔500 1 000米的高原佔全洲面積60%以上。海拔2 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約佔全洲面積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帶。地勢大致以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剛果河河口至衣索比亞高原北部邊緣一線為界,東南半部較高,西北半部較低。東南半部被稱為高非洲,海拔多在1 000米以上,有衣索比亞高原(海拔在2 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稱)、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稱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羅河上游盆地、剛果盆地和查德盆地等。非洲較高大的山脈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帶,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脈;東部有肯亞山和乞力馬扎羅山。乞力馬扎羅山是座活火山,海拔5 895米,為非洲最高峰。非洲東部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裂谷帶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維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衣索比亞高原中部,經紅海至死海北部,長約6 400千米;裂谷帶西支南起馬拉維湖西北端,經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艾伯特湖,至艾伯特尼羅河河谷,長約1 700千米,裂谷帶一般深達1 000? 000米,寬幾十千米到300千米,形成一系列狹長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其中阿薩勒湖的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6米,為非洲陸地最低點。
沙漠:非洲的沙漠面積約佔全洲面積1/3,為沙漠面積最大的一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積777萬平方千米;西南部還有納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
火山與地震:東非大裂谷帶內及其附近,分布著一系列死火山和活火山,其中高大火山海拔達5 000米以上。非洲中、西部亦有不少高大火山。東非大裂谷帶也是非洲地震最頻繁、最強烈的地區。
水系:非洲的外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68.2%。大西洋外流水系多為源遠流長的大河,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奧蘭治河等。尼羅河全長6 671千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剛果河的流域面積和流量僅次於亞馬孫河,位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洋外流水系包括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及非洲東海岸的短小河流、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河流等。非洲的內流水系及無流區面積為958萬平方千米,約佔全洲總面積的31.8%。其中河系健全的僅有查德湖流域。奧卡萬戈河流域和撒哈拉沙漠十分乾旱,多間歇河,沙漠中多干谷。內流區還包括面積不大的東非大裂谷帶湖區,河流從四周高地注入湖泊,湖區雨量充沛,河網稠密,不同於其它乾旱內流區。非洲湖泊集中分布於東非高原,少量散布在內陸盆地。高原湖泊多為斷層湖,狹長水深,呈串珠狀排列於東非大裂谷帶,其中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湖泊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位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是非洲最高的湖泊,海拔1 830米。查德湖為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面積時常變動。 氣候: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其氣候特點是高溫、少雨、乾燥,氣候帶分布呈南北對稱狀。赤道橫貫中央,氣候一般從赤道隨緯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帶約佔全洲面積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區終年炎熱,有將近一半的地區有著炎熱的暖季和溫暖的涼季。衣索比亞東北部的達洛爾年平均氣溫為34.5℃,是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齊濟耶,1922年9月13日氣溫高達57.8℃,為非洲極端最高氣溫。乞力馬扎羅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頂終年積雪。
非洲降水量從赤道向南北兩側減少,降水分布極不平衡,有的地區終年幾乎無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達10 000毫米以上。全洲1/3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南部、幾內亞灣沿岸及山地的向風坡降水較多。
