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通海安縣、鹽城東台市,哪個更強一些發展前景怎麼樣為什麼
拿這二地進行這樣的比較很難。大體上來講,南通海安縣發展前景要相對好些。因為隨著滬通大橋的通車,海安到上海的就更方便了,這有利於海安承接來自上海的產業轉移;同時隨著南通港吞吐能力的擴大,也更有利於南通整體的發展
⑵ 海安PK東台
沒有好比較的,東台發展慢了現在
⑶ 東台屬於興化還是海安
東台市位於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北翼201公里處,蘇通大橋通車後並入上海兩小時經濟圈,人口115萬,曾連續七次擠身全國百強市(縣),是中國沿海開放城市,江蘇省文明城市、國家優秀旅遊城市,江蘇省最安全地區之一,是2008年度長江三角洲地區最具投資價值的城市。境內有新長鐵路,寧靖鹽高速、沿海高速,204國道,333省道,安弶溱一級公路(在建),通榆大運河,距鹽城,如皋,南通機場均在一小時之內。已形成機械、紡織、建材、化工、絲綢、輕工為主體的工業體系。
東台位於蘇中沿海,地處南通、泰州、鹽城三市交界處,屬於長江三角洲沿江經濟開發帶。境內一馬平川,氣候溫和濕潤。1987年撤縣建市,轄23個鎮、1個市級經濟開發區,市域總面積234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5公里,沿海灘塗155萬畝。全市總人口118萬。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值120億元,財政收入6.4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00元,城鎮職工人均工資8020元。全市城鄉居民儲蓄全款余額73億元。在2002年第二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行幫再度進入百強,居73位,比上年前移8位。
東台西漢入志,南唐得名,清乾隆33年正式置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北宋晏殊、呂夷簡、范仲淹三宰相,曾在這里擔任過鹽官。范仲淹率領民眾,修築了「華夏第一堤」——范公堤。明代哲學家王艮,清代水利學家馮道立、文學家吳嘉紀,近代新聞學戈公振 都為東台增光添彩。
東台是個傳統農業大市。農業基礎比較雄厚,先後兩度進入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農林牧漁總產值居全國前列。正常年景可產糧食70萬噸,棉花2萬噸,油料6萬噸,出欄生豬及乳豬150萬頭,山羊200萬只,菜兔200萬只,家禽8500萬只,年產鰻魚、泥螺、文蛤、竹蟶等海產品逾萬噸。全市建有常年蔬菜生產基地12萬畝,擁有大棚面積13萬畝,年產各種蔬菜瓜果90多萬噸。農副產品批發市場40多個,銷售窗口800多個,從事運輸人員達5萬多人。
東台工業已進入工業化水平中期階段。全市擁有紡織、機械、食品、化工、建材、醫葯等行業,產品有2000多種。現有各類工業企業9316個,工業定報事業共301家,銷售超億元或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有近20家。全市工業企業固定資產總額46.5億元,其中大中型企業16.6億元,佔36%,小型企業29.9億元,佔64%。
東台外向型經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已建成三資企業200多家,出口商品15個大類200多個品種,客商分別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雙方合作非常融洽,發展環境十分寬松。
東台水陸空交通便利。204國道、鹽連一級公路貫穿南北,連鹽通高速公路縱橫全境,高興東一級公路連接鹽寧、京滬兩條高速通道,境內公路形成五縱三橫的骨架;省屬干線航道串場河、泰東河經緯交錯。穿越市境的通榆運河拓浚工程、新長(江蘇新沂——浙江長興)鐵路東台段已經竣工。
東台城市建設初展雄姿。市區面積20平方公里, 總人口25萬。基礎設施逐步配套,擁有日供水能力10萬噸的自來水廠一座,投資近2億元的熱電廠已並網發電。市區各類大中型商貿中心和文化娛樂設施齊全。2002年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城市,連續8年被評為省級衛生城市。
東台社會事業發展較快。全市已有126家企業與省和全國科研院所建立了橫聯關系,聯合開發項目104項。現有高、中、初級技術職稱人員31079人,其中高中級8824人。已形成從幼兒教育到高等專科教育的教育體系,現有各類學校498所,教職員工9426人,在校學生近15萬人。全市45個醫療單位現有醫衛人員2968人,床位2490張。有二級甲等醫院2所,一等甲級醫院21所。晏殊
公元前117年(漢元狩六年) 設海陵縣(今泰州),西溪鎮為海陵屬地,煎鹽之區。公元411年(晉義熙七年) 分廣陵郡地,置海陵郡,領建陵、臨江、如皋、寧海、蒲濤五縣。其時東台地域在建陵(僑置)、寧海境內。公元937年(南唐升元元年) 置泰州於海陵,設海陵監駐東台場,監管南北八個鹽場。東台之名從此見於史書。公元974年(宋開寶七年) 海陵監移如皋,設西溪鹽倉。晏殊、呂夷簡、范仲淹先後任過西溪鹽倉監。公元1023年(宋天聖元年) 范仲淹監西溪鹽倉時,上書發運副使張綸,陳請修築海堰。公元1024年范仲淹為興化縣令,徵集兵夫四萬人興築海堰。兵夫在雨雪連旬、潮勢洶涌中死二百餘人,朝廷決定暫行停工。公元1026年,范仲淹因母喪離任回籍,去前留書張綸,建議恢復築堰。張綸、胡令儀上書朝廷,獲准。公元1027年秋,張綸督率兵夫重新興築。次年春,海堰築成,北起廟灣場,南至木並 茶場,後人稱「范公堤」。公元1526年(明嘉靖五年) 安豐人王艮(1483—1541)在泰州安定書院講學。其創立的「泰州學派」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啟蒙學派,歷時兩朝,風行天下。公元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 從泰州分治設東台縣,首任知縣王玉成。轄境為角斜、木並 茶、富安、安豐、梁垛、東台、何垛、丁溪、草堰九個鹽場和溱潼、時堰、南薌、西北四鄉。