【自然資源】
非洲已探明的礦物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石油、天然氣蘊藏豐富;鐵、錳、鉻、鈷、鎳、釩、銅、鉛、鋅、錫、磷酸鹽等儲量很大;黃金、金剛石久負盛名;鈾礦脈的相繼被發現,引起世人矚目。許多礦物的儲量位居世界的前列。非洲的植物至少有40 000種以上。森林面積占非洲總面積的21%。盛產紅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樹、烏木、樟樹、栲樹、胡桃木、黃漆木、栓皮櫟等經濟林木。草原遼闊,面積占非洲總面積的27%,居各洲首位。可開發的水力資源豐富。沿海盛產沙丁魚、金槍魚、鮐、鯨等。
【經濟簡況】
工業 非洲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洲。大多數國家經濟落後。采礦業和輕工業是非洲工業的主要部門。黃金、金剛石、鐵、錳、磷灰石、鋁土礦、銅、鈾、錫、石油等的產量都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輕工業以農畜產品加工、紡織為主要。木材工業有一定的基礎,制材廠較多。重工業有冶金、機械、金屬加工、化學和水泥、大理石採制、金剛石琢磨、橡膠製品等部門。 農業 農業在非洲國家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大多數國家的經濟支柱。非洲的糧食作物種類繁多,有麥、稻、玉米、小米、高粱、馬鈴薯等,還有特產木薯、大蕉、椰棗、薯芋、食用芭蕉等。非洲的經濟作物,特別是熱帶經濟作物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棉花、劍麻、花生、油棕、腰果、芝麻、咖啡、可可、甘蔗、煙葉、天然橡膠、丁香等的產量都很高。乳香、沒葯、卡里特果、柯拉、阿爾法草是非洲特有的作物。畜牧業發展較快,牲畜頭數多,但畜產品商品率低,經營粗放落後。漁業資源豐富,但漁業生產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階段,近年來淡水漁業發展較快。 交通:非洲是世界交通運輸業比較落後的一個洲,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交通運輸體系。大多數交通線路從沿海港口伸向內地,彼此互相孤立。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另有鐵路、海運等方式。南非共和國、馬格裡布等地區是非洲交通運輸比較發達的地區。撒哈拉、卡拉哈迪等地區則是沒有現代交通運輸線路的空白區。目前非洲有公路約130多萬千米,鐵路約78 000千米。內河通航里程約52 000千米。海運業占重要地位。航空業發展較快。
⑤ 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工業部門嗎
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沒有工業部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高原、盆地為主,氣候炎熱多雨,以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氣候為主.
農業生產主要是熱帶種植園農業,工業基礎薄弱,以單一經濟為主.
⑥ 非洲的工業部門及分布
南非位列全球第25大化學工業國,國內化工業佔GDP的4.1%,占製造業產值的21%,就業人數約17.5萬.
南非在種族隔離時期因受國際制裁而孤立於國際市場之外,加上化工工業上、下游企業均在內地,運輸成本較高,南非化工產品國際競爭力不強,基本是進口替代型.化工產品進口量較大.2001年進口化工品約250億蘭特,來源國為: 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瑞士、比利時、法國、義大利和日本.
目前南非政府正積極推動化工產品出口.2001年出口約200億,占出口總額的10%左右,出口到中、南部非洲國家,美、英、澳大利亞、紐西蘭、澳大利亞、印度、日本、中國、西班牙和新加坡.
南非化工行業初級、次級和終極產品所佔行業比重分別為:石油煉解產品(44%),基礎化學製品(16%),化肥和農葯(7%),合成樹脂和塑料原料(8%),顏料和漆(4%),醫葯添加劑(6%),保潔品添加劑和化裝品(7%).
行業發展
南非化工業規模在世界范圍內雖然很小,但卻對本國的GDP和製造業做出顯著貢獻.歷史上,化工業主要因服務於采礦業發展起來,但隨後很快發展起硫酸、氮肥和氯鹼工業.自19世界50年代,又依附煤炭副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逐漸建立起高分子化工和多樣化的下游產業部門.
南非化工業有兩個顯著特點:上游產業高度集中、發展良好;下游產業盡管多樣化,但非常薄弱.南非合成煤、天然氣基液態燃料和石化工業成就突出,在煤基合成和氣變油技術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很多跨國公司在南非設立了分公司.其中一些在南非銷售其母公司的專利產品,另一些則融入當地製造業.收購、並購和戰略聯盟已經成為南非處於快速改革中的化工業的突出特徵.初級和次級化工業部門被Sasol, AECI和Dow Sentrachem公司控制.在南非的跨國公司主要有BASF SA, Bayer, Ciba Sprcialty Chemicals,Degussa-Huels, Henkel, Hoescht,Hunstman Tioxide, Rohm and Haas, 和Shell SA Chemical.
主要行業組織是化學和聯合工業協會(Chemical and Allies Instries Association,CAIA),始建於1994年,由180個會員組成,包括化工廠,貿易商和產業服務企業.
關鍵問題:行業發展和能源原材料供應
由於南非地理位置所限,較長的運距使大宗化工品出口十分困難.業界正積極需找高附加值特種化工品的出口市場.