1925年(民國14年) 春,東台開始有共產黨的活動,共產黨員陳雪生從如皋來東台,以梁垛私立崇實小學教員為掩護,向學生進行反帝、反軍閥的宣傳。此後,東台各地先後建立黨的組織,至1928年1月,中共東台縣委建立。1940年(民國29年) 10月8日,新四軍在黃橋戰斗勝利後乘勝北上,東台城第一次解放,10月15日,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指揮陳毅親自宣告東台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5年8月,東台城第二次解放。1948年10月東台城第三次解放。1941年(民國30年) 3月19日,中共中央華中局決定撤銷蘇北區黨委和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的建制,建立蘇中和蘇北兩個戰略區。以粟裕為首的新四軍一師師部和蘇中區新黨政軍領導機關長期駐在東台三倉地區,指揮全蘇中的抗日斗爭,三倉區成為蘇中抗日根據地中心區。1979年 12月18日,東台縣第一次實現糧食畝產過千斤,皮棉總產超百萬擔,成為江蘇省第二個百萬擔皮棉縣,全國棉花生產會議秘書處、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江蘇省委、省革委會先後發來賀電。1981年,東台再創皮棉收購超過百萬擔佳績。1986年 東台被國家計生委授予「全國計劃生育先進縣」稱號。1987年 12月1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東台縣,設立東台市(縣級),由江蘇省直轄,以原東台縣的行政區域為東台市的行政區域。1992年、1993年 東台連續兩年進入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1993年 東台獲中國明星縣(市)稱號,農林牧業總產值躍居全國百強第四位。1994年 東台被授予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次年,又入選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市)。
1996年1月29日 東台市在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被表彰為「全國畜產品生產先進縣(市)」。2001年,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評比活動中躋身百強,列第81位。2002年繼續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列第73位;獲「江蘇省文明城市」稱號;首次成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單位
2、
唐官署名。龍朔二年(662)由門下省改置。咸亨元年(670)十二月,復原名。
東台市區地圖
[編輯本段]東台名人
·鹽民詩人———吳嘉紀
·戈公振與梅蘭芳
·北宋三相與東台之緣
·興學重教的進步人士——錢乾
·近代古文字學家汪同塵
·清末大數學家楊冰
·異域忠魂照汗青——記抗日外交九烈士之一的盧秉樞先生
·東中早期教員陳汝玉
·「海上猛虎」孫仲明
·東台報業的拓荒人——陳祺壽
·一位不能能忘懷的大畫家——紀念戈湘嵐誕辰一百周年
·吳嘉紀
·陋軒誠有幸 陋世獲知音——《吳嘉紀陋軒詩選》初讀
·吳嘉紀夫婦與陋軒詩詞
·王艮與他的《樂學歌》
·北宋三相與東台之緣
·他把一生獻給黨和人民——記雲南省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作民
清代水利學家馮道立
知名雕塑家吳為山
戈寶權
[編輯本段]東台特產
鹽
魚湯面
皮五辣子
參燕八珍糕
楊五香腸
陳皮酒
富安酥兒餅
臭豆腐
青蒲籪蟹
蝦油
佛手姜
菊花菜
蠶豆
百合
山葯
白梗菜
百合頭菜
端午紅蘿卜
天鵝蛋香瓜
⑷ 東台比海安好
放屁,我們東台過去和海安差不多,現在東台被吸血,海安裝貧困縣被南通輸血,大豐兄弟也被鹽城升區挑撥離間了,我們鹽城的原泰州人還有人格了嗎,已經不是金東台銀大豐了,鹽城侉子,紅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
⑸ 海安如皋東台大豐四地城區的結構誰更合理
大豐類比深圳,這個就沒法說了,沒得比。不單是經濟,行政級別都差太遠,比什麼功能區有幾個有什麼意義。不知道大豐鎮的具體情況,大中是城關鎮,沒什麼可說的,有城市功能,那新豐鎮離城關鎮有多遠,目前有沒有城區功能?如果如上面網友所說,另外城西還有省級開發區,城東有新東新區,再往東還要搞高新區,加上海濱的新區,是過於多了!我不認為大豐有這個能力與資源,把這個多區都搞好,反而分散了資源,最終一個也成不了氣候,當然如果其中大部分只是搞個名稱形式,集中發展還是主城區兩個鎮,倒是另一說。整體上,海安先行的兩鎮作為主城區,與如皋剛剛改的以主城區及周邊鄉鎮整合分拆為三的形式是差不多的,而且也有相對應的行政級別,在行政管理上也是比較順的,這與樓主拿來比較的東台、大豐區劃式樣區別比較大,而且各自有各自的特點,不具放在一起的可比性,東台、大豐分設的功能區,其實以後的調整可變性很大,並不穩定。