能源和水供應,以及廢物回收再利用也是行業關注的問題
⑦ 非洲工業特點簡介
南非位列全球第25大化學工業國,國內化工業佔GDP的4.1%,占製造業產值的21%,就業人數約17.5萬。
南非在種族隔離時期因受國際制裁而孤立於國際市場之外,加上化工工業上、下游企業均在內地,運輸成本較高,南非化工產品國際競爭力不強,基本是進口替代型。化工產品進口量較大。2001年進口化工品約250億蘭特,來源國為: 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瑞士、比利時、法國、義大利和日本。
目前南非政府正積極推動化工產品出口。2001年出口約200億,占出口總額的10%左右,出口到中、南部非洲國家,美、英、澳大利亞、紐西蘭、澳大利亞、印度、日本、中國、西班牙和新加坡。
南非化工行業初級、次級和終極產品所佔行業比重分別為:石油煉解產品(44%),基礎化學製品(16%),化肥和農葯(7%),合成樹脂和塑料原料(8%),顏料和漆(4%),醫葯添加劑(6%),保潔品添加劑和化裝品(7%)。
行業發展
南非化工業規模在世界范圍內雖然很小,但卻對本國的GDP和製造業做出顯著貢獻。歷史上,化工業主要因服務於采礦業發展起來,但隨後很快發展起硫酸、氮肥和氯鹼工業。自19世界50年代,又依附煤炭副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逐漸建立起高分子化工和多樣化的下游產業部門。
南非化工業有兩個顯著特點:上游產業高度集中、發展良好;下游產業盡管多樣化,但非常薄弱。南非合成煤、天然氣基液態燃料和石化工業成就突出,在煤基合成和氣變油技術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很多跨國公司在南非設立了分公司。其中一些在南非銷售其母公司的專利產品,另一些則融入當地製造業。收購、並購和戰略聯盟已經成為南非處於快速改革中的化工業的突出特徵。初級和次級化工業部門被Sasol, AECI和Dow Sentrachem公司控制。在南非的跨國公司主要有BASF SA, Bayer, Ciba Sprcialty Chemicals,Degussa-Huels, Henkel, Hoescht,Hunstman Tioxide, Rohm and Haas, 和Shell SA Chemical.
主要行業組織是化學和聯合工業協會(Chemical and Allies Instries Association,CAIA),始建於1994年,由180個會員組成,包括化工廠,貿易商和產業服務企業。
關鍵問題:行業發展和能源原材料供應
由於南非地理位置所限,較長的運距使大宗化工品出口十分困難。業界正積極需找高附加值特種化工品的出口市場。
能源和水供應,以及廢物回收再利用也是行業關注的問題
⑧ 非洲有哪些國家工業在發展中,
經濟結構單一阻礙著非洲發展。長期以來,非洲經濟嚴重依賴生產和出口農、礦初級產品。這種單一經濟結構不僅使非洲國家難以實現真正的經濟獨立,更使非洲國家的工業發展極其緩慢。
目前,少數非洲國家剛開始工業化進程,而多數國家的工業水平則相當落後。如果以製造業來衡量,非洲國家工業落後的狀況很明顯。即使在幾個製造業相對發達的國家,如南非、辛巴威、奈及利亞、肯亞、埃及、摩洛哥、突尼西亞等,傳統的低附加值消費品生產在製造業中仍占重要地位。
非洲國家製造業的發展空間巨大,經過努力可以使製造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導部門。目前而言,非洲擁有勞動力優勢,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可能成為非洲製造業發展的增長點。發展中小企業和鄉村工業,也可以幫助非洲國家逐步擺脫貧困。
在眾多非洲國家,采礦業仍是重要工業部門。非洲是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的大陸,世界上最重要的50種礦產中非洲至少有17種蘊藏量居首,這是非洲采礦業的優厚基礎。在可預見的未來,非洲仍將繼續是國際市場礦產品的供應地,發達國家不可能擺脫對非洲礦產品的依賴,新興經濟體的迅速發展也擴大了對礦產品的需求。但是,如何改變經濟嚴重依賴采礦業的格局,已經成為非洲國家發展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