⑹ 東台和海安比較一下
東台和海安我都不喜歡,雖說海安發財些但我還是不喜歡,到海安發展還不如到蘇南
⑺ 東台和海安、大豐、泰興哪個地方發展好啊
東台位於蘇中沿海,地處南通、泰州、鹽城三市交界處,屬於長江三角洲沿江經濟開發帶。境內一馬平川,氣候溫和濕潤。1987年撤縣建市,轄23個鎮、1個市級經濟開發區,市域總面積234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5公里,沿海灘塗155萬畝。全市總人口118萬。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值120億元,財政收入6.4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00元,城鎮職工人均工資8020元。全市城鄉居民儲蓄全款余額73億元。在2002年第二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行幫再度進入百強,居73位,比上年前移8位。
東台是個傳統農業大市。農業基礎比較雄厚,先後兩度進入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農林牧漁總產值居全國前列。正常年景可產糧食70萬噸,棉花2萬噸,油料6萬噸,出欄生豬及乳豬150萬頭,山羊200萬只,菜兔200萬只,家禽7000萬只,年產鰻魚、泥螺、文蛤、竹蟶等海產品逾萬噸。全市建有常年蔬菜生產基地12萬畝,擁有大棚面積13萬畝,年產各種蔬菜瓜果90多萬噸。農副產品批發市場40多個,銷售窗口800多個,從事運輸人員達5萬多人。
東台工業已進入工業化水平中期階段。全市擁有紡織、機械、食品、化工、建材、醫葯等行業,產品有2000多種。現有各類工業企業9316個,工業定報事業共301家,銷售超億元或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有近20家。全市工業企業固定資產總額46.5億元,其中大中型企業16.6億元,佔36%,小型企業29.9億元,佔64%。
東台外向型經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已建成三資企業200多家,出口商品15個大類200多個品種,客商分別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雙方合作非常融洽,發展環境十分寬松。
東台水陸空交通便利。204國道、鹽連一級公路貫穿南北,連鹽通高速公路縱橫全境,高興東一級公路連接鹽寧、京滬兩條高速通道,境內公路形成五縱三橫的骨架;省屬干線航道串場河、泰東河經緯交錯。穿越市境的通榆運河拓浚工程、新長(江蘇新沂——浙江長興)鐵路東台段已經竣工。
東台城市建設初展雄姿。市區面積20平方公里, 總人口25萬。基礎設施逐步配套,擁有日供水能力10萬噸的自來水廠一座,投資近2億元的熱電廠已並網發電。市區各類大中型商貿中心和文化娛樂設施齊全。2002年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城市,連續8年被評為省級衛生城市。
東台社會事業發展較快。全市已有126家企業與省和全國科研院所建立了橫聯關系,聯合開發項目104項。現有高、中、初級技術職稱人員31079人,其中高中級8824人。已形成從幼兒教育到高等專科教育的教育體系,現有各類學校498所,教職員工9426人,在校學生近15萬人。全市45個醫療單位現有醫衛人員2968人,床位2490張。有二級甲等醫院2所,一等甲級醫院21所。
⑻ 為什麼去過海安的人都覺得東台很窮
這是相對的
相對周邊的縣市
那個地方的確比較窮
⑼ 江蘇東台好還是海安好
當然東台好,經濟,地理,人口都比海安好點的,不過東台大豐海安都屬老鄉沒必要內訌的
⑽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和東台哪個發展好點
海安縣是南通的。
東台是鹽城的。
這個比較,不能單純的說是哪個好和哪個不好。都是要通過各方面的數據來進行比較才能說到底是哪個好,哪個不好。
不管是東台還是海安,他們的地理位置都是沿江的,所以在這個方面,整體的說,各自的發展都是可以的。但是每個城市的發展重心不一樣。就像我數學99,你語文98,這樣的概念,不能比較。
2010年東台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0億元,增長13.4%;累計完成財政總收入67.45億元,同比增長45.2%;完成一般預算收入26.18億元,同比增長48.2%,其中8個鎮財政總收入突破億元,全面小康實現值達99.63分。
2010年,海安縣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6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4.1%;完成財政總收入50.54億元,增長31.8%,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0.52億元,增長31.7%,人均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388元;工業應稅銷售284.8億元,總量、增幅均列南通市第二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0億元,增長22%。主要經濟指標好於預期,好於省、市平均水平。第十一屆全國經濟百強縣名列第56位。
不過這些數據都只是一個參考。
具體的想法,不過就是見仁見智的了。